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脑浅静脉磁敏感加权成像 被引量:1
1
作者 姚笑笑 刘晓丽 +3 位作者 李如画 李昌盛 任传根 陈成春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5-472,共8页
目的 利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显影小脑浅静脉及其属支,构建小脑浅静脉网络。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筛选80名(160侧)健康志愿者(男40名,女40名)行3.0 T核磁扫描,获取常规序列横断层、矢状断层图像及SWI图像数据。在Extended MR workspace 2... 目的 利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显影小脑浅静脉及其属支,构建小脑浅静脉网络。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筛选80名(160侧)健康志愿者(男40名,女40名)行3.0 T核磁扫描,获取常规序列横断层、矢状断层图像及SWI图像数据。在Extended MR workspace 2.6.3.4图像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重建最小密度投影(mIP)图像。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SWI和mIP图像均可显影小脑结构及其静脉。小脑静脉分为深、浅两部分。小脑浅静脉分为蚓部和小脑半球两组。小脑蚓部浅静脉由上蚓静脉[内径:(1.21±0.24)mm,出现率:92.16%]、山顶静脉[内径:(0.66±0.05)mm,出现率:95%]、山腹静脉[内径:(0.76±0.03)mm,出现率:100%]和下蚓静脉[内径:(1.40±0.27)mm,出现率:99.02%]构成。小脑半球浅静脉由小脑上前静脉[内径:(1.09±0.12)mm,出现率:100%]、小脑上后静脉[内径:(0.88±0.13)mm,出现率:70%]、小脑下前静脉[内径:(1.34±0.15)mm,出现率:100%]和小脑下后静脉[内径:(1.11±0.09)mm,出现率:92.5%]构成。深静脉分为小脑中脑裂组、小脑脑桥裂组和小脑延髓裂组。结论 SWI能显示小脑微结构和微静脉,可构建小脑浅静脉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静脉 小脑裂 小脑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下载PDF
经小脑裂入路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常书锋 杨波 +5 位作者 郑鲁 刘昌 付战胜 杨万敬 黄晓峰 王俊善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7-20,25,共5页
目的探讨经小脑裂入路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6年1月经该入路手术治疗的39例大型桥小脑角肿瘤(直径≥3.0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听神经瘤31例,脑膜瘤8例。结果 31例听神经瘤患者中,全切... 目的探讨经小脑裂入路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6年1月经该入路手术治疗的39例大型桥小脑角肿瘤(直径≥3.0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听神经瘤31例,脑膜瘤8例。结果 31例听神经瘤患者中,全切除者15例,近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5例;29例患者面神经解剖保留,2例患者未能解剖保留,均于术中行面神经端端吻合。8例脑膜瘤患者均全切除。结论该入路在有限的骨窗内,利用小脑自然间隙,在不牵拉或少牵拉的情况下,达到了手术操作所需的空间,创伤小,并发症少,降低脑组织、神经、血管的牵拉损伤风险;以较小的手术切口及骨窗范围使桥小脑角区肿瘤特别是大型肿瘤(直径≥3 cm)的手术效果达到或优于传统开颅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裂入路 桥小脑角区肿瘤 听神经瘤
下载PDF
经小脑水平裂—小脑桥脑裂治疗三叉神经痛解剖入路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常书锋 孙君军 +3 位作者 郑鲁 史保中 段勇刚 王永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小脑水平裂(cerebellar horizontal fissure,CHF)、小脑桥脑裂(cerebello-pontinefissure,CPF)与三叉神经、小脑动脉(cerebellar artery,CA)、岩静脉(petrosal vein,PV)之间关系,为CHF-CPF手术入路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 目的观察并分析小脑水平裂(cerebellar horizontal fissure,CHF)、小脑桥脑裂(cerebello-pontinefissure,CPF)与三叉神经、小脑动脉(cerebellar artery,CA)、岩静脉(petrosal vein,PV)之间关系,为CHF-CPF手术入路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0例(20侧)成人整颅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观察CHF、CPF与三叉神经、CA、PV之间解剖学关系,测量相关数据并行拍照记录。结果 CHF可分离长度(31.01±6.29)mm,可分离深度(11.75±3.41)mm;CPF可分离长度(20.33±2.49)mm,可分离深度(7.49±1.66)mm;分离前CHF-CPF可提供手术野最宽径(3.67±1.51)mm,三叉神经感觉根入桥脑处(root entry zone,REZ)暴露困难,分离后可提供手术野最宽径(18.52±3.80)mm,REZ暴露良好;CHF-CPF交界点距PV主干(13.63±1.59)mm,距小脑上动脉(SCA)(14.40±6.77)mm,距小脑前下动脉(AICA)(9.76±7.40)mm,距小脑后下动脉(PICA)(23.58±3.81)mm。结论经CHF-CPF入路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手术在解剖学上具有可操作性,可最大限度地保护岩静脉及其属支,三叉神经入桥脑处显露充分,使减压更加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水平裂 小脑桥脑裂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 岩静脉
下载PDF
经小脑裂隙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解剖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鼎 沈永锋 +1 位作者 杜垣峰 俞文华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第6期131-134,共4页
目的总结探讨经小脑水平裂-小脑桥脑裂(CHF-CPF)入路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与价值.方法结合尸头解剖,回顾性分析笔者科室从2018年1~6月收治的84例经CHF-CPF入路行MVD手术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 目的总结探讨经小脑水平裂-小脑桥脑裂(CHF-CPF)入路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与价值.方法结合尸头解剖,回顾性分析笔者科室从2018年1~6月收治的84例经CHF-CPF入路行MVD手术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分开CHF-CPF前可见三叉神经最近脑干点距离三叉神经出脑干点的平均距离为3.1mm;分开后在CPF上肢末端均可直视三叉神经出脑干点,术后有效率为91.7%(77例),37例(44.0%)患者出现低颅压综合征,21例(25.0%)患者出现面部麻木,27例(32.1%)患者出现口周疱疹,无病例出现听力障碍及小脑、小脑脑干损伤.结论经小脑水平裂-小脑桥脑裂入路行MVD治疗三叉神经痛能够更加充分的显露三叉神经入脑干(REZ)区,减少术中神经、血管及脑组织损伤,在取得满意疗效的同时降低术后听力下降及小脑、脑干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水平裂 小脑桥脑裂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经小脑蚓裂入路清除小脑出血19例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和功 马飞 +3 位作者 刘俊 王志强 秦智勇 汪永新 《新疆医学》 2017年第2期207-208,共2页
目的探讨经小脑蚓裂清除小脑血肿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高血压性小脑出血患者采用经小脑蚓裂入路清除血肿(后颅窝减压)手术治疗,观察血肿清除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 19例术后按日常生活活动评分(ADL)评定预后:Ⅰ级8例,Ⅱ级7例... 目的探讨经小脑蚓裂清除小脑血肿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高血压性小脑出血患者采用经小脑蚓裂入路清除血肿(后颅窝减压)手术治疗,观察血肿清除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 19例术后按日常生活活动评分(ADL)评定预后:Ⅰ级8例,Ⅱ级7例,Ⅲ级2例,Ⅳ1例,死亡1例。结论经小脑蚓裂入路清除小脑血肿具有对小脑组织创伤小、出血少、疗效好等优点,适合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蚓裂入路 小脑出血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髓母细胞瘤的手术入路选择
6
作者 陈立华 陈文锦 +3 位作者 夏勇 张洪钿 孙恺 徐如祥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5期298-304,共7页
脑干和小脑是进入第四脑室的主要手术障碍。小脑延髓裂(CMF)是小脑扁桃体、蚓部与延髓之间天自然的解剖裂隙,经CMF入路沿自然无血管平面的解剖,通过切除、切开脉络膜和下髓帆,使手术暴露和工作范围最大化的同时避免了小脑蚓部切开,联合C... 脑干和小脑是进入第四脑室的主要手术障碍。小脑延髓裂(CMF)是小脑扁桃体、蚓部与延髓之间天自然的解剖裂隙,经CMF入路沿自然无血管平面的解剖,通过切除、切开脉络膜和下髓帆,使手术暴露和工作范围最大化的同时避免了小脑蚓部切开,联合C1后弓切除,改善了第四脑室上部的上下方向的暴露,提供额外的手术路径。当髓母细胞瘤已经通过第四脑室正中孔建立了肿瘤走廊的手术路径时,明显扩大术野的显露范围,并减轻了对小脑扁桃体的牵拉。本文围绕CMF入路的设计理念、开放类型、显露范围和入路的优缺点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小脑延髓裂入路 第四脑室
原文传递
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与手术入路选择
7
作者 陈立华 孙恺 +3 位作者 陈文锦 夏勇 张洪钿 徐如祥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髓母细胞瘤(MDB)的临床特征和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经小脑延髓裂(CMF)入路治疗的32例MDB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单侧CMF入路28例,采用双侧CMF入路4例。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 目的探讨儿童髓母细胞瘤(MDB)的临床特征和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经小脑延髓裂(CMF)入路治疗的32例MDB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单侧CMF入路28例,采用双侧CMF入路4例。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发生于<10岁的儿童28例(87.5%),其中<3岁的婴幼儿占21.9%,男性占65.6%。32例患儿全部病程未超过6个月,其中3个月内者占71.9%,主要症状是颅内高压和共济运动障碍。MDB多数位于蚓部或中线部者(90.6%),位于小脑半球者只有9.4%;9.4%的MDB侵袭脑干。肿瘤全切除者29例,全切除率为90.6%;次全切除者3例,1例术后并发小脑性缄默症,1个月后完全恢复。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无永久性脑脊液漏。结论CMF入路是MDB的最佳手术入路,符合微创原则。掌握MDB的临床特征和CMF入路的原则及技巧,采用精湛的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技术,有利于提高MDB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小脑延髓裂入路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