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常规超声特征及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参数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38
1
作者 樊秀齐 薛继平 +2 位作者 李慧展 李婷婷 康春松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3期175-179,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常规超声特征及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定量参数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且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102例PTMC患者,共116个结节,术前均接受常规超声及SWE检查。根据有无中央区...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常规超声特征及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定量参数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且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102例PTMC患者,共116个结节,术前均接受常规超声及SWE检查。根据有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将其分为转移组(36例)和未转移组(66例),比较两组SWE定量参数即杨氏模量最大值(Emax)、最小值(Emin)及平均值(Emean);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WE定量参数判断PTMC有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MC常规超声特征及SWE定量参数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转移组与未转移组Emax、Emea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Emax 43.35 kPa和Emean 30.15 kPa为截断值,诊断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为87.0%、72.9%和78.3%、61.4%,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1、0.752。单因素分析显示,多发灶、边缘不光整、形态不规则、微钙化、侵犯被膜,以及Emax>43.43 kPa为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多发灶、侵犯被膜、Emax>43.43 kPa是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0.259、6.662、16.684,均P<0.05)。结论SWE可预测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多发灶、侵犯被膜及Emax>43.43 kPa时发生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剪切波弹性成像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闫维 姜涛 郑晓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709-712,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在颈部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的4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年龄、性别、术前TSH水平、肿瘤最大...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在颈部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的4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年龄、性别、术前TSH水平、肿瘤最大径、多灶病变、被膜侵犯、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等因素与颈部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时,多数转移至中央区,其次为颈侧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中Ⅲ区和Ⅳ区转移率相当,且明显高于Ⅱ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肿瘤最大径、多灶病变、被膜侵犯、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与中央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而年龄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年龄<45岁、肿瘤最大径>1cm、多灶病变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多灶病变、被膜侵犯、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年龄<45岁的男性患者、肿瘤最大径>1cm、多灶病变可增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而表现为多灶病变、被膜侵犯、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可疑跳跃性转移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风险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中央区淋巴结 颈侧区淋巴结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研究(附3273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刘文 程若川 +5 位作者 苏艳军 刁畅 马云海 钱军 张建明 刘瑾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6-321,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病人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3273例PTC病人临床病理学特征,应用χ~2检验...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病人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3273例PTC病人临床病理学特征,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LNM的危险因素。结果 PTC的CLNM发生率为40.6%(1331/3273),清扫中央区淋巴结中位数7.0(4.0,12.0)枚,平均转移(3.70±3.84)枚。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腺外浸润、多灶性、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体征、是否观察均与CLNM相关(P<0.05)。在肿瘤仅占据甲状腺单个区域病人中,位于下份(41.6%)是CLNM的危险因素(P<0.001),而与肿瘤数量无关(P=0.68)。多灶癌CLNM发生率双侧多区域(51.3%)>单侧多区域(47.2%)>单个区域(36.7%)(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腺外浸润和观察是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病理特征对CLNM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为PTC病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风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临床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及手术方式探讨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萍萍 曹慧 +2 位作者 韩晓婷 李强 于洋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6-8,16,共4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erocarcinoma,PTM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首治的400例cN0期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erocarcinoma,PTM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首治的400例cN0期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28.0%,〈45岁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2.5%,男性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2.6%,腺外侵犯型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4.1%,肿瘤直径〉5mm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3.3%,多灶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7.4%,从而得出患者性别、年龄、腺外侵犯、肿瘤直径、原发病灶数均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当患者为男性,年龄〈45岁,肿瘤有腺外侵犯,多病灶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对于cN0期PTMC,可综合考虑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灶数及肿瘤腺外侵犯等因素,细化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处理原则,行原发灶手术的同时,应同期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术前临床及超声检查特征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文 闫雪晶 +6 位作者 程若川 马云海 王丹 张建明 钱军 苏艳军 刁畅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97-1201,共5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前临床和超声检查特征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PTC的连续2862例病人的临...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前临床和超声检查特征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PTC的连续286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由双人复读超声检查结果,分析临床和超声特征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建立诊断模型。结果2862例PTC病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43.2%,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数目为8(0~45)枚,转移淋巴结数目为2(1~38)枚。建立的预测模型由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微钙化、血管走行、阻力指数>0.7、超声多结节病变7个变量组成。以Logistic回归预测概率作为诊断指标,根据ROC曲线确定界值,概率值预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713(95%CI 0.695~0.732)。确定肿瘤直径≥0.95 cm为ROC曲线的最佳临界点,特异度为0.649,敏感度为0.677。结论基于术前临床及超声特征的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PTC病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临床应用经济、简便、无创,可有效提高术前诊断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超声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微钙化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剪切波联合二维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6
6
作者 孙芳 石岩 +4 位作者 杨智 唐丽玮 崔广和 高岩冰 董景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866-1871,共6页
目的基于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二维超声建立预测模型,探讨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50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回顾性分析结节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剪切波弹性成像,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中央区... 目的基于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二维超声建立预测模型,探讨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50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回顾性分析结节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剪切波弹性成像,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剪切波弹性测值判断有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截断界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建立模型后,纳入131个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进行验证,与术后病理比较,评价预测能力。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终纳入影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为肿瘤大小、多灶性、包膜浸润及Emean值。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得出的预测概率值绘制ROC曲线,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8。应用验证组进行验证,其准确性为93.1%,敏感度为90.5%,漏诊率为9.5%,特异度为93.2%,误诊率为6.8%。结论基于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二维超声构建预测模型,对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有助于提高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率,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 弹性成像 二维超声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61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宇皓 文开学 马培如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2-106,共5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在诊断、治疗方面业界存在诸多分歧。该研究通过分析患者资料,总结并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5年1月于山西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在诊断、治疗方面业界存在诸多分歧。该研究通过分析患者资料,总结并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5年1月于山西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61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资料。结果:61例患者术前均行颈部高分辨率超声检查,准确率为86.89%。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接受患侧叶及峡部切除+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者共39例,其中11例同期行对侧叶部分切除术;接受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者共22例。5例同期行颈侧淋巴结清扫术。27例发生中央淋巴结转移(44.3%),5例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8.2%)。年龄<45岁、多灶性病变、肿瘤位置跨越或接近中线、肿瘤最大径大于等于5 mm者更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P<0.05),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6.7%、60.7%、66.7%和53.8%。结论:高分辨率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灵敏度较高,规范化及个体化的手术方式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高分辨率超声 手术治疗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朱敏 苗玉堂 +2 位作者 赛力克.马高维亚 吾甫尔.依马尔 王护国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8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发癌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 PTC患者838例,根据癌灶数目是否≥2个分为多灶组283例和单灶组555例,比较2组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多灶组发生中央区淋... 目的探讨多发癌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 PTC患者838例,根据癌灶数目是否≥2个分为多灶组283例和单灶组555例,比较2组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多灶组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灶性PTC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多灶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术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水平、肿瘤最大径及腺外侵犯比率、伴有钙化灶比率与单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灶组患者体质量指数[(25.25±4.18)kg/cm2]、癌结节形态不规则比率(85.5%)、边界不清比率(84.1%)、含微小癌灶比率(68.2%)、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比率(32.2%)、双侧癌发生率(79.9%)、总淋巴结转移率(54.8%)、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54.8%)、TNM分期Ⅲ期比率(17.7%)和Ⅳ期比率(6.7%)均高于单灶组[(24.40±3.43)kg/cm2、79.1%、75.5%、58.9%、19.8%、0、35.7%、33.0%、10.3%、4.5%](P<0.05);多灶组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肿瘤最大径[(1.23±1.16)cm]及合并HT发生率(67.0%)高于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0.89±0.09)cm、33.0%](P<0.05);肿瘤最大径增大(OR=1.959,95%CI:1.135~3.379,P=0.016)和合并HT(OR=2.072,95%CI:1.214~3.536,P=0.008)是多灶性PTC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灶性PTC多见于双侧甲状腺,常含有微小癌灶,易合并HT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增大和合并HT是多灶性PTC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多灶性 中央区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严丽 冀宏 +2 位作者 李清怀 丹海俊 郝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65-767,共3页
目的探讨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203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PTMC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203例PTMC患者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66例(32.5%)。这66例中肿瘤直径≥7mm者48例(72.... 目的探讨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203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PTMC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203例PTMC患者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66例(32.5%)。这66例中肿瘤直径≥7mm者48例(72.7%)、包膜侵犯14例(21.2%)、多灶21例(31.8%)、双侧癌16例(24.2%)。x^2检验结果表明:肿瘤直径≥7mm、包膜侵犯、多灶和双侧癌与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年龄和性别与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直径≥7mm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不增高术后暂时性低钙血症和暂时性声音嘶哑的发生风险。结论肿瘤直径≥7mm是导致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包膜侵犯、多灶和双侧癌是导致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次要影响因素。PTMC具有较高的中央区淋巴转移率,应常规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双侧癌
原文传递
分化型甲状腺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意义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乐 孙燕翔 刘兆龙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5期39-41,共3页
目的研究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DTC术中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及作用分析。方法选择因甲状腺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手术的200例(220侧)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研究。将所有患者在术前进行系统性检查,按照临床分类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 目的研究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DTC术中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及作用分析。方法选择因甲状腺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手术的200例(220侧)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研究。将所有患者在术前进行系统性检查,按照临床分类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淋巴结阴性(c NO)和淋巴结阳性(c N+)两组,对所有患者患病部位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手术,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的术后疗效及病理效果。结果在研究的200例患者术后中央区淋巴转移特点比较,患者Ⅵ区的转移率最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常见的甲状腺癌淋巴结清扫手术中,DTC术中扫除淋巴结转移的效果更明显,应在临床手术中针对其进行常规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中央淋巴结清扫 淋巴转移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与侧颈淋巴结转移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郭凯 官青 +10 位作者 李端树 孙团起 沈强 孟刚 黄彩平 孙国华 王宇 朱永学 嵇庆海 吴毅 王卓颖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c LNR)与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初治的859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病人临床资料,研究其c LNR与侧颈淋巴结转移和复发的...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c LNR)与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初治的859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病人临床资料,研究其c LNR与侧颈淋巴结转移和复发的关系。结果对于临床发现侧颈淋巴结转移者(c N1b+)病人,c LNR高低和转移个数与侧颈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而对于临床未发现侧颈淋巴结转移者(c N1b-),c LNR的高低与侧颈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中央区转移淋巴结>3个时,侧颈淋巴结复发率明显增高。结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c LNR及转移个数与侧颈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 颈淋巴结转移复发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值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3
12
作者 宋创业 孟艳林 +5 位作者 刘冰 严丽 尚培中 贾志芳 姜永斌 孟繁玉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44-948,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与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2019年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PTMC患者的临床病...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与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2019年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术前外周血NLR、PLR水平与术后PTMC CLNM的关系。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NLR和PLR的临界值,采用交互作用相对超额危险度分析NLR、PLR与CLNM的关系。结果220例cN0期PTMC患者中,CLNM 92例。ROC曲线显示,NLR临界值为2.5、PLR临界值为175时,Youden指数最高,分别为0.318和0.264。NLR和PLR与CLNM均有关(均P<0.05),肿瘤长径、肿瘤多灶性、NLR≥2.5和PLR≥175为CLNM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交互作用相对超额危险度为5.531(95%CI为0.160~10.901,P=0.016),归因比为0.512(95%CI为0.230~0.794,P=0.009),协同指数为2.294(95%CI为1.492~4.579,P=0.022),提示NLR、PLR有交互作用,二者协同促进CLNM。结论NLR和PLR为cN0期PTMC 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当NLR≥2.5、PLR≥175时,应常规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微小乳头状癌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沈文亮 黑虎 +2 位作者 龚文博 张润方 秦建武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50例临床淋巴结转移阴性(clini-cal lymph node negative,cN0)的PTM...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50例临床淋巴结转移阴性(clini-cal lymph node negative,cN0)的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LNM的相关因素。应用ROC曲线对肿瘤直径与CLNM规律进行分析。结果CLNM率为35.6%。单因素分析年龄〈45岁(χ2=13.983,P〈0.001)、肿瘤直径≥7 mm(χ2=14.263,P〈0.001)、包膜受侵(χ2=7.316,P=0.006)、多灶(χ2=14.321,P〈0.001)和双侧癌(χ2=9.265,P=0.002)更容易发生CLNM(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肿瘤直径≥7 mm、包膜受侵及多灶是PTMC患者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用直径预测CLNM的最优临界值为8 mm。结论PTMC患者CLNM与多个因素相关,当患者年龄〈45岁、肿瘤直径≥7 mm、包膜受侵及多灶时,应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原文传递
9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廖帅举 刘晓丽 +2 位作者 倪卫惠 陈晨 王全胜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1期132-137,共6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以及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收治的9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肿瘤数量、肿瘤位置... 目的:回顾性研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以及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收治的9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肿瘤数量、肿瘤位置、多灶性、被膜侵犯、血流信号、肿瘤侧别、肿瘤钙化、肿瘤纵横比、促甲状腺素激素、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文化程度、病程与颈部淋巴结、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47%(44/94),经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被膜侵犯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被膜侵犯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3%(31/94),经单因素分析,性别、被膜侵犯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被膜侵犯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建议对有被膜侵犯的男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进行预防性淋巴结清扫,降低因肿瘤复发而行再次手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岩岩 李莉 +2 位作者 彭德峰 周锐 董慧明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8期1268-1270,1282,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PTMC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相关因素,为预防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6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 目的回顾性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PTMC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相关因素,为预防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6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为PTMC的254例患者,按有无CLNM分成转移组和无转移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癌灶数、病灶直径、术前超声提示微钙化和肿大淋巴结情况与PTMC患者发生CLNM的相关性。结果 254例PTMC患者中77例发生CLNM,发生率为30.3%。分析显示男性、年龄<45岁、病灶最大径≥5 mm、多发病灶及术前超声提示淋巴结肿大的PTMC患者CLNM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年龄≥45岁、病灶最大径<5 mm、单发病灶及无淋巴结肿大患者(均P<0.05)。分析显示术前超声提示有微钙化的PTMC患者CLNM发生率与无微钙化患者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原发病灶直径≥5 mm、多发病灶及术前超声提示颈部淋巴结肿大是PTMC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PTMC患者为男性、年龄<45岁、病灶最大径≥5 mm、多发病灶及术前颈部超声提示淋巴结肿大的更易发生CLNM。其中男性、原发病灶直径≥5 mm、多发病灶及术前超声提示颈部淋巴结肿大PTMC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术前普通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6
作者 汪玲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第3期487-489,497,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普通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02例PTMC患者临床资料,均在术前行普通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对比分析普通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PTMC患者... 目的探讨术前普通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02例PTMC患者临床资料,均在术前行普通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对比分析普通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PTMC患者CLN的诊断效能。结果普通超声对PTMC患者CLN诊断敏感度为20.83%、特异度为97.44%、诊断符合率为79.41%,普通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PTMC患者CLN诊断敏感度为50.00%、特异度为97.44%、诊断符合率为86.27%,普通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PTMC患者CLN诊断敏感度高于普通超声(P<0.05)。CLN患者中央区淋巴结纵横比>0.5、横径≥5 mm、侵犯包膜、边缘不整、边界不清晰、高回声、淋巴门结构消失、微钙化、囊性变、内部血流丰富、高或等增强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CLN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普通超声对PTMC患者CLN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敏感度较低,联合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诊断敏感度。综合分析中央区淋巴结普通超声及超声造影影像学表现对CLN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超声 超声造影
下载PDF
超声模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田晓琦 罗渝昆 +4 位作者 张颖 宋青 任玲 张艳 姜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6-631,共6页
目的建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初次行甲状腺手术的855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超声特征,采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中央区淋... 目的建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初次行甲状腺手术的855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超声特征,采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建立危险评分数学模型并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性别(P<0.001)、年龄45~55岁(P=0.004),≥55岁(P=0.003)、结节最大径1~2 cm(P<0.001)、最大径>2 cm(P=0.008)、结节多灶性(P=0.029)、合并微钙化(P=0.019)、微钙化呈弥漫性分布(P=0.001)和血流分级2~3级(P=0.002)均为建立模型的最强预测因素。在建模组中评估模型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AUC)为0.78(95%CI:0.74~0.82),在验证组中AUC为0.70(95%CI:0.67~0.76),模型预测效能良好。结论基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建立了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量化模型,根据模型对评分高的PTC患者可推荐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超声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特点及CLNM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伏桂明 王朝晖 +4 位作者 陈义波 张悦嘉 杨金民 李晓京 万全鑫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274-278,共5页
目的通过对合并有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HT-PTMC)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寻HT-PTMC的临床特点和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 目的通过对合并有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HT-PTMC)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寻HT-PTMC的临床特点和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11月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中心收治的770例PTM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HT-PTMC患者250例(观察组),非HT-PTMC患者520例(对照组);男性197例,女性573例,男女比例1.00∶2.91。纳入观察的指标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癌灶数量、癌灶直径、癌灶钙化、癌灶位置(有无腺外侵犯)、结节数量(无论良恶性)及颈中央区、侧颈部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所得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数据以±s表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性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对观察组的颈CLNM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在年龄(P=0.006)、性别(P<0.001)、TSH(P<0.001)、TG-Ab(P<0.001)、TPO-Ab(P<0.001)、结节数量(P=0.016)、中央区淋巴结(P<0.001)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55岁以下女性患者比例更高,TG-Ab和TPO-Ab的阳性率均较高。HT-PTMC患者更易表现为多结节的改变,但其CLNM率较对照组低。单因素分析显示癌灶数量、癌灶钙化、癌灶位置与HT-PTMC患者的CLNM显著相关(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癌灶(P<0.001)、侵及被膜(P<0.001)、癌灶伴钙化(P=0.005)是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T-PTMC患者以55岁以下女性较为多见,大多呈双侧腺叶多结节,常伴有血清TSH、TG-Ab及TPO-Ab水平的升高。同时HT-PTMC患者的淋巴结的转移率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桥本氏甲状腺炎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促甲状腺激素
原文传递
术中冰冻病理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亚军 康骅 +1 位作者 赵菁 蔡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619-624,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细化分区术中冰冻病理结果对淋巴结转移的提示作用,并分析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术后病理...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细化分区术中冰冻病理结果对淋巴结转移的提示作用,并分析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PTMC的4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中喉前淋巴结、气管前淋巴结和气管旁淋巴结的冰冻病理结果与术后石蜡病理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并探索影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本组481例PTMC患者中,有207例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43.0%。207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有192例患者术中送检中央区淋巴结行冰冻病理检查,其中139例为阳性。喉前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气管前淋巴结以及中央区淋巴结术中冰冻病理与术后石蜡病理一致性的Kappa系数分别为0.300、0.643、0.560和0.755(P<0.001)。中央区淋巴结送检冰冻淋巴结数量<5枚的患者中,术中冰冻病理结果与术后石蜡病理结果的Kappa系数为0.690(P<0.001);中央区淋巴结送检冰冻淋巴结数量≥5枚的患者中,Kappa系数为0.816(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最大径、肿瘤数量和甲状腺被膜受累为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PTM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较为常见。术中选择喉前淋巴结、气管前淋巴结和气管旁淋巴结进行冰冻病理检查,可有效提示中央区淋巴结是否受累,且结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如肿瘤最大径、肿瘤数量以及甲状腺被膜受累,可为患者设计更为精准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术中病理检查
原文传递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状态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影响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想 黄韬 +1 位作者 刁畅 程若川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392-1396,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状态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26例来自9所参研单位收治的行双侧甲状腺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且术后病理证实为DTC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状态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26例来自9所参研单位收治的行双侧甲状腺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且术后病理证实为D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不同TgAb及TPOAb状态DT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以及分析TgAb及TPOAb状态是否是影响D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的526例DTC患者中男152例,女374例;年龄(44±11)岁。TgAb+TPOAb+者63例,TgAb+TPOAb-者60例,TgAb-TPOAb+者30例,TgAb-TPOAb-者373例,仅发现这4种不同抗体状态DTC患者在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抗体异常的患者女性更为多见(P<0.001),未发现它们在肿瘤大小、血管侵犯、神经侵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肿瘤多灶性、肿瘤是否双侧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本研究中央区淋巴结有转移389例,无转移137例,多因素分析结果仅发现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是影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但未发现TgAb及TPOAb状态及其他因素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0)。结论TgAb和TPOAb状态对于DTC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并无明显影响,这与其他研究结论不太一致,希望在扩大现有样本量、确定新型预测因子后做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