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医大师刘尚义运用虫类药缓解癌痛临床经验 被引量:23
1
作者 魏显鳗 杨柱 +3 位作者 龙奉玺 吴文宇 税会利 唐东昕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94-1796,共3页
随着药理学研究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虫类药在抗肿瘤领域已经取得了可喜的疗效,且其缓解癌性疼痛的作用也逐渐被临床所证实。作为全国第二届国医大师、贵州省名老中医,刘尚义教授在缓解癌性疼痛的临床治疗方面心得颇丰,多以破血消癥、祛瘀... 随着药理学研究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虫类药在抗肿瘤领域已经取得了可喜的疗效,且其缓解癌性疼痛的作用也逐渐被临床所证实。作为全国第二届国医大师、贵州省名老中医,刘尚义教授在缓解癌性疼痛的临床治疗方面心得颇丰,多以破血消癥、祛瘀止痛为法,善用水蛭、蜈蚣和土鳖虫3种虫类药,并结合患者的主要症状辨证施治,常取得不错的疗效。文章将通过理论阐释虫类药作用机制和医案隅举总结国医大师刘尚义临床使用虫类药缓解癌性疼痛的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 蜈蚣 土鳖虫 癌性疼痛
原文传递
药用蜈蚣生物活性物质与毒性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2
作者 于金高 刘培 段金廒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11期1521-1527,1536,共8页
中药蜈蚣以其显著的生物活性以及含有的蛋白质、多肽、多糖类功能物质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其中多肽类物质既存在于蜈蚣毒液中,又可由虫体蛋白质经降解而产生,这些多肽结构式样新颖,生物活性丰富。本文对蜈蚣类药用生物资源类群及其重... 中药蜈蚣以其显著的生物活性以及含有的蛋白质、多肽、多糖类功能物质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其中多肽类物质既存在于蜈蚣毒液中,又可由虫体蛋白质经降解而产生,这些多肽结构式样新颖,生物活性丰富。本文对蜈蚣类药用生物资源类群及其重要的资源性化学物质多肽的分离纯化、结构分析、生物活性及其多肽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行文献梳理和知识挖掘,提出了该类中药资源未来研究的重点和资源深度开发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企业家等客观认识蜈蚣的资源价值和产业化前景提供借鉴,也为中医临床对蜈蚣药材的致毒物质基础、不同加工方式、用法以及不同疾病状态下合理、安全使用该类药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 动物药资源 生物活性物质 毒性物质 用药安全
下载PDF
蜈蚣蛋白水解产物ACE抑制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谢柳倩 赵灵灵 +2 位作者 袁建娜 郑虎占 王灵芝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214-2218,共5页
目的:对动物药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itilans L.Koch.)蛋白组分进行测定,并对各组分的酶解物进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体外活性评价。方法:采用顺序抽提法依次进行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提取,用Brandford和凯... 目的:对动物药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itilans L.Koch.)蛋白组分进行测定,并对各组分的酶解物进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体外活性评价。方法:采用顺序抽提法依次进行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提取,用Brandford和凯式定氮法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利用胃蛋白酶水解蜈蚣的4类蛋白及残渣,酶解液超滤冻干得到小分子量多肽(≤3 k 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ACE抑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蜈蚣总蛋白质含量为(62.69±1.41)%。4大类蛋白及残渣中蛋白占总蛋白含量的百分比分别为:清蛋白(6.42±0.31)%;球蛋白(7.94±0.24)%;醇溶蛋白(4.31±0.34)%;谷蛋白(40.66±0.56)%;残渣(25.78±0.60)%。这4大类蛋白及残渣蛋白酶解物在1 mg·m L-1浓度下的体外ACE抑制率分别为:50.28%、57.37%、31.15%、58.99%、80.81%。结论:蜈蚣中蛋白质含量丰富,且蛋白水解产物均表现出一定的ACE抑制作用,其中残渣蛋白和谷蛋白的ACE抑制作用较强,为蜈蚣临床用药及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 蛋白质 水解 ACE
下载PDF
虫类药在痹症治疗中的应用探寻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美昱 王丽敏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21期132-136,共5页
虫类药善通达走窜,能作用于周身经络以攻邪剔络,且善疗顽痹痼疾;痹症皆由于受到风寒湿热诸般邪气,正气受阻,气血瘀滞所造成,病程日久、迁延难愈。古往今来,风湿顽痹多以虫类药配伍施治,获得良效。文章对部分医者关于虫类药治疗痹症的经... 虫类药善通达走窜,能作用于周身经络以攻邪剔络,且善疗顽痹痼疾;痹症皆由于受到风寒湿热诸般邪气,正气受阻,气血瘀滞所造成,病程日久、迁延难愈。古往今来,风湿顽痹多以虫类药配伍施治,获得良效。文章对部分医者关于虫类药治疗痹症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探讨,列举了在痹症治疗中效果上佳的药组及成方,以虫类药尤擅治疗痰瘀互结类痹症之特点,并以2例病案举隅验证虫类药之于痹症的疗效。同时总结了部分虫类药之于痹症治疗的现代医学研究结果。基于以上总结以期为虫类中药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应用、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以及对痹症的中医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症 虫类药 医案 全蝎 蜈蚣 地龙
下载PDF
Clinical consequences of centipede bite:Is it neurotoxic?
5
作者 Ioannis N Mavridis Maria Meliou Efstratios-Stylianos Pyrgelis 《World Journal of Neurology》 2016年第2期23-29,共7页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was to review the current literature regarding the clinical consequences of centipede envenomation in humans,in order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bite of these arthropods is neurotoxic...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was to review the current literature regarding the clinical consequences of centipede envenomation in humans,in order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bite of these arthropods is neurotoxic to humans or not. A thorough search of the literature regarding the clinical consequences of centipede bites in humans was applied,with great respect to neurological symptoms potentially caused by such bites. Centipede bite commonly causes only local reactions,which usually resolve within a few days without sequelae. The patients in the majority of centipede envenomations describe a painful but benign syndrome. However,mild constitutional symptoms are relatively frequent. Remarkably,centipedes can rarely cause severe systematic reactions such as anaphylaxis or even hypotension and myocardial ischemia. Factors such as patient age,comorbidity,anatomic site of envenomation,and size/species of centipede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evaluating a centipede envenomation victim.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literature,the centipede bite does not seem to be neurotoxic to humans. However,it commonly causes symptoms mediated by the nervous system. These include local and generalized symptoms,with the first dominated by sensory disturbances and the second by non-specific symptoms such as headache,anxiety and presyncope. Based on our results,the answer to our study's question is negative. The centipede bite is not neurotoxic to humans. However,it commonly causes symptoms mediated by the nervous system,which include primarily local pain and sensory disturbances,as well as generalized non-specific symptoms such as headache,anxiety and vagoton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ipedes Pain Sensory disturbances ENVENOMATION SCOLOPENDRA
下载PDF
石蜈蚣属1新种(石蜈蚣目:石蜈蚣科)记述及分子系统学分析
6
作者 卢艳敏 裴素俭 +1 位作者 刘海鹏 马惠钦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0-67,共8页
记述石蜈蚣属Lithobius Leach,1814伊森石蜈蚣亚属Ezembius Chamberlin,1919(Lithobiomorpha:Lithobiidae)1新种:贺兰石蜈蚣Lithobius(Ezembius)helanensis sp.nov.,标本采自中国宁夏.对新种2个个体的COⅠ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并... 记述石蜈蚣属Lithobius Leach,1814伊森石蜈蚣亚属Ezembius Chamberlin,1919(Lithobiomorpha:Lithobiidae)1新种:贺兰石蜈蚣Lithobius(Ezembius)helanensis sp.nov.,标本采自中国宁夏.对新种2个个体的COⅠ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并进行了分子系统学分析和遗传距离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表明检测标本属于伊森石蜈蚣亚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 分类 形态特征 COⅠ
下载PDF
黑塞石蜈蚣属一新种(石蜈蚣目:石蜈蚣科)及分子系统学分析
7
作者 卢艳敏 裴素俭 +1 位作者 刘海鹏 马惠钦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3-549,共7页
本文报道黑塞石蜈蚣属Hessebius一新种:冰突石蜈蚣,新种Hessebius translucidus sp.nov.,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分子系统学研究。新种的主要鉴别特征:(1)触角18~22节,每侧单眼9~14个,约为3列排布。(2)基胸板前缘具2+2齿。(3)基节腺孔4~6个... 本文报道黑塞石蜈蚣属Hessebius一新种:冰突石蜈蚣,新种Hessebius translucidus sp.nov.,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分子系统学研究。新种的主要鉴别特征:(1)触角18~22节,每侧单眼9~14个,约为3列排布。(2)基胸板前缘具2+2齿。(3)基节腺孔4~6个。(4)雌性生殖肢第1节着生2+2个圆锥形生殖棘;第2节背侧后端向后方突起,突起末端再向后延伸形成像冰一样的透明结构;第3节末端爪简单,腹侧基部有一刺状突起。基于COⅠ基因开展了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证明该新种的判定和分类地位正确无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 分类 形态特征 COⅠ
下载PDF
套圈结构钩编花边编织技术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毛成栋 《针织工业》 2016年第10期14-16,共3页
为研究套圈结构钩编花边开发工艺及产品,首先介绍套圈结构钩编花边的花型类型,以及基本结构的编织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套圈结构钩编花边的原料设计、设备要求及技术要求等编织技术。最后列举一款套圈结构钩编花边的开发过程,详细... 为研究套圈结构钩编花边开发工艺及产品,首先介绍套圈结构钩编花边的花型类型,以及基本结构的编织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套圈结构钩编花边的原料设计、设备要求及技术要求等编织技术。最后列举一款套圈结构钩编花边的开发过程,详细阐述产品构思,双圈套圈部分和蜈蚣套圈部分的规格设计、编织工艺等,所开发的产品花型独特,外观美观,装饰效果好,为钩编花边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圈结构 钩编花边 编织工艺 花型设计 双圈套圈 蜈蚣套圈
下载PDF
蜈蚣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1
9
作者 汲丽丽 吕邵娃 杨志欣 《特产研究》 2020年第4期75-84,共10页
蜈蚣在治疗疔疮痈疽、半身不遂及小儿急慢惊风等疾病方面具显著疗效。蜈蚣主要成分为蜈蚣毒、小分子成分(喹啉、胺类和羧酸等)、气味成分(萜类和醛酮类等)及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和核苷化合物等),具抗肿瘤、抗凝、抗心肌... 蜈蚣在治疗疔疮痈疽、半身不遂及小儿急慢惊风等疾病方面具显著疗效。蜈蚣主要成分为蜈蚣毒、小分子成分(喹啉、胺类和羧酸等)、气味成分(萜类和醛酮类等)及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和核苷化合物等),具抗肿瘤、抗凝、抗心肌缺血、镇痛、抗炎和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目前蜈蚣药理活性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尚待深入研究。蜈蚣毒具独特药理作用,中医有"药以治病,因毒能及,是药三分毒"观点,其功效与毒性具辩证统一关系。本文对蜈蚣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进行阐述,并分析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蜈蚣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蜈蚣油性提取液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5
10
作者 刘国清 田秉漳 +1 位作者 皮执民 刘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55-56,共2页
目的 :探讨蜈蚣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开拓抗肿瘤的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蜈蚣油性提取液加入至肝癌细胞株中一起培养 ,检测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蜈蚣油性提取液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率为(82 .2± 8) % ,碘化油及对照... 目的 :探讨蜈蚣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开拓抗肿瘤的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蜈蚣油性提取液加入至肝癌细胞株中一起培养 ,检测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蜈蚣油性提取液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率为(82 .2± 8) % ,碘化油及对照组抑制率为 (5 3.4± 3) % ,两者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蜈蚣油性提取成份对肝癌细胞增殖有较强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昊蚣 油性提取液 肝癌细胞 增殖抑制 细胞增殖
下载PDF
蜈蚣、地龙、地鳖虫镇痛作用比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9
11
作者 汪梅姣 谢志军 +1 位作者 谷焕鹏 温成平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第9期1435-1436,共2页
目的比较虫类药蜈蚣、地龙、地鳖虫水提物的镇痛作用。方法选择清洁级ICR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蜈蚣组、地龙组、地鳖虫组、美洛昔康组,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实验比较蜈蚣、地龙、地鳖虫的镇痛作用。结果热板法疼痛实验,蜈蚣、地龙、地鳖... 目的比较虫类药蜈蚣、地龙、地鳖虫水提物的镇痛作用。方法选择清洁级ICR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蜈蚣组、地龙组、地鳖虫组、美洛昔康组,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实验比较蜈蚣、地龙、地鳖虫的镇痛作用。结果热板法疼痛实验,蜈蚣、地龙、地鳖虫水提物给药后与给药前比较小鼠舔足时间明显延长;其中在30、90、120 min时蜈蚣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在120 min地龙组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在120 min时地鳖虫组与美洛昔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各时间段与美洛昔康组相近。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实验,蜈蚣、地鳖虫组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各组与美洛昔康组情况相近。结论蜈蚣、地龙、地鳖虫水提物对热板、醋酸导致的疼痛均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其中蜈蚣在热板、醋酸导致的疼痛实验中表现出最强的镇痛作用,在热板法疼痛实验中地龙的镇痛作用强于地鳖虫,但是在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实验中结果相反,表明地鳖虫短效镇痛作用较好,而地龙有长效的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 地龙 地鳖虫 镇痛
下载PDF
蜈蚣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及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45
12
作者 张乔 刘东 +2 位作者 赵子佳 孙佳明 张辉 《吉林中医药》 2017年第3期263-265,共3页
蜈蚣是一种传统中药,炮制方法主要分为加辅料和不加辅料2种,高温以杀菌去腥、矫臭矫味、解毒,通过炮制能改善药性,提升药学价值,提高疗效。蜈蚣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蛋白质、多肽、多糖、脂肪酸、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蜈蚣走窜力强,入肝经,... 蜈蚣是一种传统中药,炮制方法主要分为加辅料和不加辅料2种,高温以杀菌去腥、矫臭矫味、解毒,通过炮制能改善药性,提升药学价值,提高疗效。蜈蚣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蛋白质、多肽、多糖、脂肪酸、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蜈蚣走窜力强,入肝经,主要药理作用有抗肿瘤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心肌作用和保护血管作用,镇痛作用,提高消化酶的活力有促消化作用,中枢抑制作用,对免疫系统有调节免疫力作用等。临床普遍用于小儿惊风、痉挛抽搐、面神经麻痹、破伤风、溃疡等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 炮制 熄风镇痉 通络止痛 攻毒散结
下载PDF
蜈蚣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0
13
作者 司秋菊 王鑫国 +3 位作者 王亚利 李国明 白霞 曹刚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1期5-6,共2页
目的 :从内皮细胞功能角度探讨中药蜈蚣对动脉粥样硬化 (AS)家兔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饲喂家兔 ,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8只 ,造模过程中预防性给... 目的 :从内皮细胞功能角度探讨中药蜈蚣对动脉粥样硬化 (AS)家兔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饲喂家兔 ,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8只 ,造模过程中预防性给予蜈蚣治疗。①对照组 :基础饲料 +5mg/kg蒸馏水灌胃 ;②模型组 :高脂饲料 +5mg/kg蒸馏水灌胃 ;③蜈蚣小剂量组 :高脂饲料 +蜈蚣水提物 2 .5g/kg灌胃 ;④蜈蚣大剂量组 :高脂饲料 +蜈蚣水提物 5g/kg灌胃。4组均饲喂 12周。观察血清NO、ET的变化 ,采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VEGF的表达量 ,并观察其主动脉血管病理。结果 :模型组VEGF的表达量升高 ,经 5g/kg蜈蚣治疗后 ,VEGF的表达量明显下调 ,NO释放增加 ,ET分泌减少 ,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而 2 .5g/kg蜈蚣对VEGF的影响无明显变化 ,表明蜈蚣对AS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 :蜈蚣可通过调节NO/ET的平衡 ,从而抑制VEGF的表达 ,提示蜈蚣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防治内皮细胞增生的作用 ,揭示了中医血瘀证存在的微观物质基础 ,为中药蜈蚣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 动脉粥样硬化 家兔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影响
下载PDF
全蝎、蜈蚣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小肠黏膜IL-2、IL-4、IL-10表达及关节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9
14
作者 赵海梅 左志琴 +3 位作者 程绍民 王艳辉 吕爱平 刘端勇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观察全蝎、蜈蚣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小肠黏膜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2)、IL-4、IL-10表达及关节损伤的影响。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正常组)、模型组、全蝎、蜈蚣高... 目的观察全蝎、蜈蚣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小肠黏膜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2)、IL-4、IL-10表达及关节损伤的影响。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正常组)、模型组、全蝎、蜈蚣高、中、低剂量组和Ⅱ型胶原蛋白(typeⅡcollagen,CⅡ)治疗组(CⅡ组),采用CⅡ诱导的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给药40天,肉眼观察大鼠关节损伤,测量大鼠关节容积,采用ELISA法检测小肠组织匀浆IL-2、IL-4、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关节损伤评分及左右后肢足爪容积自给药第23天后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伴足趾及踝关节红肿变形,甚至影响行走。给药后第32天,4个治疗组关节损伤评分及足爪容积明显降低(P<0.05,P<0.01)。模型组大鼠小肠组织匀浆IL-2、IL-4、IL-10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仅全蝎、蜈蚣高剂量组及CⅡ组小肠组织匀浆IL-2、IL-4表达显著升高,全蝎、蜈蚣高、中剂量组及CⅡ组IL-10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全蝎、蜈蚣可有效缓解胶原免疫性关节炎大鼠的关节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小肠黏膜IL-2、IL-4、IL-10表达水平升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全蝎 蜈蚣 肠黏膜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五倍子、蜈蚣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8
15
作者 任丽虹 郝立君 +5 位作者 段国新 王洁 庞建华 宋淑民 杨宝峰 任秋实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324-327,共4页
目的 探讨五倍子、蜈蚣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用MTT法和3 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作用时间的五倍子和蜈蚣对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五... 目的 探讨五倍子、蜈蚣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用MTT法和3 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作用时间的五倍子和蜈蚣对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五倍子、蜈蚣作用后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及细胞器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五倍子和蜈蚣能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蛋白的合成 (P <0 .0 1) ,其抑制作用与剂量和时间有关。最佳浓度为 10μg/ml,五倍子在作用后 72h ,蜈蚣在作用后 4 8h ,抑制作用最强 ,抑制率分别为 89%和 92 %。五倍子、蜈蚣能明显影响成纤维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 (细胞核、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等 )。结论 五倍子、蜈蚣能明显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 蜈蚣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胶原 治疗
下载PDF
蜈蚣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玉芬 韩双红 +1 位作者 曲树明 赵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685-687,共3页
蜈蚣水提取物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过氧化脂质及肝、脑组织中脂褐质含量,对心脏脂褐质无明显影响;可使红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明显升高;使胸腺和脾脏重量明显增加。
关键词 蜈蚣 脂褐质 过氧化脂质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中药蜈蚣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7
作者 吴福林 周柏松 +4 位作者 董庆海 王涵 谭静 李平亚 田旭 《特产研究》 2018年第1期69-76,共8页
蜈蚣是中国传统的中药材,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和广泛的药理作用。本文对近年来有关蜈蚣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作用进行了综述,为蜈蚣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蜈蚣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蜈蚣粉、全蝎粉、僵蚕粉治疗顽固性头痛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被引量:25
18
作者 顾成娟 吴学敏 王涵 《吉林中医药》 2019年第11期1460-1462,共3页
顽固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的疑难杂症之一。中医在本病的治疗上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仝小林教授认为,络脉不通是导致本病的直接原因,类似于现代医学提出的微循环障碍。该病致病因素中,风、痰、瘀尤为重要,久病入络,非虫类药不可搜风剔... 顽固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的疑难杂症之一。中医在本病的治疗上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仝小林教授认为,络脉不通是导致本病的直接原因,类似于现代医学提出的微循环障碍。该病致病因素中,风、痰、瘀尤为重要,久病入络,非虫类药不可搜风剔络,以蜈蚣粉、全蝎粉、僵蚕粉各1~1.5 g冲服,一是祛风,并引诸药上行;二是活血化瘀,三是通络止痛,改善脑血管微循环。该小方止痛效果显著,并可以明显减轻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治疗顽固性头痛久病入络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头痛 虫类药 蜈蚣 全蝎 僵蚕 仝小林
下载PDF
蜈蚣的药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贤纯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8-91,共4页
蜈蚣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之一。近年来 ,蜈蚣的药用研究正在逐步升温。本文从蜈蚣全虫浸提物的药效。
关键词 蜈蚣 研究进展 药用研究
下载PDF
蜈蚣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0
作者 秦晋之 闫智勇 《河北农业科学》 2008年第10期164-166,共3页
蜈蚣作为中药使用历史悠久,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对近年来蜈蚣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蜈蚣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