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材料与细胞相互作用及表面修饰 被引量:21
1
作者 葛泉波 何淑兰 +1 位作者 毛津淑 姚康德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8,共6页
生物材料用作人工细胞外基质 (ECMs)在组织工程中起重要作用。生物材料表面的拓扑结构、亲水 /疏水平衡、自由能、电荷状况、化学基团和生物特异性识别对材料 /细胞相互作用有较大影响。生物材料表面与细胞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细胞膜表面... 生物材料用作人工细胞外基质 (ECMs)在组织工程中起重要作用。生物材料表面的拓扑结构、亲水 /疏水平衡、自由能、电荷状况、化学基团和生物特异性识别对材料 /细胞相互作用有较大影响。生物材料表面与细胞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细胞膜表面受体与生物材料表面配体间的相互分子识别 ,因此采用仿生修饰生物材料表面以提高细胞亲和性和特异性识别。本文对生物材料与细胞相互作用及表面修饰的技术方法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细胞亲和性 胞外基质 相互作用 表面受体 组织工程 配体 特异性识别 人工细胞 细胞膜
原文传递
硬脂酸纳米粒混悬液表面性质的测定与体外细胞摄取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杰 陈大兵 张强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 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制备的硬脂酸纳米粒混悬液的表面性质与体外细胞摄取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不同的表面活性剂采用乳化蒸发 低温固化法制备硬脂酸纳米粒混悬液并测定其表面接触角和表面张力 ,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细胞模型作体... 目的 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制备的硬脂酸纳米粒混悬液的表面性质与体外细胞摄取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不同的表面活性剂采用乳化蒸发 低温固化法制备硬脂酸纳米粒混悬液并测定其表面接触角和表面张力 ,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细胞模型作体外细胞吞噬实验。结果 用苄泽类Brij 78[聚氧乙烯 (2 0 )硬脂酸醚 ],Myrj 5 3[聚氧乙烯 (5 0 )硬脂酸酯 ],Myrj 5 9[聚氧乙烯 (10 0 )硬脂酸酯 ]和PluronicF6 8[聚氧乙烯和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 ,普郎尼克 188]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了粒径分别为 (16 2 .0± 6 7.4) ,(5 0 .2± 2 8.9) ,(32 6 .8± 195 .2 )和 (2 0 4.5± 91.3)nm的硬脂酸纳米粒。体外细胞摄取实验证明 ,各种纳米粒相对于硬脂酸溶液均可增加巨噬细胞对硬脂酸的摄取 ,其中以Myrj 5 9组摄取量最少 ;硬脂酸纳米粒表面的亲水性与巨噬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脂酸 纳米粒 细胞摄取 接触角 表面修饰
下载PDF
可控多孔结构生物活性钛的制备及其体外细胞培养(英文)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祥 王成焘 +2 位作者 王林 张文光 李元超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97-1701,共5页
采用电子束熔化(EBM)成形工艺,制造具有可控多孔结构的Ti6Al4V植入体,分析测试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孔隙率以及力学性能。扫描电镜观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钛合金植入体孔隙结构特征与设计结构相符合,证明EBM技术能够实现钛合金植入体孔... 采用电子束熔化(EBM)成形工艺,制造具有可控多孔结构的Ti6Al4V植入体,分析测试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孔隙率以及力学性能。扫描电镜观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钛合金植入体孔隙结构特征与设计结构相符合,证明EBM技术能够实现钛合金植入体孔隙结构的控制;测得多孔植入体的孔隙率为60.1%,相应的抗压强度为163MPa,弹性模量为14GPa,与人体骨组织弹性模量相近。利用改进的碱热处理方法进行表面改性,并浸泡在模拟体液中以诱导磷灰石的形成。体外细胞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培养7d后成骨细胞在改性的试件表面大量粘附、生长、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植入体 结构生物活性 制备 体外细胞培养 cell CULTURE in VITRO porous structur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钛合金植入体 孔隙结构特征 mechanical properties surface modification simulated body fluid APATITE formation 弹性模量 characterization metal forming 孔隙率 CULTURE time cell CULTURE strength of
原文传递
氢燃料电池中钛双极板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伟 李争显 +3 位作者 刘林涛 王浩楠 邢开源 耿娟娟 《钛工业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5,共6页
钛及钛合金密度低、比强度高且在酸性环境中耐蚀性优异,在氢燃料电池双极板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回顾了近年来氢燃料电池用钛双极板的研究进展,详述了钛双极板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成果,包括掺杂合金元素、钛表面涂覆金属基涂层(贵金属... 钛及钛合金密度低、比强度高且在酸性环境中耐蚀性优异,在氢燃料电池双极板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回顾了近年来氢燃料电池用钛双极板的研究进展,详述了钛双极板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成果,包括掺杂合金元素、钛表面涂覆金属基涂层(贵金属、金属碳/氮化物等)和碳基涂层(石墨、无定型碳等)。涂层结构组织的复合化和纳米化,有利于提升钛双极板的耐蚀性、导电性和疏水性,其对于提升氢燃料电池的性能及保证其运行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燃料电池 钛合金 双极板 表面改性 导电性
下载PDF
生物医用材料表面仿细胞膜结构改性 被引量:6
5
作者 宫铭 杨珊 +1 位作者 张世平 宫永宽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28-1634,共7页
细胞膜因其固有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作为体内植入材料及器件表面生物相容化改性的范例。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用细胞外层膜的亲水官能团——磷酰胆碱基团修饰材料表面,可显著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用含磷酰胆... 细胞膜因其固有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作为体内植入材料及器件表面生物相容化改性的范例。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用细胞外层膜的亲水官能团——磷酰胆碱基团修饰材料表面,可显著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用含磷酰胆碱基团小分子及聚合物进行仿细胞膜结构改性的各种方法及其代表性工作;讨论了不同方法得到的仿细胞膜结构表面的性能;总结了几种有影响的生物相容性机理;对仿细胞膜结构表面改性研究及应用的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用材料 生物相容性 磷酰胆碱 细胞膜 表面改性
下载PDF
碳纤维毡表面改性对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彭新红 于宏兵 +1 位作者 王鑫 李勇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139-4143,共5页
研究以碳纤维毡为阳极,采用不同的表面改性方式对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产电效率的影响,并通过塔菲尔曲线(Tafel)和慢速扫描循环伏安法(SSCV)研究了碳纤维毡表面经不同改性处理后作为阳极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碳纤维毡经丙酮浸泡(CZ-C... 研究以碳纤维毡为阳极,采用不同的表面改性方式对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产电效率的影响,并通过塔菲尔曲线(Tafel)和慢速扫描循环伏安法(SSCV)研究了碳纤维毡表面经不同改性处理后作为阳极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碳纤维毡经丙酮浸泡(CZ-C)和热处理(CZ-H)后,最大输出功率从763 mW/m2上升到896 mW/m2,提高了17%;电化学测试证实碳纤维毡热处理后阳极交换电流密度提高,且氧化峰电位正移、峰电流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表面改性 产电
原文传递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赵秋萍 牟志星 +2 位作者 张斌 郭军红 杨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2-57,共6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高效环保、使用寿命长、操作温度低等特点,发展前景广阔。双极板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对其总体性能、使用寿命影响巨大,因此制备高效率、低成本的双极板对推进其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质...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高效环保、使用寿命长、操作温度低等特点,发展前景广阔。双极板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对其总体性能、使用寿命影响巨大,因此制备高效率、低成本的双极板对推进其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材料及其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这些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质子交换膜 双极板 表面改性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血管支架相关疾病
8
作者 李清音 李林华 +1 位作者 张春乐 付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4091-4101,共11页
背景:随着干细胞研究的发展,成体干细胞如内皮祖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支架植入损伤并发症中的治疗效能逐渐被发现,由于静脉输注成体干细胞治疗疾病存在靶向性差、治疗效率低等问题,近年来对血管支架表面改性以实现内... 背景:随着干细胞研究的发展,成体干细胞如内皮祖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支架植入损伤并发症中的治疗效能逐渐被发现,由于静脉输注成体干细胞治疗疾病存在靶向性差、治疗效率低等问题,近年来对血管支架表面改性以实现内皮祖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的局部聚集与功能调节一直是研究的焦点。目的:论述内皮祖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在血管支架相关疾病中的治疗进展,以及基于内皮祖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的血管支架设计方面的研究现状。方法:在CNKI、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建库以来发表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内皮损伤,支架植入术,血栓,内膜增生,动脉粥样硬化,内皮修复,内皮祖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血管支架”;英文检索词“endothelial injury,stenting,thrombosis,intimal hyperplasia,atherosclerosis,endothelial repair,endothelial regeneration,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mesenchymal stem cell,vascular stent,vascular scaffold”。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对12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内皮祖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能够通过分化以及旁分泌作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支架植入损伤并发症,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保护内皮细胞、调节炎症细胞与炎症因子表达、调节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表型等。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应用中可能伴有血栓、血管钙化等不良反应,使用细胞外囊泡、联合使用肝素进行表面设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方案。目前基于内皮祖细胞的支架研究较多,主要从内皮祖细胞的募集、捕获、增殖、分化与活性等方面进行支架表面改性;血管领域基于间充质干细胞捕获的支架研究较少,但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洗脱支架被发现具有极高的治疗效能。此外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可能会对成体干细胞活性造成影响,导致基于干细胞设计的支架失去效能,因而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球囊损伤 支架植入损伤 内膜增生 表面改性
Chemically tailored molecular surface modifiers for efficient and stable perovskite photovoltaics 被引量:6
9
作者 Yuhang Liu Bitao Dong +2 位作者 Anders Hagfeldt Jingshan Luo Michael Graetzel 《SmartMat》 2021年第1期33-37,共5页
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have attracted intense attention based on their high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low production cost.However,due to the polycrystalline nature and the intrinsic hydrophilicity of the me... 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have attracted intense attention based on their high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low production cost.However,due to the polycrystalline nature and the intrinsic hydrophilicity of the metal halide perovskite moieties,the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of PSCs is largely limited by defects within the polycrystalline perovskites and the sensitivity to moisture.In this perspective,we focus on the chemically tailored interface materials to passivate the defects and improve the moisture stability of PSCs.First,we provide a brief overview of various molecular interface modifiers.Thereafter we provide examples from our recent work on organic ammonium halide‐based passivation materials as representatives to illustrate the design strategies and the modification effects.In the end,we shed light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organic ammonium halides for applications in P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ammonium halide perovskite solar cell surface modification
原文传递
Response of MG63 Osteoblast Cells to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Ti-6Al-4V Implant Alloy by Laser Interference Lithography 被引量:4
10
作者 Qi Liu Wenjun Li +7 位作者 Liang Cao Jiajia Wang Yingmin Qu Xinyue Wang Rongxian Qiu Xu Di Zuobin Wang Bojian Liang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7年第3期448-458,共11页
The response of human osteoblast-like osteosarcoma cells (MG63) to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Ti-6Al-4V implant alloy was investigated by Laser Interference Lithography (LIL). In this work, laser interference lithogr... The response of human osteoblast-like osteosarcoma cells (MG63) to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Ti-6Al-4V implant alloy was investigated by Laser Interference Lithography (LIL). In this work, laser interference lithography was employed to fabricate the microstructures of grooves, dots and dimples onto the surfaces of Ti-6Al-4V samples. Two and three beam LIL systems were developed to carry out the experiments. The laser treatment resulted in the increases of the roughness and the contact angle of water on the implant alloy surfaces. The proliferation of osteoblasts was analyzed by MTT (3-(4,5-dirnethyl- 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 assay for the time periods of 4 hours, 2 days, 3 days, and 6 days. The MTT test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laser treatment surfaces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os- teoblast cells after 24 hours. The alloy surface morphology and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MG63 cells cultured on the laser textured Ti-6Al-4V surface were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he SEM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s- teoblast cells were aligned on grooved surfaces and they were prolonged with the structures. Enzymatic detach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20 μm grooved structures provided the better cell adhesion to the textured Ti-6Al-4V surf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Al-4V implant alloy laser interference lithography surface modification surface properties cell-substrate interaction
原文传递
钛表面固定特异性识别内皮祖细胞的多肽适配子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卓玥 李全利 +4 位作者 赵元聪 陈佳龙 游天雪 熊开琴 黄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0-104,共5页
在钛表面固定可与循环血液中的内皮祖细胞(EPC)特异性结合的多肽适配子,构建内皮祖细胞的特异性识别表面,用于心血管材料的表面改性.首先,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可与EPC特异性结合的多肽适配子,其序列为TPSLEQRTVYAK,并在羧基端进行生物素... 在钛表面固定可与循环血液中的内皮祖细胞(EPC)特异性结合的多肽适配子,构建内皮祖细胞的特异性识别表面,用于心血管材料的表面改性.首先,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可与EPC特异性结合的多肽适配子,其序列为TPSLEQRTVYAK,并在羧基端进行生物素修饰;然后,采用磷酸处理钛表面,在钛表面获得化学键合的羟基,该羟基化表面与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在钛表面获得游离的氨基,进一步通过碳二亚胺(EDC)介导,在钛表面接枝上生物素;最后,通过生物素-亲和素识别体系,实现EPC特异性多肽适配子在钛表面的固定.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漫反射红外光谱(DR-FTIR)和免疫荧光分析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本研究为多肽适配子在材料表面的固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为进一步的生物医学应用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适配子 内皮祖细胞 表面改性
下载PDF
异质结表/界面修饰对杂化太阳电池性能的优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裴娟 曹荣玺 +4 位作者 郝彦忠 孙宝 李英品 张赛 杜静文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486-492,共7页
为了增进无机半导体和有机聚合物半导体之间的相容性,优化电池的光电性能,基于一维无机TiO2纳米棒有序阵列和有机聚合物PCPDTBT,构建了一种结构为TiO2/PCPDTBT的杂化太阳电池。用一种有机三苯胺类两亲分子来调控此无机、有机材料的两相... 为了增进无机半导体和有机聚合物半导体之间的相容性,优化电池的光电性能,基于一维无机TiO2纳米棒有序阵列和有机聚合物PCPDTBT,构建了一种结构为TiO2/PCPDTBT的杂化太阳电池。用一种有机三苯胺类两亲分子来调控此无机、有机材料的两相表/界面性质。采用SEM,TEM,XRD,EDS,UV-vis,PL等方法对杂化膜电极进行表征。电池性能测试表明,表/界面修饰后太阳电池的性能得到提高,电池效率η为0.81%;开路电压衰减测试表明,异质结表/界面经修饰后,杂化太阳电池的电子寿命有所提高。因此,通过异质结表/界面修饰改善活性层的形貌结构对电池性能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杂化太阳电池 表/界面修饰 激子分离 电子寿命 光电性能
下载PDF
硅纳米颗粒的表面改性及生物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颜忠 余智萍 +5 位作者 朱晒红 周建大 黄艳艳 王国慧 黄东 周科朝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12-1417,共6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通过添加氨基化试剂和钌吡啶配合物水溶液,采用油包水制备硅纳米颗粒、表面改性的硅纳米颗粒和荧光硅纳米颗粒。通过电镜检测到纳米颗粒的粒径约为40nm;在中性pH条件下,Zeta电位仪检测表面改性的硅纳米颗粒的净正电... 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通过添加氨基化试剂和钌吡啶配合物水溶液,采用油包水制备硅纳米颗粒、表面改性的硅纳米颗粒和荧光硅纳米颗粒。通过电镜检测到纳米颗粒的粒径约为40nm;在中性pH条件下,Zeta电位仪检测表面改性的硅纳米颗粒的净正电荷约为16mV;细胞内吞实验和体外毒性实验表明,荧光颗粒可被细胞吞噬,对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与DNA的结合试验发现,氨基化硅纳米颗粒能与质粒DNA有效结合,复合后能有效地抵抗血清或DNaseI的降解;细胞转染实验表明,颗粒有效地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转染到HT1080细胞和Hela细胞内,并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纳米颗粒 基因载体 细胞转染 基因治疗 表面改性
下载PDF
丝素纤维表面改性提高细胞粘附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余劭婷 秦金桥 +1 位作者 关国平 王璐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16年第3期144-149,共6页
丝素纤维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生物材料方面应用广泛,如医用缝合线、血管支架等。丝素纤维材料作为血管移植物进入人体后,细胞粘附往往不能达到预期,从而引起血栓,造成失效。该文综述了影响生物材料表面细胞粘附性的因素... 丝素纤维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生物材料方面应用广泛,如医用缝合线、血管支架等。丝素纤维材料作为血管移植物进入人体后,细胞粘附往往不能达到预期,从而引起血栓,造成失效。该文综述了影响生物材料表面细胞粘附性的因素、提高丝素纤维材料表面细胞粘附性的改性方法以及细胞在生物材料表面粘附性能的评价方法。期望为进一步拓展丝素纤维在生物材料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纤维 细胞粘附 表面改性
下载PDF
燃料电池钛基金属双极板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郝凯歌 吴爱民 +1 位作者 王明超 林国强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0-273,共4页
在TC4(Ti-6Al-4V)基板上,利用脉冲偏压电弧离子镀(PBAIP)技术,选用高纯石墨靶和铬靶,制备6种不同成分的CrCx薄膜。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电化学工作站和光学接触角测量仪等,研究涂层改性后的钛基金属双极板的接触电阻、耐蚀性和疏水性。... 在TC4(Ti-6Al-4V)基板上,利用脉冲偏压电弧离子镀(PBAIP)技术,选用高纯石墨靶和铬靶,制备6种不同成分的CrCx薄膜。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电化学工作站和光学接触角测量仪等,研究涂层改性后的钛基金属双极板的接触电阻、耐蚀性和疏水性。表面改性后的钛基双极板接触电阻降低,在0.6 MPa的压力下,改性涂层成分为Cr0.21C0.79的TC4镀膜双极板接触电阻为0.45 mΩ·cm2,较TC4基板的接触电阻值(197.62 mΩ·cm2)降低3个数量级。在80℃恒温水浴,0.5 mol/L H2SO4+5×10-6mol/L HF的模拟电池环境腐蚀溶液中,-0.1 V(vs.SCE)的阳极工作电压下,TC4改性样品处于阴极保护状态;在0.6 V(vs.SCE)的阴极工作电压下,TC4改性最优试样的腐蚀电流密度约为0.10μA/cm2,较原始基板降低2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双极板 表面改性 耐蚀性 接触电阻
下载PDF
药物和基因载体树枝状大分子的生物学效应及表面修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朝辉 孔桦 许海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0-595,共6页
树枝状大分子是具有独特的三维高度支化结构、表面分布大量氨基或羧基的纳米粒子,是一类重要的药物(基因)传递载体,近年有关树枝状大分子细胞生物学效应的研究报道不断增多,内容涉及树枝状大分子对各种细胞的作用、进入细胞的机制、在... 树枝状大分子是具有独特的三维高度支化结构、表面分布大量氨基或羧基的纳米粒子,是一类重要的药物(基因)传递载体,近年有关树枝状大分子细胞生物学效应的研究报道不断增多,内容涉及树枝状大分子对各种细胞的作用、进入细胞的机制、在细胞内和各种组织器官内的分布等诸多方面;与此同时,许多实验室也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树枝状大分子进行表面化学修饰,降低其对细胞和机体的负面作用,使其在药物运载、基因治疗、重大疾病早期诊断等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对近年这些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合归纳与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大分子 药物(基因)运送 细胞生物学效应 表面修饰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修饰植物乳杆菌及其对黄曲霉毒素B_(1)吸附脱除作用
17
作者 王逸凡 王丙辰 +2 位作者 闫玮璇 何扩 张秀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24-130,共7页
为了研究植物乳杆菌材料对黄曲霉毒素去除新方法,为黄曲霉毒素B_(1)的高效生物去除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采用基于聚多巴胺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Polydopamine-bas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p-ATRP)和细胞自催化的无铜... 为了研究植物乳杆菌材料对黄曲霉毒素去除新方法,为黄曲霉毒素B_(1)的高效生物去除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采用基于聚多巴胺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Polydopamine-bas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p-ATRP)和细胞自催化的无铜添加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Cell-catalyzed Copper-free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c-ATRP)对植物乳杆菌活细胞表面进行修饰,引导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体系自组装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材料,对修饰后的植物乳杆菌进行表征,并比较修饰前后植物乳杆菌对黄曲霉毒素B_(1)吸附脱附能力。结果表明,未修饰的植物乳杆菌,细胞表面圆润光滑,经过p-ATRP修饰后的植物乳杆菌,细胞表面变得极为粗糙,经过c-ATRP修饰后的植物乳杆菌,细胞表面出现褶皱;未修饰的植物乳杆菌的Zeta点位为-8.43 mV,经过Dopamine和PNIPAAm修饰后的植物乳杆菌点位分别为1.791和13.767 mV;植物乳杆菌在0.1~100μg/mL黄曲霉毒素B_(1)吸附率为75.3%,p-ATRP和c-ATRP修饰的植物乳杆菌比未修饰的植物乳杆菌吸附能力分别提高了7.8%和6.4%。在相同黄曲霉毒素B_(1)浓度下,植物乳杆菌脱附率为6.1%,p-ATRP和c-ATRP修饰的植物乳杆菌脱附能力分别提高了14.4%和42%。经过修饰后的植物乳杆菌显著提升了植物乳杆菌对黄曲霉毒素的吸附和脱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黄曲霉毒素 B_(1) 植物乳杆菌 细胞表面修饰
下载PDF
超声喷涂技术制备细胞膜涂层工艺初探
18
作者 吉诚 安永琪 +3 位作者 王雅楠 蒋青 罗日方 王云兵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78-87,共10页
目的利用超声喷涂技术在宏观界面构建具有抗污、抗凝血功能的细胞膜涂层,以提高涂层制备过程的原料利用率、涂层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方法使用超声喷涂技术将制备的红细胞膜(EMs)逐层喷涂在基底界面,使用荧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水... 目的利用超声喷涂技术在宏观界面构建具有抗污、抗凝血功能的细胞膜涂层,以提高涂层制备过程的原料利用率、涂层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方法使用超声喷涂技术将制备的红细胞膜(EMs)逐层喷涂在基底界面,使用荧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水接触角等验证红细胞膜涂层(EMC)的组装过程、涂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涂层在多种材料表面的稳定涂覆。并通过蛋白吸附实验、血小板黏附和半体内血液循环实验评价涂层的抗污性能和血液相容性。结果在膜蛋白质量浓度为1 mg/mL的条件下,约30μL/cm^(2)的喷涂量,可获得厚度约500 nm的红细胞膜涂层,并且随着红细胞膜喷涂量的增加,红细胞膜涂层厚度逐渐增加至1~2μm。由于超声喷涂时涉及液滴快速蒸发和膜成分融合的过程,分散介质的盐离子浓度以及基底界面的特性将影响涂层的稳定性。超纯水体系有助于避免盐结晶行为对膜融合的阻碍。加热基底有助于加快喷涂速率,抑制不均匀的咖啡环结构。此外,富含官能团的亲水界面可以有效促进微液滴的融合和铺展,提高涂层的稳定性。优化工艺后,利用超声喷涂技术可在无机、金属和多种聚合物基材表面形成稳定的红细胞膜涂层,在基底表面形成水接触角34°的亲水性涂层。蛋白吸附实验表明,制得的红细胞膜涂层具有良好的抗污性能。血液相容性实验表明,红细胞膜涂层可有效减少血小板的黏附和激活以及材料表面血栓形成。结论超声喷涂技术可在多种材料表面形成可控、均匀和稳定的红细胞膜涂层,赋予材料表面良好的抗污、抗凝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喷涂 细胞膜涂层 红细胞膜 抗污界面 血液相容性 表面改性
下载PDF
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表面改性技术综述
19
作者 张玉坤 徐斌 《有色金属加工》 CAS 2024年第1期9-15,42,共8页
文章从耐腐蚀性、导电性的角度,概述了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的性能要求、表面改性涂层材料和改性加工方式,重点介绍了不同涂层材料表面改性的特点,及对金属双极板性能的影响,为燃料电池双极板的后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燃料电池 金属双极板 表面改性 涂层材料 物理气相沉积
下载PDF
表面改性碳纳米管粉体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慧勇 梁鹏 黄霞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7-40,共4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集产电和污水净化为一体的新型水处理技术,但产电性能低限制了MFC的推广应用。为了提高MFC的产电性能,在阳极室投加表面改性的碳纳米管(CNTs)粉体,以加速阳极产电生物膜的形成,同时提高整个生物膜的产电能力...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集产电和污水净化为一体的新型水处理技术,但产电性能低限制了MFC的推广应用。为了提高MFC的产电性能,在阳极室投加表面改性的碳纳米管(CNTs)粉体,以加速阳极产电生物膜的形成,同时提高整个生物膜的产电能力。投加经过氨气处理的CNTs粉体后,MFC运行仅4 h其输出电压即升至400 mV;投加经过混酸处理后的CNTs粉体,得到了MFC的最大产电功率密度为(236±5)mW/m2,相对于对照组则提高了约40%。氨基的引入是启动时间缩短的主要原因,而阳极内阻的降低是产电功率密度得以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碳纳米管粉体 表面改性 启动时间 产电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