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暴单体合并进行中雷达回波参数演变及闪电活动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易笑园 孙晓磊 +2 位作者 张义军 郭玲 王艳春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81-995,共15页
雷暴单体合并是促使对流系统成长、增强、持久的重要因素,合并与灾害性天气有着密切的关系。针对23次合并样本(其中有闪电活动的样本10例),利用多普勒雷达和Safir3000闪电定位系统的探测数据,基于雷达回波参数的构建与计算,分别以一次... 雷暴单体合并是促使对流系统成长、增强、持久的重要因素,合并与灾害性天气有着密切的关系。针对23次合并样本(其中有闪电活动的样本10例),利用多普勒雷达和Safir3000闪电定位系统的探测数据,基于雷达回波参数的构建与计算,分别以一次冰雹暴雨过程和一次强降水过程为例,对合并及雷暴系统的演变进行了物理过程分析,对所有样本特征进行了统计归纳。最后发现并验证了雷达回波参数FV40up-6(即6 km以上对流单体大于40 dBz体积的变率)常常在合并进行中出现突然减小现象,简称为"突降";同时揭示了合并进行中闪电活动的特征。具体结论如下:(1)就合并最初开始位置而言,高度在5 km之下的样本最多,比例达86%。从合并用时看(即RHI图中30 dBz回波开始衔接至最强回波合为一体为止),全都在6—36 min,其中用时在12 min以内的占56.5%;达到30 min的仅占16%。合并开始后,在97%的样本中,回波参数V40(即大于40 dBz的总体积)、V40up-6(即6 km以上大于40 dBz的总体积)出现增大;V40增幅为7%—590%,V40up-6增幅为3%—638%;V40up-6最大值出现时刻距合并开始时刻12—18 min的,占总样本的60.1%;24—36 min的,占总样本的34.8%。(2)在雷暴单体合并进行中有"突降"现象的,占总样本的87%;其中又有77%的"突降"出现在距合并开始后的6—18 min内。(3)在10个闪电活动样本中,有9个样本在合并开始后,闪电频数出现了"跃增",甚至出现峰值;全部样本中参与放电的主正电荷区高度随着"突降"均有下降,降幅在1—4 km,而此时的闪电频数几乎没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单体合并 回波参数 演变 闪电活动 统计分析
下载PDF
桂林“5.22”极端强降雨过程的观测分析
2
作者 翟丽萍 梁依玲 +3 位作者 周云霞 屈梅芳 黄晴 黄荣 《暴雨灾害》 2024年第3期313-321,共9页
2023年5月22日凌晨至上午,桂林市区北部发生极端强降雨,1 h和3 h雨量均突破当地历史记录,导致严重城市内涝。利用常规观测、地面加密自动站、多普勒天气雷达以及ERA5再分析等资料对此次强降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过程发生在副热... 2023年5月22日凌晨至上午,桂林市区北部发生极端强降雨,1 h和3 h雨量均突破当地历史记录,导致严重城市内涝。利用常规观测、地面加密自动站、多普勒天气雷达以及ERA5再分析等资料对此次强降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过程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受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冷锋南下影响,持续增强的西南急流为极端强降雨提供充足的水汽和能量;(2)强降雨回波由线状对流演变,线状对流与地面冷空气适时相遇,移向和形态发生改变,同时其西侧不断发展的新生单体加入形成“列车效应”,导致极端降雨产生,且降雨回波呈现低质心高效率的特征;(3)弱冷空气适时入侵,增强对流降雨并加强冷池出流,在其前沿的暖湿区域中触发新生对流,有利于强降雨的发展和持续;(4)对流单体在东移过程中通过云桥合并和云体扩大发展两种方式合并形成新的云团,并迅速发展,使降雨增强,对流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合并是强降雨持续和加强的主要机制;(5)国内多家业务模式均低估此次过程雨强,预报降雨中心存在偏差,主要原因是模式预报地面冷空气影响时间出现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强降雨 冷空气 单体合并 可预报性
下载PDF
SFN在提升LTE网络性能方面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郭涛 《数字通信世界》 2016年第4期1-3,共3页
本文介绍了SFN的原理和应用场景,分析了SFN小区合并的主要优点,阐述了在高铁、密集城区等特殊场景应用SFN技术能显著改善网络的覆盖性能,并有效提升用户的下行速率,最后通过SFN小区合并前后的对比报告,直观地呈现出小区合并后对各项网... 本文介绍了SFN的原理和应用场景,分析了SFN小区合并的主要优点,阐述了在高铁、密集城区等特殊场景应用SFN技术能显著改善网络的覆盖性能,并有效提升用户的下行速率,最后通过SFN小区合并前后的对比报告,直观地呈现出小区合并后对各项网络指标的提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N 切换 小区合并 干扰 LTE
下载PDF
各向异性自适应笛卡尔网格生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逯雪铃 叶正寅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7-151,共5页
对复杂情形下笛卡尔切割网格生成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改进了网格切割技术处理复杂外形和退化几何的能力并在满足贯通性的基础上采用了多样的网格融合的判断和处理方法,从而保证了生成过程的可靠性和网格的质量。采用交错二叉树管理物体表... 对复杂情形下笛卡尔切割网格生成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改进了网格切割技术处理复杂外形和退化几何的能力并在满足贯通性的基础上采用了多样的网格融合的判断和处理方法,从而保证了生成过程的可靠性和网格的质量。采用交错二叉树管理物体表面单元,全叉树管理笛卡尔网格单元,并采用点、面和体三级数据组织方式,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网格的类型判断、各向异性自适应、切割、光顺和融合等操作,从而可以快速生成高质量的笛卡尔网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网格 各向异性自适应 网格切割 网格融合
下载PDF
微覆盖解决高低层混合居民楼深度覆盖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佳明 吕伟杰 龚戈勇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20年第1期80-83,共4页
城区高低层混合居民楼区域作为无线网络覆盖难点,传统宏站无法进行有效的覆盖。本文通过采用“微覆盖、微对打”的建设方式有效解决“高低层混合居民楼”无线网络信号的深度覆盖问题。
关键词 深度覆盖 宏微结合 小区合并
下载PDF
温福高铁宁德滨海特大桥覆盖创新解决方案 被引量:1
6
作者 范照峰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8年第8期37-40,共4页
随着我国高铁的迅猛发展,为满足高铁乘客的手机等电子终端语音与上网体验,如何有效解决高铁覆盖问题显得愈发重要。本文针对温福高铁宁德滨海特大桥长度长、间距大、施工复杂等难题,创新应用高增益宽波瓣天线、小区合并、传输环网、大... 随着我国高铁的迅猛发展,为满足高铁乘客的手机等电子终端语音与上网体验,如何有效解决高铁覆盖问题显得愈发重要。本文针对温福高铁宁德滨海特大桥长度长、间距大、施工复杂等难题,创新应用高增益宽波瓣天线、小区合并、传输环网、大功率直流远供、海域钢玻璃防腐槽道等新技术,有效解决高铁特大桥长期存在LTE综合覆盖率差、用户感知差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特大桥 宽波瓣天线 小区合并
下载PDF
封闭水平矩形腔内流体自然对流第一次逆叉形分岔的数值研究
7
作者 王小华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9-254,261,共7页
本文采用二阶全展开ETG(Euler-Taylor-Galerkin)分裂步有限元方法,对长宽比为3.5(L/B=3.5,如图1所示)的封闭矩形腔体内,三种Pr数条件下,定常层流范围内,流体自然对流叉形分岔随Rayleigh数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矩... 本文采用二阶全展开ETG(Euler-Taylor-Galerkin)分裂步有限元方法,对长宽比为3.5(L/B=3.5,如图1所示)的封闭矩形腔体内,三种Pr数条件下,定常层流范围内,流体自然对流叉形分岔随Rayleigh数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矩形腔内对应三种Pr数条件下,流体的叉形分岔的演化过程中,在第二次模态Ⅱ型叉形分岔之后,均会出现两个较小尺度涡旋合并,突变为一个较大尺度涡旋的全新叉形分岔模态。即在某临界Ra数两侧,存在定常四涡结构和定常三涡结构两个定常解支,当系统控制参数Ra越过临界值,前者被后者突发性取代,这是完全不同于传统叉形分岔的逆叉形分岔。其数值预报,则采用分半法结合流动拓扑结构及典型截面处速度扩线上鞍点的变化来确定。计算结果表明,在计算的Pr数条件下,随Pr数的增加逆叉形分岔对应临界Ra数的取值也会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水平矩形腔 自然对流 第一次逆叉形分岔 涡合并 鞍点 Pr数的影响
下载PDF
“8.13”黄淮北部暴雨云团的组织结构和触发机制 被引量:16
8
作者 苏爱芳 张宁 黄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05-919,共15页
利用FY-2E卫星资料、多普勒雷达监测及4Dvar反演资料、区域自动站和常规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对2010年8月13日黄淮北部暴雨云团的组织结构、发展演变及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暴雨云团形成发展于低涡切变形势下,低涡切变线、西... 利用FY-2E卫星资料、多普勒雷达监测及4Dvar反演资料、区域自动站和常规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对2010年8月13日黄淮北部暴雨云团的组织结构、发展演变及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暴雨云团形成发展于低涡切变形势下,低涡切变线、西南急流及边界层扩散南下弱冷空气是主要影响系统;高的对流不稳定能量、强的低层垂直风切变和持续发展的水汽条件是主要环境特征。不同区域云团的形成机制有差别,发展北上的西南急流促使MβCS旺盛发展。随着低涡发展,MβCS发展合并形成圆形MαCS,强暖湿气流强迫、弱冷空气扩散及地面辐合线是圆形MαCS形成发展的重要机制。γ或β中尺度气旋及辐合线在对流初生阶段起动力触发作用,辐合加强及辐合区的向后延伸导致对流云团的自身发展和后向发展;成熟阶段对流单体后部的强出流促使对流单体分裂,气旋式环流外围西南和偏南气流合并造成对流单体合并。MαCS成熟和衰亡期雷达上出现的线状对流系统具有明显强降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云团 对流单体合并 低涡切变线 对流触发 组织结构
下载PDF
山东省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与多单体风暴的合并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侯淑梅 周成 +1 位作者 韩永清 孙晶 《海洋气象学报》 2020年第1期57-65,共9页
利用济南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和华北区域雷达拼图等资料,普查了2012—2016年影响山东的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linear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LMCS),分析了LMCS与多单体风暴的合并方式以及合并后的演变趋势等特征,得到如下几条结论:1)... 利用济南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和华北区域雷达拼图等资料,普查了2012—2016年影响山东的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linear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LMCS),分析了LMCS与多单体风暴的合并方式以及合并后的演变趋势等特征,得到如下几条结论:1)LMCS(A)与多单体风暴(B)有A追B,A扩展,A、B相向和B追A四种合并方式;2)LMCS与多单体风暴合并的临界距离为30 km;3)LMCS与多单体风暴合并后,强度增强或维持,尺度增大,生命史延长,长轴将可能转向;4)LMCS与多单体风暴合并时,其本身合并部分将减弱,多单体风暴合并进入LMCS,成为LMCS的一部分;5)合并是雷暴的传播运动造成的;6)63.3%的合并案例会产生雷暴大风、冰雹或强降水灾害,雷暴大风灾害出现的概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 多单体风暴 合并方式 合并临界距离 演变趋势 传播运动
下载PDF
高功率微波介质窗气体侧击穿特性的粒子-蒙特卡罗碰撞模拟
10
作者 舒盼盼 赵朋程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57-166,共10页
在高功率微波介质窗外表面周围,气体击穿是限制功率容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进行相应的模拟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粒子-蒙特卡罗碰撞模型对介质窗气体侧击穿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将宏粒子合并方法引入该模型,大大减少了跟踪的... 在高功率微波介质窗外表面周围,气体击穿是限制功率容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进行相应的模拟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粒子-蒙特卡罗碰撞模型对介质窗气体侧击穿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将宏粒子合并方法引入该模型,大大减少了跟踪的宏粒子数量,以至于能够对整个击穿过程进行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宏粒子权重为变量下,击穿的时空演化特性与宏粒子权重为常数下的结果符合得很好.由于次级电子发射产额远小于1,所以气体电离是介质窗气体侧击穿的主导机理.电子电离和扩散导致等离子体的密度和厚度随着时间显著增加.电子密度的峰值未出现在介质表面处而是在距离介质表面100—150μm的位置.这是因为大量的电子沉积在介质表面上,伴随产生的自组织法向电场驱使电子远离介质表面.由于本文关注的背景气体压强高于最大电离率对应的临界压强(约为1.33×10^(3)Pa),所以电离率随着压强的增加而单调减小,并导致击穿发展得更加缓慢.通过比较击穿时间的模拟值与实验数据,证实了粒子-蒙特卡罗碰撞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击穿 介质表面 高功率微波 粒子-蒙特卡罗碰撞模型 宏粒子合并方法
下载PDF
TD-LTE小区合并与载波聚合技术的增强应用方案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娜 董江波 +3 位作者 刘玮 陈燕雷 韩云波 任冶冰 《移动通信》 2017年第3期40-44,共5页
随着TD-LTE性能增强技术的引入,载波聚合和小区合并两项技术为满足容量和移动性需求而被分别提出,为了可以兼顾容量和移动性要求,将两种方案灵活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TD-LTE小区合并与载波聚合技术的增强应用方案,首先分析了小区合并技... 随着TD-LTE性能增强技术的引入,载波聚合和小区合并两项技术为满足容量和移动性需求而被分别提出,为了可以兼顾容量和移动性要求,将两种方案灵活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TD-LTE小区合并与载波聚合技术的增强应用方案,首先分析了小区合并技术和载波聚合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然后提出了非对称小区合并的方案,最后通过测试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几种方案的效果,给出了方案选择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通信 小区合并 外场测试 LTE
下载PDF
基于双偏振雷达对一次多单体雹暴微物理特征的观测及数值模拟研究
12
作者 周峰 周筠珺 +2 位作者 邹书平 杨哲 曾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655-665,共11页
为了解多单体合并作用对雹胚及冰雹演变的微物理特征,利用位于贵州威宁县雪山镇的X波段双偏振雷达,在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的基础上,结合模糊逻辑粒子相态识别算法(HID)和WRF中尺度模式,对2018年6月28日云南鲁甸县的一次多单体合并降雹天气... 为了解多单体合并作用对雹胚及冰雹演变的微物理特征,利用位于贵州威宁县雪山镇的X波段双偏振雷达,在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的基础上,结合模糊逻辑粒子相态识别算法(HID)和WRF中尺度模式,对2018年6月28日云南鲁甸县的一次多单体合并降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多单体合并过程,观测识别与模式模拟结果整体一致,经历3个主要阶段:合并前阶段、合并中阶段(合并初期)、合并后阶段(合并后期)。合并前阶段:低密度霰(LDG)由雪晶(AG)和冰晶(CR)作为共同低密度霰胚源进行凇附增长;高密度霰(HDG)的两种源项分别为LDG粒子撞冻过冷云水和以AG为高密度霰胚的凇附增长。合并阶段:AG主要由CR为晶核聚合而成,CR的凝华增长参与较小;霰粒子主要以AG为胚源,形成于-5℃~-35℃层,为过冷云水与AG的混合相态区。合并后期:合并作用促进了单体内HDG的碰并增长,并最终以HDG为雹胚源形成冰雹(RH),在RH下落过程中继续撞冻过冷水保持增长并及地。合并作用使单体内部产生新的动力,使处于衰减状态的单体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合并作用导致降雹过程产生,且降雹过程出现在多单体合并的第三个阶段,即合并后阶段(合并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科学 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 多单体合并 冰雹 双偏振 粒子识别 WRF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