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织机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 被引量:42
1
作者 张松林 刘彦锋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7,共17页
织机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从 1990年至 1995年 ,先后进行了三次发掘 ,面积近 10 0平方米 ,地层堆积厚达 2 0多米 ,划分为 2 3层 ,其中第 2 1层为新石器时代文化堆积 ,第 18层向下含有古脊椎动物化石和旧石器时代制品。发掘出土石制品 ... 织机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从 1990年至 1995年 ,先后进行了三次发掘 ,面积近 10 0平方米 ,地层堆积厚达 2 0多米 ,划分为 2 3层 ,其中第 2 1层为新石器时代文化堆积 ,第 18层向下含有古脊椎动物化石和旧石器时代制品。发掘出土石制品 65 4 6件和大量古脊椎动物化石。通过对部分古脊椎动物化石和遗物的分析 ,它是一处以旧石器遗存为主 ,兼有全新世遗存的洞穴遗址 ;经对石制品初步研究 ,它具有中国北方以小石制品为主的旧石器时代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机洞 旧石器时代遗址 发掘报告 洞穴遗址 郑州
下载PDF
溶洞对隧道(洞)稳定性影响的数值试验及现场监测分析 被引量:35
2
作者 宋战平 杨腾添 +1 位作者 张丹锋 李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4-491,共8页
依托武都水库的导流隧洞工程建设,就既有岩溶溶洞对隧道(洞)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跟踪现场施工的动态监测及数值模拟分析,就不同位置及尺寸的既有溶洞对隧道(洞)围岩受力、变形以及支护结构的受力特性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既有溶洞影响... 依托武都水库的导流隧洞工程建设,就既有岩溶溶洞对隧道(洞)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跟踪现场施工的动态监测及数值模拟分析,就不同位置及尺寸的既有溶洞对隧道(洞)围岩受力、变形以及支护结构的受力特性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既有溶洞影响的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分析表明:受顶部既有岩溶溶洞的影响,隧道(洞)围岩的变形特性明显不同于无溶洞时的变形特性,其围岩超前掌子面的先期变形量增加,即围岩位移具有明显的超前释放性.就变形量而言,当既有溶洞的尺寸大于隧洞最大跨度时,既有顶部溶洞将引起隧道(洞)顶拱沉降位移的减小,而当既有溶洞尺寸大于隧道(洞)的最大尺寸时,隧道(洞)顶拱位移反而增加.同时,既有顶部溶洞将引起隧道(洞)水平收敛位移的增加,且位移的增加量随着既有溶洞尺寸的增加而随之增加.隧道(洞)边墙附近的既有侧边溶洞的出现将引起隧道(洞)水平收敛位移的增加,且位移的增加量随着既有溶洞尺寸的增加而增加.就支护结构受力特性而言,隧道(洞)边墙附近的既有溶洞的存在造成隧道(洞)近溶洞一侧喷层轴力的减小,而远离溶洞一侧喷层轴力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溶洞 稳定性 现场测试 数值分析
下载PDF
神农架犀牛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 被引量:15
3
作者 武仙竹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1-136,共16页
本文记述犀牛洞旧石器遗址的发掘收获及初步研究成果。该遗址在我国南方旧石器时代遗址中是比较重要的。其文化性质为深入研究南方旧石器的文化类型增添了新材料。遗址海拔2102m,向人们显示出高海拔山地旧石器考古的良好前景。遗... 本文记述犀牛洞旧石器遗址的发掘收获及初步研究成果。该遗址在我国南方旧石器时代遗址中是比较重要的。其文化性质为深入研究南方旧石器的文化类型增添了新材料。遗址海拔2102m,向人们显示出高海拔山地旧石器考古的良好前景。遗址动物群丰富,可使人们对动物群的演变与生态有更深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 洞穴遗址 犀牛洞 神农架 化石 古人类
下载PDF
秦岭鼢鼠的洞穴选择与危害防控 被引量:8
4
作者 鲁庆彬 张阳 周材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93-2001,共9页
从2009年6—9月,在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对秦岭鼢鼠(Myospalax rufescens)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固定样线取样法,根据实际情况挑选了13个生境变量。共设置了302个样方,同时也发现93个正在被利用的鼢鼠洞穴,并予以取样。利用Byers分析法、One-W... 从2009年6—9月,在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对秦岭鼢鼠(Myospalax rufescens)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固定样线取样法,根据实际情况挑选了13个生境变量。共设置了302个样方,同时也发现93个正在被利用的鼢鼠洞穴,并予以取样。利用Byers分析法、One-Way ANOVA检验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等获取结果。研究表明,秦岭鼢鼠明显选择荒草地和萝卜地,回避小麦地、竹林地和灌木林地,随机选择马铃薯地和玉米地;选择非常松软的和含石少的土壤,回避硬质的和含石较多的土壤;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阳坡,回避几乎无人类干扰的半阴半阳坡。结合主成分分析,秦岭鼢鼠倾向于选择灌木稀疏的洞穴,离公路的距离较近。上述研究结果揭示出两条鼠害防控建议:一是在森林经营过程中,应采取间伐的策略,然后补苗,并尽量密植;如果是荒草地改造,也应先植入一些较粗大的或对鼢鼠有毒害作用的树种,待它们成活后,再补幼苗密植,同时应适当增加土壤含石量。二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采用多种经营的策略;在所种植的庄稼中,间种一些根系发达的作物或对鼢鼠有毒害作用的作物,同时应勤除杂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鼢鼠 洞穴 鼠害防控 间伐策略 多种经营策略
下载PDF
辽宁营口藏山洞穴地点试掘报告 被引量:8
5
作者 崔德文 李有升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39-248,共10页
本文报道了藏山洞穴地点试掘的结果.试掘地点的地层可分上、下两组:上组属晚更新统,下组属中更新统,大体与金牛山C地点下组的时代相当.在这一组中,发现了一些零星的用火遗迹和石制品.
关键词 营口藏山 洞穴 化石 旧石器 更新世
下载PDF
卢氏地磁基本站场址勘选及环境测试
6
作者 谢佳兴 侯博文 +2 位作者 刘庆华 路中慧 郅红魁 《华南地震》 2024年第1期73-83,共11页
通过对卢氏徐家湾乡小岭口山洞场址、横涧乡青山村场址、段家村场址进行异地选址踏勘和环境调查,并对徐家湾乡小岭口山洞和段家村场址现场环境进行密跨度和环境噪声测试,结果发现:观测环境噪声对比山洞内比山洞外较好;数据同期对比山洞... 通过对卢氏徐家湾乡小岭口山洞场址、横涧乡青山村场址、段家村场址进行异地选址踏勘和环境调查,并对徐家湾乡小岭口山洞和段家村场址现场环境进行密跨度和环境噪声测试,结果发现:观测环境噪声对比山洞内比山洞外较好;数据同期对比山洞内存在8.19%的屏蔽效应。综合考虑认为,山洞受本身特殊的封闭环境,状态稳定、干扰源少,环境噪声相比山洞外较优,但对地磁观测存在一定的屏蔽效应,无法更准确的反馈磁场变化,故不适合地磁观测场址要求,最终确定段家村拟选点作为卢氏地磁基本站的最终建设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观测 山洞观测 场址堪选 环境测试 屏蔽效应
下载PDF
新石器时期中国南北建筑演进研究
7
作者 韩建友 刘书芳 邹佳轩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74-80,共7页
通过剖析中国新石器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城形制特征,揭示了该时期建筑群由向心性逐渐演变为轴线控制的院落式布局的发展脉络。研究发现单体建筑经历了从单一空间至多空间分隔的转变,由原始的穴居和巢居形态逐步演进为高台木构建筑... 通过剖析中国新石器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城形制特征,揭示了该时期建筑群由向心性逐渐演变为轴线控制的院落式布局的发展脉络。研究发现单体建筑经历了从单一空间至多空间分隔的转变,由原始的穴居和巢居形态逐步演进为高台木构建筑。这一演进过程体现了中国建筑艺术的显著进步,尤其在原始社会晚期,这种进步更为明显。良渚遗址、陶寺遗址等大型遗址已呈现出都邑与高台宫室的雏形,为中国几千年建筑文化的辉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该研究丰富了建筑史学的研究内容,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理念以及建筑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为现代建筑设计与实践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居 巢居 建筑遗址 新石器时期 高台
下载PDF
船帆洞旧石器遗址洞穴形成过程与地层划分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建军 范雪春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3-160,共8页
本文根据最近发掘所获资料,对万寿岩山船帆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洞穴的形成过程、洞内地层划分以及与洞外沉积物关系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提出:船帆洞洞穴的发育明显与区域性断裂及岩体的剪切节理有关;洞内经历数次堆积和冲刷;依岩性、... 本文根据最近发掘所获资料,对万寿岩山船帆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洞穴的形成过程、洞内地层划分以及与洞外沉积物关系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提出:船帆洞洞穴的发育明显与区域性断裂及岩体的剪切节理有关;洞内经历数次堆积和冲刷;依岩性、地层关系和哺乳动物化石组合,洞内堆积物可分为Ⅰ(中更新世晚期)、Ⅱ(晚更新世早期)、Ⅲ(晚更新世晚期)和Ⅳ(全新世)4个地层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帆洞旧石器遗址 洞穴形成过程 地层划分
下载PDF
福建宁化湖村盆地史前洞穴遗址调查简报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振宇 黄运明 +2 位作者 黄鑫民(绘图) 陈端 李水常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7,共13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东南工作队等对福建宁化湖村盆地史前洞穴遗址进行专项调查,发现了10余处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晚期的洞穴遗址。其中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现了石铺地面遗迹,而新石器晚期遗址大多属于南山文化的范畴。湖村盆地是...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东南工作队等对福建宁化湖村盆地史前洞穴遗址进行专项调查,发现了10余处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晚期的洞穴遗址。其中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现了石铺地面遗迹,而新石器晚期遗址大多属于南山文化的范畴。湖村盆地是闽西北地区史前洞穴遗址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其文化层堆积连续、年代跨度长,为完善福建内陆山区史前考古学文化谱系和框架,研究区域间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西北 洞穴遗址 史前时期 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
原文传递
贵州清水苑大洞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兴龙 毕忠荣 +3 位作者 龙小平 吴红敏 王新金 蔡回阳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2-526,共15页
清水苑大洞位于贵州省惠水县摆金镇,遗址发现于1998年9月,因发现丰富石制品、骨制品、灰烬层和哺乳动物化石等遗物而为学术界所关注。2013年9至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清水苑大洞进行考... 清水苑大洞位于贵州省惠水县摆金镇,遗址发现于1998年9月,因发现丰富石制品、骨制品、灰烬层和哺乳动物化石等遗物而为学术界所关注。2013年9至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清水苑大洞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区分A、B两区,揭露面积分别为4 m^2和6 m^2。A区揭露地层厚度约90cm,堆积物为灰白-灰黄色-灰黑色砂质黏土,共出土石制品2398件、动物化石及碎骨2000余件。石制品组合以小型石片工业为体,类型包括石核、石器、各类废片、石锤、磨石等,此外还有5件砸击品。石制品原料大多取自围岩内的燧石,剥片以硬锤锤击法为主,石制品以小型居多;刮削器为石器的主要类型,另有少量凹缺器;石器修理多以锤击法向片状毛坯的背面修理为主。^(14)C测年显示遗址形成于距今约11-14 ka BP,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期。该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对于探讨更新世末期古人类在贵州中部低海拔地区的适应生存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一新石器过渡 石片石器工业 洞穴遗址 清水苑大洞 贵州
下载PDF
贵州省中部和西南部新发现的洞穴遗址调查简报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兴龙 王新金 +3 位作者 毕忠荣 吴红敏 周仕敏 易奎香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3-515,共13页
贵州以更新世洞穴遗址发育在我国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近年来贵州中部和西南部洞穴遗址的调查发现进行报道。新发现的9处洞穴遗址均分布在珠江水系的盘江流域,文化遗物主要为石制品。黔中遗址的石制品原... 贵州以更新世洞穴遗址发育在我国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近年来贵州中部和西南部洞穴遗址的调查发现进行报道。新发现的9处洞穴遗址均分布在珠江水系的盘江流域,文化遗物主要为石制品。黔中遗址的石制品原料主要为燧石和硅质灰岩,而黔西南石制品原料多以河流成因的石英岩砾石居多;剥片技术主要为锤击法;黔中石制品的个体较小,而黔西南石制品的个体相对较大;石器组合以刮削器占多数。区域对比显示这些遗址的年代大致在距今3万年后的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初期。本次调查丰富了更新世末期古人类在贵州的活动信息,其中惠水清水苑大洞、长顺马路大洞和安龙路边大洞具有较大的工作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遗址 石制品 旧石器时代晚期 贵州中部和西南部
下载PDF
福建漳平奇和洞遗址地层、动物群及埋藏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范雪春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8-75,共8页
福建漳平奇和洞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时代从旧石器时代末期一直延续至新石器时代早期。应用埋藏学原理,结合奇和洞遗址实际的埋藏机理,对洞穴形成过程、碎骨观察、文化遗物的风化程度和最终保存状况进行初步研究,可以判定奇和洞遗址是一处... 福建漳平奇和洞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时代从旧石器时代末期一直延续至新石器时代早期。应用埋藏学原理,结合奇和洞遗址实际的埋藏机理,对洞穴形成过程、碎骨观察、文化遗物的风化程度和最终保存状况进行初步研究,可以判定奇和洞遗址是一处埋藏时间长、受诸多影响、埋藏过程相对复杂的原地埋藏的洞穴类型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和洞遗址 洞穴类型 埋藏 生态环境
原文传递
河南栾川蝙蝠洞洞穴遗址考古调查简报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占扬 武仙竹 +6 位作者 孙蕾 郁红强 侯彦峰 顾雪军 周立 庞海姣 李作献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F0002,共8页
2010年1月和6月,考古工作者对河南栾川县蝙蝠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进行考古调查,获得古人类牙化石1枚、旧石器时代石制品8件,还发现大量动物化石,共计62种。初步分析人类化石与智人相似。石制品类型有石核、石片、刮削器等。与人类化石... 2010年1月和6月,考古工作者对河南栾川县蝙蝠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进行考古调查,获得古人类牙化石1枚、旧石器时代石制品8件,还发现大量动物化石,共计62种。初步分析人类化石与智人相似。石制品类型有石核、石片、刮削器等。与人类化石和石制品同生层位的动物群显示其时代应为晚更新世早期。蝙蝠洞,是河南发现的第一个含古人类化石的洞穴遗址,由此填补中原地区未在洞穴中发现古人类的空白。人牙化石解剖结构具有现代人特征,对研究中国古人类演化和现代中国人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洞 洞穴遗址 人类化石 智人 晚更新世早期
原文传递
洞穴遗址保存环境的探测与研究--以桂林甑皮岩遗址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卫敏洁 姜光辉 郭芳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61,共8页
合理开发、利用并保护洞穴遗址是传承和发扬遗址文化的重要前提。文章以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为例,通过对遗址的探测与监测,在认识遗址水文地质单元和地下水特征的基础上,识别其在保存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保护遗址的可能措施... 合理开发、利用并保护洞穴遗址是传承和发扬遗址文化的重要前提。文章以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为例,通过对遗址的探测与监测,在认识遗址水文地质单元和地下水特征的基础上,识别其在保存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保护遗址的可能措施,同时也为类似条件洞穴遗址的保护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甑皮岩遗址的三个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核心保护区主要面临化学侵蚀的风险;一级保护区现有的保护手段缺乏多样性;二级保护区存在监测力度不够的问题。据此提出以下措施:(1)核心保护区应深入研究地下水和还原环境对文化层侵蚀作用的机制;(2)一级保护区应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管理,增多保护洞穴遗址的形式和手段;(3)二级保护区应加大对环境指标的监测力度,管控保护区范围内工程的建设。由此扩展到一般性洞穴遗址的保护措施有:建立能够显示环境动态的长期监测体系;采用3S技术建立监测网络并辅助规划决策;规范洞穴遗址的勘查与规划管理;多途径提高洞穴遗址保护的宣传力度和公众的参与乐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甑皮岩 洞穴遗址 保存环境 探测 保护
下载PDF
山西隰县中华鼢鼠洞址选择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阳 周材权 +3 位作者 鲁庆彬 袁红 毛军 汪静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7-611,共5页
2009年6~9月,在山西省隰县开展了中华鼢鼠Eospalax fontanieriMilne-Edwards的生态学研究。根据实际生境状况建立了10个变量,按系统取样法以每隔25 m取一个样方,共设置384个样方,并对发现的192个正在被利用的鼢鼠洞址予以取样。研究表明... 2009年6~9月,在山西省隰县开展了中华鼢鼠Eospalax fontanieriMilne-Edwards的生态学研究。根据实际生境状况建立了10个变量,按系统取样法以每隔25 m取一个样方,共设置384个样方,并对发现的192个正在被利用的鼢鼠洞址予以取样。研究表明,中华鼢鼠的洞址明显选择花生地和马铃薯地,回避玉米地和果林,随机选择大豆、番薯、萝卜、洋葱、西瓜、黍和荒草地;选择人为干扰大的阳坡,回避几乎无人为干扰的阴坡;且中华鼢鼠选择的洞址离公路较近,灌木密度和盖度小。因此,为了控制其危害,改造生境条件使之不适于中华鼢鼠的生存,应在离公路较近的农耕地种植根系营养差的作物(如玉米、高粱等),或者直接改造成果林、育材林等,并适当密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鼢鼠 系统取样 洞址 生境选择 农耕
下载PDF
桂林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古人类生存环境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殷建军 林玉石 +1 位作者 唐伟 阮骄杨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77-982,共6页
桂林是我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其重要的文化特色就是遗存着大量的史前文化。目前,桂林发现最早的史前文化遗迹距今约为3.5万年。在研究桂林史前文化遗存的过程中,发现其有着独特的发展规律,如在重要气候转型期... 桂林是我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其重要的文化特色就是遗存着大量的史前文化。目前,桂林发现最早的史前文化遗迹距今约为3.5万年。在研究桂林史前文化遗存的过程中,发现其有着独特的发展规律,如在重要气候转型期,桂林古人类的生活方式随之发生改变,这可能是受到当地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史前文化 洞穴遗址 桂林
下载PDF
广东封开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 被引量:1
17
作者 邱立诚 宋方义 王令红 《人类学学报》 1986年第4期311-313,共3页
在广东封开峒中岩发现的一枚人类右上第二前臼齿化石,其形态与现代人特征基本一致;同时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有华南巨貘、中国犀等九种;时代为晚更新世。
关键词 洞穴地点 智人 牙齿
下载PDF
大若岩陶公洞风景名胜历史变迁研究
18
作者 黄琴诗 陈楚文 +1 位作者 汪张杰 张倩如 《山西建筑》 2014年第12期233-235,共3页
陶公洞文化底蕴深厚,历经了道教兴盛,僧道杂居,僧侣挂锡,现以区域神"胡公"显的不同阶段,探索了各历史时期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对其不同时期风景的影响,研究陶公历史的变迁,对新时期的建设和保护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若岩 陶公洞 风景名胜 历史变迁
下载PDF
广西那坡县感驮岩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28
19
作者 韦江 何安益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5-56,T004-T006,共25页
感驮岩遗址是一处史前洞穴遗址,文化堆积可分为两期。第一期属新石器时代晚期,年代距今约5000年,遗物有陶器、石器和骨器等,陶器流行圜底器及三足器,纹样多刻划纹。第二期大致相当于商代,年代距今约3800~2800年,遗物包括陶器、石器和骨... 感驮岩遗址是一处史前洞穴遗址,文化堆积可分为两期。第一期属新石器时代晚期,年代距今约5000年,遗物有陶器、石器和骨器等,陶器流行圜底器及三足器,纹样多刻划纹。第二期大致相当于商代,年代距今约3800~2800年,遗物包括陶器、石器和骨器,陶器流行圈足器,纹样有各种几何形刻划纹以及彩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那坡县 感驮岩遗址 新石器时代 地层堆积 文化遗存 洞穴遗址
原文传递
郑州织机洞遗址MIS3阶段古人类活动的环境背景 被引量:25
20
作者 夏正楷 刘德成 +1 位作者 王幼平 曲彤丽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6-102,共7页
MIS3阶段,即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是末次冰期中气候比较温暖湿润的时期。大量的考古调查资料表明,这个阶段也是末次冰期中人类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当时不仅人类遗址的数量明显增多,而且石制品也较前也有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人类活动与气候... MIS3阶段,即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是末次冰期中气候比较温暖湿润的时期。大量的考古调查资料表明,这个阶段也是末次冰期中人类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当时不仅人类遗址的数量明显增多,而且石制品也较前也有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人类活动与气候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似乎暗示着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适宜的气候环境可能是导致人类活动活跃的重要原因。河南郑州织机洞遗址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旧石器文化中-晚期洞穴遗址,包括上、中、下3个文化层,其中,下文化层距今5.0~3.5万年,属MIS3阶段。本文试以织机洞遗址下文化层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洞外黄土-古土壤剖面的研究,就我国中原地区MIS3阶段人类活动的环境背景做一初步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一阶段,中原地区属于暖温带草原-森林草原环境,气候比较温暖湿润,适宜于人类生活。其中,距今5.0万年前后的MIS3阶段早期,是MIS3阶段中气候最为适宜的时期,也是人类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当时生长有落叶阔叶树的暖温带森林草原环境,为MIS3阶段旧石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环境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 3阶段 织机洞人类文化遗址 旧石器中-晚期 黄土-古土壤序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