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蕃清水会盟在敦煌石窟中的历史遗迹——瓜州榆林窟第25窟功德主新解 被引量:2
1
作者 马俊锋 沙武田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22,共8页
瓜州榆林窟第25窟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代表洞窟,在唐蕃艺术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洞窟功德主的考察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清水会盟前后唐蕃关系、榆林窟第25窟洞窟形制以及吐蕃式图像出现的相关历史背... 瓜州榆林窟第25窟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代表洞窟,在唐蕃艺术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洞窟功德主的考察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清水会盟前后唐蕃关系、榆林窟第25窟洞窟形制以及吐蕃式图像出现的相关历史背景,我们初步认为榆林窟第25窟北壁弥勒经变藏文题记中提到的"尚书"或有可能为促成唐蕃"清水会盟"的吐蕃大相兼东道节度使尚结赞。榆林窟第25窟实为某位曹姓人士为身为吐蕃大相兼东道节度使的尚结赞(783年任吐蕃大相兼东道节度使)而建,纪念和赞颂他促成唐蕃清水会盟使唐蕃和好的功德,具体建窟时间应在783年唐蕃清水会盟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窟第25窟 清水会盟 功德主 尚结赞
下载PDF
龙门古阳洞窟主蠡测
2
作者 韦正 马铭悦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8-113,共6页
古阳洞的开凿年代与窟主问题长期备受学界关注。文章认为,洞窟开凿费时费工,古阳洞在北魏时期连续开凿三十余年,其间窟主更换乃情理中事。太和二十二年(498年)比丘慧成造像记中明确记载慧成"为国造石窟",其所开窟以指古阳洞... 古阳洞的开凿年代与窟主问题长期备受学界关注。文章认为,洞窟开凿费时费工,古阳洞在北魏时期连续开凿三十余年,其间窟主更换乃情理中事。太和二十二年(498年)比丘慧成造像记中明确记载慧成"为国造石窟",其所开窟以指古阳洞为最宜,故比丘慧成可能曾为窟主。又据正始四年(507年)安定王元燮造像记,"静窟"则当指古阳洞为宜。从龛像的开凿次序看,安定王元燮龛很可能出于特殊安排,安定王元燮龛可能包括了W3和W39。正壁三大像与W3和W39都是规划中的产物,正壁三大像的雕造自然与元燮密切相关,元燮曾为古阳洞窟主的可能性似应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阳洞 窟主 比丘慧成 安定王元燮
原文传递
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本土神话的重构及原因初探——以湘西苗寨老洞村的“洞主”形象为例
3
作者 杨祺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6-10,共5页
乡村本土神话是传统时代村民对世界的感知,以相关仪式为载体,通过口传或文字的形式表征着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是当地群众特定时期的一种情感体现,具有时代性和流变性,是一种半封闭的口传文化。城市化进程下,乡村本土神话随着社会的... 乡村本土神话是传统时代村民对世界的感知,以相关仪式为载体,通过口传或文字的形式表征着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是当地群众特定时期的一种情感体现,具有时代性和流变性,是一种半封闭的口传文化。城市化进程下,乡村本土神话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了多维度的变化,在变化中重构着乡村各种相关文化体系。本文通过湘西苗寨老洞村的"洞主"在三代人心中的形象展示,探讨乡村本土神话的传承问题和重构原因,进而剖析时代巨变下乡村群体的思想衍变以及探寻乡村本土神话和乡村发展的共生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本土神话 洞主 城市化 重构 共生
下载PDF
敦煌吐蕃时期《阴嘉政父母供养像》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中旭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9-119,共21页
主室东壁窟门上方绘独立的供养人像是敦煌吐蕃、张氏归义军时期特有的现象。本文以敦煌吐蕃时期的纪年窟阴嘉政窟(莫高窟第231窟)窟门上方《阴嘉政父母供养像》为基础,从佛事仪轨、吐蕃习俗两方面分析了吐蕃时期窟主父母供养像呈执炉胡... 主室东壁窟门上方绘独立的供养人像是敦煌吐蕃、张氏归义军时期特有的现象。本文以敦煌吐蕃时期的纪年窟阴嘉政窟(莫高窟第231窟)窟门上方《阴嘉政父母供养像》为基础,从佛事仪轨、吐蕃习俗两方面分析了吐蕃时期窟主父母供养像呈执炉胡跪之姿的原因,结合现存邈真图像、文献探讨了窟主父母供养像与邈真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此类图像所体现的洞窟祀祖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时期 阴嘉政窟 窟主父母供养像 邈真 祀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