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信息哲学看心理因果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振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1-118,共8页
当代对心理因果关系的解释在以金在权为代表的强还原物理主义和以戴维森为代表的非还原物理主义的争论中僵持不下,而非主流的二元论学说对心理因果关系的解释则不断地陷入神秘主义与不可知论的泥潭。此外,心理因果关系问题不仅困扰着哲... 当代对心理因果关系的解释在以金在权为代表的强还原物理主义和以戴维森为代表的非还原物理主义的争论中僵持不下,而非主流的二元论学说对心理因果关系的解释则不断地陷入神秘主义与不可知论的泥潭。此外,心理因果关系问题不仅困扰着哲学家,还成为常规科学研究中的难题,甚至演变为导致怀疑传统科学范式的科学危机,因此有必要尝试从突破传统范式的哲学角度对心理因果关系进行解读。在新兴的信息哲学本体论的理论框架中,心理因果关系既不用遭受被消解的命运,也避免了以心理术语的形式苟延残喘,更不会陷入不可知论和神秘论的深渊。在信息-物质双重存在和演化的角度,在信息本体与物质本体辩证统一的立场,以及信息对物质的依附性关系上,心理因果关系问题将得到一种新颖并且独特的解释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哲学 心理因果关系 异常一元论 因果排除论证
下载PDF
因果排除论证:一种因果贝叶斯网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东颖 朱林蕃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7,共7页
因果排除论证是心灵哲学的心物因果论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因果排除论证的目的是反驳非还原的物理主义,证明心灵属性不具有不可还原的因果效力。运用现代人工智能学界因果建模的新兴发展理论——因果贝叶斯网络分析,可以清晰地刻画因... 因果排除论证是心灵哲学的心物因果论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因果排除论证的目的是反驳非还原的物理主义,证明心灵属性不具有不可还原的因果效力。运用现代人工智能学界因果建模的新兴发展理论——因果贝叶斯网络分析,可以清晰地刻画因果排除论证并提供辩护。因果贝叶斯网络假设研究客体满足因果马尔可夫条件,而为了满足这个条件,又必须预设可以被视作因果性的随附性,但这个预设在全面的哲学分析下是可疑的。本文立足因果贝叶斯网络,对因果排除论证加以分析和探讨,揭示以往辩护方案的不足之处,并指出将随附性纳入因果网络分析的需求,提出一个对因果贝叶斯网络的检验与修正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排除论证 因果贝叶斯网络 随附性 因果性
下载PDF
因果力流失了吗? 被引量:1
3
作者 内德.布洛克 陈丽 刘占峰 《哲学分析》 2015年第5期94-109,共16页
心理因果性问题是当代心灵哲学中的一个前沿性问题。金在权基于因果排除论证指出,非还原唯物主义的心理因果性理论遇到了"先占威胁",即心理的因果有效性最终会被物理的因果有效性排除。内德·布洛克认为,由于是否存在物... 心理因果性问题是当代心灵哲学中的一个前沿性问题。金在权基于因果排除论证指出,非还原唯物主义的心理因果性理论遇到了"先占威胁",即心理的因果有效性最终会被物理的因果有效性排除。内德·布洛克认为,由于是否存在物理学的底层是一个开放的问题,因此如果按金在权的思路推导下去,必然会得出不存在任何因果关系的荒谬结论。另外,金在权并未对其所支持的"多因素决定"观提供令人信服的理由,他在论证中所使用的层次概念也有歧义性,他用于支持排除原因的分割策略也有待证明,因此他对非还原唯物主义的批判并不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因果性 因果排除论证 层次 分割策略
下载PDF
论干预主义因果论为非还原物理主义的辩护——兼评伍德沃德与鲍姆加特纳的论战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珍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19,共6页
因果排除问题是非还原物理主义面临的主要挑战,近年来不少学者借助干预主义因果论来消解这一问题,从而为非还原物理主义辩护。然而不论是从干预主义因果定义本身,还是从借助干预主义因果论消解排除问题的两条论证思路(过度决定可接受论... 因果排除问题是非还原物理主义面临的主要挑战,近年来不少学者借助干预主义因果论来消解这一问题,从而为非还原物理主义辩护。然而不论是从干预主义因果定义本身,还是从借助干预主义因果论消解排除问题的两条论证思路(过度决定可接受论证和差异论证)来看,这条辩护策略都是失败的。干预主义因果论在为心理因果性辩护的同时,必须以损失非还原物理主义的其他重要立场为代价,包括依随性、心理属性的因果自治,甚至物理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还原物理主义 干预主义因果论 因果排除问题
原文传递
物质构成:心理因果性理论研究的新范畴——基于金在权的“因果排除论证”的再思考
5
作者 张卫国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41,共6页
金在权的"因果排除论证"意欲表明,在行为的客观的生理原因和主观的心理原因之间的关系上,非还原的物理主义的逻辑归宿要么是同一论,要么是副现象论。形而上学中的物质构成范畴是一种介于同一与二元不同之间的"非同一的统... 金在权的"因果排除论证"意欲表明,在行为的客观的生理原因和主观的心理原因之间的关系上,非还原的物理主义的逻辑归宿要么是同一论,要么是副现象论。形而上学中的物质构成范畴是一种介于同一与二元不同之间的"非同一的统一"关系,具有重要的心灵哲学意蕴。将物质构成范畴引入心灵哲学中,能在坚持强非还原的物理主义的前提下,以反对心身随附性原则为核心,为独特的心理属性具有独特的因果效力辩护,从而推动心灵哲学向构成物理主义形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排除论证 物质构成 心理属性 副现象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