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水北调水源北京西郊回灌的水岩相互作用模拟
被引量:
12
1
作者
郑凡东
刘立才
+2 位作者
杨牧骑
张春义
杨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28,共7页
南水北调水进京后余裕水可能回灌至地下储存,以涵养严重亏损的地下水资源。为研究地下回灌后的水岩相互作用,为南水北调水的合理利用提供技术参考,本次试验利用丹江口水库水和北京西郊地下水、西郊砂样开展了两地原水七种配比下的模拟...
南水北调水进京后余裕水可能回灌至地下储存,以涵养严重亏损的地下水资源。为研究地下回灌后的水岩相互作用,为南水北调水的合理利用提供技术参考,本次试验利用丹江口水库水和北京西郊地下水、西郊砂样开展了两地原水七种配比下的模拟含水层试验。结果表明:当含水层中丹江口水库水占比较高时,可能发生程度较高的阳离子交换吸附和钾长石的溶解;各含水层发生硝化反应,且丹江水占比越高,硝化反应越显著;各含水层发生显著的碳酸平衡作用,白云石和方解石在饱和状态下持续溶解并趋于稳定,表明南水北调水回灌将引起地下水硬度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相互作用
含水层
阳离子交换吸附
硝化反应
碳酸平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rNa/rCl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被引量:
10
2
作者
刘立才
陈鸿汉
+1 位作者
杨仪
王金生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17-122,共6页
本文从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含水介质及包气带沉积环境的角度,阐明了浅层地下水中Cl-和Na+浓度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根据数据分析,浅层地下水中Na+与Cl-的毫克当量比值rNa/rCl与海侵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沉积历史关系密切。地下水淡化历史越...
本文从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含水介质及包气带沉积环境的角度,阐明了浅层地下水中Cl-和Na+浓度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根据数据分析,浅层地下水中Na+与Cl-的毫克当量比值rNa/rCl与海侵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沉积历史关系密切。地下水淡化历史越长,含水层介质中吸附的Na+与地下水中的Ca2+和Mg2+之间的阳离子交换吸附程度越高,大量的Na+进入地下水中,使得rNa/rCl比值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沉积环境
海侵
淡化
阳离子交换吸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蒙脱土/阳离子偶氮染料插层纳米复合物离子交换吸附
被引量:
6
3
作者
李强
李钟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1409-1414,FJ02,共7页
从有机阳离子与蒙脱土离子交换吸附原理出发 ,推导出吸附等温式和表面二维状态方程理论关系 ,给出了热失重确定吸附量的数据处理方法 .选择具有光致变色功能、整个分子共轭的有机阳离子GTL作为插层剂 ,成功制备了一系列插层纳米复合物 ....
从有机阳离子与蒙脱土离子交换吸附原理出发 ,推导出吸附等温式和表面二维状态方程理论关系 ,给出了热失重确定吸附量的数据处理方法 .选择具有光致变色功能、整个分子共轭的有机阳离子GTL作为插层剂 ,成功制备了一系列插层纳米复合物 .GTL阳离子交换吸附实验数据符合推导出的吸附等温式 ,插层复合物界面压强π随其含水量增大而线性减小 ,在较低π下 ,层间GTL以平行于蒙脱土片层表面的单分子层形态排列 ;随着π增大 ,层间GTL以倾斜于蒙脱土片层表面的头尾交指型团聚体形态排列 ;在更大的π下 ,层间GTL倾向垂直于蒙脱土片层表面成双分子层排列 ,其尾端重叠自组装形成超分子共轭纳米结构 ,层间GTL热稳定性大幅度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土
阳离子偶氮染料
插层纳米复合物
离子交换吸附
超分子自组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道再生水入渗的水岩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
6
4
作者
刘立才
单悦
+2 位作者
黄俊雄
李炳华
杨勇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35,共5页
依托引温济潮工程受水区,通过室内淋溶试验,研究再生水经过河床底部介质过程中阳离子的交换吸附机理以及河床底部介质对TN和NO_3^--N的去除效果。根据受水河道周边的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验证了再生水与河床底部介质的水岩相互作用机理...
依托引温济潮工程受水区,通过室内淋溶试验,研究再生水经过河床底部介质过程中阳离子的交换吸附机理以及河床底部介质对TN和NO_3^--N的去除效果。根据受水河道周边的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验证了再生水与河床底部介质的水岩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再生水资源利用9年以来,地下水中盐度增加;尽管再生水入渗引起了水中K+与河道底部介质中Ca^(2+)之间的交换吸附,但仍然对地下水总硬度具有稀释作用,导致总硬度降低;河道底部介质对再生水中的NO_3^--N具有显著的去除效果,使得地下水中NO_3^--N浓度很低。对于无机组分而言,再生水资源利用对地下水水质基本没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地下水
阳离子交换吸附
NO3^--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离子交换行为对溶质运移影响作用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史绪山
康鸿源
+1 位作者
潘欢迎
柴波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2-169,共8页
为研究河流阶地和洪积扇这类典型水力沉积单元污染物运移规律,搭建了大尺寸室内渗流槽开展溶质运移实验。通过点投放NaNO_(3)溶液模拟点源污染物在水力沉积物中的运移过程,测定不同位置主要离子成分随时间的变化,用于分析离子交换过程...
为研究河流阶地和洪积扇这类典型水力沉积单元污染物运移规律,搭建了大尺寸室内渗流槽开展溶质运移实验。通过点投放NaNO_(3)溶液模拟点源污染物在水力沉积物中的运移过程,测定不同位置主要离子成分随时间的变化,用于分析离子交换过程对于溶质运移的影响及溶质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运移过程中,NO_(3)^(2-)属于保守性离子,穿透曲线呈尖瘦形,Na^(+)受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的显著影响,峰形陡升缓降;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降低了Na^(+)的弥散度,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对弥散度的影响随着运移距离的增加愈加明显;运移初期高浓度Na+在砂层中能交换出相当数量的Ca^(2+),Mg^(2+),K^(+)等离子;运移后期阳离子交替吸附反应方向改变,沉积砂层吸附水中的Ca^(2+),Mg^(2+),K^(+),穿透曲线存在3种阳离子低于背景值的情况;交替吸附作用使得对流-弥散作用下的Na^(+)质量浓度穿透曲线形状更加宽缓,“拖尾”现象更为明显;渗流砂槽内不同区域的水化学类型在空间上产生了差异性。研究成果对于开展水力沉积单元地下水污染防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质运移
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浓度穿透曲线
对流-弥散作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水北调水源北京西郊回灌的水岩相互作用模拟
被引量:
12
1
作者
郑凡东
刘立才
杨牧骑
张春义
杨勇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28,共7页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8102019)
文摘
南水北调水进京后余裕水可能回灌至地下储存,以涵养严重亏损的地下水资源。为研究地下回灌后的水岩相互作用,为南水北调水的合理利用提供技术参考,本次试验利用丹江口水库水和北京西郊地下水、西郊砂样开展了两地原水七种配比下的模拟含水层试验。结果表明:当含水层中丹江口水库水占比较高时,可能发生程度较高的阳离子交换吸附和钾长石的溶解;各含水层发生硝化反应,且丹江水占比越高,硝化反应越显著;各含水层发生显著的碳酸平衡作用,白云石和方解石在饱和状态下持续溶解并趋于稳定,表明南水北调水回灌将引起地下水硬度的升高。
关键词
水岩相互作用
含水层
阳离子交换吸附
硝化反应
碳酸平衡
Keywords
water-rock
interaction
aquifer
cation
-
exchange
adsorption
nitrifi
cation
carbonate
balance
分类号
P641.3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rNa/rCl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被引量:
10
2
作者
刘立才
陈鸿汉
杨仪
王金生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17-122,共6页
基金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06DFA21180)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200310400046)共同资助
文摘
本文从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含水介质及包气带沉积环境的角度,阐明了浅层地下水中Cl-和Na+浓度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根据数据分析,浅层地下水中Na+与Cl-的毫克当量比值rNa/rCl与海侵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沉积历史关系密切。地下水淡化历史越长,含水层介质中吸附的Na+与地下水中的Ca2+和Mg2+之间的阳离子交换吸附程度越高,大量的Na+进入地下水中,使得rNa/rCl比值越高。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沉积环境
海侵
淡化
阳离子交换吸附
Keywords
shallow
groundwater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transgression
freshening
cation
exchange
adsorption
分类号
P641.1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蒙脱土/阳离子偶氮染料插层纳米复合物离子交换吸附
被引量:
6
3
作者
李强
李钟
机构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科学中心
出处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1409-1414,FJ0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B2 99840 0 1 )资助项目
文摘
从有机阳离子与蒙脱土离子交换吸附原理出发 ,推导出吸附等温式和表面二维状态方程理论关系 ,给出了热失重确定吸附量的数据处理方法 .选择具有光致变色功能、整个分子共轭的有机阳离子GTL作为插层剂 ,成功制备了一系列插层纳米复合物 .GTL阳离子交换吸附实验数据符合推导出的吸附等温式 ,插层复合物界面压强π随其含水量增大而线性减小 ,在较低π下 ,层间GTL以平行于蒙脱土片层表面的单分子层形态排列 ;随着π增大 ,层间GTL以倾斜于蒙脱土片层表面的头尾交指型团聚体形态排列 ;在更大的π下 ,层间GTL倾向垂直于蒙脱土片层表面成双分子层排列 ,其尾端重叠自组装形成超分子共轭纳米结构 ,层间GTL热稳定性大幅度提高 .
关键词
蒙脱土
阳离子偶氮染料
插层纳米复合物
离子交换吸附
超分子自组装
Keywords
montmorillonite
cation
azobenzene
dye
intercalation
nanocomplex
ion
exchange
adsorption
分类号
O647.3 [理学—物理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道再生水入渗的水岩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
6
4
作者
刘立才
单悦
黄俊雄
李炳华
杨勇
机构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出处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35,共5页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4ZX07203-010)
文摘
依托引温济潮工程受水区,通过室内淋溶试验,研究再生水经过河床底部介质过程中阳离子的交换吸附机理以及河床底部介质对TN和NO_3^--N的去除效果。根据受水河道周边的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验证了再生水与河床底部介质的水岩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再生水资源利用9年以来,地下水中盐度增加;尽管再生水入渗引起了水中K+与河道底部介质中Ca^(2+)之间的交换吸附,但仍然对地下水总硬度具有稀释作用,导致总硬度降低;河道底部介质对再生水中的NO_3^--N具有显著的去除效果,使得地下水中NO_3^--N浓度很低。对于无机组分而言,再生水资源利用对地下水水质基本没有负面影响。
关键词
再生水
地下水
阳离子交换吸附
NO3^--N
Keywords
reclaimed
water
groundwater
cation
exchange
adsorption
NO_3^--N
分类号
P641.3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X142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离子交换行为对溶质运移影响作用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史绪山
康鸿源
潘欢迎
柴波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出处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2-169,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2318)。
文摘
为研究河流阶地和洪积扇这类典型水力沉积单元污染物运移规律,搭建了大尺寸室内渗流槽开展溶质运移实验。通过点投放NaNO_(3)溶液模拟点源污染物在水力沉积物中的运移过程,测定不同位置主要离子成分随时间的变化,用于分析离子交换过程对于溶质运移的影响及溶质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运移过程中,NO_(3)^(2-)属于保守性离子,穿透曲线呈尖瘦形,Na^(+)受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的显著影响,峰形陡升缓降;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降低了Na^(+)的弥散度,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对弥散度的影响随着运移距离的增加愈加明显;运移初期高浓度Na+在砂层中能交换出相当数量的Ca^(2+),Mg^(2+),K^(+)等离子;运移后期阳离子交替吸附反应方向改变,沉积砂层吸附水中的Ca^(2+),Mg^(2+),K^(+),穿透曲线存在3种阳离子低于背景值的情况;交替吸附作用使得对流-弥散作用下的Na^(+)质量浓度穿透曲线形状更加宽缓,“拖尾”现象更为明显;渗流砂槽内不同区域的水化学类型在空间上产生了差异性。研究成果对于开展水力沉积单元地下水污染防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溶质运移
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浓度穿透曲线
对流-弥散作用
Keywords
solute
transport
cation
exchange
adsorption
breakthrough
curve
advective
dispersive
分类号
P64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水北调水源北京西郊回灌的水岩相互作用模拟
郑凡东
刘立才
杨牧骑
张春义
杨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rNa/rCl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刘立才
陈鸿汉
杨仪
王金生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蒙脱土/阳离子偶氮染料插层纳米复合物离子交换吸附
李强
李钟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河道再生水入渗的水岩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刘立才
单悦
黄俊雄
李炳华
杨勇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离子交换行为对溶质运移影响作用的实验研究
史绪山
康鸿源
潘欢迎
柴波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