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伐沙班预防乳腺癌导管相关血栓前瞻性队列研究中期分析
1
作者 桑蝶 范善民 +9 位作者 李诗语 张金涛 王亨敏 赵晓慧 郑利军 梁平 郗广彪 赵龙妹 张育荣 袁芃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6-262,共7页
目的探讨使用利伐沙班预防乳腺癌深静脉置管化疗患者导管相关血栓(CR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在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接受深静脉置管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治疗组接受利伐沙班抗凝治疗,1... 目的探讨使用利伐沙班预防乳腺癌深静脉置管化疗患者导管相关血栓(CR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在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接受深静脉置管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治疗组接受利伐沙班抗凝治疗,10 mg口服1次/d,连续用药1个月;对照组未接受预防抗凝治疗。通过血管超声检查确认CRT的发生情况,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CRT形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235例乳腺癌患者,置管总天数共19035 d,平均置管天数为81 d。对照组118例,CRT发生率为28.0%(33/118);治疗组117例,CRT发生率为20.5%(24/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165例,CRT发生率为18.2%(30/165),血栓最常见于腋静脉管周(63.3%,19/30);锁骨下静脉置管63例,CRT发生率为39.7%(25/63),血栓最常见于锁骨下静脉管周(88.0%,22/25);输液港7例,CRT发生率为28.6%(2/7),位于锁骨下静脉管周及颈内静脉。置管后<30 d内形成CRT患者占54.4%(31/57),30~<60 d形成CRT患者占22.8%(13/57),60~<180 d形成CRT患者占22.8%(13/57)。确诊CRT患者接受利伐沙班抗凝治疗15 mg,每12 h给药1次,口服,共3个月。3个月内血栓消退率为100.0%(57/57),其中<30 d血栓消退占71.9%(41/57),30~<60 d为19.3%(11/57),60~<90 d为8.8%(5/57)。单因素分析显示,锁骨下静脉置管较PICC发生CRT的风险高(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置管类型是血栓形成独立影响因素(OR=2.898,95%CI:1.386~6.056,P=0.005)。安全性分析显示,利伐沙班预防CRT过程中无药物相关出血、肝功能损害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确诊CRT患者在抗凝治疗同时保留深静脉置管,输液顺畅,均按计划完成抗肿瘤治疗,未出现新发血栓和肺栓塞等异常。结论利伐沙班预防抗凝CRT发生比例下降,但并未达到统计学意义,需进一步增加样本量观察;利伐沙班治疗CRT疗效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利伐沙班 深静脉置管化疗 导管相关血栓 预防
原文传递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栓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甘洁梅 陈国连 赵志莹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9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运用多学科协作模式预防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性血栓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非同期对照研究,按照入院时间将162名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血栓方案,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 目的探讨运用多学科协作模式预防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性血栓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非同期对照研究,按照入院时间将162名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血栓方案,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干预,制定干预方案对患者实施血栓预防。对比两组血栓发生率,采用问卷调查两组患者血栓知识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知识得分、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学科协作模式能使血栓诊疗及护理更规范,有效降低PICC带管患者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对血栓预防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肿瘤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性血栓 疾病认知
下载PDF
抗阻运动调控鸢尾素促进导管相关性血栓溶解再通的研究
3
作者 黎小艳 应燕萍 +3 位作者 徐佳澳 吴彩娇 韦佳妮 赵慧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91-1296,共6页
目的:探讨抗阻运动对导管相关性血栓(CRT)溶解再通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RT组、CRT+抗阻运动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大鼠外,其余大鼠均构建CRT模型。CRT组不做任何干预,CRT+抗阻运动组大鼠于建模10 ... 目的:探讨抗阻运动对导管相关性血栓(CRT)溶解再通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RT组、CRT+抗阻运动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大鼠外,其余大鼠均构建CRT模型。CRT组不做任何干预,CRT+抗阻运动组大鼠于建模10 d后开始抗阻运动干预,干预28 d后取材。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血栓情况,计算血栓溶解率,酶联免疫吸附剂实验(ELISA)检测血清鸢尾素(Irisin)、白细胞介素(IL)-6、IL-10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腓肠肌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Ⅲ型纤连蛋白域包含蛋白5(FNDC5)mRNA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大鼠无血栓形成。与对照组比较,CRT组大鼠血清Irisin、IL-10含量减少,IL-6含量增高(P均<0.01)。与CRT组比较,CRT+抗阻运动组血栓溶解率显著升高(P<0.01),腓肠肌组织PGC-1α、FNDC5 mRNA表达量增加(P均<0.01),血清Irisin与IL-10含量显著增加,血清IL-6含量减少。结论:抗阻运动28 d促进CRT溶解,可能与上调Irisin表达,抑制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性血栓 抗阻运动 溶解再通 鸢尾素
下载PDF
肺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握球运动依从性水平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陈豪倩 刘群 +1 位作者 肖芬 席明霞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30期75-77,共3页
目的:调查肺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握球运动依从性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3年1—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南省肿瘤医院、湖湘中医肿瘤医院及长沙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及门诊肺癌PICC置管患者260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调查肺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握球运动依从性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3年1—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南省肿瘤医院、湖湘中医肿瘤医院及长沙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及门诊肺癌PICC置管患者26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PICC置管肿瘤患者握球运动依从性评估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医疗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分析PICC置管患者握球运动依从性影响因素。结果:肺癌PICC置管患者握球运动依从性得分为16.00(14.00,28.00)分。多元线性回归显示,运动利弊认知、症状困扰、医疗社会支持、情绪状态、运动信心以及带管时长是肺癌PICC置管患者握球运动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肺癌PICC置管患者握球运动依从性处于较低水平,医院、社会、家庭应关注其影响因素,提高患者握球运动依从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握球运动 依从性 导管相关血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