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ley尿管无法拔除的原因、处理及预防
1
作者 程庆 白志明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708-711,共4页
Foley尿管无法拔除是指气囊内水无法抽出,导致尿管无法拔除。本文综述了其形成原因的各种理论,系统分析不同处理方法的优缺点,由此提出不同于现行欧洲泌尿外科护理协会(EAUN)指南的处理策略。并根据其可能原因,提出预防要点。
关键词 FOLEY尿管 气囊 无法拔除
下载PDF
三种方式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柳志民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年第18期31-32,共2页
目的:分析三种方式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效果。方法:将63例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21例,均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A组给予放置宫内节育器,B组实施球囊预防,C组则给予宫内节育器+球囊+外科防粘连液综合治疗,比较三组... 目的:分析三种方式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效果。方法:将63例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21例,均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A组给予放置宫内节育器,B组实施球囊预防,C组则给予宫内节育器+球囊+外科防粘连液综合治疗,比较三组宫腔再粘连的预防效果。结果:C组再次粘连率、妊娠率、月经量、子宫内膜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A组、B组(P<0.05);A组、B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给予宫内节育器+球囊+外科防粘连液综合治疗其预防再粘连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宫腔粘连分离术 宫内节育器 球囊 外科防粘连液 再粘连 预防
原文传递
新型导尿管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张俊杰 刘国松 张伟 《临床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7-8,共2页
目的比较一种新型专利产品“导尿套管”和传统导尿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患有不同疾病需留置导尿管的病人632例作为实验组,应用新型导尿套管留置导尿,同时随机抽取428例与实验组疾病种类相同的病人作为对照组,使用传统球囊导尿管... 目的比较一种新型专利产品“导尿套管”和传统导尿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患有不同疾病需留置导尿管的病人632例作为实验组,应用新型导尿套管留置导尿,同时随机抽取428例与实验组疾病种类相同的病人作为对照组,使用传统球囊导尿管留置导尿。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病人的尿流率、导向强度和凝血块体积均显著增加(P均<0.01),而其膀胱造瘘手术率明显降低(P<0.01),气囊承压、气囊容量和管壁承压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导尿套管的导尿成功率和尿液冲洗引流效果均明显优于传统气囊尿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尿套管 球囊尿管 留置导尿
原文传递
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范文可 吴毅 +2 位作者 路微波 田威 吴军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对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的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36例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经视频吞咽造影检查诊断明确,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及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对照组仅... 目的:探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对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的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36例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经视频吞咽造影检查诊断明确,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及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吞咽康复治疗。治疗终点为恢复经口进食或治疗已满6周(每周治疗5次)。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终点采用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和吞咽功能评价。结果:经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6周后,治疗组18例患者中有13例恢复经口进食普通饮食,包括水和固体食物,15例可进食糊状食物,仅3例效果不明显;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恢复进食普通食物,11例进食糊状食物,7例效果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VFSS检查发现,两组治疗后VFS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两组VFSS评分比较,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对由于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引起的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尿管球囊扩张术 环咽肌失弛缓症 吞咽障碍 视频吞咽造影检查
下载PDF
导管球囊扩张治疗环咽肌功能障碍的机制 被引量:29
5
作者 胡佑红 卫小梅 窦祖林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1期59-63,共5页
环咽肌对咽食管期的吞咽功能至关重要,环咽肌功能障碍涉及多种疾病,是临床上吞咽障碍常见的病因。目前导管球囊扩张技术因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不良并发症等特点成为治疗环咽肌功能障碍的首选干预方法。现综述导管球囊扩张治疗环咽肌... 环咽肌对咽食管期的吞咽功能至关重要,环咽肌功能障碍涉及多种疾病,是临床上吞咽障碍常见的病因。目前导管球囊扩张技术因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不良并发症等特点成为治疗环咽肌功能障碍的首选干预方法。现综述导管球囊扩张治疗环咽肌功能障碍的生物力学、神经调控以及皮质可塑性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咽肌功能障碍 吞咽障碍 导管球囊扩张
原文传递
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对脑卒中后环咽肌失驰缓症的疗效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袁春兰 彭化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76-979,共4页
目的探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在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中的治疗作用及随访情况。方法共选取28例经电视透视下吞咽功能检查(VFSS)诊断为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的吞咽障碍患者,应用14号导尿管球囊,采用注水方式使球囊充盈以扩... 目的探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在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中的治疗作用及随访情况。方法共选取28例经电视透视下吞咽功能检查(VFSS)诊断为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的吞咽障碍患者,应用14号导尿管球囊,采用注水方式使球囊充盈以扩张环咽肌,同时辅以神经肌肉电刺激、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终点为恢复经口进食或治疗已满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终点时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及吞咽造影检查,1年后随访。结果在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终点,28例患者中有22例恢复经口进食普通饮食,包括固体食物、流质物及水,24例可进食糊状食物,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吞咽造影中,治疗后咽通过时间缩短(P<0.05);VFSS吞咽障碍程度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终点时VFSS疗效评价显示总有效率达89.28%。1年后随访发现,23例(82.14%)患者均能从口进食普通食物;12例患者咽通过时间、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已接近正常。结论导尿管球囊扩张术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导致的吞咽功能障碍,且具有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尿管球囊扩张术 脑卒中 环咽肌失弛缓症 吞咽障碍 电视透视下吞咽能力检查 随访
下载PDF
Foley导管自制球囊结合缩宫素引产在足月产妇促子宫颈成熟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7
7
作者 钱发翠 杜兰兰 孙悦 《中国性科学》 2021年第6期77-79,共3页
目的观察Foley导管自制球囊结合缩宫素引产在足月产妇促子宫颈成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12月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05例足月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53)和对照组(n=52)。试验组采用... 目的观察Foley导管自制球囊结合缩宫素引产在足月产妇促子宫颈成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12月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05例足月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53)和对照组(n=52)。试验组采用Foley导管自制球囊结合缩宫素引产,对照组采用缩宫素引产。比较两组引产后妊娠情况、子宫颈成熟度、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引产至临产时间、总产程短,引产成功率及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高,产后出血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颈Bishop评分不同处理和时间交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颈Bishop评分不同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颈Bishop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阴道分娩率高,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ley导管自制球囊结合缩宫素引产在足月产妇促子宫颈成熟中有明确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产妇 引产 子宫颈成熟 Foley导管自制球囊 缩宫素
下载PDF
导尿管球囊扩张术不同介入时机对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袁春兰 彭化生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观察导尿管球囊扩张术介入时间不同对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经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诊断为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的吞咽障碍患者48例,根据导尿管球囊扩张术介入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B、C和D... 目的观察导尿管球囊扩张术介入时间不同对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经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诊断为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的吞咽障碍患者48例,根据导尿管球囊扩张术介入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B、C和D4组,每组12例。4组均采用注水方式使球囊充盈以扩张环咽肌,同时辅以低频电刺激及吞咽康复行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终点(恢复经口进食或治疗满6周后)采用吞咽功能临床评价和VFSS分别对4组患者所需球囊扩张次数、咽通过时间、吞咽障碍程度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终点时,4组患者所需球囊扩张次数分别为(8.12±4.35)次、(9.68±4.26)次、(13.59±5.47)次、(19.85±8.61)次,A组、13组及c组患者所需的球囊扩张次数明显少于D组(P〈0.05),A组、B组患者所需的球囊扩张次数亦少于c组(P〈0.05),但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终点时,A组和B组均有11例患者可进食水、流质物、糊状物及固体食物,而c组可进食上述4种性状食物的患者分别为9、9、10和9例,D组则分别为6、6、7、5例,A组、B组及c组的吞咽功能均优于D组(P〈0.05),A组、B组的吞咽功能亦显著优于C组(P〈0.05),但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4组患者治疗后的咽通过时间较治疗前均缩短[(0.14±0.07)s对(0.22±0.04)S、(0.14±0.08)s对(0.22±0.06)s、(0.16±0.05)S对(0.21±0.08)s、(0.19±0.09)S对(0.23±0.10)S,均P〈0.05],A组、B组及C组的咽通过时间显著短于D组(P〈0.05),A组、B组的咽通过时问亦短于c组,但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终点时,A、B、C、D4组VFSS有效率分别为91.66%、91.66%、83.33%、58.33%,A组、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尿管球囊扩张术 脑卒中 环咽肌失弛缓症 吞咽障碍 电视透视下吞咽能力检 介入时机
原文传递
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珺 冯珍 徐华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27-730,共4页
目的观察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对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32例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治疗组给予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及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吞咽康复... 目的观察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对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32例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治疗组给予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及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后)和治疗结束6个月后随访(随访时)参照才藤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和视频吞咽造影检查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痊愈5例(31%),显效8例(50%);对照组痊愈1例(7%),显效5例(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治疗组痊愈5例(31%),显效9例(56%);对照组痊愈1例(7%),显效6例(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咽通过时间为(0.15±0.05)s,与组内治疗前的(O.27±0.04)s以及对照组治疗后的(0.22±0.03)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治疗组咽通过时间为(0.14±0.07)s,与对照组随访时的(0.21±0.04)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近期及远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尿管球囊扩张 环咽肌失弛缓症 吞咽障碍 视频吞咽造影 吞咽
原文传递
球囊扩张术联合针刺治疗脑干梗死后环咽肌失弛缓症: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眺 曾小香 +6 位作者 蔺丽娟 林蔚楠 毛俊 王琦 冼婷婷 朱甜花 黄珊珊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27-1033,共7页
目的:筛选治疗脑干梗死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的最佳针刺方案,比较导管球囊扩张术联合最优针刺方法与单纯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脑干梗死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的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经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确诊后随机分为A... 目的:筛选治疗脑干梗死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的最佳针刺方案,比较导管球囊扩张术联合最优针刺方法与单纯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脑干梗死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的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经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确诊后随机分为A组(常规吞咽治疗)、B组(球囊扩张术)、C1组(局部针刺治疗)、C2组(脏腑辨证治疗)、C3组(局部针刺联合脏腑辨证治疗)、D组(球囊扩张术联合最优针刺治疗),每组15例。治疗分2个阶段,第一阶段比较C1组、C2组、C3组3个针刺组的疗效,筛选出最优针刺方案。其中C1组主穴:风池、完骨、翳风、舌三针等,C2组主穴:内关、通里、足三里、三阴交,再结合辨证配穴,C1组和C2组予电针疗法,选用连续疏波,频率5~8Hz,留针30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于治疗前、治疗满6周或治疗后拔除胃管(治疗未满6周)进行康复评定;C3组针刺取穴、操作及疗程同C1和C2组。第二阶段比较A组、B组、D组3组之间的康复治疗效果,每组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于治疗前、治疗满6周或治疗后拔除胃管(治疗未满6周)进行评定。以上6组均使用摄食-吞咽功能评定标准和VFSS进行评定。结果:①第一阶段研究:VFSS评分:在口腔期运送食物能力比较,C3组、C1组均明显优于C2组(均P<0.05);改善误吸情况比较,C3组明显优于C2组(P<0.05)。针刺治疗3组与A组治疗后拔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3组吞咽障碍程度优于C2组、A组(均P<0.05)。②第二阶段研究:VFSS评分:在口腔期运送食物能力比较,D组、B组均明显优于A组(均P<0.05);在咽喉期功能、误吸方面比较,D组优于B组与A组、B组优于A组(均P<0.05)。A、B、D组治疗后拔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D组拔管率最高,A组拔管率最低。D组吞咽障碍程度优于B组与A组、B组优于A组(均P<0.05)。结论:不同针刺方法研究中,行局部选穴联合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梗死 环咽肌失弛缓症 导管球囊扩张术 针刺
原文传递
球囊扩张术用于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环咽肌失弛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1
作者 罗子芮 陈子波 李世刚 《中国康复》 2014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讨导管球囊扩张术用于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环咽肌失迟缓的疗效。方法:38例环咽肌失迟缓的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均分为球囊扩张组和常规训练组各19例。球囊扩张组接受常规吞咽训练和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常规训练组仅进行常规吞咽训练。... 目的:探讨导管球囊扩张术用于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环咽肌失迟缓的疗效。方法:38例环咽肌失迟缓的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均分为球囊扩张组和常规训练组各19例。球囊扩张组接受常规吞咽训练和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常规训练组仅进行常规吞咽训练。治疗终点为恢复经口进食或治疗已满4周。治疗前后均进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和吞咽造影。结果:治疗后,球囊扩张组和常规训练组FOIS评分均得到提高(P<0.05),且前者提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环咽肌开放率均明显提高(P<0.05),且球囊扩张组的环咽肌正常开放率明显高于常规训练组(P<0.05)。结论:导尿管球囊扩张用于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环咽肌失迟缓患者疗效显著,可大大改善患者经口进食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咽肌失弛缓 吞咽困难 球囊扩张术 鼻咽癌
下载PDF
电针结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致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2
作者 龙小娜 储浩然 +3 位作者 孙培养 程洪亮 张玲 张国庆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45-48,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取穴廉泉、夹廉泉、翳风、风池,予...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取穴廉泉、夹廉泉、翳风、风池,予以连续波,频率2 Hz。两组患者每天治疗1次,每周6 d,连续治疗4周。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评价患者吞咽功能,并观察“声嘶语謇”等9个症状积分,根据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变化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导管球囊扩张术可减轻吞咽相关的临床症状,提高总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环咽肌失弛缓 吞咽障碍 电针 导管球囊扩张术
下载PDF
吞咽治疗仪联合导尿管球囊扩张在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洁霞 梁妙玲 +3 位作者 潘琦津 黄波 韦萍 梁护 《齐鲁护理杂志》 2017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吞咽治疗仪联合导尿管球囊扩张在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康复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吞咽治疗仪治疗联合导... 目的:探讨吞咽治疗仪联合导尿管球囊扩张在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康复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吞咽治疗仪治疗联合导尿管球囊扩张环咽肌,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2周、4周后洼田饮水试验(WTDWT)评分、临床疗效及VFSS评定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吞咽治疗仪联合导尿管球囊扩张可有效促进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降低误吸发生率,改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治疗 吞咽障碍 导尿管球囊扩张术 吞咽治疗仪
下载PDF
腹腔镜下球囊扩张法与传统开腹手法复位治疗肠套叠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赵成基 曾永娟 +4 位作者 马仲福 李斌德 李刚 王文赟 胡继科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60-863,共4页
目的:探讨Foley导尿管球囊扩张法与传统开腹手法复位在小儿肠套叠复位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7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通过Foley导尿管球囊扩张辅助腹腔镜下肠套叠复位与传统开腹手法复位的肠套叠患儿共6... 目的:探讨Foley导尿管球囊扩张法与传统开腹手法复位在小儿肠套叠复位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7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通过Foley导尿管球囊扩张辅助腹腔镜下肠套叠复位与传统开腹手法复位的肠套叠患儿共68例,其中Foley导尿管组32例,传统开腹组36例。Foley导尿管组实施腹腔镜下Foley导尿管球囊扩张套叠肠管鞘部复位治疗;传统开腹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术中采用术者手指扩张套叠肠管鞘部复位治疗。对比2组患儿手术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效果及短期并发症、患儿满意度及远期并发症。结果:手术治疗效果指标中,Foley导尿管组手术时间[(0.4±1.1)h]、术中出血量[(10.2±3.4)mL]、手术切口大小[(0.5±0.4)cm]、鞘部肠管破裂发生率[6.3%(2/32例)]均低于传统开腹组[(1.3±2.9)h、(40.5±2.1)mL、(5.1±0.7)cm、30.6%(11/36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术后恢复效果及短期并发症指标中,Foley导尿管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2±3.1)d]、住院时间[(6.7±1.8)d]、切口感染发生率[9.4%(3/32例)]、切口疝发生率(0)均低于传统开腹组[(3.3±6.4)d、(7.3±0.9)d、36.1%(13/36例)、16.7%(6/36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患者满意度及远期并发症指标中,Foley导尿管组家属满意度评分[(8.7±1.2)分]高于传统开腹组[(6.6±3.1)分],黏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低于传统开腹组[0比19.4%(7/36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法复位比较,Foley导尿管球囊扩张在小儿肠套叠复位的治疗中,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操作安全、肠管损伤发生率低及出血少等优势,同时具有切口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家长满意度高等优点,且有较低的切口感染、切口疝、术后肠黏连等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肠套叠 腹腔镜手术 Foley导尿管球囊扩张 传统开腹手术
原文传递
“启闭利咽”针刺法配合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脑梗死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5
作者 骆华 张丽曼 +2 位作者 杜美茹 刘宏斌 石惠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29期3231-3235,共5页
目的探讨“启闭利咽”针刺法配合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脑梗死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4月—2019年5月石家庄市中医院收治的67例脑梗死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吞咽康... 目的探讨“启闭利咽”针刺法配合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脑梗死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4月—2019年5月石家庄市中医院收治的67例脑梗死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及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观察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启闭利咽”针刺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统计2组临床疗效,记录2组干预前后日本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及评分、环咽肌开放情况和误吸情况、吞咽功能造影检查(VFSS)评分、咽通过时间、中文版生活质量量表(EDQoL)评分,疗程结束时评定患者进食水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30/34),对照组为69.7%(2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日本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及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分级和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环咽肌开放情况均明显改善,误吸发生率均明显降低,VFSS评分明显增加,吞咽通过时间明显缩短,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生理/认知维度、工作/学习维度、心理维度、经济状况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可进水、可进食流质物、可进食糊状物、可进食固体食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启闭利咽”针刺法配合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可显著改善脑梗死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缩短吞咽障碍恢复时间,降低误吸率,改善进食水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闭利咽 针刺 导尿管球囊扩张术 脑梗死 环咽肌失弛缓症 吞咽障碍
下载PDF
耳穴磁贴联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功能障碍: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玲 谢峦 +2 位作者 李相良 施镇国 金海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83-1088,共6页
目的:观察耳穴磁贴联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导管球囊扩张术中不良反应、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脑卒中后环咽肌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脱落3例、剔除1例)和对照组(53例,脱落5例... 目的:观察耳穴磁贴联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导管球囊扩张术中不良反应、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脑卒中后环咽肌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脱落3例、剔除1例)和对照组(53例,脱落5例)。对照组采用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耳穴磁贴疗法,每次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前按压咽喉、心、脑干等耳穴5 min,早晚各再按压5 min,每天共3次,两耳交替进行,3 d更换1次。两组均治疗6 d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PAS)评分、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并于治疗第1天(T1)、治疗2周后(T2)、治疗最后1 d(T3)记录两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SA、PAS评分降低(P<0.05),SWAL-QOL评分升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2、T3时VAS评分均低于T1时(P<0.05),观察组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51.0%(25/49),低于对照组的79.2%(38/48,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47/49),优于对照组的87.5%(42/48,P<0.05)。结论:耳穴磁贴联合导管球囊扩张术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环咽肌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缓解操作过程中患者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环咽肌功能障碍 吞咽障碍 耳穴磁贴 导管球囊扩张术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Foley尿管球囊用于妊娠晚期促子宫颈成熟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博 程娟 鲁耀华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18期2358-2361,共4页
目的研究Foley尿管球囊用于妊娠晚期促子宫颈成熟的效果。方法选取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妇产科2019年1~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有引产指征的足月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缩宫素静脉... 目的研究Foley尿管球囊用于妊娠晚期促子宫颈成熟的效果。方法选取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妇产科2019年1~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有引产指征的足月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缩宫素静脉滴注,研究组产妇采用Foley尿管球囊进行宫颈扩张。记录并比较干预前和干预1 d后两组产妇宫颈Bishop评分,比较两组产妇的平均临产时间、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引产成功率、总有效率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产妇的宫颈Bisho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产妇的宫颈Bishop评分明显提升,且研究组产妇的宫颈Bishop评分为(8.5±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平均临产时间、产后2 h出血量分别为(13.2±3.4)h、(164.4±12.3)mL,明显短(少)于对照组的(42.6±6.7)h、(236.5±13.8)mL,新生儿1 minApgar评分为(10.4±1.3)分,引产成功率为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1.1)分和6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ley尿管球囊用于妊娠晚期促子宫颈成熟可有效改善产妇妊娠情况,有利于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促子宫颈成熟 Foley尿管球囊 缩宫素 效果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导尿管球囊压迫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明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第18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导尿管球囊压迫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2例使用导尿管球囊压迫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中,17例出... 目的探讨导尿管球囊压迫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2例使用导尿管球囊压迫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中,17例出血量〈2000ml,均获成功,24h后球囊经阴道顺利取出,无一例感染或晚期产后出血发生;3例因胎盘完全植入,出血量2000—3000ml而行子宫动脉结扎术;1例因术后持续阴道流血行子宫动脉栓塞术;1例出血量达4000ml,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行子宫切除。无死亡发生。22例患者术后常规使用广谱抗生素3~7d,均未发现切口感染、盆腔感染或晚期产后出血。结论导尿管球囊压迫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治疗中央型前置胎盘术中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胎盘 产后出血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导尿管球囊压迫
原文传递
导管球囊定位联合超声引导下环咽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樊留博 张露丁 +2 位作者 罗咪咪 沈佳雯 韩文胜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263-268,共6页
目的探讨导管球囊定位联合超声引导下环咽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2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28例,其中14例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意愿采用常规吞咽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导管球囊定位联合超声引导下环咽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2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28例,其中14例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意愿采用常规吞咽康复训练+球囊扩张术(对照组),另1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导管球囊定位联合超声引导下环咽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观察组),通过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渗透-误吸评价量表(PAS)、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功能性经口摄食表(FOIS)、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级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PAS和SS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FOIS和VF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PAS、SSA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为低,FOIS、VFSS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为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导管球囊定位联合超声引导下环咽肌A型肉毒毒素注射对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的吞咽障碍可进行精准治疗,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咽肌失弛缓症 肉毒毒素 超声引导 导管球囊定位
下载PDF
导尿管球囊扩张术辅助电刺激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宏涛 胡娜 高光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795-799,共5页
目的探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辅助电刺激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选取山东省耳鼻喉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6例,给予导尿管球囊扩张术辅助电刺激治疗;对照组32例,仅给予电... 目的探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辅助电刺激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选取山东省耳鼻喉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6例,给予导尿管球囊扩张术辅助电刺激治疗;对照组32例,仅给予电刺激治疗,治疗周期均为5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吞咽功能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经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咽部通过时间、吞咽功能评分情况及X线片透视下观察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VFSS咽部通过时间、吞咽功能评分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65.63%)低于观察组(9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咽部通过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较对照组较高(P<0.05);观察组可进固体、糊状、流质食物、水的患者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导尿管球囊扩张术辅助电刺激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尿管球囊扩张术 电刺激 环咽肌失弛缓症 吞咽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