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7篇文章
< 1 2 1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K的实数公理系统相容性和范畴性的Coq形式化
1
作者 郭达凯 冷姝锟 +2 位作者 窦国威 陈思 郁文生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4-1285,共12页
数学定理机器证明是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的深刻体现.实数理论是数学分析的基础,实数公理系统是建立实数理论的重要方法.Morse-Kelley公理化集合论(MK)作为现代数学的基础,也为实数构建提供了严谨的数学框架和工具.本文使用定理证明器Coq,基... 数学定理机器证明是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的深刻体现.实数理论是数学分析的基础,实数公理系统是建立实数理论的重要方法.Morse-Kelley公理化集合论(MK)作为现代数学的基础,也为实数构建提供了严谨的数学框架和工具.本文使用定理证明器Coq,基于MK对实数公理系统进行了深入探索.在优化了MK形式化代码的基础上,形式化构建了完整的实数公理系统,并通过形式化Landau《分析基础》中的实数模型,证明其相对于MK相容,此外,还形式化证明了实数公理系统所有模型在同构意义下是唯一的,验证了实数公理系统的范畴性.本文全部定理无例外地给出Coq的机器证明代码,所有形式化过程已被Coq验证,并在计算机上运行通过,充分体现了基于Coq的数学定理机器证明具有可读性、交互性和智能性的特点,其证明过程规范、严谨、可靠.该系统可方便地应用于拓扑学和代数学理论的形式化构建.谨以此文庆祝我国著名控制系统专家秦化淑研究员九十华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se-Kelley公理化集合论 实数公理系统 相容性 范畴性 COQ 形式化 机器证明 人工智能
下载PDF
MORLEY CATEGORICITY THEOREM FOR LATTICE-VALUED MODEL THEORY
2
作者 沈云付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88年第22期1841-1844,共4页
This report is a continuation of (2—5)We introduce several notions such as Skolem functions and sets of indiscernibles, saturated and atomic models, and stable theories in power in lattice-valued version. On the basi... This report is a continuation of (2—5)We introduce several notions such as Skolem functions and sets of indiscernibles, saturated and atomic models, and stable theories in power in lattice-valued version. On the basis of [2—5] Morley categoricity theorem for finite valued lattice is de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tice-valued model Skolem EXPANSION STABILITY categoricity
原文传递
Underdetermination, Multiplicity, and Mathematical Logic
3
作者 Salim Rashid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2期113-122,共10页
Whether a collection of scientific data can be explained only by a unique theory or whether such data can be equally explained by multiple theories is one of the more contested issues in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 Whether a collection of scientific data can be explained only by a unique theory or whether such data can be equally explained by multiple theories is one of the more contested issues in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case for multiple explanations is strengthened by the widespread failure of models in mathematical logic to be unique, i.e., categorical. Science is taken to require replicable and explicit public knowledge; this necessitates an unambiguous language for its transmission. Mathematics has been chosen as the vehicle to transmit scientific knowledge, both because of its "unreasonable effectiveness" and because of its unambiguous nature, hence the vogue of axiomatic systems. But mathematical logic tells us that axiomatic systems need not refer to uniquely defined real structures. Hence what is accepted as science may be only one of several possibi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DETERMINATION LOGIC categoricity "saving the appearances"
下载PDF
模型集省略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国龙 《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3期1-3,共3页
本文对一阶理论的势范畴性作了一点推广和补充说明,讨论了模型集被省略的几种情形.
关键词 势范畴 模型集 省略
下载PDF
大数据算法的歧视本质 被引量:149
5
作者 张玉宏 秦志光 肖乐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86,共6页
作为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知识的重要手段,大数据算法日益受到世人的重视。但大数据算法的负面效应——歧视性也日益凸显。本文先从文化、技术哲学和心理学等角度阐述了大数据算法的歧视内涵,并从三个不同层面讨论了大数据算法存在歧视性... 作为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知识的重要手段,大数据算法日益受到世人的重视。但大数据算法的负面效应——歧视性也日益凸显。本文先从文化、技术哲学和心理学等角度阐述了大数据算法的歧视内涵,并从三个不同层面讨论了大数据算法存在歧视性的内在必然性,最后给出缓解歧视性的三个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算法 歧视性 范畴化
原文传递
语法化研究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98
6
作者 胡壮麟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5-92,共8页
本文主要讨论语法化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如对语法化的定义决定于研究目的的广和窄;语法化常见模式在英语和其他语言中表现的共同性和特异性;语法化的单向性与脱语法化的关系;范畴化与脱范畴化的辨证关系;有关自动化的最新研究;历时研... 本文主要讨论语法化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如对语法化的定义决定于研究目的的广和窄;语法化常见模式在英语和其他语言中表现的共同性和特异性;语法化的单向性与脱语法化的关系;范畴化与脱范畴化的辨证关系;有关自动化的最新研究;历时研究与共时研究的两个视角;以及导致语法化的认知过程。文中也提供了汉语例证及其语法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 单向性 范畴化 自动化
下载PDF
范畴化:语言中的认知 被引量:88
7
作者 文旭 江晓红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5-18,共4页
语言学中的认知革命带来了语言研究方法的更新 ,人们一方面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语言现象 ,另一方面又通过语言现象来揭示人类的认知能力。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认为语义结构是人们在经验世界中形成的认知范... 语言学中的认知革命带来了语言研究方法的更新 ,人们一方面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语言现象 ,另一方面又通过语言现象来揭示人类的认知能力。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认为语义结构是人们在经验世界中形成的认知范畴的映射。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有关研究成果 ,试图从范畴的典型性、范畴的认知工具——隐喻、以及范畴化的象似动因来揭示语言现象中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化 典型理论 隐喻 象似性 认知语言学
下载PDF
支持向量机理论综述 被引量:35
8
作者 萧嵘 王继成 张福炎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共3页
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积累的数据量呈几何级数递增。如何从这些数据中发掘出有效的信息而不被信息海洋所淹没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对数据挖掘相关领域的研究,例如数据分类、聚类,函数模拟和规则抽取等技术,逐渐成为当前计... 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积累的数据量呈几何级数递增。如何从这些数据中发掘出有效的信息而不被信息海洋所淹没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对数据挖掘相关领域的研究,例如数据分类、聚类,函数模拟和规则抽取等技术,逐渐成为当前计算机基础技术研究的重心之一。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方法作为一种解决多维函数预测的通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理论 模式识别 三维对象识别 计算机
下载PDF
模糊限制语:分类与应用 被引量:59
9
作者 高晓芳 张琴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89-91,共3页
通过对一些模糊限制语的运用实例分析发现,以语境依附程度的高低为标准,模糊限制语可以分为两类:语义型模糊限制语和语用型模糊限制语。相对而言,语义型模糊限制语对语境的依附程度低,独立性较强,而语用型模糊限制语对语境的依附程度高... 通过对一些模糊限制语的运用实例分析发现,以语境依附程度的高低为标准,模糊限制语可以分为两类:语义型模糊限制语和语用型模糊限制语。相对而言,语义型模糊限制语对语境的依附程度低,独立性较强,而语用型模糊限制语对语境的依附程度高,独立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限制语 语境 分类 应用 语义学
下载PDF
《反不正当竞争法》网络条款的反思与解释 以类型化原理为中心 被引量:89
10
作者 蒋舸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0-202,共23页
《反不正当竞争法》引入的网络条款旨在评价网络竞争行为的正当性。但该条款在解释论上面临诸多困境,因此难堪重任。困境的根源在于方法论研究之欠缺,即立法者未曾反省类型化原理就盲目选择了案例群类型化的修法进路。类型化的合理性基... 《反不正当竞争法》引入的网络条款旨在评价网络竞争行为的正当性。但该条款在解释论上面临诸多困境,因此难堪重任。困境的根源在于方法论研究之欠缺,即立法者未曾反省类型化原理就盲目选择了案例群类型化的修法进路。类型化的合理性基础在于通过更精细的认知模型来降低决策成本,因此只有当建立精细认知模型的社会收益高于成本时,类型化方为恰当。网络条款并不满足该条件。我们应当对网络条款予以限缩解释,将其适用范围控制在文本无歧义的范围内。针对网络条款无法评价的网络竞争行为,首先应当对既有的成熟类型化条款予以功能主义解释;其次应在必要时审慎制定新类型化规则;最后可以承认适用一般条款评价少量行为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正当竞争 一般条款 网络条款 类型化 认知模型
原文传递
我国环境权理论研究三十年之回顾、反思与前瞻 被引量:83
11
作者 吴卫星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0-188,共9页
环境权是全球性生态危机背景下的新兴权利之一。三十年来我国环境权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形成了最广义环境权说、广义环境权说和狭义环境权说等各种学术主张。但是,既往的研究仍然存在外文文献引证数量较少、跨部门法研究有待加强、... 环境权是全球性生态危机背景下的新兴权利之一。三十年来我国环境权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形成了最广义环境权说、广义环境权说和狭义环境权说等各种学术主张。但是,既往的研究仍然存在外文文献引证数量较少、跨部门法研究有待加强、环境权概念的泛化、"美日中心主义"倾向和实证研究欠缺等问题。今后的环境权研究应当着重从环境权的类型化、环境权的司法救济特别是环境权与其他基本权利的竞合与冲突、作为公权的环境权与作为私权的环境权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环境权的本土化研究这四个方面予以推进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权 实证研究 类型化 司法救济
原文传递
情势变更原则的类型化研究 被引量:79
12
作者 韩强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69,共13页
情势变更原则具有内涵抽象、标准不明、极易被滥用的弊端,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极大争议。为正确把握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妥当设置情势变更原则适用的法律后果,除参考各国立法例和理论研究成果之外,还应以总结裁判经验为最有效的研究... 情势变更原则具有内涵抽象、标准不明、极易被滥用的弊端,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极大争议。为正确把握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妥当设置情势变更原则适用的法律后果,除参考各国立法例和理论研究成果之外,还应以总结裁判经验为最有效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判决材料的基础上,认知司法者对情势变更原则的理解程度和行动取向,可以为我国司法实践正确处理情势变更问题提供稳妥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学理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势变更原则 类型化 法律解释 法律续造
原文传递
执中行权的宪法比例原则兼与美国多元审查基准比较 被引量:77
13
作者 杨登杰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7-390,共24页
就宪法基本权利的审查基准而言,一般最受关注的是源于德国的比例原则与美国的多元审查基准。与认为比例原则失于单一空洞,而多元审查基准较为精细详实的观点相反,本文认为比例原则绝非单一空洞。比例原则要求具体衡量、追求动态平衡,正... 就宪法基本权利的审查基准而言,一般最受关注的是源于德国的比例原则与美国的多元审查基准。与认为比例原则失于单一空洞,而多元审查基准较为精细详实的观点相反,本文认为比例原则绝非单一空洞。比例原则要求具体衡量、追求动态平衡,正体现了中国传统"执中行权"与"理一分殊"的精神,反映了"一"与"多"的辩证统一;若论精细详实,它实胜于多元审查基准。本文也认为,比例原则下的类型化、层级化不可与多元审查基准下的类型化、层级化等而视之,否则将扭曲比例原则的真谛。此外,比例原则能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既有诉诸普遍原则的大气与高明,又有关注具体脉络的精细与平实,既能切合中国国情,又能帮助我们以开放的态度走向世界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原则 多元审查基准 基本权利 法益衡量 类型化
原文传递
汉语基本颜色的范畴化及隐喻化认知 被引量:44
14
作者 陈家旭 秦蕾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5-77,共3页
汉语基本颜色从范畴化到隐喻化认知,可以说经历了四个阶段:以物代色——以物比色——抽象化或符号化——隐喻化。由于基本颜色词语在汉语语言文化中形成的"双重语义"特征,便导致了基本颜色隐喻认知的两极性,这说明隐喻认知与... 汉语基本颜色从范畴化到隐喻化认知,可以说经历了四个阶段:以物代色——以物比色——抽象化或符号化——隐喻化。由于基本颜色词语在汉语语言文化中形成的"双重语义"特征,便导致了基本颜色隐喻认知的两极性,这说明隐喻认知与汉语语言文化模型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颜色 范畴化 隐喻化认知
下载PDF
有理据的范畴化过程——语言理论研究中的原创性 被引量:44
15
作者 钱冠连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10,62,共5页
本文以语言全息论为例,说明作为认知规律的范畴化(与概念化)过程,何以用来产生理论研究中的原创性.是否提出一个有理据的新范畴(与一些新概念),是语言理论研究有无原创性的标志.用语言有理据地使一个原来不被人认识到的存在(对象)呈现出... 本文以语言全息论为例,说明作为认知规律的范畴化(与概念化)过程,何以用来产生理论研究中的原创性.是否提出一个有理据的新范畴(与一些新概念),是语言理论研究有无原创性的标志.用语言有理据地使一个原来不被人认识到的存在(对象)呈现出来,而这个对象又刚好是一个新分类,这便是提出了一个新范畴.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个新范畴是否有理据的5个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化 理论研究 原创性
下载PDF
雷达定量降水动态分级Z-I关系估算方法 被引量:54
16
作者 汪瑛 冯业荣 +1 位作者 蔡锦辉 胡胜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1-608,共8页
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雷达定量降水估测和预报(RQPE和RQPF)对洪水监测、发布洪水警报起重要指导作用,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概率配对法、Z-I关系法和基于Z-I关系的数学算法校正法,这些方法均存在强调某一因素忽略其它因素的问... 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雷达定量降水估测和预报(RQPE和RQPF)对洪水监测、发布洪水警报起重要指导作用,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概率配对法、Z-I关系法和基于Z-I关系的数学算法校正法,这些方法均存在强调某一因素忽略其它因素的问题,并且对短时强降水,尤其是极强降水低估严重。从统计和个例两方面对比分析了四种雷达定量降水方法的误差,致力于寻找一种将雷达回波反射率预报场反演为降水场时误差较小的技术方法,能改进对短时强降水、特别是极强降水严重低估问题的方法,并且该方法也能在业务应用中方便、快速、精确实现。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动态分级Z-I关系法是一种对雷达QPE和回波反射率预报场反演降水场都较好的方法,并且改进了对短时强降水、尤其是大于55 mm/h的短时极强降水低估的问题;在业务计算中仅需15秒,能满足6分钟更新一次计算结果的需要,而且不依赖气候统计,便于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QPE RQPF Z—I关系 动态 分级
下载PDF
试论词汇层面翻译的认知取向 被引量:44
17
作者 肖坤学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49,共4页
认知语言学对词的理解则完全不同,认为语言中的词是基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体验而形成的认知范畴的体现,认知范畴作为认知概念储存于大脑中,其外部表现为语言中的词.按照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词不是简单的音义任意结合的语言符号,而是具有认... 认知语言学对词的理解则完全不同,认为语言中的词是基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体验而形成的认知范畴的体现,认知范畴作为认知概念储存于大脑中,其外部表现为语言中的词.按照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词不是简单的音义任意结合的语言符号,而是具有认知和心理基础的.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传统翻译理论把翻译视为一个语码转换的过程,词汇层面的翻译就是一个语言符号的转换问题.从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来看,传统翻译理论把词的翻译视为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就形式而言虽无不妥,但由于它是一种完全建立在对语言形式理解基础上的翻译观,所以从根本上忽视了语言的认知特点.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从认知范畴的视角探讨了词语的翻译问题,认为词语的翻译在形式上表现为语码的转换,但本质上则是一个认知范畴的移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范畴 范畴化 翻译 语码转换 移植
下载PDF
翻译的范畴转换及其认知阐释 被引量:50
18
作者 文旭 余平 司卫国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43,188,共12页
认知翻译学主张将认知科学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和研究方法与翻译研究结合起来,是翻译研究的一种新范式。范畴与范畴化是认知语言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范畴化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可以有效规避中西传统译论中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认知翻译学主张将认知科学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和研究方法与翻译研究结合起来,是翻译研究的一种新范式。范畴与范畴化是认知语言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范畴化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可以有效规避中西传统译论中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也为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以往范畴化理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以及研究视角上仍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翻译的范畴转换模式和转换过程也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挖掘。有鉴于此,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理论,构建翻译的范畴转换模式,探讨翻译的范畴转换过程,并揭示翻译范畴转换的认知基础和认知机制,以期回归翻译作为认知活动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化 认知翻译学 范畴转换 认知基础 认知机制
原文传递
原型理论与翻译研究 被引量:43
19
作者 王仁强 章宜华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05-109,共5页
传统的语言学派翻译理论跟结构主义语言学一样,是建立在经典范畴观之上的,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不少翻译研究者开始把原型理论引入翻译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他们通过理论演绎和实证研究表明:翻译是一个原型范畴... 传统的语言学派翻译理论跟结构主义语言学一样,是建立在经典范畴观之上的,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不少翻译研究者开始把原型理论引入翻译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他们通过理论演绎和实证研究表明:翻译是一个原型范畴,对源语语篇及译语语篇采取原型分析更为有效,翻译评价标准决不能理解为必要充分条件,而最好理解为原型范畴的各个属性特征。此外,后殖民翻译研究中的杂合理论也从一定程度上为翻译研究的原型观提供了佐证。把翻译看成是原型范畴的原型翻译观有助于拓宽我们的研究视野,深化我们对翻译本体的认识,从而打破一些人为设定的藩篱,指导我们的翻译研究,尤其是描写—解释性翻译研究,并最终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化 原型理论 认知语言学 翻译研究
下载PDF
亚健康的范畴研究 被引量:46
20
作者 何裕民 沈红艺 +1 位作者 倪红梅 龚鹏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共3页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界定与主流医学关于"疾病"的定义,是确定亚健康范畴的逻辑支点。流行学调查提供的结果是亚健康范畴研究的事实基础。心身医学的相关进展及理论模式是可资借鉴的学科模式。提出亚健康新的...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界定与主流医学关于"疾病"的定义,是确定亚健康范畴的逻辑支点。流行学调查提供的结果是亚健康范畴研究的事实基础。心身医学的相关进展及理论模式是可资借鉴的学科模式。提出亚健康新的分类方法;中医五脏与阴(寒)、阳(热)、虚、实等也是建构亚健康理论体系的重要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健康 范畴 理论建构 分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