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氢萘催化裂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阚仁俊 达志坚 +1 位作者 张久顺 魏晓丽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4-203,共10页
加氢处理油中含有一定量的环烷基单环芳烃,研究四氢萘催化裂化有利于加强对更多环数环烷基单环芳烃催化裂化的认识。综述了四氢萘催化裂化过程的反应机理,认为四氢萘主要遵循单分子裂化机理;从反应活化能、扩散、吸附等动力学角度对四... 加氢处理油中含有一定量的环烷基单环芳烃,研究四氢萘催化裂化有利于加强对更多环数环烷基单环芳烃催化裂化的认识。综述了四氢萘催化裂化过程的反应机理,认为四氢萘主要遵循单分子裂化机理;从反应活化能、扩散、吸附等动力学角度对四氢萘裂解行为进行了解释;催化剂适宜的孔径和Bronsted酸强度有利于四氢萘开环;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剂/油质量比增大、质量空速减小,四氢萘反应活性增强,同时氢转移反应愈发明显。适宜的催化剂孔径和Bronsted酸强度、反应温度、剂/油质量比以及质量空速有利于四氢萘裂化生成低碳烯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萘催化裂化 反应机理 催化裂化催化剂 动力学 工艺条件
下载PDF
黑豆红色素抑制胰脂肪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褚盼盼 门玉倩 +1 位作者 孔令悦 乔元彪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2-307,共6页
以黑豆红色素为材料,三油酸甘油酯为底物,采用酶催化反应动力学方法,研究黑豆红色素对胰脂肪酶抑制作用的影响及其抑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探讨黑豆红色素控制和治疗肥胖病的机制及研发相关产品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黑豆红色素在... 以黑豆红色素为材料,三油酸甘油酯为底物,采用酶催化反应动力学方法,研究黑豆红色素对胰脂肪酶抑制作用的影响及其抑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探讨黑豆红色素控制和治疗肥胖病的机制及研发相关产品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黑豆红色素在质量浓度为3 mg/m L、pH7.5、反应15 min、37℃条件下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效果最佳,抑制率达66.67%,为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IC_(50)=2.3776 mg/m L,抑制常数Ki=1.64 mg/m L。紫外吸收光谱分析表明,黑豆红色素通过改变胰脂肪酶的构象,而致使其酶活力降低。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黑豆红色素对胰脂肪酶的荧光有猝灭作用,为静态猝灭,并且随着胰脂肪酶的浓度的增大,猝灭作用越强,其结合位点数n=0.48175,结合常数K_A=3.224×10~4 L/mol。结果显示,黑豆红色素可以作为植物源的胰脂肪酶抑制剂,能有效控制胰脂肪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红色素 胰脂肪酶 抑制率 催化反应动力学
原文传递
2,3-二氯吡啶催化加氢动力学研究
3
作者 张爱铭 胡总 许海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2,共5页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Pd/C催化剂,在压力0.6 MPa、温度303~323 K、转速800 r/min的条件下应用于2,3-二氯吡啶催化加氢反应动力学研究,建立了动力学反应模型,对动力学参数进行了估值。其中3-氯吡啶催化加氢反应为2.1级反应,反应速度方程...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Pd/C催化剂,在压力0.6 MPa、温度303~323 K、转速800 r/min的条件下应用于2,3-二氯吡啶催化加氢反应动力学研究,建立了动力学反应模型,对动力学参数进行了估值。其中3-氯吡啶催化加氢反应为2.1级反应,反应速度方程为:r=1.18×10^(8)×M cat×e-5375.7/T C^(2.1)_(3cp),活化能44.14 kJ/mol,2-氯吡啶催化加氢反应为1级反应,反应速率方程为:r=4.696×10^(11)×M cat×e-8693.3/T C_(2cp),活化能72.28 kJ/mol,2,3-二氯吡啶催化剂加氢反应为3级反应,反应速度方程为:r=2.05×10^(15)×M cat×e-9758.6/T C^(3)_(2.3),活化能81.13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吡啶 催化加氢 反应级数 活化能 动力学
下载PDF
催化裂化装置动态机理模型的应用——反应控制策略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罗雄麟 左信 袁璞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5-80,共6页
应用催化裂化装置动态机理模型及其仿真软件平台, 对反应温度和反应热两种反应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比较。在反应压力控制回路处于开环的情况下,反应温度控制时系统不稳定,而采用反应热控制时系统则是稳定的。反应压力闭环控制后,从... 应用催化裂化装置动态机理模型及其仿真软件平台, 对反应温度和反应热两种反应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比较。在反应压力控制回路处于开环的情况下,反应温度控制时系统不稳定,而采用反应热控制时系统则是稳定的。反应压力闭环控制后,从控制器给定值改变后各变量的动态响应来看,反应温度控制时系统动态变化时间较长, 各变量变化幅度较大, 而采用反应热控制时系统动态变化时间短, 各变量变化幅度也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过程动态 过程控制 模型 反应控制
下载PDF
原料油汽化特性对催化裂化反应结焦过程影响的CFD模拟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昇 王梦钶 +5 位作者 鲁波娜 李秀峰 刘岑凡 刘梦溪 范怡平 卢春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982-2995,共14页
为考察原料油汽化特性影响,在一套百万吨级工业FCC提升管中,基于多相欧拉模型耦合EMMS曳力和传质、油滴汽化和十二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采用三维CFD模拟研究气液固三相流动、汽化、反应、结焦的复杂过程,新开发结焦预测模型定量预测结焦... 为考察原料油汽化特性影响,在一套百万吨级工业FCC提升管中,基于多相欧拉模型耦合EMMS曳力和传质、油滴汽化和十二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采用三维CFD模拟研究气液固三相流动、汽化、反应、结焦的复杂过程,新开发结焦预测模型定量预测结焦状况,对比研究不同原料油雾化液滴粒径和起始汽化温度下各相和反应组分浓度场、温度场分布和结焦程度。结果表明,模拟方法可较准确预测汽化、反应生焦和结焦过程,不同雾化液滴粒径和起始汽化温度通过流场分布和汽化快慢影响液相油滴汽化率和反应转化率;合适液滴粒径(60μm)和起始汽化温度(654 K)可提升轻油、汽油、液化石油气目标产品收率并改善结焦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多相反应 汽化 结焦 CFD
下载PDF
速度分布对三效催化器性能的影响(Ⅰ)数理模型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国江 黄震 陈晓玲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93,共6页
描述了三效催化器的流动、传热传质和异相催化过程 ,分析了催化器的径向热导率的修正方法 ,比较了尾气分别作为双组分和多组分混合物时对其组分扩散系数的影响 ,集成了可用于模拟三效催化器的冷起动性能和暖机性能的二维轴对称瞬态模型 ... 描述了三效催化器的流动、传热传质和异相催化过程 ,分析了催化器的径向热导率的修正方法 ,比较了尾气分别作为双组分和多组分混合物时对其组分扩散系数的影响 ,集成了可用于模拟三效催化器的冷起动性能和暖机性能的二维轴对称瞬态模型 ,模型采用有限容积法求解 .该模型可用于模拟和解释一维模型无法做到的流动分布等参数对催化器性能的影响 .计算结果和分析在本研究中的第二部分叙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效催化器 化学反应 瞬态模型 计算流体动力学
下载PDF
大气中SO_2的液相氧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朱联锡 卢红 +1 位作者 蒋文举 邹四维 《四川环境》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7-21,共5页
大气中SO_2液相氧化是形成酸雨的重要途径,降雨中含有各种无机离子和有机物质,它们可能催化或抑制液相氧化反应的进行。本文根据四川酸雨样品组成,进行了SO_2在模拟雨水及实际雨水中的氧化实验,考查了V,Fe,Mn等离子对SO_2氧化的催化作用... 大气中SO_2液相氧化是形成酸雨的重要途径,降雨中含有各种无机离子和有机物质,它们可能催化或抑制液相氧化反应的进行。本文根据四川酸雨样品组成,进行了SO_2在模拟雨水及实际雨水中的氧化实验,考查了V,Fe,Mn等离子对SO_2氧化的催化作用,H_2O_2对SO_2的氧化以及降水中有机物质甲醛对各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为了解酸雨的成固。研究酸雨控制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二氧化硫 催化 氧化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Bi_2 SiO_5/SiO_2催化剂上苯乙烯制苯甲醛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曾飞虎 官金明 +1 位作者 陈晓晖 魏可镁 《工业催化》 CAS 2010年第7期36-40,共5页
以甲醇为溶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考察Bi_2SiO_5/SiO_2催化氧化苯乙烯制苯甲醛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V(苯乙烯):V(过氧化氢)对氧化反应的影响。通过动力学数据和模型分析,进行模型筛选及参数拟合,发现以过氧化氢和甲醇吸附形成五元环结... 以甲醇为溶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考察Bi_2SiO_5/SiO_2催化氧化苯乙烯制苯甲醛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V(苯乙烯):V(过氧化氢)对氧化反应的影响。通过动力学数据和模型分析,进行模型筛选及参数拟合,发现以过氧化氢和甲醇吸附形成五元环结构,苯乙烯吸附在活性位上,表面反应为控制步骤时,导出模型较好符合苯乙烯氧化制备苯甲醛的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苯乙烯 苯甲醛 过氧化氢 反应动力学 Bi2SiO5/SiO2催化剂
下载PDF
尿素SCR-NO_x催化器流动、还原剂喷雾及表面化学反应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文娟 帅石金 +2 位作者 董红义 王志 王建昕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3-438,共6页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耦合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尿素水溶液喷射、热解以及催化剂表面化学反应整个尾气后处理过程的柴油机SCR-NOx催化器三维数值模型,在验证还原剂喷雾模型的基础上,对一实际柴油机SCR-NOx全尺寸催化器进行了...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耦合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尿素水溶液喷射、热解以及催化剂表面化学反应整个尾气后处理过程的柴油机SCR-NOx催化器三维数值模型,在验证还原剂喷雾模型的基础上,对一实际柴油机SCR-NOx全尺寸催化器进行了全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给出了催化器的流场、温度场和浓度场的分布规律,并研究不同发动机负荷下催化器性能的变化,数值模拟计算的结果与发动机台架试验结果取得了较好的吻合。研究结果对指导柴油机SCR催化器的设计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转化器 选择催化还原 化学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流动反应耦合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朝合 杜玉朋 赵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8-616,共9页
催化裂化(FCC)工艺在重质油轻质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FCC提升管反应器的模型化是催化裂化新工艺与新装备的开发、催化裂化装置稳定操作与生产调优等常需做的工作。本文首先根据流动模型与反应模型不同的集成方式对提升管反应器流动... 催化裂化(FCC)工艺在重质油轻质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FCC提升管反应器的模型化是催化裂化新工艺与新装备的开发、催化裂化装置稳定操作与生产调优等常需做的工作。本文首先根据流动模型与反应模型不同的集成方式对提升管反应器流动-反应耦合模型进行了归纳与分类,并回顾了国内外流动-反应耦合模型的研究历程,指出了耦合模型的发展趋势;随后对当前研究较多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流动-反应耦合模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包括对耦合模型的应用场合、模型求解解耦方法的研究情况等均作了介绍,同时还分析了该类耦合模型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指出工业提升管反应器在线采样技术的开发在耦合模型的验证工作上的必要性;最后,对FCC提升管反应器流动-反应耦合模型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以期能够为FCC提升管反应器模型化新方法的提出以及耦合模型的验证工作等研究给予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提升管反应器 流动 反应 模型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基于Cu-Ce复合氧化物的低浓度CH_(4)催化燃烧性能及微观机理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晨航 豆宝娟 +3 位作者 滕子豪 吴亮锴 郝庆兰 宾峰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8-204,共7页
我国每年通过乏风瓦斯排放大量CH_(4),造成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催化燃烧法因其工作温度低、效率高,被认为是去除甲烷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O-CeO_(2)、CuO和CeO_(2)三种催化剂,考察CH_(4)在(1%CH_(4),78%N_(2)和21%O_... 我国每年通过乏风瓦斯排放大量CH_(4),造成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催化燃烧法因其工作温度低、效率高,被认为是去除甲烷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O-CeO_(2)、CuO和CeO_(2)三种催化剂,考察CH_(4)在(1%CH_(4),78%N_(2)和21%O_(2))气氛下的催化燃烧活性,并利用XRD、XPS、H_(2)-TPR、O_(2)-TPD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物理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e离子不但促进Cu物种在催化剂表面高度分散,并且其三价(Ce^(3+))和四价(Ce^(4+))之间转换提高了催化剂储放氧能力,有利于CuO-CeO_(2)提高催化剂活性。通过催化剂活性评价,得出3种催化剂的活性顺序为CuO-CeO_(2)>CuO>CeO_(2),再对活性最高的CuO-CeO_(2)催化剂开展分压反应动力学研究,确定甲烷在不同氧气/甲烷分压比下的反应速率,表明吸附的CH_(4)与吸附的O_(2)发生反应,CH_(4)在催化剂表面的氧化反应遵循L-H机理。基于原位红外光谱分析,提出了甲烷在CuO-CeO_(2)催化剂上的微观反应机理:CH_(4)吸附在CuO-CeO_(2)表面,再与CuO-CeO_(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甲氧基物质(Cu-OCH_(3))和甲酸盐物质(Cu-OOCH),最后中间产物分解生成CO_(2)和H_(2)O,以达到完全氧化反应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_(4)催化燃烧 Cu-Ce催化剂 反应物分压 反应动力学 微观机理
下载PDF
催化裂化催化剂再生的动力学判据 被引量:3
12
作者 魏述俊 《炼油设计》 2000年第11期26-29,共4页
通过对不同再生过程进行分析和计算 ,以kca/kt 值作为判据 ,给出了不同床层控制因素的半定量判断数值。即湍动床和鼓泡床的kca/kt 值在 0 .35以下 ,快速床在 0 .35~ 0 .6 5之间 ,输送床在 0 .6 5以上。认为kca/kt 值在0 .35以下时 ,为... 通过对不同再生过程进行分析和计算 ,以kca/kt 值作为判据 ,给出了不同床层控制因素的半定量判断数值。即湍动床和鼓泡床的kca/kt 值在 0 .35以下 ,快速床在 0 .35~ 0 .6 5之间 ,输送床在 0 .6 5以上。认为kca/kt 值在0 .35以下时 ,为非动力学控制 ,宜采用改善催化剂流化质量和主风分布等措施来提高催化剂再生速度 ;在 0 .6 5以上时 ,宜采用提高再生温度、催化剂碳含量和氧分压等措施 ;在 0 .35~ 0 .6 5之间时 ,两种措施皆有效 ,可视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 流化催化裂化装置 催化剂再生 反应速度 动力学判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