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适时审判请求权 被引量:8
1
作者 韩红俊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4-142,共9页
适时审判请求权是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的倡导、民事审限制度的规定和法院诉讼促进义务的强化皆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法院适时裁判。但若能基于案件性质和当事人需求等因素对某些案件予以优先审理,并对诉讼拖延提供事... 适时审判请求权是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的倡导、民事审限制度的规定和法院诉讼促进义务的强化皆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法院适时裁判。但若能基于案件性质和当事人需求等因素对某些案件予以优先审理,并对诉讼拖延提供事前预防和事后的救济措施,将会给当事人的适时审判请求权提供充分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时审判请求权 诉讼促进 案件分配
原文传递
词义借用的不对称与泛时性 被引量:4
2
作者 方欣欣 《汉语学报》 2005年第1期87-92,共6页
本文从词义的交融和词法的交融两个角度对语言接触过程中词语借用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词义借用具有不对称性和泛时性。
关键词 词义借用 不对称 赋格 泛时性
下载PDF
施用操作下英语“there-”虚词结构的名词赋格及生成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全峰 韩景泉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85,149,共13页
本文讨论前期研究在解释英语there-虚词结构的生成机制以及名词赋格等句法问题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个施用结构的分析方案。本文指出,there-虚词结构中的处所短语由施用中心语引出。在推导过程中,时态中心语T给虚词there赋主格,施用中... 本文讨论前期研究在解释英语there-虚词结构的生成机制以及名词赋格等句法问题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个施用结构的分析方案。本文指出,there-虚词结构中的处所短语由施用中心语引出。在推导过程中,时态中心语T给虚词there赋主格,施用中心语给匹配名词赋宾格。这一分析能更为合理地解释结构中名词词组的题元指派、赋格、一致关系,以及处所短语的句法地位,而且进一步论证英语there-虚词结构符合“非宾格假说”、“题元准则”、“格理论”等普遍语法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there-虚词结构 施用结构 赋格 处所短语
原文传递
格理论和存在句 被引量:2
4
作者 丁剑仪 梁淑新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74-77,共4页
格理论是Chomsky生成语法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对句子的生成以及句中名词短语的句法分布起着重要作用。但格理论对存在句的解释却不尽人意,虽然先后有过几种解决方案,但仍然是众说纷纭,意见不一。以格理论为指导,结合格传递说和LF词缀说对... 格理论是Chomsky生成语法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对句子的生成以及句中名词短语的句法分布起着重要作用。但格理论对存在句的解释却不尽人意,虽然先后有过几种解决方案,但仍然是众说纷纭,意见不一。以格理论为指导,结合格传递说和LF词缀说对存在句的一致问题和名词短语的确指问题进行再探讨,解释存在句的主谓一致受制于there和其后的NP,其后的NP大部分情况下是不确指的NP,但有时也有确指的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指派 LF词缀说 存在句 名词确指
下载PDF
韵律句法视角下的与格转换问题刍议
5
作者 张培翠 庄会彬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58,共11页
本文从韵律句法视角审视与格转换,探讨其转换动因以及转换后的题元角色指派、格指派等问题。研究发现,与格转换通过融合完成,动词提升时,作为黏附成分的目标宾语亦随之提升。与格结构中题元角色指派是通过题元角色输送完成,而双宾结构... 本文从韵律句法视角审视与格转换,探讨其转换动因以及转换后的题元角色指派、格指派等问题。研究发现,与格转换通过融合完成,动词提升时,作为黏附成分的目标宾语亦随之提升。与格结构中题元角色指派是通过题元角色输送完成,而双宾结构中的格指派则是通过结构(管辖)得到解决。通过与英语及汉语方言对比可以发现,汉语普通话中双宾结构极为发达,而与格结构则处于弱势,且这些结构在韵律上较为特殊——句尾的介宾短语通常需要轻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律句法 与格转换 题元角色指派 格指派 核心重音
原文传递
汉语保留宾语结构的生成模式再探 被引量:1
6
作者 许歆媛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4-116,共13页
汉语保留宾语结构是近年来语法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尤其生成学派对该结构的生成机制提出了诸多不同的解决方案,但都没能提供一个圆满的解释。文章尝试将非宾格动词带宾语句、保留宾语被字句和保留宾语把字句联系起来统一解释。首先,文... 汉语保留宾语结构是近年来语法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尤其生成学派对该结构的生成机制提出了诸多不同的解决方案,但都没能提供一个圆满的解释。文章尝试将非宾格动词带宾语句、保留宾语被字句和保留宾语把字句联系起来统一解释。首先,文章围绕名词短语NP的赋格问题提出了两种方案:方案一是基于IS(信息结构)理论的分析,方案二是基于MRI(受害者插入)规则的分析。方案一是将句首NP 1视为基础生成的悬垂话题,动词后的NP 2先上移到[Spec,TP]位置拿主格,再继续右向上移到[Spec,FocP]位置成为离位焦点,或直接在原位默认为自然焦点。方案二是将句首NP 1视为主语,根据MRI规则,动词V每增加一个受害者论元,就相应地增加一次赋宾格的机会;但在经历被动化(或逆动化)后又失去一次赋格的机会,因此NP 2仍可留在原位拿格。其次,文章明确指出保留宾语被字句和保留宾语把字句的异同之处。相同的是,两类句式中动词在经历被动化(或逆动化)后都失去了一次给宾语赋格的机会;不同的是,被字句中被抑制/降级的是施事,把字句中被抑制/降级的是蒙事或受事。总之,两种方案都能有效解决三类句式中所有NP的赋格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统一解释其生成机制。但是,方案一更能系统地解释三类保留宾语句及其同义句式的生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宾语结构 生成模式 赋格 信息结构理论 受害者插入规则
下载PDF
最简方案下的探针—目标一致关系与汉语使令义兼语式的推导生成——基于题元准则和格位过滤原则质疑移位进入题元位置理论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志刚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6-26,共11页
基于最简方案对英语提升等结构的分析表明,同一论元语链上的所有拷贝均共有一个格位、共享一个题元角色,题元准则因之而得以维护。移位可进入题元位置,可解读特征可被核查理论(Hornstein,1999/2009)不能更优化地兑现最简理念。基于该理... 基于最简方案对英语提升等结构的分析表明,同一论元语链上的所有拷贝均共有一个格位、共享一个题元角色,题元准则因之而得以维护。移位可进入题元位置,可解读特征可被核查理论(Hornstein,1999/2009)不能更优化地兑现最简理念。基于该理论对汉语兼语式的非语段分析不能显现其语义内涵和句法构造。依据Nunes(2001/2004)不同句法体可同时在狭义句法阶段推导生成的理论,本文认为兼语式由两个句法体嵌套而成:附加语句法体合并在兼语句V1的标示语位置作其目的状语(可称为兼语式的附加语分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简方案 题元准则 格位指派 探针—目标 一致关系 使令义兼语式 不可解读特征
下载PDF
DP-be-DP型系动词结构与施用操作
8
作者 全峰 韩景泉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9-120,150,共13页
本文讨论前期研究在解释DP-be-DP系动词结构的句法生成、题元指派、名词赋格等句法问题上的局限性,并指出DP_(1)-be-DP_(2)系动词结构暗含"拥有"义,可分析为施用结构。分析指出:等值系动词结构可分析为高阶施用结构,DP_(1)由V... 本文讨论前期研究在解释DP-be-DP系动词结构的句法生成、题元指派、名词赋格等句法问题上的局限性,并指出DP_(1)-be-DP_(2)系动词结构暗含"拥有"义,可分析为施用结构。分析指出:等值系动词结构可分析为高阶施用结构,DP_(1)由V_(APPL)’(V_(APPL)和VP)指派题元,DP_(2)由系动词指派题元;述谓系动词结构可分析为提升施用结构,DP_(1)由V’(be和DP_(2))指派题元,DP_(2)为谓语。施用结构的分析法不仅能合理解释DP_(1)-be-DP_(2)系动词结构的题元指派、生成差异和DP_(2)的赋格现象,还有利于解释汉语系动词结构进入兼语句的句法现象和结构中名词的约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be-DP系动词结构 题元指派 名词赋格 施用结构
原文传递
主格宾语的生成机制——「-やすい」复合谓语句的格交替
9
作者 杜盛文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19年第6期58-66,共9页
本文基于最简方案理论框架,围绕"他动词+やすい"型复合谓语句中主格宾语的生成机制,明确了日语形容词性状态谓语句的句法结构。认为形容词性与动词性复合状态谓语句具有相同的嵌入式结构,并确证此类复合谓语句内侧主格是由时... 本文基于最简方案理论框架,围绕"他动词+やすい"型复合谓语句中主格宾语的生成机制,明确了日语形容词性状态谓语句的句法结构。认为形容词性与动词性复合状态谓语句具有相同的嵌入式结构,并确证此类复合谓语句内侧主格是由时制的多重一致操作产生。其主格宾语并非子句动词的论旨宾语,而是于主句中基底生成,并与内嵌动词宾语位置的空宾语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容词复合谓语 格交替 主格宾语 格赋予
原文传递
格理论中的几种赋格现象研究
10
作者 王东旭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85-88,92,共5页
句法学家认为:格是所有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法特性。格理论和生成语法中的其他理论一样,都是为了说明说话者的语感。乔姆斯基认为:人们在语言习得过程中,都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联系客观事实、运用推论方式,以达到掌握语法规则之目... 句法学家认为:格是所有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法特性。格理论和生成语法中的其他理论一样,都是为了说明说话者的语感。乔姆斯基认为:人们在语言习得过程中,都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联系客观事实、运用推论方式,以达到掌握语法规则之目的。主要研究了格理论中的几种赋格现象,并示例分析了管约论中的格理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格 格理论 管约论 名词短语
下载PDF
汉语保留宾语结构的施用操作分析
11
作者 全峰 韩景泉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0-36,共7页
本文讨论"部分格说""格传递说"的问题点,并提出领有名词具有主语属性,隶属名词被赋予宾格的观点。在施用操作下,领有名词由施用中心语指派题元,隶属名词由施用中心语赋格,因此汉语保留宾语结构并不是一个句法特例,... 本文讨论"部分格说""格传递说"的问题点,并提出领有名词具有主语属性,隶属名词被赋予宾格的观点。在施用操作下,领有名词由施用中心语指派题元,隶属名词由施用中心语赋格,因此汉语保留宾语结构并不是一个句法特例,其生成机制符合"题元角色准则""格理论"以及"非宾格假说"等普遍语法原则。此外,施用操作还为句末焦点提供一个合理的句法结构位置,即施用中心语的标志语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保留宾语结构 施用结构 施用中心语 名词赋格 句末焦点
原文传递
存现句与格理论的发展 被引量:20
12
作者 熊仲儒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47,共13页
格理论是GB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它决定着名词组的句法分布。但格理论在存现句中有重大的缺陷,为此先后有着几种解决方案,如格传递说、直接赋格说、LF-词缀说。最近Chomsky(1999)提出协约操作,让名词组在进入LF之前的某个层阶把格特... 格理论是GB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它决定着名词组的句法分布。但格理论在存现句中有重大的缺陷,为此先后有着几种解决方案,如格传递说、直接赋格说、LF-词缀说。最近Chomsky(1999)提出协约操作,让名词组在进入LF之前的某个层阶把格特征定值并擦去。另外本文还尝试着用新的操作方式讨论了一些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理论 存现句 名词 句法分布 词组 词缀 决定 尝试 传递
下载PDF
从动结式来看现代汉语的构式性 被引量:13
13
作者 赵琪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08年第2期113-122,共10页
虽然现代汉语动结式语义指向纷杂,论元结构多样,其句法形式却非常相似,其意义也可以概括为一实体在动词所指代的动作影响下经历了状态的改变,其结构和意义之间存在内在的规律。采用构式的语言观,可以认定现代汉语动结式描述了基于人体... 虽然现代汉语动结式语义指向纷杂,论元结构多样,其句法形式却非常相似,其意义也可以概括为一实体在动词所指代的动作影响下经历了状态的改变,其结构和意义之间存在内在的规律。采用构式的语言观,可以认定现代汉语动结式描述了基于人体基本经验的因果关系,并根据因果关系的细微差异,归为三类构式。构式语法对动结式的应用,统一描述和解释了动结式的论元分布和论元实现,避开了句法理论如何确定动结式核心的难题,从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现代汉语中某些形式和意义的匹配,即构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结式 构式 多重赋格
原文传递
形态格理论中的日语宾格赋予规则
14
作者 杜盛文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56,147,共13页
基于最简方案的日语形态格研究在宾格赋格机制上尚有诸多不明确的结论。本文通过考察例外格、不定式、双重宾格等结构,探讨了日语形态格的宾格赋格范围及相应的赋格规则。研究认为:日语形态格的宾格赋格操作应位于最小的vP语段内,并且... 基于最简方案的日语形态格研究在宾格赋格机制上尚有诸多不明确的结论。本文通过考察例外格、不定式、双重宾格等结构,探讨了日语形态格的宾格赋格范围及相应的赋格规则。研究认为:日语形态格的宾格赋格操作应位于最小的vP语段内,并且赋格时的参照关系必须符合论旨角色上的一对一关系。这个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形态格理论在日语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格 宾格 赋格范围 赋格规则
原文传递
特征分析下非宾格结构的生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永利 韩景泉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19,共5页
"述语分解模式"是动词短语结构的精确描述手段。在最简方案精神指导下利用特征分析,轻动词的两组区别特征包括:有界性特征[±TEL]和促发性特征[±INI]。在动词短语的衍生过程中,[±INI]特征承担了双重角色:在Ini ... "述语分解模式"是动词短语结构的精确描述手段。在最简方案精神指导下利用特征分析,轻动词的两组区别特征包括:有界性特征[±TEL]和促发性特征[±INI]。在动词短语的衍生过程中,[±INI]特征承担了双重角色:在Ini P阶段,它决定内题元能否被分派宾格;而在v P阶段,此特征决定轻动词是否能够投射外题元。由此可确定,[-INI]特征是非宾格述语不能分派宾格和不能投射外题元的共同内因,从而使这一结构的生成机制得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别特征 非宾格结构 述语分解模式 宾格分派
原文传递
人民法院分案关键因素初探--基于重庆案件分配历史的实证分析
16
作者 张巧梅 钟浩 《新媒体与社会》 2021年第1期176-190,共15页
案件审理的基本流程为受理、审核、分配、审理和执行。其中,案件的分配是关键的环节,其分配策略蕴含了各基层法院丰富的智慧。这些智慧对优化审理流程、推进审理公平和开发智慧分案系统都有重要意义。但迄今为止,尚无文献系统分析影响... 案件审理的基本流程为受理、审核、分配、审理和执行。其中,案件的分配是关键的环节,其分配策略蕴含了各基层法院丰富的智慧。这些智慧对优化审理流程、推进审理公平和开发智慧分案系统都有重要意义。但迄今为止,尚无文献系统分析影响法院分案的关键因素。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法院智能化综合管理与决策关键技术研究》支持下,项目组多次赴重庆、陕西等地调研。在调研基础上,分析了老重庆地区十年来七万多条分案的记录。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得到了一些有趣的结论。例如,我们发现从案件角度来看,其来源与种类、原告被告类型和涉案人数是重点考虑的因素;从法官角度来看,其专业性是重点考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院分案关键因素 案件分配系统 实证研究
下载PDF
基于最简框架的双系统回指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智义 李锐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32,145,共10页
本研究旨在阐释双系统回指的生成机制。由于Kayne的移位理论和Boeckx的复制理论在句法解释力上均存在不足,本研究认为反身代词回指和普通代词回指均先构建同指对。反身代词同指对中,self负责同指语义核查和代词赋格,先行DP移位至小句内... 本研究旨在阐释双系统回指的生成机制。由于Kayne的移位理论和Boeckx的复制理论在句法解释力上均存在不足,本研究认为反身代词回指和普通代词回指均先构建同指对。反身代词同指对中,self负责同指语义核查和代词赋格,先行DP移位至小句内最近位置赋格。普通代词同指对中,代词作为后缀成分负责同指语义核查,并继承先行DP的格特征,而后先行DP在小句外执行复制删除操作。汉语在反身回指上的特异性由"自己"的双重结构属性决定。上述结论能更好地解释与回指相关的句法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系统回指 同指对 语义核查 赋格
原文传递
从句法角度看英语名词组和动名词组的区别 被引量:1
18
作者 南潮 《长春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42-44,共3页
两种结构有相同的语义构成和句法结构,句子层面的差异是中心语句法特性不同所致:名词组中心语含有数、不能赋格等名词特征;动名词组中心语具有动词特性,能够赋宾格,带部分动词形态特征。在认知系统指令下,不同词汇选择导致以上两种不同... 两种结构有相同的语义构成和句法结构,句子层面的差异是中心语句法特性不同所致:名词组中心语含有数、不能赋格等名词特征;动名词组中心语具有动词特性,能够赋宾格,带部分动词形态特征。在认知系统指令下,不同词汇选择导致以上两种不同句法结构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组 动名词组 选择 赋格
下载PDF
也谈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问题 被引量:33
19
作者 刘晓林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39,共7页
不及物动词带宾语是一种特殊的句法现象。本文从形式语言学的逻辑式、句法层、赋格论等角度对这一现象作了深入的解析。
关键词 不及物动词 宾语 句法 逻辑式 赋格论
原文传递
现代英语贴近律的历时发展考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晓林 王文斌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59,83,148,共14页
贴近律指语义相关的成分在句法位置上相邻。已有的研究发现,现代英语遵守贴近律,在共时层面有不同的句法表现,但这些研究尚未从历时演化的角度对其来源和动因进行考察。本文对英语的宏句法结构和微句法结构中体现的贴近律进行了历时考察... 贴近律指语义相关的成分在句法位置上相邻。已有的研究发现,现代英语遵守贴近律,在共时层面有不同的句法表现,但这些研究尚未从历时演化的角度对其来源和动因进行考察。本文对英语的宏句法结构和微句法结构中体现的贴近律进行了历时考察,主要发现有三:(1)在宏句法结构中,语义相关的句法成分大多经历了从位置分离到位置毗邻的历时发展过程,体现在赋格体和受格体从分离变成相邻;(2)在微句法结构中,逐渐形成"形容词+名词"语序,副词(附加语)从看似缺乏理据的句法位置演化为进入语义相宜的句法位置;(3)现代英语的贴近律是通过多种途径演化而成。贴近律的历时发展考察对于观察和了解英语句法结构的历时演化具有较大的历史语言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近律 结构赋格 句法层级 动宾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