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涡轮叶栅前缘上游端壁气膜冷却的流场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高文 刘松龄 +2 位作者 许都纯 Lapw orth B L Forest A E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5-141,共7页
对前缘上游端壁有单排和双排孔冷却的大尺寸低速涡轮导向叶栅进行了气动测量、热示踪和端壁流场显示 ,在吹风比 1~ 3范围获得了叶栅内的详细流场、冷气的空间分布和端壁上的流动图案。结合先前测得的没有冷却时的流场数据 ,这些结果表... 对前缘上游端壁有单排和双排孔冷却的大尺寸低速涡轮导向叶栅进行了气动测量、热示踪和端壁流场显示 ,在吹风比 1~ 3范围获得了叶栅内的详细流场、冷气的空间分布和端壁上的流动图案。结合先前测得的没有冷却时的流场数据 ,这些结果表明端壁气膜冷却对叶栅流场结构有重大影响 ,吹风比是主宰射流与二次流间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 ,双排孔喷射使冷气比单排孔喷射更贴近端壁。低吹风比喷射冷气不能到达压力面并被二次流逐渐卷离端壁 ;中吹风比喷射有效的抑制了二次流的形成 ,并使端壁流线偏向于无粘流流线 ,冷气很均匀的覆盖在端壁上 ;高吹风比喷射可将冷气抛射到压力面上 ,双排孔情况下甚至使二次流反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栅 端壁 流场 实验 气膜冷却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叶片倾斜和弯曲对扩压叶栅出口流场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钟兢军 苏杰先 +1 位作者 王仲奇 陈莹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9-34,共6页
本文对具有常规直叶片、周向正倾斜250叶片和正弯曲叶片组成的三种压气机平面叶栅在平面叶栅低速风洞上进行了实验研究,详细测量了零冲角下三种叶栅的出口流场,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并与流场显示结果及叶片表面静压测量结果相... 本文对具有常规直叶片、周向正倾斜250叶片和正弯曲叶片组成的三种压气机平面叶栅在平面叶栅低速风洞上进行了实验研究,详细测量了零冲角下三种叶栅的出口流场,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并与流场显示结果及叶片表面静压测量结果相结合,讨论了叶片倾斜和弯曲对扩压叶栅出口流场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弯曲 扩压叶栅 出口流场
下载PDF
2m×2m超声速风洞流场控制策略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17
3
作者 褚卫华 汤更生 王帆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8-102,共5页
2m×2m超声速风洞是一座大型引射下吹式风洞,总压控制具有非线性、时变、大滞后特性,引射器和主调压阀同时运行时存在一定的耦合特性。为了满足风洞试验对总压控制精度和收敛速度的要求,对不同马赫数试验条件下,风洞流场启动和串级... 2m×2m超声速风洞是一座大型引射下吹式风洞,总压控制具有非线性、时变、大滞后特性,引射器和主调压阀同时运行时存在一定的耦合特性。为了满足风洞试验对总压控制精度和收敛速度的要求,对不同马赫数试验条件下,风洞流场启动和串级智能稳定控制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调试过程中对控制方法进行了验证,控制结果达到风洞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级控制 风洞 流场 总压 控制策略
下载PDF
跨声速压气机动叶平面叶栅实验 被引量:10
4
作者 高宇 钟兢军 +1 位作者 李晓东 杨凌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78-1185,共8页
对某跨声速压气机动叶根部叶型平面叶栅流场在不同冲角和进口等熵马赫数下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得到了冲角特性曲线和叶片表面及端壁静压.结果表明:负冲角及零冲角时,叶栅出口总压损失系数随进口等熵马赫数增加变化不大,而在正冲角时变化较... 对某跨声速压气机动叶根部叶型平面叶栅流场在不同冲角和进口等熵马赫数下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得到了冲角特性曲线和叶片表面及端壁静压.结果表明:负冲角及零冲角时,叶栅出口总压损失系数随进口等熵马赫数增加变化不大,而在正冲角时变化较大.相同进口等熵马赫数下,负冲角和零冲角时,叶片负荷较高;正冲角时,由于气流分离严重,叶片负荷下降,叶栅出口总压损失系数升高.随冲角由负冲角向正冲角增加,气流落后角逐渐增大,叶栅出口总压损失系数先减小后增大,最小值为0.034.冲角相同时,随进口等熵马赫数增加,叶栅出口总压损失系数总体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声速压气机 平面叶栅 流场特性 冲角 实验测量
原文传递
压气机叶型的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高丽敏 蔡明 《风机技术》 2018年第4期9-15,共7页
基于高亚音速叶栅风洞,本文对具有不同吸力面型线的两种压气机叶型B1和B2进行了平面叶栅试验,详细测量了叶栅出口尾迹和叶片表面等熵马赫数,结合叶型吸力面型线的曲率分布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获得了两种叶型的气动特性。试验结果分析... 基于高亚音速叶栅风洞,本文对具有不同吸力面型线的两种压气机叶型B1和B2进行了平面叶栅试验,详细测量了叶栅出口尾迹和叶片表面等熵马赫数,结合叶型吸力面型线的曲率分布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获得了两种叶型的气动特性。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基于吸力面型线曲率分布预估叶片表面等熵马赫数峰值位置是合理且可靠地;较B1叶栅,B2叶栅的低总压损失保持更宽的攻角范围;当进口马赫数较小时(Ma<0.7),在0~2.5°攻角范围内,两种叶栅的低总压损失系数基本一致,此时攻角较小,气流还未从叶片表面分离,气流流动状况较好;在其它攻角范围内,B2叶栅表现出较好的负攻角特性,而B1叶栅表现出较好的正攻角特性;当进口马赫数较高时(Ma=0.7),B1叶栅损失急剧增大,特别是流动发生较大分离的负攻角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叶栅 压气机 流场特性 试验测量 攻角 流动分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开槽结构对叶栅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如根 罗凯 +1 位作者 吴云 陈斌彬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19,共5页
基于利用小槽出口射流控制叶片吸力面分离气流的思想,为获得更好的叶栅流场特性,在两段式平行直线转折槽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开槽结构,用CFD方法对2种结构开槽前后的叶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比。为进一步研究改进结构的槽道... 基于利用小槽出口射流控制叶片吸力面分离气流的思想,为获得更好的叶栅流场特性,在两段式平行直线转折槽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开槽结构,用CFD方法对2种结构开槽前后的叶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比。为进一步研究改进结构的槽道出气角对叶栅性能的影响,另设计了多种出气角度。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的槽道能够更好地改善叶栅性能,获得更高的气流转折角和静压升,以及更低的总压损失。槽道出气角对叶栅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栅 叶片开槽处理 射流 附面层 流场性能
下载PDF
串列叶栅流场特性的试验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志刚 梁俊 +1 位作者 凌代军 马昌友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9-454,547-548,共6页
对某型串列叶栅以及独立后排叶栅进行了多工况下性能和油流显示试验以及数值模拟,分析了串列叶栅的流场特性及前排叶片对后排叶片流场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发现,串列叶栅的攻角特性范围较宽,气流转折角大,损失较单排叶片约增加40%... 对某型串列叶栅以及独立后排叶栅进行了多工况下性能和油流显示试验以及数值模拟,分析了串列叶栅的流场特性及前排叶片对后排叶片流场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发现,串列叶栅的攻角特性范围较宽,气流转折角大,损失较单排叶片约增加40%;前排叶片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后排叶片流场受攻角变化的影响减小,并使其吸力面的马赫数峰值降低5%;对比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后发现,压力面马赫数分布吻合较好,吸力面试验值略高于计算值;前排和后排叶片之间相对位置对串列叶栅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影响,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列叶栅 流场特性 数值模拟 油流显示 测试点
原文传递
高亚声速大弯角轴流压气机平面叶栅损失模型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邓熙 刘波 马乃行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02-1308,共7页
基于亚声速叶栅设计点损失预估模型,结合无粘S1流场与附面层迭代计算发展了一套计算大弯角轴流压气机平面叶栅流场程序。增加弯度比分布及最大厚度修正得到设计点损失预估模型,采用马赫数修正后的叶栅有效工作范围得到一套大弯角叶栅全... 基于亚声速叶栅设计点损失预估模型,结合无粘S1流场与附面层迭代计算发展了一套计算大弯角轴流压气机平面叶栅流场程序。增加弯度比分布及最大厚度修正得到设计点损失预估模型,采用马赫数修正后的叶栅有效工作范围得到一套大弯角叶栅全工况损失预估模型。分析了轴向密流比在实验中对叶栅损失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S1流场计算程序与修正后的损失预估模型均能准确地预估出大弯角叶栅设计点损失系数,误差分别小于0.006与0.004。非设计点损失模型能有效地预估得到叶栅有效工作范围内的损失随攻角的分布。初步验证了损失模型对高亚声速大弯角平面叶栅损失系数预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失 平面叶栅 流场 附面层 工作范围 轴向密流比
下载PDF
涡轮叶栅端壁区非定常流场显示 被引量:5
9
作者 马宏伟 蒋浩康 +1 位作者 马艳红 曲承魁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用氢气泡法流场显示技术,获得了不同攻角、不同径向间隙下涡轮平面叶栅端壁区内各种旋涡的发生、发展、涡-涡干涉、涡-附面层干涉的非定常流动图画,加深对涡轮端壁区流动结构的认识。
关键词 涡轮地栅 氢气泡法 端壁巴 非定常流动显示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f Effects of Tip Geometry on the Flow Field in a Turbine Cascade Passage 被引量:7
10
作者 MA Hongwei WANG Lixiang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9,共9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blade tip geometry on the flow field of a turbine cascade at the incidence angle of 0 degree experimentally. The tests were performed in a low-speed turbine cascade wind tunnel. ...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blade tip geometry on the flow field of a turbine cascade at the incidence angle of 0 degree experimentally. The tests were performed in a low-speed turbine cascade wind tunnel. The Reynolds number based on the blade chord was about 172300 at the exit. Traverses of the exit flow field were made in order to measur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The effects of using fiat tip and grooved tip with a chord-wise channel were studied. The case with the flat tip is referenced as the baseline. The tip clearances are all 1 mm measuring 0.84 percent of the blade span. The depth of channel is 2mm.The flow field at 10% chord downstream from the cascade trailing edge was measured at 38 span-wise positions and 26 pitch-wise positions using a mini five-hole pressure probe. The static pressure distribution on the tip end wall is measured at 16 pitch-wise stations and 17 chord-wise stations.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great pressure gradient in the pressure side for the fiat tip and the pressure side squealer tip, which means strong leakage flow. The pressure gradient from the pressure side to the suction side is greatly decreased for the grooved tip, and the resulting leakage flow is weaker. The core of the leakage vortex moves closer to the suction side for the pressure side squealer tip and farther away from the suction side for the suction side squealer tip. The pressure side squealer has little advantages over the fiat tip in improving the flow capacity and reducing the overall losses. The suction side squealer tip and grooved tip can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intensity of the tip leakage vortex, improve the flow capacity and reduce loss of the turbine cascade passage and the grooved tip performs the b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de tip geometry turbine cascade flow field EFFECT
原文传递
基于抽吸的亚声速平面叶栅风洞流场品质控制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蔡明 高丽敏 +3 位作者 刘哲 程昊 刘波 黎浩学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85-1992,共8页
为提升平面叶栅风洞流场品质,获取高质量、低不确定性的试验结果,设计了位于试验段上侧壁不同位置处的两种抽吸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抽吸槽位置以及抽吸流量对平面叶栅风洞流场品质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段上侧壁进行... 为提升平面叶栅风洞流场品质,获取高质量、低不确定性的试验结果,设计了位于试验段上侧壁不同位置处的两种抽吸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抽吸槽位置以及抽吸流量对平面叶栅风洞流场品质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段上侧壁进行抽吸能够提升靠近上侧壁的三个叶栅通道的均匀性和周期性,使进口马赫数偏差<0.01,进气角偏差<0.5°;在可移动上侧壁和叶栅首叶片之间进行抽吸(Cavity A)对叶栅进口均匀性提升较大,但对出口周期性提升很小;在叶栅首叶片吸力面中后部进行抽吸(Cavity B)能够同时提升进口均匀性和出口周期性;Cavity A抽吸方案比Cavity B具有更好的工程应用性,但临界抽吸流量增加了两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轮机械 平面叶栅 风洞 流场 抽吸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不同冲角下弯曲扩压叶栅出口流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钟兢军 苏杰先 +1 位作者 王仲奇 吴继权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84-289,共6页
本文在不同冲角下对直叶片、正倾斜叶片、正弯曲叶片和S型叶片组成的四种平面扩压时栅的出口流场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通过与常规直叶栅的对比,分析了正倾斜叶栅降低根区二次流损失的原因,阐述了正弯曲叶栅在正冲角下改善叶栅两端... 本文在不同冲角下对直叶片、正倾斜叶片、正弯曲叶片和S型叶片组成的四种平面扩压时栅的出口流场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通过与常规直叶栅的对比,分析了正倾斜叶栅降低根区二次流损失的原因,阐述了正弯曲叶栅在正冲角下改善叶栅两端区流动状况,降低能量损失的机理和S型叶栅降低根区损失、总损失系数对冲角变化不敏感的原因。结果表明,扩压叶栅中采用正弯曲叶片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角 出口流场 叶片 叶栅 航空发动机 压气机
下载PDF
压气机平面叶栅内流场PIV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薄相峰 刘波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共7页
应用PIV内流测试技术对某高亚音速叶栅速度场进行了测量,得到了叶栅内流通道的流场结构。试验得到了多种来流工况下试验叶栅槽道50%叶高处的速度流场结构图像,对试验数据的初步分析可以看出试验结果符合所测工况下的流动规律。通过对实... 应用PIV内流测试技术对某高亚音速叶栅速度场进行了测量,得到了叶栅内流通道的流场结构。试验得到了多种来流工况下试验叶栅槽道50%叶高处的速度流场结构图像,对试验数据的初步分析可以看出试验结果符合所测工况下的流动规律。通过对实验方案的改进,应用PIV测试技术测量了平面叶栅附面层流场,捕捉到了叶片吸力面尾缘附面层分离随来流工况变化,。结果表明:PIV测量结果可以为验证数值模拟叶栅通道流场提供可靠的数据,并为叶栅设计的改进优化提供指导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叶栅 PIV 流场测量 附面层
下载PDF
叶片弯曲对扩压叶栅出口流场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东 钟兢军 +2 位作者 苏杰先 丁海彬 王仲奇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80-482,共3页
通过由常规直叶片、正弯曲叶片、反弯曲叶片组成的三种矩型扩压叶栅在低速风洞上的实验研究 ,测量了叶栅出口流场 ,研究了零冲角下常规直叶栅、正弯曲叶栅、反弯曲叶栅对出口总压损失分布情况和二次流速度矢量场的影响 。
关键词 叶片弯曲 扩压叶栅 出口流场 发动机
下载PDF
开式风洞超声速压气机流场起动的数值研究
15
作者 张天龙 王旭 +2 位作者 林田琦 许向沈 穆文鹏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4年第1期164-168,175,共6页
在开式风洞超声速平面叶栅试验中,从试验启动到叶栅建立超声速流动状态的过程,即超声速流场起动问题,已成为公认的难题。为建立可行的开式风洞超声速流场起动方法,奠定开式超声速风洞的使用基础,基于某超声速风洞,以超声速压气机平面叶... 在开式风洞超声速平面叶栅试验中,从试验启动到叶栅建立超声速流动状态的过程,即超声速流场起动问题,已成为公认的难题。为建立可行的开式风洞超声速流场起动方法,奠定开式超声速风洞的使用基础,基于某超声速风洞,以超声速压气机平面叶栅为研究对象,开展三维数值仿真研究;分析试验条件下超声速流场起动失败的原因,制定三种流场起动方案。结果表明:起动失败的原因为叶栅前缘形成了一道强正激波;仅提高风洞进口总压无法建立叶栅超声速流动状态;仅增大下壁溢流缝宽度可起动超声速叶栅流场,但有效叶栅流道数量减少,壁面附面层增厚;保持上、下壁溢流缝宽度在1倍栅距以上,在栅前上、下壁设置超声速墙并进行抽吸,可有效起动超声速流场,相邻流道出口马赫数最大波动0.01,出口气流角最大波动0.09°,周期性满足试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式风洞 超声速 流场起动 压气机 叶栅流场
下载PDF
7孔复合探针在平面叶栅流场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东 雷志军 +3 位作者 刘建明 马磊 武卉 郝晟淳 《航空发动机》 2016年第3期67-73,共7页
结合流场校测和压气机叶栅试验测试方法的研究工作,应用算术平均、质量平均和掺混均匀法3种数据处理方法,获得了叶栅流场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对比和误差分析,探索了复合探针在叶栅流场测量中的应用范围及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探针... 结合流场校测和压气机叶栅试验测试方法的研究工作,应用算术平均、质量平均和掺混均匀法3种数据处理方法,获得了叶栅流场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对比和误差分析,探索了复合探针在叶栅流场测量中的应用范围及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探针在跨声速、俯仰角为-15°~15°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气动特性,3种数据处理方法均可用于平面叶栅流场测量。通过流场校测和叶栅试验,验证了复合探针在流场测量中具有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的特点,其数据处理方法为叶栅流场提供了基础性的测量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探针 平面叶栅 流场测量 数据处理方法
下载PDF
超声速差法平面叶栅流场试验和数值研究
17
作者 俞天阳 张世玮 +3 位作者 却依飞 马良 田昌 苏明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2-658,I0018,共8页
针对平面叶栅狭小通道中流场非接触测量难题,提出一种基于超声速差原理的二维流场测量方法。设计一种2×4超声波斜、平口换能器组合阵列,研制一套多通道超声法测量和气流速度场重建系统。开展平面叶栅流场测量试验,成功获取了3种不... 针对平面叶栅狭小通道中流场非接触测量难题,提出一种基于超声速差原理的二维流场测量方法。设计一种2×4超声波斜、平口换能器组合阵列,研制一套多通道超声法测量和气流速度场重建系统。开展平面叶栅流场测量试验,成功获取了3种不同进口速度条件下流道二维速度场。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中CFD模块同步开展叶栅流场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超声测量与数值模拟结果较为接近,速度大小和偏转角误差均在5%以内,较好地反映叶栅通道的流动特点。提出的超声测量技术有望进一步用于高马赫数流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超声阵列 速差法 平面叶栅 流场测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旋转爆轰燃烧室与涡轮导向器集成特性数值研究
18
作者 孟博威 马虎 +1 位作者 夏镇娟 周长省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4-144,共21页
为了研究叶栅稠度对旋转爆轰燃烧室-涡轮导向器流场分布和工作特性的影响,以便进一步优化旋转爆轰燃烧室与涡轮导向器的相关设计,基于SST k-ω黏性湍流模型求解二维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控制方程,并结合间歇因子转捩模型,爆轰燃... 为了研究叶栅稠度对旋转爆轰燃烧室-涡轮导向器流场分布和工作特性的影响,以便进一步优化旋转爆轰燃烧室与涡轮导向器的相关设计,基于SST k-ω黏性湍流模型求解二维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控制方程,并结合间歇因子转捩模型,爆轰燃烧机理采用正癸烷-空气单步反应,通过在初始流场施加高温高压区诱发爆轰波,分别对具有6种不同叶栅稠度导向器和不具备导向器的旋转爆轰燃烧室开展数值计算,对瞬态流场演变和波系结构进行了讨论分析,评估了不同叶栅稠度下导向器的工作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导向器上下游均形成了动态的耙式激波包络面,其结构和强度受叶栅稠度影响,爆轰流场特性保证了叶栅通道自起动能力。导向器抑制了上游压力峰值,峰值衰减率最高可达60.87%。爆轰燃烧的总压增益得到提高,导向器出口增压比最高为1.24,出口增压比频率与叶栅稠度大小呈正相关,最高可达143.33 kHz。叶栅通道对爆轰产物具有一定流动调节能力,时均落后角最小为1.84°,出口时均马赫数最高为1.38,此外出口气流角均匀性显著提高。研究结果揭示了导向器对提高连续旋转爆轰涡轮发动机性能的潜在价值,对该种发动机的设计优化以及工程化应用提供了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爆轰燃烧室 涡轮导向器 叶栅稠度 流场结构 工作特性
原文传递
附面层抽吸对高负荷压气机叶栅流场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绍文 郭爽 +2 位作者 宋宇飞 陈浮 刘顺隆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8-593,共6页
在低速条件下,对不同吸气位置和吸气量的高负荷吸附压气机叶栅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吸气位置和吸气量对高负荷压气机叶栅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气位置和吸气量对高负荷吸气压气机叶栅流场影响显著,且在小吸气量下流场就有明显改... 在低速条件下,对不同吸气位置和吸气量的高负荷吸附压气机叶栅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吸气位置和吸气量对高负荷压气机叶栅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气位置和吸气量对高负荷吸气压气机叶栅流场影响显著,且在小吸气量下流场就有明显改善;附面层抽吸有效减小了积聚在吸力面角区的低能流体,流动分离被抑制,总损失下降明显,且抽吸对叶栅流场的影响随吸气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吸力面后部流动充分发展区域,采用附面层抽吸对抑制流动分离具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叶栅 边界层抽吸+ 流动分布
下载PDF
基于PIV测试技术的涡轮动叶栅流场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超 葛冰 臧述升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1-366,456,共6页
针对某设计转速为1 500 r/min的涡轮动叶叶栅在780-1 680 r/min之间的4个转速工况,利用干冰作为示踪粒子进行了内流场的PIV(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实验研究,获得了动叶叶栅流道中间截面及其下游区域的速度场和涡量场的二维分布并进行了比较... 针对某设计转速为1 500 r/min的涡轮动叶叶栅在780-1 680 r/min之间的4个转速工况,利用干冰作为示踪粒子进行了内流场的PIV(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实验研究,获得了动叶叶栅流道中间截面及其下游区域的速度场和涡量场的二维分布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利用PIV技术测量的瞬态结果可以很好地捕捉动叶栅尾缘分离涡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所研究的实验工况以内,动叶出口及其下游区域速度随着动叶转速的增大而不断增大,流道内部气流速度随转速增加会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特点,叶轮输出功率与流道内部气流速度随转速变化的规律一致;在设计转速工况附近动叶流道的涡量场强度较弱,随着叶轮转速降低,叶栅流道内特别是动叶吸力面下游区域的涡量强度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叶叶栅 PIV测试 激光可视化 流场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