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溧阳后王土墩墓D2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勇(执笔/整理) +2 位作者 张伟(执笔/整理) 史骏 马永强(执笔/整理)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67,I0003,I0004,共14页
溧阳后王土墩墓D2内发现4座墓葬和7处器物群,墩体内共出土遗物58件,主要为夹砂陶、印纹硬陶、泥质陶、原始瓷等。其中一件原始瓷豆带有刻画符号,器物群中出现陶刀、石刀和青铜块同出的情况。D2的建造年代为春秋中晚期。该墓的发掘为探... 溧阳后王土墩墓D2内发现4座墓葬和7处器物群,墩体内共出土遗物58件,主要为夹砂陶、印纹硬陶、泥质陶、原始瓷等。其中一件原始瓷豆带有刻画符号,器物群中出现陶刀、石刀和青铜块同出的情况。D2的建造年代为春秋中晚期。该墓的发掘为探讨茅山山脉以东溧阳地区土墩墓特征及丧葬习俗积累了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溧阳 土墩墓 一墩多墓 刻画符号 春秋中晚期
原文传递
蚌埠双墩遗址刻画符号简述 被引量:16
2
作者 徐大立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5-79,共5页
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陶器刻画符号,是迄今为止年代较早、数量最多、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考古资料。它的表现形式、刻画方法以及符号的组合形式对研究我国汉文字以及西南少数民族文字的起源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蚌埠双墩遗址 刻画符号 文字起源
原文传递
中华文明的绚丽曙光——论舞阳贾湖发现的卦象文字 被引量:15
3
作者 蔡运章 张居中 《中原文物》 2003年第3期17-22,共6页
文章通过对舞阳贾湖遗址发现的21个刻划符号的研究,认为其构形与商周甲骨金文相似。目前已认识的11个字,分别属于反映《离》、《坤》两卦之象的卦象文字,这说明中国使用至今的汉字,早在八千多年前就产生。
关键词 河南 舞阳贾湖遗址 卦象文字 刻划符号 伏羲氏 文字起源
原文传递
从蚌埠双墩遗址陶符看史前陶器刻划符号的性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晖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5-15,共11页
双墩遗址陶符中象形类的刻划符号以及"文字画"类陶符,可以证明文字性的图形或符号产生于裴李岗、青莲岗与仰韶文化时期,虽还不是成熟的汉字,但这些与后来汉字形体结构一脉相承,应该就是汉字的源头和孕育期,可称之为"文... 双墩遗址陶符中象形类的刻划符号以及"文字画"类陶符,可以证明文字性的图形或符号产生于裴李岗、青莲岗与仰韶文化时期,虽还不是成熟的汉字,但这些与后来汉字形体结构一脉相承,应该就是汉字的源头和孕育期,可称之为"文字性符号"和"文字画"。双墩遗址陶符中的几何类的刻划符号,可称之为"非文字性符号",与后来汉字没有什么关系。数量甚多的双墩遗址陶符对我们检视新石器时代陶器刻划符号的性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墩遗址 刻划符号 文字画 文字性符号 非文字性符号 史前
下载PDF
跨湖桥遗址所出刻划符号补释 被引量:2
5
作者 牛清波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2,共3页
浙江跨湖桥遗址出土的刻划符号是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可能与数字卦有关的符号类型,对探索文字和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符号的释读提出不同看法。
关键词 跨湖桥 刻划符号 补释 文明起源
原文传递
近三十年国内白鹤梁题刻研究述评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兴亮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2-25,共4页
白鹤梁题刻研究是巴蜀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对其进行多角度系统考察,可以为白鹤梁文物保护,以及巴蜀文化的研究提供新的资料和视角。本文就近三十年学界对白鹤梁题刻的研究作了整理与归纳,并就研究现状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 白鹤梁题刻 题记 石鱼
下载PDF
原始刻划符号性质与文字起源刍议 被引量:1
7
作者 裘士京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1期22-26,共5页
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屡有发现,刻划符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字,但表明人类思维活动的进步,不排除晚期刻符、图象符号中有些形体、内涵与后来的汉字相同,已经属于早期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文字是由少数"圣人"创造的,在... 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屡有发现,刻划符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字,但表明人类思维活动的进步,不排除晚期刻符、图象符号中有些形体、内涵与后来的汉字相同,已经属于早期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文字是由少数"圣人"创造的,在这个意义上,同意仓颉造字说;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创造的,汉字可能就创制于商代或更早些;文字起源是多元的,先秦时期除汉字外,还可能存在自成体系的文字,只是后来被淘汰而渐趋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划符号 仓颉造字 文字起源
下载PDF
浙江省平湖市庄桥坟遗址刻画符号简述
8
作者 秦晓杰 《草原文物》 2020年第2期36-45,共10页
庄桥坟遗址作为长江下游地区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聚落遗址,大量的刻画符号是其重要的文化成就之一。但遗址的刻画符号多数为抽象符号,少量象形符号,还远未达到可以用语句的方式系统记录语言的程度,所以属于原始记事的性质,具... 庄桥坟遗址作为长江下游地区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聚落遗址,大量的刻画符号是其重要的文化成就之一。但遗址的刻画符号多数为抽象符号,少量象形符号,还远未达到可以用语句的方式系统记录语言的程度,所以属于原始记事的性质,具有表意功能。而石钺上排行连刻的符号,因其特殊性和文字的属性非常相似,可以归属具有鲜明浓厚地方特色的原始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桥坟遗址 刻画符号 良渚文化 原始文字
下载PDF
跨湖桥契刻考释
9
作者 柴焕波 《湖南考古辑刊》 2009年第1期156-159,共4页
本文认为,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契刻,可能就是《周易》卦画的最早形态。由此推测:流传至今的《周易》卦画和它的核心意义,早在八千年前就已经存在了。
关键词 跨湖桥遗址 契刻 《周易》卦画
原文传递
从刻画符号看汉字形成的相关问题
10
作者 牛清波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1-143,共3页
刻画符号是研究汉字形成的重要出土材料。通过对中国早期刻画符号的系统整理,可知汉字的起源是多元的,汉字的形成有着广阔的背景。中华民族的文字体系是在漫长的时间内"渐变"形成的。各区域的刻画符号,或独立发展,或通过交流... 刻画符号是研究汉字形成的重要出土材料。通过对中国早期刻画符号的系统整理,可知汉字的起源是多元的,汉字的形成有着广阔的背景。中华民族的文字体系是在漫长的时间内"渐变"形成的。各区域的刻画符号,或独立发展,或通过交流,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或多或少均对汉字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材料 刻画符号 汉字形成
下载PDF
试析双墩遗址植物类刻划符号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大立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72,共5页
重点介绍了蚌埠双墩遗址的自然环境、植物类刻划符号的类别与内容。并尝试解读这些刻划符号在双墩先民生产生活中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双墩遗址 植物类刻划符号 内容和意义试析
下载PDF
贾湖龟甲刻符考释及其他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志一 《中原文物》 2003年第2期10-13,共4页
贾湖龟甲刻符发表之后 ,学术界形成两种观点 :“准古彝文说”与“汉字滥觞说”。逐一对应释读 ,它们是路南古彝文。古彝文在巫术祭祀过程中应用 ,通常是一个字代表一件事、一个人物、一次法术 ,只有需要几个字连接时才出现短语或句子。... 贾湖龟甲刻符发表之后 ,学术界形成两种观点 :“准古彝文说”与“汉字滥觞说”。逐一对应释读 ,它们是路南古彝文。古彝文在巫术祭祀过程中应用 ,通常是一个字代表一件事、一个人物、一次法术 ,只有需要几个字连接时才出现短语或句子。汉族与甲骨文形成很晚 ,贾湖契刻不是“汉字的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彝文 甲骨文 历史文化 贾湖遗址 龟甲刻符
原文传递
基于双墩刻画符号的中国文字起源内在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吕春瑾 王吉怀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3-111,共9页
象思维的发展是文字萌发的内在动力,文字的起源始于文的出现,经衍象孳形的过程,最终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双墩刻画符号是七千多年前先民取象比类,刻画成文的珍贵记录。双墩刻画符号未必记录语言,尚处于文的阶段,而不是字的阶段,... 象思维的发展是文字萌发的内在动力,文字的起源始于文的出现,经衍象孳形的过程,最终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双墩刻画符号是七千多年前先民取象比类,刻画成文的珍贵记录。双墩刻画符号未必记录语言,尚处于文的阶段,而不是字的阶段,其中蕴藏着汉字和易道思想共同的基因——象。由文到字的衍象孳形过程中,指事与象形皆遵从书的共法——象,指事象大类,象形象小类,指事先于象形,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观物取象,即象思维下类的认知,我们称为原象认知。是一种道性认知,中华道性文化即萌蘖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墩刻画符号 中国文字起源内在机制 衍象孳彤
原文传递
设计学视角下的双墩刻划符号活态化传承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奕静 范一鹏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3-116,122,共5页
在淮河流域双墩遗址出土的陶器中发现大量刻划符号,其美学内涵丰富,是新石器时期留下的重要文化遗产。基于我国新时代的文化遗产保护方针,活态传承成为保护传统文化的主流选择,双墩刻划符号需要借助设计力量迸发新的生机。通过对双墩刻... 在淮河流域双墩遗址出土的陶器中发现大量刻划符号,其美学内涵丰富,是新石器时期留下的重要文化遗产。基于我国新时代的文化遗产保护方针,活态传承成为保护传统文化的主流选择,双墩刻划符号需要借助设计力量迸发新的生机。通过对双墩刻划符号的内容梳理,分析其设计应用现状,继而从设计学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元素提取、设计内容传播等方向的研究。分析双墩刻划符号活态传承策略,将助推古老符号的现代设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 双墩文化 双墩刻划符号 活态传承
下载PDF
文创视角下北海贝雕文创产品创新研究
15
作者 曾家豪 魏婕 《设计》 2024年第19期19-23,共5页
针对北海贝雕的发展现状和遇到的传承问题,设计出具有本地特色的、符合当代年轻人审美的旅游文创产品,完善北海贝雕文创产品的传承模式,提升北海贝雕的知名度。该研究采用了文献分析法、田野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通过对北海贝雕文献的... 针对北海贝雕的发展现状和遇到的传承问题,设计出具有本地特色的、符合当代年轻人审美的旅游文创产品,完善北海贝雕文创产品的传承模式,提升北海贝雕的知名度。该研究采用了文献分析法、田野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通过对北海贝雕文献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北海贝雕的内涵和意义;通过田野调查法,进行实地考察和采访,深入了解贝雕的生成过程和制作工艺。通过对比分析法,将现存的北海贝雕文创产品与其他优秀的文创产品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一定的结论。通过对北海贝雕的现状分析以及参考的创新性设计模式,分析出贝雕设计创新的突破点,得出设计创新的方法。该创新性的文创产品模式可以为北海贝雕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创新 品牌符号 北海贝雕 整合创新 情感营销 文化符号
下载PDF
百年来刻画符号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6
作者 牛清波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2-122,共11页
刻画符号是研究文字起源和形成的重要材料,蕴含了丰富的远古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史学、社会学和民族学价值。本文利用考古学及古代文明研究成果,对百年来的刻画符号研究进行了考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刻画符号 文明 汉字形成
原文传递
赣建筑传统石雕艺术符号的设计转化——以“济美牌坊”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录 杜娟 《湖南包装》 2023年第5期74-78,共5页
牌坊是中国古代纪念性建筑种类中一种独特的存在,江西奉新县的“济美牌坊”因其独特的形制以及内容丰富的石雕艺术,体现了极大的文化价值。文章从符号特征的角度,以济美牌坊形制特征与纹样图像归纳其“语形”,从动物、植物、人物归纳其... 牌坊是中国古代纪念性建筑种类中一种独特的存在,江西奉新县的“济美牌坊”因其独特的形制以及内容丰富的石雕艺术,体现了极大的文化价值。文章从符号特征的角度,以济美牌坊形制特征与纹样图像归纳其“语形”,从动物、植物、人物归纳其“语意”——文化意蕴,由此对济美牌坊的石雕艺术进行系统性梳理、分析,为江西的建筑石雕文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石雕艺术 设计转化 艺术符号 济美牌坊
下载PDF
陕西渭北拴马桩石狮雕刻的符号内涵及形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熊瑞源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64-167,共4页
从中国各历史时期石狮雕刻的艺术特征入手,以陕西渭北拴马桩石狮雕刻为着眼点,分析了陕西渭北拴马桩的成因、拴马桩桩首石狮的造型特点以及其蕴含的文化符号内涵.指出渭北拴马桩石狮作为陕西特有的文化符号,延续传承了中国传统的镇邪祈... 从中国各历史时期石狮雕刻的艺术特征入手,以陕西渭北拴马桩石狮雕刻为着眼点,分析了陕西渭北拴马桩的成因、拴马桩桩首石狮的造型特点以及其蕴含的文化符号内涵.指出渭北拴马桩石狮作为陕西特有的文化符号,延续传承了中国传统的镇邪祈福的精神文化内涵,其造型夸张自由、质朴率真,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反映了中国民间石狮雕刻独有的精神内涵和造型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拴马桩 石狮雕刻 文化符号 形态
下载PDF
试析剑川木雕格子门的符号学含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焱 白旭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5期225-226,共2页
剑川木雕格子门是一种在白族传统民居中常见的木质雕花堂屋门,门上的木雕工艺精湛、造型精美、内涵丰富,是白族文化和建筑工艺的瑰宝。文章以符号学理论为支撑,通过剑川木雕格子门的雕刻装饰、其使用场景和背后的文化内涵来分析它的像... 剑川木雕格子门是一种在白族传统民居中常见的木质雕花堂屋门,门上的木雕工艺精湛、造型精美、内涵丰富,是白族文化和建筑工艺的瑰宝。文章以符号学理论为支撑,通过剑川木雕格子门的雕刻装饰、其使用场景和背后的文化内涵来分析它的像似符号含义、指示符号含义和规约符号含义,从而更全面理解其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川木雕 格子门 建筑符号 民间工艺
下载PDF
现代设计视角下双墩遗址刻画符号与视觉传达的融合
20
作者 张慧光 陈德琥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82-87,共6页
作为入选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的建设项目之一,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刻画符号以象形性、几何性和放射性等为形构特征,类别丰富;具有年代早、数量多、形体规范、含义明显等特点,是双墩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充分发挥双墩... 作为入选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的建设项目之一,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刻画符号以象形性、几何性和放射性等为形构特征,类别丰富;具有年代早、数量多、形体规范、含义明显等特点,是双墩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充分发挥双墩刻画符号价值,文章从现代设计视角提出了切实落实双墩大遗址保护和利用的策略:在推进视觉传达整体性和系统性设计、创新刻画符号品牌视觉形象的同时,强化规划政策引导,加强设计人才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墩遗址刻画符号 大遗址保护利用 现代设计 视觉传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