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1
作者 吴茂铸 应琦 +1 位作者 蔡卫东 周建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12期1257-126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组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正常对照组和19例胸部外伤临床拟诊肋软骨骨折患者组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和薄层重建,于工作站上进行VR、MIP、MPR三维图像重组,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后...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组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正常对照组和19例胸部外伤临床拟诊肋软骨骨折患者组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和薄层重建,于工作站上进行VR、MIP、MPR三维图像重组,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结果:所有受检者均获得较满意的重组图像,19例胸部外伤患者,CT共发现肋软骨骨折23处,肋骨骨折8处。螺旋CT三维重组图像能清晰显示骨折部位、数目及断端移位情况;肋软骨骨折三维重组图像表现特征包括肋软骨钙化中断伴断端错位和肋软骨条状略高密度影的不连续。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能清晰显示肋软骨骨折的部位、形态,为肋软骨骨折的诊断开创了一条全新途径,可望成为检测肋软骨骨折的最佳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软骨 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成像 三维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诊断肋软骨骨折:窗宽、窗位优化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乞文旭 潘诗农 +2 位作者 郭启勇 郭文力 陆晓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5-357,共3页
目的应用ROC曲线分析法探讨256层螺旋CT诊断肋软骨骨折的最佳窗宽、窗位。方法对30例患者行胸部256层螺旋CT扫描。由3位影像医师分别测量所有病例肋软骨CT值,并采用"双盲法"在PACS网上软拷贝阅读每例患者甲(1120HU窗宽,-100H... 目的应用ROC曲线分析法探讨256层螺旋CT诊断肋软骨骨折的最佳窗宽、窗位。方法对30例患者行胸部256层螺旋CT扫描。由3位影像医师分别测量所有病例肋软骨CT值,并采用"双盲法"在PACS网上软拷贝阅读每例患者甲(1120HU窗宽,-100HU窗位)、乙(1120HU窗宽,100HU窗位)、丙(1120HU窗宽,300HU窗位)3种窗宽、窗位的图像,并在①肯定正常,②可疑正常,③不能肯定,④可疑骨折,⑤肯定骨折中做出选择。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诊断结果进行ROC曲线分析,以ROC曲线下的面积(Az)大小表示3位医师3种窗宽、窗位下的诊断准确率。结果256层螺旋CT诊断结合临床随访确诊8例共12处肋软骨骨折。30例患者肋软骨的平均CT值为(98.78±32.86)HU。3位医师1120HU窗宽、100HU窗位下Az值均大于其他两种窗宽、窗位(P=0.045,P=0.002,P均<0.05),表明该窗宽、窗位的诊断效能更为优越。K检验表明所有诊断结果3位医师组间一致性较高。结论256层螺旋CT能够有效诊断肋软骨损伤,优化最佳窗宽、窗位有助于影像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肋软骨 骨折 窗宽 窗位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在肋骨和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秦将均 伍保忠 +1 位作者 施玉森 涂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肋骨及肋软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55处肋骨及10处肋软骨骨折病例,采用VR、SSD、MIP和MPR(包括曲面重建)技术进行肋骨及肋软骨重建,并与X线胸片(CR/DR)和常规轴位CT图像对照。...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肋骨及肋软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55处肋骨及10处肋软骨骨折病例,采用VR、SSD、MIP和MPR(包括曲面重建)技术进行肋骨及肋软骨重建,并与X线胸片(CR/DR)和常规轴位CT图像对照。结果在64排螺旋CT重建后发现的55处肋骨及10处肋软骨骨折中,X线平片发现肋骨骨折38/55处(69.1%),肋软骨骨折0处;常规轴位CT发现肋骨骨折45/55处(81.8%),肋软骨骨折3/10处(30%);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显示肋骨及肋软骨骨折与常规轴位CT和X线胸片间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肋骨及肋软骨骨折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胸片及常规胸部轴位CT扫描,尤其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将是一种较好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肋骨 肋软骨 骨折
下载PDF
MSCT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啸飞 冯立 刘兵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7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重建在肋软骨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有明确外伤史患者,进行胸部常规螺旋CT扫描,全部原始图像传送至AW4.1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处理以显示肋软骨骨折。结果65例受检者的CT图像经过后处理显... 目的探讨螺旋CT重建在肋软骨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有明确外伤史患者,进行胸部常规螺旋CT扫描,全部原始图像传送至AW4.1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处理以显示肋软骨骨折。结果65例受检者的CT图像经过后处理显示29例有肋软骨骨折,CT表现为肋软骨条状影或钙化影中断或不连续,断端错位伴有局部软组织肿胀。结论MSCT能够显示完整的胸廓组成,尤其对外伤引起的软骨骨折的显示,是一种良好的肋软骨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软骨 骨折 MSCT 三维重建
下载PDF
脉冲电磁场对家兔骨软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张维蛟 程杰平 +1 位作者 郭永智 齐斌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 :研究脉冲电磁场对家兔骨软骨骨折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 16只家兔人工造成临床常见的胫骨平台骨折的动物模型 ,骨折采用钢丝内固定 ,不用外固定。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每天用脉冲电磁场刺激 6h,对照组不用电磁场刺... 目的 :研究脉冲电磁场对家兔骨软骨骨折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 16只家兔人工造成临床常见的胫骨平台骨折的动物模型 ,骨折采用钢丝内固定 ,不用外固定。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每天用脉冲电磁场刺激 6h,对照组不用电磁场刺激 ,喂养条件相同。术后 12周全部处死后行大体标本、光镜、电镜检查。结果 :实验组 6只家兔软骨骨折全部愈合 ,修复组织为类透明软骨 ,2只软骨骨折未完全愈合 ,修复组织为纤维软骨。对照组 7只未完全愈合 ,修复组织为纤维软骨 ,1只完全愈合 ,修复组织为类透明软骨。结论 :1脉冲电磁场对骨软骨骨折的愈合有促进作用 ;2脉冲电磁场能使软骨骨折达到类透明软骨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骨折 脉冲电磁场 家兔 骨折愈合 修复作用
下载PDF
尺骨茎突骨折愈合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关节功能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牛学刚 许良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目的观察尺骨茎突骨折愈合情况短期内对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于聊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36例单侧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伴尺骨茎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锁定钢板固定... 目的观察尺骨茎突骨折愈合情况短期内对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于聊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36例单侧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伴尺骨茎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桡骨骨折,根据尺骨茎突骨折愈合情况将患者分为尺骨茎突骨折愈合组(愈合组,n=43)和尺骨茎突骨折未愈合组(未愈合组,n=93)。根据术后X线正侧位片测量并记录患者桡骨高度(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之差)、掌倾角、尺偏角,评价桡骨骨折复位、愈合情况和尺骨茎突愈合情况,记录腕关节尺侧旋转疼痛的患者数量。末次随访时采用Gartlant-Werley评分和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DASH)评分评估腕关节功能,测定并记录腕关节的活动范围及握力。性别、骨折类型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时间、DASH评分等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内固定研究学会(AO)骨折分型、受伤侧别和致伤原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尺骨茎突骨折愈合组尺侧旋转疼痛有18例(41. 9%),而未愈合组有40例(43. 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021,P> 0. 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桡骨骨折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背伸、掌曲、桡偏、尺偏、握力和DASH评分、Gartlant-Werley评分和优良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尺骨茎突骨折愈合情况在短期内对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康复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 骨折 骨折 软骨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 腕关节
原文传递
儿童骺软骨骨折X线、MRI影像诊断 被引量:8
7
作者 曾万文 竹晓雷 +4 位作者 孙木水 孔繁杰 夏建章 钟浩鹏 杨德根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1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X线、MRI在儿童骺软骨骨折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并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和治疗的儿童骺软骨骨折82例,年龄范围1~15岁,平均年龄8.5岁,男性52例,女性30例,全部82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16例行MRI检查。所有病例由2... 目的探讨X线、MRI在儿童骺软骨骨折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并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和治疗的儿童骺软骨骨折82例,年龄范围1~15岁,平均年龄8.5岁,男性52例,女性30例,全部82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16例行MRI检查。所有病例由2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按Salter-Harris分型进行影像诊断和分型。结果本组82例骺软骨损伤,按Salter-Harris分型:Ⅰ型10例(12.2%);Ⅱ型48例(58.6%);Ⅲ型12例(14.6%);Ⅳ型11例(13.4%);Ⅴ型1例(1.21%)。结论 X线平片是儿童骺软骨骨折的首选方法,MRI对软骨创伤显示最佳,成为除X线平片外首选的补充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MRI 骨骺 软骨板 骨折
下载PDF
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林伟龙 胡海波 +1 位作者 李平生 林国叶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后内侧切口治疗后 Pilon 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共手术治疗132例后踝骨折患者,根据入院时的影像学资料,其中27例诊断为后 Pilon 骨折,采用后内侧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open reduction ... 目的:探讨后内侧切口治疗后 Pilon 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共手术治疗132例后踝骨折患者,根据入院时的影像学资料,其中27例诊断为后 Pilon 骨折,采用后内侧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 )治疗,且资料完整。男18例,女9例;年龄19~76岁,平均47.8岁;损伤机制包括坠落伤13例,平地扭伤7例,车祸伤7例;均伴外踝骨折及关节软骨面塌陷;所有患者足踝部肿胀、畸形及活动受限。患者均采用后内侧入路切开,骨折复位后螺钉或钢板固定。从外伤到手术时间1~14天,平均5.7天;术后定期随访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 AOFAS (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术后疗效。结果2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13~36个月,平均21.8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2天 X 线片显示,解剖复位(胫骨远端关节面无台阶,踝穴正常)25例,复位良(胫骨远端关节面移位<1 mm,踝穴增宽<1 mm )2例,解剖复位率92.6%;27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3~22周,平均16.3周。末次随访时 AOFAS 评分为76~100分,平均88.9分,其中优19例,良8例,优良率100%。结论后 Pilon 骨折采用后内切口可完全暴露整个后内侧骨折块,有利于骨折复位和固定,临床疗效满意,应作为治疗后 Pilon 骨折的首选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软骨 关节 骨折固定术 骨折 创伤和损伤
原文传递
关节镜辅助下可吸收软骨钉固定急性髌骨脱位合并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曾学珠 范程 +2 位作者 汤波 李洪飞 赵鹏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6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可吸收软骨钉固定急性髌骨脱位合并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20年1月通过关节镜辅助下可吸收软骨钉固定治疗的33例急性髌骨脱位合并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患者,随访7...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可吸收软骨钉固定急性髌骨脱位合并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20年1月通过关节镜辅助下可吸收软骨钉固定治疗的33例急性髌骨脱位合并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患者,随访7~28个月,平均(15.15±5.54)个月,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完善X线、CT评价骨折复位愈合情况,并用Lsyholm评分、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33例骨折均获得满意的复位,术后6个月复查时均达到骨性愈合,膝关节屈伸活动良好,未发生感染、骨块移位、关节僵硬等并发症,Lsyholm评分从术前(19.33±6.86)分提高到术后6个月(89.72±5.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S评分从术前(38.63±7.40)分提高到术后6个月(92.15±4.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可吸收软骨钉固定急性髌骨脱位合并膝关节骨软骨骨折,可微创、准确、安全地恢复关节面完整性,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植物,治疗效果确切,是髌骨脱位合并骨软骨骨折的良好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脱位 关节镜 可吸收 软骨钉 骨软骨骨折
下载PDF
微骨折术联合关节内注射tPRP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洪亮 姜鑫 张健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27-29,I0004,I0005,共5页
目的应用微骨折术及凝血酶活化的富血小板血浆(Thrombin-actived platelet-rich plasma,tPRP)联合修复兔膝关节股骨髁间非负重区骨软骨缺损,观察两种措施之间及联合修复的效果。方法 将24只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第1组给予微骨折进行修复,... 目的应用微骨折术及凝血酶活化的富血小板血浆(Thrombin-actived platelet-rich plasma,tPRP)联合修复兔膝关节股骨髁间非负重区骨软骨缺损,观察两种措施之间及联合修复的效果。方法 将24只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第1组给予微骨折进行修复,第2组给予tPRP进行修复,第3组给予微骨折联合tPRP进行修复,第4组为空白(不给予任何支架、材料等修复)对照组。以Xij表示每只实验动物模型软骨修复效果,所有的动物软骨修复效果以定量的方法统计,以评分的形式表示,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由实验所得到的所有4组数据,包括每组(i)中兔(j)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效果评分Xij,进行组间比较。根据单向方差分析的思想,应用单向方差统计学方法计算F=30.17,P<0.05,得出联合修复组效果好于其他各组。结论 (1)微骨折术与tPRP均对机体软骨缺损的修复有促进作用;(2)微骨折术联合tPRP能更有效地对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进行修复,为进一步临床治疗进行必要的探索,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修复 整合 微骨折 tPRP
下载PDF
CT图像三维重建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程国涛 袁劲松 +1 位作者 余开湖 聂微微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5年第9期84-86,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在肋软骨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例肋软骨损伤患者均采用MSCT 5 mm扫描,0.625 mm重建后作三维及多平面重建。扫描所得数据通过网络传送至计算机工作站处理,采用AW4.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在肋软骨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例肋软骨损伤患者均采用MSCT 5 mm扫描,0.625 mm重建后作三维及多平面重建。扫描所得数据通过网络传送至计算机工作站处理,采用AW4.3平台上三维重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本组19例共32处肋软骨骨折,其中2例3处位于肋软骨与胸骨交界区,13例25处位于肋软骨中间区域,4例4处位于肋软骨与肋骨交界区,并合并肋骨骨折15例。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肋软骨骨折部位、骨折数量。结论: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能明确显示肋软骨骨折、移位情况,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及多平面重建3种重建模式的相互结合对诊断肋软骨骨折及指导临床及时准确地制订治疗方案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软骨 骨折 体层摄影技术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德祥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42例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关节镜治疗22例(关节镜组),常规手术治疗20例(常规手术组)。2组患者术后随...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42例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关节镜治疗22例(关节镜组),常规手术治疗20例(常规手术组)。2组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术前及术后均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价膝关节功能,比较2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关节镜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为90.9%,其中疗效优16例,良4例,差2例;平均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33.1±15.9提高至92.3±15.1,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手术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0.0%,其中疗效优12例,良2例,差6例;平均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32.7±12.6提高至81.2±8.8,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骨软骨骨折较常规手术治疗疗效好,且关节镜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软骨骨折 关节镜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在诊断肋软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志明 刘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5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在诊断肋软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临床拟肋软骨骨折者采用胸部16层螺旋平扫及多种重建方法成像,并对其成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6层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成像发现35例47处肋软骨骨折,平扫仅发...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在诊断肋软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临床拟肋软骨骨折者采用胸部16层螺旋平扫及多种重建方法成像,并对其成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6层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成像发现35例47处肋软骨骨折,平扫仅发现29例38处肋软骨骨折,平扫和多种重建方法成像表现特征为肋软骨钙化中断伴明显错位,肋软骨条状高密度影不连续伴明显错位或错位不明显。结论 16层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成像对肋软骨骨折的影像诊断中有重要价值,能为临床诊断肋软骨骨折提供客观直接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重建 肋软骨 骨折
下载PDF
128层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胸骨和肋软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日升 于环 程亚军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128层CT的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胸骨及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综合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胸骨或肋软骨损伤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将仅阅读常规平扫轴位图像得出的诊断结果,与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 目的探讨128层CT的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胸骨及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综合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胸骨或肋软骨损伤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将仅阅读常规平扫轴位图像得出的诊断结果,与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综合运用得出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78例前胸外伤患者中,经常规CT轴位图像诊断胸骨骨折36例,肋软骨骨折31例。经多种后处理技术综合运用诊断胸骨骨折54例,肋软骨骨折61例,胸骨骨折合并肋软骨骨折37例,多种后处理技术的综合运用对胸骨和肋软骨骨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轴位图像。结论 128层CT图像多种后处理技术的综合运用,可提供更准确、可靠的影像信息,对诊断胸骨及肋软骨骨折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8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 胸骨 肋软骨 骨折
下载PDF
骨折愈合中的软骨骨痂──形态学演变及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夏志道 常超英 +3 位作者 房世源 孙树椿 王来鸿 吴非 《中国骨伤》 CAS 1994年第6期10-12,共3页
通过光镜下不脱钙骨组织学、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对雄性兔桡骨标准缺损骨折模型愈合中软骨骨痂的形成、演变及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软骨骨痂由骨折后进入断端间的肉芽组织分化而成,其形成和改建并不完全相同于骺板软骨内化骨... 通过光镜下不脱钙骨组织学、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对雄性兔桡骨标准缺损骨折模型愈合中软骨骨痂的形成、演变及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软骨骨痂由骨折后进入断端间的肉芽组织分化而成,其形成和改建并不完全相同于骺板软骨内化骨。电镜下,骨痂内软骨细胞可分为5个发育阶段:成软骨细胞、软骨细胞、肥大软骨细胞、变性软骨细胞和残存软骨细胞。我们认为1)软骨骨痂由断端周围组织内的间充质细胞分化而成;2)在改建过程中,软骨骨痂能直接形成骨小梁,我们支持肥大软骨细胞能转化为骨细胞的假说;3)软骨骨痂对骨折愈合有重要的作用,能早期填充骨缺损,联接断端,是骨折在重力负载下完成愈合的基础组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骨痂 骨折 愈合 形态学 超微结构
下载PDF
Arthroscopic Assessment of Intra-Articular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Unstable Malleolar Fracture
16
作者 Noor Mahazrinna Hayadin Yi Hui Foo +2 位作者 Vijay Babu Subramaniam Mohd Izani Ibrahim Mohd Asni Alias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0年第8期179-192,共14页
<strong>Introduction:</strong> Purpose to study prevalence of the intraarticular chondral lesion in the malleolar fracture by using ankle arthroscopy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severity and complexity of the ... <strong>Introduction:</strong> Purpose to study prevalence of the intraarticular chondral lesion in the malleolar fracture by using ankle arthroscopy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severity and complexity of the injury. <strong>Methods:</strong> Cross sectional study of 32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ankle fracture and undergone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arthroscopic assessment performed stimultaneously. The mechanism of injury, patterns of injury and intraarticular chondral injury were documented. <strong>Results:</strong> Mean age was 38 years (SD = 14.1, range 18 - 68 years). Eighteen were female and 14 were male. Fifteen involved syndesmostic distruption, 22 had Danis-Weber B injury and 16 had supination external rotation (SER). Ten (31.2%) had positive intraoperative cartilage injur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auge-Hansen classifications with positive findings with 6 had SER, 2 had pronation adduction and 2 had pronation external rotation.<strong> Conclusion: </strong>The prevalence of chondral injury in ankle fracture was quite high and may leads to poor outcome. Arthroscopy procedure allow surgeon to assess intraarticular surface and reduction of the ankle fracture which prompt further intervention that may improve the clinical outcomes and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kle fracture Malleolar fracture Ankle Arthroscopy Arthroscopy Assessment Chondral Injury Articular Injury cartilage Injury Intraarticular Injury
下载PDF
MSCT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永新 袁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9期1404-1406,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共35处肋软骨骨折的多层螺旋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1例共35处肋软骨骨折,CT表现特征为肋软骨钙化中断伴明显错位、肋软骨条状高密度...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共35处肋软骨骨折的多层螺旋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1例共35处肋软骨骨折,CT表现特征为肋软骨钙化中断伴明显错位、肋软骨条状高密度影不连续伴明显错位或错位不明显。结论:多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肋软骨骨折的部位、数目、形态及移位情况,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软骨 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髌骨软骨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3
18
作者 余敏 丑克 李雨佳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研究带线锚钉固定修复髌骨软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髌骨软骨骨折病例50例,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17~28岁,均为外伤致急性髌骨外侧脱位伴髌骨软骨骨折,术前Lysholm评分为(63.8±7.2),VAS评分为(8±... 目的研究带线锚钉固定修复髌骨软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髌骨软骨骨折病例50例,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17~28岁,均为外伤致急性髌骨外侧脱位伴髌骨软骨骨折,术前Lysholm评分为(63.8±7.2),VAS评分为(8±1.7)。均采取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方法修复髌骨软骨骨折。结果术后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无膝关节肿胀及积液,髌骨软骨愈合良好,锚钉无松动、脱出,软骨块无移位。除3例患者术后6周时股四头肌轻度萎缩,肌肉力量恢复欠佳,其他患者下肢肌肉力量均恢复良好。Lysholm评分(87.3±4.1),VAS评分(2±2.3),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采取带线锚钉缝合固定髌骨软骨骨折,手术操作简单,能有效固定软骨骨折,避免刺激髌前滑囊,有其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软骨 骨折 带线锚钉
下载PDF
可吸收固定棒联合带线锚钉治疗伴有骨软骨骨折的创伤性髌骨脱位 被引量:2
19
作者 贾岩波 任逸众 +4 位作者 赵嘎日达 孟晨阳 满达 张田宇 郝记睿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9-283,共5页
目的 探讨可吸收固定棒联合带线锚钉治疗伴有骨软骨骨折的创伤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25例创伤性髌骨脱位导致骨软骨骨折合并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MPFL)损伤的资料。用可... 目的 探讨可吸收固定棒联合带线锚钉治疗伴有骨软骨骨折的创伤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25例创伤性髌骨脱位导致骨软骨骨折合并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MPFL)损伤的资料。用可吸收固定棒复位固定骨软骨骨折,带线锚钉缝合修复MPFL。术后用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和IKDC膝关节评分及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标准评判关节功能,用CT、MRI评价骨折愈合情况、髌骨位置、MPFL连续性及信号。结果 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无髌骨脱位复发。按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标准,优22例,良2例,差1例。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0)。影像学检查显示骨软骨损伤和MPFL愈合良好。结论 对于合并髌骨骨软骨骨折的创伤性髌骨脱位,一期可吸收固定棒复位固定骨折块联合锚钉紧缩缝合MPFL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脱位 可吸收固定棒 锚钉 软骨骨折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诊断软骨病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磊 谢祥仁 +1 位作者 李胜 邹文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4期593-596,共4页
目的探讨软骨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共81处软骨病变的CT及临床资料,着重探讨软骨病变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结合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本组54例中,CT诊断甲状软骨病变6例(4例软骨骨... 目的探讨软骨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共81处软骨病变的CT及临床资料,着重探讨软骨病变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结合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本组54例中,CT诊断甲状软骨病变6例(4例软骨骨折,2例软骨破坏)、环状软骨病变4例(2例软骨破坏,2例软骨骨折),肋软骨病变40例(共69根),其中软骨骨折38例共61根肋软骨,2例软骨破坏共8根肋软骨。软骨骨折的主要CT征象为软骨连续性中断(100%),软骨钙化片分离或移位(80.33%),断端周围多有软组织肿胀;软骨破坏的主要CT征象为软骨连续性中断,断端较为圆钝,但软骨表面钙化/骨化部分仍保留在软骨正常轮廓内,恶性肿瘤浸润软骨可呈"泥沙样"改变,周围软组织常见肿胀。结论 MSCT对软骨病变检出率高且能清晰显示软骨病变的部位、数目、形态及移位情况,对软骨破坏性病变结合临床病史可于术前作出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骨折 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