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的纵向舰载机直接升力全自动着舰控制
1
作者 吴启龙 朱齐丹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52,共11页
舰载机的最终着舰过程受到强烈的舰尾流的干扰,为了抑制舰尾流扰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s neural network,RBFNN)结合线性自抗扰控制(line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ADRC)的创新... 舰载机的最终着舰过程受到强烈的舰尾流的干扰,为了抑制舰尾流扰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s neural network,RBFNN)结合线性自抗扰控制(line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ADRC)的创新设计方法,确保舰载机直接升力控制自动着舰系统的鲁棒性。LADRC将阵风扰动和系统不确定项作为总扰动,通过线性扩展状态观测器(liner extended state observer,LESO)对总扰动进行估计,并通过线性反馈控制律进行补偿,然后根据系统状态利用RBFNN在线调整LADRC控制器的参数,并构建Lyapunov函数以证明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舰载机跟踪理想下滑道的仿真结果表明,RBF-LADRC的抗干扰性、鲁棒性和跟踪精度均优于与之对比的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分析 直接升力控制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线性自抗扰控制 自动着舰 姿态控制 舰尾流 轨迹跟踪
下载PDF
考虑扰流的舰载机终端进场线性模型 被引量:5
2
作者 夏桂华 董然 +1 位作者 许江涛 李新飞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70-983,共14页
回收舰载机需要精确的终端路径和姿态控制,舰载机线性小扰动模型是这一阶段系统分析和控制器设计的必要工具,它需要足够准确地描述在主要操纵输入和进场路径大气紊流作用下舰载机的动态特性。首先使用代数线性化方法建立舰载机终端进场... 回收舰载机需要精确的终端路径和姿态控制,舰载机线性小扰动模型是这一阶段系统分析和控制器设计的必要工具,它需要足够准确地描述在主要操纵输入和进场路径大气紊流作用下舰载机的动态特性。首先使用代数线性化方法建立舰载机终端进场纵向运动的小扰动模型,仿真证明该模型能精确描述无风条件下进场舰载机对控制指令的响应,但通常的建模气流扰动影响的方法不能正确反映舰尾大气紊流对舰载机进场速度的干扰。针对该问题,重点研究了垂向风引起的进场舰载机轨迹方向上的力瞬变,提出了量化舰载机地速扰动的表达式以优化线性模型参数。最后,通过完成舰载机动力学模型在不同风场下的开环仿真以及在舰尾流场中的终端进场闭环仿真,验证了改进的线性模型的有效性,表明它适用于复杂流场下着舰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端进场 扰动线性化 舰尾气流场 地速扰动 垂直突风 力瞬变
原文传递
舰载机自动着舰模糊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智 李佳桐 +1 位作者 邹盛涛 邱兵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5-79,共5页
对于舰载机全自动进场着舰优化过程,由于在舰载机线性小扰动模型整定的控制系统中,参数不能随飞行状态的改变而调整,系统鲁棒性不强。为解决上述问题,针对自动驾驶仪和自动油门两个环节设计了模糊控制器,构成自动着舰模糊控制系统。模... 对于舰载机全自动进场着舰优化过程,由于在舰载机线性小扰动模型整定的控制系统中,参数不能随飞行状态的改变而调整,系统鲁棒性不强。为解决上述问题,针对自动驾驶仪和自动油门两个环节设计了模糊控制器,构成自动着舰模糊控制系统。模糊控制器的输入是下沉率,迎角、法向过载反馈信号,而其结构参数可根据所设计的模糊规则集实时调整。对设计的模糊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后发现,与传统H-dot指令模式的自动着舰控制系统相比,模糊控制系统能明显地改善系统超调,并且对舰尾气流扰动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着舰系统 模糊控制器 舰尾流 超调量
下载PDF
基于动态递归神经网络的自动着舰系统设计 被引量:3
4
作者 朱齐丹 杨智博 +1 位作者 鲁鹏 马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6-41,共6页
为解决舰载机在终端进场过程中受航母运动和舰尾流扰流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很难实现对航迹的精确控制,容易导致舰载机复飞和着舰事故这一问题,基于动态递归神经网络设计了自适应滑模控制器,并将其应用于舰载机纵向自动着舰系统.首先该... 为解决舰载机在终端进场过程中受航母运动和舰尾流扰流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很难实现对航迹的精确控制,容易导致舰载机复飞和着舰事故这一问题,基于动态递归神经网络设计了自适应滑模控制器,并将其应用于舰载机纵向自动着舰系统.首先该控制方法采用动态递归神经网络实现未知非线性函数的逼近,可以及时有效地处理终端进场过程中由不确定环境因素引起的偏差扰动,保证舰载机沿理想下滑道安全进场;然后通过滑模面和自适应律的设计保证了控制器的稳定性和鲁棒性.通过仿真结果证明了该设计可以实现对理想下滑道的快速精确跟踪,减小了舰载机着舰偏差,提高了控制精度,最终实现了舰载机安全进场着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递归神经网络 自适应滑模控制 航母运动 舰尾流扰流 自动着舰系统
原文传递
舰尾流对舰载机着舰轨迹和动态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胡国才 王奇 +1 位作者 刘湘一 郭卫刚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21,25,共5页
建立了飞机着舰下滑穿越舰尾流的六自由度飞行动力学模型。引入舰尾流数学模型,对下滑着舰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结果表明,舰尾流的周期性分量、稳态分量和随机大气紊流分量是飞机迎角和姿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最终导致实际着舰点偏离理想... 建立了飞机着舰下滑穿越舰尾流的六自由度飞行动力学模型。引入舰尾流数学模型,对下滑着舰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结果表明,舰尾流的周期性分量、稳态分量和随机大气紊流分量是飞机迎角和姿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最终导致实际着舰点偏离理想着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机 着舰轨迹 舰尾流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变化风场对舰载飞机着舰安全性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许东松 刘星宇 王立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81,共5页
建立了复杂环境下舰载机进舰着舰的数学仿真模型,并通过大量的仿真计算,研究了舰尾流和侧风风场对舰载机进舰着舰安全性的影响,给出了一定进舰条件下舰载机所能抗御的最大侧风强度.研究结果表明,舰载机在进舰过程中必须通过驾驶员操纵... 建立了复杂环境下舰载机进舰着舰的数学仿真模型,并通过大量的仿真计算,研究了舰尾流和侧风风场对舰载机进舰着舰安全性的影响,给出了一定进舰条件下舰载机所能抗御的最大侧风强度.研究结果表明,舰载机在进舰过程中必须通过驾驶员操纵抑制舰尾流扰动,否则将引起较大的着舰偏差,影响着舰安全;对于一定的进舰初始条件,舰载机只能抗御一定强度的侧风,超出允许侧风强度时舰载机将不能成功着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机 舰尾流 侧风 着舰偏差 仿真模型
下载PDF
基于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的舰尾流抑制方法 被引量:11
7
作者 焦鑫 江驹 +1 位作者 王新华 甄子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6-401,共6页
舰尾流扰动是造成舰载机着舰误差的重要原因,为抑制舰尾流的影响,提高着舰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系统(Model reference fuzzy adapting system,MRFAS)的舰载机着舰飞行控制律设计方法。以某舰载飞机为研究对象,在... 舰尾流扰动是造成舰载机着舰误差的重要原因,为抑制舰尾流的影响,提高着舰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系统(Model reference fuzzy adapting system,MRFAS)的舰载机着舰飞行控制律设计方法。以某舰载飞机为研究对象,在设计过程中,将自适应控制和模糊参数整定有机结合,构建了舰载机着舰的智能H飞行控制系统,加入不同海况下的舰尾流,对其舰尾流抑制效果以及该系统的自适应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抑制舰尾流,使着舰误差精度提高约7.2%,而且可以提高跟踪理想下滑轨迹的快速性,同时利用该方法设计的飞控系统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从而更好地保证飞机的着舰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飞机 模糊自适应 模糊参数自整定 舰尾流抑制
下载PDF
针对舰艉流抑制的ACLS纵向控制律优化设计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智 李佳桐 +1 位作者 董然 原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2-811,共10页
舰艉气流扰动是造成舰载机着舰误差的一个主要因素,因而自动着舰系统需要具有较强的对抗扰流能力。本文借鉴美国F/A-18A飞机自动着舰控制器基本构型,对算例舰载机完成了纵向着舰控制系统优化设计。针对舰艉流随机性分量,利用遗传算法对... 舰艉气流扰动是造成舰载机着舰误差的一个主要因素,因而自动着舰系统需要具有较强的对抗扰流能力。本文借鉴美国F/A-18A飞机自动着舰控制器基本构型,对算例舰载机完成了纵向着舰控制系统优化设计。针对舰艉流随机性分量,利用遗传算法对控制回路参数进行离线寻优,寻优过程兼顾了系统时域性能指标和频域安全边界约束;针对舰艉流稳态分量,在固定参数寻优结果的基础上加入内回路补偿指令以实现控制系统对完整舰艉流的最优抑制;通过仿真验证优化后的控制系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方案可行有效,优化后的自动着舰系统具有更好的指令响应特性以及更强的鲁棒性,提高了舰载机着舰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机 舰艉流 自动着舰系统 遗传算法 频域安全边界 指令补偿
下载PDF
带有舰尾流的舰载机进场动力补偿系统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钟涛 《中国舰船研究》 2013年第3期6-11,共6页
舰载机发生事故主要是在着舰过程中,其主要原因在于舰载机低速着舰时航迹控制不稳定。为克服这一不稳定问题,提高航迹控制精度,减轻飞行员在着舰阶段的工作负荷,飞机系统中需要引入进场动力补偿系统。采用F/A-18A舰载机参数、应用舰载... 舰载机发生事故主要是在着舰过程中,其主要原因在于舰载机低速着舰时航迹控制不稳定。为克服这一不稳定问题,提高航迹控制精度,减轻飞行员在着舰阶段的工作负荷,飞机系统中需要引入进场动力补偿系统。采用F/A-18A舰载机参数、应用舰载机纵向运动小扰动线性化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评价飞行品质,并引入飞机姿态控制系统来解决俯仰控制不稳定问题。完成进场动力补偿系统的设计,解决航迹角无法跟踪俯仰角这一航迹控制不稳定问题。引入舰尾流的垂直稳态分量验证了系统的抗扰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机 舰载机着舰 进场动力补偿系统 航迹控制 舰尾流
下载PDF
基于扩张鸽群优化的舰载无人机横侧向着舰自主控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杭轩 段海滨 +1 位作者 张秀林 邓亦敏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1-157,共7页
舰载无人机着舰会受到舰尾流、航母甲板运动的干扰。为加快无人机在着舰时横侧向响应以及提高舰载机着舰对干扰的鲁棒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张鸽群优化算法的显式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舰载机姿态控制器设计,用于解决所设计... 舰载无人机着舰会受到舰尾流、航母甲板运动的干扰。为加快无人机在着舰时横侧向响应以及提高舰载机着舰对干扰的鲁棒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张鸽群优化算法的显式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舰载机姿态控制器设计,用于解决所设计控制器的参数优化问题。与基本鸽群优化算法、粒子群算法的仿真对比实验表明,相比传统智能优化算法,本文所提出的扩张鸽群优化算法收敛更快,普适性和稳定性也更强,采用显式模型预测控制的舰载无人机着舰系统相比比例-积分-微分控制下的系统响应更快,鲁棒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着舰 鸽群优化 姿态控制 舰尾流 甲板运动 显式模型预测 着舰 扩张鸽群优化
下载PDF
基于改进舰尾流模型和多层耦合分析的机载雷达测量建模
11
作者 葛泉波 王远亮 李宏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7-639,共23页
为提高复杂海洋环境中无人舰载机(Unmanned carrier-based aircraft, UCA)自动着舰时导航定位的准确性,研究舰尾流对机载雷达测量过程的动态影响问题,建立一种基于多层级耦合性分析的测量影响动态建模分析方法.首先,利用直接分解法和前... 为提高复杂海洋环境中无人舰载机(Unmanned carrier-based aircraft, UCA)自动着舰时导航定位的准确性,研究舰尾流对机载雷达测量过程的动态影响问题,建立一种基于多层级耦合性分析的测量影响动态建模分析方法.首先,利用直接分解法和前向差分法建立一种基于离散化状态空间的时变舰尾流模型,以克服传统传递函数方法存在的局限性;其次,基于舰尾流各分量均与飞机飞行速度相关的客观事实,通过在时变系统中考虑舰尾流分量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来构建一种更符合实际系统特征的分量自耦合舰尾流模型;紧接着,采用UCA姿态角变化能够改变坐标转换矩阵的思想,研究舰尾流与UCA位姿变化间的耦合联系,提出一种准确性更高的舰尾流对UCA位姿的深度影响模型;然后,以航母姿态变化对舰载雷达测量结果的影响模型为基础,通过考虑本研究场景的内在特性,建立UCA姿态变化对雷达测量结果的影响模型分析方法;紧接着,采用示意图方式获得位移变化对机载雷达测量结果的影响模型;最后,针对舰船受海洋大气(风、浪、流)干扰而出现失速这一现象,建立实际海洋环境中舰尾流对机载雷达测量结果的非线性非高斯影响分析模型.仿真实验研究验证了上述模型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尾流 机载雷达 状态空间 耦合性 非线性非高斯
下载PDF
基于增量动态逆的无人机着舰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笑 李春涛 +1 位作者 苏子康 戴飞 《兵工自动化》 2023年第4期85-92,共8页
针对舰载无人机着舰过程中的甲板运动、舰尾流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舰机相对运动的舰载无人机增量动态逆着舰控制方法。在舰机相对运动和相应几何关系的基础上,推导出甲板运动情况下的相对下滑角与绝对下滑角之间的数学关系,从而实现对... 针对舰载无人机着舰过程中的甲板运动、舰尾流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舰机相对运动的舰载无人机增量动态逆着舰控制方法。在舰机相对运动和相应几何关系的基础上,推导出甲板运动情况下的相对下滑角与绝对下滑角之间的数学关系,从而实现对理想着舰轨迹线的精确跟踪;设计增量动态逆控制律,在充分利用测量信息的基础上摆脱对模型精度的过度依赖,在保证跟踪精度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计算负荷。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精确跟踪理想着舰轨迹,有效降低甲板运动对着舰精度的影响,同时设计的增量动态逆控制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无人机 着舰 相对运动 增量动态逆 舰尾流
下载PDF
舰尾流下自动着舰进场动力补偿的仿真与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旭东 朱万博 +1 位作者 闻子侠 刘玮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9-73,共5页
着舰过程中舰尾流影响舰载机高度和速度,造成着舰偏差,甚至会导致复飞。针对舰尾流造成舰载机自动着舰落点精度差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传统速度恒定动力补偿、迎角恒定动力补偿2种方案,并对迎角恒定动力补偿控制方案进行改进,减小纵向高... 着舰过程中舰尾流影响舰载机高度和速度,造成着舰偏差,甚至会导致复飞。针对舰尾流造成舰载机自动着舰落点精度差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传统速度恒定动力补偿、迎角恒定动力补偿2种方案,并对迎角恒定动力补偿控制方案进行改进,减小纵向高度通道与速度通道的耦合程度,降低舰尾流对下滑道控制精度的影响。通过数学仿真对比了3种方案抑制舰尾流稳态分量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迎角恒定动力补偿方案能够有效抑制舰尾流垂直分量的影响,并能够改善舰尾流水平分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着舰 舰尾流 进场动力补偿 速度恒定 迎角恒定 舰载机
下载PDF
舰载机进舰过程舰尾流仿真建模 被引量:5
14
作者 陶杨 侯志强 贾忠湖 《兵工自动化》 2010年第10期9-12,共4页
复杂的海洋大气环境会导致舰船在航行过程中产生舰尾流,为保证飞机安全着舰,对舰载机进舰过程舰尾流进行仿真建模。分析舰船在航行过程中产生的舰尾流,结合美军标中关于舰尾流的相关说明,通过对其各个分量建模并进行模拟,建立较完整的... 复杂的海洋大气环境会导致舰船在航行过程中产生舰尾流,为保证飞机安全着舰,对舰载机进舰过程舰尾流进行仿真建模。分析舰船在航行过程中产生的舰尾流,结合美军标中关于舰尾流的相关说明,通过对其各个分量建模并进行模拟,建立较完整的舰尾流扰流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出总的舰尾流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产生的扰动速度。该研究可为后续舰载飞机着舰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机 舰尾流 大气紊流 扰动速度
下载PDF
基于L1自适应着舰纵向控制与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煜 刘小雄 +1 位作者 李吉宽 李刚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8年第12期120-124,共5页
考虑到舰载机着舰在最后阶段受到舰尾气流的不利影响;因此,为了提高舰载机着舰控制系统的鲁棒性,提出一种基于L1自适应控制的纵向着舰控制律设计方法;首先,对舰尾流进行分类并将其转化为控制系统的干扰模型,通过分析舰尾气流特性来构建... 考虑到舰载机着舰在最后阶段受到舰尾气流的不利影响;因此,为了提高舰载机着舰控制系统的鲁棒性,提出一种基于L1自适应控制的纵向着舰控制律设计方法;首先,对舰尾流进行分类并将其转化为控制系统的干扰模型,通过分析舰尾气流特性来构建与之相对应的L1自适应控制律结构;然后,基于L1自适应控制方法设计纵向自动着舰控制律,其中包括设计状态观测器、L1自适应控制律、低通滤波器和自适应律,并且对设计好的系统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最后,讨论不同尺度风速的舰尾流对自动着舰系统的影响规律,并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不同舰尾流环境下的着舰点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不同风速下的舰尾流对着舰精度存在一定影响规律,并且所设计基于L1自适应纵向着舰控制律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自适应控制 自动着舰 舰尾流 飞行控制
下载PDF
飞机触舰后逃逸复飞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段萍萍 聂宏 魏小辉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25-1231,共7页
针对舰载飞机着舰回收过程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建立了飞机六自由度逃逸复飞数学模型,分析了飞机触舰后逃逸复飞的动态性能。该模型考虑了起落架缓冲变形运动及轮胎载荷特性。数值模拟了舰尾紊流和地面效应,采用变步长龙格库塔算法求解了... 针对舰载飞机着舰回收过程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建立了飞机六自由度逃逸复飞数学模型,分析了飞机触舰后逃逸复飞的动态性能。该模型考虑了起落架缓冲变形运动及轮胎载荷特性。数值模拟了舰尾紊流和地面效应,采用变步长龙格库塔算法求解了机体的动力学响应,分析了航母运动、舰尾流、地面效应对飞机纵向和横向逃逸性能的影响,并阐释了其动力学成因。分析结果表明:航母横摇和艏摇运动对横向逃逸轨迹影响最大,侧向滑动达到5 m;舰尾流使飞机触舰提前,缩短了飞机的逃逸滑跑距离,抬高了纵向逃逸轨迹。当甲板风为23.1 m/s(45 kn)时,飞机的离舰高度增加了约14 m;与主观感受不同,地面效应对飞机逃逸性能无明显有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飞机 航母运动 舰尾流 逃逸轨迹 地面效应
下载PDF
舰尾流对舰载机复飞边界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广 李泰安 +1 位作者 马经忠 黄琪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18,23,共4页
通过研究舰载机在进场着舰阶段的复飞边界条件及安全影响因素,考虑引入初步的航母舰尾流场对复飞轨迹的影响,基于六自由度运动方程建立了舰载机在舰尾流环境下的复飞仿真模型。以某型飞机为例,进行了有无紊流扰动下的舰载机复飞仿真计算... 通过研究舰载机在进场着舰阶段的复飞边界条件及安全影响因素,考虑引入初步的航母舰尾流场对复飞轨迹的影响,基于六自由度运动方程建立了舰载机在舰尾流环境下的复飞仿真模型。以某型飞机为例,进行了有无紊流扰动下的舰载机复飞仿真计算,并分析了舰尾流对复飞边界的影响。分析结果可为舰载机复飞边界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机 复飞边界 舰尾流
原文传递
舰尾流场扰动影响分析及抑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所 李震 +1 位作者 侯中喜 张大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6-91,共6页
为了解决舰尾流场对舰载机着舰的干扰问题,首先,建立了舰尾流场模型,并利用综合仿真平台分析了各个尾流分量对全自动着舰的影响;其次,分析了稳态尾流情况下引入高度变化率的补偿对着舰精度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全自动... 为了解决舰尾流场对舰载机着舰的干扰问题,首先,建立了舰尾流场模型,并利用综合仿真平台分析了各个尾流分量对全自动着舰的影响;其次,分析了稳态尾流情况下引入高度变化率的补偿对着舰精度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全自动着舰尾流影响抑制技术.仿真实验表明:优化前的纵向全自动着舰系统高度偏差在-2.3-1.9 m范围内波动,优化后的系统将高度偏差限制在-0.8-0.6 m范围内,提高了流场中舰载机航迹保持能力,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着舰 舰尾流场 精度分析 扰动抑制 遗传寻优
原文传递
抑制尾流扰动的舰载机纵向自动着舰预测控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立鹏 王立辉 +1 位作者 张智 朱齐丹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55,60,共7页
针对舰载机着舰过程中舰尾流扰动引发的航迹跟踪精度下降问题,设计了有效抑制舰尾流的纵向自动着舰引导律。以F/A-18舰载机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气动参数建立含扰动变量的非线性着舰模型,建立着舰平衡点处的线性小扰动模型,对模型的系统及... 针对舰载机着舰过程中舰尾流扰动引发的航迹跟踪精度下降问题,设计了有效抑制舰尾流的纵向自动着舰引导律。以F/A-18舰载机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气动参数建立含扰动变量的非线性着舰模型,建立着舰平衡点处的线性小扰动模型,对模型的系统及扰动矩阵扩展化处理,采用正不变集和二次有界系统的相关理论,阐述抑制舰尾流扰动理论和算法的实现过程,推导相应的线性矩阵不等式,得出有效抑制有界扰动的自动着舰预测控制算法。将自动着舰引导律作用于半物理仿真平台的非线性着舰模型上,验证了抑制扰流和自动着舰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机 舰尾流 自动着舰 二次有界 正不变集
下载PDF
航空母舰空气尾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鲍锋 曾华轮 +2 位作者 邹赫 朱睿 刘志荣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4-739,共6页
航空母舰的空气尾流对舰载机的起飞、着舰有较大的影响,认清航母尾流对舰载机的干扰原因有助于提高舰载机起降的安全性.实验以"辽宁舰"航母的缩比模型为研究对象,在多功能循环水槽中研究其尾流结构.利用染色液流动显示技术和... 航空母舰的空气尾流对舰载机的起飞、着舰有较大的影响,认清航母尾流对舰载机的干扰原因有助于提高舰载机起降的安全性.实验以"辽宁舰"航母的缩比模型为研究对象,在多功能循环水槽中研究其尾流结构.利用染色液流动显示技术和粒子成像测速技术显示和测量航母的尾流结构随航向角、流速和关键位置的变化.基于模型迎流宽度定义的雷诺数范围为2×10~4~4×10~4.研究表明,舰首滑跃甲板存在上洗气流且两侧产生流向涡,该涡结构对舰载机滑跃起飞时的升力产生影响;舰岛和舰尾后方存在着大量脱落涡,会对舰载机着舰时的气动力产生扰动,增加着舰操纵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舰 航母尾流 染色液流动显示 粒子成像测速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