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8
1
作者 李慎茂 凌锋 +5 位作者 缪中荣 朱凤水 吉训明 李斗 王默力 华扬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56-61,共6页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并发症。 方法 对 4 78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对 195例患者使用脑保护装置 ,在未使用保护装置的 2 83例患者中 ,对 2 0 2例患者采用预扩张 ,占 71 4 % ;6 6例采取...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并发症。 方法 对 4 78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对 195例患者使用脑保护装置 ,在未使用保护装置的 2 83例患者中 ,对 2 0 2例患者采用预扩张 ,占 71 4 % ;6 6例采取后扩张 ,占 2 3 3% ;12例采用球囊扩张式支架 ,占 4 2 % ;3例未扩张 ,占 1 1%。 结果  4 78例患者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患者症状消失或好转率为 78 7%。心率 <5 0次 /min者占 2 6 4 % ;术中栓子脱落 5例 ,其中 2例治疗后恢复 ,2例遗留一侧肢体运动障碍 ,1例死亡 ;术后颅内出血死亡 1例 ,术后 30d内卒中或死亡 6例 ,占 1 2 6 %。随访率为 77 8%。再狭窄 17例 ,占 4 6 %。 结论 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是安全的 ,若操作规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治疗 患者 血管内支架 颈内动脉狭窄 死亡 颈动脉狭窄 扩张 目的
下载PDF
症状性颈、椎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与血管内介入治疗 被引量:24
2
作者 刘勇 帅杰 +4 位作者 郑健 李黔宁 邓志宽 黄华 谷月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6-698,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颅外段颈、椎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方法,评价颈、椎动脉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6例颅外段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表现、颈部血管超声、全脑血管造影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等相关资料进行系统回顾。结果(1... 目的探讨颅外段颈、椎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方法,评价颈、椎动脉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6例颅外段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表现、颈部血管超声、全脑血管造影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等相关资料进行系统回顾。结果(1)颈部血管听诊发现血管杂音95例(89.6%),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排序依此为高脂血症83例(78.3%)、高血压62例(58.5%)、糖尿病49例(46.2%)、长期饮酒44例(41.5%)、吸烟41例(38.7%)和高尿酸血症23例(21.7%);(2)本组患者DSA发现单纯颅外段颈动脉狭窄40例,单纯椎动脉起始部狭窄30例,颅外段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合并存在36例,共检出狭窄血管169条;(3)104例患者血管内成功植入支架123枚,术后即刻DSA显示狭窄程度10%~20%,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3例(2.88%),92例患者术后6~12个月随访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新发脑梗死。结论血管内介入诊疗技术在症状性颈、椎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治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椎动脉 血管狭窄 卒中 支架植入
下载PDF
LVIS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疗效 被引量:24
3
作者 诸德源 方亦斌 +4 位作者 杨鹏飞 黄清海 许奕 洪波 刘建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75-479,共5页
目的评价LVIS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B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颈内动脉BB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脑血管造影和随访结果。结果 16例患者均成功接受LVIS支架治疗。根据Raym... 目的评价LVIS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B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颈内动脉BB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脑血管造影和随访结果。结果 16例患者均成功接受LVIS支架治疗。根据Raymond分级,即刻栓塞结果分为Ⅰ级4例,Ⅱ级5例,Ⅲ级7例;2例出现缺血性并发症。16例患者中,14例经过6~36个月的临床随访,其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分别为0分5例,1分6例,2分2例,5分1例,预后良好率为13/14,该14例获得3~24个月的影像学随访,其中治愈11例,进一步血栓形成2例,稳定1例,治愈率为11/14;其余2例随访时间不足3个月,仅行术后1周血管造影,造影结果均为RaymondⅠ级,1个月临床随访m RS评分分别为0分和1分。结论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BBA技术可行,可能有助于降低BBA再出血和复发的风险,但仍需大样本的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血泡样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LVIS支架 预后
下载PDF
颈总动脉及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生 李宝民 +4 位作者 邵如宏 林汉英 唐文捷 曹向宇 王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及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的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治疗及术后随访效果。材料和方法:96例颈总动脉及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后,均采用自膨式支架经股动脉入路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及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的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治疗及术后随访效果。材料和方法:96例颈总动脉及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后,均采用自膨式支架经股动脉入路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96例颈动脉(颈总动脉/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术后狭窄段的直径均较术前扩大,其中87例达到正常管径的6 0 %以上,9例达到4 0 % ,有症状的90例术后临床脑缺血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全部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电话随访2~35个月,均未再发生脑缺血,其中超声复查颈动脉2 2例( 2 7次) ,DSA复查1 0例,无再狭窄发生。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颈总动脉/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3年内随访效果较好,大宗病例的更长时间的随访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颈总动脉 颅外段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治疗 随访研究 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随访效果 自膨式支架 症状和体征 颈动脉 检查诊断 经股动脉 术后狭窄 无并发症 电话随访 随访结果 脑缺血 再发生 DSA 再狭窄
下载PDF
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脑血流定量评价 被引量:10
5
作者 焦力群 李慎茂 +7 位作者 李萌 缪中荣 朱凤水 吉训明 秦晓红 宋庆斌 马妍 凌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295-298,共4页
目的利用氙气CT(XeCT)技术分析颈动脉重度狭窄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并以此评价支架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对13例颈动脉重度狭窄进行支架成形治疗,并利用XeCT进行血流定量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分别接受XeCT检查,根据病变侧大脑皮层的脑血流... 目的利用氙气CT(XeCT)技术分析颈动脉重度狭窄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并以此评价支架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对13例颈动脉重度狭窄进行支架成形治疗,并利用XeCT进行血流定量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分别接受XeCT检查,根据病变侧大脑皮层的脑血流值分为正常区、轻度缺血区、可逆性缺血区和梗死区,并按缺血面积大小作术前、术后对比。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局部脑血流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以大脑中动脉分布区最为显著;术后脑血流值有显著改善,轻度缺血区面积由32.63%变为14.22%,可逆性缺血区面积由13.54%变为8.38%,正常区域面积由47.51%变为71.13%,而梗死面积无显著变化。结论颈动脉重度狭窄时,脑组织存在易导致脑梗死的缺血区域,支架成形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其疗效可以通过定量的脑血流测定得到客观和准确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氙气CT 支架 脑血流
下载PDF
血栓保护伞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洪波 刘建民 +5 位作者 许奕 赵文元 黄清海 辛涛 张珑 张鑫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295-1297,共3页
目的 :分析血栓保护伞应用于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效果。 方法 :19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时采用血栓保护伞 ,首先将血栓保护伞通过狭窄部位并释放 ,然后进行支架成形术 ,观察手术期脑栓塞发生情况 ,大体观察回收支架。结果 :1... 目的 :分析血栓保护伞应用于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效果。 方法 :19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时采用血栓保护伞 ,首先将血栓保护伞通过狭窄部位并释放 ,然后进行支架成形术 ,观察手术期脑栓塞发生情况 ,大体观察回收支架。结果 :19例血栓保护伞放置及支架成形均成功实施 ,回收的保护伞中 13个发现碎片组织 ,无手术死亡及血栓栓塞并发症 ,临床短期随访无脑缺血事件发生。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 颈动脉狭窄 血栓保护伞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脑卒中 疗效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内皮功能的变化及与再狭窄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夏章勇 杨华 +2 位作者 曲怀谦 崔可密 程卫东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2-455,共4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的水平变化及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检测6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人术前,术后1 h、2周、1个月、6个月、1年血浆vWF、ET-1水平.患者术后1年常规进行头...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的水平变化及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检测6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人术前,术后1 h、2周、1个月、6个月、1年血浆vWF、ET-1水平.患者术后1年常规进行头颈血管CTA检查,根据结果分为再狭窄组和无狭窄组,并对两组vWF、ET-1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中1例死亡,4例失访.14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再狭窄,其中3例再狭窄≥50%.与术前比较,术后1 h、6个月vWF 水平升高,术后1 h、2周、6个月ET-1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术后1 h、2周、6个月vWF水平升高,术后1 h、2周、1个月、6个月ET-1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短期(2周内)vWF、ET-1水平持续升高,术后6个月再次升高者发生再狭窄的危险性增加,监测vWF、ET-1水平对判断患者的远期预后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假性血友病因子 内皮素1
原文传递
滤网保护装置在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加春 王大明 +2 位作者 翟乐乐 姜学丽 王利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68-71,共4页
目的 探讨滤网保护装置在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方法 配合应用滤网保护装置 ,对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36例次 (其中颈动脉 33例次 ,椎动脉起始部 3例次 ) ,对手术过程、治疗效果和... 目的 探讨滤网保护装置在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方法 配合应用滤网保护装置 ,对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36例次 (其中颈动脉 33例次 ,椎动脉起始部 3例次 ) ,对手术过程、治疗效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全部病例成功应用滤网保护装置进行了支架置入术 ,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0。血管狭窄率由支架前的 81 4 %下降至支架后的 14 1% ;病理学检查显示 ,2 7例患者保护装置的滤网内有斑块成分 ,占 75 % ;保护装置捕捉到的有形成分包括纤维蛋白、斑块碎片 (坏死组织、胆固醇碎片、钙化成分等 )。 结论 滤网保护装置可以捕捉到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碎解的斑块成分 ,降低术中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目前临床治疗中应用的滤网保护装置可以选择性地应用于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支架成形术中 ;滤网保护装置应进一步向微型化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狭窄 颈动脉 术中 并发症 支架置人术 支架成形术 目的 患者 适应
下载PDF
过滤伞保护下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 被引量:10
9
作者 洪波 刘建民 +5 位作者 许奕 赵文元 黄清海 张珑 张鑫 辛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分析过滤伞保护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及有效性。方法  2 5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采用过滤伞装置 ,首先将过滤伞通过狭窄部位并释放 ,然后进行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观察手术期脑栓塞发生的情况 ,大体观察回... 目的 分析过滤伞保护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及有效性。方法  2 5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采用过滤伞装置 ,首先将过滤伞通过狭窄部位并释放 ,然后进行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观察手术期脑栓塞发生的情况 ,大体观察回收的过滤伞。结果  2 5例过滤伞放置及支架成形术均成功实施 ,回收的过滤伞中 15个发现组织碎片 ,无手术死亡及症状性脑血栓栓塞并发症 ,临床短期随访无脑缺血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滤伞 颈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安全性 有效性
原文传递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1
10
作者 潘文龙 赵浩 王备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87-690,共4页
目的总结 97 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工作特点。方法制定专科性规范的护理流程和详细实用的护理工作内容,术前心理指导抓住焦点、给予全面的病情评估,术中配合具有针对性、在颈动脉窦反应时提供充分的处理措施,术后... 目的总结 97 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工作特点。方法制定专科性规范的护理流程和详细实用的护理工作内容,术前心理指导抓住焦点、给予全面的病情评估,术中配合具有针对性、在颈动脉窦反应时提供充分的处理措施,术后观察重点突出。结果 97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支架植入,其中术前焦虑、恐惧者 28 例,术中低血压、颈动脉窦反应敏感者 49 例,多支血管病变,同时处理者 12 例,术后穿刺点渗血者 22 例,血肿形成者 8 例,经过加压按压及对症处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保证手术的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患者能够尽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 护理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建民 洪波 +4 位作者 许奕 黄清海 赵文元 张珑 周晓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94-396,共3页
目的 评价颅外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  2 0 0 0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颈动脉狭窄 16 4例 ,其中颅外分叉部颈内动脉狭窄 14 6例 ,单纯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 13例 ,单纯颈总动脉狭窄 5例 ,采用自膨胀... 目的 评价颅外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  2 0 0 0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颈动脉狭窄 16 4例 ,其中颅外分叉部颈内动脉狭窄 14 6例 ,单纯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 13例 ,单纯颈总动脉狭窄 5例 ,采用自膨胀支架进行血管成形治疗。 结果  16 4例支架植入均获得成功 ,血管狭窄程度从治疗前 (78 8± 13 6 ) %降低到 (10 2± 7 5 ) % ,围手术期无死亡及大卒中发生 ,1例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ischemicattack ,TIA) (0 6 % ) ,1例出现小卒中 (0 6 % )。14 5例获得随访 ,时间 3月~ 30月 (平均 8 9月 ) ,随访期间无TIA及卒中发生 ,无死亡。术后 6月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随访 4 5例 ,再狭窄 1例 (2 2 % ) ,但无临床症状。 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短中期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颈动脉狭窄 支架 介入
下载PDF
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支架术后高灌注脑出血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11
12
作者 狄云海 张磊 +4 位作者 戴冬伟 洪波 黄清海 许奕 刘建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71-575,共5页
目的评估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高灌注脑出血(HICH)发生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接受CAS治疗的210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99%)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评估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高灌注脑出血(HICH)发生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接受CAS治疗的210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99%)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3.3%)术后发生了HICH。评估患者临床基线、影像学特点与HICH之间的关系。患者术前均接受脑CT灌注检查评估,定义脑血流量达峰时间(TTP)指数为患侧与对侧TTP的比值。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Poisson检验。结果 HICH组和无HICH组TTP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0.10比1.30±0.15,t=4.461,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TTP指数>1.22可作为预测HICH的危险因子(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5.9%)。结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若术前TTP指数>1.22,提示在CAS后发生HICH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支架置入术 颅内出血 危险因素 高灌注综合征
下载PDF
经皮血管内支架术治疗颈动脉狭窄九例报告 被引量:9
13
作者 姜桂生 曲怀谦 +3 位作者 贾秀华 梁建华 许建新 王兴臣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1157-1159,共3页
目的介绍并探讨支架治疗颈动脉病变的程序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颈动脉狭窄大于或等于70%(NASCET标准)的患者9例行11枚自膨胀支架置入治疗,皆应用保护伞,于围手术期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并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 目的介绍并探讨支架治疗颈动脉病变的程序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颈动脉狭窄大于或等于70%(NASCET标准)的患者9例行11枚自膨胀支架置入治疗,皆应用保护伞,于围手术期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并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临床随访5.5月(1 ̄12月)。结果9例手术操作完全成功,术后残余狭窄小于20%,无死亡病例;无症状脑梗死1例;2例术后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静脉持续给药24h后恢复正常。结论应用支架内置入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 脑梗死 血管内治疗
原文传递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腔内技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长段闭塞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梦宇 王兵 +1 位作者 吴斐 许恒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23-27,共5页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腔内技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长段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颈内动脉长段闭塞患者21例,均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腔内技术(Fogarty导管取栓、闭塞段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治疗。观察围术期一般情况。通过临床症状...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腔内技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长段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颈内动脉长段闭塞患者21例,均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腔内技术(Fogarty导管取栓、闭塞段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治疗。观察围术期一般情况。通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脑血流量、脑血容量、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采用CT灌注成像检测)评价术后效果。术后3、6、12、24个月,采用影像学检查评估颈内动脉通畅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残障程度。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开通闭塞血管,围手术期无新发脑梗死或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19.04%。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与术前比较,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均升高,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缩短(t分别为13.86、3.96、11.98,P均<O.05)。16例(76.19%)获得影像学随访的患者中,13例(81.25%)管腔通畅,1例出现靶血管支架内闭塞,2例出现靶血管狭窄。术后3个月mRS评分2分者3例,1分者5例,0分者13例,提示总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腔内技术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长段闭塞的有效手段,短期随访结果满意,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腔内技术 FOGARTY导管取栓术 闭塞段球囊扩张 支架置入 颈内动脉长段闭塞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55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苑超 张望德 +2 位作者 原标 邢彤 李谈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02-505,共4页
目的 介绍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基本方法 ,探讨该术式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方法  5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腔内成形、支架植入术 ,共放支架 58个 ,其中Wallstent支架 41个 ,Smart支架 1 4个 ,OptiMed支架 3个。 1 8例患者应... 目的 介绍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基本方法 ,探讨该术式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方法  5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腔内成形、支架植入术 ,共放支架 58个 ,其中Wallstent支架 41个 ,Smart支架 1 4个 ,OptiMed支架 3个。 1 8例患者应用脑保护装置。 结果 术中 2例患者出现较重卒中 ,其中 1例术中出现左眼视野缺损 ,3个月后仍有残余症状 ,1例术中出现意识丧失、右侧肢体偏瘫 ,经救治神志恢复。 2例出现轻度卒中。 6例出现一过性血压降低、心动过缓 ,其后逐渐恢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 6 9% ,严重卒中为 3 5 %。循环系统并发症为 1 0 3 %。应用脑保护装置的患者没有神经系统并发症。 结论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 ,在有经验的医生治疗下 ,操作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术 腔内成形术 手术治疗 手术并发症
原文传递
无症状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及支架置入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石向群 张志强 +5 位作者 张亮 罗红波 张晓燕 张国祯 曹丽 汪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630-633,共4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颈内动脉支架置入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神经内科2007年5月—2013年6月经全脑血管造影诊断的无症状性颈内动脉C1段狭窄患者92例的资料,其中中度狭窄49例...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颈内动脉支架置入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神经内科2007年5月—2013年6月经全脑血管造影诊断的无症状性颈内动脉C1段狭窄患者92例的资料,其中中度狭窄49例和重度狭窄43例(支架置入31例),评估纳入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支架置入后3个月Mo CA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 (1)重度狭窄组Mo CA评分低于中度狭窄组[(22.6±2.9)分比(27.4±2.3)分,P<0.01],Mo CA评分<26分的患者占83.7%(36/43),明显高于中度狭窄组的22.4%(11/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重度狭窄组中,术前Mo CA评分支架治疗组[(22.9±3.0)分]与未置入支架组[(21.9±2.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置入术后3个月支架治疗组Mo CA评分[(25.4±2.7)分]明显高于未行支架治疗组[(22.2±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架置入治疗后Mo CA评分<26分者的比例(48.4%,15/31)明显低于未置入支架者(83.3%,10/12,P=0.037)。结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可造成认知功能减退,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有利于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认知障碍 支架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支架成型术后再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华 田春鸥 +1 位作者 何强华 李扬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98-1102,共5页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颈动脉支架成型术后再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择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29例颈动脉支架成型术后再狭窄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同期收治的年龄、性别...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颈动脉支架成型术后再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择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29例颈动脉支架成型术后再狭窄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同期收治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与研究组患者相匹配的29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CEA治疗2组患者,研究组患者术中同时将支架剥除。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疗效、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中转流率分别为10.34%、17.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颈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皮肤切口长度、颈动脉切口长度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研究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分别为93.10%、89.66%,对照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分别96.55%、93.10%;2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S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随访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34%,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45%和6.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A治疗颈动脉支架成型术后再狭窄是有效的,且不会增加手术风险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支架成型术 颈动脉狭窄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联合应用多种血管内支架治疗肌纤维发育不良性颈内动脉狭窄 被引量:8
18
作者 洪波 刘建民 +5 位作者 许奕 张珑 赵文元 黄清海 辛涛 张鑫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19-1321,共3页
目的 :报告采用多支架治疗肌纤维发育不良性颈内动脉狭窄 1例。方法 :采用 2个球囊膨胀支架及 1个自膨胀支架治疗 1例肌纤维发育不良性颈内动脉狭窄 ,串珠样狭窄从颅外颈内动脉起始部到颅内海绵窦段 ,长约 82 mm。结果 :一次性植入 3个... 目的 :报告采用多支架治疗肌纤维发育不良性颈内动脉狭窄 1例。方法 :采用 2个球囊膨胀支架及 1个自膨胀支架治疗 1例肌纤维发育不良性颈内动脉狭窄 ,串珠样狭窄从颅外颈内动脉起始部到颅内海绵窦段 ,长约 82 mm。结果 :一次性植入 3个支架 ,成功进行血管成形 ,患者症状消失 ,临床短期随访无脑缺血事件发生 ,5个月血管造影随访显示支架植入段血管通畅 ,无再狭窄。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纤维发育不良性颈内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 肌纤维发育不良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球囊膨胀支架 自膨胀支架
下载PDF
支架成形治疗合并对侧颈动脉闭塞的重度颈动脉狭窄 被引量:8
19
作者 郭建明 谷涌泉 +5 位作者 郭连瑞 佟铸 崔世军 高喜翔 张建 汪忠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支架成形治疗合并对侧颈动脉闭塞的重度颈动脉狭窄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4月—2014年8月收治的26例对侧颈动脉闭塞、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接受颈动脉支架成形(CAS)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均CAS成... 目的探讨支架成形治疗合并对侧颈动脉闭塞的重度颈动脉狭窄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4月—2014年8月收治的26例对侧颈动脉闭塞、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接受颈动脉支架成形(CAS)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均CAS成功,术后残余狭窄均<30%。15例患者术中出现心率减慢或血压下降,嘱患者咳嗽或给予阿托品静脉推注后缓解。1例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支架急性闭塞,术侧大面积脑梗死,经内科治疗语言和肢体功能基本恢复。5例患者术后出现过度灌注,控制血压后于术后72 h内缓解。术后随访(28.5±10.1)个月,因心肌梗死死亡3例,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2例患者复发头晕症状,其中1例患者术后36个月超声复查发现支架内重度再狭窄,未接受相应治疗。2例患者术后再发脑梗死,经内科治疗后无严重后遗症。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事件。结论 CAS治疗对侧颈动脉闭塞的颈动脉重度狭窄病变安全、有效的。但应注意术前颅内侧支循环的评估和围手术期血压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疾病 颈动脉 狭窄 支架 脑血管
下载PDF
覆膜支架治疗颅外段颈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志清 梁国标 +4 位作者 王晓刚 李京臣 赵明利 李创忠 高旭 《创伤外科杂志》 2013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总结应用覆膜支架治疗创伤性颅外段颈动脉创伤性动脉瘤的临床经验,包括适应证、安全性、有效性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应用覆膜支架治疗的17例颅外段颈动脉创伤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部位、... 目的总结应用覆膜支架治疗创伤性颅外段颈动脉创伤性动脉瘤的临床经验,包括适应证、安全性、有效性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应用覆膜支架治疗的17例颅外段颈动脉创伤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部位、大小、临床症状和预后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覆膜支架,术后造影显示动脉瘤闭塞,供血动脉通畅。随访患者均无缺血。结论覆膜支架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创伤性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作为颅外段颈动脉创伤性动脉瘤的的一线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颈动脉 动脉瘤 覆膜支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