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脑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贺刚锐 王建平 +2 位作者 白宏英 王金兰 刘春岭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CAA)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关系,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新手段。方法对105例60岁以上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组、颈动脉轻度狭窄组... 目的研究老年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CAA)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关系,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新手段。方法对105例60岁以上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组、颈动脉轻度狭窄组和颈动脉内膜正常组。另选3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并对部分服用叶酸、维生素B12患者进行随访。结果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组的血Hcy平均水平为35.5μmol/L,高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的16.86μmol/L和颈动脉轻度狭窄组的23.14μmol/L,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颈动脉轻度狭窄组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Hcy水平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患者Hcy总体平均水平18.67μmol/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45μmol/L,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Hcy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密切相关,对HHcy患者进行干预是一种值得研究的脑梗死防治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颈动脉硬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与踝肱指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载红 杨炳昂 +2 位作者 钟文津 张洁 刘移民 《新医学》 2015年第7期475-478,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与踝肱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对23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组)和260名健康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使用多普勒超声仪测量踝肱指数,并分析踝肱指数...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与踝肱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对23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组)和260名健康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使用多普勒超声仪测量踝肱指数,并分析踝肱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 236例观察组患者中,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83例(77.5%),对照组为60例(23.1%),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22例踝肱指数异常,发生率为9.3%;对照组有6例踝肱指数异常,发生率为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组踝肱指数明显低于正常组,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组患者的踝肱指数明显低于增厚组(P<0.05),颈动脉内膜不稳定斑块组踝肱指数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踝肱指数与缺血性脑卒中明显相关(OR分别为1.118、0.054,P均<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踝肱指数可作为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 踝肱指数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丹 郑辐 +2 位作者 黄芩 张丽 韦焘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113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102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2组均检测血清hsCRP和Fib水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113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102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2组均检测血清hsCRP和Fib水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IMT测得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稳定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Fi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直接相关性.血清Fib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无明确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超敏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同型半胱氨酸关系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白艳华 柯建乐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325-327,331,共4页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腔隙性脑梗死病人200例,所有病人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HCY测定,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和血HCY水平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腔隙性脑梗死病人200例,所有病人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HCY测定,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和血HCY水平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CAS的危险因素及与血HCY关系。结果:CAS组病人年龄、高血压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HCY水平及基线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非C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IMT斑块组病人血清HCY水平均明显高于CIMT增厚组和正常组(P<0.01),CIMT增厚组HCY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低HCY组病人CIMT为(0.75±0.10)mm,明显低于高HCY组的(1.26±0.13)mm(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hs-CRP、HCY均为发生CA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除年龄、高血压、hs-CRP影响CAS的发生外,血HCY水平同样影响CAS的发生,临床可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对CAS进行早期评估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对老年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世梅 尹坚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1826-1829,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对老年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全身麻醉手术并经由颈动脉超声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48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56例为对照组,分别在...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对老年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全身麻醉手术并经由颈动脉超声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48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56例为对照组,分别在术前24 h,术后24、72 h,1、4、12周对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术后24 h两组的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MMSE评分更低(P<0.05);在认知功能障碍方面术后24 h观察组有12例而对照组有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72 h,1、4、12周两组的MMSE评分较术后24 h有所上升,但是两组之间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术后72h MMSE评分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仅有1例患者MMSE水平随访到12周仍低于正常;而在观察组随访至12周,平均MMSE水平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且有6例患者仍有认知功能障碍。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在接受全身麻醉手术后更易造成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因此要积极的筛查此类患者并探索更好的对认知功能影响更小的麻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全身麻醉 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闫鹤立 史万英 +1 位作者 王菁 唐蕊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将368例住院病人分为MS组、高危MS组和非MS组,应用血管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各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S组、高危MS组和非MS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分别...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将368例住院病人分为MS组、高危MS组和非MS组,应用血管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各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S组、高危MS组和非MS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分别为54.75%、33.21%和12.04%;三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率分别为48.65%、40.54%和10.81%;三组颈动脉闭塞率分别为70.59%、29.41%和0%,MS组和高危MS组较非MS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显著增高(P<0.05)。MS的患病分布即具备诊断条件的个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结论代谢综合征及高危代谢综合征人群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群体,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作为脑血管病一级预防的预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超声
下载PDF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及颈动脉硬化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戈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9期411-412,共2页
目的探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硬化、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治疗脑梗死患者76例(研究组)及76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 目的探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硬化、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治疗脑梗死患者76例(研究组)及76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研究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cy、叶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76例患者中44例出现颈动脉硬化,按照IMT、PSV将研究组患者分为颈动脉梗死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各组Hcy、IMT存在相关性,中度组及重度组Hcy、IMT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与动脉膜粥样硬化有一定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示脑梗死进展和治疗情况。同时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干预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 颈动脉硬化 相关研究
下载PDF
ACE基因多态性和血脂等指标与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探讨
8
作者 周武 陶志华 +1 位作者 陈晓东 张旭 《江西医学检验》 2003年第6期437-439,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塞的危险因素:血管紧张素1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血脂、高血压等与另一危险因素:颈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26例脑梗塞患者的ACE基因型,同时检测其血脂。载脂蛋白、血压及颈动脉硬化状况,并... 目的探讨脑梗塞的危险因素:血管紧张素1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血脂、高血压等与另一危险因素:颈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26例脑梗塞患者的ACE基因型,同时检测其血脂。载脂蛋白、血压及颈动脉硬化状况,并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引起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1)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组与非颈动脉硬化组相比,颈动脉硬化组的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非颈动脉硬化组(P均<0.05),而两组的ACE基因多态性、性别、血压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对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总胆固醇是引起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高胆固醇是引起颈动脉硬化导致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脑梗塞的其它危险因素:ACE基因多态性、高血压等并不通过引起颈动脉硬化来影响脑梗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 基因多态性 血脂 脑梗塞 颈动脉硬化 危险因素 血管紧张素1转换酶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RP水平变化与颈动脉斑块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萍 王世民 李效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性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颈动脉斑块的特点。方法:将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老年组和青年组、腔隙性梗死组和非腔隙性梗死组、进展性卒中和非进展性卒中组、吸烟组和非吸烟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 目的:探讨急性脑性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颈动脉斑块的特点。方法:将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老年组和青年组、腔隙性梗死组和非腔隙性梗死组、进展性卒中和非进展性卒中组、吸烟组和非吸烟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并应用颈动脉超声对斑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进展型卒中组、非腔隙性梗死组、吸烟组与青年组、稳定型卒中组、腔隙性梗死组和非吸烟组相比,前者hsCRP值显著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颈动脉超声显示有斑块患者73例(65.18%),共检出斑块230块,斑块绝大部分(79.56%)位于颈总动脉。随着年龄的增加,超声检出的斑块数相应增多。斑块以中回声斑块为主,青年组以中低回声斑块为主,老年组以混合回声斑块为主,其余各组斑块回声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青年组在颈内动脉起始部发现斑块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时,年龄、梗死面积愈大,病情愈不稳定,hsCRP水平愈高。颈动脉超声通过描述斑块的声学特征,间接反映了斑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C反应蛋白质 颈动脉 动脉硬化
下载PDF
颈内动脉内膜剥除术治疗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症36例报告 被引量:6
10
作者 吕伟明 王深明 +3 位作者 林勇杰 李松奇 常光其 H.Mueller-Wiefel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内膜剥除术治疗颅外段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 36例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分别采用颈内动脉内膜剥除加补片、颈内动脉外膜翻转内膜切除和人造血管置换三种不同的颈内动脉内膜剥除术式 ,通过治疗...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内膜剥除术治疗颅外段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 36例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分别采用颈内动脉内膜剥除加补片、颈内动脉外膜翻转内膜切除和人造血管置换三种不同的颈内动脉内膜剥除术式 ,通过治疗效果分析 ,总结手术经验及手术适应证。结果  36例病人痊愈出院 ,术后无并发症 ,随访期内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发作 ,彩超检查颈内动脉通畅。结论 颈内动脉内膜剥除术是治疗颅外段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内膜剥除术 治疗 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症 人工血管置换术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声学密度定量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贵明 周旻 +3 位作者 黄灿亮 万征 杜鑫 袁文利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29-83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背向散射积分校正值(CIBS)的差异,评价其对预测冠状动脉(冠脉)事件发生的价值。方法:将100例受试者(均经冠脉造影检查)分为急性心肌梗死36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27例(UAP组)、稳定型心绞...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背向散射积分校正值(CIBS)的差异,评价其对预测冠状动脉(冠脉)事件发生的价值。方法:将100例受试者(均经冠脉造影检查)分为急性心肌梗死36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27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27例(SAP组)以及对照组10例,其中AMI组与UAP组合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用二维超声检测颈动脉是否存在斑块,并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采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测量各组颈动脉斑块CIBS。结果:AMI组(83.33%)、UAP组(82.22%)和SAP组(62.96%)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UAP组和SAP组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CIBS显著低于SAP组(P<0.01),AMI组和UA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CIBS≤-8.2dB时预测ACS的敏感度为82%,特异度为81%;AMI组、UAP组和SAP组IMT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ACS患者颈动脉斑块CIBS明显低于SAP患者,用声学密度测定颈动脉斑块CIBS有望成为无创性预测ACS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声学 颈动脉疾病 动脉硬化 急性病 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