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心主血脉理论对中风发病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23
1
作者 丁元庆 《山东中医杂志》 2018年第1期1-3,共3页
文章基于中风病在血脉,损及脑髓神机的病机理论,探讨心主血脉失常与中风发病的内在联系。在心脑一脉相承,共主神明的认识基础上,分析中风发病机制,结合当代研究进展,阐述心主血脉与中风病机的相关性。认为心主血脉失常是中风发病的基础... 文章基于中风病在血脉,损及脑髓神机的病机理论,探讨心主血脉失常与中风发病的内在联系。在心脑一脉相承,共主神明的认识基础上,分析中风发病机制,结合当代研究进展,阐述心主血脉与中风病机的相关性。认为心主血脉失常是中风发病的基础病理损害,主要涉及心脏病变,心率、心律、心脏瓣膜病变及其形态学改变、血压、血流动力学、血液、血脂、血管特别是动脉病变。凡此均责心主血脉失常,终致血脉损伤,血行不利,痰浊瘀血阻滞,脑脉闭塞或血溢脉外,发生中风。心脑一脉相通,心主血脉失常是中风最常见的病机,维护心、血、脉结构与功能的正常状态是预防中风的着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主血脉 中风 脑血管病 心源性卒中 预防
下载PDF
脑心通胶囊对心源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袁欣 庞诺 +2 位作者 赵满 康丽姗 马丽巧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1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心源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河北友爱医院就诊的心源性脑卒中患者118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心源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河北友爱医院就诊的心源性脑卒中患者118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效果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心源性脑卒中的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脑心通胶囊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血脂水平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左心耳测量参数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源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润榕 胡春洪 +4 位作者 王苇 李郑 张帅 李伟 侯红玲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51-757,共7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CCTA)左心耳测量参数对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心源性脑卒中(CS)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179例行CCTA检查的NVAF患者的临床和检查资料。根据CCTA检查后2年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短...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CCTA)左心耳测量参数对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心源性脑卒中(CS)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179例行CCTA检查的NVAF患者的临床和检查资料。根据CCTA检查后2年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病情况进行分组,其中符合CS标准的为病例组(87例),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且无TIA发作的患者为对照组(92例)。使用心功能分析软件测量左心耳的开口长短径和面积、深度、容积参数,用体表面积校正各测量值,获得该参数的校正指数,进行数据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体质指数、高血脂、房颤病史年数、左心耳开口面积指数(LAAOA Index)、左心耳射血分数(LAAEF)对CS发病的影响。通过ROC曲线评估LAAOA Index和LAAEF对CS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左心耳开口长短径和面积、最大和最小容积的校正指数以及LAAEF分别为(1.80±0.21)cm/m^(2)、(1.19±0.17)cm/m^(2)、(3.20±0.71)cm^(2)/m^(2)、(7.91±1.92)ml/m^(2)、(5.03±1.40)ml/m^(2)、(36.20±10.54)%,对照组分别为(1.64±0.24)cm/m^(2)、(1.06±0.19)cm/m^(2)、(2.65±0.64)cm^(2)/m^(2)、(6.61±1.68)ml/m^(2)、(3.67±1.28)ml/m^(2)、(45.25±1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83、4.647、5.481、4.826、6.823、-5.875,P值均<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AOA Index增大(P=0.005)和LAAEF减小(P<0.001)是NVAF患者发生CS的独立危险因素。LAAOA Index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2(95%CI 0.639~0.777),最佳诊断界值为3.16 cm^(2)/m^(2);LAAEF的AUC值为0.734(95%CI 0.663~0.797),界值为38.71%;LAAOA Index联合LAAEF的AUC值为0.786(95%CI 0.718~0.843)。结论CCTA检查可以利用冠状动脉血管扫描数据,对左心耳大小和功能进行一站式、比较准确的评价。CCTA左心耳测量参数可以作为CHA2DS2-VASc评分的补充,为NVAF患者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源性脑卒中
原文传递
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在心房颤动患者心源性脑卒中急性期的变化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永利 陈娟 +4 位作者 杨丽 黄奎 马宇 任宁 姜华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研究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源性脑卒中急性期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入选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至天津市胸科医院和天津市环湖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非瓣膜病持续性房颤患者152例(房颤组)、发... 目的研究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源性脑卒中急性期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入选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至天津市胸科医院和天津市环湖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非瓣膜病持续性房颤患者152例(房颤组)、发生急性心源性脑卒中的持续性非瓣膜病房颤患者103例(心源性脑卒中组)、非心源性脑卒中患者126例(非心源性脑卒中组)及基线水平与非心源性脑卒中组相匹配的无房颤患者138例(对照组)。分别对其临床资料、生化指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TF和TFPI血浆含量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非心源性脑卒中组血浆vWF和TF含量较高,而TFPI含量和TFPI/TF较低[分别为(151.38±33.54)比(90.79±19.23)μg/L,(47.82±8.87)比(20.58±6.03)μg/L,(37.64±4.54)比(41.67±5.32)μg/L,0.79±0.15比2.03±0.37,均P<0.05]。与心源性脑卒中组相比,非心源性脑卒中组血浆vWF和TF含量较高,而TFPI含量和TFPI/TF较低[分别为(151.38±33.54)比(124.53±27.43)μg/L,(47.82±8.87)比(43.46±7.94)μg/L,(37.64±4.54)比(54.79±7.62)μg/L,0.79±0.15比1.26±0.18,均P<0.05]。与房颤组相比,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vWF、TF和TFPI含量升高,TFPI/TF较低[分别为(124.53±27.43)比(105.31±25.15)μg/L,(43.46±7.94)比(25.73±6.46)μg/L,(54.79±7.62)比(48.66±6.73)μg/L,1.26±0.18比1.89±0.23,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FPI/TF减低是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心源性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OR=3.78,95%CI 1.86~7.31)。结论在急性发作期,尽管心源性脑卒中患者与非心源性脑卒中患者的TF和TFPI血浆含量变化不同,但TFPI/TF显著减低是其共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心房颤动 心源性脑卒中
原文传递
不明原因脑栓塞与心源性脑卒中机械取栓预后的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刘译升 詹艳丽 +4 位作者 潘辉 尹家文 胡玥 蔡学礼 刘建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70-1276,共7页
目的·比较不明原因脑栓塞(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和心源性脑卒中(cardiogenic stroke,CS)所致颅内动脉闭塞患者机械取栓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 目的·比较不明原因脑栓塞(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和心源性脑卒中(cardiogenic stroke,CS)所致颅内动脉闭塞患者机械取栓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及浙江大学附属丽水市中心医院2012年11月—2019年4月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患者资料,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对定量资料进行比较,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对定性资料进行比较,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17例患者,ESUS组30例,CS组87例。ESUS组平均年龄较小(64岁vs 75岁,P=0.003)、平均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低(12分vs 15分,P=0.020),平均术后24 h NIHSS评分较低(10分vs 12分,P=0.033),平均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较低(2分vs 4分,P=0.015),但两者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0.264,95%CI 0.099~0.704,P=0.008)、基线NIHSS评分(OR=0.758,95%CI 0.673~0.853,P=0.000)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CS患者相比,ESUS患者发病年龄较轻、起病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轻、预后较好,但均有较高的死亡率。两者机械取栓再通率相似。基线NIHSS评分、高血压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 不明原因脑栓塞 心源性脑卒中 基线NIHSS评分 高血压
下载PDF
非瓣膜性房颤所致轻中型卒中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张献文 郑燎源 +2 位作者 经煜 张圆和 唐宇凤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25-229,共5页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房颤(AF)所致轻中型卒中患者1年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AF所致轻中型卒中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研究对象165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在研究对象发病1年时...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房颤(AF)所致轻中型卒中患者1年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AF所致轻中型卒中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研究对象165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在研究对象发病1年时对患者进行随访,主要评估指标为1年内急性缺血性卒中复发情况。根据1年内急性缺血性卒中复发与否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165例患者中21例在1年内复发,复发率为12.7%,轻型卒中复发率为7.3%,中型卒中复发率为20.3%,中型卒中复发率明显高于轻型卒中。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组卒中严重程度、入院前的CHA2DS2-VASc评分、高脂血症比例高于非复发组,使用口服抗凝药物比例低于非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HA2DS2-VASc评分(OR 0.532,95%CI 0.357~0.792,P=0.00)、口服抗凝药治疗(OR 5.589,95%CI 1.685~18.548,P=0.00)、高脂血症(OR 0.123,95%CI 0.033~0.463,P=0.00)与非瓣膜性AF所致轻中型卒中的复发相关。结论非瓣膜性AF所致轻中型卒中复发风险较高,中型卒中的复发风险较轻型卒中大,起病前CHA2DS2-VASc评分高、未坚持服用口服抗凝药物、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复发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卒中 轻中型卒中 卒中复发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refinement of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patients with cardiogenic stroke:An arduous journey 被引量:3
7
作者 Ze-Xin Fan Ri-Xia Liu Guang-Zhi Li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4期719-724,共6页
Cardioembolic stroke,referred to as cardiogenic stroke,is a clinical syndrome in which emboli from the heart pass through the circulatory system and cause cerebral artery embolism and corresponding brain dysfunction.C... Cardioembolic stroke,referred to as cardiogenic stroke,is a clinical syndrome in which emboli from the heart pass through the circulatory system and cause cerebral artery embolism and corresponding brain dysfunction.Compared to other subtypes of ischemic stroke,cardiogenic stroke presents with more etiologies,greater severity,worse prognosis,and a higher recurrence rate.In this minireview,we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etiological classification,diagnostic methods,and interventions of cardiogenic str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ogenic stroke Diagnostic methods Therapeutic strategies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CE型与LAA型缺血性脑卒中的观察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伟华 赵广健 +4 位作者 董丽丽 张斌升 贾画舫 王自然 韩红星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07-812,共6页
目的比较心源性栓塞(CE)型与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自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南医疗区急诊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238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TOAS... 目的比较心源性栓塞(CE)型与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自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南医疗区急诊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238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TOAST病因学分型分为CE组(n=80)和LAA组(n=158),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及发病后90 d时预后的差异,并进一步比较预后良好组患者与预后不良组患者间基线资料的差异及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LAA组相比,CE组患者年龄明显更大,合并心房颤动者比例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死亡率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8例患者中预后良好组112例,预后不良组126例。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静脉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偏大(OR=1.040,95%CI:1.010~1.071,P=0.008)、静脉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高(OR=1.259,95%CI:1.175~1.350,P=0.000)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仅与年龄、脑卒中严重程度有关,而与TOAST病因学分型无关,CE型患者进行静脉溶栓亦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心源性栓塞型 预后
原文传递
心脏黏液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的单中心队列研究
9
作者 乔曼丽 马立萍 +4 位作者 李昆宇 吴阳娇 涂遵媚 舒珍珍 税春桃 《中国医药》 2024年第4期500-504,共5页
目的 探讨心脏黏液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心脏黏液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识别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心脏黏液瘤患者408例。分析心脏黏液... 目的 探讨心脏黏液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心脏黏液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识别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心脏黏液瘤患者408例。分析心脏黏液瘤患者和心脏黏液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分析心脏黏液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全部408例心脏黏液瘤患者中,396例纳入分析,其中包括48例心脏黏液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348例心脏黏液瘤非脑卒中患者。心脏黏液瘤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以心脏梗阻、栓塞和全身系统症状为主。在心脏黏液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为轻中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3(1,10)分,大部分患者(56.3%,27/48)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和唯一表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宽度<30 mm、肿瘤高活动度、肿瘤表面血栓形成和B型脑钠肽(BNP)水平较低均为心脏黏液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心脏黏液瘤临床表现多样。心脏黏液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表现为有轻中度神经功能缺损。较窄的肿瘤宽度、肿瘤高活动度、肿瘤表面血栓形成和较低的BNP水平是心脏黏液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黏液瘤 缺血性脑卒中 心源性卒中
下载PDF
心源性脑卒中的心房颤动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时机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汤舒洁 孙玉芳 项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053-1056,共4页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进展,心房颤动已成为当今“社会流行病”。心房颤动患者由于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易在心房内瘀滞而形成血栓。若血栓脱落则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从而导...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进展,心房颤动已成为当今“社会流行病”。心房颤动患者由于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易在心房内瘀滞而形成血栓。若血栓脱落则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从而导致脑栓塞、肢体动脉栓塞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心房颤动的并发症之一,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等特点。心房颤动患者经正规抗凝治疗可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但同时存在出血转化风险。目前对于心房颤动患者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开始进行口服抗凝治疗的具体时间选择仍有争议。本文总结回顾了当前的指南以及相关随机对照研究,并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缺血性脑卒中 新型口服抗凝药(DOAC) 抗凝治疗 心源性脑卒中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联合丁苯酞对心源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出血事件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尉建辉 高李 +1 位作者 李蒙 邢麟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4期399-402,411,共5页
目的 探究超早期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联合丁苯酞对心源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出血事件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于宝鸡市中心医院进行诊治的168例超早期心源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 探究超早期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联合丁苯酞对心源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出血事件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于宝鸡市中心医院进行诊治的168例超早期心源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84例,接受rt-PA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和对照组(84例,仅接受rt-PA溶栓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的疗效,14 d内出血性转化(HT)发生率,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纤连蛋白(c-F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进行检测并加以对比。结果 联合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3,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下降,且联合组NIHSS评分(15.69±3.32)分低于对照组(8.61±1.87)分(t=8.286,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9.76%)(χ^(2)=4.861,P<0.05)。联合组HT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24.43%)(χ^(2)=4.55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3,P>0.05)。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的NSE、MMP-9、c-FN、VE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5,1.243,0.142,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NSE、MMP-9、c-FN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VEGF水平[(288.04±79.84) ng·L^(-1)]高于对照组[(246.82±61.05) ng·L^(-1)](t=3.760,P<0.05),NSE水平、MMP-9水平、c-FN水平[分别为(12.26±2.26)μg·L^(-1)、(100.16±27.42)μg·L^(-1)、(1.50±0.48) mg·L^(-1)]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27±2.5)μg·L^(-1)、(126.34±34.11)μg·L^(-1)、(1.71±0.73) mg·L^(-1)](t=5.483,2.203,3.760,均P<0.05)。结论 超早期rt-PA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方案可提高心源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HT发生率,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脑卒中 出血性转化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丁苯酞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血清hsa-miR3173-5p和hsa-miR-4297作为心源性脑卒中诊断标志物的研究
12
作者 刘旭阳 孙玉芳 +1 位作者 汤舒洁 项涛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5期470-475,F0003,共7页
目的研究血清hsa-miR3173-5p和hsa-miR-4297与心源性脑卒中的关联性,及其作为诊断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GEO数据库整合分析筛选出可能的心源性脑卒中特异性miRNA(hsa-miR3173-5p和hsa-miR-4297),通过孟德尔随机化与共定位分析验证两个mi... 目的研究血清hsa-miR3173-5p和hsa-miR-4297与心源性脑卒中的关联性,及其作为诊断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GEO数据库整合分析筛选出可能的心源性脑卒中特异性miRNA(hsa-miR3173-5p和hsa-miR-4297),通过孟德尔随机化与共定位分析验证两个miRNA对心源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作用,并对它们在miRNA-mRNA调控网络中的靶基因进行富集分析来寻找相关通路。纳入2022年3月—2023年1月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诊断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共103例,其中心源性脑卒中22例(病例组),非心源性脑卒中81例(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hsa-miR3173-5p和hsa-miR-4297的表达水平,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其与心源性脑卒中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预测价值。结果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提示遗传预测的循环血液中hsa-miR3173-5p和hsa-miR-4297表达增高分别使心源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增加46%和70%。共定位分析提示循环血液中hsa-miR3173-5p和hsa-miR-4297的表达与心源性脑卒中存在共享遗传变异的概率分别为95%和86%。病例组血清hsa-miR3173-5p和hsa-miR-429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sa-miR3173-5p(OR=6.30,95%CI 1.79~22.14,P=0.004)和hsa-miR-4297(OR=12.38,95%CI 1.97~77.72,P=0.007)与心源性脑卒中有显著关联。hsa-miR3173-5p和hsa-miR-4297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5和0.624,将hsa-miR3173-5p和hsa-miR-4297联合心房颤动共同进行分析,其AUC为0.842。结论hsa-miR3173-5p和hsa-miR-4297的表达水平与心源性脑卒中具有密切关联,有望作为心源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脑卒中 MIRNA 诊断标志物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靶向铜死亡相关基因治疗心源性脑卒中
13
作者 王咪 王嘉雨 +3 位作者 彭芊语 何衡花 李经博 齐瑞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4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和机器学习探究靶向心源性脑卒中的铜死亡相关特征基因,分析特征基因与心源性脑卒中之间的潜在关系。方法通过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获取心源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数据集,基于该数据集对铜...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和机器学习探究靶向心源性脑卒中的铜死亡相关特征基因,分析特征基因与心源性脑卒中之间的潜在关系。方法通过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获取心源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数据集,基于该数据集对铜死亡相关基因进行差异性分析,采用聚类分析和机器学习筛选铜死亡特征基因,通过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验证特征基因的准确性和构建疾病预测模型以预测心源性脑卒中患病的风险;利用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和基因集富集分析探究疾病和铜死亡亚型与免疫微环境的关系及铜死亡特征基因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和生理病理学过程。结果共筛选出3个铜死亡差异特征基因分别为丙酮酸脱氢酶E1亚基alpha 1(Pyruvate dehydrogenase E1 subunit alpha 1,PDHA1)、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Dihydrolipoamide dehydrogenase,DLD)、溶质载体家族31成员1(Solute carrier family 31 member 1,SLC31A1),3个特征基因表现出良好的准确性,并且其构建的疾病预测模型对心源性脑卒中的患病风险有良好的预测性。免疫浸润分析发现,心源性脑卒中与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具有较强的相关性,3个特征基因同样与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与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γδT细胞有很强的相关性。基因集富集分析表明,铜死亡主要与免疫炎症反应、三羧酸循环、丙酮酸代谢和神经营养因子信号传导通路集ErbB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ErbB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family,ERBB)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结论铜死亡特征基因PDHA1、DLD、SLC31A1和心源性脑卒中与免疫微环境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为心源性脑卒中的病理机制提供了依据,并为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方向,对心源性脑卒中的认识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脑卒中 铜死亡 丙酮酸脱氢酶E1亚基alpha 1 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 溶质载体家族31成员1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真实世界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抗栓策略变迁与心源性卒中的关系
14
作者 梁翰阳 张晗 +15 位作者 邵兴慧 王娟 吴双 任佳梦 索妮 莫然 吕思奇 徐唯 王璐璐 谭江山 王景阳 王一萌 舒玉源 孙格 辛宜静 杨艳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9-56,共8页
目的探究真实世界心房颤动(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人群的抗栓策略变迁及其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取2017—2019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诊的房颤合并ACS患者,根据抗栓策略分... 目的探究真实世界心房颤动(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人群的抗栓策略变迁及其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取2017—2019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诊的房颤合并ACS患者,根据抗栓策略分为抗凝治疗组与未抗凝治疗组,根据就诊时间将研究人群分为2017年组、2018年组、2019年组。对所有患者开展1年随访,主要终点为心源性卒中,次要研究终点为随访1年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定义为全因死亡、心源性卒中、非中枢神经系统的体循环栓塞、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缺血驱动的血运重建。结果共入选1333例房颤合并ACS患者,其中男922例,年龄(68.3±9.7)岁。其中接受抗凝治疗患者534例(抗凝治疗组),未接受抗凝治疗患者799例(未抗凝治疗组)。与未抗凝治疗组相比,抗凝治疗组患者的CHA_(2)DS_(2)-VASc评分更高[(3.7±1.9)分对(4.3±1.8)分,P<0.001]。2017—2019年,接受抗凝治疗(P<0.001,P for trend<0.001)、口服抗凝药(OAC)+单药抗血小板治疗(SAPT)双联抗栓治疗(P=0.018,P for trend=0.006)以及OAC+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三联抗栓治疗(P<0.001,P for trend<0.001)的比例均逐年增加。主要终点方面,未抗凝治疗组1年内发生心源性卒中5例(0.6%,5/799),抗凝治疗组1年内发生心源性卒中19例(3.6%,19/534),Log-rank检验提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7年组发生心源性卒中10例(2.3%,10/429),2018年组发生心源性卒中9例(1.6%,9/573),2019年组发生心源性卒中5例(1.5%,5/331),Log-rank检验提示3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4)。次要终点方面,未抗凝治疗组1年内发生MACCE事件75例(9.4%,75/799),抗凝治疗组1年内发生心源性卒中85例(15.9%,85/534),Log-rank检验提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2017年组发生MACCE事件48例(11.2%,48/429),2018年组发生MACCE事件72例(12.6%,72/573),2019年组发生MACCE事件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源性卒中 抗栓治疗 抗凝
原文传递
对心房颤动以外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认识
15
作者 廖欢燕 程思源 +8 位作者 韩宇臣 李琰 李峰 汪雪松 牛海涛 卢喜烈 李自成 姚焰 郭军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58-165,共8页
过去临床普遍认为,房性早搏(简称房早)、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等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以外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并无重要临床意义。但近年来,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发现,房早、房速等除房颤以外的心房异位活动与脑... 过去临床普遍认为,房性早搏(简称房早)、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等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以外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并无重要临床意义。但近年来,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发现,房早、房速等除房颤以外的心房异位活动与脑卒中的风险相关,并可能进一步导致死亡率升高。同时,此类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与房颤、缺血性脑卒中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其机制可能与亚临床心房心肌病的介导作用有关。对该类心律失常的临床临界值和室上异位活动,目前仍无明确定义。因此,通过动态心电图等手段、遵循规范化流程,对房颤以外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进行规律检测和处理至关重要。本文介绍此类房性心律失常与心源性脑卒中的关系,以及对此类心律失常的检测在心源性脑卒中评估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性早搏 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心肌病 心源性脑卒中
下载PDF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在心房颤动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恢复期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武德崴 王宇彬 +2 位作者 李博宇 许骥 尹春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08-1213,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在心房颤动合并缺血性脑卒中(IS)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恢复期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20年9月至2022年4月我中心心房颤动合并IS或TIA恢复期行LAAC的患者61例。入选患者近30~90 d内... 目的:探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在心房颤动合并缺血性脑卒中(IS)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恢复期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20年9月至2022年4月我中心心房颤动合并IS或TIA恢复期行LAAC的患者61例。入选患者近30~90 d内曾发生至少1次IS或TIA,并存在长期抗凝禁忌证或在规范抗凝治疗期间仍发生IS或TIA事件。评估终点为LAA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主要的有效性终点为术后的死亡、心肌梗死、IS及体循环栓塞事件的复合终点;安全性终点为国际血栓形成和止血协会定义的大出血及与临床相关的非大出血。结果:共61例心房颤动合并IS或TIA恢复期的患者行LAAC,女性21例(34.4%),平均年龄(69.2±9.8)岁。CHA2DS2-VASc评分为(5.3±1.1)分,距末次IS发病时间为(57.2±17.1)d,发病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3(1,6)分。58例(95.1%)患者成功植入左心耳封堵器械,围术期未发生器械血栓、死亡、新发IS或出血事件。平均随访(10.7±4.4)个月,2例(3.3%)患者死亡,1例(1.6%)患者再发IS,无大出血事件发生。结论:LAAC在心房颤动合并IS或TIA恢复期患者中是安全、有效的,对于长期抗凝禁忌或规范抗凝后仍发生IS或TIA事件的心房颤动患者,可考虑早期行LA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心房颤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 心原性脑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下载PDF
老年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晴晴 华琦 +3 位作者 张迎花 司瑾 白兆润 李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029-1032,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住院明确诊断为急性STEMI的老年患者287例,按性别分为男性组190例,女性组97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住院期间及远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住院明确诊断为急性STEMI的老年患者287例,按性别分为男性组190例,女性组97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住院期间及远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结果与男性组比较,女性组平均年龄、高血压、LDL-C、空腹血糖水平明显升高,吸烟、血肌酐、血管病变支数比例显著降低(P<0.05,P<0.01)。2组远期MACCE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23.4%vs 18.6%,P=0.639)。Cox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HR=1.954,95%CI:1.058~3.608,P=0.032)、Killip分级(HR=2.017,95%CI:1.454~2.798,P=0.000)、术后TIMI分级(HR=0.552,95%CI:0.422~0.723,P=0.000)及急诊PCI(HR=0.240,95%CI:0.112~0.513,P=0.000)是老年STEMI患者远期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老年STEMI患者近、远期预后无性别差异,提示性别可能不是老年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而高血压、Killip分级、术后TIMI分级及急诊PCI能独立预测老年STEMI患者远期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休克 心源性 卒中 高血压
下载PDF
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文杰 姚建民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483-485,488,共4页
目的 探讨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入组2000年7月~2015年8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就诊的无昏迷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6例,且1个月内因恶性心律失常、药物不可纠正的心力衰竭、难以控制的感染以及反... 目的 探讨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入组2000年7月~2015年8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就诊的无昏迷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6例,且1个月内因恶性心律失常、药物不可纠正的心力衰竭、难以控制的感染以及反复栓塞等早期手术指征接受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室壁瘤切除术或黏液瘤切除术等,记录原发性心脏病种、手术方式、手术效果及随访结果。结果共入组26例受试者,其中男性19例(73.1%),年龄32~67(48.6±11.3)岁,风湿性心脏病1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7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壁瘤3例、左房粘液瘤2例。二尖瓣置换术1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及左室室壁瘤切除术3例,左房粘液瘤切除术2例。手术治愈26例,无1例手术死亡,术后延迟苏醒3例,延迟拔管4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随访3~60(28.0±5.6)月,1例术后2个月因瓣膜置换术后抗凝不当死于脑出血,无再次发生脑卒中病例。结论对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药物不可纠正的心力衰竭、难以控制的感染以及反复栓塞的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个月内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心源性卒中 体外循环 安全性
下载PDF
心脏瓣膜术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及左心耳夹闭术预防心源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王振东 李赟 +2 位作者 姜灵凯 王婷 刘洋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148,共7页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单独或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或进一步联合左心耳夹闭术分别在预防心源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以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汾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与西安西京医院心脏外科于2015年3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45例瓣膜性...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单独或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或进一步联合左心耳夹闭术分别在预防心源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以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汾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与西安西京医院心脏外科于2015年3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45例瓣膜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2.3±7.7)岁。永久性房颤患者19例,持续性房颤患者2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4例。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18例行单独瓣膜置换手术,12例行瓣膜置换手术+射频消融术,15例行瓣膜置换+射频消融+左心耳夹联合手术。单独瓣膜置换平均手术时间(241.00±26.55)min,瓣膜置换手术+射频消融术平均手术时间(275.50±12.69)min,瓣膜置换+射频消融+左心耳夹联合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98.33±19.92)min。术后即刻转窦性心律36例(4/5),9例未转窦(1/5)。左心耳夹位置良好无移位(15例,100%)。单纯瓣膜手术组和瓣膜手术+射频消融组术后脑卒中发生各1例,瓣膜置换+射频消融+左心耳夹联合手术组术后无脑卒中发生。单纯瓣膜手术组术后出现1例胸腔积液患者和1例出血患者;瓣膜手术+射频消融组术后出现1例出血患者;瓣膜置换+射频消融+左心耳夹联合手术组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及左心耳夹闭术显著降低了脑卒中的发生率,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未受手术的复杂度增加而影响,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心脏病 心房颤动 心源性脑卒中 左心耳夹闭术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所致心源性脑卒中的早期二级预防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仙先 黄松群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65-969,共5页
心房颤动所致心源性脑卒中是危害最大的脑卒中类型,严重增加社会负担。心源性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往往需要脑血管科医师和心内科医师的共同决策。发病后14 d内是早期阶段,此时既是脑卒中再发的高危时段,同时也是发生脑出血的高危时段。... 心房颤动所致心源性脑卒中是危害最大的脑卒中类型,严重增加社会负担。心源性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往往需要脑血管科医师和心内科医师的共同决策。发病后14 d内是早期阶段,此时既是脑卒中再发的高危时段,同时也是发生脑出血的高危时段。在这个栓塞与出血均高危的矛盾时期,如何进行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心房颤动所致心源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主要手段,并探讨早期二级预防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源性脑卒中 二级预防 左心耳封堵术 抗凝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