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血-脉-心络”共病理论探讨虫类药在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朱晨阳 胡骏 +2 位作者 刘兰椿 屈培荣 王阶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6-185,共10页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是导致心肌缺血和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症状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对CMD尚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和靶向性的治疗策略。中医的“血-脉-心络”共病理论贯穿于CMD的发展全过程,启示在其临床诊疗中,治血、治脉和...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是导致心肌缺血和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症状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对CMD尚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和靶向性的治疗策略。中医的“血-脉-心络”共病理论贯穿于CMD的发展全过程,启示在其临床诊疗中,治血、治脉和治心络均不可偏废,而虫类药以化瘀通络、搜风解痉等功效见长,具有治疗CMD的潜在价值。但目前未见对虫类药治疗CMD的研究与总结,据此,该文以中医“血-脉-心络”共病理论为切入点,将CMD病机演变分为5个环节,即病起在血(血液成分、血液流变学改变)、病进在脉(粥样斑块形成;粥样斑块不稳定)、病发在心络(微血管内皮损伤;微血管收缩、痉挛)、病末在心络(微血管重塑)、能量代谢障碍贯穿全程,以探讨CMD的发病机制及其演变规律。同时,结合虫类药的现代药理研究,从祛痰化瘀以通络、搜风解痉以止痛、以毒攻毒以散结、通补心络以荣心等4个方面阐述虫类药在CMD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医药治疗CMD提供理论依据,拓宽用药思路,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脉 心络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 血液流变学 能量代谢 虫类药
原文传递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早搏气阴两虚、心络瘀阻型患者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雅琴 李淑玲 祁泉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4期139-141,共3页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老年冠心病室性早搏气阴两虚、心络瘀阻型患者临床疗效、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次数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室性早搏气阴两虚、心络瘀阻型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老年冠心病室性早搏气阴两虚、心络瘀阻型患者临床疗效、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次数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室性早搏气阴两虚、心络瘀阻型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参松养心胶囊。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24 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次数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3.33%(22/30)]高于观察组[96.67%(29/30)](P<0.05)。两组治疗后室性早搏次数均减少,观察组减少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心悸、悸动不安、神疲乏力、气短、五心烦热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能有效减少老年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的室性早搏次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老年 参松养心胶囊 室性早搏 气阴两虚、心络瘀阻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