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5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共识 被引量:111
1
作者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5-400,共16页
为推动中国心肺复苏(CPR)的技术培训和科学普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制定了《2018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共识》;其形成是以《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为总纲,落实心脏停搏(CA)前期的预... 为推动中国心肺复苏(CPR)的技术培训和科学普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制定了《2018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共识》;其形成是以《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为总纲,落实心脏停搏(CA)前期的预防、预识、预警'三预'方针,CA中期的标准化、多元化、个体化'三化'方法,以及CA后期的复生、超生、延生'三生'方略等重要策略,并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临床实践.本专家共识总结了迄今为止已发表的关于CPR培训的科学证据,并基于中国的国情提出了'CPR培训三角'的概念.系统(培)、培训(训)和人(者)是'培训三角'的基础,CPR科学是'培训三角'的核心.主要内容有:① CPR培训的'三培'方针:培育健全的体系,包括专业推动中的专业公信力、广泛动员力和持续推动力,以及全民参与和持续推进;培植科学的准则,包括科学的内容、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思维;培养健康的文化,包括提升公民素质、教育科学施救和倡导健康生活.② CPR培训的'三训'方案:训练专业的技能,包括标准技能、多元技能和个体技能;训练多维的技艺,包括时间技艺、空间技艺和人间技艺;训练灵活的技法,包括问题导向、全时导向和创新导向.③ CPR培训的'三者'方向:成果转化运用者,包括科学转化者、技能传播者和文化倡导者;精准普及传播者,包括精准传播源、精准传播途径和精准传播受众;理论创新引领者,包括科学理论、科普理论和传播理论.无论是培训者还是受训者,都应坚持CPR培训的'三者'方向.本共识融入了中外CPR培训的学者智慧,融合了中外CPR培训的智者理念,融创了中外CPR培训的使者担当.《2018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共识》的发布,必将使中国CPR培训进入方向明、目标清、标准实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专家共识 培训 中国 心脏停搏 教学
原文传递
院前心脏骤停患者505例心肺复苏的临床体会及其成功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6
2
作者 王小刚 高丁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年第4期39-41,共3页
目的总结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方法,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05例院前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资料,总结心肺复苏流程,按心肺复苏(CPR)成功与否分为复苏成功组和复苏失败组,探讨与复苏成功相关的影响。结果 50... 目的总结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方法,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05例院前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资料,总结心肺复苏流程,按心肺复苏(CPR)成功与否分为复苏成功组和复苏失败组,探讨与复苏成功相关的影响。结果 505例院前心脏骤停患者中41例复苏成功(8.12%),464例复苏失败(91.88%),年龄、基础疾病、复苏前心律类型、群众性的CPR、CPR开始时间、电除颤开始时间是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结论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应通过完善急救网络、普及急救常识、完善院前急救流程和规范化救治措施及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才能提高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院前 心肺复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海市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59
3
作者 郭荣峰 郭永钦 +2 位作者 徐绍春 蔡晓峰 李警雷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518-520,共3页
目的 探讨在我国实际情况下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的途径。方法 回顾性地对上海市中心城区2 0 0 3年院前心搏骤停复苏成功的 1 4 3病例及失败的病例为对照 ,用Utstein模式进行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院前复苏成功与未成功各 1 4 3例 ,心电图... 目的 探讨在我国实际情况下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的途径。方法 回顾性地对上海市中心城区2 0 0 3年院前心搏骤停复苏成功的 1 4 3病例及失败的病例为对照 ,用Utstein模式进行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院前复苏成功与未成功各 1 4 3例 ,心电图表现室颤 (VF)、无脉搏心电活动 (PEA)、直线分别为 9 1 %、32 7%、 5 8 2 % ,对照组为 7 7%、 2 3 1 %、 6 9 2 % ;平均呼救—到达现场间期分别为 9 4 6min和 9 4 2min ,由目击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分别为 4 2 %和 0 7%。结论 ①上海院前急救的心搏骤停者中 ,VF只占少数。②在公民中普及CPR对提高复苏成功率有重要意义。③院前熟练掌握规范的BLSD -ACLS复苏技术 ,尽力缩短呼救—到达现场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心博骤停
原文传递
心脏骤停生存链实施现状及预后因素研究 被引量:60
4
作者 郑康 马青变 +2 位作者 王国兴 郑亚安 高炜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了解心脏骤停患者复苏中“生存链”的实施现状,比较实践与指南的差距,分析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抢救病例中发生心脏骤停并接受心肺复苏的成年患者进行分析,比较院内... 目的了解心脏骤停患者复苏中“生存链”的实施现状,比较实践与指南的差距,分析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抢救病例中发生心脏骤停并接受心肺复苏的成年患者进行分析,比较院内和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中“生存链”的实施情况和差异,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414例,男性69.8%,年龄(61.7±18.0)岁。院内组224例,院外组190例。导致心脏骤停的病因中心源性疾病占30%。所有患者中27.5%恢复自主循环,8.2%存活出院,3.1%脑功能分级为1-2级。院内组心脏骤停至医务人员接触时间小于5min的比例(99.1% vs.10.5%,P〈0.01)、目击者胸外按压的比例(100%vs.15.3%,P〈0.01)、心脏骤停后5min内开始胸外按压的比例(98.7%vs.11.1%,P〈0.01)和出现可除颤心律后5min内实施电复律的比例(87.5% vs. 12.5%,P〈0.01)均高于院外组;两组肾上腺素的使用率和剂量、持续昏迷患者目标温度管理的实施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院内组自主循环恢复比例(37.1%vs.16.3%,P〈0.01)、存活出院比例(31.0%vs.22.6%,P=0.002)和脑功能分级1-2级的比例(48.1%%0.0%,P=0.029)均高于院外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脏骤停地点为院内和初始心律为可除颤心律是自主循环恢复和存活出院的有利因素。男性和年龄〉65岁是自主循环恢复的不利因素。结论院外组急救人员到达时间晚、目击者胸外按压比例低、开始胸外按压和首次电复律时间晚、自主循环恢复后昏迷患者的目标温度管理实施比例极低是目前“生存链”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切实落实“生存链”的实施是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改善神经功能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生存链 现状调查 自主循环恢复 生存率 LOGISTIC回归分析 预后因素
原文传递
急诊科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8
5
作者 薛继可 冷巧云 +7 位作者 高玉芝 陈寿权 李章平 李惠萍 黄唯佳 程俊彦 章杰 何爱文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心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按Utstein模式要求登记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CPR病例,比较不同因素分组的CPR效果,对可能影响CPR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 目的探讨急诊科心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按Utstein模式要求登记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CPR病例,比较不同因素分组的CPR效果,对可能影响CPR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25例CPR病例中,自主循环恢复(ROSC)、24h存活、出院存活、神经功能良好出院存活分别为187例(25.8%)、100例(13.8%)、48例(6.6%)、23例(3.2%)。创伤性、首次监测心律、CPR持续时间、肾上腺素使用剂量是影响ROSC的独立预测因素;创伤性、心源性、首次监测心律、CPR持续时间是影响24h存活的独立预测因素;CA前状态、心源性、首次监测心律、CPR持续时间是影响出院存活和神经功能良好出院存活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可除颤心律、CPR持续时间≤15min、肾上腺素使用剂量≤5mg是影响ROSC的有利因素,创伤性是不利因素。心源性、可除颤心律、CPR持续时间≤15rain是24h存活的有利因素,创伤性是不利因素。心源性、可除颤心律、CPR持续时间≤15min是出院存活和神经功能良好出院存活的有利因素,CA前为疾病终末期/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是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UTSTEIN模式 LOGISTIC回归分析 预后
原文传递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0
6
作者 吴颖 张励庭 +3 位作者 冯力 黄炫生 耿学斌 李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1-566,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OM)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至2017-01期间于我院植入ECMO联合急诊PCI治疗AMI后心脏骤停患者37...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OM)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至2017-01期间于我院植入ECMO联合急诊PCI治疗AMI后心脏骤停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男性28例(75.7%)。根据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17)和死亡组(n=20),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37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存活率45.9%(17/37)。两组患者的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罪犯血管的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存活组的罪犯血管以右冠脉比例最高(52.94%),死亡组以左前降支比例最高(60.00%)。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患者的传统心肺复苏时间[(54.6±25.7)min vs(31.4±5.2)min]、发生心脏骤停至ECMO植入时间[(93.6±60.5)h vs(47.5±19.5)h]较短,心肺监护病房住院时间较长[16.0(8.7,32.6)d vs 4.0(2.0,12.0)d];植入ECMO 24 h、48 h后,存活组的平均动脉压[(89.6±21.9)mm Hg、(87.9±19.4)mm Hg,1 mm Hg=0.133k Pa]显著高于死亡组[(71.8±19.3)mm Hg、(63.7±18.6)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前降支(OR=0.723,95%CI:0.516~0.947)、病变血管支数(OR=1.638,95%CI:1.107~1.729)、更长的心肺复苏时间(OR=0.712,95%CI:0.436~0.973)和发生心脏骤停至ECMO植入时间(OR=0.698,95%CI:0.411~0.859)可能加重患者死亡的风险,而植入ECMO复苏后48 h的较高的平均动脉压(OR=0.672,95%CI:0.326~0.693)可能减少患者死亡的风险(P均<0.05)。结论:ECMO联合急诊PCI治疗AMI后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高,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心肌梗死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下载PDF
3796例院内心肺复苏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7
7
作者 万健 李国民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746-749,共4页
目的了解10年来院内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现状,探索如何提高CPR特别是脑复苏水平.方法对本院1995至2004年记录完整的3 796例患者资料进行院内CPR回顾性研究.对病例数量,疾病种类,CPR有关时程、实施地点、肾上腺... 目的了解10年来院内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现状,探索如何提高CPR特别是脑复苏水平.方法对本院1995至2004年记录完整的3 796例患者资料进行院内CPR回顾性研究.对病例数量,疾病种类,CPR有关时程、实施地点、肾上腺素用量,心肺复苏成功率及脑复苏成功率等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CPR病例数量逐年上升,21~50岁年龄段构成比增长显著,而10岁以下病例逐年减少;1999年起,创伤后CPR病例数量超过心血管病而跃居首位;心脏停搏时间大于10 min者CPR成功率明显低于10 min内开始CPR者(P<0.001);全部病例CPR成功率为30.4%,24小时生存率3.6%,脑复苏成功率仅1.4%;CPR成功率与心脏停搏时间、肾上腺素用量、初期复苏地点等有关,ICU及手术室内CPR和脑复苏成功率相对较好,普通病房最低.结论院内CPR成功率较低,脑复苏成功率则极低.主要原因是早期生命支持'生存链'未得到切实应用.普及、加强院前和院内复苏标准化训练,完善急诊医学体系建设和管理,是提高CPR成功率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急救 心搏骤停 心肺脑复苏 院内复苏 回顾性分析 心肺复苏 患者资料 RESUSCITATION 复苏成功率 肾上腺素用量
原文传递
心脏骤停患者现场心肺复苏成功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0
8
作者 田建广 陆峰 +3 位作者 解炯 李明华 董钧 谢兰丰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1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抽查2009年复苏成功率较高的11名医生的复苏成功病例80份(复苏成功组)及复苏不成功病例87份(复苏无效组)(共167例)。分析患者因素,患者家属因素以及急救中心急救反应速度对复苏成... 目的探讨影响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抽查2009年复苏成功率较高的11名医生的复苏成功病例80份(复苏成功组)及复苏不成功病例87份(复苏无效组)(共167例)。分析患者因素,患者家属因素以及急救中心急救反应速度对复苏成功的影响。结果①两组发病年龄具有相同的分布特点(P〉0.05),均呈偏态分布,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70岁以上,平均78岁。女性发病年龄略高于男性。②复苏成功组患者中心电图表现为无脉搏心电活动(PEA)者占45%,显著高于复苏无效组(17%,P〈0.05)。③复苏成功组发现患者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后平均10.2min发出呼救,呼救时间显著短于复苏无效组(平均为21.7min,P〈0.05)。④复苏成功组现场施行CPR的占5%,复苏无效组2.3%(P〉0.05)。⑤从接到调度指令至到达现场施救的时间两组都平均在7min左右(分别为7.25min和7.83min,P〉0.05)。结论患者家属现场自救意识和能力普遍欠缺。早发现,及时启动急救反应系统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急救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体外心肺复苏在急诊成人心脏骤停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39
9
作者 李伟 张劲松 +10 位作者 陈旭锋 梅勇 吕金如 胡德亮 张刚 张华忠 季学丽 张丽 黄夕华 张慧 王维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总结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辅助技术用于治疗成人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总结分析2015年03月至2019年0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行ECPR... 目的总结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辅助技术用于治疗成人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总结分析2015年03月至2019年0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行ECPR的31例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存活出院分为出院存活组(n=12)及死亡组(n=19),分析两组的常规心肺复苏(Convention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CPR)时间、ECMO辅助时间、联合治疗措施。按照CCPR时间分为≤60 min、>60 min两组,分析两组自主循环恢复率(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出院存活率和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Cerebral performance classification,CPC)评分。结果存活组CCPR时间显著小于死亡组(P=0.002),ECMO辅助时间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8)。院内呼吸心搏骤停(In-hospital of cardiac arrest,IHCA)患者和院外呼吸心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患者出院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6),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治疗患者和无IABP治疗患者出院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4),联合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患者的出院存活率高于无CRRT治疗患者(P=0.032)。CCPR≤60min的患者ROSC率及出院存活率均显著高于CCPR>60 min的患者(P<0.001),CP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MO能够为CA患者提供有效的生命支持,提高CA患者存活率,启动ECPR前CCPR时间不建议超过6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原文传递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2
10
作者 梁培培(综述) 俞凤(审校)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0-84,共5页
心脏骤停是临床最危急的病症,如不及时救治短时间内可致患者死亡。随着建立在大量临床干预研究及新技术发展基础上的心肺复苏指南的不断更新,自主循环恢复(ROSC)比率大幅度提高,但目前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仍然很低。心脏骤停后综合... 心脏骤停是临床最危急的病症,如不及时救治短时间内可致患者死亡。随着建立在大量临床干预研究及新技术发展基础上的心肺复苏指南的不断更新,自主循环恢复(ROSC)比率大幅度提高,但目前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仍然很低。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为心脏骤停患者ROSC后较长时间严重的全身缺血一再灌注综合征,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包括心脏骤停后脑损伤、心脏骤停后心肌功能异常、全身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和持续的致病因素。目前,对PCAS的处理已成为改善心脏骤停生存链的重要一环,逐渐为广大临床医务人员所重视。对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最迫切治疗是优化全身血液灌注,维持各器官系统功能。对疑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应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维持适当通气并保证动脉氧饱和度在94%~96%。临床亚低温治疗是目前唯一临床证实有效的脑保护技术,对PCAS后昏迷患者应尽早实施。对高血糖的PCAS患者应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对于行机械通气及亚低温治疗的患者给予镇静剂可以降低氧耗并加快低温诱导。关于神经保护药物及激素应用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治疗进展
下载PDF
ICU中心肺复苏结果的五年回顾 被引量:33
11
作者 杨兴易 林兆奋 +6 位作者 单红卫 赵良 陈德昌 严鸣 潘曙明 刘峰 景炳文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73-375,共3页
目的 了解ICU中心肺复苏病人的复苏成功率、存活率以及基础疾病与复苏成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995年~ 1999年在我院急救科ICU中经历过心肺复苏 (CPR)的病人病史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5年中共有 15 3例病人经历过CPR ,平均年龄 ... 目的 了解ICU中心肺复苏病人的复苏成功率、存活率以及基础疾病与复苏成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995年~ 1999年在我院急救科ICU中经历过心肺复苏 (CPR)的病人病史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5年中共有 15 3例病人经历过CPR ,平均年龄 5 9岁 ,39例(2 5 5 % )CPR成功 ,但最终仅有 10例 (6 5 % )存活出院 ,CPR后存活者与未存活者在年龄和CPR持续时间上有一定差别 ,在性别和基础疾病上差异无显著意义。CPR前的基础疾病分别为心脑血管疾病 44例 (2 8 8)、感染性疾病 2 6例 (17 0 % )、胃肠道疾病 18例 (11 8% )、呼吸系统疾病 14例 (9 2 % )、恶性肿瘤 14例 (9 2 % )等。结论 年龄是影响ICU中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心搏骤停 重症监护
原文传递
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的效果及预后 被引量:32
12
作者 杜琳琳 张志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1-13,29,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70例心脏骤停并行心脏复苏的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70例心脏骤停并行心脏复苏的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呼吸机维持时间、住ICU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心房颤动、胸部不适、记忆减退、反应迟钝的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28 d存活率、出院时存活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患者中给予针对性的急诊护理,在提高预后上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急诊护理 预后
下载PDF
急诊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概况和预后调查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 被引量:32
13
作者 胡莹莹 徐军 +4 位作者 朱华栋 张国秀 孙峰 张雅芝 于学忠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4-239,共6页
目的 调查急诊心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现状。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7月1日至2017年7月31日华北、华南、华东、西南地区6省市13家医院急诊科收治的CA患者。应用Utstein模式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 目的 调查急诊心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现状。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7月1日至2017年7月31日华北、华南、华东、西南地区6省市13家医院急诊科收治的CA患者。应用Utstein模式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CA相关数据及预后;主要结局指标为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次要结局指标为28 d存活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ROSC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3家医院613例CA患者数据。北京市和广东省医院CA患者ROSC率较高,但不同省市医院28 d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①在613例CA患者中,院内心搏骤停(IHCA)413例(占67.4%),院外心搏骤停(OHCA)200例(占32.6%);208例患者ROSC至少1次(占33.9%),仅20例患者28 d存活(占3.3%)。IHCA患者ROSC率显著高于OHCA患者〔37.3%(154/413)比27.0%(54/200),P〈0.01〕,而28 d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徒手按压、电除颤或肾上腺素≤4 mg患者的ROSC率更高,但28 d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HCA〔优势比(OR)=1.893,95%可信区间(95%CI)=1.253~2.858,P=0.002〕、徒手按压(OR=0.506,95%CI=0.348~0.736,P=0.000)、电除颤(OR=0.458,95%CI=0.300~0.699,P=0.000)、肾上腺素≤4 mg(OR=0.317,95%CI=0.216~0.464,P=0.000)是CA患者ROSC的保护因素。②在200例OHCA患者中,有49例ROSC(占24.5%),仅5例存活(占2.5%)。年龄〈65岁、目击者实施CPR及接受徒手按压、电除颤或肾上腺素≤4 mg患者的ROSC率更高,且在救护车上发生CA的ROSC率高于家庭和公共场所,但28 d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2.749,95%CI=1.192~6.336,P=0.018)、徒手按压(OR=0.196,95%CI=0.072~0.535,P=0.001)、电除颤(OR=0.263,95%CI=0.108~0.641,P=0.003)、肾上腺素≤4 mg(OR=0.122,95%CI=0.049~0.303,P=0.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心肺复苏 心搏骤停 调查
原文传递
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跳骤停患者实施EICU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与感染预防的研究 被引量:32
14
作者 朱梦莉 王智超 +3 位作者 朱维芳 王媛媛 陈莹 肖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4-507,共4页
目的探讨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跳骤停患者实施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针对性干预模式的效果及预防感染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5月于医院EICU治疗的112例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 目的探讨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跳骤停患者实施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针对性干预模式的效果及预防感染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5月于医院EICU治疗的112例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感染发生率、呼吸与心跳恢复时间、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76.79%,研究组无感染患者,对照组感染患者6例(P均<0.05);研究组呼吸与心跳恢复时间分别为(4.52±0.83)min、(15.62±2.28)min短于对照组(7.63±1.24)min、(22.18±3.80)min(P<0.001);干预后,两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均上升,研究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发生并发症3例少于对照组10例(P<0.05)。结论对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脏骤停患者实施EICU针对性干预模式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感染率,促进呼吸与心跳恢复,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心肌梗死 心跳骤停 急诊重症监护室针对性干预模式 预防感染
原文传递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32
15
作者 吴洁 侯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20期185-186,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我科进行心肺复苏的132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急诊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有...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我科进行心肺复苏的132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急诊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干预护理可改善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稳定生命体征,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急诊护理干预 康复情况
下载PDF
心搏骤停心肺复苏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2
16
作者 张孝钦 王兴祥 +1 位作者 丁晨彦 周尔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828-829,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心搏骤停(CA)心肺复苏(CPR)有效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CA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心搏骤停前基础疾病、电除颤开始时间、CPR开始时间、CPR持续时间、人工呼吸开始时间等。结果87例CA行心肺复苏患者中,49... 目的探讨影响心搏骤停(CA)心肺复苏(CPR)有效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CA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心搏骤停前基础疾病、电除颤开始时间、CPR开始时间、CPR持续时间、人工呼吸开始时间等。结果87例CA行心肺复苏患者中,49例复苏有效(56.3%),38例复苏失败(43.7%);复苏有效组与复苏失败组患者的病因分布、年龄、电除颤开始时间、CPR开始时间、CPR持续时间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人工呼吸开始时间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肾上腺素首次应用剂量为1mg,以后重复时增加剂量,复苏有效组中有21例应用,复苏失败组中有9例应用。结论原发疾病、患者年龄、电除颤开始时间、CPR开始时间、CPR持续时间是影响CA患者CPR有效率的重要因素;立即建立人工循环并将肾上腺素用量与用药时机有效结合是提高CPR有效率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术 电抗休克 肾上腺素
下载PDF
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1
17
作者 马剑飞 宋巧玲 屈纪富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急诊科心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110例接受院前心肺复苏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抢救结果将患者分为成功组(42例)和未成功组(68例),比较两... 目的分析影响急诊科心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110例接受院前心肺复苏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抢救结果将患者分为成功组(42例)和未成功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导致心脏骤停原因中,心源性原因患者复苏成功率最高,占45.12%,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占27.27%;车祸所占比例较低,为12.5%。成功组与未成功组患者心脏骤停绝对时间[(18.62±8.05) min vs(24.05±9.34) min]、开始抢救时间[(5.64±1.48) min vs (9.26±1.94) min]、气管插管时间[(6.18±2.94) min vs (10.14±4.16) min]和肾上腺素累积用量[(8.34±5.48) mg vs (18.38±9.64) 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源性疾病、心室纤颤、无脉搏电活动、应用电除颤和肾上腺素用量<4 mg是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多且复杂,需要同时建立多项措施以减少各类危险因素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急诊 因素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家兔缺氧型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模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的影响 被引量:26
18
作者 何明丰 张英俭 +9 位作者 陈文元 徐文冲 刘绍辉 魏华 陶江 梁章荣 黎练达 徐劲松 段朝辉 罗晓红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586-588,共3页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 (SF)对家兔缺氧型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CA -CPR)模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 (cTnT)的影响。方法 普通家兔 30只 ,用夹闭气管法复制缺氧型CA -CPR模型 ,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SF组、纳洛酮组和生理盐水组 ,每组 10只...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 (SF)对家兔缺氧型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CA -CPR)模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 (cTnT)的影响。方法 普通家兔 30只 ,用夹闭气管法复制缺氧型CA -CPR模型 ,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SF组、纳洛酮组和生理盐水组 ,每组 10只。 3组在自主循环恢复后 8、 15、 2 2min分别静注SF、纳洛酮、生理盐水 ,并分时点检测血清cTnT值。结果 参附组cTnT值在复苏后 6 0、 12 0min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 (P <0 0 5 )。结论 SF对CPR期间cTnT的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 缺氧 心搏骤停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 心肺复苏 生理盐水 CPR 家兔 静注 恢复
原文传递
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临床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19
作者 张晓明 金鹏 +2 位作者 杨华 郭文进 许伟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ICU心脏骤停并行心肺复苏抢救病例131例,分为自主循环恢复(ROSC)组与未恢复(Non—ROSC)组,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响ROSC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ROSC组和Non—R... 目的分析影响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ICU心脏骤停并行心肺复苏抢救病例131例,分为自主循环恢复(ROSC)组与未恢复(Non—ROSC)组,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响ROSC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ROSC组和Non—ROSC组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原发病(x^2=11.015,P=0.026)、心脏骤停形式(x^2=7.048,P=0.029)、目击察觉(x^2=15.886,P〈0.001),无统计学意义的项目:性别、年龄及心脏骤停时间点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病为心血管疾病(OR=0.129,P=0.003)、脑血管疾病(OR=7.818,P=0.002)、严重多发伤(OR=0.141,P=0.014),心脏骤停形式为心脏停搏或无脉电活动(OR=4.573,P=0.006),目击察觉(OR=0.078,P=0.000)是影响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重要因素。结论原发病、心脏骤停形式及目击察觉是影响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ICU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胸部按压CPR与腹部提压CPR 被引量:30
20
作者 王立祥 宋维 张思森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57-1061,共5页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法(AACD-CPR)是对胸部按压禁忌证患者心肺复苏(CPR)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是强化《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所强调的高质量CPR的有力保障,将二者互为补充相向而行,是落实《2016中国心肺复苏...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法(AACD-CPR)是对胸部按压禁忌证患者心肺复苏(CPR)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是强化《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所强调的高质量CPR的有力保障,将二者互为补充相向而行,是落实《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的具体行动,可谓是中国CPR智慧方案的重要部分。通过对以胸部按压为主的标准CPR(STD-CPR)与AACD-CPR的产生缘由、作用机制、操作方法、环节应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为准确领悟CPR中胸部按压与腹部提压技术的精髓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腹部提压 胸部按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