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烟粉煤加工炭化型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8
1
作者 吴超 张永发 +1 位作者 梁言 孙亚玲 《山西能源与节能》 2009年第3期41-43,61,共4页
叙述了国内外型煤技术的生产工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炭化型煤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在原料配方、成型技术和加热炭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洁净炭化型煤生产技术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炭化型煤 质量控制 黏结成型
下载PDF
碳中和地质技术及其煤炭低碳化应用前瞻 被引量:83
2
作者 桑树勋 袁亮 +5 位作者 刘世奇 韩思杰 郑司建 刘统 周效志 王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30-1451,共22页
概述了碳中和地质技术的形成背景及其在碳中和知识体系中的定位,提出了碳中和地质技术的概念和内涵,评述了关键碳中和地质技术的国内外进展,分析讨论和前瞻了碳中和地质技术在煤炭低碳化开发利用进程中的重要应用方向、应用模式和发展... 概述了碳中和地质技术的形成背景及其在碳中和知识体系中的定位,提出了碳中和地质技术的概念和内涵,评述了关键碳中和地质技术的国内外进展,分析讨论和前瞻了碳中和地质技术在煤炭低碳化开发利用进程中的重要应用方向、应用模式和发展前景。已有研究工作表明:作为碳中和知识体系的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正在形成,在地球科学基本背景上碳中和相关学科群交叉融通形成了当前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领域和技术发展方向,碳中和地质技术是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生态地质与碳增汇技术、煤层中甲烷减排与资源化开发利用技术、化石能源低碳化开发利用地质技术、地热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技术、新能源高效安全开发利用地质保障技术、矿化固碳地质技术和地球工程等构成了碳中和地质技术的当前核心内涵;以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大规模集群化部署与全流程技术、煤层甲烷接续高效抽采与低浓度瓦斯(含乏风瓦斯)利用技术、煤型关键金属探采选冶全流程技术、矿区生态地质修复重构与碳增汇技术、干热岩型地热地质新能源勘查开发利用技术、供能蓄能一体化水电和核电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地质工程保障技术、太阳辐射管理前沿技术探索为代表,关键碳中和地质技术已取得重要进展;CCUS将成为低排放燃煤发电、煤转化、煤制氢、煤制特种燃料、煤基材料等煤炭低碳洁净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的关键,煤炭基地或煤矿区CCUS以煤基CO_(2)源、煤系CO_(2)地质碳汇、CO_(2)矿化固定与采空区充填封存为技术特色且具有紧迫需求;从原位煤层气高效勘探开发、煤矿瓦斯井下-地面协同高效抽采、关闭矿井瓦斯高效抽采到低浓度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地质技术 煤炭低碳化 概念与内涵 关键进展 应用模式
下载PDF
广西合山晚二叠世碳酸盐岩型煤系层序地层分析 被引量:51
3
作者 邵龙义 陈家良 +1 位作者 李瑞军 张鹏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8-174,共7页
广西合山煤田晚二叠世合山组是在浅水碳酸盐台地背景下形成的典型的碳酸盐岩型含煤岩系 ,其沉积环境有滨外陆棚、生物礁、开阔台地、潮坪和泥炭沼泽等。在包括合山组和大隆组在内的整个晚二叠世地层中 ,可以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 ,并可根... 广西合山煤田晚二叠世合山组是在浅水碳酸盐台地背景下形成的典型的碳酸盐岩型含煤岩系 ,其沉积环境有滨外陆棚、生物礁、开阔台地、潮坪和泥炭沼泽等。在包括合山组和大隆组在内的整个晚二叠世地层中 ,可以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 ,并可根据这些层序界面将区内上二叠统划分为 4个层序。层序 从合山组底面到合山组下段顶部的四 下 煤层底板硅质岩层之底面 ;层序 包括从四 下 煤底板到四 上 煤底板的一套地层 ;层序 为从四 上 煤层底板到二煤层之下铝土质泥岩底板的序列 ;层序 包括从合山组二煤层之下铝土质泥岩底板到大隆组之顶。其中层序 、层序 和层序 厚度在合山煤田范围内变化较大 ,说明受盆地基底沉降作用控制强烈 ,层序 则表现为多次的煤层—石灰岩旋回性 ,并且在合山煤田甚至桂中地区稳定分布 ,说明可能主要受全球海平面变化控制。与滨海平原靠陆一侧的冲积体系的陆源碎屑岩含煤岩系不同 ,陆表海碳酸盐岩型煤系三级层序中的最大海泛带底部以该层序中向上变薄至最薄的一层煤的底面为代表 ,如研究区三 中 煤层底面即为层序 中的最大海泛带底部 ,其下为三级层序中的海侵体系域 ,其上为高位体系域。三级层序中有包含四 上 、三 下 、三 中 、三 上 等煤层为界的 4个四级层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层序地层 碳酸盐岩型煤系 合山煤田 晚二叠世 沉积环境 聚煤作用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我国推广干法选煤必要性及其应用策略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振红 《中国煤炭》 2023年第9期23-27,共5页
选煤加工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源头和基础,其自身也应低碳发展。干法选煤具有不用水、投资少、运营成本低等低碳优势,不仅可以满足化工原料煤与电煤提质需要,还可以为冶金用煤湿法选煤加工预排矸,提高单位处理能力,降低加工成本。为了... 选煤加工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源头和基础,其自身也应低碳发展。干法选煤具有不用水、投资少、运营成本低等低碳优势,不仅可以满足化工原料煤与电煤提质需要,还可以为冶金用煤湿法选煤加工预排矸,提高单位处理能力,降低加工成本。为了实现低碳选煤、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结合我国选煤产业的发展趋势,阐述了推广应用干法选煤的必要性,梳理了干法选煤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干法选煤推广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干法选煤 低碳选煤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下载PDF
煤炭洗选加工助力“双碳”目标的策略与方案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振红 《选煤技术》 CAS 2022年第4期1-5,共5页
为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结合我国选煤特别是干法选煤技术发展现状,对如何提高煤炭洗选加工效率,降低综合成本和能耗,实现低碳选煤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设备研发推广、工艺选择与组合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 干法选煤 双碳 洗选加工 工艺选择 低碳洗选
下载PDF
未来低碳煤电技术的发展之思考 被引量:9
6
作者 冯伟忠 《上海节能》 2011年第8期1-6,10,共7页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国,火电消费占其53%。为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大幅度提高火电行业的能效水平乃不二选择。基于研发中的700℃高效超临界计划和IGCC技术尚存在技术和造价等瓶颈的现实,应探索在现有技术的条件下的低碳煤电之路...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国,火电消费占其53%。为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大幅度提高火电行业的能效水平乃不二选择。基于研发中的700℃高效超临界计划和IGCC技术尚存在技术和造价等瓶颈的现实,应探索在现有技术的条件下的低碳煤电之路。事实上,现有火电的技术体系中,设备、设计、调试、运行及控制方式等,仍存在着很大的节能空间,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在建设期及投产后,通过全面的优化和持续的创新,目前的机组效率远远超过了设计值,创世界之最。另外,本文论述了采用"一种新型的汽轮发电机"专利技术,结合其它节能创新项目,能将机组的净效率进一步提升至48.5%以上,远超一次再热700℃高效超临界机组的期望值,并能一举打开700℃计划的材料和造价瓶颈,开辟更高效机组的发展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煤电 创新 未来发展
下载PDF
二次炭化型煤成型装置及型煤制作方法 被引量:7
7
作者 许江 甘青青 +2 位作者 蔡果良 王瑞芳 彭守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055-4068,共14页
针对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研究中物理模拟实验所需型煤材料具有强度低、渗透性高等特性,自主研制了二次炭化型煤热压成型装置和型煤制作新方法。该装置主要由电液伺服加载控制系统、加热炉体及密封系统、真空及气氛保护系统、炉体电控系统... 针对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研究中物理模拟实验所需型煤材料具有强度低、渗透性高等特性,自主研制了二次炭化型煤热压成型装置和型煤制作新方法。该装置主要由电液伺服加载控制系统、加热炉体及密封系统、真空及气氛保护系统、炉体电控系统、水冷系统和石墨模具、碳钢模具等6个部分组成,其最大轴压为200 kN、最高温度为1200℃、炉膛温度均匀性为±6℃、升温速率为±0.01~10℃、炉膛使用真空度≤10 Pa、炉膛工作室尺寸为φ240 mm×260 mm(直径×高),石墨模具和碳钢模具均可制备尺寸分别为φ25 mm×50 mm和φ50 mm×100 mm(直径×高)的圆柱体型煤试件。该热压成型装置具有如下特点:①系统采用计算机控制自动加荷载,实现力、位移的闭环控制;②炉膛尺寸设计紧凑、炉内温度均匀性好,能实现热压、无压、真空和气氛保护烧结等;③模具耐高温、热膨胀系数低,组装、拆卸均方便,可成型多种类、多数量热压型煤。并利用该装置进行了不同炭化温度的型煤试件的制作,其中煤粉颗粒配比采用致密堆积理论优化后其粒径为0.250~0.425,0.125~0.150,0.075~0.083 mm,配比为91.775.872.35。基于所开展的单轴压缩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试验、三轴压缩荷载作用下的渗流特性试验等,通过对比分析热压型煤的密度、单轴抗压强度、泊松比、弹性模量、初始渗透率和最小渗透率等,揭示了不同温度下型煤强度增加与渗透性降低的影响机制。其中密度变化率呈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呈现先增后减,泊松比则为先减后增的趋势;初始渗透率及最小渗透率均呈不断增大的趋势,综合考虑热压型煤的密度、强度和渗透率等,确定了二次炭化型煤制作中最佳炭化温度为300℃,从而优化了型煤与原煤之间的相似性,提高了煤与瓦斯突出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真实还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炭化型煤 石墨模具 粒径优化 单轴抗压强度 渗透率 煤矿瓦斯灾害
下载PDF
型煤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永恒 《化肥设计》 CAS 2003年第2期33-39,4,共8页
介绍型煤的种类、特性,以及粉煤,煤棒成型的方法,阐述了国内外型煤制造技术的进展、研制与应用。对新开发的各种粘结剂成型效果进行了对比,对粘结剂煤球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碳化煤球 煤棒 粘结剂 强度 防水性 固硫性
下载PDF
磷酸法制备木质煤基成型活性炭的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陆永玉 周建斌 +1 位作者 王静叶 沈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57-261,共5页
以煤粉和木屑为原料,不添加粘接剂,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了木质煤基成型活性炭。利用单因素分析法对成型工艺和活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型炭质前驱体加工最佳工艺为磷酸浸渍浓度30%、木屑:煤粉:磷酸质量比为1∶4∶3,制得的成型炭... 以煤粉和木屑为原料,不添加粘接剂,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了木质煤基成型活性炭。利用单因素分析法对成型工艺和活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型炭质前驱体加工最佳工艺为磷酸浸渍浓度30%、木屑:煤粉:磷酸质量比为1∶4∶3,制得的成型炭质前驱体强度为93%。活化工艺为:浸渍比1∶1、活化温度550℃、活化时间2.5 h。成型活性炭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10 mg·g-1、碘吸附值为865 mg·g-1,比表面积1 134 m2·g-1。该方法为煤基成型活性炭的制备找到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煤粉 木屑 磷酸 成型
下载PDF
废弃活性炭在配煤炼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颜科求 田永胜 +2 位作者 王光辉 周坤 魏松波 《燃料与化工》 2010年第3期5-7,10,共4页
用5kg实验焦炉进行配煤炼焦实验,研究了废弃活性炭的添加量与粒径大小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入一定量的废弃活性炭替代瘦煤进行配煤炼焦是可行的,废弃活性炭的配入量和粒径分别控制在0.5%~2%、0.5~1.0mm时,对焦炭的冷态强度与... 用5kg实验焦炉进行配煤炼焦实验,研究了废弃活性炭的添加量与粒径大小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入一定量的废弃活性炭替代瘦煤进行配煤炼焦是可行的,废弃活性炭的配入量和粒径分别控制在0.5%~2%、0.5~1.0mm时,对焦炭的冷态强度与热态强度不产生影响。用废弃活性炭替代瘦煤炼焦,可以降低配合煤成本,有效解决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活性炭 配煤 焦炭质量 资源 环保
下载PDF
基于浮选-化学联合作用对高炭煤的深度脱灰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郝成亮 初茉 +4 位作者 杨彦博 曲洋 张超 周玲妹 吕飞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201-3208,共8页
煤炭作为化工原材料的应用途径正逐步向精细化、高端化利用转变,将高炭煤深度脱除矿物质制备成超纯煤可以作为高附加值先进炭素材料的原料。以太西无烟煤为原料,采用自制的微泡浮选柱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优化浮选试验,借助XRF,... 煤炭作为化工原材料的应用途径正逐步向精细化、高端化利用转变,将高炭煤深度脱除矿物质制备成超纯煤可以作为高附加值先进炭素材料的原料。以太西无烟煤为原料,采用自制的微泡浮选柱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优化浮选试验,借助XRF,XRD和SEM-EDS分析了最佳浮选条件下的浮选精煤,进一步明晰微泡浮选方法深度脱除矿物质的过程和不同矿物质对无烟煤深度脱矿的影响。同时也采用了NaOH-HCl方法深度脱除无烟煤中的矿物质,通过XRD,SEM-EDS分析脱矿样品的性质,明确无烟煤中矿物质的脱除机理以及限制深度脱矿的因素。微泡浮选试验表明,当捕收剂用量3.36 kg/t、起泡剂用量1.81 kg/t和调浆强度4560 r/min时,浮选效果最佳,能得到灰分0.52%、产率66.25%的浮选精煤,由测试表征可知细泥罩盖和粒度小于2μm、有机质占95%以上的连生体颗粒是限制微泡浮选方法深度脱矿主要原因。NaOH-HCl脱灰试验表明,随着样品粒度减小,样品灰分显著降低,当样品的体积平均粒径为8.01μm时,脱矿效果最佳,能得到脱矿率86.81%、灰分0.36%的脱矿样品。而无烟煤中低反应活性的石英和伊利石以及被煤基质包裹的微细硅酸盐矿物影响太西无烟煤的化学深度脱灰。基于微泡浮选方法和NaOH-HCl方法在高炭煤深度脱矿过程中存在的极限问题,提出浮选-化学联合深度脱灰方法对太西无烟煤进一步深度脱灰,首先通过浮选预处理减少石英和伊利石等低反应活性的矿物质总量,再将浮选精煤中存在的矿物质与NaOH反应生成水溶性的硅酸钠和易溶于酸的硅铝酸钠而被脱除,并以此构建了浮选-化学联合方法深度脱灰历程描述模型,最终得到超低灰(0.12%)、高碳、高发热量能制备成高附加值炭材料的超纯煤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炭煤 超纯煤 微泡浮选 化学脱灰 反应活性
下载PDF
我国煤炭洗选加工现状与发展思考
12
作者 张振红 《选煤技术》 CAS 2023年第6期48-53,共6页
结合我国煤炭洗选加工现状,阐述了“双碳”战略与能源消费变化背景下发展洗选加工必要性,分析了我国煤炭洗选加工面临问题与存在不足,提出了拓展从业范围、完善管理机制、上下游协同联动与科学工艺选择与组合等发展建议,旨在提高煤炭洗... 结合我国煤炭洗选加工现状,阐述了“双碳”战略与能源消费变化背景下发展洗选加工必要性,分析了我国煤炭洗选加工面临问题与存在不足,提出了拓展从业范围、完善管理机制、上下游协同联动与科学工艺选择与组合等发展建议,旨在提高煤炭洗选加工效率,降低能耗,促进洗选加工低碳、高效发展,助力“双碳”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洗选加工 “双碳”战略 低碳选煤 煤炭洁净利用
下载PDF
粉煤灰活性炭处理含铜废水的性能 被引量:24
13
作者 舒颖 吴彩斌 +2 位作者 胡雪峰 闵露艳 刘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9-826,共8页
为了研究粉煤灰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以原粉煤灰和纯活性炭作对照,比较3种吸附剂在不同时间、pH和投加量下处理含Cu(Ⅱ)废水的性能.结果表明,在pH 5,吸附时间60 min的条件下,纯活性炭、粉煤灰活性炭和粉煤灰对含Cu(Ⅱ)废水的去除率依次为1... 为了研究粉煤灰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以原粉煤灰和纯活性炭作对照,比较3种吸附剂在不同时间、pH和投加量下处理含Cu(Ⅱ)废水的性能.结果表明,在pH 5,吸附时间60 min的条件下,纯活性炭、粉煤灰活性炭和粉煤灰对含Cu(Ⅱ)废水的去除率依次为100%、97%和78.7%,粉煤灰活性炭吸附性能接近纯活性炭.Cu饱和的粉煤灰活性炭,用0.2 mol.L-1浓度的HCl清洗解吸效果最好.在饱和吸附和解吸重复10次后,再生粉煤灰活性炭的吸附容量下降20%,接近活性炭的18%,充分说明粉煤灰活性炭有较好的可再生性.粉煤灰制成粉煤灰活性炭,用于含金属废水的治理,不仅效果好、成本低,还是粉煤灰资源化的重要途径,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活性炭 含铜废水 吸附性能 解吸
下载PDF
高碳石煤中钒的赋存状态与优先选煤 被引量:17
14
作者 吴惠玲 魏昶 +3 位作者 樊刚 李旻廷 邓志敢 葛怀文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8年第6期17-21,共5页
利用电子探针、差热-热重、岩相分析等多种检测方法,研究四川广旺含钒高碳石煤中钒的赋存状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优先选煤的工艺过程.通过石煤可浮性试验,评定了该石煤的可浮性等级及工艺的可行性;通过浮选参数试验,系统研究了浮选时... 利用电子探针、差热-热重、岩相分析等多种检测方法,研究四川广旺含钒高碳石煤中钒的赋存状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优先选煤的工艺过程.通过石煤可浮性试验,评定了该石煤的可浮性等级及工艺的可行性;通过浮选参数试验,系统研究了浮选时间、药剂用量和原料粒度对浮选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研究的工艺条件下,该石煤浮选效果差,用常规的浮选工艺很难达到有效分离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石煤 电子探针 岩相分析 差热分析 浮游选煤
下载PDF
利用正构烷烃单分子碳同位素组成对兰州大气污染源的探讨 被引量:16
15
作者 彭林 沈平 文启彬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59-162,共4页
本文以兰州大气环境为试点,收集西固工业区、铁路商业—居民混合区和盘旋路交通要道区①取暖期(1994年3月)和非取暖期(1994年8月)的大气飘尘样品,固定污染源烟尘和汽车尾气样以及选择石油和煤的端元样品,利用MAT... 本文以兰州大气环境为试点,收集西固工业区、铁路商业—居民混合区和盘旋路交通要道区①取暖期(1994年3月)和非取暖期(1994年8月)的大气飘尘样品,固定污染源烟尘和汽车尾气样以及选择石油和煤的端元样品,利用MAT252(GCCMC)仪进行正构烷烃单分子碳同位素测定。研究了大气飘尘、烟尘和尾气排放物中正构烷烃单分子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分布规律,结合化石燃料(石油和煤)的分析结果提出了结果提出了冬季δ13C值高于夏季,西固工业区冬季、夏两季相似。经选择nC21~nC23单分子碳同位素值用二元复合估算结果,西固工业区大气污染主要为燃油源,市区内取暖期燃煤源输入率高,非取暖期主要来自燃油源,以汽车尾气为主,兰州市大气污染物中燃油源占60%以上,这与用石油作为主要能源所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飘尘 正构烷烃 单分子碳同位素 空气污染
下载PDF
高有机硫煤抽提物中含硫化合物的组成与热演化特征 被引量:11
16
作者 雷加锦 盛国英 彭平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0-23,共4页
高有机硫煤是一种十分特殊的煤种,其特点之一是抽提物芳烃馏分中含丰富的含硫化合物。在我国西南地区晚二叠世碳酸盐台地潮坪成因、具不同煤化程度的四种高有机硫煤中均检测出了四种系列的含硫化合物,它们分别为二苯并噻吩系列、苯并... 高有机硫煤是一种十分特殊的煤种,其特点之一是抽提物芳烃馏分中含丰富的含硫化合物。在我国西南地区晚二叠世碳酸盐台地潮坪成因、具不同煤化程度的四种高有机硫煤中均检测出了四种系列的含硫化合物,它们分别为二苯并噻吩系列、苯并萘并噻吩系列、菲并噻吩系列和苯并二苯半噻吩系列。含硫化合物的类型组成虽然相似,但它们的相互比例关系与煤化程度和具体的沉积环境密切相关。分析发现,随煤化程度增加:(1)具三环结构的二苯并噻吩相对于四、五环结构的化合物数量减少;(2)具稳定甲基取代位的含硫化合物数量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有机硫煤 含硫化合物 碳酸盐台地 煤化程度
下载PDF
微波加热含碳碳酸锰矿粉升温机理 被引量:13
17
作者 潘小娟 陈津 +2 位作者 张猛 赵晶 林原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33-1238,共6页
利用微波冶金炉对无烟煤和碳酸锰矿粉的混合物料进行加热,研究含碳碳酸锰矿粉在微波场中的升温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含碳碳酸锰矿粉具有优良的微波加热特性和自还原性;在微波加热频率为2.450GHz、碳氧原子摩尔比分别为1.1,1.2和1.3时,微... 利用微波冶金炉对无烟煤和碳酸锰矿粉的混合物料进行加热,研究含碳碳酸锰矿粉在微波场中的升温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含碳碳酸锰矿粉具有优良的微波加热特性和自还原性;在微波加热频率为2.450GHz、碳氧原子摩尔比分别为1.1,1.2和1.3时,微波加热混合物料至1473K的升温速率平均最高达到140.7K/min;不同的加热温度和配碳比下混合物料的介电常数较大,都在5.5左右,而磁导率为1左右,属介电损耗型;微波加热含碳碳酸锰矿粉的升温性能主要取决于含碳碳酸锰矿粉的电磁性能,而电磁性能的改变主要是由物料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反应、晶体结构变化及缺陷状态的改变引起的;配碳比提高,物料吸收微波的能力有所提高;在相同的配碳比下,加热温度升高,吸收微波的能力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碳酸锰矿粉 升温特性 电磁性能
下载PDF
煤化工低碳技术及其与新能源耦合发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智 刘涛 +3 位作者 张志伟 李甲鸿 周露露 李成新 《中国煤炭》 2022年第8期66-81,共16页
“双碳”目标加快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从传统化石能源体系向可再生新能源体系的转变,煤化工产业正面临发展和减碳双重挑战,在此背景下,绿色低碳成为该产业重要发展方向。结合山东能源集团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简述了煤化工先进工艺和相应... “双碳”目标加快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从传统化石能源体系向可再生新能源体系的转变,煤化工产业正面临发展和减碳双重挑战,在此背景下,绿色低碳成为该产业重要发展方向。结合山东能源集团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简述了煤化工先进工艺和相应煤化工产品的碳排放情况,详细阐述了CCUS、绿电制气等发展迅速的煤化工减碳技术;指出,从长远来看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通过电解方式制备氢气、一氧化碳或合成气是实现煤化工深度脱碳的关键。从固体氧化物电解(SOE)结构及工作原理、与煤化工耦合发展情况、技术进展、产业化发展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既降能耗又减碳的SOE技术;认为,SOE可与煤化工装置在热-质-电深度耦合,是实现新能源与煤化工耦合发展最理想的技术路径之一。最后,介绍了山东能源集团绿色低碳技术布局以及新能源研发、低碳技术攻关等方面的成果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煤化工低碳技术 固体氧化物电解(SOE) 新能源耦合发展 CCUS 可再生能源制氢 绿电制气 山东能源集团
下载PDF
酸浸法从高碳石煤中提钒 被引量:11
19
作者 魏昶 吴惠玲 +3 位作者 樊刚 李存兄 李旻延 梁艳辉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1,共5页
针对四川广旺含钒高碳石煤,在化学分析、岩相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常压一段和两段酸浸探索性试验,但钒的浸出率不理想,最高仅为54.7%;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两段加压浸出试验,钒的浸出率最高也仅为72.86%,这与钒的赋存状态及石... 针对四川广旺含钒高碳石煤,在化学分析、岩相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常压一段和两段酸浸探索性试验,但钒的浸出率不理想,最高仅为54.7%;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两段加压浸出试验,钒的浸出率最高也仅为72.86%,这与钒的赋存状态及石煤含碳量高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石煤 岩相分析 电子探针 酸浸出
下载PDF
采用氧化焙烧-酸浸法从高碳石煤中提钒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汪平 冯雅丽 +2 位作者 李浩然 张萍 刘欣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917-2921,共5页
针对广西某难浸高碳石煤,比较相同焙烧和酸浸条件下静态焙烧矿和流态化焙烧矿钒的浸出率,优化流态化焙烧矿的酸浸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流态化焙烧矿酸浸钒的浸出率比静态焙烧矿酸浸钒的浸出率平均高24%,所以,在相同焙烧温度、时间下流态... 针对广西某难浸高碳石煤,比较相同焙烧和酸浸条件下静态焙烧矿和流态化焙烧矿钒的浸出率,优化流态化焙烧矿的酸浸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流态化焙烧矿酸浸钒的浸出率比静态焙烧矿酸浸钒的浸出率平均高24%,所以,在相同焙烧温度、时间下流态化焙烧较静态焙烧更利于钒的浸出;在液固质量比为0.8:1.0,二氧化锰添加量为3%和氢氟酸添加量为2%的条件下,得最佳酸浸条件,即酸矿质量比为0.4:1.0,浸出温度为150℃,浸出时间为6 h,在此最佳酸浸条件下,钒浸出率可达88.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石煤 氧化焙烧 酸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