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三泵集成”打造海洋CO2负排放生态工程
被引量:
13
1
作者
王誉泽
鲁鋆
+1 位作者
刘纪化
张传伦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9-287,共9页
微型生物(包括细菌、古菌和病毒)是海洋碳循环的巨大幕后推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气二氧化碳(CO2)由海洋藻类生物转变成可沉降有机组分(生物泵),经过细菌和古菌及其他生物和病毒作用(微型生物碳泵),在广阔水体中...
微型生物(包括细菌、古菌和病毒)是海洋碳循环的巨大幕后推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气二氧化碳(CO2)由海洋藻类生物转变成可沉降有机组分(生物泵),经过细菌和古菌及其他生物和病毒作用(微型生物碳泵),在广阔水体中产生的惰性有机碳(RDOC)可在千年时间尺度上被封存,其伴随颗粒物进一步沉降到海底由底栖微生物作用变成碳酸盐矿物(碳酸盐碳泵)得以更长时间尺度的封存。文章在充分了解海洋微生物过程和机制的基础上,阐述“三泵(生物泵、微型生物碳泵、碳酸盐碳泵)集成”的固碳、储碳原理和优势;采用人工智能手段,制定海洋负排放工程可行性方案,为海洋碳封存提供可监测、可报告、可核查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场景。从科学原理上,该方案的实施将可望助力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泵
微型生物碳泵
碳酸盐碳泵
海洋碳封存
海洋负排放生态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三泵集成”打造海洋CO2负排放生态工程
被引量:
13
1
作者
王誉泽
鲁鋆
刘纪化
张传伦
机构
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深圳分部
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海洋地球古菌组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佘山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出处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9-287,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A060558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851210)
+4 种基金
深圳海洋地球古菌组学重点实验室(ZDSYS201802081843490)
上海佘山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重点项目(2020Z01)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深圳分部项目(K193139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山东省联合基金(U1906216)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创新团队建设项目(311020005)。
文摘
微型生物(包括细菌、古菌和病毒)是海洋碳循环的巨大幕后推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气二氧化碳(CO2)由海洋藻类生物转变成可沉降有机组分(生物泵),经过细菌和古菌及其他生物和病毒作用(微型生物碳泵),在广阔水体中产生的惰性有机碳(RDOC)可在千年时间尺度上被封存,其伴随颗粒物进一步沉降到海底由底栖微生物作用变成碳酸盐矿物(碳酸盐碳泵)得以更长时间尺度的封存。文章在充分了解海洋微生物过程和机制的基础上,阐述“三泵(生物泵、微型生物碳泵、碳酸盐碳泵)集成”的固碳、储碳原理和优势;采用人工智能手段,制定海洋负排放工程可行性方案,为海洋碳封存提供可监测、可报告、可核查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场景。从科学原理上,该方案的实施将可望助力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
生物泵
微型生物碳泵
碳酸盐碳泵
海洋碳封存
海洋负排放生态工程
Keywords
biological
pump
(BP)
microbial
carbon
pump
(MCP)
carbonate
carbon
pump
(
ccp
)
marine
carbon
storage
ocean
carbon
negative
emission
geoengineering
分类号
X14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三泵集成”打造海洋CO2负排放生态工程
王誉泽
鲁鋆
刘纪化
张传伦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