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纵隔肿瘤粒子治疗现状与展望
1
作者 宋晓玉 李莉 袁双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5-311,共7页
目的综述纵隔肿瘤粒子治疗的原理、临床现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方法使用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系统,以“纵隔肿瘤、放射治疗、质子治疗、碳离子放射治疗、硼中子俘获治疗、粒子治疗”等为中文关键词,“mediastinal tumors,proton t... 目的综述纵隔肿瘤粒子治疗的原理、临床现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方法使用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系统,以“纵隔肿瘤、放射治疗、质子治疗、碳离子放射治疗、硼中子俘获治疗、粒子治疗”等为中文关键词,“mediastinal tumors,proton therapy,carbon-ion radiotherapy,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particle therapy”为英文关键词进行检索。纳入标准:(1)纵隔肿瘤的粒子治疗;(2)纵隔淋巴瘤的粒子治疗;(3)胸腺瘤的粒子治疗。排除标准:(1)数据陈旧文献;(2)内容相似或重复。最终共纳入59篇文献。结果纵隔肿瘤的多样性决定了其临床诊治的复杂性。质子、重离子、中子治疗均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危及器官,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然而最佳的治疗方式仍存在争议。结论粒子治疗在治疗纵隔肿瘤方面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仍需对患者进行筛选,并采取合理的措施推广粒子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放射治疗 质子治疗 碳离子放射治疗 硼中子俘获治疗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碳离子放射治疗1例多结节型肝细胞癌
2
作者 王建花 关钊钰 +5 位作者 张雁山 叶延程 赵致平 王馨 李小军 张红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932-936,共5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发病率高,在发现时只有不到1/3的患者适合手术治疗,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放射治疗已成为不可切除肝癌的优选方法。我们报道了一例多结节型肝细胞癌患者接受碳离子放疗并取得了良好疗效的病例。一...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发病率高,在发现时只有不到1/3的患者适合手术治疗,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放射治疗已成为不可切除肝癌的优选方法。我们报道了一例多结节型肝细胞癌患者接受碳离子放疗并取得了良好疗效的病例。一例53岁女性在体检时发现肝内多发结节(约14个),经穿刺病检提示中分化肝细胞癌,被转诊至武威重离子中心进行碳离子治疗,剂量为66 Gy(RBE)/10 f,4个月时随诊复查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碳离子放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头颈部腺样囊性癌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景文 李先明 《医学信息》 2018年第23期45-47,共3页
头颈部腺样囊性癌发病率较低,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联合术后放射治疗,但对于术后放射治疗的必要性及选取何种放射治疗手段可以使患者获益最大的问题目前仍有广泛争议。本文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目前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术后放疗主要以... 头颈部腺样囊性癌发病率较低,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联合术后放射治疗,但对于术后放射治疗的必要性及选取何种放射治疗手段可以使患者获益最大的问题目前仍有广泛争议。本文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目前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术后放疗主要以常规光子放疗为主,中子放疗虽能提高局部控制率,但晚期毒性反应不可忽视,质子、碳离子放疗虽有其物理特点上的优势,但因病例数少,且其放疗机器价格昂贵等客观障碍,尚未收集足够数据证明其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腺样囊性癌 术后放射治疗 常规光子放疗 碳离子放疗
下载PDF
基于TPS和蒙特卡罗计算的^(12)C肿瘤放射治疗In-beam PET剂量监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庆华 刘志强 +10 位作者 郭典 张秋宁 刘锐锋 裴昌旭 文婧 罗宏涛 孙世龙 黄川 李英帼 尹永智 王小虎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9-366,共8页
In-beam PET成像是碳离子放射治疗剂量监测的有效手段,可以对碳离子放疗过程的物理剂量分布和生物剂量分布进行实时监测。结合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和蒙特卡罗(MC)模拟分别对静态均匀水模体和腹部肿瘤CT图像进行治疗计划设计、MC计算和... In-beam PET成像是碳离子放射治疗剂量监测的有效手段,可以对碳离子放疗过程的物理剂量分布和生物剂量分布进行实时监测。结合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和蒙特卡罗(MC)模拟分别对静态均匀水模体和腹部肿瘤CT图像进行治疗计划设计、MC计算和PET成像,比较TPS肿瘤靶区剂量分布、MC模拟剂量分布和PET成像三者之间的一致性。TPS和MC模拟中相对生物学效应(RBE)的计算均采用线性二次模型(LQ)。研究结果显示,TPS和MC计算的静态均匀水模体、单野治疗腹部肿瘤的物理剂量、RBE加权剂量在SOBP区域的平均误差均在0.5%和2%以内。碳离子束流能量为120~400 MeV/u时,束流方向剂量深度分布与PET成像在SOBP区域的位置差异均在8 mm以内。In-beam PET可作为碳离子放射治疗中位置验证和剂量验证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放射治疗 In-beam PET成像 治疗计划系统 剂量验证
原文传递
重离子束(^(12)C^(6+))治疗头颈部浅表肿瘤疗效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冉俊涛 王小虎 +3 位作者 高力英 张秋宁 赵林 张红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2年第4期220-223,共4页
目的:观察采用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引出重离子束治疗头颈部浅表肿瘤的近期疗效和急性不良反应。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13例头颈部浅表肿瘤患者采用能量为80MeV/u~100MeV/u的碳离子(^(12)^(6+))束进行重离子束放射治疗。... 目的:观察采用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引出重离子束治疗头颈部浅表肿瘤的近期疗效和急性不良反应。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13例头颈部浅表肿瘤患者采用能量为80MeV/u~100MeV/u的碳离子(^(12)^(6+))束进行重离子束放射治疗。总剂量46GyE~70GyE,1次/天,连续12天。应用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判断不良反应,应用WHO疗效标准评价近期疗效。结果:非恶黑性皮肤癌、乳头状瘤、恶性黑色素瘤有效率(CR+PR)分别为100%(9/9)、50%(1/2)和50%(1/2),13例患者总局部控制率为85%(11/13)。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1、2、3度分别为30.8%(4/13),15.4%(2/13),15.4%(2/13),未观察到4级皮肤不良反应。结论:重离子束放射治疗头颈部浅表肿瘤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离子束(12^C^6+)放射治疗 头颈部浅表肿瘤 近期疗效
下载PDF
解析碳离子笔形束算法在头颈部肿瘤放疗计划设计中的剂量学分析
6
作者 车宇航 黄盛聪 +5 位作者 张晖 李亚洲 刘新国 方涛 胡钦勇 李强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2-747,共6页
碳离子束治疗因其倒转的深度剂量分布和较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具有对正常组织损伤小、副作用低等优势,有望成为头颈部肿瘤放疗的主力。剂量算法的精确性直接影响临床照射剂量的准确性,减小碳离子束治疗剂量计算误差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 碳离子束治疗因其倒转的深度剂量分布和较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具有对正常组织损伤小、副作用低等优势,有望成为头颈部肿瘤放疗的主力。剂量算法的精确性直接影响临床照射剂量的准确性,减小碳离子束治疗剂量计算误差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本工作采用解析笔形束算法对5例头颈部患者病例进行碳离子束治疗剂量计算,并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治疗计划进行剂量验证,对解析计算和蒙特卡罗模拟结果进行不同评价标准组合下(2%/2 mm、3%/2 mm、3%/3 mm、3%/5 mm)的伽马通过率分析、DVH图及参考指标分析、中心轴剂量分布对比。结果显示:笔形束算法在3%/2 mm的评价标准下平均伽马通过率为90.441%,接近满足碳离子束治疗头颈部肿瘤的剂量计算要求。笔形束算法在束流横向上的计算结果较为精准,但在沿束流入射方向上的计算结果受路径上组织非均匀性及空腔的影响,存在射程偏差。为降低笔形束剂量计算误差带来的影响,碳离子束治疗头颈部肿瘤时需要采用更保守的射野角度选择。本工作的对比结果可用于指导基于解析笔形束剂量算法的头颈部肿瘤碳离子束治疗计划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束治疗 笔形束算法 蒙特卡罗模拟 头颈部肿瘤
原文传递
二维碳离子放疗计划中摆位误差对靶区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卢小丽 马霄云 +5 位作者 张雁山 孟万斌 张福元 吴嘉明 李万国 朱芳芳 《精准医学杂志》 2022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二维碳离子放疗计划中摆位误差对靶区剂量的影响。方法基于现有的放疗计划系统ciPlan,分别在水膜体和人体CT影像中建立一个6 cm×6 cm×6 cm大小的规则计划靶区,采用碳离子二维均匀扫描,模拟靶区中心在左-右(L-R)、前-... 目的探讨二维碳离子放疗计划中摆位误差对靶区剂量的影响。方法基于现有的放疗计划系统ciPlan,分别在水膜体和人体CT影像中建立一个6 cm×6 cm×6 cm大小的规则计划靶区,采用碳离子二维均匀扫描,模拟靶区中心在左-右(L-R)、前-后(A-P)和头-脚(H-F)三个维度中单个方向、2个方向和3个方向分别偏离0.5、1.0、2.0、3.0和5.0 mm时,靶区90%和95%体积所受剂量的变化。结果在水模体当中,靶区中心偏移量≤1 mm时,靶区90%和95%体积所受剂量的变化量很小;当靶区中心偏移量>1 mm时,靶区90%和95%体积所受剂量的变化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大,但靶区中心偏移量<2 mm时,靶区90%和95%体积所受剂量的偏差低于5%;当靶区中心偏移量>3 mm时,靶区90%和95%体积所受剂量变化剧烈,偏差甚至达到近50%。在人体CT影像中,靶区中心偏移量≤1 mm时,靶区90%和95%体积所受剂量的变化量很小;当靶区中心偏移量>1 mm时,靶区90%和95%体积所受剂量就会出现比较复杂的变化。另外,不管是在水膜体中还是在人体CT影像中,剂量偏差均具有方向性,且靶区95%体积所受剂量相对于靶区90%体积所受剂量对位置精确度表现出更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在碳离子二维均匀扫描过程中,为了保证靶区的剂量,摆位误差应≤1 mm;靶区95%体积所受剂量相对于靶区90%体积所受剂量对摆位精确度的依赖更强;在非均匀模体CT影像中,位置的偏移对靶区剂量的影响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离子放射疗法 碳离子放射疗法 放射治疗剂量 放疗计划设计 被动扫描 摆位误差
下载PDF
两种俯卧位固定方式在胰腺癌碳离子放疗中的摆位误差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步蕊蕊 查珊珊 +4 位作者 里尧 尤丹 周丹 孟露芳 李永强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7期73-79,102,共8页
目的 比较使用腹板俯卧位固定方式和使用体板、真空垫、体部定位膜三者相结合的个性化俯卧位固定方式在胰腺癌碳离子放疗中的摆位误差,为胰腺癌俯卧位放疗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采用碳离子放疗的胰腺癌患者80例,其中采用腹板进行俯卧... 目的 比较使用腹板俯卧位固定方式和使用体板、真空垫、体部定位膜三者相结合的个性化俯卧位固定方式在胰腺癌碳离子放疗中的摆位误差,为胰腺癌俯卧位放疗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采用碳离子放疗的胰腺癌患者80例,其中采用腹板进行俯卧位固定的患者40例(腹板组),采用体板、真空垫、体部定位膜三者相结合进行俯卧位固定的患者40例(真空垫组)。采用西门子kV级X线成像设备对每位患者采集正、侧位的正交野图像,与定位CT的DRR图像进行图像配准,获取六维方向(左右平移、头脚平移、前后平移、等中心旋转、俯仰旋转、横滚旋转)的摆位误差数据,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六维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 真空垫组在左右平移、头脚平移、等中心旋转、俯仰旋转以及横滚旋转这5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均明显小于腹板组,但在前后平移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大于腹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胰腺癌患者的碳离子放疗中,采用体板、真空垫、体部定位膜三者相结合的个性化俯卧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整体上优于采用腹板的俯卧位固定方式,在放疗前摆位时可以在扣好体部定位膜后不再移动患者前后方向,以减小前后平移方向上的误差,研究结果可为今后胰腺癌俯卧位的放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碳离子放疗 固定方式 俯卧位 摆位误差
下载PDF
碳离子在不同材料叶片的多叶光栅上产生的次级粒子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小芳 孟乾乾 +3 位作者 戴中颖 陈卫强 刘新国 李强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7-224,共8页
在碳离子放射治疗中,碳离子束与治疗头设备和患者身体相互作用产生的次级粒子可以到达患者体内的许多区域,在产生的次级粒子中以中子和γ射线的产额为最大。在不影响束流配送功能的情况下,减少碳离子放疗中产生的次级中子和γ射线对于... 在碳离子放射治疗中,碳离子束与治疗头设备和患者身体相互作用产生的次级粒子可以到达患者体内的许多区域,在产生的次级粒子中以中子和γ射线的产额为最大。在不影响束流配送功能的情况下,减少碳离子放疗中产生的次级中子和γ射线对于降低放疗后出现的正常组织并发症及二次肿瘤风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模拟计算了被动式束流配送系统下,400 MeV/u碳离子束照射到由不同材料叶片构成的多叶光栅(MLC)形成典型的10 cm×10 cm方形射野时,在水模体中产生的次级中子和γ射线所沉积的剂量及空间分布等。模拟结果显示:碳离子束通过MLC形成射野后在水模体中产生的次级中子主要分布在水模体的入射端,次级γ射线较为均匀的分布在整个水模体内,且较多分布在具有展宽Bragg峰(SOBP)射野在水模体中贯穿时的坪区。对于MLC叶片材料的选择,则需根据实际情况对叶片厚度以及次级粒子当量剂量的要求来确定。本文通过模拟研究不同MLC叶片材料产生次级粒子的情况,为被动式束流配送系统中MLC叶片及其他元件的材料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放射治疗 被动式束流配送系统 次级粒子 剂量分布 蒙特卡罗模拟
原文传递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碳离子放疗与光子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小军 张雁山 +6 位作者 任益民 张一贺 叶延程 马彤 芦静 潘鑫 马淑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7-343,共7页
目的:比较碳离子二维放射治疗(two-dimensional carbon-ion radiotherapy,2D-CIRT)计划与光子容积调强放射治疗(volume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剂量学优劣,为临床碳离子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中心13... 目的:比较碳离子二维放射治疗(two-dimensional carbon-ion radiotherapy,2D-CIRT)计划与光子容积调强放射治疗(volume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剂量学优劣,为临床碳离子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中心13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相同的处方剂量及危及器官约束条件,分别在Ciplan计划系统上设计2D-CIRT计划和Eclipse计划系统上设计VMAT计划,比较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靶区剂量分布及危及器官受量。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CIRT和VMAT计划肿瘤覆盖率均较好,PTV1的D_(98)、D_(95)、D_(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计划的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相似(CIRT与VMAT:0.39 Gy与0.38 Gy,P>0.05)。PTV2两种方案在D_(95)、D_(98)、D_(50)、D_(2)均有显著性差异,PTV2采用CIRT的HI也明显优于VMAT(CIRT vs VMAT:0.08 Gy vs 0.16 Gy,P=0.003)。与光子VMAT相比,CIRT计划中健侧肺的V_(5)、V_(10)、V_(20)、V_(30)、V_(40)和D_(mean)明显降低。患侧肺中CIRT的V_(5)低于VMAT(CIRT vs VMAT:53.00 vs 64.41,P=0.003),V_(10)、V_(20)、V_(30)、V_(40)、D_(mean)两种计划均无统计学差异;CIRT有较低的脊髓D max(CIRT vs VMAT:18.61 Gy vs 43.03 Gy,P=0.000)、食管D_(mean)(CIRT vs VMAT:16.25 Gy vs 20.38 Gy,P=0.031)和V_(5)0(CIRT vs VMAT:4.49 Gy vs 11.43 Gy,P=0.005)、骨V_(10)和V_(30),以及气管和支气管树的V_(5)0。结论:与光子VMAT相比,2D-CIRT被动束流扫描技术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显著降低了对危及器官的辐射剂量,对正常组织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放疗 非小细胞肺癌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剂量学对比 DVH
下载PDF
碳离子治疗肿瘤的临床进展研究
11
作者 潘婷婷 任益民 +5 位作者 叶延程 张雁山 祁英 马有国 陈东基(综述) 陈威佐(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951-956,共6页
碳离子束拥有独特的物理学及生物学优势,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具有高效性和低毒性,并且整体治疗周期短,因此被认为是21世纪最理想的肿瘤放射治疗射线。但是碳离子中心建设及设备运营费用昂贵,目前世界范围内,仅有日本、德国、中国、意大利... 碳离子束拥有独特的物理学及生物学优势,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具有高效性和低毒性,并且整体治疗周期短,因此被认为是21世纪最理想的肿瘤放射治疗射线。但是碳离子中心建设及设备运营费用昂贵,目前世界范围内,仅有日本、德国、中国、意大利、奥地利等极少数国家将碳离子应用于临床。自1994年以来,日本一直应用碳离子束治疗恶性肿瘤,治疗效果较好。截至2022年底,全球范围内超过46800例患者接受了碳离子治疗,其中包括头颈部恶性肿瘤、肺癌、肝癌、胰腺癌等。本文总结近20年来碳离子在临床应用中的经验、治疗效果、最新发展及其作为一种新兴癌症治疗方式的优点,并将碳离子治疗与传统的光子放疗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可以帮助临床进一步了解碳离子治疗的优势及进展,并且指导关于新的碳离子治疗中心的建设,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肿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束 碳离子束放疗 放射治疗 肿瘤
下载PDF
碳离子治疗二次术后放疗后复发小腿黏液样脂肪肉瘤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小军 张雁山 +3 位作者 叶延程 陈东基 李莎 潘鑫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6-320,共5页
软组织肉瘤的发病率为1.28~1.72/10万人,50%~60%发生在四肢,其中脂肪肉瘤占软组织肉瘤的25%~30%。黏液样脂肪肉瘤是第二常见的脂肪肉瘤亚型,占所有脂肪肉瘤的25%~50%[1]。在2015年版《中国软组织肉瘤诊疗专家共识》中,对局部复发的软组... 软组织肉瘤的发病率为1.28~1.72/10万人,50%~60%发生在四肢,其中脂肪肉瘤占软组织肉瘤的25%~30%。黏液样脂肪肉瘤是第二常见的脂肪肉瘤亚型,占所有脂肪肉瘤的25%~50%[1]。在2015年版《中国软组织肉瘤诊疗专家共识》中,对局部复发的软组织肉瘤进行二次手术切除为1类专家推荐共识,建议手术范围为切除复发肿瘤和瘢痕组织,及其周围>5 cm正常组织,对于经术前抗肿瘤治疗仍无法手术切除或手术可能严重影响肢体功能、对多次手术损毁较大、放射治疗为首选者,可采用高LET射线的质子和重粒子照射[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放射治疗 碳离子治疗系统 软组织肉瘤 疗效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Patient-Specific Quality Assurance for Carbon Ion Radiotherapy Using Full Energy Scanning Method at QST Hospital
13
作者 Asami Inomata Masashi Katsumata +7 位作者 Sung Hyun Lee Yui Suzuki Takeo Nakajima Wataru Furuichi Keishi Yamaoka Atsushi Yamamoto Hideyuki Mizuno Ryosuke Kohn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Physics, Clinical Engineering and Radiation Oncology》 2022年第4期200-209,共10页
Purpose: Patient-specific QA (PSQA) measurements for carbon ion radiotherapy (CIRT) are critical components of processes designed to identify discrepancies between calculated and delivered doses. We report t... Purpose: Patient-specific QA (PSQA) measurements for carbon ion radiotherapy (CIRT) are critical components of processes designed to identify discrepancies between calculated and delivered doses. 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PSQA conducted at the QST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from September 2017 to March 2018. Methods: We analyzed PSQA results for 1448 fields for 10 disease sites with various target volumes, target depths and number of energy layers. For the PSQA, all the planned beams were recalculated on a water phantom with treatment planning software. The recalculated dose distribution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measured distributions using a 2D ionization chamber array at three depths, including 95% of the area of the prescription dose. These recalculated dose distributions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3%/3mm gamma index with a passing threshold of 90%. Results: The passing rates for prostate, head and neck, and bone and soft tissue were 96.8%, 99.3%, and 91.7%, respectively. Additionally, 94.7% of lung plans with low energy beams passed. Overall, the CIRT in the QST Hospital reached a high passing rate of more than 95%. Although the remaining 5% failed to pass, there was no dependence between measurement depth and disease sites in these failures. Conclusion: Using PSQA measurements, we confirmed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planned and delivered doses for CIRT using the full energy scanning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ion radiotherapy Full Energy Scanning Patient-Specific Quality Assurance Gamma Index
下载PDF
Hypofractionated particle beam therap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a brief review of clinical effectiveness
14
作者 Che-Yu Hsu Chun-Wei Wang +1 位作者 Ann-Lii Cheng Sung-Hsin Ku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8期579-588,共10页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is the fifth most common malignancy and the second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mortality worldwide.The cornerstone to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of HCC patients has been the control of loco-regio...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is the fifth most common malignancy and the second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mortality worldwide.The cornerstone to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of HCC patients has been the control of loco-regional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the lesser toxicities of local treatment.Although radiotherapy has not been considered a preferred treatment modality for HCC,charged particle therapy(CPT),including proton beam therapy(PBT)and carbon ion radiotherapy(CIRT),possesses advantages(for example,it allows ablative radiation doses to be applied to tumors but simultaneously spares the normal liver parenchyma from radiation)and has emerged as an alternative treatment option for HCC.With the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in CPT,various radiation dosages of CPT have been used for HCC treatment via CPT.However,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evolving dosages remain uncertain.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ocoregional control of HCC and the dose and regimen of CPT,we provide a brief overview of selected literature on dose regimens from conventional to hypofractionated short-course CPT in the treatment of HCC and the subsequent determinants of clinical outcomes.Overall,CPT provides a better local control rate compared with photon beam therapy,ranging from 80%to 96%,and a 3-year overall survival ranging from 50%to 75%,and it results in rare grade 3 toxicities of the late gastrointestinal tract(including radiation-induced liver disease).Regarding CPT for the treatment of locoregional HCC,conventional CPT is preferred to treat central tumors of HCC to avoid late toxicities of the biliary tract.In contrast,the hypo-fractionation regimen of CPT is suggested for treatment of larger-sized tumors of HCC to overcome potential radio-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OTON beam THERAPY carbon ion radiotherapy Local control TOXICITY Overall survival
下载PDF
我国首台碳离子治疗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蓉 缪茜 +6 位作者 石国秀 刘宇琴 杜晓月 强晓婷 马银霞 宣丽红 郑山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2年第5期517-522,共6页
重离子是目前治疗癌症较理想的射线,其中碳离子因更高的生物学效应而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2019年,武威重离子中心建成了中国首台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碳离子治疗系统,并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许可证,并于2020年3月开始正式接诊... 重离子是目前治疗癌症较理想的射线,其中碳离子因更高的生物学效应而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2019年,武威重离子中心建成了中国首台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碳离子治疗系统,并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许可证,并于2020年3月开始正式接诊肿瘤患者。该文针对我国首台碳离子治疗系统的开发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治疗系统 系统开发 癌症治疗 重离子
下载PDF
基于LNDM模型的碳离子束混合辐射场相同剂量平均LET下关键纳剂量学指标及RBE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静芬 张晖 +3 位作者 刘新国 戴中颖 陈卫强 李强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2-338,共7页
纳剂量学量正在成为新的表征辐射品质的量,也是用于精确计算相对生物学效应(RBE)的基础数据。具有相同剂量平均传能线密度(LET)离子束混合辐射场导致的生物学效应也未必相同。为研究关键纳剂量学指标[电离簇尺寸NICS≥1的条件概率密度... 纳剂量学量正在成为新的表征辐射品质的量,也是用于精确计算相对生物学效应(RBE)的基础数据。具有相同剂量平均传能线密度(LET)离子束混合辐射场导致的生物学效应也未必相同。为研究关键纳剂量学指标[电离簇尺寸NICS≥1的条件概率密度分布的一阶矩(M^(C1)_(1))、NICS≥2的条件概率密度分布的一阶矩(M^(C2)_(1))、NICS≥2的累计概率(F^(C1)_(2))和NICS≥3的累计概率(F^(C2)_(3))]以及RBE在相同剂量平均LET混合辐射场中的分布,在蒙特卡罗(Monte Carlo,MC)模拟的基础上,结合单能离子束关键纳剂量学指标数据集,计算得到了不同能量碳离子束在不同贯穿深度处相同剂量平均LET混合辐射场中的M^(C1)_(1)、M^(C2)_(1)、F^(C1)_(2)、F^(C2)_(3)及RBE值。计算结果显示:在相同剂量平均LET混合辐射场中,不同能量碳离子束的F^(C2)_(3)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而M^(C1)_(1)、M^(C2)_(1)和F^(C1)_(2)变化显著,且随能量的增大而减小,并且随剂量平均LET的增加,M^(C1)_(1)、M^(C2)_(1)和F^(C1)_(2)变化差异逐渐变大。正是由于M^(C1)_(1)、M^(C2)_(1)、F^(C1)_(2)和F^(C2)_(3)的不同,在相同剂量平均LET混合辐射场中基于纳剂量学模型计算得到的RBE值也显著不同。这些结果表明,剂量平均LET并不能很好地用于描述离子束混合辐射场的品质,而关键纳剂量学指标则有望成为表征离子束混合辐射场品质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剂量学 相对生物学效应 碳离子放射治疗 蒙特卡罗模拟
原文传递
颅内肿瘤碳离子放射治疗中新型体位固定系统的应用
17
作者 李万国 祁英 +7 位作者 张雁山 朱芳芳 张一贺 叶延程 李小军 王开平 杨晓东 鲁会祥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5-281,共7页
目的评估一种新的颅内固定系统,确定患者摆位误差及分次内靶区位移与治疗时长的依赖性关系,提高碳离子束放射治疗的精度。方法选取2020-03-26-2022-11-26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重离子中心收治的碳离子束治疗患者30例,按入组时间随机分为试... 目的评估一种新的颅内固定系统,确定患者摆位误差及分次内靶区位移与治疗时长的依赖性关系,提高碳离子束放射治疗的精度。方法选取2020-03-26-2022-11-26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重离子中心收治的碳离子束治疗患者30例,按入组时间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15例。A组采用trUpoint ARCH定位系统(CIVCO,美国)固定,B组采用传统热塑膜配合船型枕固定。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碳离子图像配准(ciGPS),行自动配准与手动微调。统计六维摆位误差[左右方向(X)、进出方向(Y)、升降方向(Z)、左右滚动(RX)、头尾旋转(RY)、俯仰方向(RZ)]及治疗时长数据,评估分次内靶区器官位移与治疗时长的依赖性关系。此外,对A组患者额外进行治疗后鼻根组件图像配准,评估垂直束流方向射野条件下鼻根组件对治疗的影响。结果治疗前A组六维摆位误差的旋转摆位误差较小,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X:t=4.481,P<0.001;RY:t=2.637,P=0.016;RZ:t=2.327,P=0.031);治疗后2组X(t=2.159,P=0.043)、Y(t=-2.419,P=0.025)、Z(t=2.176,P=0.042)及RY(t=2.305,P=0.032)方向误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线性回归结果显示,2组患者靶区位移与治疗时长的依赖性关系相似(斜率k=0.06),但A组分次内靶区位移的稳定性更强(A组:R^(2)=0.246,P<0.001;B组:R^(2)=0.114,P<0.001),且A组无任何系统漂移。A组和B组计划靶区外扩边界(PTVmargin)在X、Y、Z三维线性方向的外扩分别为:4.02、2.72、2.66和4.97、3.28、3.30 mm,使用trUpoint ARCH定位系统的A组三维线性方向的PTVmargin更低。结论trUpoint ARCH定位系统用于碳离子束放射治疗六维方向摆位误差小,尤其是对旋转误差的可控性强;可提供更小的PTV外扩边界,从而保护正常组织;分次内靶区位移随治疗时长的变化小,较传统定位方式稳定性好,可用于高精度放射治疗。但受其鼻根组件不确定性的影响,为保证剂量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恶性肿瘤 碳离子放射治疗 头部固定系统 摆位误差 分次内靶区位移 计划靶区外扩边界
原文传递
前列腺癌立体定向放疗和碳离子放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18
作者 黄河发 毛爱红 李莎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22年第2期187-191,共5页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技术和影像诊断水平的提高,确诊率逐年上升。前列腺癌已成为我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异。前列腺癌多发于老年人群...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技术和影像诊断水平的提高,确诊率逐年上升。前列腺癌已成为我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异。前列腺癌多发于老年人群,因考虑到术后并发症,身患慢性疾病或内分泌治疗耐药的患者采用放疗可获得与手术相当的局部治疗疗效。射波刀是一种可低分割、单次大剂量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设备,与常用的调强放疗(IMRT)相比,能够获得更高的相对生物效应,具有疗程短等优势。碳离子放疗(CIRT)兼具剂量深度分布和生物学效应的双重优势,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明显,具有肿瘤局部控制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在治疗前列腺癌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本文就SBRT与CIRT治疗前列腺癌的生物物理学特点及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碳离子放射治疗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碳离子放射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Ⅰ/Ⅱ期临床研究的初步疗效观察
19
作者 张雁山 李小军 +5 位作者 张一贺 潘鑫 王馨 杨钰玲 柴鸿钰 马彤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64-670,共7页
目的评估Ⅰ/Ⅱ期临床研究中碳离子放疗(CIRT)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就诊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的9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不伴远处转移),临床分期为T2~3。治疗包括3分次,由12 Gy增加... 目的评估Ⅰ/Ⅱ期临床研究中碳离子放疗(CIRT)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就诊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的9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不伴远处转移),临床分期为T2~3。治疗包括3分次,由12 Gy增加到24 Gy的局部照射和11分次44 Gy的全膀胱照射。碳离子照射剂量均为相对生物学有效性(RBE)为3.0时的剂量。膀胱肿瘤总剂量为56~68 Gy,分14次。主要观察终点包括肿瘤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和剂量限制毒性(DLT)、局部控制率(LC)。次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9例患者完成了试验研究中各剂量段CIRT,剂量递增至68 Gy。未发生DLT和≥3级的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和生存期内的晚期放疗不良反应。肿瘤剂量达到68 Gy时,出现2例2级急性泌尿生殖道反应,1例急性下消化道症状;62 Gy以上剂量组观察到3例1级晚期放射性膀胱反应,表现为尿频和镜下血尿。所有病例治疗结束时血尿均消失,排尿不畅缓解,尿红细胞值显著下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和88.9%,客观缓解率均为88.9%。1例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出现局部复发,采用挽救性手术治疗。结论碳离子放射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初步疗效观察,未见剂量限制性毒性,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显著,症状缓解明显,患者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放疗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临床研究 疗效观察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均匀磁场下碳离子束剂量平均LET及纳剂量学量的分布
20
作者 王子涵 张晖 +3 位作者 刘新国 戴中颖 陈卫强 李强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3-381,共9页
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发展,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在放射肿瘤学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正在迅速增加,本研究分析了外加均匀磁场对碳离子束的剂量平均LET以及纳剂量学量的影响。通过基于GEANT4内核的GATE蒙特卡罗(Monte Carlo,MC)模拟平台,模... 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发展,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在放射肿瘤学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正在迅速增加,本研究分析了外加均匀磁场对碳离子束的剂量平均LET以及纳剂量学量的影响。通过基于GEANT4内核的GATE蒙特卡罗(Monte Carlo,MC)模拟平台,模拟计算了不同磁场环境下,不同能量碳离子束剂量平均LET和纳剂量学量的分布。结果发现,平行磁场对碳离子束的剂量平均LET和纳剂量学量均无显著影响,垂直磁场对碳离子束的剂量平均LET及纳剂量学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布拉格峰区域,其影响主要是碳离子束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作用而发生横向偏转,进而使得碳离子束布拉格峰位置发生横向侧移导致的。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磁场对碳离子束治疗性能的影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 纳剂量学 剂量平均LET 碳离子放射治疗 蒙特卡罗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