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离子辐照哺乳动物细胞引起的旁观者效应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菊芳 李文建 +5 位作者 周光明 赵静 党秉荣 马秋峰 毛丽敏 冯岩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03-306,共4页
用经过碳离子辐照V79细胞的条件培养基(Irradiatedconditionedmedium,简称ICM)和与受照射细胞共同培养两种方法,研究了未受照射细胞的旁观者效应。结果表明,ICM法可以明显降低未受照射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受照射细胞与未受照射细胞共同培... 用经过碳离子辐照V79细胞的条件培养基(Irradiatedconditionedmedium,简称ICM)和与受照射细胞共同培养两种方法,研究了未受照射细胞的旁观者效应。结果表明,ICM法可以明显降低未受照射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受照射细胞与未受照射细胞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克隆形成率比假定没有旁观者效应时的预期值低,细胞微核率和hprt(次黄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基因位点突变率与预期值基本相同。推测受照射细胞可能释放出了能对未受照射细胞生长产生毒性的因子,这种因子对未受照射细胞没有明显的致微核和致突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观者效应 细胞 碳离子辐照 克隆形成率 微核率 突变率
下载PDF
碳离子局部照射对荷瘤小鼠存活时间和血常规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丁小凡 陈龙华 +1 位作者 李文建 李德杏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32-1434,共3页
目的观察碳离子局部照射对荷瘤小鼠存活时间和血常规的影响。方法将30只荷瘤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0、1、24Gy组),用碳离子单次局部照射小鼠右后肢,分别在第0、7、14天计数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并记录小鼠生存时间。结果各组动物存活时... 目的观察碳离子局部照射对荷瘤小鼠存活时间和血常规的影响。方法将30只荷瘤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0、1、24Gy组),用碳离子单次局部照射小鼠右后肢,分别在第0、7、14天计数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并记录小鼠生存时间。结果各组动物存活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照射后白细胞数都逐步升高,但与对照组(0Gy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除24Gy组第14天时血小板数显著升高外(P=0.032,F=4.062),照射后各组血小板数无明显变化。结论碳离子局部照射小鼠右后肢对动物存活天数和血常规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照射 存活时间 血常规
下载PDF
碳离子全身辐照致小鼠造血系统的损伤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芳 王转子 +2 位作者 魏巍 李文建 党秉荣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09-113,11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碳离子全身辐射对小鼠造血系统的损伤及其恢复情况。方法:分别用0、0.5、1、4、6 Gy碳离子束对小鼠进行一次性全身辐照,在辐照后第1、3、8天用碱性彗星电泳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小鼠骨髓单核细胞DNA损伤与细胞周...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碳离子全身辐射对小鼠造血系统的损伤及其恢复情况。方法:分别用0、0.5、1、4、6 Gy碳离子束对小鼠进行一次性全身辐照,在辐照后第1、3、8天用碱性彗星电泳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小鼠骨髓单核细胞DNA损伤与细胞周期分布,并检测外周血细胞含量及脾脏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碳离子全身辐照导致小鼠骨髓单核细胞DNA损伤,其损伤程度与辐照剂量呈正相关(r均≤0.96,P均<0.01),且在辐照后第3天损伤最为严重,在辐照后第8天,DNA损伤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显著(P均<0.01)。碳离子全身辐照引起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周期产生明显的S期和G2/M期阻滞,以及外周血有核细胞数急剧下降和脾脏指数降低(P均<0.05),且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趋于严重。在辐照后第8天,小鼠骨髓单核细胞S期阻滞基本解除(P>0.05),但有核细胞数和脾脏指数并未明显回升(P均<0.05)。结论:不同剂量碳离子全身辐照均使小鼠造血系统严重受损。在0.5~6 Gy碳离子束照后第8天,小鼠骨髓细胞DNA损伤仍较严重,造血功能未明显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辐照 骨髓细胞 DNA损伤 细胞周期分布 外周血细胞 脾脏指数
下载PDF
碳离子束混合LET辐照的EBT3辐射变色胶片剂量修正方法
4
作者 白凯 段星竹 +4 位作者 马圆圆 张晖 戴中颖 李强 刘新国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7-532,共6页
针对EBT3辐射变色胶片对碳离子束混合LET辐照的剂量欠响应比较了两种剂量修正方法。利用260 MeV/u的碳离子束通过被动降能得到多种剂量平均LET的碳离子束,利用这些碳离子束进行了胶片剂量响应刻度辐照,选择最佳的拟合公式得到了胶片剂... 针对EBT3辐射变色胶片对碳离子束混合LET辐照的剂量欠响应比较了两种剂量修正方法。利用260 MeV/u的碳离子束通过被动降能得到多种剂量平均LET的碳离子束,利用这些碳离子束进行了胶片剂量响应刻度辐照,选择最佳的拟合公式得到了胶片剂量刻度曲线。使用RE(Relative Efficiency)量化了EBT3胶片随LET的剂量欠响应,并使用RE剂量修正法修正了混合LET辐照胶片的剂量。此外,根据剂量刻度曲线公式中拟合参数随不同LET所占剂量比例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拟合参数剂量修正法并修正了混合LET辐照胶片的剂量。最后比较了这两种方法的结果,表明拟合参数方法得到的剂量偏差在5%以内,优于RE方法10%以内的剂量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T3辐射变色胶片 碳离子束 剂量刻度曲线 混合LET辐照 剂量修正方法
原文传递
碳离子束辐照水稻诱变效应及突变体的筛选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瑰丽 陈莹 +5 位作者 郭涛 黄明 黄翠红 王慧 李文建 陈志强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33,共5页
【目的】丰富水稻Oryza sativa L.突变体库,快速创造稳定遗传的新种质,为重离子辐照诱变机理研究和水稻遗传育种提供丰富的基础材料。【方法】利用碳离子束辐照水稻品种‘IR-55’、‘IR-60’、‘三粒寸’和‘云南陆稻’原种进行诱变,并... 【目的】丰富水稻Oryza sativa L.突变体库,快速创造稳定遗传的新种质,为重离子辐照诱变机理研究和水稻遗传育种提供丰富的基础材料。【方法】利用碳离子束辐照水稻品种‘IR-55’、‘IR-60’、‘三粒寸’和‘云南陆稻’原种进行诱变,并对诱变后代的多个农艺性状进行多代跟踪调查。【结果】4个水稻品种突变株系株高、剑叶长、穗长和粒长宽比等性状呈现出较大变异幅度,且具有明显的正向或负向性,结实率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最低为2%。利用随机选取的SSR分子标记引物对突变体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发现,突变株系与原种的遗传多样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表明重离子辐照诱变引起DNA序列较大片段的改变,而不是微小的点突变。【结论】碳离子束辐照对水稻株高、剑叶长和粒型等多个农艺性状产生正向或负向的诱变效应,在诱变后代中可以筛选出一批农艺性状变异的水稻新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碳离子束辐照 诱变效应 突变体
下载PDF
Simulated Microgravity Conditions and Carbon Ion Irradiation Induce Spermatogenic Cell Apoptosis and Sperm DNA Damage 被引量:10
6
作者 LI Hong Yan ZHANG Hong +10 位作者 MIAO Guo Ying XIE Yi SUN Chao DI Cui Xia LIU Yang LIU Yuan Yuan ZHANG Xin MA Xiao Fei XU Shuai GAN Lu ZHOU Xi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9期726-734,共9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imulated microgravity and carbon ion irradiation (CIR) on spermatogenic cell apoptosis and sperm DNA damage to the testis of male Swiss Webster mice, and assess the risk assoc...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imulated microgravity and carbon ion irradiation (CIR) on spermatogenic cell apoptosis and sperm DNA damage to the testis of male Swiss Webster mice, and assess the risk associated with space environment. Methods Sperm DNA damage indicated by DNA fragmentation index (DFI) and high DNA stainability (HDS) was measured by sperm chromatin structure assay (SCSA). Apoptosis of spermatogenic cells was detected by annexin V-propidium iodide assay. Bax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p53) and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I were measured by immunoblotting; p53 and PCNA were located by immunohistology. Results HDS, DFI, apoptosis index,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p53 and Bax were detected to b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P〈0.05)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however, the PCNA expression varied to a certain degree, p53- and PCNA- positive expression were detected in each group, mainly in relation to the spermatogonic cells and spermatocytes. Conclusion The findings of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simulated microgravity and CIR can induce spermatogenic cell apoptosis and sperm DNA damage. Sperm DNA damage may be one of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behind male fertility decline under space environment. These findings may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protectint~ astronauts and space traveler's health and saf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ulated microgravity carbon ion irradiation Spermatogenic cells apoptosis Sperm DNAdamage
下载PDF
碳离子辐照对菘蓝药性品质和分子水平的诱变效应 被引量:6
7
作者 阎侃 李雪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6-914,共9页
以野生菘蓝种子为材料,以不同剂量的碳离子(12 C6+)进行辐照处理(辐照剂量分别为30Gy、60Gy、90Gy、120Gy),分析12 C6+辐照对菘蓝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主要药用成分含量及其基因和蛋白质多态性变化的影响,为菘蓝品质育种、分子生物学研... 以野生菘蓝种子为材料,以不同剂量的碳离子(12 C6+)进行辐照处理(辐照剂量分别为30Gy、60Gy、90Gy、120Gy),分析12 C6+辐照对菘蓝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主要药用成分含量及其基因和蛋白质多态性变化的影响,为菘蓝品质育种、分子生物学研究和重离子辐照诱变的应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12 C6+辐照处理后菘蓝的成苗率和根鲜重均随辐照剂量增加而逐步显著降低,其中30Gy处理对菘蓝生长抑制程度最小,但处理后菘蓝根中的主要药效成分4(3H)喹唑酮和靛玉红的含量增加幅度最大且最高,分别为野生型的2.2倍和2.3倍。(2)SRAP分子标记分析表明,菘蓝基因组的变异度随着辐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其中30Gy处理的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有33.59%的多态性变异。(3)SDS-PAGE考马斯亮蓝染色和磷酸化染色分析表明,菘蓝的总蛋白和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均随辐照剂量变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但并不与辐照强度呈正相关,说明植物在防御重离子辐照伤害时存在补偿机制。研究发现,30Gy的12 C6+辐照是菘蓝诱变的最佳剂量,能够显著提高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为优质菘蓝诱变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菘蓝 碳离子辐照 SRAP Pro-Q染色 补偿机制
下载PDF
Pigment analysis of a color-leaf mutant in Wandering Jew (Tradescantia fluminensis) irradiated by carbon ions 被引量:4
8
作者 HE Jinyu LU Dong +1 位作者 YU Lixia LI Wenjian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77-83,共7页
Many mutants of plant induced by heavy ion beam irradiation have been reported in recent years,but leaf anthocyan mutants induced by ion irradiation in evergreen were rarely found.In this study,a color-leaf mutant wit... Many mutants of plant induced by heavy ion beam irradiation have been reported in recent years,but leaf anthocyan mutants induced by ion irradiation in evergreen were rarely found.In this study,a color-leaf mutant with purple leaves,stems and petals was isolated from clones of Wandering Jew irradiated by 95.8 MeV/u carbon ion beam.The concentration and hist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leaf pigment were surveyed in wild type and mutant.In mutant,contents of total chlorophylls (Chl),chlorophyll a (Chl a),chlorophyll b (Chl b) and carotenoids (Car) decreased significantly,while concentration of the anthocyanins was 6.2-fold higher than that of wild type.Further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anthocyanins b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ESI-MS) indicated that the purple pigmentation of leaves in mutant was caused by accumulation of petunidin anthocyanin.Microscopic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most petunidin anthocyanin accumulated in the lower epidermis,and little in vascular parenchyma of mutant,while there was no pigment in wild type.Meanwhile,in spongy parenchyma of mutant we observed little Chl,which the wild type abounds in.In conclusion,the color-leaf mutant of Wandering Jew induced by irradiation of carbon ions was improved in ornamental value,and it could be contribute to variation in level,component and distribution of foliar pigment.The possible mutation mechanisms we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辐照 突变体 颜料分析 犹太人 叶绿素a 彩色 叶绿素B 色素沉着
下载PDF
碳离子诱发线粒体损伤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机理
9
作者 张天意 杨鹏飞 +1 位作者 王菊芳 周珩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64-74,共11页
以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和线粒体的形态学变化、膜电位改变、膜相关蛋白释放以及线粒体自噬等现象,探讨碳离子通过影响线粒体功能抑制肺癌细胞A549增殖的机理。利用CCK-8细胞增殖检测法和细胞... 以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和线粒体的形态学变化、膜电位改变、膜相关蛋白释放以及线粒体自噬等现象,探讨碳离子通过影响线粒体功能抑制肺癌细胞A549增殖的机理。利用CCK-8细胞增殖检测法和细胞克隆形成率检测法筛选得出半增殖抑制的碳离子照射剂量;通过线粒体膜特异性染料染色观察线粒体的形态学变化、分析膜电位的改变;利用蛋白免疫印迹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线粒体相关蛋白的表达量差异;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利用免疫荧光共定位与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线粒体自噬;清除线粒体后再给予碳离子照射,观察细胞凋亡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4 Gy剂量照射下,A549细胞即可达到明显的增殖抑制。在此剂量照射下:线粒体形态皱缩;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线粒体膜孔蛋白Bax和Bak表达量上升,膜间蛋白Cyto-C和SMAC表达量上升,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自噬水平升高;当清除线粒体后,碳离子对A549细胞的凋亡水平无显著影响。碳离子能够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在4 Gy剂量照射下即可达到半增殖抑制;当清除A549细胞的线粒体后,碳离子丧失其促细胞凋亡的作用。因此,碳离子通过引起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释放促凋亡蛋白,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 线粒体损伤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依赖性细胞凋亡
下载PDF
碳离子束辐射诱变水稻基因突变嵌合体的分子特征
10
作者 吕思维 张莉 +3 位作者 张逸妍 张渊海 彭选明 杨震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78-88,共11页
嵌合体是辐射诱变M1代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有关水稻的嵌合体突变效应及变异遗传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靶向捕获测序技术获得碳离子束辐照后的OsNramp5突变嵌合体,并利用10kb液相芯片检测该嵌合体的M1代及突变M2代基因组的SNP/InDel... 嵌合体是辐射诱变M1代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有关水稻的嵌合体突变效应及变异遗传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靶向捕获测序技术获得碳离子束辐照后的OsNramp5突变嵌合体,并利用10kb液相芯片检测该嵌合体的M1代及突变M2代基因组的SNP/InDel发生及变异遗传分离特征。结果表明:水稻M1代嵌合体中检测到的OsNramp5基因突变位点未遗传至M2代,即在M1代体细胞检测到的突变位点未进入生殖细胞遗传;另外,在M1基因组突变类型中,转换是颠换的2倍,虽然超过一半变异位点遗传至M2代,但很少位点来自基因功能编码区。本研究揭示了碳离子束辐照诱变的体细胞M1代嵌合体的基因组变异特征及其在M2代的遗传特征,为研究碳离子束辐照后的嵌合体突变效应机制和选择诱变育种程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束 辐射诱变 基因突变 嵌合体 遗传变异
下载PDF
碳离子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效果评价
11
作者 张一贺 张雁山 +7 位作者 叶延程 秦天燕 李万国 潘鑫 王馨 杨钰玲 马彤 冯利霞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887-892,共6页
目的观察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碳离子治疗联合化疗和全脑预防性光子放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05-27-2023-04-13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22例LS-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碳离子处方剂量:72 Gy(RBE)/12次... 目的观察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碳离子治疗联合化疗和全脑预防性光子放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05-27-2023-04-13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22例LS-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碳离子处方剂量:72 Gy(RBE)/12次。所有患者碳离子放疗同步使用EP方案化疗,碳离子治疗结束疗效评价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患者给予PCI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治疗相关毒性、1年和2年局部控制率、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结果22例患者中21例患者完成了同步放化疗,1例患者因心肾综合征病史,肾功能分级3级未能接受化疗,其余患者耐受性良好。22例患者治疗前后NSE平均水平分别为(30.73±13.27)和(9.56±3.9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68,P<0.001。随访5~35个月,1例患者拒绝PCI,在治疗后10个月出现多发性颅脑转移。1年和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00%和92.31%;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12%和84.71%,1年和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4.74%和77.73%。与碳离子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有放射性肺炎(1级9例,2级2例)、食管炎(1级4例)、皮肤反应(1级1例),均为1、2级急性不良反应。结论使用碳离子治疗联合化疗和PCI治疗LS-SCLC患者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可耐受,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较好,但仍需要更多样本和更长时间随访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治疗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 安全性 同步放化疗 脑预防性照射
原文传递
不同LET碳离子束辐照拟南芥干种子的当代损伤效应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玉泽 杜艳 +6 位作者 余丽霞 骆善伟 冯慧 穆金虎 司怀军 李文建 周利斌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4-499,共6页
本研究以拟南芥(Columbia野生型)干种子为材料,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产生的碳离子束对材料进行辐射处理,统计其存活率、根长、下胚轴长及每果荚种子数,以探讨不同传能线密度(Linear Energy Transfer,LET)的碳离子束辐照对拟南... 本研究以拟南芥(Columbia野生型)干种子为材料,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产生的碳离子束对材料进行辐射处理,统计其存活率、根长、下胚轴长及每果荚种子数,以探讨不同传能线密度(Linear Energy Transfer,LET)的碳离子束辐照对拟南芥当代损伤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LET辐射条件下,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拟南芥的存活率、根长、下胚轴长度、每果荚种子数都呈现下降趋势。在相同剂量不同LET辐射处理情况下,随着LET的增大,存活率、根长、下胚轴长、每果荚种子数都显著下降,可见高LET辐射严重抑制了拟南芥的生长和发育。研究表明,当LET为50 keV/μm时,碳离子束辐射拟南芥干种子对应的最佳诱变剂量为200 Gy,为后续开展碳离子束辐射的诱变效率研究奠定了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束 拟南芥 LET 辐射诱变
原文传递
碳离子束辐照对紫苏油品质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武振华 王新宇 +6 位作者 薛林贵 谭勇 牛炳韬 赵旭 徐俊泉 张红 王振华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9-24,共6页
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提供的12C6+离子束辐照紫苏干种子,吸收剂量分别为40 Gy、80 Gy和120 Gy,剂量率约4 Gy/min,探讨重离子束辐照对紫苏M1代紫苏油品质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离子束吸收剂量的升高,和正常对照组相... 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提供的12C6+离子束辐照紫苏干种子,吸收剂量分别为40 Gy、80 Gy和120 Gy,剂量率约4 Gy/min,探讨重离子束辐照对紫苏M1代紫苏油品质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离子束吸收剂量的升高,和正常对照组相比,紫苏油粗蛋白含量降低,总糖含量升高;紫苏油中碘值降低,皂化值升高,但过氧化值、酸值和色泽变化不大;紫苏油脂肪酸组成中油酸含量逐渐升高,亚麻酸、月桂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都逐渐降低,但亚油酸含量变化不大。提示:碳离子束辐照后,M1代紫苏的紫苏油主要理化指标变化不大,但不饱和程度有所升高,有利于紫苏油品质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油 碳离子束 品质 辐照
下载PDF
碳离子辐照对甜高粱幼苗保护酶同工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岩 董喜存 +4 位作者 李文建 冯亮英 刘青芳 何金玉 曲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5期17440-17441,17444,共3页
[目的]分析碳离子辐照对甜高粱幼苗叶片中保护酶同工酶的影响。[方法]以甜高粱品种KFJT-CK为对照,以经碳离子辐照选育的早熟突变株KFJT-1为试材,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对幼苗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和超氧... [目的]分析碳离子辐照对甜高粱幼苗叶片中保护酶同工酶的影响。[方法]以甜高粱品种KFJT-CK为对照,以经碳离子辐照选育的早熟突变株KFJT-1为试材,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对幼苗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谱进行了分析。[结果]突变后代KFJT-1与对照KFJT-CK相比,POD同工酶酶谱基本相同,说明碳离子辐照并未使甜高粱POD同工酶的表达发生明显的变化;SOD同工酶酶谱的条带数相同,只是条带的颜色深浅有所差异,说明碳离子辐照仅使SOD同工酶的表达量有所差异;EST同工酶增加了1条新谱带,说明碳离子束辐照使甜高粱EST的表达发生了变异。[结论]碳离子辐照对甜高粱幼苗叶片中POD的影响很小,对SOD有较微弱的作用,而对EST的同工酶谱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碳离子辐照 同工酶 过氧化物酶 酶酯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碳离子辐射诱导秀丽隐杆线虫生殖细胞凋亡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家炉 郭肖颖 +3 位作者 黎青青 王婷 卞坡 吴李君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5-109,共5页
重离子辐射具有独特的深度剂量分布和较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被认为是理想的放疗手段。重离子的生物学效应在径迹形成过程中由多个物理参量共同决定,而这些物理参量和离子入射深度紧密相关,因此明确离子不同入射深度的生物学效应对重离... 重离子辐射具有独特的深度剂量分布和较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被认为是理想的放疗手段。重离子的生物学效应在径迹形成过程中由多个物理参量共同决定,而这些物理参量和离子入射深度紧密相关,因此明确离子不同入射深度的生物学效应对重离子肿瘤放疗方案的设计和优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使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CSRe终端的碳离子束作为辐射源,以活体模式动物线虫作为实验对象,以线虫生殖细胞的凋亡水平作为生物学检测终点,研究了10和20 Gy碳离子辐射在辐射的入口、坪区和峰区的当代生物学效应和对后代个体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和20 Gy碳离子辐射在三个不同的辐照区域内均显著增加了辐射当代的线虫生殖腺细胞的凋亡水平,并表现出一定的辐射区域和辐射剂量依赖性。同时,辐射诱导的后代个体基因组不稳定性也表现出一定的辐射区域和辐射剂量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辐射 秀丽隐杆线虫 生殖细胞凋亡 基因组不稳定性
原文传递
碳离子辐照对甜高粱糖分与蔗糖代谢相关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陶丽薇 刘瑞媛 +3 位作者 顾文婷 毕阳 李文建 董喜存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5期44-51,共8页
以碳离子辐照筛选出的早熟突变体KF1210-3、KF1210-4和对照KFJT-CK为材料,通过甜高粱茎秆中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碳离子辐照对甜高粱茎秆不同糖分积累规律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碳离子辐照筛选出的早熟突变体KF1210-3、KF1210-4和对照KFJT-CK为材料,通过甜高粱茎秆中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碳离子辐照对甜高粱茎秆不同糖分积累规律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突变体KF1210-3和KF1210-4成熟期蔗糖含量显著增高,分别达到147.58 mg/g Fw和135.46 mg/g Fw;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Sucrose synthase synthesis,S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phoshate synthase,SPS)活性显著升高,而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Sucrose synthase cleavage,SSc)、酸性转化酶(Acid inverse,INVA)和中性转化酶(Neutral inverse,INVN)活性显著降低(p<0.05)。突变体中糖分积累是SSs、SSc、SPS、INVA和INVN协同作用的结果。和对照相比,较高的合成蔗糖能力和较低的分解蔗糖行为增加了两突变体的蔗糖含量,说明碳离子辐照对甜高粱茎秆糖分含量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碳离子辐照 蔗糖代谢 酶活
下载PDF
碳离子束辐照对油葵当代结实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晓锋 周利斌 +6 位作者 金文杰 王转子 张文辽 李文建 彭云玲 曲颖 慕平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12,共7页
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的碳离子束辐照油葵干种子,统计出苗率、存活率、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和不同授粉条件下的结实率,研究碳离子束辐照对油葵当代结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苗率、存活率、花粉活力、结实率随着辐照剂量增... 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的碳离子束辐照油葵干种子,统计出苗率、存活率、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和不同授粉条件下的结实率,研究碳离子束辐照对油葵当代结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苗率、存活率、花粉活力、结实率随着辐照剂量增加而降低;与对照相比,80 Gy辐照后出苗率下降55.68%、存活率下降64.66%;20~160 Gy辐照显著降低了自交结实率,40~160 Gy辐照显著降低了混交结实率;花粉活力由对照组的92.01%降低为160 Gy的47.59%;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具有较强可授性柱头的百分比逐渐降低,具有较弱可授性柱头和不具可授性柱头的百分比逐渐增加。研究表明,碳离子束辐照对油葵当代的损伤作用,影响了花器官的育性,降低了结实率;根据存活率的半致死剂量,结合混交结实率的半不育剂量,确定油葵适宜辐照剂量范围55~153 Gy,为碳离子束辐照油葵育种选择适宜辐照剂量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束辐照 油用型向日葵 结实率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原文传递
碳离子辐照对纯钨组织结构及表面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春阳 崔博 +4 位作者 徐流杰 申华海 宗乐 周晓松 魏世忠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45,共7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及纳米压痕仪研究了700℃下碳离子辐照对钨的表面形貌、组织结构和表面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离子辐照会导致样品表面出现辐照蚀坑,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辐照蚀坑尺寸变大。碳离子辐照在样品内部...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及纳米压痕仪研究了700℃下碳离子辐照对钨的表面形貌、组织结构和表面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离子辐照会导致样品表面出现辐照蚀坑,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辐照蚀坑尺寸变大。碳离子辐照在样品内部产生了大量位错环,且随辐照剂量增加,位错环数密度和尺寸均增大。碳离子辐照使钨表面发生严重的辐照硬化效应,样品表面硬度随辐照剂量增加明显增大。当辐照剂量达到8.0dpa时,钨表面平均硬度达到15.85GPa。辐照产生的位错环是辐照硬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辐照 表面形貌 组织结构 位错环 辐照硬化 硬度
下载PDF
高能碳离子束辐射黄芩幼苗的生物学效应
19
作者 葛灵辉 王圆梦 +8 位作者 刘霄 杜艳 陈婧敏 李雪虎 王曼 张一凡 王富胜 晋玲 周利斌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7-618,共12页
为探究高能重离子束辐射对黄芩幼苗生理特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总能量为967 MeV的碳离子束辐射黄芩幼苗,测定了不同剂量辐射后的存活率、苗高、叶片数、分枝数、生物量、根冠比、抗氧化酶活性、光合作用特性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 为探究高能重离子束辐射对黄芩幼苗生理特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总能量为967 MeV的碳离子束辐射黄芩幼苗,测定了不同剂量辐射后的存活率、苗高、叶片数、分枝数、生物量、根冠比、抗氧化酶活性、光合作用特性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黄芩幼苗的半致死剂量为32.82 Gy。5和10 Gy的重离子束辐射后黄芩的苗高、叶片数、分枝数和生物量均有增加,而30 Gy辐射均为降低。各处理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增加以减轻辐射造成的活性氧损伤。辐照后6周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随剂量呈下降趋势。辐照后第9周,5和10 Gy辐照提高了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10 Gy辐射促进了黄芩根中总黄酮和黄芩素的积累。研究发现,10 Gy的重离子束辐射促进了黄芩幼苗的生长,并且提高了其药用成分含量。本工作探究了重离子束辐射黄芩的当代生物学效应,为后续开展黄芩的辐射刺激效应及辐射育种研究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碳离子束 辐射 生物学效应 抗氧化酶
原文传递
家蚕幼虫不同组织器官对碳离子射线(^(12)C^(5+))的辐射敏感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屠振力 洪德志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6-842,共7页
以家蚕为模式研究不同组织器官对重离子射线的辐射敏感性,以及重离子射线照射后对家蚕生殖、吐丝、变态等的影响。用10~40 Gy剂量的碳离子射线(12C5+)照射雌性熟蚕卵巢,其造卵数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当照射剂量为50 Gy时已完全... 以家蚕为模式研究不同组织器官对重离子射线的辐射敏感性,以及重离子射线照射后对家蚕生殖、吐丝、变态等的影响。用10~40 Gy剂量的碳离子射线(12C5+)照射雌性熟蚕卵巢,其造卵数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当照射剂量为50 Gy时已完全不能造卵;照射幼虫的龄期越小,对卵巢造卵数的影响越大;精巢对12C5+射线的辐射敏感性与卵巢相似。雌性熟蚕第11~13体节的腹部以20~30 Gy剂量的12C5+射线照射后,成虫产下卵的产附性能下降,外生殖器形态异常;以40 Gy剂量照射后,成虫不能交尾且产下无胶粘性的散卵。熟蚕的复眼触角原基、左侧翅原基以30 Gy左右剂量的12C5+射线照射后成虫形态出现异常,照射剂量为50 Gy时成虫的复眼和触角完全缺失,照射剂量为80 Gy时左侧翅缺失。以剂量为150 Gy的12C5+射线照射熟蚕第8体节背侧,会导致成虫的鳞毛减少,照射剂量为200 Gy时鳞毛缺失。以剂量为500 Gy的12C5+射线照射熟蚕头部背面和腹面,引起吐丝营茧行为异常,照射剂量为1 kGy时熟蚕已完全不能吐丝。由此认为:家蚕不同组织器官对12C5+射线的辐射敏感性不同,以生殖腺最为敏感,其后依次为粘液腺原基、外部生殖器、复眼触角原基、翅原基、真皮层,而头部神经系统表现出对12C5+射线的高度耐受性;发育早期进行照射的生物学效应更明显;各组织器官对12C5+射线的辐射敏感性均呈现剂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敏感性 碳离子射线 家蚕 局部照射 组织器官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