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3O4/TiO2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崔丹凤 李渊凯 +3 位作者 范燕云 常柳 陈奕 薛晨阳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76-781,共6页
以硝酸钴为前驱体、钛酸正丁酯为钛源,结合碳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Co3O4/TiO2异质结构纳米材料,并研究了产物对亚甲基蓝(M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氮吸附-脱附测试结果表明,颗粒平均粒径约为28 nm,比表面积为51.05 m^2·g^-1。合成的介... 以硝酸钴为前驱体、钛酸正丁酯为钛源,结合碳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Co3O4/TiO2异质结构纳米材料,并研究了产物对亚甲基蓝(M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氮吸附-脱附测试结果表明,颗粒平均粒径约为28 nm,比表面积为51.05 m^2·g^-1。合成的介孔Co3O4/TiO2复合纳米颗粒显示出在太阳光下对MB良好的脱色和降解率,90 min后初始浓度为10 mg/L的MB降解效率可以达到95%,且在回收5个周期后回收率仍然可以达到85%。这主要是由于碳辅助法制备Co3O4纳米材料表面的残留碳使其在可见光区域有更强的吸收性能,且吸收范围更宽。另一方面,通过提高Co3O4/TiO2比表面积和缺陷密度,抑制表面光生载流子的复合,也提高了产物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利用碳辅助溶胶-凝胶法可以合成形貌一致、分散性好、洁净度高的Co3O4/TiO2异质结构纳米材料,且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在水净化、环境治理和光解水制氢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3O4/TiO2 复合纳米材料 光催化 亚甲基蓝(MB) 碳辅助
下载PDF
CO_2辅助老化制备的Cu/ZnO/Al_2O_3催化剂上CO_2加氢制甲醇(英文)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丹君 陶芙蓉 +2 位作者 赵华华 宋焕玲 丑凌军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52-1456,共5页
对传统共沉淀法进行改进,在老化阶段通入CO2促进母液中前驱体物相的转变,制备了Cu/ZnO/Al2O3催化剂.N2吸附、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程序升温还原、程序升温分解结果表明,改进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前驱体中碱式硝酸铜更易转... 对传统共沉淀法进行改进,在老化阶段通入CO2促进母液中前驱体物相的转变,制备了Cu/ZnO/Al2O3催化剂.N2吸附、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程序升温还原、程序升温分解结果表明,改进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前驱体中碱式硝酸铜更易转变为碱式碳酸铜,从而提高了前驱体的稳定性,并使得焙烧后的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及较小的颗粒.在200-260°C范围内对CO2加氢制甲醇活性测试表明,改进方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明显优于传统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辅助老化 氧化锌 氧化铝 二氧化碳加氢 甲醇合成
下载PDF
不同气氛下SiO_x纳米线的制备及形貌、红外、光致发光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郑立仁 黄柏标 尉吉勇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06-2312,共7页
以N2/H2、N2或NH3为载气,利用碳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常压1140℃下在石英衬底上制备了大量直径为20—300nm,长数百微米的非晶SiOx纳米线.制备得到的纳米线具有高度定向生长的特性.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电子能谱对SiOx纳... 以N2/H2、N2或NH3为载气,利用碳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常压1140℃下在石英衬底上制备了大量直径为20—300nm,长数百微米的非晶SiOx纳米线.制备得到的纳米线具有高度定向生长的特性.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电子能谱对SiOx纳米线的形貌及组分进行了分析,Si与O原子之比为1∶1.8.傅里叶红外吸收谱显示了非晶氧化硅的三个特征峰(482,806和1095cm-1)及1132cm-1无序氧化硅结构的强吸收峰.SiOx纳米线光致发光光谱(PL)在440nm(2.83eV)处具有较强的荧光峰;N2为载气生长的SiOx纳米线的PL峰强比NH3为载气生长的SiOx纳米线峰强大四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x纳米线 碳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 傅里叶红外吸收 光致发光
原文传递
碳辅助CVD制备氧化硅纳米线及其光学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郑立仁 黄柏标 尉吉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0-254,共5页
利用碳辅助CVD方法,在1100~1140℃、常压、N2/H2气氛下,以Fe-Al-O复合体系为催化剂,在石英衬底上制备了大量非晶氧化硅纳米线.该纳米线直径为20~200nm,长数百微米.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及电子能谱对氧化硅纳米线的形貌及组分进行了... 利用碳辅助CVD方法,在1100~1140℃、常压、N2/H2气氛下,以Fe-Al-O复合体系为催化剂,在石英衬底上制备了大量非晶氧化硅纳米线.该纳米线直径为20~200nm,长数百微米.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及电子能谱对氧化硅纳米线的形貌及组分进行了表征与分析;FTIR光谱显示了非晶氧化硅的3个特征峰(482,806和1095cm-1)和1132cm-1无序氧化硅结构的强吸收峰.氧化硅纳米线的光致发光光谱(PL)表明其具有较强的438nm荧光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x(x≤2)纳米线 碳辅助CVD方法 FTIR光谱 光致发光
下载PDF
碳辅助法制备Mn_3O_4纳米颗粒
5
作者 杜建功 海振银 +1 位作者 李艳芳 崔丹凤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10-615,共6页
以脱脂棉为碳源,氯化锰为前驱物,采用碳辅助法制备了粒径约为65 nm的Mn3O4纳米颗粒。通过透射电镜(TEM)和高倍透射电镜(HRTEM)对制备样品的形貌、粒径及晶面的结构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X射线衍射(XRD)表征,分别对不同煅烧温度(400... 以脱脂棉为碳源,氯化锰为前驱物,采用碳辅助法制备了粒径约为65 nm的Mn3O4纳米颗粒。通过透射电镜(TEM)和高倍透射电镜(HRTEM)对制备样品的形貌、粒径及晶面的结构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X射线衍射(XRD)表征,分别对不同煅烧温度(400-600℃)下样品的物相、晶粒度进行了研究,表明500℃为Mn3O4纳米颗粒的最佳制备温度;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表明制备的Mn3O4表面存在碳元素,N2吸附-脱附曲线测试结果表明Mn3O4纳米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另外,通过紫外-可见光(UV-vis)吸收表征表明,在一定的波长范围内该Mn3O4纳米颗粒的可见光吸收能力明显增强,有利于提升其光解水制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锰 脱脂棉 碳辅助法 光催化:氢气
下载PDF
废液协同活性炭辅助水电解制氢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刘建忠 陈懿同 +1 位作者 陈聪 周俊虎 《能源环境保护》 2023年第2期39-47,共9页
氢气具有热值高、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等优点,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略选择。目前仍需继续探索低成本、高效率、高纯度的新型制氢技术,碳辅助水电解制氢因其能够有效降低电解电耗而受到关注。对废液协同活性炭辅助水电解制氢的电解... 氢气具有热值高、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等优点,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略选择。目前仍需继续探索低成本、高效率、高纯度的新型制氢技术,碳辅助水电解制氢因其能够有效降低电解电耗而受到关注。对废液协同活性炭辅助水电解制氢的电解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讨论了活性炭较现有关注更多的碳源煤的电解特性优势,废液协同电解较单一碳源电解的优势等问题。利用三电极系统通过控制碳源种类、废液种类、温度以及铁催化剂4个单因素变量进行对照电解实验,各组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由线性电势扫描伏安法测定,并结合实验结果进行了电化学动力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作为辅助碳源,表现优于锡盟褐煤和山西平朔烟煤,具有更好的应用潜力。洗气水协同活性炭电解能够进一步提升单一活性炭辅助电解的电流密度。同时,实验也表明了温度是影响辅助电解的重要因素,需要综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电化学动力学分析进一步表明洗气水协同活性炭辅助电解阳极反应更易进行,能改善电解水阳极反应动力学迟缓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辅助水电解 制氢 活性炭 工业废水 废液利用
下载PDF
聚合物辅助碳纳米管定向定位排列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蔚茹 刘一涛 +2 位作者 冯青平 谢续明 叶雄英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1-142,共12页
探讨了聚合物对碳纳米管的不同表面修饰作用,总结了聚合物对碳纳米管的共价与非共价修饰方法,修饰后的碳纳米管在水溶液或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聚合物本体中的分散性得到了改善,更为碳纳米管的阵列化提供了前提.以碳纳米管的后排列为中心... 探讨了聚合物对碳纳米管的不同表面修饰作用,总结了聚合物对碳纳米管的共价与非共价修饰方法,修饰后的碳纳米管在水溶液或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聚合物本体中的分散性得到了改善,更为碳纳米管的阵列化提供了前提.以碳纳米管的后排列为中心,主要综述了聚合物辅助下的碳纳米管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定向排列方法,及近年来碳纳米管阵列化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聚合物对碳纳米管的表面修饰及辅助碳纳米管实现阵列化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利用聚合物体系的自组织特性诱导碳纳米管自组装阵列化可以为实现单根碳纳米管的定向定位控制及纳米尺度功能器件的制备提供更多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聚合物 表面修饰 分散性 定向排列
原文传递
煤基型焦牺牲阳极强化水电解制氢实验研究
8
作者 李娜 李哲函 +4 位作者 李光 郑晨旭 范剑明 刘全生 周兴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12-919,共8页
传统炭辅助电解水制氢技术将煤、生物质等碳源直接加入阳极室形成浆液,受炭颗粒、氧化基团和电极之间传递影响,反应速率慢,只有在低电流密度下才能实现电解制氢能耗的降低。以煤为碳源、碱活化生物质为黏结剂、石墨为导电颗粒,通过共成... 传统炭辅助电解水制氢技术将煤、生物质等碳源直接加入阳极室形成浆液,受炭颗粒、氧化基团和电极之间传递影响,反应速率慢,只有在低电流密度下才能实现电解制氢能耗的降低。以煤为碳源、碱活化生物质为黏结剂、石墨为导电颗粒,通过共成型和共热解工艺获得煤基型焦牺牲阳极,并用于炭辅助水电解制氢过程,可在高电流密度下(50 mA/cm^(2))显著提高炭辅助水电解制氢效率。电化学测试和阳极材料表征表明,煤基型焦牺牲阳极通过自身的牺牲(被氧化)强化阴极反应,进而实现水电解制氢电化学性能的提高。型焦牺牲阳极在1.23 V(vs.RHE)时,制氢电流密度是铂阳极的87倍,Tafel斜率降低了41%。煤基型焦阳极在50 mA/cm^(2)电流密度下阴极产氢速率是铂阳极体系的2.47倍,但电极电位仅为铂阳极的85%。SEM、TGA、BET、FT-IR和XPS结果表明,电解后牺牲阳极自身被氧化,羧基类C=O键被氧化生成CO_(2),醚类C–O含量显著增加。研究成果为炭辅助电解水制氢技术提供了全新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氢 碳辅助电解水 煤基型焦 牺牲阳极
下载PDF
重力火驱软卡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被引量:1
9
作者 于晓聪 张洪君 李树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70-76,共7页
针对重力火驱生产过程中因火线控制不当造成非烃(胶质/沥青质)沉积导致油层软卡无法生产的难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对软卡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空气油比是影响非烃沉积的主要因素,实验原油的自燃点为25... 针对重力火驱生产过程中因火线控制不当造成非烃(胶质/沥青质)沉积导致油层软卡无法生产的难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对软卡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空气油比是影响非烃沉积的主要因素,实验原油的自燃点为257.9℃,原油氧化到点燃可分为3个阶段,在90-170℃阶段,随着空气油比的增加,非烃含量增加,原油黏度增加,尾气CO2含量增加,但无非烃沉积;在190-240℃阶段,非烃沉积量急剧增大,CO2含量接近0;当温度超过自燃点时,由于原油与氧发生高温氧化裂解,非烃含量降低,原油黏度降低,尾气CO2含量急剧增加。结合实验结果,分析认为现场软卡的主要原因是火线扩展慢造成地层大范围处于200℃左右的低温氧化,而且生产过程中尾气的无限制外排,促进了非烃的沉积,对此,从优化井网/井距、优化注气量、合理控制尾气外排和降黏辅助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燃点 软卡 低温氧化 非烃沉积 重力火驱
下载PDF
碳辅助氢还原制备纳米钨粉的工艺及机理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桐 唐建成 +3 位作者 叶楠 卓海鸥 薛滢妤 周旭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7-1033,共7页
以偏钨酸铵和葡萄糖为原料,采用碳辅助氢气还原的方法制备出纳米W粉,并研究W、C摩尔比和还原工艺对W粉的平均粒度和残碳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产物、W粉的平均粒度和残C量与还原温度和W、C摩尔比密切相关,而当还原时间超过1 h后,还原... 以偏钨酸铵和葡萄糖为原料,采用碳辅助氢气还原的方法制备出纳米W粉,并研究W、C摩尔比和还原工艺对W粉的平均粒度和残碳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产物、W粉的平均粒度和残C量与还原温度和W、C摩尔比密切相关,而当还原时间超过1 h后,还原时间对W粉的平均粒度和残C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还原产物决定于还原温度,W、C摩尔比为1:2.6的前驱体在700、750、800℃还原以后得到的产物分别为W+WO_2、W+W_2C+WC和W。W粉的粒度随着W、C摩尔比由1:2.0增加到1:3.0而由98 nm减小到42 nm,但W粉的残C量在W、C摩尔比小于1:2.6时都在0.05%(质量分数)以下,W、C摩尔比继续增加时,W粉的残C量显著增加。W、C摩尔比为1:2.6的原料经800℃还原1 h后得到无明显团聚的W粉,其平均粒度为46 nm,残C量为0.05%(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W粉 碳辅助氢还原 还原温度 还原时间
下载PDF
LF2/LD7铝合金管板高频感应钎焊工艺研究
11
作者 陈玉华 邓怀波 +1 位作者 黄永德 刘浩 《精密成形工程》 2018年第5期59-63,共5页
目的为高频感应钎焊在LF2/LD7铝合金管板焊接应用中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内径为8.6 mm、壁厚为1 mm的LF2铝合金管和厚度为5 mm的LD7铝合金板,采用高频感应钎焊焊接异种铝合金管板结构。焊接过程中对比添加或不添加碳棒辅助的情况,研... 目的为高频感应钎焊在LF2/LD7铝合金管板焊接应用中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内径为8.6 mm、壁厚为1 mm的LF2铝合金管和厚度为5 mm的LD7铝合金板,采用高频感应钎焊焊接异种铝合金管板结构。焊接过程中对比添加或不添加碳棒辅助的情况,研究不同钎焊参数下的钎焊接头微观组织和显微硬度,分析碳棒辅助对高频感应钎焊的影响,利用EDS分析钎缝不同组织元素含量。结果最佳工艺参数为:距离D=7 mm,电流I=28 A,加热时间t=80~140 s。当电流增至I=35 A,其他焊接参数不变,添加碳棒辅助可以改变管板形貌,明显降低管烧损程度,组织低熔共晶体含量增多,晶粒细小。结论钎焊接头成形较好,钎缝区组织显微硬度高于母材区组织硬度,钎缝区元素出现偏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感应钎焊 LF2/LD7铝合金 碳棒辅助 微观组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