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Surface Soil Micro-biomass Carbon of Kinds of Vegetation Types in Dagu Estuary Wetland
1
作者 谢秀风 李迅 +1 位作者 訾园园 考颖超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12期2204-2205,2213,共3页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explore surface soil mircro-biomass carbon (MB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 of soil MBC was significant among three vegetation types in five sample spots in July. T...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explore surface soil mircro-biomass carbon (MB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 of soil MBC was significant among three vegetation types in five sample spots in July. The order of surface soil MBC was: Aquaculture pond reed (sample 2)〉 reed of river bank (sample 5)〉 sea- plant(sample 5)〉 river flat(sample 4)〉 The alkaline(sample 1). There is a very sig- nificant correlation among the soil MBC, the water content of soil and the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Among wetland plants, reed is kind of plant content of high ground biomass and below-ground biomass,especially the MBC planted in wetland is high- er, which shows that compared with common plants, reed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soil MBC and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to wetland protecting and re- covery of function of eco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TLAND Vegetation Types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
下载PDF
Variation of Ecostoichiometric Ratios of Soil Microbes in Zhoushan Forest Park
2
作者 QIAO Dong LIU Yifeng +1 位作者 HU Guobao TIAN Yaowu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0年第6期18-20,共3页
Taking surrounding woodland soils of Cedrus deodara(Roxb.)G.Don,Prunus ceraifera cv.Pissardii,Ginkgo biloba L.and Ligustrum lucidum in Zhoushan Forest Park of Hen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 physicochemical... Taking surrounding woodland soils of Cedrus deodara(Roxb.)G.Don,Prunus ceraifera cv.Pissardii,Ginkgo biloba L.and Ligustrum lucidum in Zhoushan Forest Park of Hen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ample plots were investigated,and the contents of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nitrogen,phosphorus and total soil nutrients were determin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rbon-nitrogen ratios and carbon–phosphorus ratios were 8.0-11.4 and 17.1-25.3,respectively;the percentages of carbon,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soil organic carbon(SOC),total nitrogen(TN)and total phosphorus(TP)were 2.84%-5.1%,2.69%-4.44%and 2.19%-5.62%,respectively.The carbon–nitrogen ratio and carbon-phosphorus ratio of P.ceraifera,G.biloba and L.lucidum forests were signifi 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deodara forest(P<0.05).The MBC/SOC,MBN/TN and MBP/TP ratios of G.biloba forest were the highest,which had signifi cant difference with those of other tree species(P<0.05).The contents of carbon,nitrogen and phosphorus were extremely or signifi cantly correlated with SOC,TN,TP,tree species and human disturbance,but had no correlation with soil pH,slope,slope direction,etc.Tree species and human disturbance also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closely related to soil microbial bioma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MBN) Microbial biomass phosphorus(MBP) Forest park Tree species
下载PDF
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态碳的比较 被引量:139
3
作者 朱志建 姜培坤 徐秋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3-526,共4页
Soils under broad-leaved,masson pine,Chinese fir and bamboo forests in the area of Huzhou,Zhejiang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in January 2000.Soil total organic carbon(TOC) under broad-leaved and bamboo forests were ... Soils under broad-leaved,masson pine,Chinese fir and bamboo forests in the area of Huzhou,Zhejiang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in January 2000.Soil total organic carbon(TOC) under broad-leaved and bamboo forests were considerately higher than(P<0.01)those under masson pine and Chinese fir.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 in soils among various types of vegetation,however,the bamboo stands constituted a lower(P<0.05) proportion of MBC compared with broad-leaved forest,masson pine and Chinese fir were similar in MBC to TOC,indicating that intensive management in bamboo stand reduced the proportion of soil MBC in TOC.MBC in soils under broad-leaved forest,masson pine forest and Chinese fir forest had strong positive relationships with the corresponding TOCs,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respective 0.744 4,0.648 4 and 0.552 1.It was found that soil easily oxidizable carbon(EOC) in bamboo forest was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3 forests.The higher percentages of EOC were detected from soils under bamboo forest(52.40%) and Chinese fir forest(50.50%) compared with broad-leaved forest(48.90%) and masson pine forest(45.74%).Soil EOC for all 4 forests were closely correlated(P<0.01)with the correspondent TO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总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易氧化态碳
下载PDF
毛苔草湿地土壤酶活性及活性有机碳组分对水分梯度的响应 被引量:82
4
作者 万忠梅 宋长春 +2 位作者 郭跃东 王丽 黄靖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980-5986,共7页
通过设置的W1(15cm)、W2(-5cm)、W3(-5~5cm)、W4(淹没)4种水分梯度的毛苔草(Carexlasiocarpa)盆栽培养实验,研究了湿地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及毛苔草地上生物量对水分梯度的响应及土壤酶活性与MBC、DOC、地... 通过设置的W1(15cm)、W2(-5cm)、W3(-5~5cm)、W4(淹没)4种水分梯度的毛苔草(Carexlasiocarpa)盆栽培养实验,研究了湿地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及毛苔草地上生物量对水分梯度的响应及土壤酶活性与MBC、DOC、地上生物量的关系。土壤酸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随着土壤水分增加而降低,但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土壤水分增加而增加。与持续淹水相比,干湿交替(W3)增加了土壤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表现为W3>W1>W2>W4,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MBC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表现为W4>W1>W3>W2,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与DOC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毛苔草地上生物量与土壤酶活性呈正相关,其中,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与毛苔草生长状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量碳 溶解有机碳 地上生物量 水分梯度
下载PDF
三江平原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特征及其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73
5
作者 万忠梅 宋长春 +3 位作者 杨桂生 黄靖宇 王丽丽 李英臣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06-412,共7页
对三江平原3种主要类型天然湿地(毛苔草湿地、小叶章湿地、岛状林湿地)0~20cm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湿地的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及酶活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湿... 对三江平原3种主要类型天然湿地(毛苔草湿地、小叶章湿地、岛状林湿地)0~20cm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湿地的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及酶活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湿地的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总有机碳及土壤脲酶、蔗糖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的变化趋势具有基本近似的特征,表现为毛苔草湿地>小叶章湿地>岛状林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和酶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量碳相关性最为显著.另外,毛苔草湿地土壤MBC/SOC、DOC/SOC的比值低于其它2种类型湿地,表明毛苔草湿地生物活性有机碳库的周转速率低,淹水抑制了微生物和酶的分解作用,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因此,沼泽湿地水文条件的变化将会对土壤碳累积与分解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土壤 微生物量碳 可溶性有机碳 总有机碳 酶活性
原文传递
灌溉模式对保护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被引量:69
6
作者 韩琳 张玉龙 +4 位作者 金烁 王娇 魏岩岩 崔宁 魏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25-1633,共9页
【目的】研究沟灌、渗灌、滴灌3种灌溉模式下,保护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方法】灌溉模式设沟灌、渗灌、滴灌3种,进行长达10年的长期定位灌溉试验。对长期定位灌溉试验保护地分层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 【目的】研究沟灌、渗灌、滴灌3种灌溉模式下,保护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方法】灌溉模式设沟灌、渗灌、滴灌3种,进行长达10年的长期定位灌溉试验。对长期定位灌溉试验保护地分层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分析其剖面分布特征。【结果】土壤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碳含量均呈表层土壤最高、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的分布趋势;但灌溉模式间差异明显,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在0—10cm、80—100cm土层为沟灌>渗灌>滴灌,10—80cm土层为渗灌>沟灌>滴灌;在0—100cm剖面各层,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为沟灌>滴灌>渗灌,微生物量碳为滴灌>沟灌>渗灌。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分别在4.98%—12.87%和1.48%—2.82%之间,其占总有机碳的比率均为滴灌>沟灌>渗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沟灌有利于土壤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的积累,滴灌有利于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增加;渗灌相比较而言最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不仅总有机碳含量低且水溶性含量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 不同灌溉模式 总有机碳 可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下载PDF
小叶章湿地土壤酶活性分布特征及其与活性有机碳表征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46
7
作者 万忠梅 宋长春 《湿地科学》 CSCD 2008年第2期249-257,共9页
选取三江平原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沼泽湿地,研究了沼泽湿地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土壤活性有机碳表征指标(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溶解有机碳DOC)在近表土层(0~30cm)的分... 选取三江平原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沼泽湿地,研究了沼泽湿地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土壤活性有机碳表征指标(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溶解有机碳DOC)在近表土层(0~30cm)的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探讨酶活性与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关系。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的酶活性和活性有机碳表征指标含量最高,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MBC、MBN、DOC均显著降低。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活性有机碳表征指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蔗糖酶与MBC、DOC相关系数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与MBN的相关系数最高。表明不同土壤酶对湿地土壤活性碳表征指标转化循环的贡献不同,土壤酶活性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有显著的影响,以蔗糖酶对活性有机碳库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章湿地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溶解有机碳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小叶章湿地表土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组分季节动态 被引量:48
8
作者 侯翠翠 宋长春 +1 位作者 李英臣 郭跃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0-297,共8页
通过野外试验与室内分析,考察了三江平原生长季内不同水分条件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湿地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SOC)、轻组有机碳(LFOC)与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季节变化动态.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小叶章湿地表土SOC及... 通过野外试验与室内分析,考察了三江平原生长季内不同水分条件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湿地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SOC)、轻组有机碳(LFOC)与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季节变化动态.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小叶章湿地表土SOC及各组分含量季节变化明显.季节性积水条件对表土活性有机碳组分驱动机制更为显著;冻融过程降低了小叶章沼泽化草甸土壤SOC和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其中SOC、LFOC、MBC含量分别降低了74.53%、80.93%、83.09%,并导致土壤重组与轻组有机质含碳量显著下降.生长季内小叶章沼泽化草甸土壤LFOC比例(13.58%)高于小叶章湿草甸(11.96%),但MBC平均含量低于后者,分别为1 397.21 mg.kg-1、1 603.65 mg.kg-1,表明淹水条件限制了微生物对有机质分解,并增加了轻组有机质的积累.湿地表层土壤微生物对环境具有一定适应机制,生长季中期小叶章沼泽化草甸表土MBC明显增加,由337.56 mg.kg-1上升为1 829.21 mg.kg-1,微生物熵上升了1.51倍,表明微生物对有机质利用增强.研究结果还表明,小叶章湿地表土LFOC含量与S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16),其中季节性积水小叶章湿地表土LFOC与MBC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95),说明LFOC与土壤碳蓄积关系密切,并且淹水条件下可利用性碳源对微生物活性的制约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水分条件 轻组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熵
原文传递
生草提高山核桃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被引量:32
9
作者 吴家森 张金池 +1 位作者 钱进芳 黄坚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11-117,共7页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是中国特有的高档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但高强度经营导致林地土壤性质的改变,为了解生草对土壤的修复效果,在山核桃主产区设置了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黑麦草(Lolium...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是中国特有的高档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但高强度经营导致林地土壤性质的改变,为了解生草对土壤的修复效果,在山核桃主产区设置了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免耕4种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草栽培后,山核桃林地土壤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质量分数显著增加,与免耕相比,种植油菜、黑麦草、紫云英4 a后土壤TOC分别提高了23.12%,26.61%和24.74%,增加的组分以羰基碳为主,但并未改变土壤碳库的稳定性;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和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WSOC)的质量分数,MBC增加了138.61%~159.68,WSOC提高了56.24%~69.47%%。3种生草的土壤微生物活性(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显著高于免耕,微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 index,H)和均匀度指数(evenness index,E)则表现为油菜、紫云英处理显著高于免耕。研究表明,生草栽培能有效提高林地土壤TOC质量分数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为山核桃林地土壤修复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 微生物学 山核桃 生草 水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坡耕地黑土活性有机碳空间分布及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27
10
作者 方华军 杨学明 +2 位作者 张晓平 梁爱珍 申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9-63,共5页
以一东北黑土区典型漫岗坡耕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侵蚀程度地形部位的活性碳组分,以分析土壤侵蚀对活性碳组分的影响以及沉积区侵蚀碳的归宿。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形部位表层黑土(0~20cm)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介于14.6~20.... 以一东北黑土区典型漫岗坡耕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侵蚀程度地形部位的活性碳组分,以分析土壤侵蚀对活性碳组分的影响以及沉积区侵蚀碳的归宿。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形部位表层黑土(0~20cm)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介于14.6~20.0mg/kg之间,低于总SOC含量的0.15%WSOC在沿坡迁移的同时,向下淋溶也很显著。MBC含量为121.5~583.6mg/kg,占总SOC的1.0%~4.7%。Min—C变化范围为52.8~115.3mg/kg,土壤Min-C差异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侵蚀显著降低侵蚀部位表层土壤Min-C、WSOC和MBC含量,沉积区土壤MBC、Min—C含量及其商值较高,而WSOC却无显著累积。相关关系表明,表层土壤Min—C、WSOC和MBC均于总S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初步的研究结果认为侵蚀物质的输入增加沉积区表层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碳的矿化潜力,常年处于氧化环境中的侵蚀碳可能被矿化而难以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水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碳 易矿化璇 黑土
下载PDF
施氮水平对黄土旱塬区麦田土壤呼吸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9
11
作者 高会议 郭胜利 +1 位作者 刘文兆 车升国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0-396,共7页
为评价土壤呼吸对施氮的响应,于2008年3月~2009年3月,监测了黄土旱塬区长期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小麦连作系统中土壤呼吸日变化、季节变化以及不同生育期土壤可溶性碳(dissolved organic C,DOC)、微生物量碳(soil microbial biomas... 为评价土壤呼吸对施氮的响应,于2008年3月~2009年3月,监测了黄土旱塬区长期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小麦连作系统中土壤呼吸日变化、季节变化以及不同生育期土壤可溶性碳(dissolved organic C,DOC)、微生物量碳(soil microbial biomass C,MBC)、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SOC)和土壤全氮(soil total N,STN)的含量变化.研究涉及5个施氮水平(以N计)0(N0)、45(N45)、90(N90)、135(N135)和180(N180)kg/hm^2.结果表明,施氮量为0~90kg/hm^2时,土壤呼吸速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90~135kg/hm^2时,土壤呼吸速率随施氮量的增加略有增加;135~180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呼吸呈降低趋势.在一年监测期间,N0、N45、N90、N135、N180波动范围(以CO2计)分别为0.27~2.01、0.36~2.26、0.58~2.56、0.65~2.94和0.58~2.6μmol/(m^2·s).在季节变化尺度上,土壤呼吸具有显著的活跃期(3~10月)和微弱期(11月~次年2月).施氮显著影响DOC、MBC含量变化.土壤呼吸速率与DOC、MBC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碳氮比(C/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水平 土壤呼吸速率 土壤可溶性碳 微生物量碳 土壤碳氮比
原文传递
水位梯度对小叶章湿地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12
作者 杨桂生 宋长春 +2 位作者 王丽 王丽丽 李英臣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44-449,共6页
通过3a野外控制试验,研究了不同水位梯度(-10~30cm)条件下,小叶章湿地植物地上生物量和0~15cm以及15~50cm土壤总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基础呼吸(BR)、微生物商(Cmic/Corg)、代谢商(qCO2)的变化规律.结果表... 通过3a野外控制试验,研究了不同水位梯度(-10~30cm)条件下,小叶章湿地植物地上生物量和0~15cm以及15~50cm土壤总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基础呼吸(BR)、微生物商(Cmic/Corg)、代谢商(qCO2)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水位条件下植物地上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积水水位10cm的植物地上生物量最高,且积水水位0~20cm保持较高的生产力;积水水位变化对土壤TOC、MBC、BR、Cmic/Corg、qCO2影响显著(P〈0.05).土壤TOC和BR对积水水位变化的响应趋势一致,0~1.5cm土壤TOC和BR在零积水水位最高;15~50cm土壤TOC和BR随着积水水位的升高而降低,与土壤MBC和Cmic/Corg的变化趋势相同,其中MBC变化最为明显;而qCO2随着积水水位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积水水位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和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其中积水水位30cm的土壤微生物活性最低,对有机碳的累积与分解过程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梯度 沼泽湿地 微生物活性 微生物量碳 代谢商
原文传递
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农田土壤有机碳以及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被引量:26
13
作者 龙攀 隋鹏 +4 位作者 高旺盛 王彬彬 严玲玲 邢源 陈源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3-160,共8页
为促进农业有机废弃物料的循环利用,选用来自5个涉农系统的有机物料(酒渣、沼渣、菌渣、猪粪和农田秸秆)进行还田,以单施化肥为对照研究其对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微生物量碳(Microbial carbon,MBC)以及微生物商(Microb... 为促进农业有机废弃物料的循环利用,选用来自5个涉农系统的有机物料(酒渣、沼渣、菌渣、猪粪和农田秸秆)进行还田,以单施化肥为对照研究其对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微生物量碳(Microbial carbon,MBC)以及微生物商(Microbial quotient,Qmb)的影响。2011—2013年的数据结果表明:1)与无机肥对照相比,有机物料还田显著促进土壤SOC的积累,3年平均提高43%;其中沼渣和菌渣的效果好于猪粪、酒渣与秸秆,农田系统外的有机物料优于秸秆,更有利于SOC的积累。2)有机物料促进MBC的增加,较对照平均增加34%,其中酒渣、秸秆和猪粪对MBC的影响大于沼渣与菌渣。3)5种物料中,酒渣和秸秆还田提高土壤Qmb值;沼渣和菌渣还田降低土壤Qmb值,提高SOC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废弃物料 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商
原文传递
生物炭复配调理剂对镉污染土壤性状和小白菜镉吸收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金睿 刘可星 +5 位作者 艾绍英 李林峰 唐明灯 王艳红 李超 宁建凤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80-1487,共8页
【目的】研究生物炭复配调理剂(由生物炭与泥炭、石灰混合配制而成)修复中轻度镉(Cd)污染农田土壤的可行性,为其在中轻度Cd污染农田土壤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网室进行生物炭复配调理剂的盆栽试验,设4个不同的用量梯度,... 【目的】研究生物炭复配调理剂(由生物炭与泥炭、石灰混合配制而成)修复中轻度镉(Cd)污染农田土壤的可行性,为其在中轻度Cd污染农田土壤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网室进行生物炭复配调理剂的盆栽试验,设4个不同的用量梯度,分别为0(对照)、80、160、240 g/盆,分别用H0、H1、H2和H3表示,每盆用土4 kg,每处理4次重复,研究不同生物炭复配调理剂用量对土壤性状、小白菜Cd吸收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生物炭复配调理剂能显著提高土壤pH、土壤微生物氮(MBN)含量和脲酶活性(P〈0.05,下同),同时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DTPA-Cd)(最大降幅37.1%)、微生物碳(MBC)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生物炭复配调理剂能有效降低小白菜Cd吸收量(最大降幅85.7%),小白菜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歧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抗逆性指标明显下降,同时小白菜Cd含量可降至0.10 mg/kg,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低用量(2%)的生物炭复配调理剂可使小白菜增产,高用量则不利于小白菜生长。【结论】生物炭复配调理剂可有效钝化土壤重金属Cd,改善土壤生化性状,显著减少小白菜对Cd的吸收,可应用于中低Cd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其最佳施用量宜为20-40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镉胁迫 微生物碳/氮 抗氧化酶
下载PDF
氮沉降对陆地生态系统关键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曹丛丛 齐玉春 +6 位作者 董云社 彭琴 刘欣超 孙良杰 贾军强 郭树芳 闫钟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3-332,共10页
土壤有机碳不仅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元素,维持土壤良好的物理结构,而且库容巨大,其储量的微弱变化会导致大气圈中CO2浓度发生较大变化,从而直接影响全球碳平衡格局。氮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的首要营养元素,大气氮沉降以及人为... 土壤有机碳不仅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元素,维持土壤良好的物理结构,而且库容巨大,其储量的微弱变化会导致大气圈中CO2浓度发生较大变化,从而直接影响全球碳平衡格局。氮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的首要营养元素,大气氮沉降以及人为氮肥施入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氮的重要来源,其变化会深刻改变陆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生长和净初级生产力,并进而影响全球碳循环和其他生态系统过程。欧美等国的生态学者近20年来就氮输入对不同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我国学者近年来也逐渐开始关注氮输入对陆地碳循环相关过程的定量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但尽管如此,氮沉降以及人为氮输入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效应与作用强度依然是目前四大碳汇机制研究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鉴于此,本文综述和分析了近年来氮沉降对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微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等不同土壤碳组分影响的相关研究结果,并针对目前氮沉降增加对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影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展望,以期对我国未来相关领域研究的进一步开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人为氮输入 总有机碳 溶解性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下载PDF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微生物量碳动态变化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璟 杨宁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70-1673,共4页
以典型的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不同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方法,选用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裸荒地、草本群落、灌木群落和乔木群落等4类典型样地,分别代表群落演替进程中4个不同的演替阶段,通过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探... 以典型的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不同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方法,选用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裸荒地、草本群落、灌木群落和乔木群落等4类典型样地,分别代表群落演替进程中4个不同的演替阶段,通过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探索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微生物量碳(MBC)的大小与活性。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SOC)与MBC呈先下降后增大的趋势,其差异在各演替阶段达显著水平(P<0.05),SOC与MBC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2)微生物熵(MQ)与代谢熵(qCO2)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随着演替的进行,MQ整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各演替阶段其值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3)MQ与MBC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并随着演替的进行,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各演替阶段qCO2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4)在演替初期,土壤有效基质逐渐降低,而在演替后期有效基质不断增加,此有利于SOC与MBC的提高,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研究结果将丰富该地区植物生态学与恢复生态学的内容,为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量碳 土壤有机碳 演替阶段 紫色土 衡阳
下载PDF
对比研究生物炭和秸秆对麦玉轮作系统N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唐占明 刘杏认 +1 位作者 张晴雯 李贵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69-1580,共12页
基于华北集约化农田麦玉轮作系统,对比研究了添加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整个轮作周期土壤N2O排放的影响,为农田土壤N2O减排和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共设4个处理:(1)对照(CK);(2)生物炭9.0 t·(hm^(2)·a)^(-1)(C);(3)... 基于华北集约化农田麦玉轮作系统,对比研究了添加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整个轮作周期土壤N2O排放的影响,为农田土壤N2O减排和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共设4个处理:(1)对照(CK);(2)生物炭9.0 t·(hm^(2)·a)^(-1)(C);(3)秸秆全量还田(SR);(4)在全量秸秆还田的基础上添加生物炭9.0 t·(hm^(2)·a)^(-1)(C+SR).结果表明,小麦季,C处理土壤N2O排放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SR和C+SR处理促进了土壤N2O的排放(47.4%和71.8%);玉米季,C处理降低了土壤N2O的排放(29.8%),SR和C+SR处理促进了土壤N2O的排放(13.4%和35.8%);小麦季,土壤含水量、NH_(4)^(+)-N和MBN含量是影响土壤N2O排放的主要环境因子;玉米季,NO_(3)^(-)-N、NH_(4)^(+)-N和MBC含量是影响土壤N2O排放的主要环境因子.因此,生物炭对农田N2O具有巨大的减排潜力,而秸秆直接还田不利于减少N2O排放,并且在秸秆还田基础上添加生物炭并不能改善这种影响,今后应加强对秸秆腐熟还田技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秸秆 微生物量碳(mbc) 微生物量氮(MBN) 铵态氮 硝态氮
原文传递
施肥对板栗林土壤活性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蛟蛟 李永夫 +2 位作者 姜培坤 周国模 刘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45-752,共8页
在浙江省临安市典型板栗林试验地,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施肥条件下板栗林土壤CO2和N2O排放速率,同时测定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初步探讨了施肥对板栗林土壤活性碳库与温室气体排放速率的影响,以... 在浙江省临安市典型板栗林试验地,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施肥条件下板栗林土壤CO2和N2O排放速率,同时测定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初步探讨了施肥对板栗林土壤活性碳库与温室气体排放速率的影响,以及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速率与活性碳库之间的关系。本试验设置不施肥(CK)、无机肥(IF)、有机肥(OF)和有机无机混合肥(OIF,1/2无机肥和1/2有机肥)4个施肥处理。结果表明,施肥1个月后,与不施肥(CK)处理相比,无机肥(IF)、有机肥(OF)和有机无机混合肥(OIF)处理下土壤CO2排放速率分别增加了87%、38%和61%,N2O排放速率分别增加了101%、67%和95%;而施肥6个月后,与CK处理相比,IF、OF和OIF处理下土壤CO2排放速率分别增加了51%、43%和64%,N2O排放速率分别增加了21%、29%和47%。同时,施肥显著增加板栗林土壤WSOC和MBC含量(P<0.05)。此外,土壤CO2和N2O排放速率与WSOC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MBC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施肥引起板栗林地土壤WSOC含量增加可能是导致板栗林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板栗林 水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温室气体
下载PDF
施用竹叶生物质炭对板栗林土壤CO_2通量和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战磊 李永夫 +2 位作者 姜培坤 周国模 刘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152-3160,共9页
于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浙江省临安市典型板栗林样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施用竹叶生物质炭后板栗林土壤CO2排放速率及土壤温度、含水量、水溶性有机碳(WS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板栗林土壤CO2排放通量... 于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浙江省临安市典型板栗林样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施用竹叶生物质炭后板栗林土壤CO2排放速率及土壤温度、含水量、水溶性有机碳(WS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板栗林土壤CO2排放通量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在试验的第1个月中,生物质炭处理土壤CO2排放通量显著高于对照(无生物质炭),但之后无显著差异;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CO2通量年均值和年累积排放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生物质炭处理土壤MBC含量年均值(362 mg·kg-1)显著高于对照(322 mg·kg-1),而土壤WSOC年均值无显著差异.土壤CO2排放通量与不同土层土壤温度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系数Q10值显著高于对照;土壤CO2排放通量与WSOC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而与土壤含水量和MBC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综上所述,施用竹叶生物质炭对板栗林土壤CO2年累积排放量无显著影响,但增加了土壤Q10值;土壤温度和WSOC含量是影响板栗林土壤CO2排放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林 CO2排放 生物质炭 水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生物量碳
原文传递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甘蓝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邵泱峰 梅洪飞 +2 位作者 潘忠潮 刘欢 王超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38-842,共5页
在甘蓝蔬菜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4个秸秆还田试验处理,即JG1(低用量,秸秆7 500 kg·hm^(-2)),JG2(中用量,秸秆11 250 kg·hm^(-2)),JG3(高用量,秸秆22 500 kg·hm^(-2))和CK(秸秆不还田),采集分析不同处理土壤有机碳及... 在甘蓝蔬菜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4个秸秆还田试验处理,即JG1(低用量,秸秆7 500 kg·hm^(-2)),JG2(中用量,秸秆11 250 kg·hm^(-2)),JG3(高用量,秸秆22 500 kg·hm^(-2))和CK(秸秆不还田),采集分析不同处理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MBC增加了127.0%~147.7%,WSOC提高了54.1%~69.4%。中、高用量玉米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活性(AWCD)、微生物Shannon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均显著高于对照,甘蓝产量分别提高16.6%和11.1%。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是一种有效提高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土壤管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土壤有机碳 水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