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1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937
1
作者 陈诗一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55,共15页
在金融海啸凸显实体经济重要性和工业反哺农业时代要求的背景下,本文讨论了以高能耗和高排放为特征的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此本文构造了中国工业38个二位数行业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库,利用超越对数分行业生产函数估算了中国工业... 在金融海啸凸显实体经济重要性和工业反哺农业时代要求的背景下,本文讨论了以高能耗和高排放为特征的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此本文构造了中国工业38个二位数行业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库,利用超越对数分行业生产函数估算了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进行绿色增长核算。本文的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总体上已经实现了以技术驱动为特征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能源和资本是技术进步以外主要驱动中国工业增长的源泉,劳动和排放增长贡献较低甚至为负。但是,一些能耗和排放高的行业仍然表现为粗放型增长,必须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最终实现中国工业的完全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耗 二氧化碳排放 全要素生产率 工业增长方式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我国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72
2
作者 潘家华 张丽峰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57,共11页
本文利用聚类分析、泰尔指数、脱钩指数等方法分析了区域碳生产率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减排对策。主要结论是:多数省份碳生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东、中、西部碳生产率呈现递减格局,但增长速度并未与之一致,中部增长最快,西部最慢;... 本文利用聚类分析、泰尔指数、脱钩指数等方法分析了区域碳生产率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减排对策。主要结论是:多数省份碳生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东、中、西部碳生产率呈现递减格局,但增长速度并未与之一致,中部增长最快,西部最慢;总的碳生产率泰尔指数表明碳生产率存在明显区域差异;三大区域泰尔指数表明:东部内部差异在不断缩小,中部内部差异先大后小,而西部内部差异却呈现扩大趋势;碳生产率总体差异主要来自于地区内差异,地区内差异又主要来自于东部地区内差异,但地区间差异贡献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脱钩指数呈现不同的状态,碳生产率也表现不同的变化特征,即使在相同脱钩状态下,东、中、西部碳生产率存在差异,东部碳生产率高于中西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生产率 区域差异 泰尔指数 脱钩指数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碳生产率的差异与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114
3
作者 杨翔 李小平 周大川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20,共18页
采用基于松弛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全域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1998-2011年中国26个制造业行业的碳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制造业的碳生产率整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技术变化是其变动的主要因素。... 采用基于松弛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全域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1998-2011年中国26个制造业行业的碳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制造业的碳生产率整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技术变化是其变动的主要因素。相对干净类行业和高技术类行业具有较高的碳生产率,相对污染类行业和中低技术类行业的碳生产率相对较低。制造业的碳生产率存在σ收敛和β收敛,不同分类的行业所具有的收敛特征不尽相同。制造业的碳生产率具有正的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环境效应以及负的结构效应。在低碳经济时代,扩大企业规模、加大技术创新、优化行业结构、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将是中国制造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生产率 制造业 σ收敛β收敛
原文传递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下的碳生产率分析 被引量:109
4
作者 何建坤 苏明山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2-47,147,共7页
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全球气候资源的根本途径在于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提高碳生产率。这也是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本文进行了碳生产率的年增长率分析、碳生产率的国别比较分析、提高碳生产率途径的因素分析,阐明用... 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全球气候资源的根本途径在于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提高碳生产率。这也是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本文进行了碳生产率的年增长率分析、碳生产率的国别比较分析、提高碳生产率途径的因素分析,阐明用碳生产率增长率度量一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程度的观点,提出提高碳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生产率 碳生产率的年增长率 全球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减排
下载PDF
农业土壤固碳对缓解全球变暖的意义 被引量:83
5
作者 杨学明 张晓平 方华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106,共6页
大气CO2 浓度急剧升高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是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正在热衷于研究农业土壤作为大气CO2 的“汇”。文章评述了这一领域研究的现状 ,认为中国农业土壤固碳潜力较美加两国要大。加强农业... 大气CO2 浓度急剧升高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是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正在热衷于研究农业土壤作为大气CO2 的“汇”。文章评述了这一领域研究的现状 ,认为中国农业土壤固碳潜力较美加两国要大。加强农业土壤碳“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恢复中国退化中的土壤肥力 ,同时也有助于在未来的温室效应气体控制谈判中保护中国发展中的工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温室效应 农业土壤 有机碳固定 土壤生产力 二氧化碳 土壤肥力 碳通量
下载PDF
区域经济增长与碳生产率--基于收敛及脱钩指数的分析 被引量:97
6
作者 张成 蔡万焕 于同申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30,共13页
本文以中国1995—2011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考察了人均GDP和碳生产率的趋同效应和脱钩状态,结果表明:①基于泰尔指数的σ收敛显示,全国整体在两变量上分别呈现倒"U"型和"U"型收敛趋势,但东中西内部和组间的... 本文以中国1995—2011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考察了人均GDP和碳生产率的趋同效应和脱钩状态,结果表明:①基于泰尔指数的σ收敛显示,全国整体在两变量上分别呈现倒"U"型和"U"型收敛趋势,但东中西内部和组间的差距形态各异,且东部和组间差距均是两变量总体差距的主要成因;②β收敛结果显示,由于各省份在技术进步率、国际竞争程度、产业结构偏好和能源结构等因素上的差异,导致两变量更多地呈现条件β收敛而非绝对β收敛趋势,即向各自的稳态水平而非统一水平趋近;③Tapio脱钩指数和追赶脱钩指数模型显示,中国各省份在实现人均GDP的不断增长,但碳生产率的增长速度相对滞后,说明碳生产率在向着一个相对较低的各自稳态水平趋近,要特别注意Tapio脱钩指数中处于扩张绝对脱钩的省份和追赶脱钩指数中位于衰退相对脱钩的省份,谨防他们在发展模式上的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GDP 碳生产率 收敛 脱钩
原文传递
极端降水和极端干旱事件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86
7
作者 张彬 朱建军 +1 位作者 刘华民 潘庆民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08-1018,共11页
当前人类活动的加剧显著地影响着全球大气循环的格局。大气循环的多个模型均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征是极端降水事件和极端干旱事件发生的频率会显著增加。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区草原植物生长发育的限制性资源,而草原生态系统是... 当前人类活动的加剧显著地影响着全球大气循环的格局。大气循环的多个模型均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征是极端降水事件和极端干旱事件发生的频率会显著增加。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区草原植物生长发育的限制性资源,而草原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对降水格局变化非常敏感的系统。但是,关于极端降水事件和极端干旱事件对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还是以分散的个案研究为主,甚至关于极端气候事件的定义迄今也不尽相同。为此,该文在分析极端气候事件定义及其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总结了极端降水事件和极端干旱事件对草原生态系统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植物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群落结构、生产力和碳循环过程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极端气候事件研究中应重点关注的5个重要方向,以及控制试验研究的2个关键科学问题,对开展全球变化背景下草原生态系统对极端气候事件响应机制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群落结构 极端气候事件 全球气候变化 初级生产力 土壤水分有效性
原文传递
技术创新、空间集聚与区域碳生产率 被引量:75
8
作者 林善浪 张作雄 刘国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45,共10页
本文采用我国1997-2009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了技术创新、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对区域碳生产率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碳生产率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采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往往可以更好地解释我国区... 本文采用我国1997-2009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了技术创新、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对区域碳生产率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碳生产率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采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往往可以更好地解释我国区域碳生产率的空间变化;在影响因素方面,我国区域碳生产率主要受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制造业的集聚不经济和产业结构低下是当前阻碍我国碳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从时间趋势上看,技术创新对提高我国区域碳生产率的作用在逐步增强,但在不同区域表现有所不同。因此,仅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提高碳生产率的努力往往事倍功半,必须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和促成产业空间合理布局。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产业集聚 碳生产率 空间面板模型
下载PDF
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碳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空间杜宾模型 被引量:69
9
作者 李小平 余东升 余娟娟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96,共15页
环境规制的增强并不必然带来碳生产率的提升,其影响效应会受到空间相关性及环境规制类型的影响。本文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异质性环境规制对地区碳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显示:(1)我国省级碳生产率在2003—2017年均... 环境规制的增强并不必然带来碳生产率的提升,其影响效应会受到空间相关性及环境规制类型的影响。本文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异质性环境规制对地区碳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显示:(1)我国省级碳生产率在2003—2017年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且空间滞后系数显示各地区碳生产率、技术进步指数及效率进步指数均会显著受到邻近地区的正向影响,表现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征;(2)强制型的环境规制对本地区碳生产率的直接影响显著为正,但对邻近地区的碳生产率则存在负向溢出效应,表现出“严格污染管制下的就近转移”特征;市场型的环境管制对本地区碳生产率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对邻近地区碳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正向溢出效应,表现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特征。自愿型的环境规制对地区碳生产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不太显著,可能是我国公众环保意识及自觉性不够,使得环境规制存在门槛效应。为此,应设计适合各地区相适应的环境规制政策,加强环境治理政策的联动性和协调性,积极发挥碳生产率正向的空间外溢效应,提升整体区域的碳生产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碳生产率 强制型 市场型 自愿型
下载PDF
中国种植业碳生产率空间关联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6
10
作者 伍国勇 孙小钧 +1 位作者 于福波 杨丽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57,共12页
农业碳排放已经成为我国农业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掣肘,探究种植业碳生产率现状及其内生增长动力,以期为我国农业继续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提供指引。基于2001—2017年我国大陆31省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种植业碳生产率,并分析其动态演化... 农业碳排放已经成为我国农业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掣肘,探究种植业碳生产率现状及其内生增长动力,以期为我国农业继续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提供指引。基于2001—2017年我国大陆31省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种植业碳生产率,并分析其动态演化过程;运用ESDA方法分析了种植业碳生产率的空间态势,进一步引入时空跃迁测度法分析其跃迁过程;借助SEM模型探究了种植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17年我国种植业碳生产率高达6.98万元/t,较之于2001年的2.58万元/t增长了170.54%,尽管其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依然存在。整体表现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全国层面>中部地区;在研究后期,东部、中部地区的种植业碳生产率开始下降。②2001—2017年我国种植业碳生产率总体呈高-高、低-低集聚态势分布,且该趋势不断加强,表明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时空跃迁测度分析表明,我国种植业碳生产率跃迁类型主要为类型Ⅳ,类型Ⅲ分布最少,表明其总体稳态与局部极不稳态特征并存。③研究期内农业产业结构、农村受教育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对提高种植业碳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业机械化水平与种植业碳生产率呈“U”型关系;农作物受灾程度和家庭农地经营规模则显著抑制了种植业碳生产率的上升。未来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提高碳生产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 碳排放 碳生产率 空间格局 空间计量
下载PDF
中国服务业碳生产率变动的差异及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53
11
作者 滕泽伟 胡宗彪 蒋西艳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8-94,共17页
研究目标:中国服务业碳生产率变动的差异及收敛性。研究方法:采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对2004~2013年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的碳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对其进行收敛性检验。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碳生产率整... 研究目标:中国服务业碳生产率变动的差异及收敛性。研究方法:采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对2004~2013年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的碳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对其进行收敛性检验。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碳生产率整体呈增长趋势,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因素,技术效率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提升服务业碳生产率的作用,利用效率的改善来提高服务业碳生产率增长还有很大的空间。此外,中国服务业碳生产率并没有呈现显著的σ收敛,而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模型研究表明,中国服务业分行业间的碳生产率总体差异正在逐步缩小。研究创新:将碳生产率的测算及收敛性研究延伸到服务业领域。研究价值:有利于低碳经济背景下服务业碳生产率的提升和节能减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 碳生产率 非期望产出 行业差异 收敛
原文传递
上海市工业碳排放总量与碳生产率关系 被引量:51
12
作者 谌伟 诸大建 白竹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4-29,共6页
工业碳排放总量与碳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对于正确理解绝对意义上的减排与相对意义上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上海市1978-2007年工业碳排放总量以及碳生产率进行估算,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因果检验,协整检验,VAR模型以及脉冲冲击和方差... 工业碳排放总量与碳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对于正确理解绝对意义上的减排与相对意义上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上海市1978-2007年工业碳排放总量以及碳生产率进行估算,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因果检验,协整检验,VAR模型以及脉冲冲击和方差分解技术,对排放总量与碳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工业碳排放总量是碳生产率的Granger原因,并且两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进一步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表明:碳排放总量及生产率变化速率互有冲击作用,两者主要相对方差贡献率为自身。研究揭示了提高碳生产率是尽管无法降低碳排放总量,实现绝对减排,却是具有可行性的相对意义的减排,这符合当前上海市内在实现自生主观发展需求以及外在节能减排的客观要求。最后建议将碳生产率指标纳入上海市工业低碳化发展的政策制定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R模型 碳排放 碳生产率 上海
下载PDF
全球科技创新对碳生产率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48
13
作者 程钰 孙艺璇 +1 位作者 王鑫静 尹建中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0-40,共11页
科技创新对改善投入产出的要素规模、结构与配置,提高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边际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广泛认同。研究以全球118个国家为分析样本,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面板数据模型等... 科技创新对改善投入产出的要素规模、结构与配置,提高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边际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广泛认同。研究以全球118个国家为分析样本,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探索全球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碳生产率时空演变与空间集聚特征,并分析科技创新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①全球科技创新指数大致呈波动上升趋势,从2009年的32.15上升至2016年的37.59,基尼系数由0.143上升至0.175,区域差异呈逐渐扩大趋势,Moran’s I指数由0.228上升至0.270,科技创新集聚态势较为明显且有所增强。②全球碳生产率呈上升或者波动上升趋势,基尼系数介于0.278~0.301之间,区域差异呈缩小趋势,但区域差异依然较大,Moran’s I指数由0.047上升至0.077,碳生产率的集聚态势较弱但趋势有所增强。③从整体样本估计、分类型样本估计来看,科技创新对碳生产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思想理念渗透与普及、技术融合与工艺优化、产业和产品创新等路径促进投入产出结构优化,降低能源消耗总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人均GDP、信息化指数对碳生产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市化率与碳生产率呈显著负相关,FDI与碳生产率关系具有不确定性。④从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完善绿色科技创新体系、建立绿色科技创新制度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度。研究对提升全球科技创新竞争力、提高碳生产率和减缓气候变化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碳生产率 影响因素 对策建议 全球
下载PDF
利用农业土壤固定有机碳——缓解全球变暖与提高土壤生产力 被引量:33
14
作者 杨学明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0年第4期311-315,共5页
大气CO2浓度急剧升高与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最令人关心的环境问题之一。农业具有作为大气CO2源和库的双重潜力。鉴于多年的少耕、免耕和合理轮作等农业管理措施已明显增加北美土壤有机碳含量,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土壤学家认为这里的土壤已... 大气CO2浓度急剧升高与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最令人关心的环境问题之一。农业具有作为大气CO2源和库的双重潜力。鉴于多年的少耕、免耕和合理轮作等农业管理措施已明显增加北美土壤有机碳含量,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土壤学家认为这里的土壤已从大气CO2的供体转变为固定大气CO2的库。美加两国将在今后20 a内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11亿t,这相当于两国在京都全球气候变化大会承诺到2008至2012年减少CO2排放量的15%。因此,北美土壤学家和政府有关部门正积极争取将土壤固碳纳入全球温室效应气体控制公约的国际谈判桌上。中国土壤固碳潜力较美加两国要大,采用少耕、免耕、作物桔杆还田及引进覆盖作物等农艺措施不仅将恢复中国退化中的土壤肥力,也将在未来的温室效应气体控制谈判中保护中国发展中的工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土壤 固定有机碳 全球变暖 土壤生产力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嵌入提高了中国制造业碳生产率吗 被引量:44
15
作者 谢会强 黄凌云 刘冬冬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9-121,共13页
本文结合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和低端锁定效应及GVC升级理论分析了GVC嵌入程度和地位对中国制造业碳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框架,实证检验了GVC嵌入对中国制造业碳生产率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GVC嵌入程度对中国制造... 本文结合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和低端锁定效应及GVC升级理论分析了GVC嵌入程度和地位对中国制造业碳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框架,实证检验了GVC嵌入对中国制造业碳生产率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GVC嵌入程度对中国制造业碳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与发展中国家(地区)的GVC关联以及深度参与型的GVC嵌入方式对中国制造业碳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 GVC嵌入地位与中国制造业碳生产率呈U型关系,中国制造业只有实现了高端环节升级,提升GVC嵌入地位才能有效提高行业碳生产率; GVC嵌入程度和地位对中国制造业碳生产率的影响还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本文研究结论为中国制造业向GVC中高端攀升和低碳转型提供了经验依据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嵌入程度 嵌入地位 碳生产率
原文传递
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及地位对产业碳生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39
16
作者 孙华平 杜秀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7-37,共11页
文章结合目前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引入新的交互项对模型进行创新,从而对全球价值链嵌入与我国产业碳生产率之间的内在关系做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首先从技术创新效应、结构升级效应、环境规制效应... 文章结合目前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引入新的交互项对模型进行创新,从而对全球价值链嵌入与我国产业碳生产率之间的内在关系做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首先从技术创新效应、结构升级效应、环境规制效应和低端锁定效应等四个维度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和嵌入地位对产业碳生产率的内在影响机制,然后通过匹配TIVA数据库进行全球价值链(GVC)的测度,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和地位对中国产业碳生产率具有不同的差异性影响。总体而言,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会显著促进产业碳生产率,而全球价值链嵌入地位则与我国工业碳生产率呈显著负向关系。第二,全球价值链嵌入不仅直接影响碳生产率,而且通过技术创新等交互效应间接影响碳生产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地位显著抑制了技术研发对产业碳生产率的积极作用。在目前阶段提升环境规制的强度会降低嵌入程度对中国工业碳生产率的促进作用。第三,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碳生产率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资本密集型行业的价值链嵌入会显著促进中国产业碳生产率。研究认为:在目前阶段我国需要继续加深全球价值链的嵌入程度,同时应鼓励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为此,需要调整好环境规制的强度,合理把握环境规制力度,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能源结构转型,推动产业结构向低碳清洁化升级;不断加快科技创新力度,尽量提升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前向参与,以利于我国产业碳生产率的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嵌入程度 嵌入地位 碳生产率 环境规制
下载PDF
数字经济、制造业集聚与碳生产率 被引量:36
17
作者 黎新伍 黎宁 谢云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1-145,共15页
在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通过分析数字经济、制造业集聚与碳生产率之间的作用关系及传导机制,结合2011-2019年省级层面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对... 在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通过分析数字经济、制造业集聚与碳生产率之间的作用关系及传导机制,结合2011-2019年省级层面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对碳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对数字经济与碳生产率之间的正向关系具有中介传导作用。(3)数字经济对碳生产率的正向作用存在空间溢出效应。(4)制造业集聚对数字经济与碳生产率之间的正向关系存在非线性调节作用,即当制造业集聚水平低于门槛值时,有利于增强数字经济对碳生产率的正向作用;当制造业集聚水平高于门槛值时,则会削减数字经济对碳生产率的正向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为我国经济低碳发展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碳生产率 制造业集聚 空间杜宾模型 门槛效应模型
下载PDF
产业集聚能提高农业碳生产率吗? 被引量:36
18
作者 张哲晰 穆月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7-65,共9页
基于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主产区2017年蔬菜专业村设施蔬菜种植户调研数据,在对产业集聚如何影响农业碳生产率进行数理模型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展开实证检验。首先,运用路径分析方法总体衡量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是否会强化技术溢出与... 基于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主产区2017年蔬菜专业村设施蔬菜种植户调研数据,在对产业集聚如何影响农业碳生产率进行数理模型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展开实证检验。首先,运用路径分析方法总体衡量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是否会强化技术溢出与规模效应以及二者对农业碳生产率的作用效果。然后,运用门限回归方法检验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即“锁定”与“拥挤”效应。最后,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检验农业产业集聚对差异性农户的异质性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会显著影响技术溢出与规模效应作用的发挥。其中,技术溢出、基础设施建设伴随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与农业碳生产率之间呈“W”型关系,只有全面转型升级才是克服简单扩张导致的“锁定”与“拥挤”效应的最终途径,社会化服务供给缺陷则是约束农业碳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同时,农业产业集聚对于具有比较优势的高农业碳生产率农户的低碳增效作用更加明显。此外,生产专业化水平、是否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及农户对消费者质量安全问题认知,也是影响农业碳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提高农业碳生产率的政策建议:①继续加强主产地建设,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加大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②完善主产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标准、精准服务对象、完备服务内容。③推动农业产业集聚转型升级,实现集聚由“数量”向“质量”提高。④加强对农户人力资本、现代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特别是对弱势群体加以倾斜。⑤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生产者低碳生产行为,将消费者绿色健康需求通过价格传导到农户方面,推动农户低碳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产地 农业产业集聚 农业碳生产率 门限回归 分位数回归
下载PDF
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碳生产率增长 被引量:35
19
作者 张永军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4-120,共7页
本文估算了中国1978—2008年碳生产率,并用拉氏分解法分析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和能源消费结构等影响碳生产率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间我国碳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为4.26%,累计增长249%,技术进步是推动碳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本文估算了中国1978—2008年碳生产率,并用拉氏分解法分析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和能源消费结构等影响碳生产率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间我国碳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为4.26%,累计增长249%,技术进步是推动碳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的贡献较小。进一步推进技术进步、发挥技术效率在节能减排中的主导作用,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和高效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以及推动产业结构持续演进,是提高碳生产率、发展低碳经济的可靠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生产率 能源强度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
下载PDF
集聚外部性与碳生产率空间趋同研究 被引量:35
20
作者 沈能 王艳 王群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0-47,共8页
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将集聚动态外部性纳入碳生产率空间趋同的分析框架中。研究发现:碳生产率在邻近地域上有明显的连续性和粘滞性,且呈现强局部集聚特征。不论长期还是短期,我国低碳生产率均存在着空间条件β趋同,且存在着显著的俱乐... 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将集聚动态外部性纳入碳生产率空间趋同的分析框架中。研究发现:碳生产率在邻近地域上有明显的连续性和粘滞性,且呈现强局部集聚特征。不论长期还是短期,我国低碳生产率均存在着空间条件β趋同,且存在着显著的俱乐部趋同效应。东部省区显著受惠于邻近省区的正外部性,均向高值收敛,中西部省区显著受到邻近省区的负外部性影响,均向低值收敛。其中,集聚动态外部性是改善碳生产率和实现碳生产率趋同的重要机制。不同集聚程度下不同的集聚形式对应于不同的碳生产率,随着集聚程度的提高,专业化集聚减排效应递减的同时多样化集聚减排效应递增。而且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的减排效应是可以同时存在的,这取决于适宜的集聚程度。东部地区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的减排效应均较显著,而中西部地区仅体现微弱的专业化集聚效应。经验研究表明,在改善碳排放效率方面,集聚生产要优于分散生产,政府应根据不同地区集聚程度和工业发展阶段,采取差异化的工业集聚形式和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生产率 空间趋同 集聚外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