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tective effects of hemin pretreatment combined with ulinastatin on septic shock in rats 被引量:36
1
作者 YU Jian-bo YAO Shang-lo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9-55,共7页
Background Urinary trypsin inhibitor inhibits the enhanced production of pro-inflammatory molecules. Hemeoxygenase-1 induction protects against ischemia/repeffusion injury, oxidative stress, inflammation, transplant r... Background Urinary trypsin inhibitor inhibits the enhanced production of pro-inflammatory molecules. Hemeoxygenase-1 induction protects against ischemia/repeffusion injury, oxidative stress, inflammation, transplant rejection, apoptosis, and other conditions. However, it is unknown if a combined hemin and ulinastatin pretreatment could result in protective effects for septic shock.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hemin pretreatment combined with ulinastatin on septic shock in rats. Methods Eighty healthy,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group S, group H, group U and group HU. Groups S and U received 1 ml normal saline intraperitoneally, while groups H and HU both received 1 ml (100 mg/kg) hemin. Twenty-four hours later, 0.5 ml (10 mg/kg) E. coil lipopolysaccharide was injected intravenously to replicate the experimental model of septic shock. After an initial 25% decrease in th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corresponding to time point 0, groups HU and U received 0.5 ml 10 000 U/kg ulinastatin intravenously, and the others received 0.5 ml normal saline. Results The number of deaths in groups H and U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S (P〈0.05), and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HU (all P〈0.05) respectively. Th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in the group S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in group H (P〈0.05), and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HU and group U (P〈0.05). The plasma levels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creatinine (Cr) and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the malondial- dehyde (MDA) of liver, kidney and lung, and the lung Evans blue (EB) contents in groups H and U, were greater than that in group HU (all P〈0.05), and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S (all P〈0.05). In contrast, the plasma levels of CO in groups H and HU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s S and U (all P〈0.05), and SOD of liver, kidney and lung in groups H and U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IN ULINASTATIN septic shock heme oxygenase carbon oxide
原文传递
通过加速碳化激发γ-C_2S矿物的活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松辉 管学茂 +1 位作者 邱满 冯春花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8-662,共5页
在1 350℃的煅烧温度下,制备了纯的γ-Ca_2SiO_4(γ-C_2S)矿物,研究了加速碳化后该矿物的物理力学性能。结合X射线衍射、高分辨29Si固体核磁共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硬化机理,探讨了加速碳化技术激发γ-C_2S矿物活性的可行性。结果表... 在1 350℃的煅烧温度下,制备了纯的γ-Ca_2SiO_4(γ-C_2S)矿物,研究了加速碳化后该矿物的物理力学性能。结合X射线衍射、高分辨29Si固体核磁共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硬化机理,探讨了加速碳化技术激发γ-C_2S矿物活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加速碳化能显著激发γ-C_2S矿物的活性,8 h抗压强度达71.3 MPa;γ-C_2S碳化形成了形状不规则的碳酸钙和高度聚合的硅凝胶,类似于水化硅酸钙(C-S-H)凝胶的作用,是强度增加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二钙 碳化 力学性能 二氧化碳 封存
原文传递
二氧化碳无水压裂增产机理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段永伟 张劲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1-105,共5页
单井控制范围有限和地层能量补充困难一直是困扰致密油储层开发的关键问题。压裂过程井下微地震数据监测表明,二氧化碳无水压裂改造体积是同等液量常规水基压裂的2.5倍,并能显著增加裂缝的复杂程度。室内实验和压后原油取样分析证实,二... 单井控制范围有限和地层能量补充困难一直是困扰致密油储层开发的关键问题。压裂过程井下微地震数据监测表明,二氧化碳无水压裂改造体积是同等液量常规水基压裂的2.5倍,并能显著增加裂缝的复杂程度。室内实验和压后原油取样分析证实,二氧化碳能够有效降低原油黏度,通过无水压裂施工实现了原油混相,提高了驱油效率。压后地层静压测试显示,压后地层压力较压前有显著提高,具有单井超前补充地层能量的效果。二氧化碳无水压裂技术已在吉林油田成功应用5口致密油井进行了应用,这些井压裂后产油量均较压前有显著提高,平均单井日增油量2.31t,且施工后邻井产油、产液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了二氧化碳无水压裂增产效果良好,该技术在致密油藏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二氧化碳 无水压裂 增产机理 混相驱油
下载PDF
机械搅拌脱硫过程铁水包喷溅机理 被引量:7
4
作者 陈玉鑫 许东利 +2 位作者 王莉 黄俊 薛勇强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29,共6页
KR采用机械搅拌方式脱硫,不仅脱硫效率高、脱硫剂消耗少,而且处理过程无外来气体吹入,很少发生喷溅。介绍了一种由内生CO引起的KR过程铁水喷溅现象,研究并论证了喷溅过程的发生机理。研究认为,铁水包内剩余铁或铁氧化物,经过长时间高温... KR采用机械搅拌方式脱硫,不仅脱硫效率高、脱硫剂消耗少,而且处理过程无外来气体吹入,很少发生喷溅。介绍了一种由内生CO引起的KR过程铁水喷溅现象,研究并论证了喷溅过程的发生机理。研究认为,铁水包内剩余铁或铁氧化物,经过长时间高温烘烤、保温,转化为Fe O;Fe O熔化或与铁水中硅反应成低密度的液态铁橄榄石;生成物上浮过程中,在铁水包内一定深度又与铁水中碳反应生成CO。当搅拌发生时,铁水运动加剧CO的生成速度,进而引起铁水喷溅。高碳、低硅、高温铁水容易发生喷溅。为防止喷溅,应制定铁水包烘烤时间的规范上限。如果铁水包出现"冒火"、"液面涌动"等信号,应谨慎处理或停止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 脱硫 铁水包 喷溅 一氧化碳 烘烤
原文传递
浅谈轨道取向分析在共价分子构型判定中的应用
5
作者 方霄龙 段宁 +2 位作者 张钰 王韬 苏秦 《安徽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174-176,180,共4页
杂化轨道理论在判定共价分子构型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杂化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满足轨道取向的匹配,降低结构内部的排斥作用,使体系能量达到最低。以典型的碳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分子为例,阐述了轨道取向分析在共价分子构型判定中的应用。
关键词 轨道取向分析 杂化轨道 碳氧化合物 氮氧化合物
下载PDF
京津冀一体化前后政策区空气质量评价与障碍因子分析
6
作者 杜辉 刘鑫旺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1-47,共7页
基于北京、天津、河北2014年和2020年市级层面的数据,首先利用ArcGIS绘制京津冀一体化之政策实施前后各市污染物的分布状况,然后利用改进的熵权法评价各市的空气质量,最后利用障碍度因子模型分析影响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障碍因子... 基于北京、天津、河北2014年和2020年市级层面的数据,首先利用ArcGIS绘制京津冀一体化之政策实施前后各市污染物的分布状况,然后利用改进的熵权法评价各市的空气质量,最后利用障碍度因子模型分析影响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障碍因子。研究发现:京津冀一体化后区域城市群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且京津冀北部区域空气质量明显优于南部区域;氮氧化物是当前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河北省的空气质量与京津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基于以上结果,建议:优化京津冀地区,尤其是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发挥技术创新在污染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河北省内部创新能力,同时强化京津对河北省的技术支持,平衡区域内部发展差距。研究结论对于未来京津冀环境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环境污染 碳氧化物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四逆汤对实验性小鼠心肌I/R时心肌组织HO-1-CO体系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金明华 吴伟康 +1 位作者 罗汉川 梁天文 《中国中医急症》 2009年第12期2017-2019,共3页
目的从血红素氧合酶-1-CO系统的角度探讨中药复方四逆汤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机制。方法48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四逆汤处理组,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双波长分光光... 目的从血红素氧合酶-1-CO系统的角度探讨中药复方四逆汤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机制。方法48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四逆汤处理组,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血浆及心肌组织一氧化碳(CO)浓度、Western blot分析心肌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的表达。结果IR模型组血浆和心肌组织CO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四逆汤处理组较模型组又明显增加。Western blot显示模型组、四逆汤组在造模30min后,出现少量HO-1蛋白表达,2~4h达到高峰,至24h仍有少量表达;图像扫描灰度值比较,四逆汤组HO-1蛋白相对表达量在不同的时间点位均高于模型组,约为模型组的1~2.5倍。结论四逆汤能增加HO-1蛋白的表达,促进血红素分解,升高内源性CO浓度,调节血红素氧合酶-1-CO系统,发挥全面的细胞保护作用可能是四逆汤抗心肌IRI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汤 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红素氧合酶-1 一氧化碳 小鼠
下载PDF
合成气制C_2含氧化合物Rh基催化剂中的载体效应 被引量:5
8
作者 陈维苗 丁云杰 +3 位作者 薛飞 宋宪根 朱何俊 吕元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53-1762,共10页
负载型Rh基催化剂是实现由煤或生物质经合成气制乙醇等C2含氧化合物过程的最高效催化剂之一,其中载体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硅胶、Al2O3、TiO2、多孔炭材料、分子筛和复合氧化物等载体负载的Rh基催化剂性能及其研究进展,阐明了载... 负载型Rh基催化剂是实现由煤或生物质经合成气制乙醇等C2含氧化合物过程的最高效催化剂之一,其中载体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硅胶、Al2O3、TiO2、多孔炭材料、分子筛和复合氧化物等载体负载的Rh基催化剂性能及其研究进展,阐明了载体中的杂质、孔道结构、酸碱性、表面基团性质和可还原性等性质如何影响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物化性质乃至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载体与活性组分(助剂)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程度是理解载体效应的关键。因此,应设计和制备出具有适宜孔结构、表面活性和可还原性适中、略偏碱性的催化剂载体,同时细致优化催化剂制备和活化过程,以达到适宜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确保产生更多的催化活性位,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Rh的催化效率,推动该过程的工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加氢 催化剂 乙醇 C2含氧化合物 载体效应 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硅胶
下载PDF
气体中毒窒息事故的环境应急监测 被引量:5
9
作者 潘海婷 于磊 +4 位作者 罗鑫 黄河仙 龙雯琪 余涛 朱日龙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7-162,共6页
以株洲市攸县某矿业公司“5·7”重大中毒窒息事故的环境应急监测为例,详细阐述了该事故开展应急监测的全过程。针对锁定污染因子、查找污染源、判断污染团的扩散趋势以及监控敏感点的安全等监测目的设计监测方案。通过监测数据分... 以株洲市攸县某矿业公司“5·7”重大中毒窒息事故的环境应急监测为例,详细阐述了该事故开展应急监测的全过程。针对锁定污染因子、查找污染源、判断污染团的扩散趋势以及监控敏感点的安全等监测目的设计监测方案。通过监测数据分析确定事故特征因子为CO,其周边环境空气中浓度随着与抽风口距离的增加而快速下降,监测到附近居民区环境空气质量未受事故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监测 一氧化碳 污染因子 扩散趋势
下载PDF
金属卟啉配合物与气体小分子的仿生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建斌 张鹏燕 +2 位作者 陈国华 韩芳 魏雄辉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1-776,共6页
金属卟啉化学是现代化学中重要的分支之一。在自然界,金属卟啉(类似物)配合物构成了叶绿素、血红蛋白及细胞色素等生物大分子的核心部分,参与生物体内信使气体分子的体内传输过程。本文综述了不同的金属卟啉配合物(MP)与气体小分子(O2,C... 金属卟啉化学是现代化学中重要的分支之一。在自然界,金属卟啉(类似物)配合物构成了叶绿素、血红蛋白及细胞色素等生物大分子的核心部分,参与生物体内信使气体分子的体内传输过程。本文综述了不同的金属卟啉配合物(MP)与气体小分子(O2,COx,NOx,H2S等)的相互作用,此类作用对于气体小分子在体内的结合及运输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为工业过程的设计及生物模拟提供了依据。随着在生物医学、能源、分析化学、合成催化、材料科学以及气体的传输和固定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新型MP的设计合成、结构特点和性质研究将得到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卟啉配合物 氧气 碳氧化合物 氮氧化合物 硫化氢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高比表面积蜂窝状活性炭对CO_2的吸脱附行为 被引量:4
11
作者 葛明 谢菲 +4 位作者 詹亮 王艳莉 乔文明 梁晓怿 凌立成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4期596-598,共3页
以比表面积为2621m2/g的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为原料,酚醛树脂为粘结剂,制得比表面积为1887m2/g的蜂窝状活性炭,并考察了其对CO2的吸脱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25℃/常压下,该蜂窝状活性炭对CO2的饱和吸附量为2.15mmol/g,对浓度为15%的CO... 以比表面积为2621m2/g的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为原料,酚醛树脂为粘结剂,制得比表面积为1887m2/g的蜂窝状活性炭,并考察了其对CO2的吸脱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25℃/常压下,该蜂窝状活性炭对CO2的饱和吸附量为2.15mmol/g,对浓度为15%的CO2的平衡吸附量为0.96mmol/g;当采用抽真空脱附时,CO2的循环脱附效率仅77.5%,但采用电解吸-抽真空耦合脱附技术时,循环脱附效率接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吸附 蜂窝状活性炭 电解吸
下载PDF
O_2、CO、CO_2、N_2O、NO、NO_2和C_3H_6混合气的同时色谱检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卢冠忠 汪仁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43-47,共5页
在改装的102G型气相色谱仪上,采用氢火焰离子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和5 A分子筛、10%OV-101/Chromosorb W、G.D.X.-502等色谱分离柱,对文题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准确的定量分析结果。它们的最低检测浓度为:O_2、N_2O是5 ppm,NO_2、CO、CO_... 在改装的102G型气相色谱仪上,采用氢火焰离子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和5 A分子筛、10%OV-101/Chromosorb W、G.D.X.-502等色谱分离柱,对文题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准确的定量分析结果。它们的最低检测浓度为:O_2、N_2O是5 ppm,NO_2、CO、CO_2和丙烯是1 ppm,NO是20ppm。该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操作方便,分析快速等优点,适合在燃烧尾气的测定和治理工作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燃烧废气 氧化氮 氧化碳
下载PDF
进料速率对生物质颗粒燃烧烟气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国锋 余有芳 盛奎川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0-396,共7页
为探明进料速率对生物质颗粒燃烧过程中烟气成分及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规律,以5G-20/85-0.23型生物质颗粒燃烧器为对象,研究进料方式为进2 s停13 s、进2 s停15 s、进2 s停17 s、进2 s停19 s、进2 s停21 s(分别用2/13、2/15、2/17、2/19、2... 为探明进料速率对生物质颗粒燃烧过程中烟气成分及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规律,以5G-20/85-0.23型生物质颗粒燃烧器为对象,研究进料方式为进2 s停13 s、进2 s停15 s、进2 s停17 s、进2 s停19 s、进2 s停21 s(分别用2/13、2/15、2/17、2/19、2/21表示),相应的平均进料速率为6.9、6.2、5.5、5.0和4.5 kg/h时,烟气中CO、O_2和NO_x含量的变化,考察CO和NO_x含量随运行时间的波动及两者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进料速率从6.9 kg/h(2/13)降低到5.0 kg/h(2/19)时,烟气中CO含量逐渐减小,在5.0 kg/h时达到最小值66 mg/Nm3;NO_x含量变化与CO相似,在进料速率为5.0 kg/h(2/19)时达到最小值8.8 mg/Nm^3;在进料速率为6.9 kg/h(2/13)时烟气中CO含量随运行时间的波动最大;在不同进料速率下CO含量均呈周期性波动,波动周期与进料周期基本吻合,而NO_x含量随运行时间的波动幅度较小。总体而言,平均进料速率为5.0 kg/h,即进2 s停19 s的进料方式能够明显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颗粒 燃烧器 进料速率 污染物排放 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
下载PDF
机动车尾气碳氧化物检测中的非线性修正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国华 张玉钧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41-248,共8页
机动车运行工况复杂多变,排放的尾气成分浓度范围跨度大。利用常规光学方法检测尾气中污染成分的浓度时,由于受限于光学气池的结构固定和系统对光电微弱信号的检测极限,因此待测气体的量程和精度范围都受到很大限制。基于朗博比尔定律,... 机动车运行工况复杂多变,排放的尾气成分浓度范围跨度大。利用常规光学方法检测尾气中污染成分的浓度时,由于受限于光学气池的结构固定和系统对光电微弱信号的检测极限,因此待测气体的量程和精度范围都受到很大限制。基于朗博比尔定律,在待测气体浓度变量上增加指数因子修正,可以在不降低测量精度的同时,实现尾气CO、 CO_(2)大量程检测。用标准气体对便携式机动车尾气检测装置进行标定实验,结果表明,传统的线性修正方法得到的CO拟合度为0.988, CO_(2)拟合度为0.998;而增加了非线性修正因子后得到的CO拟合度为0.999, CO_(2)拟合度为0.999。进一步外场对比实验表明,修正后的仪器测量结果与同类先进仪器的一致性较好,柴油车实验拟合度为0.93,汽油车拟合度为0.95,验证了非线性修正方法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检测 非线性修正 机动车尾气 碳氧化物
下载PDF
油砂沥青超临界水热改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志远 李永红 +1 位作者 徐磊 朱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606-4615,共10页
油砂沥青超临界水热改质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工艺,具有原料转化率高,体系结焦量少,脱硫、脱硝、脱重金属效果明显等优点;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该过程的机理及相态变化情况仍无法进行准确的描述,尤其是对超临界水在体系中的作用仍存在... 油砂沥青超临界水热改质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工艺,具有原料转化率高,体系结焦量少,脱硫、脱硝、脱重金属效果明显等优点;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该过程的机理及相态变化情况仍无法进行准确的描述,尤其是对超临界水在体系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本文总结了油砂沥青超临界水热改质技术的机理,重点分析了超临界水在体系中的作用,简述了供氢剂和催化剂的研究情况,同时从相行为方面提出了提高体系改质效果的方法。分析表明超临界水在体系中的供氢效果并不显著,而更多的是以催化剂的作用存在。固体催化剂在该体系中的应用存在诸多缺陷,供氢剂的开发将成为油砂沥青超临界水热改质技术的发展方向,且供氢剂和自由基引发剂的应用将极大缓和工艺条件、降低设备要求,有利于促进该工艺的工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 油砂沥青 自由基反应 聚乙烯 一氧化碳 活性炭
下载PDF
甘肃省窑街矿区一号井六采区瓦斯地质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仲学 《甘肃地质》 2008年第3期58-63,共6页
甘肃省窑街矿区一号矿井六采区为煤与二氧化碳(含甲烷等混合气体)突出矿井,矿井内瓦斯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本文通过对六采区勘探阶段钻孔和采煤工作面中煤二层瓦斯资料的分析、对比,参考邻近矿井的瓦斯特征,总结了六采区瓦斯赋存、相... 甘肃省窑街矿区一号矿井六采区为煤与二氧化碳(含甲烷等混合气体)突出矿井,矿井内瓦斯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本文通过对六采区勘探阶段钻孔和采煤工作面中煤二层瓦斯资料的分析、对比,参考邻近矿井的瓦斯特征,总结了六采区瓦斯赋存、相对涌出量及其与各种地质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矿井生产中开展瓦斯与二氧化碳突出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窑街矿区一号井六采区 瓦斯 二氧化碳 地质特征
原文传递
溶剂甲醇过程研究 II.合成气组分在三乙二醇二甲醚中的溶解特性
17
作者 王存文 丁百全 朱炳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3-116,共4页
采用气体间接物理吸收技术 ,在 453~ 534K、0 .5~ 5MPa的实验条件下 ,测定了甲醇合成气中 H2 、CO、CO2 在三乙二醇二甲醚溶剂中的溶解特性并与甲醇在相同溶剂中的溶解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随温度增加 ,H2 溶解度增加 ,而 CO、CO2... 采用气体间接物理吸收技术 ,在 453~ 534K、0 .5~ 5MPa的实验条件下 ,测定了甲醇合成气中 H2 、CO、CO2 在三乙二醇二甲醚溶剂中的溶解特性并与甲醇在相同溶剂中的溶解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随温度增加 ,H2 溶解度增加 ,而 CO、CO2 则降低 ;在实验范围内 ,三种气体的溶解过程均符合亨利定律。该溶剂对甲醇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 ,在相同的条件下 ,各组分溶解度的关系为 :CH3 OH CO2 >CO>H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乙二醇二甲醚 溶解度 溶剂甲酸过程 合成气
下载PDF
烧结法赤泥加速碳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松辉 管学茂 +4 位作者 魏红姗 董云涛 黄昂 豆珍珍 张海波 《轻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17,共5页
利用烧结法赤泥矿物封存CO_2不仅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同时能够制备性能优良的建材制品,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为了研究烧结法赤泥碳化反应历程,测试了烧结法赤泥碳化反应过程的温度变化、强度发展及碳化反应程度,并建立了烧结法赤泥碳... 利用烧结法赤泥矿物封存CO_2不仅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同时能够制备性能优良的建材制品,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为了研究烧结法赤泥碳化反应历程,测试了烧结法赤泥碳化反应过程的温度变化、强度发展及碳化反应程度,并建立了烧结法赤泥碳化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烧结法赤泥碳化4h抗压强度达28.9MPa;碳化过程中,0~30min内碳化反应速率最快,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试验数据与动力学方程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二氧化碳 矿物封存 动力学
下载PDF
某市区矿井职业卫生现状调查研究
19
作者 杨常交 刘飞婷 +1 位作者 巫卓英 谢苑萍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9年第8期91-93,共3页
目的了解某市区非煤矿井职业卫生现状,分析非煤矿井采用机械作业后职业危害变化情况,为非煤矿井职业健康安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通过现场采样检验和现场测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并收集2017-2018年非煤矿井职业卫生现状评价报告的... 目的了解某市区非煤矿井职业卫生现状,分析非煤矿井采用机械作业后职业危害变化情况,为非煤矿井职业健康安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通过现场采样检验和现场测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并收集2017-2018年非煤矿井职业卫生现状评价报告的检测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综合分析不同采矿方式的矿井职业卫生现状。结果采用凿岩机打眼的非煤矿井,井下氮氧化物和碳氧化物浓度较非机械作业矿井高,打钻工人实际接触噪声强度有所降低,但采矿工作面噪声强度变化不大。结论采用炮采和机械作业的非煤矿井井下工作场所,在机械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易发生急性职业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煤矿井 职业卫生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原文传递
高炉煤气蓄热式燃烧化学动力学机理研究
20
作者 王林 柳朝晖 +4 位作者 丁翠娇 习志勇 安朝榕 王小成 金国强 《工业加热》 CAS 2014年第6期1-5,共5页
探讨了低热值煤气蓄热式燃烧的化学动力学特性。针对目前开展蓄热式燃烧数值模拟工作常用的总包化学机理进行优选,并利用PSR反应器对蓄热燃烧典型气氛进行不同时间尺度的演化,分析其主要组分的变化特性。同时将优选出来的总包机理应用到... 探讨了低热值煤气蓄热式燃烧的化学动力学特性。针对目前开展蓄热式燃烧数值模拟工作常用的总包化学机理进行优选,并利用PSR反应器对蓄热燃烧典型气氛进行不同时间尺度的演化,分析其主要组分的变化特性。同时将优选出来的总包机理应用到3 MW低热值煤气燃烧炉进行数值模拟预测。结果表明,采用JL机理模拟所得的CO浓度分布与详细化学机理和实验结果接近,而不考虑CO逆反应过程时,LA机理模拟结果显示CO燃烧过快。JL机理对炉膛全场的温度分布与实验值也更相近,同时炉膛出口处的温度误差为全场误差最大值,约为50 K。JL机理可以被很好的应用至低热值煤气高温空气燃烧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包反应机理 蓄热式燃烧 一氧化碳 机理优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