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物化阶段碳足迹测算案例研究
被引量:
12
1
作者
高鑫
朱建君(指导)
许小婷
《建筑节能》
CAS
2020年第4期131-137,共7页
为了保证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低碳建设的问题迫在眉睫,而实现建筑碳足迹的量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通过选定排放系数法构建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物化阶段碳足迹测算模型,确定碳足迹因子并依据定额分析建筑的人工、...
为了保证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低碳建设的问题迫在眉睫,而实现建筑碳足迹的量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通过选定排放系数法构建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物化阶段碳足迹测算模型,确定碳足迹因子并依据定额分析建筑的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以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项目为例,计算建材生产、工厂化生产、运输及装配化施工四大阶段产生的碳足迹值,并提出相关的减排策略,旨在为装配式建筑的低碳建设提供保障。研究表明:建筑物化阶段碳足迹主要来源于建材生产,产生的碳足迹值占总值的62.20%,主要是生产运输混凝土、钢、砂浆所产生的;装配化施工阶段碳足迹排名第二,占比为34.30%,主要是由机械设备使用消耗化石燃料和电力能源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
碳足迹测算模型
碳足迹因子
低碳减排策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低碳化视域下电力电缆碳足迹评估方法研究
2
作者
胡永焕
陈之浩
+2 位作者
洪芳华
倪浩
袁志文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4期190-194,共5页
电力电缆在开展碳足迹评估中存在评估误差高的问题,因此,研究电力电缆碳足迹评估方法。根据评估需求设计目标选型、系统边界确定以及数据采集筛选的评估流程,并且标准化处理采集数据,确定碳足迹测算基础方程,考虑碳足迹测算基础方程的...
电力电缆在开展碳足迹评估中存在评估误差高的问题,因此,研究电力电缆碳足迹评估方法。根据评估需求设计目标选型、系统边界确定以及数据采集筛选的评估流程,并且标准化处理采集数据,确定碳足迹测算基础方程,考虑碳足迹测算基础方程的全面性不足,构建电力电缆全碳足迹生命周期模型,计算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实现电力电缆的碳足迹精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同阶段碳足迹评估最高误差仅为13 kg·kg^(-1),碳足迹评估误差均较低,说明该方法能够精准的评估出电力电缆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评估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命周期
电力电缆
碳足迹
评估方法
碳足迹测算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6D BIM技术的双壁钢围堰碳足迹计算模型及应用研究
3
作者
张红卫
《现代交通技术》
2023年第4期27-31,共5页
在我国的“双碳”政策背景下,6D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作为近年来的热门技术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以某工程采用的双壁钢围堰为例,阐述了6D BIM技术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通过Revit软件建立3D模型,进行碰撞分...
在我国的“双碳”政策背景下,6D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作为近年来的热门技术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以某工程采用的双壁钢围堰为例,阐述了6D BIM技术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通过Revit软件建立3D模型,进行碰撞分析,并利用C#语言实现了Revit模型向Midas Civil模型的转换。依托Fuzor软件和Navisworks软件,完成了4D BIM和5D BIM的建立,对各阶段资源消耗进行统计,使钢围堰施工进度与资源消耗智能化、可视化。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对碳排放进行测算,建立碳足迹计算模型,并对QT Creator集成开发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开发碳足迹计算系统、建立碳足迹因子库,实现6D BIM技术,为绿色建筑、低碳建筑的探索和实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D
BIM技术
双壁钢围堰
模型建立与转换
资源消耗
碳足迹计算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物化阶段碳足迹测算案例研究
被引量:
12
1
作者
高鑫
朱建君(指导)
许小婷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建筑节能》
CAS
2020年第4期131-137,共7页
文摘
为了保证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低碳建设的问题迫在眉睫,而实现建筑碳足迹的量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通过选定排放系数法构建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物化阶段碳足迹测算模型,确定碳足迹因子并依据定额分析建筑的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以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项目为例,计算建材生产、工厂化生产、运输及装配化施工四大阶段产生的碳足迹值,并提出相关的减排策略,旨在为装配式建筑的低碳建设提供保障。研究表明:建筑物化阶段碳足迹主要来源于建材生产,产生的碳足迹值占总值的62.20%,主要是生产运输混凝土、钢、砂浆所产生的;装配化施工阶段碳足迹排名第二,占比为34.30%,主要是由机械设备使用消耗化石燃料和电力能源产生的。
关键词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
碳足迹测算模型
碳足迹因子
低碳减排策略
Keywords
prefabricated
concrete
building
carbon
footprint
calculation
model
carbon
footprint
factor
low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strategy
分类号
TU201.5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碳化视域下电力电缆碳足迹评估方法研究
2
作者
胡永焕
陈之浩
洪芳华
倪浩
袁志文
机构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物资公司
出处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4期190-194,共5页
文摘
电力电缆在开展碳足迹评估中存在评估误差高的问题,因此,研究电力电缆碳足迹评估方法。根据评估需求设计目标选型、系统边界确定以及数据采集筛选的评估流程,并且标准化处理采集数据,确定碳足迹测算基础方程,考虑碳足迹测算基础方程的全面性不足,构建电力电缆全碳足迹生命周期模型,计算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实现电力电缆的碳足迹精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同阶段碳足迹评估最高误差仅为13 kg·kg^(-1),碳足迹评估误差均较低,说明该方法能够精准的评估出电力电缆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评估性能较好。
关键词
全生命周期
电力电缆
碳足迹
评估方法
碳足迹测算模型
Keywords
full
life
cycle
power
cables
carbon
footprint
evaluation
method
carbon
footprint
calculation
model
分类号
X8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6D BIM技术的双壁钢围堰碳足迹计算模型及应用研究
3
作者
张红卫
机构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出处
《现代交通技术》
2023年第4期27-31,共5页
文摘
在我国的“双碳”政策背景下,6D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作为近年来的热门技术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以某工程采用的双壁钢围堰为例,阐述了6D BIM技术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通过Revit软件建立3D模型,进行碰撞分析,并利用C#语言实现了Revit模型向Midas Civil模型的转换。依托Fuzor软件和Navisworks软件,完成了4D BIM和5D BIM的建立,对各阶段资源消耗进行统计,使钢围堰施工进度与资源消耗智能化、可视化。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对碳排放进行测算,建立碳足迹计算模型,并对QT Creator集成开发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开发碳足迹计算系统、建立碳足迹因子库,实现6D BIM技术,为绿色建筑、低碳建筑的探索和实现提供参考。
关键词
6D
BIM技术
双壁钢围堰
模型建立与转换
资源消耗
碳足迹计算模型
Keywords
6D
BIM
technology
double-wall
steel
cofferdam
model
building
and
transformation
resource
consumption
carbon
footprint
calculation
model
分类号
TU201.4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物化阶段碳足迹测算案例研究
高鑫
朱建君(指导)
许小婷
《建筑节能》
CAS
2020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低碳化视域下电力电缆碳足迹评估方法研究
胡永焕
陈之浩
洪芳华
倪浩
袁志文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6D BIM技术的双壁钢围堰碳足迹计算模型及应用研究
张红卫
《现代交通技术》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