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规模CO_2管道泄放过程中的压力响应及相态变化 被引量:23
1
作者 喻健良 郭晓璐 +2 位作者 闫兴清 张永春 陈绍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327-4334,共8页
基于CO2相态分别进行了气相、气液两相和超临界状态的3组工业规模CO2管道(长256 m,内径233 mm)泄放实验,分析了CO2管道泄放过程中的压力响应和相态转变过程。研究表明:在管道内,气相CO2泄放开始时压力发生突降,而后压降停滞或减慢;管内... 基于CO2相态分别进行了气相、气液两相和超临界状态的3组工业规模CO2管道(长256 m,内径233 mm)泄放实验,分析了CO2管道泄放过程中的压力响应和相态转变过程。研究表明:在管道内,气相CO2泄放开始时压力发生突降,而后压降停滞或减慢;管内相态主要为气态,但管道末端温度大幅下降使该处形成气液均相CO2。泄放口位于气液界面之上的气液两相CO2泄放中,减压波多次反射并导致多次压力突降和反弹;管内相态由气液分层向气液均相转变,管道顶部和底部气液均相CO2先后向气相CO2转变。超临界CO2泄放中的压力突降和反弹发生在临界区域附近,且压力穿过临界压力时,压变速率会停滞或减慢;管内相态经历了超临界、气液均相和气相泄放3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管道泄放 压力响应 相变 气液两相流
下载PDF
二氧化碳捕集化学吸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
作者 赵然磊 马文涛 +3 位作者 徐晓 李存磊 马贵阳 张秋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为应对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环境危机问题,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日益成为研究热点。该文主要针对液相化学捕集(溶剂吸收法)技术,重点介绍了醇胺类化合物、碳酸钾、氨水、离子液体和相变材... 为应对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环境危机问题,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日益成为研究热点。该文主要针对液相化学捕集(溶剂吸收法)技术,重点介绍了醇胺类化合物、碳酸钾、氨水、离子液体和相变材料等二氧化碳捕集化学吸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各类吸收剂的化学反应机理、性能的优缺点、改进的方向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对化学吸收剂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化学吸收 醇胺 氨水 离子液体 相变
下载PDF
二氧化碳爆破增透技术的试验应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付涛 《煤》 2016年第1期16-18,共3页
为解决低透气性煤层较难抽采的难题,赵庄矿南苏风井揭煤应用二氧化碳爆破技术来增加煤层透气性,提高瓦斯抽采效果,试验证明了该技术在煤层卸压增透中具有快速、高效、安全的优点,为二氧化碳爆破增透技术在低透气性煤层强化抽采的推广应... 为解决低透气性煤层较难抽采的难题,赵庄矿南苏风井揭煤应用二氧化碳爆破技术来增加煤层透气性,提高瓦斯抽采效果,试验证明了该技术在煤层卸压增透中具有快速、高效、安全的优点,为二氧化碳爆破增透技术在低透气性煤层强化抽采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透气性煤层 二氧化碳爆破 相变致裂
下载PDF
超临界CO_2管道减压过程中的热力学特性 被引量:14
4
作者 喻健良 朱海龙 +3 位作者 郭晓璐 闫兴清 曹琦 刘少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350-3357,共8页
基于工业规模CO_2管道(长258 m,内径233 mm)实验装置开展了3组不同泄放口径的超临界CO_2的泄放实验,测量了CO_2减压过程中管内介质压力变化以及介质与管壁的温度分布,分析了减压过程中CO_2相态、密度变化及管壁内外传热过程。研究表明,... 基于工业规模CO_2管道(长258 m,内径233 mm)实验装置开展了3组不同泄放口径的超临界CO_2的泄放实验,测量了CO_2减压过程中管内介质压力变化以及介质与管壁的温度分布,分析了减压过程中CO_2相态、密度变化及管壁内外传热过程。研究表明,超临界CO_2泄放导致管内介质压力、温度及管壁温度均下降,最终趋于稳定,介质由超临界相变为气液两相最终变为气相。初始阶段的温降幅度最大,对流换热强度最大。距离泄放端越远,管内顶部和底部介质的温降幅度越大,对流换热强度越小,在泄漏口附近的对流换热最为剧烈。随着泄放口径的变大,泄放时间和管道内介质与管道的换热时间都变小,且沿着管道方向的管道内流体和管壁的温度梯度变大,对流换热强度也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管道泄放 温度响应 传热 相变
下载PDF
工业规模CO_2管道大孔泄漏过程中的射流膨胀及扩散规律 被引量:14
5
作者 喻健良 郑阳光 +4 位作者 闫兴清 郭晓璐 曹琦 朱海龙 刘少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298-2305,共8页
通过气相和超临界状态的两组工业规模CO_2管道(长258 m、内径233 mm、泄放孔径100 mm)泄放实验,分析了近场动压、可见云以及扩散区域温度和浓度变化。研究表明:在大口径气相和超临界CO_2泄放中,泄漏口处会形成高度欠膨胀射流,在射流结... 通过气相和超临界状态的两组工业规模CO_2管道(长258 m、内径233 mm、泄放孔径100 mm)泄放实验,分析了近场动压、可见云以及扩散区域温度和浓度变化。研究表明:在大口径气相和超临界CO_2泄放中,泄漏口处会形成高度欠膨胀射流,在射流结构中会生成大量干冰颗粒;后者形成的欠膨胀射流结构范围较大,但马赫盘的位置都在0.4 m内。可见云在快速膨胀后,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在亚稳定状态,随后缓慢衰减。可见云携带干冰颗粒和水雾快速扩散,干冰颗粒在降至地面前已全部升华,未形成干冰床。气相与超临界泄放中的扩散区域温度在迅速下降后缓慢上升,且超临界泄放中温降更大;CO_2浓度均升高后缓慢下降,预测二者5%浓度在泄漏方向上的危险距离至少为30和5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管道泄放 扩散 相变 欠膨胀射流
下载PDF
相变溶剂捕集CO_2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安山龙 汪黎东 +1 位作者 于松华 伍思宇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37,共7页
化学溶剂吸收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燃烧后CO_2捕集技术。介绍了化学溶剂吸收法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化学溶剂吸收法的研究现状,比较分析了几种常用CO_2吸收剂的优缺点。重点阐述了两类新型相变吸收剂(液-液相变溶剂和液-固相变溶剂)的研究... 化学溶剂吸收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燃烧后CO_2捕集技术。介绍了化学溶剂吸收法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化学溶剂吸收法的研究现状,比较分析了几种常用CO_2吸收剂的优缺点。重点阐述了两类新型相变吸收剂(液-液相变溶剂和液-固相变溶剂)的研究进展。指出:新型相变溶剂是理想的CO_2吸收剂,用其捕集CO_2可有效降低吸收剂的再生能耗;相变溶剂吸收CO_2的传质反应动力学以及不同类型相变溶剂的挥发和降解特性应作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化学吸收 相变溶剂
下载PDF
液态二氧化碳相变爆破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7
作者 程小兵 张仲一 +1 位作者 何申中 朱立学 《煤矿爆破》 2022年第3期10-15,共6页
二氧化碳爆破是一种污染小、振动小、效率高的物理破岩技术,在人员及建筑物密集的施工环境下填补了炸药爆破应用受限的空缺,应用于煤体增透、岩石破碎、矿山开采及管道疏通等方面。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调研分析,在二氧化碳爆破理论研... 二氧化碳爆破是一种污染小、振动小、效率高的物理破岩技术,在人员及建筑物密集的施工环境下填补了炸药爆破应用受限的空缺,应用于煤体增透、岩石破碎、矿山开采及管道疏通等方面。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调研分析,在二氧化碳爆破理论研究、设备研发、工程应用及数值分析方面阐述了学者们的一些研究进展,总结了二氧化碳爆破的能量分析方法,探讨了二氧化碳相变爆破技术当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该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未来二氧化碳相变爆破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爆破技术 相变 岩石破碎 破岩机理
下载PDF
基于不同液化方式的液态二氧化碳储能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郑平洋 郝佳豪 +6 位作者 常鸿 张振涛 杨俊玲 李亚南 张家俊 越云凯 荆亚楠 《南方能源建设》 2024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目的]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新能源发电并网面临的挑战不断突显,储能系统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二氧化碳储能(Carbon Dioxide Energy Storage,CES)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压缩气体储能技术,具有储能密度大、寿命长、系统设计灵活等优势... [目的]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新能源发电并网面临的挑战不断突显,储能系统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二氧化碳储能(Carbon Dioxide Energy Storage,CES)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压缩气体储能技术,具有储能密度大、寿命长、系统设计灵活等优势。其中液态二氧化碳储能(Liquid Carbon Dioxide Energy Storage,LCES)技术在系统高压侧和低压侧均采用液相存储二氧化碳,储能密度高、运行稳定性强。[方法]文章首先介绍了LCES系统的运行原理和关键技术指标,指出二氧化碳液化的重要性和常见工艺。然后介绍了针对LCES系统低压侧CO_(2)液化的研究现状,包括采用混合储能工质、自冷凝、利用LNG冷能、采用蓄冷器,详细分析了各种方式的特点。[结果]研究表明,采用蓄冷器是最具优势的方式。进一步分析蓄冷液化面临的技术挑战及发展前景具有必要性。[结论]研究为LCES系统CO_(2)液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储能 二氧化碳液化 相变蓄冷 研究现状 发展前景
下载PDF
用于捕集CO_(2)的相变吸收剂与乙醇胺吸收剂性能对比 被引量:1
9
作者 白雨鑫 郑润芬 +2 位作者 魏立新 赵福君 韩晓瑜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7,48,共10页
目的解决传统吸收剂捕集二氧化碳(CO_(2))存在的再生能耗和经济成本较高等问题,研发新型相变吸收剂。方法对4种相变吸收剂体系:DETA-1-propanol、MMEA-DEG、DEEA-MEA和DEEA-AEEA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以传统吸收剂质量分数为30%的乙醇胺... 目的解决传统吸收剂捕集二氧化碳(CO_(2))存在的再生能耗和经济成本较高等问题,研发新型相变吸收剂。方法对4种相变吸收剂体系:DETA-1-propanol、MMEA-DEG、DEEA-MEA和DEEA-AEEA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以传统吸收剂质量分数为30%的乙醇胺(MEA)溶液作为参考基准,进行吸收、解吸、发泡、腐蚀、循环吸收-解吸实验研究以及再生能耗和成本估算。结果DETA-1-propanol体系的富相体积占总体积的66%,最大吸收负荷为3.34 mol/kg,与MEA吸收剂相比提高了54.6%。溶剂成本为11500元/t,相比MEA吸收剂增加了35.5%,再生显热(以每1 t CO_(2)计)为0.28 GJ/t,再生潜热为1.1 GJ/t,与MEA吸收剂相比分别降低了73.3%和12.0%。结论DETA-1-propanol吸收剂体系具有较高的吸收、解吸性能和较高的循环稳定性,以及较低的再生能耗和溶剂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碳捕集 相变吸收剂 吸收 解吸 腐蚀 再生能耗
下载PDF
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电热储能系统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开云 《分布式能源》 2020年第5期43-47,共5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具有应用范围广、效率高、系统简化、设备紧凑的优点,储能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潜在的应用领域之一,针对大规模电力储能发展的迫切需求,提出了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电热储能系统的概念设计。采用铜作为相变储热材...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具有应用范围广、效率高、系统简化、设备紧凑的优点,储能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潜在的应用领域之一,针对大规模电力储能发展的迫切需求,提出了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电热储能系统的概念设计。采用铜作为相变储热材料,以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作为热电转换装置,建立了分流再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和简单回热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模式的储能系统方案,并运用热力学方法对储能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电热储能系统储能效率有望达到60%,结合低温余热回收,可进一步提高储能效率到67%,并且此电热储能系统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因此,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电热储能系统可用于构建大规模电力储能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 电热储能 储能效率 相变储热
下载PDF
燃煤烟气CO_2化学吸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安山龙 侯天锐 +2 位作者 臧欣怡 郭纪森 张艺峰 《广州化工》 CAS 2019年第3期19-21,共3页
燃煤烟气CO_2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之一,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化学溶剂吸收法是目前最成熟的CO_2捕集技术。本文介绍了传统化学溶剂吸收法捕获CO_2的系统工艺及特点,综述了醇胺吸收剂、氨... 燃煤烟气CO_2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之一,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化学溶剂吸收法是目前最成熟的CO_2捕集技术。本文介绍了传统化学溶剂吸收法捕获CO_2的系统工艺及特点,综述了醇胺吸收剂、氨水吸收剂、离子液体吸收剂、氨基酸盐吸收剂、相变类吸收剂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比较了各吸收剂的优缺点及热门研究方向。对化学吸收剂研究趋势和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化学溶剂 吸收 相变溶剂
下载PDF
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在煤矿瓦斯灾害中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蒋志刚 成艳英 王小兵 《煤矿爆破》 2019年第2期1-4,共4页
矿井瓦斯的抽采是高瓦斯突出煤矿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提高瓦斯的抽采浓度和抽采量一直是煤矿技术人员探索的方向。项目试验利用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技术在煤矿瓦斯灾害中的防治,通过低温液态CO2相变过程中,在煤岩体中形成一个低应力、... 矿井瓦斯的抽采是高瓦斯突出煤矿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提高瓦斯的抽采浓度和抽采量一直是煤矿技术人员探索的方向。项目试验利用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技术在煤矿瓦斯灾害中的防治,通过低温液态CO2相变过程中,在煤岩体中形成一个低应力、高渗透性的卸压区域,加快煤体中原生瓦斯的游离态化,实现低透气性煤层的瓦斯强化抽采。经过现场试验证明,能够提高钻孔瓦斯抽采浓度和减少瓦斯衰减时间2倍以上,且操作简单,不产生高温和明火,具有经济、安全、高效等优点,可以在瓦斯矿井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二氧化碳 相变致裂 煤矿瓦斯 抽采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相变做功发射技术研究
13
作者 陈延伟 曹明磊 李奇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4-228,共5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相变做功发射技术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清洁环保、烧蚀小等优势,近年来已成为气体炮、发射箱/筒以及无人机发射回收装置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阐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相变做功发射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产品技术特点... 超临界二氧化碳相变做功发射技术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清洁环保、烧蚀小等优势,近年来已成为气体炮、发射箱/筒以及无人机发射回收装置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阐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相变做功发射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产品技术特点和典型应用场景,梳理了当前超临界二氧化碳相变做功发射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工程化建议与解决途径,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参考信息和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相变 致裂管 发射技术 气体炮 相变激发
下载PDF
射流参数对双孔液态CO_(2)相变冲击岩石裂纹扩展的影响
14
作者 于建新 王云蒙 +1 位作者 王金星 陈晨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9,158,共13页
液态CO_(2)相变作用时的射流形状与冲击方向影响着破岩效果。基于自行构建的试验系统,结合LS-DYNA数值模拟,研究了双孔液态CO_(2)在不同气流释放方向组合下的岩石裂纹扩展规律。结果表明:双孔X方向相背冲击时,岩石裂纹并不能在两孔之间... 液态CO_(2)相变作用时的射流形状与冲击方向影响着破岩效果。基于自行构建的试验系统,结合LS-DYNA数值模拟,研究了双孔液态CO_(2)在不同气流释放方向组合下的岩石裂纹扩展规律。结果表明:双孔X方向相背冲击时,岩石裂纹并不能在两孔之间扩展贯通。双孔X方向相对冲击时,两孔之间形成贯穿裂纹。双孔Y方向同向冲击时,裂纹沿初始冲击方向扩展,并在孔周围扩展形成多条裂纹。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释放口组合冲击作用下,X方向相对冲击时裂纹在两孔之间形成贯穿,初始裂纹继续扩展贯穿至前后侧面。X方向相背冲击下的试样裂隙主要向预留孔四周扩展。Y方向同向冲击下试样内部裂隙沿初始气流冲击方向的反方向扩展,并未形成贯穿裂纹。从裂纹定向扩展效果而言,双孔X方向相对冲击效果最好,Y方向同向冲击次之,X方向相背冲击最差。从顶面主裂纹扩展数量而言,X方向相背冲击最多,Y方向同向冲击次之,X方向相对冲击最少。研究结果可为CO_(2)冲击致裂技术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CO_(2) 相变冲击 裂纹扩展 损伤分析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技术在建全抽水蓄能电站中的应用
15
作者 王奕兵 苏志勇 +1 位作者 黄晓华 张跑胜 《四川水力发电》 2024年第S02期151-155,共5页
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迎来了高速发展新机遇[1]。重庆云阳建全抽水蓄能电站在项目核准后无筹建期,三通一平等前期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该工程的15号道路作为连接进场公路和下水库右坝顶唯一的一条交通要... 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迎来了高速发展新机遇[1]。重庆云阳建全抽水蓄能电站在项目核准后无筹建期,三通一平等前期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该工程的15号道路作为连接进场公路和下水库右坝顶唯一的一条交通要道急需快速打通,部分路段的石方边坡需要开挖以满足设计要求。以该工程为依托,阐述了在建全抽水蓄能电站道路工程未完成爆破审批且周边环境复杂条件下,采用二氧化碳相变致裂技术取得的工程进度可控,安全可靠,社会效益显著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全抽水蓄能电站 液态二氧化碳 相变 致裂技术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干气密封热动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16
作者 江安迪 丁雪兴 +2 位作者 王世鹏 丁俊华 力宁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54-2369,共16页
干气密封技术在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_(2))布雷顿循环涡轮机械中的应用,以其卓越的密封性能和稳定性,为旋转机械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并显著改善了轴端密封效果。鉴于密封介质的特殊物性以及高参数化工作... 干气密封技术在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_(2))布雷顿循环涡轮机械中的应用,以其卓越的密封性能和稳定性,为旋转机械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并显著改善了轴端密封效果。鉴于密封介质的特殊物性以及高参数化工作环境的要求,在S-CO_(2)干气密封热动力学性能研究过程中涉及复杂的流体润滑理论。本文重点阐述了多重流体效应以及相变特性对S-CO_(2)干气密封性能和流动传热特性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规律,详细列出了理论研究中常采取的分析模型和求解算法,并综合评述了国内外在理论和试验方面对S-CO_(2)干气密封热动力学性能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领域需求和现有先进技术,进一步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促进干气密封技术在未来能源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干气密封 相变 流体润滑理论 热动力学性能
下载PDF
新型二氧化碳化学吸收剂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大勇 谷小虎 +2 位作者 刘欧阳 林雄超 方梦祥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56,共6页
介绍了新型二氧化碳化学吸收剂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相变吸收剂、离子液体吸收剂、低共熔溶剂、非水吸收剂和催化解析,指出相变吸收剂吸收能力强,但解析能耗高,并存在一定的腐蚀性;离子液体吸收剂具有低挥发性、高化学稳定性、可调控性... 介绍了新型二氧化碳化学吸收剂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相变吸收剂、离子液体吸收剂、低共熔溶剂、非水吸收剂和催化解析,指出相变吸收剂吸收能力强,但解析能耗高,并存在一定的腐蚀性;离子液体吸收剂具有低挥发性、高化学稳定性、可调控性等优点,但存在合成复杂、成本高、黏度大等缺点;低共熔溶剂蒸汽压极低、溶解性能好、结构和性质具有可调性,黏度低,但是吸收量低,不适应低浓度二氧化碳场景;非水吸收剂具有腐蚀性低、解析能耗低,但无法管道输送,成本高;还可以在吸收剂中调控催化体系,可快速诱导吸收溶剂再生,降低再生能耗,但催化剂稳定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最后提出未来二氧化碳化学吸收剂可通过精细地分子设计和合成、引入新的功能基团,制备出成本更低、环境影响更小、吸收性能更强和热稳定性佳、再生能耗低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化学吸收法 相变吸收剂 离子液体吸收剂 低共熔溶剂 非水吸收剂
下载PDF
密相CO2管道泄漏失压过程热力学特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闫振汉 喻健良 +3 位作者 闫兴清 陈庆 曹琦 刘少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071-3077,共7页
开展了3组不同孔径(50、100和233 mm)工业规模密相CO2管道(长258 m、内径233 mm)泄漏实验,记录了管内不同位置处CO2压力和温度的时程曲线。应用REFPROP软件,获得CO2密度、焓值和Prandtl数(Pr)的变化,研究了密相CO2管道泄漏失压过程的热... 开展了3组不同孔径(50、100和233 mm)工业规模密相CO2管道(长258 m、内径233 mm)泄漏实验,记录了管内不同位置处CO2压力和温度的时程曲线。应用REFPROP软件,获得CO2密度、焓值和Prandtl数(Pr)的变化,研究了密相CO2管道泄漏失压过程的热力学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管道发生泄漏后,密相CO2迅速转为气液两相,随着实验进行气液两相转为气相,并伴随固相干冰生成。相态变化导致管内介质焓值增大,介质密度突降,口径越小其参数变化越明显。由于管内介质形成多相流流体流动,越靠近泄漏口管顶位置温度变化越大,对流换热强度越大。随泄漏口径增大,CO2相变明显,Pr增大,管内介质换热从管底向管顶移动。管内换热效果在CO2相变临界点位置达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管道泄漏 热力学 相变 Prandtl数
下载PDF
跨/超临界多相射流过程瞬态密度场可视化实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董 陈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432-6440,共9页
利用一种改进的高时空分辨率相移干涉仪,探究跨/超临界射流过程中不同于亚临界条件下的射流特性,测量了不同跨/超临界射流过程中相变化界面的瞬态密度场。相移干涉仪采用马赫-曾德尔型干涉仪的基本排布,通过像素阵列掩模法实现了传感器... 利用一种改进的高时空分辨率相移干涉仪,探究跨/超临界射流过程中不同于亚临界条件下的射流特性,测量了不同跨/超临界射流过程中相变化界面的瞬态密度场。相移干涉仪采用马赫-曾德尔型干涉仪的基本排布,通过像素阵列掩模法实现了传感器同时获得多相位的干涉图像,空间分辨率可达3.45μm,时间分辨率可达0.001s。实验中通过相移干涉仪实现了对液相-超临界相、超临界-气相射流过程的可视化研究,实时定量化测量了瞬态密度场。结果表明,液相流体射流到超临界环境中(p_(r)=1.01,Re=79.738),射流界面不会产生类似亚临界条件下的微小液滴,而是在边缘出现高度褶皱的相平衡层,与文献取得一致的结果;可视腔底部的射流流体密度初始处于712.82kg/m^(3),随着射流的进行,与周围低密度流体相互作用,密度降低到310kg/m^(3)。超临界相流体射流到气相环境中(p_(r)=0.98,R_(e)=87.340),射流界面发生破碎;随着高密度射流流体(314.99kg/m3)从底部向上流动,底部的密度逐渐降低到288.12kg/m^(3),射流相变化界面的法向有很大的密度梯度,最大值为1.565×10^(4)kg/m^(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两相流 相移干涉 定量可视化 相变
下载PDF
亚临界CO_2流体性质及沸腾相变特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俊兰 马一太 +1 位作者 李敏霞 田华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1-66,共6页
分析了亚临界CO2流体的性质,并与R22和R134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CO2的蒸发压力较高,表面张力较低,饱和液相和气相密度比较低,饱和液相粘度较小,比热较高,导热系数较大。微量不凝性气体NC-1对CO2气相物性影响较小。气泡核化分析表明,... 分析了亚临界CO2流体的性质,并与R22和R134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CO2的蒸发压力较高,表面张力较低,饱和液相和气相密度比较低,饱和液相粘度较小,比热较高,导热系数较大。微量不凝性气体NC-1对CO2气相物性影响较小。气泡核化分析表明,当过热度和蒸发温度相同时,CO2气泡临界半径以及所含蒸气分子数量级均比R22和R134a小很多,更易于气泡产生。总之,CO2的热物理性更有助于沸腾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CO2 热物理性质 气泡核化 沸腾相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