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作为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在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试验以西藏林芝市巴宜区色季拉山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共设置对照CK、低氮LN、中氮MN和高氮HN(0、10、15、...草地作为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在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试验以西藏林芝市巴宜区色季拉山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共设置对照CK、低氮LN、中氮MN和高氮HN(0、10、15、20 kg N·hm^(-2)·a^(-1))4种处理,研究0~20 cm高寒草地土壤中养分含量变化,探讨不同程度的氮沉降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LN、MN到HN的模拟氮沉降过程中,土壤有机质、有机碳、碱解氮和可溶性总氮含量相比于CK处理均有显著增加,增幅在28.59%~65.27%之间,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仅在MN下显著增加,增加了35.35%,易氧化有机碳在LN处理下抑制效果最强,达到72.92%,pH值在LN与HN添加下显著下降了15.67%和17.48%;(2)模拟氮沉降下色季拉山高寒草地土壤不同理化性质之间呈现显著相关关系。结论说明,土壤有机质和碳氮相关养分含量对模拟氮沉降均比较敏感,不同氮沉降水平下对色季拉山高寒草地养分有显著影响,且多数养分之间均有显著相关系,表明高寒草地不同养分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展开更多
全球氮沉降对生态系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研究长时间氮沉降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有助于加强生态系统对氮沉降响应的长效机制的理解。通过连续14年长期施加N0(0 g N m^(-2) a^(-1))、N2(2 g N m^(-2) a^(-1))、N4(4 g N m^(-2...全球氮沉降对生态系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研究长时间氮沉降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有助于加强生态系统对氮沉降响应的长效机制的理解。通过连续14年长期施加N0(0 g N m^(-2) a^(-1))、N2(2 g N m^(-2) a^(-1))、N4(4 g N m^(-2) a^(-1))、N8(8 g N m^(-2) a^(-1))、N16(16 g N m^(-2) a^(-1))、N32(32 g N m^(-2) a^(-1))六种浓度尿素模拟氮沉降,并将土壤分成0—10、10—20和20—40 cm三个深度土层,研究温带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氮组分及物理结构对氮添加的响应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氮添加显著降低0—10 cm土壤酸碱度及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N32相比N0分别下降了27.63%和58.40%(P<0.05);各土层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对氮添加处理无显著响应,0—10 cm土层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2)同一土层深度不同梯度氮添加处理显著增加土壤无机氮离子含量(P<0.05),0—10 cm土层铵态氮含量N32相比N0增加了88.72%,20—4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N32相比N0增加了19.55倍,土壤深度与氮添加对无机氮离子含量影响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3)同一土壤深度不同梯度氮添加处理土壤粒度分形维数及土壤团聚体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碳氮元素含量与土壤结构显著相关。土壤碳氮组分在适宜浓度氮添加的增加趋势说明氮添加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促进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氮添加对土壤物理结构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展开更多
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作物样品组分检测和育种材料快速筛选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而关于水稻源库器官,尤其是水稻节间主要碳氮代谢组分高通量检测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以试验获得的576份代表性节间样本为材料,在获得样本化学实测值...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作物样品组分检测和育种材料快速筛选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而关于水稻源库器官,尤其是水稻节间主要碳氮代谢组分高通量检测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以试验获得的576份代表性节间样本为材料,在获得样本化学实测值的基础上,采集样本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并利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PLS)法构建水稻节间主要碳氮代谢组分蔗糖、淀粉、总氮模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水稻节间蔗糖、淀粉、总氮含量PLS模型验证集决定系数分别为0.988、0.977和0.957,相对分析误差均大于3,模型的性能指数分别为85.20、85.80和86.50,表明所建模型预测结果准确可靠。此外,水稻叶片和叶鞘的淀粉、总氮含量和碳氮比的PLS模型也具有较高的精度。本研究构建了水稻节间主要碳氮代谢组分的近红外光谱模型,为水稻栽培生理和高产栽培理论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展开更多
文摘草地作为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在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试验以西藏林芝市巴宜区色季拉山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共设置对照CK、低氮LN、中氮MN和高氮HN(0、10、15、20 kg N·hm^(-2)·a^(-1))4种处理,研究0~20 cm高寒草地土壤中养分含量变化,探讨不同程度的氮沉降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LN、MN到HN的模拟氮沉降过程中,土壤有机质、有机碳、碱解氮和可溶性总氮含量相比于CK处理均有显著增加,增幅在28.59%~65.27%之间,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仅在MN下显著增加,增加了35.35%,易氧化有机碳在LN处理下抑制效果最强,达到72.92%,pH值在LN与HN添加下显著下降了15.67%和17.48%;(2)模拟氮沉降下色季拉山高寒草地土壤不同理化性质之间呈现显著相关关系。结论说明,土壤有机质和碳氮相关养分含量对模拟氮沉降均比较敏感,不同氮沉降水平下对色季拉山高寒草地养分有显著影响,且多数养分之间均有显著相关系,表明高寒草地不同养分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文摘全球氮沉降对生态系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研究长时间氮沉降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有助于加强生态系统对氮沉降响应的长效机制的理解。通过连续14年长期施加N0(0 g N m^(-2) a^(-1))、N2(2 g N m^(-2) a^(-1))、N4(4 g N m^(-2) a^(-1))、N8(8 g N m^(-2) a^(-1))、N16(16 g N m^(-2) a^(-1))、N32(32 g N m^(-2) a^(-1))六种浓度尿素模拟氮沉降,并将土壤分成0—10、10—20和20—40 cm三个深度土层,研究温带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氮组分及物理结构对氮添加的响应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氮添加显著降低0—10 cm土壤酸碱度及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N32相比N0分别下降了27.63%和58.40%(P<0.05);各土层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对氮添加处理无显著响应,0—10 cm土层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2)同一土层深度不同梯度氮添加处理显著增加土壤无机氮离子含量(P<0.05),0—10 cm土层铵态氮含量N32相比N0增加了88.72%,20—4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N32相比N0增加了19.55倍,土壤深度与氮添加对无机氮离子含量影响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3)同一土壤深度不同梯度氮添加处理土壤粒度分形维数及土壤团聚体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碳氮元素含量与土壤结构显著相关。土壤碳氮组分在适宜浓度氮添加的增加趋势说明氮添加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促进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氮添加对土壤物理结构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文摘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作物样品组分检测和育种材料快速筛选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而关于水稻源库器官,尤其是水稻节间主要碳氮代谢组分高通量检测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以试验获得的576份代表性节间样本为材料,在获得样本化学实测值的基础上,采集样本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并利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PLS)法构建水稻节间主要碳氮代谢组分蔗糖、淀粉、总氮模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水稻节间蔗糖、淀粉、总氮含量PLS模型验证集决定系数分别为0.988、0.977和0.957,相对分析误差均大于3,模型的性能指数分别为85.20、85.80和86.50,表明所建模型预测结果准确可靠。此外,水稻叶片和叶鞘的淀粉、总氮含量和碳氮比的PLS模型也具有较高的精度。本研究构建了水稻节间主要碳氮代谢组分的近红外光谱模型,为水稻栽培生理和高产栽培理论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