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园环境丰容的基础与原则 被引量:17
1
作者 于学伟 《野生动物》 2012年第2期97-99,107,共4页
从时代发展、保护教育与游客需要、动物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和动物园自身发展的角度说明了动物园进行环境丰容的必要性。对野外生活环境下与圈养条件下动物生存条件的差异进行了比较,丰容工作应依据野生动物的自然史,充分利用动物学、动物... 从时代发展、保护教育与游客需要、动物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和动物园自身发展的角度说明了动物园进行环境丰容的必要性。对野外生活环境下与圈养条件下动物生存条件的差异进行了比较,丰容工作应依据野生动物的自然史,充分利用动物学、动物生态学、动物地理学、保护生物学和动物行为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及其研究成果,根据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增加自然因素,提供更多的刺激,给动物更多的选择,增强动物的主体能动性,使动物展示出更多的自然行为,并结合动物园实际指出了进行丰容工作的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容 基础 原则
下载PDF
圈养马麝的胆量个性及与麝香分泌和繁殖成效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周杨 黎勇 +1 位作者 周密 孟秀祥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4-351,共8页
采用新异物刺激的方式,建立马麝惊扰反应强度指数,通过马麝惊扰后的状态量化其胆量水平,对甘肃兴隆山麝场圈养马麝交配季节和非交配季节胆量(Boldness)进行行为学研究。结合泌香量和产仔量数据,分析胆量对麝香分泌、繁殖成效的效应;同... 采用新异物刺激的方式,建立马麝惊扰反应强度指数,通过马麝惊扰后的状态量化其胆量水平,对甘肃兴隆山麝场圈养马麝交配季节和非交配季节胆量(Boldness)进行行为学研究。结合泌香量和产仔量数据,分析胆量对麝香分泌、繁殖成效的效应;同时分析了圈区环境、性别、年龄与马麝胆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交配季节与非交配季节间胆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圈区环境对个体胆量无显著影响(交配季节P=0.799;非交配季节P=0.152),性别对个体胆量也无显著影响(交配季节P=0.144;非交配季节P=0.733),而年龄对个体胆量存在显著影响(交配季节P=0.012;非交配季节P=0.009),个体年龄越大,胆量越大;交配季节与非交配季节之间胆量呈显著正相关(r=0.592,P<0.001),但并无明显差异(P=0.095);雄麝泌香量与非交配季节胆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607,P=0.016),雌麝繁殖成效与交配季节胆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362,P=0.045)。圈养马麝胆量个性受年龄因素的影响,并在交配季节与非交配季节之间存在一致性,非交配季节胆量更高的雄麝泌香量趋于更少,交配季节胆量更高的雌麝产仔数趋于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麝 圈养环境 胆量 麝香分泌 繁殖成效
下载PDF
圈舍环境对圈养大熊猫发情率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罗波 胡海平 +4 位作者 严啸 黄治 魏明 张贵权 王承东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7-679,共3页
发情率低是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饲养的难题之一,也是制约圈养大熊猫繁育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大熊猫圈养技术的不断进步,圈养大熊猫的发情率有了大幅提高,但并未达到特别高的水平。对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2006—2012... 发情率低是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饲养的难题之一,也是制约圈养大熊猫繁育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大熊猫圈养技术的不断进步,圈养大熊猫的发情率有了大幅提高,但并未达到特别高的水平。对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2006—2012年参与繁殖计划的圈养成年雌性大熊猫种群的发情率进行统计发现,2009—2012年每年雌性大熊猫的发情率高达90%以上,较2006—2008年的发情率有显著提高。2006—2012年,该大熊猫种群的饲养和管理模式、食物结构都未变化,但从2009年起圈舍环境有明显变化。经分析,该种群发情率的变化与圈舍面积、圈舍地形、圈舍植被覆盖率和植物种类等因素变化有关。本研究为提高圈养大熊猫的发情率从改善大熊猫圈舍条件的角度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发情率 圈舍环境
下载PDF
圈养马麝(Moschus sifanicus)个性特征及与麝香分泌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杨 孙太福 +2 位作者 黎勇 周密 孟秀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7530-7538,共9页
采用焦点取样和扫描取样方法,对甘肃兴隆山麝场圈养马麝(Moschus sifanicus)交配季节及非交配季节进行行为取样。通过行为样本,对个体个性特征(活跃性、领域性、刻板性、探索性、行为冗余性)进行标准化处理,分析了年龄及性别对个性特征... 采用焦点取样和扫描取样方法,对甘肃兴隆山麝场圈养马麝(Moschus sifanicus)交配季节及非交配季节进行行为取样。通过行为样本,对个体个性特征(活跃性、领域性、刻板性、探索性、行为冗余性)进行标准化处理,分析了年龄及性别对个性特征的效应,以及交配季节与非交配季节之间个性特征的差异,同时分析了马麝个性特征与泌香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年龄增加对活跃性具有降低的效应(P<0.05),并对非交配季节领域性具有降低效应(P<0.05);非交配季节里雌性活跃性高于雄性(P<0.05);不同季节间个性特征存在差异,交配季节活跃性与领域性均有高于非交配季节的趋势,并且活跃性与领域性在两季节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雄麝泌香量与活跃性存在正相关关系(交配季节:r=0.518,P<0.05;非交配季节:r=0.397,P>0.05),与交配季节领域性同样具有正相关关系(r=0.406,P<0.05)。本研究通过行为取样方法首次对马麝个性特征进行定量分析,探讨了将个性特征,特别是活跃性和领域性,作为泌香量预测指标的方法,对圈养动物个性研究的理论创新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对麝香及麝类资源的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麝 圈养环境 个性特征 麝香分泌 行为取样
下载PDF
人工养殖下金钱龟常见疾病及防治模式 被引量:2
5
作者 魏凯 《野生动物》 2012年第1期34-36,共3页
在金钱龟的人工养殖过程中,观察到部分个体发生了腐皮、肺炎、腹泻等疾病。通过对细菌的实验室诊断和生化特性鉴定,发现引起金钱龟腐皮和腹泻的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而肺炎则是由温度突变引起的感冒造成。因此,进一步研究了人工养殖条... 在金钱龟的人工养殖过程中,观察到部分个体发生了腐皮、肺炎、腹泻等疾病。通过对细菌的实验室诊断和生化特性鉴定,发现引起金钱龟腐皮和腹泻的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而肺炎则是由温度突变引起的感冒造成。因此,进一步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金钱龟的常见疾病与一些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温度差异对金钱龟的生理机能有显著的影响,而水质条件和养殖密度的调控也关系到金钱龟的健康生长,这也为金钱龟防治疾病及健康养殖模式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龟 常见疾病 嗜水气单胞菌 环境因子 防治模式
下载PDF
天津动物园食蚁兽饲养管理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左奕 王霞 +4 位作者 李君 柴恭春 王建永 陈会艳 郑英帅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1-414,共4页
食蚁兽是一种栖息于南美洲热带地区的哺乳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VU),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保护价值。随着食蚁兽种群数量的减少,实现动物园对食蚁兽的异地保护十分必要。天津市动物园通过不断改善... 食蚁兽是一种栖息于南美洲热带地区的哺乳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VU),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保护价值。随着食蚁兽种群数量的减少,实现动物园对食蚁兽的异地保护十分必要。天津市动物园通过不断改善食蚁兽的圈养条件、优化食蚁兽的饲料营养及加工工艺,为其营造了适宜栖息环境,基本满足了其生存和福利水平。通过日常行为观察发现,在我国北方地区食蚁兽对兽舍、运动场、温湿度、生态环境、饲料及加工工艺等都有很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北方寒冷地区的动物园对食蚁兽的异地保护,结合天津市动物园食蚁兽的饲养管理经验,就食蚁兽的圈养条件和饲料营养进行探讨,以期为提升我国食蚁兽的饲养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动物园 食蚁兽 饲养管理 笼舍环境 饲料营养
下载PDF
圈养马麝的领域性与麝香分泌和繁殖成效的关系
7
作者 周杨 房璇 +3 位作者 孟秀祥 盛岩 黎勇 周密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0-74,共5页
采用扫描行为取样对甘肃兴隆山圈养马麝(Moschus sifanicus)领域性进行行为学研究,以马麝在圈内特殊位点的占据比例衡量领域性强度。分析了兴隆山圈养马麝圈舍密度、性别、年龄对领域性的效应,并比较了交配季节与非交配季节间的领域性;... 采用扫描行为取样对甘肃兴隆山圈养马麝(Moschus sifanicus)领域性进行行为学研究,以马麝在圈内特殊位点的占据比例衡量领域性强度。分析了兴隆山圈养马麝圈舍密度、性别、年龄对领域性的效应,并比较了交配季节与非交配季节间的领域性;结合马麝泌香与产仔情况,分析了圈舍密度、性别、年龄及领域性对麝香分泌、繁殖成效的效应。结果表明:年龄(交配季节P=0.167;非交配季节P=0.403)和性别(交配季节P=0.607;非交配季节P=0.680)对领域性无明显影响;在交配季节,圈舍密度对领域性无明显影响(β=-0.050,P=0.285),但在非交配季节,圈舍密度与领域性之间呈显著负相关(β=-0.1490,P=0.014),圈舍密度越大,领域性越弱;交配季节与非交配季节之间领域性呈正相关,但不显著(P=0.534),交配季节领域性指数(0.430±0.028,n=52)高于非交配季节(0.350±0.039,n=52),接近显著(P=0.064);领域性对雄麝泌香量无显著影响(交配季节P=0.629;非交配季节P=0.441),但交配季节领域性与雌麝产仔量呈显著正相关(β=0.594,P=0.049),非交配季节领域性与雌麝产仔量呈负相关,但差异不显著(β=-0.476,P=0.102)。圈养马麝领域性受圈舍密度因素的影响,在交配季节和非交配季节间存在一致性,且交配季节领域性更强的雌麝产仔趋于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麝 圈养 领域性 麝香分泌 繁殖成效
下载PDF
Personality and behavioral changes in Asian elephants(Elephas maximus)following the death of herd members
8
作者 Lucy RUTHERFORD Lindsay E.MURRAY 《Integrative Zoology》 SCIE CSCD 2021年第2期170-188,共19页
Elephants are highly social beings with complex individual personalities.We know that elephants have a general interest in death,investigating carcasses,not just limited to kin;however,research does not explore in dep... Elephants are highly social beings with complex individual personalities.We know that elephants have a general interest in death,investigating carcasses,not just limited to kin;however,research does not explore in depth whether individuals change their behavior or personality following traumatic events,such as the death of a conspecific.Within a captive herd of Asian elephants(Elephas maximus)housed at Chester Zoo,UK,we measured social behavior and proximity and personality using the Ten-Item Personality Inventory,and found age-related and relationship-related changes in both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following the deaths of herd members.Overall,the herd spent less time socializing and engaging in affiliative behaviors following the death of the adult female when compared to baseline data,yet spent more time engaging in these behaviors after the death of two calves.The death of the central female had a dramatic impact on her infant calf,resulting in increasingly withdrawn behavior,yet had the opposite effect on her adult daughter,who subsequently established a more integrated role within the herd.Emotional Stability fell in the motherless calf but rose in an adult female,who had lost her adult daughter,but had a new calf to care for.We suggest that the greater impact on the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of surviving herd members following the deaths of calves,compared to an adult member,attests to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unifying role played by calves within an elephant he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tive environment death ELEPHANT GRIEF proximity
原文传递
混合圈养条件下马来穿山甲活动时间的分配与规律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华 张新玉 +3 位作者 鲍毅新 李海宏 龚堃 任鹏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07-1412,共6页
2013年3—4月,采用扫描取样法及目标动物取样法对混合圈养下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活动的录像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马来穿山甲的个体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结果表明:混合圈养下的马来穿山甲主要有取食(摄食,饮水)、运动(攀爬,爬行... 2013年3—4月,采用扫描取样法及目标动物取样法对混合圈养下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活动的录像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马来穿山甲的个体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结果表明:混合圈养下的马来穿山甲主要有取食(摄食,饮水)、运动(攀爬,爬行,踱步)、社会(相互爬背,相互追逐)、隐藏(箱内未知活动)和其他行为(暂停,挖掘,排遗排泄,洗澡等)。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摄食行为(18.56%)、爬行行为(16.11%)、攀爬行为(11.51%)以及社会行为(11.51%)。挖掘行为(0.92%)发生较少,踱步行为占4.40%。从傍晚19:00一直延续到次日06:00均有活动发生,高峰为20:00—23:00。该时段的摄食行为、爬行行为、社会行为发生频率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摄食行为与社会行为的时间分配(R2=0.920,P<0.001)、爬行行为(R2=0.796,P<0.001)呈极显著相关。我们认为,圈养马来穿山甲的活动规律可能与食物提供的时间以及取食行为发生的时间有关。长时间圈养的动物会表现出刻板行为,而混合圈养下的社会行为有助于削弱这种趋势。因此,为避免饲养条件下马来穿山甲行为多样性的减低,在丰富圈养环境的同时,可适当进行混合圈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穿山甲 混合圈养 行为时间分配 活动规律
原文传递
非法放生与水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振霄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70-271,355,共3页
近年来,非法放生对于水环境的破坏初见端倪,却没有受到重视。从放生来源来看,多为宣传性工作的附属品或宗教活动产物。通过对放生流量较大的北京地区进行取样调查,对放生的水生动物(主要为鱼类)与河流水质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鱼类与环... 近年来,非法放生对于水环境的破坏初见端倪,却没有受到重视。从放生来源来看,多为宣传性工作的附属品或宗教活动产物。通过对放生流量较大的北京地区进行取样调查,对放生的水生动物(主要为鱼类)与河流水质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鱼类与环境之间的正反馈机制进行分析,得出非法放生对于水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 放生 水生动物 水环境 正反馈机制 北运河水系
原文传递
圈养川金丝猴的繁育管理研究
11
作者 张灵芝 《福建畜牧兽医》 2023年第1期14-17,共4页
以福州动物园圈养川金丝猴为研究对象,对福州气候、饲养环境设置、饲养方式、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提高其存活率和繁殖率,分享饲养管理经验,以供同行间经验交流。
关键词 圈养川金丝猴 环境 饲养方式 繁殖 疾病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