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容电流的谐波电压在线监测系统研制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一悰 刘坤雄 +3 位作者 张小庆 李云阁 孙立文 冯雅琳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74,共8页
我国变电站内的谐波电压监测数据大多取自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的测量结果,受CVT本身工频谐振设计的影响,谐波电压测量数据存在较大畸变。在国家电网公司推广建设电能质量监测平台背景下,针对国内市场上测量准确且简便易行的CVT谐波电... 我国变电站内的谐波电压监测数据大多取自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的测量结果,受CVT本身工频谐振设计的影响,谐波电压测量数据存在较大畸变。在国家电网公司推广建设电能质量监测平台背景下,针对国内市场上测量准确且简便易行的CVT谐波电压在线监测装置的空白,研制一套基于电容电流法的CVT谐波电压在线监测系统,纠正现场普遍存在的CVT谐波电压测量结果畸变;同时,通过对不同谐波电压测量方法的分析和试验对比,为在不同现场选取适合的谐波电压测量方法提供参考依据。该系统施工量小、准确度高、适用面广,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谐波 电容电流 频域叠加 电能质量
下载PDF
基于桥接电容电流特性的锂离子电池组一致性检测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郭自清 熊庆 +3 位作者 梁博航 张琛 祝令瑜 汲胜昌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33-1942,共10页
为了满足功率和能量的需求,电动汽车以及储能系统中的锂离子电池均由电池单体通过串并联构成,电池组内各单体的一致性对电池组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准确检测电池组内各单体的一致性并及时对不一致单体进行更换对提高锂离子电池组性能与... 为了满足功率和能量的需求,电动汽车以及储能系统中的锂离子电池均由电池单体通过串并联构成,电池组内各单体的一致性对电池组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准确检测电池组内各单体的一致性并及时对不一致单体进行更换对提高锂离子电池组性能与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内阻作为电池组一致性检测参数,提出了一种通过在电池组内桥接电容,根据电容电流特性实现电池组中各单体内阻一致性检测的方法。选取锂离子电池一阶Thevenin等效电路搭建锂离子电池组桥接电容电路模型,仿真研究电池组中不同位置单体内阻出现各种程度不一致时流过桥接电容的电流特性,并通过实验验证检测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桥接于锂离子电池组内的电容电流特性能够实现锂离子电池组中各单体内阻一致性的准确检测,且该方法能够准确定位不一致单体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一致性检测 Thevenin等效电路 内阻 桥接电容电流 不一致单体定位
下载PDF
消弧线圈自动调谐原理的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赵牧函 纪延超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50-54,共5页
对目前在国内外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中常采用的几种自动调谐原理做了系统的归纳和比较 ,说明了各自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针对其仍然存在的问题 ,给出了在满足正常状态和故障状态下均实现补偿的全状态补偿原理和实现方式 。
关键词 消弧线圈 自动调谐原理 阻抗三角形法 相位调谐法 城市电网
下载PDF
串联电容补偿线路行波差动保护的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陈福锋 钱国明 宋国兵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89-94,共6页
指出传统行波差动保护应用于串联电容补偿线路时存在的问题。串联补偿电容破坏了输电线路的均匀性,但从保护安装处至串补安装点之间的线路仍然是均匀传输线,满足行波传播方程,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适用于串补线路的行波差动算法,并推导出... 指出传统行波差动保护应用于串联电容补偿线路时存在的问题。串联补偿电容破坏了输电线路的均匀性,但从保护安装处至串补安装点之间的线路仍然是均匀传输线,满足行波传播方程,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适用于串补线路的行波差动算法,并推导出区内外故障新算法下故障相和非故障相动作电流的表达式。在区外故障或者是区内串补安装点故障情况下,理论上新算法完全不受电容电流的影响,实现了差动保护安全性和灵敏性的统一。EMTP数字仿真验证了新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 差动保护 串补线路 电容电流
下载PDF
并联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稳定性及控制方法 被引量:19
5
作者 吴隆辉 卓放 +2 位作者 张鹏博 李晖 王兆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54-60,共7页
分析了由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parallel active power filter,PAPF)和并联电容器组成的混合补偿系统的系统稳定性。分析表明采用传统的PAPF控制方式时,当PAPF检测的负载电流中不包含并联电容器的电流时,混合补偿系统稳定,并且有理想的... 分析了由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parallel active power filter,PAPF)和并联电容器组成的混合补偿系统的系统稳定性。分析表明采用传统的PAPF控制方式时,当PAPF检测的负载电流中不包含并联电容器的电流时,混合补偿系统稳定,并且有理想的谐波补偿效果;当PAPF检测的负载电流中包含并联电容器的电流时,此时混合系统存在稳定性和谐波抑制效果之间的矛盾。实际系统中检测的负载电流中包含并联电容器电流的情况有时是不可避免的,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一种同时检测负载电流和电源电压来控制PAPF输出电流的控制方案,该控制方案可以使系统变稳定,并且具有理想的谐波补偿效果。最后给出了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补偿系统 谐波抑制 电容器电流 系统稳定性 电源电压检测
下载PDF
电网电容电流外加信号测量法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京民 李毅 王静爽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0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电网 电容电流 单频测量 外加信号测量法 消弧线圈
下载PDF
基于模糊控制的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晓涛 曾成碧 刘晨曦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7-101,共5页
并网逆变器采用LCL滤波器可有效滤除高次谐波,但LCL滤波器是无阻尼三阶系统,易发生谐振。采用无源阻尼方式来抑制谐振,并介绍了其原理及各参数的选取原则。采用并网电流与电容电流的双闭环控制策略,提出了以模糊PID双闭环控制技术控制... 并网逆变器采用LCL滤波器可有效滤除高次谐波,但LCL滤波器是无阻尼三阶系统,易发生谐振。采用无源阻尼方式来抑制谐振,并介绍了其原理及各参数的选取原则。采用并网电流与电容电流的双闭环控制策略,提出了以模糊PID双闭环控制技术控制并网电流,并进行了仿真研究。采用DSP作为控制芯片,设计了完整的主电路系统和驱动电路来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明显降低了并网电流的总谐波畸变率,避免了进网电流谐振,实现了进网电流的高功率因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LCL滤波器 无源阻尼 并网电流 电容电流 模糊PID双闭环控制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直测电容电流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 被引量:16
8
作者 邵霞 周有庆 彭红海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0-247,共8页
设计了一种改进的直测电容电流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无铁磁谐振、绝缘强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温度特性好及暂态性能不受高压电容滞留电荷影响等优点。详细分析了互感器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互感器的构成方案;利用具... 设计了一种改进的直测电容电流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无铁磁谐振、绝缘强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温度特性好及暂态性能不受高压电容滞留电荷影响等优点。详细分析了互感器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互感器的构成方案;利用具有正温度系数和负温度系数的多个电容器串联组成的高压电容器温度补偿方法,有效地提高了互感器的温度稳定性;对互感器的频率特性、暂态性能和抗干扰性能进行了理论和仿真分析。研制了一台10kV电子式电压互感器,进行了准确度、工频耐压及温度试验。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互感器满足IEC 60044—7标准,达到了0.2级测量和3P级保护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 高压电容器 电容电流 温度补偿 频率特性
下载PDF
恒定导通时间电容电流控制Buck变换器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希 沙金 +2 位作者 徐杨军 许建平 陈兴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8-23,共6页
由于输出电容电压相位滞后电感电流相位,当输出电容等效串联电阻(ESR)较小时,恒定导通时间V^2(V^2-COT)控制Buck变换器将工作在不稳定状态。针对该问题,提出开关变换器的恒定导通时间电容电流(CC-COT)控制技术,并阐述了其工作原理。通... 由于输出电容电压相位滞后电感电流相位,当输出电容等效串联电阻(ESR)较小时,恒定导通时间V^2(V^2-COT)控制Buck变换器将工作在不稳定状态。针对该问题,提出开关变换器的恒定导通时间电容电流(CC-COT)控制技术,并阐述了其工作原理。通过基于描述函数法建立的小信号模型和Routh-Hurwiz判据,研究CC-COT控制Buck变换器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CC-COT控制技术具有快速瞬态响应速度,且不存在因输出电容ESR较小而引起的不稳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电流 恒定导通时间V2控制 等效串联电阻 稳定性 瞬态响应
下载PDF
电容电流直接控制的双PWM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15
10
作者 戴鹏 朱方田 +1 位作者 朱荣伍 陈根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36-141,共6页
在传统的交-直-交双PWM系统中,电动机侧的突变会导致母线电压的波动。为了稳定母线电压,一般在直流侧加入大电容,但是大电容的加入严重影响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同时使母线电压不影响系统的动态性,本文给出了一种新型交直交双PWM协调控制... 在传统的交-直-交双PWM系统中,电动机侧的突变会导致母线电压的波动。为了稳定母线电压,一般在直流侧加入大电容,但是大电容的加入严重影响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同时使母线电压不影响系统的动态性,本文给出了一种新型交直交双PWM协调控制策略。通过对直流侧电容电流的直接控制,保证了整流侧的输出电流与逆变侧流入电流平衡。这种方法不仅在稳定母线电压下大大减小了直流侧电容,而且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为了更加深入地分析双PWM的控制策略,引入了小信号模型对系统的抗扰性和动态性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控制 电容电流 母线电压 小信号模型
下载PDF
广东电网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优化对策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谦 赵东生 +1 位作者 肖磊石 欧阳旭东 《广东电力》 2017年第12期124-129,共6页
针对10~35 kV小电流接地系统容量和电容电流日益增大,传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电网运行和人员安全要求的形势,对广东电网小电流接地系统的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梳理各种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论证了... 针对10~35 kV小电流接地系统容量和电容电流日益增大,传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电网运行和人员安全要求的形势,对广东电网小电流接地系统的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梳理各种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论证了消弧线圈并联小电阻接地方式在兼顾供电可靠性和设备、人员安全方面的技术优势,提出广东电网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优化选型和改造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电流接地系统 中性点接地方式 经小电阻接地方式 消弧线圈并联小电阻接地方式 电容电流
下载PDF
LCL滤波的并联有源滤波器的虚拟阻尼控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国柱 赵文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827-1832,共6页
为实现LCL滤波器的稳定控制而不额外增加系统损耗,提出了基于虚拟阻尼思想的有源滤波器输出并网电流控制策略,通过并网侧电感电流外环控制器的引入充分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即使电网存在畸变系统也能有效工作,而且可以有效控制补偿电流... 为实现LCL滤波器的稳定控制而不额外增加系统损耗,提出了基于虚拟阻尼思想的有源滤波器输出并网电流控制策略,通过并网侧电感电流外环控制器的引入充分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即使电网存在畸变系统也能有效工作,而且可以有效控制补偿电流的精度,通过电容电流或电容电压内环来实现系统的稳定。该控制方法具有较好的谐波补偿精度和开关纹波衰减率,系统具有良好的稳态和动态性能。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电力滤波器(APF) LCL滤波器 虚拟阻尼 有源阻尼 电容电流 电容电压 并网电流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装置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斌 陈纲 +1 位作者 金云奎 李国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51-157,共7页
准确地计算电容电流是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装置应用基础。采用一种简单实用的带阻尼电阻的消弧线圈电容电流计算方法,只需通过投切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阻尼电阻便可求解电容电流。研发了基于多核控制器的自动跟踪补偿装置,多核分工协调... 准确地计算电容电流是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装置应用基础。采用一种简单实用的带阻尼电阻的消弧线圈电容电流计算方法,只需通过投切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阻尼电阻便可求解电容电流。研发了基于多核控制器的自动跟踪补偿装置,多核分工协调完成自动跟踪补偿装置的复杂任务,避免了传统补偿装置需要多个控制器的繁琐设计。具体介绍了各个控制核的功能,并搭建了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装置IEC61850模型。实验测试所研发装置满足IEC61850一致性要求,而且装置的电容电流补偿具有良好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弧线圈 阻尼电阻 电容电流 补偿装置 通信模型
下载PDF
蒲圻电厂高压厂用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鑫 龚家珑 《电力建设》 2006年第12期70-71,共2页
蒲圻电厂规划容量1200MW,在选择高压厂用电系统接地方式时,计算容量最大的厂用变所连接供电网络的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电流偏高,不能采取不接地方式。而经消弧线圈接地,不仅设备投资增加,接地保护也较复杂。经分析计算,6kV高压厂用电系统... 蒲圻电厂规划容量1200MW,在选择高压厂用电系统接地方式时,计算容量最大的厂用变所连接供电网络的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电流偏高,不能采取不接地方式。而经消弧线圈接地,不仅设备投资增加,接地保护也较复杂。经分析计算,6kV高压厂用电系统只能采取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方式,并配置单相接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电流 中性点接地方式 单相接地
原文传递
基于电容谐波电流抑制的动态电压恢复器控制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卫平 吴正国 +1 位作者 夏立 李哲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4-69,共6页
针对传统双环反馈控制方法在补偿非线性负载电压跌落时存在补偿精度不高和含有谐波的不足之处,在详细分析了非线性负载对动态电压恢复器补偿特性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容谐波电流抑制的新型控制方法。在检测出谐波电流后,通过... 针对传统双环反馈控制方法在补偿非线性负载电压跌落时存在补偿精度不高和含有谐波的不足之处,在详细分析了非线性负载对动态电压恢复器补偿特性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容谐波电流抑制的新型控制方法。在检测出谐波电流后,通过控制动态电压恢复器产生反向谐波电流来抑制电容电流中的谐波成分,进而消除非线性负载对动态电压恢复器的不利影响。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能有效解决非线性负载的电压跌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电压恢复器 双环控制方法 电容电流 谐波电流 谐波抑制
下载PDF
浅谈变频电机试验的功率测量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伟专 董行健 方宏 《电机与控制应用》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9-42,63,共5页
对三表法和两表法在电机试验中的测量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电容电流存在时的电机功率测量方法及误差,并对两表法测量进行了改进,讨论了电容电流对功率测量的影响及消除方法。
关键词 电机试验 功率测量 电容电流
下载PDF
低压配电网中消弧线圈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敏 《电工电气》 2011年第1期38-40,共3页
消弧线圈装置可以将电容电流补偿到残流很小,使瞬时性接地故障自动消除而不影响供电。分析了10kV、35kV配电网中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介绍了电容电流的计算方法,及在工程实际中消弧线圈、接地变压器等设备的相关技术参数的选择要求。在... 消弧线圈装置可以将电容电流补偿到残流很小,使瞬时性接地故障自动消除而不影响供电。分析了10kV、35kV配电网中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介绍了电容电流的计算方法,及在工程实际中消弧线圈、接地变压器等设备的相关技术参数的选择要求。在工程实际中应根据系统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消弧线圈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弧线圈 电容电流 低压配电网
下载PDF
纹波电流调制准最优控制Buck变换器 被引量:3
18
作者 毕凯 周雒维 +1 位作者 卢伟国 栗安鑫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2-117,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纹波电流脉宽调制策略,以电容电流为调制信号主体,实现了动态调节过程的非线性控制,变换器动态过程逼近时间最优控制(TOC)运行轨迹。结合Buck变换器实例,导出了基于电容电流调制的控制方程,构建了相应的模拟控制电路。理... 提出了一种新的纹波电流脉宽调制策略,以电容电流为调制信号主体,实现了动态调节过程的非线性控制,变换器动态过程逼近时间最优控制(TOC)运行轨迹。结合Buck变换器实例,导出了基于电容电流调制的控制方程,构建了相应的模拟控制电路。理论上重点分析了变换器的动态特性,给出动态调节时间与输出电压跌落的近似解析值。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变换器动态响应过程逼近TOC运行轨迹,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优越的动态响应,实现了系统的准最优快速调节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变换器 电容电流 非线性控制 准最优动态特性
下载PDF
两种典型控制方法在逆变器控制器中的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林兵 何湘宁 《电源技术应用》 2004年第12期711-714,共4页
对比分析了逆变器控制中的电容电流反馈和电感电流反馈两种控制方式。推导了控制器的控制模型,分析了控制器的设计方法,给出了各种突加负载及恒定负载状态下的实验结果,指出了两种控制方法的特点以及优缺点。实验在800VA 的逆变器中进行... 对比分析了逆变器控制中的电容电流反馈和电感电流反馈两种控制方式。推导了控制器的控制模型,分析了控制器的设计方法,给出了各种突加负载及恒定负载状态下的实验结果,指出了两种控制方法的特点以及优缺点。实验在800VA 的逆变器中进行,逆变器的开关频率是30kHz,输出电压是400Hz,115 V 有效值的正弦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电流 电感电流 控制器
下载PDF
煤矿井下高压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与漏电保护方案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君 朱瑞卿 《矿山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0-122,共3页
笔者针对矿井高压电网中性点不同的接地方式对漏电保护有不同的影响,介绍了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取依据,并给出不同接地方式下的漏电保护整定设置方案,对构建可靠的井上到井下选择性漏电保护系统,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煤矿 高压电网 电容电流 中性点 漏电保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