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株型与冠层光合作用的数学模拟研究——Ⅰ.模型与验证 被引量:91
1
作者 于强 王天铎 +1 位作者 刘建栋 孙菽芬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15,共9页
建立了一个对冠层结构具有高分辨率的作物冠层光合作用模型.包括冠层结构模型、冠层光分布模型和叶面光合作用模型.将作物冠层按叶面积指数划分为若干层次.上下层次之间,水平面太阳辐照度按Monsi和Saeki的指数递减模型分布.冠层对太阳... 建立了一个对冠层结构具有高分辨率的作物冠层光合作用模型.包括冠层结构模型、冠层光分布模型和叶面光合作用模型.将作物冠层按叶面积指数划分为若干层次.上下层次之间,水平面太阳辐照度按Monsi和Saeki的指数递减模型分布.冠层对太阳漫射光的消光系数由作物株型确定,对直射光的消光系数由株型和太阳位置确定.在同一层次中,作物株型按Ross-Nilson的叶倾角分布模型,将叶面位置划分为8个方位,6个倾斜角.设同一层中水平面辐照度相同,某一方位角和倾角的叶面直射光以太阳轨道方程确定.用玉米冠层的实测资料验证了辐射分布模型和叶片的光合作用模型.敏感性试验表明,模型对输入因子有良好的响应.本模型对冠层光合作用的理论研究、作物生长的数学模拟等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结构 光合作用 模型 玉米
下载PDF
不同穗型的两个冬小麦品种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2
2
作者 胡延吉 兰进好 +1 位作者 赵坦方 高法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905-912,共8页
两个不同穗型的冬小麦品种 :多穗型品种济南 16和大穗型品种鲁麦 2 2 ,在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运转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济南 16上部节间相对较长 ,株高构成指数 I值较大。鲁麦 2 2上三叶面积、长宽比、夹角较小。济南 16... 两个不同穗型的冬小麦品种 :多穗型品种济南 16和大穗型品种鲁麦 2 2 ,在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运转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济南 16上部节间相对较长 ,株高构成指数 I值较大。鲁麦 2 2上三叶面积、长宽比、夹角较小。济南 16冠层光截获大于鲁麦 2 2 ,而鲁麦 2 2下层相对光强较大。生育期内小麦群体光合速率的变化呈单峰型曲线 ,济南 16始终高于鲁麦 2 2 ,而鲁麦 2 2平均单茎光合速率占一定优势。群体和单茎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及品种间差异同光合相似 ,但峰值出现时间晚于光合。产量形成主要靠花后光合产物 ,而济南 16花前产物在中后期向穗部运转能力较强。促进和延长灌浆期间的群体光合速率有利于产量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型品种 冬小麦 冠层结构 光合特性
下载PDF
果树树形的形成机制与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3
作者 张抗萍 李荣飞 +6 位作者 常耀栋 梁国鲁 陆智明 易佑文 胡涛 鲁振华 郭启高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5-506,共12页
树形培养与维护是形成理想树体结构的基础。不同果树种类或同一种类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的适宜树形有所差异,筛选与应用具有通风透光、高光能利用率、低成本、丰产、稳产、优质等特点的适宜树形是大多数果树生产者的共同目标。果树树形含... 树形培养与维护是形成理想树体结构的基础。不同果树种类或同一种类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的适宜树形有所差异,筛选与应用具有通风透光、高光能利用率、低成本、丰产、稳产、优质等特点的适宜树形是大多数果树生产者的共同目标。果树树形含自然树形和人工培育树形,众多研究者通过不同树形结构特点及其修剪效应的对比分析,逐步完善果树树形培养与维护的技术体系,并提出冠层分枝与节间长度遗传特点、激素与矮化基因调控树形的机制。为此,本文对果树的树形类型、形成调控机制、人工整形修剪技术,以及树形的培养与维护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省力化机械修剪、树形形成调控机制及适宜树形的合理评价方法等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果树树形培养和科学修剪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 树冠结构 形成机制 整形修剪 调控技术
下载PDF
应用三维数字化仪对玉米植株叶片方位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马韫韬 郭焱 李保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1-798,共8页
采用三维数字化仪在田间原位测量了玉米(品种为农大108)植株生长过程中每个叶片中脉在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据此计算出植株每个叶片的方位角,应用对方向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植株叶片的空间伸展方向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单个叶片在... 采用三维数字化仪在田间原位测量了玉米(品种为农大108)植株生长过程中每个叶片中脉在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据此计算出植株每个叶片的方位角,应用对方向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植株叶片的空间伸展方向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单个叶片在生长过程中方位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单株叶位越高,叶片偏离植株方位平面的程度越大.叶片方位角从露尖到完全展开前3 d变化较大,最大可达150°,此后基本不变.(2)种植行向与行距相同(0.6 m)而株距不同(分别为0.3 m和0.6 m)的2个处理的玉米群体中各植株方位平面取向分布均匀,但株距影响叶片在植株方位平面附近的分散程度,株距小的植株叶片方向对植株方位平面的偏离大,其第9~13片叶分散程度与宽株距处理对应叶片差异显著,但没有发现上层叶片有明显转向行间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方向数据统计 冠层结构 方位角 三维数字化
下载PDF
不同肥料处理对豫麦49小麦冠层结构与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2
5
作者 李春明 熊淑萍 +1 位作者 杨颖颖 马新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514-2519,共6页
为探讨不同肥料处理对小麦冠层结构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和大田切片法,研究了豫麦49小麦品种在单施尿素、鸡粪和鸡粪与尿素配施等条件下小麦冠层结构特征、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鸡粪有利于增加旗叶的叶绿... 为探讨不同肥料处理对小麦冠层结构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和大田切片法,研究了豫麦49小麦品种在单施尿素、鸡粪和鸡粪与尿素配施等条件下小麦冠层结构特征、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鸡粪有利于增加旗叶的叶绿素含量(SPAD),提高群体光合有效辐射(PAR),增大小麦群体的平均叶倾角(MLA),降低群体的冠层开度(DIFN),提高小麦群体的叶面积指数(LAI)和籽粒产量。综合考虑小麦产量、经济系数等因素,3种肥料处理以鸡粪与尿素配施为最佳,配施处理的小麦冠层结构适宜、株型最佳、群体光分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小麦 冠层结构 产量性状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小麦冠层结构、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2
6
作者 李春明 熊淑萍 +2 位作者 赵巧梅 杨颖颖 马新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287-4293,共7页
【目的】揭示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豫麦34冠层光分布特征、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切片法,研究了尿素、鸡粪及鸡粪和尿素配施方式下,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的冠层结构、产量构成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施用鸡粪有... 【目的】揭示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豫麦34冠层光分布特征、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切片法,研究了尿素、鸡粪及鸡粪和尿素配施方式下,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的冠层结构、产量构成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施用鸡粪有利于提高豫麦34旗叶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促进群体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提高,增大小麦群体的平均叶倾角(MLA),降低群体的冠层开度(DIFN),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和小麦群体的叶面积指数(LAI),有利于经济系数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改善。【结论】综合考虑小麦产量、经济系数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等因素,3种肥料处理以鸡粪与尿素配施为最佳,配施处理的小麦冠层结构适宜、株型最佳、群体光分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豫麦34 冠层结构 产量 蛋白质含量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缩节胺调控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和冠层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1
7
作者 杨长琴 张国伟 +2 位作者 刘瑞显 张雷 周关印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1-338,共8页
2013―2014年以早熟棉(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在江苏省南京市研究了种植密度(7.50万、9.75万和12.00万株·hm^(-2))和缩节胺(DPC)调控(0,52.5和105.0 g·hm^(-2))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和冠层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皮棉产量... 2013―2014年以早熟棉(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在江苏省南京市研究了种植密度(7.50万、9.75万和12.00万株·hm^(-2))和缩节胺(DPC)调控(0,52.5和105.0 g·hm^(-2))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和冠层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皮棉产量在不同种植密度下以12.00万株·hm^(-2)处理最低,在不同DPC用量水平下以0 g·hm^(-2)处理最低;种植密度与DPC调控存在互作效应,以种植密度9.75万株·hm^(-2)、DPC用量52.5~105 g·hm^(-2)处理产量较高,且产量构成中以铃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对冠层特征影响表明,下部果枝夹角和长度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而中、上部果枝的夹角和长度、叶面积指数均以种植密度9.75万株·hm^(-2)处理较高;不同部位果枝夹角和长度、叶面积指数均随DPC用量增加而降低,而透光率则相反。相关分析表明,下部果枝夹角大、中部果枝较长及上部果枝夹角小且叶面积指数和透光率较高,有利于提高产量和霜前花率。综上,该棉区麦后直播棉种植密度9.75万株·hm^(-2)、DPC用量52.5~105 g·hm^(-2)(蕾期、开花期和打顶后用量比例为1∶2∶4),有利于改善棉花冠层特征,实现早熟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后直播棉 种植密度 缩节胺调控 产量 冠层特征
下载PDF
山东省冬小麦品种冠层结构及光截获的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胡延吉 兰进好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1年第3期28-32,共5页
研究了山东省 14个冬小麦高产品种 (系 )的冠层结构和光截获 (L I)及分布特性。结果表明 :参试材料间盛花期冠层消光系数 K存在显著差异。中下层叶片相对光强 (I/ I0 )的差异程度大于上层叶片。适度的增加上部节间长、提高株高构成指数 ... 研究了山东省 14个冬小麦高产品种 (系 )的冠层结构和光截获 (L I)及分布特性。结果表明 :参试材料间盛花期冠层消光系数 K存在显著差异。中下层叶片相对光强 (I/ I0 )的差异程度大于上层叶片。适度的增加上部节间长、提高株高构成指数 (IL)、降低上层叶片面积所占比例和角度指数 ,有助于减小冠层 K并改善透光条件。盛花期 L I及分布特性对作物生长率 (CGR)、籽粒形成及最终产量有重要影响。并对小麦冠层结构改良和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冠层结构 光截获 消光系数 品种
下载PDF
太白红杉分枝格局的可塑性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赵相健 王孝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研究了不同竞争类型和地形因子对太白红杉分枝格局的影响.结果发现: 1 处于不同竞争地位的太白红杉分枝格局有较大差异,主要是分枝率、枝长和枝间距变化明显; 2 太白红杉南、北方向的分枝格局有明显差异,主要是分枝率、枝长和末级枝的... 研究了不同竞争类型和地形因子对太白红杉分枝格局的影响.结果发现: 1 处于不同竞争地位的太白红杉分枝格局有较大差异,主要是分枝率、枝长和枝间距变化明显; 2 太白红杉南、北方向的分枝格局有明显差异,主要是分枝率、枝长和末级枝的分枝角度的差异;而东、西方向上无明显差异; 3 由于受到地形的影响,太白红杉个体中存在明显的侧枝上转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处于不同竞争地位的太白红杉植株在分枝格局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太白红杉不同方位的分枝也具有较大的差异,说明太白红杉植冠构型具有较强的形态可塑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地位 植冠构型 分枝格局 可塑性
下载PDF
不同时期小麦主栽品种冠层结构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胡延吉 兰进好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1999年第1期11-14,共4页
研究表明,不同时期小麦主栽品种的冠层结构是不同的。当前品种鲁麦14株高比50、60年代品种碧蚂1号和济南2号显著降低,上部节间相对较长,穗下节间构成指数I1值较大。鲁麦14冠层叶片长宽比值较碧蚂1号、济南2号低,旗叶... 研究表明,不同时期小麦主栽品种的冠层结构是不同的。当前品种鲁麦14株高比50、60年代品种碧蚂1号和济南2号显著降低,上部节间相对较长,穗下节间构成指数I1值较大。鲁麦14冠层叶片长宽比值较碧蚂1号、济南2号低,旗叶倾角较大,上部叶片消光系数K较小,下部叶片受光状况较好,使抽穗开花后绿色叶面积下降速度减慢,故鲁麦14较碧蚂1号和济南2号有一个较长时间的高光合期。对今后如何进一步改善品种的冠层结构与光合性能,提高品种产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冠层结构 光合作用
下载PDF
不同机采棉配置冠层结构及产量性状差异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梁亚军 罗天睿 +3 位作者 郑巨云 王俊铎 龚照龙 李雪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8-1013,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机采棉配置模式对棉花冠层结构及产量性状的差异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置四种机采棉配置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的冠层结构及产量性状。【结果】同配置对棉花叶面积指数有较大影响,盛铃期一膜六行叶面积... 【目的】研究不同机采棉配置模式对棉花冠层结构及产量性状的差异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置四种机采棉配置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的冠层结构及产量性状。【结果】同配置对棉花叶面积指数有较大影响,盛铃期一膜六行叶面积指数最高,其次为为一膜三行与一膜四行,一膜五行最低;叶倾角大小依次为一膜三行>一膜六行>一膜五行>一膜四行,一膜四行与其他三个处理存在显著差异;透光系数盛花期一膜四行、一膜六行表现较大差异,一膜六行透光系数最大。盛铃期,一膜三行、一膜六行与一膜四行、一膜五行存在显著差异,一膜五行透光系数最大,一膜六行最小;一膜六行具有较高的群体优势,籽棉产量及皮棉产量在各处理中最高。【结论】一膜六行能够保持较高的光能利用率,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冠层结构,具有较优的冠层结构,有利于实现棉花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配置 冠层结构 产量
下载PDF
不同密度条件下强筋小麦的冠层特征与产量效应 被引量:13
12
作者 谷秋荣 张营武 +2 位作者 熊淑萍 杨颖颖 赵巧梅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2-45,共4页
为探讨不同密度条件下强筋小麦豫麦34号的冠层结构特征与产量的关系,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120万苗/hm2、225万苗/hm2、330万苗/hm23个密度对豫麦34号的冠层结构特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孕穗期以后,225万苗/hm2... 为探讨不同密度条件下强筋小麦豫麦34号的冠层结构特征与产量的关系,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120万苗/hm2、225万苗/hm2、330万苗/hm23个密度对豫麦34号的冠层结构特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孕穗期以后,225万苗/hm2密度处理的小麦叶面积指数和消光系数最大,冠层开度最小,平均叶倾角居中,小麦产量最高。综合分析认为,3个密度处理之中,以225万苗/hm2处理的小麦冠层结构适宜、株形最佳、群体光分布合理,是最佳的密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冬小麦 冠层结构 产量
下载PDF
不同肥料处理对豫麦34冠层结构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熊淑萍 杨颖颖 +3 位作者 李春明 马新明 姬兴杰 徐光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6-280,共5页
为给小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在等氮条件下,研究了尿素、鸡粪和尿素与鸡粪配施三种肥料处理对豫麦34冠层结构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拔节期,尿素与鸡粪配施处理小麦平均叶倾角最小,为53.89°;叶面积指数、群体透光率、消... 为给小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在等氮条件下,研究了尿素、鸡粪和尿素与鸡粪配施三种肥料处理对豫麦34冠层结构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拔节期,尿素与鸡粪配施处理小麦平均叶倾角最小,为53.89°;叶面积指数、群体透光率、消光系数依次为4.63、0.055和0.63,均处在鸡粪处理和尿素处理之间。在孕穗期到灌浆期,尿素与鸡粪配施使小麦平均叶倾角介于鸡粪和尿素处理之间,为51.96°;叶面积指数、群体消光系数均最大,分别为5.80和0.66;群体透光率最小,为0.028。尿素与鸡粪配施的小麦穗粒数、穗粒重、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均高于鸡粪处理和尿素处理。综合来看,配施处理的小麦冠层结构适宜,株型最佳,群体光分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肥料类型 冠层结构 产量
下载PDF
四川盆地9000kg hm^(-2)产量潜力小麦品种的花后冠层结构、生理及同化物分配特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晓丽 李朝苏 +4 位作者 汤永禄 李俊 马孝玲 李式昭 黄明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43-1056,共14页
四川盆地小麦高产育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高产生理研究相对滞后。本研究以2011—2015连续5年的田间试验,比较了高产和一般产量潜力品种花后群体冠层结构、主要生理指标和同化物的转运分配特性,旨在揭示四川小麦9000 kg hm-2高产品种的... 四川盆地小麦高产育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高产生理研究相对滞后。本研究以2011—2015连续5年的田间试验,比较了高产和一般产量潜力品种花后群体冠层结构、主要生理指标和同化物的转运分配特性,旨在揭示四川小麦9000 kg hm-2高产品种的生理基础。选择代表性高产潜力品种和一般产量潜力品种各3个,高产潜力品种产量平均9422 kg hm^(-2),比一般产量潜力品种高14.3%,增产原因是生物量或收获指数的提高。相比一般产量潜力品种,高产潜力品种旗叶短且宽,长宽比低于10,开花初期至灌浆中期叶基角和开角增加明显。开花至灌浆后期,高产潜力品种顶三叶的SPAD值及花后0 d和20 d的群体光合速率显著高于一般产量潜力品种,群体光合速率以10:00–12:00的差异最大。此外,高产潜力品种在开花期茎鞘生物量所占比例较高,而成熟期籽粒所占比例较一般产量潜力品种高1~4个百分点。籽粒产量与小麦形态、生理参数关系密切,与灌浆期旗叶基角(r=0.947,P<0.01)和倒二叶基角(r=0.963,P<0.01)呈正相关,与旗叶长宽比(r=-0.913,P<0.01)和倒二叶长宽比(r=-0.911,P<0.01)呈负相关;与开花期顶三叶SPAD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5、0.90和0.82(P<0.01);与成熟期穗轴干重比例呈负相关(r=-0.956,P<0.01)。本研究表明,株高适中、株型紧凑,花后冠层叶绿素含量和群体光合速率较高,以及合理的物质分配,是高产潜力品种获得高产的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冠层结构 群体光合速率 干物质分配 籽粒产量
下载PDF
The impact of plant density and spatial arrangement on light interception on cotton crop and seed cotton yield:an overview 被引量:6
15
作者 CHAPEPA Blessing MUDADA Nhamo MAPURANGA Rangarirai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2020年第3期210-215,共6页
Light attenuation within a row of crops such as cotton is influenced by canopy architecture,which is defined by size,shape and orientation of shoot components.Level of light interception causes an array of morpho-anat... Light attenuation within a row of crops such as cotton is influenced by canopy architecture,which is defined by size,shape and orientation of shoot components.Level of light interception causes an array of morpho-anatomical,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nges.Physiological determinants of growth include light interception,light use efficiency,dry matter accumulation,duration of growth and dry matter partitioning.Maximum light utilization in cotton production can be attained by adopting cultural practices that yields optimum plant populations as they affect canopy arrangement by modifying the plant canopy components.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extent to which spatial arrangement and density affect light interception in cotton crops.The cotton crop branches tend to grow into the inter-row space to avoid shade.The modification of canopy components suggests a shade avoidance and competition for light.Maximum leaf area index is obtained especially at flowering stage with higher populations which depicts better yields in cotton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ht interception Plant populations Spatial arrangement canopy architecture
下载PDF
美国黑核桃实生苗生态生理过程对环境因素响应的数值模拟(Ⅲ):植株冠层光合作用数理模型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继祥 毛志泉 +2 位作者 魏钦平 于强 束怀瑞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1-411,共11页
以1~2年生北加州黑核桃为试材,建立了具有较高分辨能力的植株群体结构、光分布模型和冠层光合作用模型.将植株冠层按叶面积指数划分为若干层次,上下层之间水平面上太阳辐照度按Monsi&Saekj所提出的指数递减规律分布.冠层内太阳... 以1~2年生北加州黑核桃为试材,建立了具有较高分辨能力的植株群体结构、光分布模型和冠层光合作用模型.将植株冠层按叶面积指数划分为若干层次,上下层之间水平面上太阳辐照度按Monsi&Saekj所提出的指数递减规律分布.冠层内太阳散射光的消光系数由冠层结构决定,而直射光的消光系数则决定于冠层结构与太阳在天空的位置.在同一层次,将叶片的叶倾角划分为6个等级,将叶片的水平位置划分为8个方位.设同一层次中水平面上的太阳辐照度相同,某一方位角和叶倾角的叶面的直接辐射由太阳视运动方程决定.以此为基础,分别计算“光斑区”和“遮荫区”内叶片的光合速率,并通过数值积分计算整个冠层的光合速率及光合日总量.用田间实测资料验证了冠层内太阳辐射分布模型和冠层光合作用模型.敏感性试验分析表明,模型对环境因子和生物学因素有良好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黑核桃 光合速率 环境因子 冠层结构 数理模型
下载PDF
行距与氮肥或甲哌鎓化控对棉花冠层结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颜为 李芳军 +3 位作者 徐东永 杜明伟 田晓莉 李召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54-1665,共12页
实现机械采收是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生产的必然发展趋势,但当前人工采收棉田的行距与摘锭式采棉机的行距不匹配,需要在采棉机的可调行距范围(76~102 cm)内明确棉花适宜种植行距及其配套措施。研究于2016-2018年在河北省河间市秸秆还田条件... 实现机械采收是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生产的必然发展趋势,但当前人工采收棉田的行距与摘锭式采棉机的行距不匹配,需要在采棉机的可调行距范围(76~102 cm)内明确棉花适宜种植行距及其配套措施。研究于2016-2018年在河北省河间市秸秆还田条件下开展,包括行距与氮(N)肥、行距与甲哌鎓(mepiquat chloride, DPC)化控2个独立试验,探讨了各因素对冠层结构和冠层微环境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行距(76、92、102 cm)为主区,施N量(0、105、210kghm^(-2))或DPC用量(0、140、281、394ghm^(-2))为裂区,等密度(90,000株hm^(-2))种植。在天气条件相对正常的2016和2017年,宽行距(92cm和102cm)与窄行距(76cm)相比叶面积指数(leafareaindex,LAI)有所增加、透光率(diffuse non-interceptance, DIFN)有所降低;而在高温干旱的2018年,宽行距的LAI明显降低、DIFN明显增加。施N对冠层结构的影响有限;DPC化控对冠层结构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降低LAI、增加DIFN。与窄行距相比,宽行距可在各年份不同程度增加冠层温度、降低相对湿度;施氮对冠层微环境影响不大;DPC化控的冠层温度略高、相对湿度略低。行距与氮肥、行距与DPC对LAI等冠层结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互作效应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距 氮肥 甲哌鎓 冠层结构 温度 相对湿度
下载PDF
果蔗脱毒苗田间叶绿素荧光和群体冠层结构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凯朝 唐军 +3 位作者 黄诚梅 苏俊波 李杨瑞 叶燕萍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5年第2期18-20,共3页
本试验使用果蔗Badila脱毒健康种苗和普通种苗进行大田生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果蔗脱毒健康种苗的花叶病发病率为0;果蔗脱毒健康种苗PSⅡ的原初光能转换效率、光合量子产额和光化学反应活性均小于普通苗,但差异不大;果蔗脱毒健康种... 本试验使用果蔗Badila脱毒健康种苗和普通种苗进行大田生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果蔗脱毒健康种苗的花叶病发病率为0;果蔗脱毒健康种苗PSⅡ的原初光能转换效率、光合量子产额和光化学反应活性均小于普通苗,但差异不大;果蔗脱毒健康种苗在田间大伸长期群体冠层的平均叶倾角、透光系数、辐射透过系数、消光系数和田间叶面积分布状况均优于普通种苗,形成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群体冠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冠层结构 叶绿素荧光 果蔗 田间 脱毒苗 健康种苗 光能转换效率 化学反应活性 性能试验 大田生产 量子产额 透过系数 分布状况 发病率 花叶病 PSⅡ 叶倾角 叶面积 系数和 伸长
下载PDF
玉米冠层结构的铅直分布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锦忠 陆强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1996年第4期347-349,共3页
本文对山西省种植的不同株型的五个玉米品种,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群体内冠层叶面积的铅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群体的冠层的叶面积指数的铅直分布状况符合逻辑斯谛方程。此外,还对不同品种的冠层结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
关键词 玉米 冠层结构 叶面积分布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杉木不同冠层高度的水力结构和光合特性
20
作者 杨丽 毛梦圆 +3 位作者 郭嘉龙 杨辉 张新阳 李树斌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8-475,共8页
为探究杉木在不同树高梯度间的水力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以福建省闽侯白沙国有林场7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不同冠层高度(下部、中部和上部)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杉木不同冠层高度的水力结构和光合特性... 为探究杉木在不同树高梯度间的水力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以福建省闽侯白沙国有林场7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不同冠层高度(下部、中部和上部)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杉木不同冠层高度的水力结构和光合特性差异总体达显著水平(P<0.05),导水率、比导率、叶比导率、水势和边材横截面积总体表现为随冠层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上部冠层(高度约9 m)枝条的导水率、比导率、叶比导率、水势和边材横截面积比下部冠层(高度约4 m)枝条分别减小50.2%、35.5%、42.6%、23.7%和24.4%,且差异显著(P<0.05);而胡伯尔值随冠层高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也表现为下部冠层显著高于上部冠层,胞间CO_(2)浓度则表现为上部冠层显著高于下部冠层(P<0.05)。相较于下部冠层,中、上部冠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下降24.4%和32.9%、气孔导度分别下降13.9%和21.0%、蒸腾速率分别下降6.4%和12.1%、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下降19.7%和23.1%、气孔限制值分别减小6.1%和12.1%,而胞间CO_(2)浓度上升3.5%和6.5%。相关分析表明,导水率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比导率与净光合速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_(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叶比导率与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水势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边材横截面积与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可见,杉木树高增加导致水分运输路径加长,水分运输的阻力和重力也随之增加,导水率等水力指标下降,叶片气孔关闭、光合效率降低以减少水分的散失,表明杉木存在与树高相关的水力限制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树高 冠层 水力结构 光合特性 水力限制假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