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47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姚乃礼基于络病理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被引量:20
1
作者 燕东 白宇宁 +4 位作者 张润顺 王少丽 朱丹 马继征 姚乃礼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946-3949,共4页
文章总结了姚乃礼基于络病理论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经验。提出了以"脾虚络阻毒损"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从补益脾胃以固本、活血通络以驱邪、解毒散结以防变3个方面辨治,据此确立了"健脾通络解毒"的治疗法则,设立... 文章总结了姚乃礼基于络病理论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经验。提出了以"脾虚络阻毒损"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从补益脾胃以固本、活血通络以驱邪、解毒散结以防变3个方面辨治,据此确立了"健脾通络解毒"的治疗法则,设立"健脾通络解毒方"为治疗CAG基本方。治疗时重视胃镜像表现,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遣方用药,从而有效治疗CAG,延缓癌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络病理论 微观辨证 胃镜像 癌变
原文传递
大肠腺瘤及其癌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惠民 王蕾 吴文新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2-234,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及腺瘤癌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肠腺瘤及癌变病例与腺瘤大小、解剖部位、外形、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776例大肠腺瘤患者发生癌变者为42例,癌变率为5.4%,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管状腺瘤癌变率较低;...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及腺瘤癌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肠腺瘤及癌变病例与腺瘤大小、解剖部位、外形、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776例大肠腺瘤患者发生癌变者为42例,癌变率为5.4%,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管状腺瘤癌变率较低;直肠腺瘤癌变率均高于右半结肠(P<0.05);大肠腺瘤癌变率随着腺瘤的增大而升高,并且广基形腺瘤比长蒂形腺瘤更易癌变。大肠腺瘤的癌变率随异型增生程度的增高而增高(P<0.05)。结论大肠腺瘤癌变与腺瘤大小、解剖部位、外形、病理类型及腺瘤异型增生程度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腺瘤 腺瘤癌变 病理
下载PDF
慢性伤口癌变筛查结果分析及干预方法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4
3
作者 蒋琪霞 王建东 +6 位作者 周济宏 彭青 黄秀玲 周昕 王海 李晓华 李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53-1056,共4页
目的慢性伤口长期反复感染增加处理难度和癌变风险。文中旨在探讨慢性伤口癌变筛查方法、临床特征及干预方法,为临床及早发现和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初诊为慢性伤口患者共358例,分为手... 目的慢性伤口长期反复感染增加处理难度和癌变风险。文中旨在探讨慢性伤口癌变筛查方法、临床特征及干预方法,为临床及早发现和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初诊为慢性伤口患者共358例,分为手术治疗组(n=78)和非手术治疗组(n=280),2组均包扎伤口使用银敷料抗感染,全身采用口入营养食谱、心理调适等整体干预方案,前者实施病灶切除和转皮瓣手术,2组干预观察期均为从伤口处理开始至第9周。观察指标包括癌变检出率、致病菌阳性率、癌变伤口愈合率等。结果 358例患者癌变检出率为6.70%,癌变伤口患者的持续时间中位数为352.50 d,癌变伤口类型构成比分别为不典型伤口(58.33%)、切口难愈(25%)、压疮(8.33%)、静脉性溃疡(4.17%)、外伤溃疡(4.17%)。致病菌阳性率67.32%,2组患者干预期内无死亡,伤口总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7),但手术治疗组癌变伤口愈合率高于非手术治疗组(75.00%vs 37.50%,P=0.040)。结论长期感染是诱发慢性伤口癌变的可能原因,手术治疗是癌变伤口和引流不畅深部伤口的有效干预手段,非手术治疗是癌变伤口姑息治疗的可选方法和大部分未癌变伤口的有效干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伤口 感染 癌变伤口 活检 细菌培养
下载PDF
Cx43、Survivin、PTEN在皮肤瘢痕及瘢痕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4
作者 郭瑞珍 王娟 +2 位作者 陈世玖 唐文台 吴晓媚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瘢痕上皮癌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正常皮肤、皮肤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Survivin、PTEN、Cx43蛋白的表达,用原位杂交法检测Cx43mRNA的表达。结果(1)Survivin在正常皮肤呈阴性表达,在皮肤瘢痕呈... 目的探讨皮肤瘢痕上皮癌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正常皮肤、皮肤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Survivin、PTEN、Cx43蛋白的表达,用原位杂交法检测Cx43mRNA的表达。结果(1)Survivin在正常皮肤呈阴性表达,在皮肤瘢痕呈阳性表达,在瘢痕癌呈强阳性表达,其表达逐渐增强,瘢痕和瘢痕癌组与正常皮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TEN,Cx43和Cx43mRNA在正常皮肤、皮肤瘢痕、瘢痕癌组织中的表达逐渐减弱,依次为强阳性、阳性、阴性,瘢痕和瘢痕癌组与正常皮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3)Cx43和Cx43mRNA在瘢痕癌与瘢痕中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的高表达,PTEN和连接蛋白43的低表达与皮肤瘢痕癌变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蛋白43 SurvivimPTEN皮肤瘢痕 癌变
下载PDF
结肠息肉镜下特征、病理分型及癌变规律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贺星 崔立红 +2 位作者 王晓辉 闫志辉 李超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35期6893-6896,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镜下特征、病理类型及血清学特点与癌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肠镜证实的640名结肠息肉患者资料。对年龄、性别、息肉特征(部位、大小、数量、分型、病理等)分析,并将息肉者癌胚抗原与健康...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镜下特征、病理类型及血清学特点与癌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肠镜证实的640名结肠息肉患者资料。对年龄、性别、息肉特征(部位、大小、数量、分型、病理等)分析,并将息肉者癌胚抗原与健康人比较。结果:检出息肉1144枚;年龄在41岁-60岁的占52.9%;发生在乙状结肠和直肠的占47.3%;多发及多部位息肉比例为56.9%和46.9%;腺瘤样息肉占87%;随年龄、息肉体积增加,癌变率增加;无蒂息肉癌变率高于有蒂息肉;两组血清癌胚抗原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肠息肉多发生在乙状结肠和直肠;以腺瘤息肉为主;癌变与年龄、腺瘤大小、形态、病理类型有关。癌胚抗原可能在腺瘤样息肉的筛查及监测癌变存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结肠镜 病理学 癌变 癌胚抗原
原文传递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癌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继昂 黄晓俊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5期489-494,共6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癌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经内镜诊断为结直肠LST并行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的2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 目的分析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癌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经内镜诊断为结直肠LST并行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的2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LST的临床病理特征,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LST癌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13例患者(224个病灶),≥60岁患者比例为64.3%,男性比例为57.7%,发病部位以右半结肠最为常见(42.4%)。不同亚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不同,结节混合型最为常见(107处,47.8%),其次为扁平隆起型(67处,29.9%),颗粒均一型(38处,17.0%),假凹陷型最少(12处,5.4%)。结节混合型的直径[(2.90±1.31)cm]大于颗粒均一型、扁平隆起型及假凹陷型[分别为(2.44±1.13)cm,(1.63±0.64)cm,(1.96±0.63)cm],差异有显著性(P<0.001)。假凹陷型的癌变率最高(75.0%),其次为结节混合型(73.8%),颗粒均一型和扁平隆起型的癌变率较低(分别为34.2%、23.9%),差异有显著性(P<0.001)。假凹陷型浸润性癌的发生率(33.3%)明显高于结节混合型(10.3%)、扁平隆起型(6.0%)、颗粒均一型(0%),差异有显著性(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为假凹陷型、结节混合型,病变直径≥2.0cm是LST发生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ST是一种特殊的结直肠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当病变为假凹陷型、结节混合型或病变直径≥2.0cm时易发生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侧向发育型肿瘤 癌变 风险因素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黑斑-胃肠道息肉综合征息肉恶变途径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康素海 程广河 +5 位作者 李改兰 赵喜荣 张世华 安爱群 吴铁鹰 康连春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19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黑斑胃肠道息肉病(PJS)息肉病理性质与癌变的关系。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病例组为18例PJS患者的息肉组织;对照组为36例非PJS患者的息肉或癌组织。PJS患者中4例癌变患者、14例结肠镜检与复查患... 目的探讨黑斑胃肠道息肉病(PJS)息肉病理性质与癌变的关系。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病例组为18例PJS患者的息肉组织;对照组为36例非PJS患者的息肉或癌组织。PJS患者中4例癌变患者、14例结肠镜检与复查患者的息肉组织,按大、中、小选择息肉组织做标本,并在其内、中、外部各取组织3块,共制作586个病理切片,与其他大肠癌及其他疾病的息肉组织比较,由院内两位病理专家进行单盲对比阅片,确定病理性质,并进行采用Kappa一致性分析和统计学检验。结果所检息肉均为腺瘤性质,癌变发生于腺瘤性息肉;经统计检验后结果显示PJS患者与其他大肠癌或其他肠息肉病理性质无差异。结论本组PJS病例肠息肉均为腺瘤性质,是该病大肠癌发生的根本原因;这很可能为PJS患者息肉癌变的另一途径,即:腺瘤-癌变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性息肉 癌变 途径 黑斑.胃肠道息肉综合征
原文传递
老年人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恶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许炎钦 林峥嵘 +2 位作者 钟世顺 郑金辉 梁玮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92-897,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年龄≥60岁)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 spreading tumors,LST)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HGIN)或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6月在福建省立医院经内镜诊... 目的探讨老年人(年龄≥60岁)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 spreading tumors,LST)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HGIN)或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6月在福建省立医院经内镜诊断并治疗的212例年龄≥60岁的LST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病变病理性质与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基础疾病、服用抗凝药物情况、血脂情况、癌胚抗原水平)及内镜下表现(大小、部位、形态等)的相关性,并分析总结老年人LST合并HGIN或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212例患者男119例、女93例,年龄(68.76±6.37)岁,病灶大小(26.10±15.64)mm,内镜治疗204例(96.2%),外科治疗8例(3.8%),内镜下治愈性切除率99.5%(203/204)。术后病理提示HGIN占34.9%(74/212),癌变占7.6%(16/21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基础疾病、是否服用抗凝药、血脂情况、癌胚抗原水平均不是LST合并HGIN或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病灶大小(P<0.001)、病灶位置(P=0.002)、病灶形态(P<0.001)是LST合并HGIN或癌变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大小≥20 mm(P=0.001),病灶形态为结节混合型(P=0.020,OR=2.624,95%CI:1.161~5.933)或假凹陷型(P=0.012,OR=10.009,95%CI:1.667~60.080)是老年人LST合并HGIN或癌变的危险因素。结论对年龄≥60岁的LST患者,病灶大小及形态是LST合并HGIN或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老年人的结肠镜检查及早期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危险因素 老年人 侧向发育型肿瘤 癌变
原文传递
疣状胃炎病损组织与同遗传背景胃癌组织的差异蛋白组学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林 侯艳红 +2 位作者 刘浩润 吴志明 李春梅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5年第3期144-149,共6页
[目的]通过差异蛋白组学方法分析疣状胃炎与同遗传背景胃癌组织的差异蛋白表达,旨在筛选该型胃炎向胃癌转变过程中关键的蛋白分子,探讨其癌变的分子机制。[方法]外科手术获取内镜及病理检查提示同时存在胃癌与疣状胃炎病变患者的病变组... [目的]通过差异蛋白组学方法分析疣状胃炎与同遗传背景胃癌组织的差异蛋白表达,旨在筛选该型胃炎向胃癌转变过程中关键的蛋白分子,探讨其癌变的分子机制。[方法]外科手术获取内镜及病理检查提示同时存在胃癌与疣状胃炎病变患者的病变组织,采用比较蛋白组学通用的双向电泳及质谱分析技术,筛选并鉴定胃癌组织及癌周疣状胃炎组织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胃癌组织与癌旁疣状胃炎组织比较,共筛选出显著差异表达蛋白点34个,其中表达上调蛋白质点20个,表达下调蛋白点14个;共有27个蛋白点被鉴定,上调蛋白17个,下调蛋白10个。[结论]在疣状胃炎基础上发生的胃癌与其疣状胃炎病损组织的蛋白质表达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表达蛋白分子涉及细胞增殖、凋亡、运动、物质能量代谢等诸多功能领域,其代表的分子信号转导途径可能揭示疣状胃炎癌变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疣状胃炎 差异蛋白组学 癌变
原文传递
茵陈蒿防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洪振丰 武一曼 +3 位作者 王郑选 高碧珍 许碧玉 许利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8-10,共3页
目的 :为研究茵陈蒿的防癌作用。方法 :研究观察了茵陈蒿水煎剂对亚硝酸钠和 N-甲基苄胺诱发的大鼠胃窦及食道上皮的增生性病变的影响。结果 :饮用茵陈蒿水煎剂各组有病变的鼠数及病变严重程度均低于阳性对照组 ,胸腺指数提高 ,使之恢... 目的 :为研究茵陈蒿的防癌作用。方法 :研究观察了茵陈蒿水煎剂对亚硝酸钠和 N-甲基苄胺诱发的大鼠胃窦及食道上皮的增生性病变的影响。结果 :饮用茵陈蒿水煎剂各组有病变的鼠数及病变严重程度均低于阳性对照组 ,胸腺指数提高 ,使之恢复到正常水平 ,且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结论 :提示茵陈蒿对亚硝酸钠和 N-甲基苄胺的诱癌作用有阻断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钠 N-甲基苄胺 茵陈蒿 癌变
下载PDF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21个家族74例报告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熊飞 朱建新 +3 位作者 赵建勋 万远廉 闫于悌 徐文怀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6期49-51,共3页
目的 :探讨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临床表现规律 ,为其早期诊断及正确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 2 1个家族 74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合文献 ,对其病因、癌变、早期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由于... 目的 :探讨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临床表现规律 ,为其早期诊断及正确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 2 1个家族 74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合文献 ,对其病因、癌变、早期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由于基因突变所致 ,突变谱的不同决定了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癌前期病变 ,具有较高的癌变率 ;纤维结肠镜检查是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早期诊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合理的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癌变率较高 ,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病因 癌变 早期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老年人与中青年人大肠息肉临床特点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姗莹 郭丽坤 +2 位作者 吕婵 龚彪 岑戎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1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探索老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06年1月-2019年12月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并且病理证实为大肠息肉的患者100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年龄分为老年组576例,中青年组424例。统计分析老年大肠息肉患... 目的探索老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06年1月-2019年12月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并且病理证实为大肠息肉的患者100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年龄分为老年组576例,中青年组424例。统计分析老年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症状、息肉大小、形态、部位、数目、息肉病理分型及其与息肉癌变的相关性,同时与中青年组比较。结果老年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便血或粪隐血阳性(48.1%)及腹胀(45.8%),中青年组主要表现为腹胀(26.7%)和便秘(25.7%);2组患者均以无蒂、多发息肉多见,左半结肠是息肉好发部位;2组均以<2 cm的息肉多见;老年组≥2 cm的息肉多于中青年组(6.2%vs 3.6%,P=0.008);2组病理分型均以管状腺瘤为主,老年组管状绒毛状腺瘤比例高于中青年组(12.6%vs 7.6%,P=0.000);癌变率男女性间无差异;老年组息肉癌变率高于中青年组(9.7%vs 4.7%,P=0.004),左半结肠息肉、无蒂息肉、绒毛状腺瘤、>2 cm息肉癌变率高;老年组<2 cm息肉癌变率高于中青组(2.4%vs 1.0%,P=0.014)。结论腹胀、便血或粪隐血阳性是老年大肠息肉患者常见临床表现,老年患者大肠息肉癌变率高于中青年患者,大肠息肉的癌变率与年龄、息肉大小、部位、病理分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肠息肉 临床特点 癌变
下载PDF
Recurrence and cancerization of ameloblastoma: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87 recurrent craniofacial ameloblastoma to assess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arly recurrence and secondary ameloblastic carcinoma 被引量:3
13
作者 Rong Yang Zheqi Liu +3 位作者 Sandhya Gokavarapu Canbang Peng Wei Cao Tong Ji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89-195,共7页
Objective: The recurrence and progression of ameloblastoma are unpredictable. Therefore, we examined the influence of clinical factors on recurrence time and analyzed the clinic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arly recurre... Objective: The recurrence and progression of ameloblastoma are unpredictable. Therefore, we examined the influence of clinical factors on recurrence time and analyzed the clinic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arly recurrence and cancerization. We then developed a staging system to predict early recurrence and cancerization. Methods: All of the primary craniofacial ameloblastoma patients treated in Shanghai Nin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were recorded. There were 87 recurrent cases used to create a staging system and tested in a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for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arly recurrence or cancerization following surgery. Results: There were 890 craniofacial ameloblastoma patients, and 72 cases had recurrence. There were also 15 cases with cancerous recurrence. The overall recurrence rate was 9.78%, and the cancer rate was 1.69%. The primary case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e following 3 stages based on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stage I, the maximum tumor diameter <= 6 cm; stage II, the maximum diameter of tumor >6 cm or tumor invasion to the maxilla sinus/orbital floor/soft tissue; and stage III, tumor invasion of the skull base or metastasis into regional lymph nodes. When the method of surgery was controlled by partial correlation, the staging had significance with recurrence time (P=0.004). The Cox analysis showed the tumor stage was correlated with recurrence time (P=0.027) and cancerization time (P=0.002). However, the surgical method did not influence the recurrence time when adjusted for cofounding variables. Conclusions: Tumor larger than 6 cm and invasion to soft tissues or adjacent anatomical structures are associated with early recurrence. This staging system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risk factors of early recurrence and cancerization in ameloblastoma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URRENCE AMELOBLASTOMA stage ameloblastic carcinoma cancerization
下载PDF
结直肠息肉临床病理特征及癌变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世挺 吴适 应峰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12期2211-2214,共4页
目的探究结直肠息肉临床病理特征及癌变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在本院检查的结直肠息肉患者1200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以及老年组。所有患者均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治疗。比较不同年龄段组内镜下表现、症状体征... 目的探究结直肠息肉临床病理特征及癌变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在本院检查的结直肠息肉患者1200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以及老年组。所有患者均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治疗。比较不同年龄段组内镜下表现、症状体征及息肉分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息肉发生癌变的影响因素。结果三组患者均以单发息肉、多发于乙状结肠和直肠、息肉大小<6 mm为主要病理特征;青年组患者主要表现为便秘、无症状,中年组患者主要表现为粪便不成形、无症状,老年组患者主要表现为便血、粪便不成形。癌变组和无癌变组性别、经常体育锻炼史、脂肪肝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脂血症史、息肉大小、息肉数目、息肉分型、息肉位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脂血症史、息肉大小、息肉数目、息肉分型、息肉位置均是结直肠息肉发生癌变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年龄段的结直肠息肉患者均以单发息肉、多发于乙状结肠和直肠、息肉大小<6 mm为主要病理特征,但其症状体征表现不一。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脂血症史、息肉大小、息肉数目、息肉分型、息肉位置均是结直肠息肉发生癌变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病理特征 癌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CyclinA及CyclinA mRNA在皮肤瘢痕及瘢痕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世玖 郭瑞珍 周开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121-3123,共3页
目的:探讨CyclinA及其mRNA在皮肤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病理性皮肤瘢痕(皮肤瘢痕组)、皮肤瘢痕癌组织(瘢痕癌组)为研究对象,以正常皮肤组织(正常皮肤组)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yclinA蛋白,采用... 目的:探讨CyclinA及其mRNA在皮肤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病理性皮肤瘢痕(皮肤瘢痕组)、皮肤瘢痕癌组织(瘢痕癌组)为研究对象,以正常皮肤组织(正常皮肤组)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yclinA蛋白,采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法检测CyclinA mRNA,结合图像分析,分别观测3组被检组织中所检指标的表达;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后运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CyclinA、CyclinA mRNA在正常皮肤表皮和病理性皮肤瘢痕上皮中的表达呈阴性或弱阳性,在瘢痕癌组织中呈强阳性。瘢痕癌组的表达(平均光密度和阳性面积)与正常皮肤组及皮肤瘢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正常皮肤组与瘢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分析显示,在皮肤瘢痕癌中,CyclinA与CyclinA mRNA(r=0.766,P<0.0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1)CyclinA及其mRNA的高表达可能与皮肤瘢痕癌的发生有关。(2)瘢痕癌中CyclinA同时存在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的异常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CYCLINA CYCLINA MRNA 瘢痕癌 癌变
下载PDF
胃息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静 李静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104-107,共4页
胃息肉是胃粘膜局部隆起性病变,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随着内镜检查的广泛应用、检查适应症的转变以及对相关疾病预防意识的提高,胃息肉的检出率逐年升高。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胃息肉的分类、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癌变以及治疗... 胃息肉是胃粘膜局部隆起性病变,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随着内镜检查的广泛应用、检查适应症的转变以及对相关疾病预防意识的提高,胃息肉的检出率逐年升高。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胃息肉的分类、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癌变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息肉 分类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成人胆管囊性扩张症恶变12例报告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力建 黄洁夫 +1 位作者 吕明德 曹绣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10期598-599,共2页
近10年来我院手术治疗成人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57例,有12例合并癌变(21%)。其中6例切除病变(5例同时做内引流,1例T管引流),单纯胆肠吻合加U管引流3例,仅行活检3例。手术后中位生存期10个月。因为成人胆管囊... 近10年来我院手术治疗成人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57例,有12例合并癌变(21%)。其中6例切除病变(5例同时做内引流,1例T管引流),单纯胆肠吻合加U管引流3例,仅行活检3例。手术后中位生存期10个月。因为成人胆管囊性扩张症的主要危险之一是恶变且预后不良,因此应尽量切除扩张的胆管,如不能切除的部位应充分引流。对已经癌变的病例,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切除恶变的胆管及充分引流未恶变的扩张胆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囊性扩张 胆管囊肿 胆管肿瘤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5
18
作者 董立国 蒲永东 何建苗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年第11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临床表现规律,为其早期诊断及正确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总结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癌变、早期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由于基因突变所致,突变谱的不同决定了其... 目的探讨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临床表现规律,为其早期诊断及正确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总结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癌变、早期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由于基因突变所致,突变谱的不同决定了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癌前期病变,具有较高的癌变率;纤维结肠镜检查是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早期诊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合理的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癌变率较高,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病因 癌变 纤维结肠镜
原文传递
结肠良性肿瘤的病理特点与发病规律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希双 林萍 +4 位作者 刘思良 王光兰 戴素美 张民生 张翠萍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30-1034,共5页
目的探讨结肠良性肿瘤的病理特征及其发病规律,以提高结肠镜的使用效益和减少不必要的误诊和漏诊。方法对4943例有消化系统症状的病人行结肠镜检查时发现的结肠良性肿瘤,按性别、年龄、发生部位、病理学结果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 目的探讨结肠良性肿瘤的病理特征及其发病规律,以提高结肠镜的使用效益和减少不必要的误诊和漏诊。方法对4943例有消化系统症状的病人行结肠镜检查时发现的结肠良性肿瘤,按性别、年龄、发生部位、病理学结果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结肠息肉1359例,占27.5%;男性为33.3%,高于女性的21.6%;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检出高峰在60岁年龄组;其发病规律和病理特征在不同性别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结肠息肉是年龄相关性疾病;其发病规律和病理特征与性别有关;对息肉状病变应重视其病理学检查,逐个取活检,以减少不必要的误诊和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良性肿瘤 结肠镜 病理学 不典型增生 癌变
下载PDF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恶变风险因素及内镜下诊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继昂 虎小煜 +2 位作者 崔婷 冯洁 黄晓俊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58-463,共6页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是一种形态特殊的结直肠肿瘤,病理类型多样,存在良恶性之分,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因此如何积极诊治LST,减少由LST进展为大肠癌的可能性成为...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是一种形态特殊的结直肠肿瘤,病理类型多样,存在良恶性之分,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因此如何积极诊治LST,减少由LST进展为大肠癌的可能性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就LST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内镜下诊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发育型肿瘤 癌变 风险因素 内镜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