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酸吗啡控释片联合塞来昔布个体化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4
1
作者 蔡讯 薛鹏 +1 位作者 宋卫峰 王理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0-273,共4页
背景与目的:疼痛是中晚期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吗啡是控制中、重度癌痛的代表药物,但部分患者由于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而限制了其使用。本研究探讨硫酸吗啡控释片联合塞来昔布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评价用药安全性和患者生活... 背景与目的:疼痛是中晚期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吗啡是控制中、重度癌痛的代表药物,但部分患者由于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而限制了其使用。本研究探讨硫酸吗啡控释片联合塞来昔布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评价用药安全性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中、重度癌痛患者,一组(n=67)以硫酸吗啡控释片20mg/12h为起始剂量,24~48h后评价并进行个体剂量滴定,按50%递增或25%递减剂量直至达到维持剂量;另一组(n=58)采用相同起始剂量24~48h后评价,再加用塞来昔布200mg/12h,若疼痛不缓解则增加至400mg/12h,疼痛仍不缓解则增加硫酸吗啡控释片剂量直至维持剂量,并分析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剂量调整情况、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硫酸吗啡控释片组维持剂量的平均值为67.3mg/d,联合用药组为51.3mg/d,平均用药量减少23.77%。联合用药组与硫酸吗啡控释片组镇痛效果相同,但在便秘、恶心呕吐、嗜睡、排尿困难和头晕等不良反应上较硫酸吗啡控释片组分别减少42.25%、47.50%、11.23%、61.61%和23.01%,其中便秘和恶心呕吐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分别为0.028和0.046)。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结论:硫酸吗啡控释片联合塞来昔布能有效控制中、重度癌痛,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减少吗啡用量,从而减轻吗啡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吗啡 塞来昔布 个体化 癌痛
下载PDF
曲马多缓释片联合塞来昔布治疗中度癌痛爆发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温莹浩 林小小 汤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434-436,共3页
目的:评价曲马多缓释片联合塞来昔布治疗中度癌痛爆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服用曲马多缓释片达400mg/d仍存在爆发痛的中度癌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35例)临睡前加服一次塞来昔布,塞来昔布起始剂量为200mg/d,最大剂量400mg/d... 目的:评价曲马多缓释片联合塞来昔布治疗中度癌痛爆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服用曲马多缓释片达400mg/d仍存在爆发痛的中度癌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35例)临睡前加服一次塞来昔布,塞来昔布起始剂量为200mg/d,最大剂量400mg/d;另一组(35例)改用羟考酮控释片,羟考酮起始剂量为20mg/d,最大剂量40mg/d。评价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曲马多缓释片联合塞来昔布、羟考酮控释片均可有效控制疼痛,但前者的不良反应更轻,生活质量更高。结论:曲马多缓释片联合塞来昔布可有效治疗中度癌痛爆发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马多 塞来昔布 癌痛 爆发痛
下载PDF
补肾解毒方联合耳穴压豆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癌性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石建娜 周新东 +2 位作者 孙科 石海波 陈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补肾解毒方联合耳穴压豆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癌性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6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并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行常规护理和“三阶梯”镇痛法干预疼痛,观察组... 目的探讨补肾解毒方联合耳穴压豆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癌性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6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并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行常规护理和“三阶梯”镇痛法干预疼痛,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补肾解毒方联合耳穴压豆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治疗效果、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血清中P物质(SP)、β内啡肽(β-EP)、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RS评分以及SP、β-EP和PGE_(2)水平分别为(2.23±0.64)分、(11.51±2.64)ng/mL、(78.64±9.46)ng/L、(41.90±6.32)ng/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87±1.25)分、(15.64±2.42)ng/mL、(101.29±11.26)ng/L、(78.63±10.1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QOL评分为(51.92±5.66)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5.00%、(43.58±5.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解毒方联合耳穴压豆可明显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癌性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解毒方 耳穴压豆 晚期结直肠癌 癌性疼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重度癌痛2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雅茹 张岚 +4 位作者 田鹏娜 宋磊 南艳 张向业 张建英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7期878-879,882,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外用联合口服奥施康定治疗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2组均按滴定剂量给予奥施康定,治疗组同时用中药药液擦于痛处皮肤,3~5次/d,3周为1个疗程。观... 目的:观察中药外用联合口服奥施康定治疗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2组均按滴定剂量给予奥施康定,治疗组同时用中药药液擦于痛处皮肤,3~5次/d,3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止痛效果、奥施康定用量以及2组便秘情况。结果:治疗组疼痛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25),奥施康定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05),对照组便秘发生率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控制癌性疼痛,提高疗效,减少便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疼痛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天麻素对癌痛模型小鼠热痛觉过敏阈值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华 邵东华 马鹏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观察天麻素对小鼠转移性肿瘤诱发癌痛的镇痛作用。方法:将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皮下注射于8周龄雌性Balb/c系小鼠足趾部建立肿瘤诱发癌痛模型;取小鼠35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溶剂组,低、高剂量天麻素组(90,180 mg/kg)和吗啡组(10 mg/... 目的:观察天麻素对小鼠转移性肿瘤诱发癌痛的镇痛作用。方法:将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皮下注射于8周龄雌性Balb/c系小鼠足趾部建立肿瘤诱发癌痛模型;取小鼠35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溶剂组,低、高剂量天麻素组(90,180 mg/kg)和吗啡组(10 mg/kg),于肿瘤细胞接种后第11天,分别于局部注射给药后15,30,60,90,120,150和180 min行热痛觉过敏试验并进行比较。结果:给药后90 min,低剂量天麻素组小鼠热痛觉过敏阈值由给药前(3.63±0.33)s提高至峰值(6.19±0.23)s;高剂量天麻素组由给药前(3.83±0.14)s提高至峰值(6.97±0.33)s,但两组阈值增加幅度均明显低于吗啡组(P<0.01,P<0.05)。结论:天麻素对癌性疼痛可产生明确镇痛作用,其效果弱于吗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癌痛 镇痛 吗啡
下载PDF
三叉神经脊束核小胶质细胞在大鼠口面部癌性疼痛调节过程中的作用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慧 孙晋虎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405-410,共6页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小胶质细胞在口腔癌性疼痛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80~300 g),采用舌黏膜下注射Walker 256细胞悬液,制备舌肿瘤疼痛模型。实验一,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n=10),即对照组(Sham组)...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小胶质细胞在口腔癌性疼痛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80~300 g),采用舌黏膜下注射Walker 256细胞悬液,制备舌肿瘤疼痛模型。实验一,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n=10),即对照组(Sham组)和肿瘤组(Tumor组)。观察肿瘤生长,通过测定大鼠机械缩头反应阈值(HWMT)观察口面部机械痛行为,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Vc小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情况。实验二,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即对照+空白组(Sham+Veh组)、对照+抑制剂组(Sham+Mino组)、肿瘤+空白组(Tumor+Veh组)、肿瘤+抑制剂组(Tumor+Mino组)。检测Vc小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情况,利用qRT-PCR检测Vc中Iba-1、IL-6、IL-1β及TNF-α的mRNA表达水平。测定HWMT,观察大鼠口面部机械痛行为变化。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Sham组相比,随着肿瘤不断增长,Tumor组于第5天时开始出现口面部机械痛(P<0.05),Vc小胶质细胞显著增殖、活化,直至第10天仍处于口面部机械痛敏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给予米诺环素后,与Tumor+Veh组相比,Tumor+Mino组大鼠的Vc小胶质细胞增殖活化显著受到抑制,Iba-1、IL-6、IL-1β及TNF-α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HWMT显著升高(P<0.05),机械痛敏显著减轻。结论:小胶质细胞增殖活化促进炎症因子释放,参与口面部癌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可显著减轻口面部癌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疼痛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小胶质细胞 米诺环素
下载PDF
口服氯胺酮对中重度癌痛患者抑郁的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冠男 刘功俭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810-1813,共4页
目的观察口服小剂量氯胺酮对中重度癌痛患者抑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80例中重度癌痛伴抑郁患者随机均分为五组,均采用曲马多缓释片和布桂嗪注射液镇痛治疗。其中,A、B和C组分别顿服氯胺酮0.25、0.5和1.0mg/kg,D组口服氟西汀20mg/d,... 目的观察口服小剂量氯胺酮对中重度癌痛患者抑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80例中重度癌痛伴抑郁患者随机均分为五组,均采用曲马多缓释片和布桂嗪注射液镇痛治疗。其中,A、B和C组分别顿服氯胺酮0.25、0.5和1.0mg/kg,D组口服氟西汀20mg/d,E组口服安慰剂。分别于服药前60min、服药后60、120min及2、4、8、15、21d应用VA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价患者抑郁程度、中国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与E组相比,A、B、C、D组患者VAS评分下降(P<0.05);A、B、C组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均改善(P<0.05)。在服药后120min起效,2d达到最佳效果,且与氯胺酮剂量相关;D组服药后15-21d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才有改善(P<0.05)。各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口服小剂量氯胺酮治疗中重度癌痛伴抑郁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癌性疼痛 抑郁
原文传递
Upregulation of Spinal 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 1 Contributes to Bone Cancer Pain Hypersensitivity in Rats 被引量:4
8
作者 Xiangpeng Kong Jinrong Wei +5 位作者 Diyu Wang Xiaoju Zhu Youlang Zhou Shusheng Wang Guang-Yin Xu Guo-Qin Jiang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711-721,共11页
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 1(VDAC1) is thought to contribute to the progression of tumor development. However, whether VDAC1 contributes to bone cancer pain remains unknown. In this study, we found that the exp... 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 1(VDAC1) is thought to contribute to the progression of tumor development. However, whether VDAC1 contributes to bone cancer pain remains unknown. In this study, we foun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VDAC1 was upregulated in the L2–5 segments of the spinal dorsal horn at 2 and 3 weeks after injection of tumor cells into the tibial cavity.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a VDAC1 inhibitor significantly reversed the pain hypersensitivity and reduced the over-expression of Toll-like receptor 4(TLR4).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minocycline, an inhibitor of microglia, also attenuated the pain hypersensitivity of rat models of bone cancer pain.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VDAC1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licated cancer pain, possibly by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TLR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cer-induced pain Spinal dorsal horn 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 1 Toll-like receptor 4 Microglia
原文传递
电针对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痛行为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司马蕾 刘波涛 +2 位作者 厉建春 刘乃刚 张韫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8-390,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骨癌痛吗啡耐受模型大鼠痛行为的影响以及背根神经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变化。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am)、骨癌痛+吗啡耐受组(BM)、骨癌痛+电针组(BE)和骨癌痛+吗...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骨癌痛吗啡耐受模型大鼠痛行为的影响以及背根神经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变化。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am)、骨癌痛+吗啡耐受组(BM)、骨癌痛+电针组(BE)和骨癌痛+吗啡耐受+电针组(BME)。BM、BE和BME组制备胫骨癌痛模型,接种后第7天3组分别实施吗啡、电针、吗啡+电针治疗,连续9d。电针选择足三里(ST36)和三阴交(SP6)穴位。痛行为采用机械刺激缩足阂值测定,以50%缩足阈表示。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背根神经节CGRP表达水平。结果电针治疗第5天,BME组50%缩足阈值(10.9±0.8)g,与BM组[(8.7±0.6)g]和BE组[(6.2±0.9)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持续至第9天。BME组背根神经节CGRP免疫阳性表达的IOD值(9026.5±1827.4),与BM组(14803.1±2086.7)和BE组(15730.6±27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俨〈0.01)。结论电针能够改善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机械痛阈,机制可能与减少背根神经节CGRP过度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骨癌痛 吗啡耐受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原文传递
腕踝针联合超声电导仪在癌因性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汪亚男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11期1024-1025,共2页
目的探讨腕踝针联合超声电导仪在癌因性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2017年5-12月住院治疗的96例中重度疼痛的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癌痛规范化三阶梯止痛治疗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腕踝针联合超声电导仪在癌因性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2017年5-12月住院治疗的96例中重度疼痛的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癌痛规范化三阶梯止痛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腕踝针联合超声电导仪镇痛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镇痛治疗完成后5d时的VAS评分、疼痛治疗有效率,患者镇痛治疗完成后7d内爆发痛发生的例次、患者癌痛治疗相关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镇痛治疗完成后5d的VAS评分、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镇痛治疗完成后7d内爆发痛发生例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癌痛治疗相关副作用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癌痛规范化三阶梯止痛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腕踝针与超声电导仪辅助止痛治疗,可提高止痛效果,减少爆发痛发生的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踝针 超声电导仪 癌因性疼痛 护理
下载PDF
华蟾素对骨癌痛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对脊髓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丹 张文 +2 位作者 王心怡 陈涛 胡卫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8年第4期302-306,共5页
目的:探讨华蟾素对骨癌痛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对脊髓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胫骨内注射20μL PBS)、模型组和华蟾素干预组,每组12只。模型组与华蟾素干预组大鼠胫骨内注射20μL Walker... 目的:探讨华蟾素对骨癌痛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对脊髓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胫骨内注射20μL PBS)、模型组和华蟾素干预组,每组12只。模型组与华蟾素干预组大鼠胫骨内注射20μL 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构建骨癌痛模型。华蟾素干预组于造模第7天开始腹腔注射华蟾素注射液,其余各组每天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造模前以及造模后第2、5、7、9、13、15天分别测定热缩足阈值和机械缩足阈值,造模第7天行胫骨X线摄片观察骨质破坏程度,末次行为学检测后处死大鼠,取外周血、L4~L6节段脊髓,利用免疫组化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外周血及脊髓中相关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结果:X线显示模型组大鼠胫骨骨皮质破坏明显、骨质连续性缺乏、骨组织肿胀明显,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未见明显骨组织肿胀、骨连续性较好,提示造模成功。行为学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华蟾素干预可明显缓解骨癌所诱发的机械痛敏、热痛敏(P<0.01)。免疫组化结果提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脊髓胶质细胞活化明显增强(P<0.05);与模型组相比,华蟾素能显著抑制脊髓胶质细胞活化(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脊髓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表达增强(P<0.05);与模型组相比,华蟾素能降低TNF-α和IL-1β表达(P<0.05)。结论:华蟾素对骨癌痛大鼠有较好的镇痛效应,其镇痛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活化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华蟾素 胶质细胞 炎性因子柱 镇痛效应
下载PDF
华蟾素通过抑制脊髓CCL2/CCR2途径及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缓解骨癌痛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心怡 曾华倩 胡卫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3,共7页
华蟾素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在治疗骨癌痛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将4×105个Walker-256细胞接种于SD大鼠左后肢,构建乳腺癌骨转移模型。实验方案经三峡大学医学院医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审议同意并批准。将大鼠... 华蟾素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在治疗骨癌痛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将4×105个Walker-256细胞接种于SD大鼠左后肢,构建乳腺癌骨转移模型。实验方案经三峡大学医学院医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审议同意并批准。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华蟾素组、吗啡组、生理盐水组、米诺环素组、小胶质细胞抑制剂(RS102895)组和联合用药(华蟾素+米诺环素)组。华蟾素组(5 mL·kg-1)、吗啡组(8 mg·kg-1)及联合用药组(含华蟾素5 mL·kg-1)于造模第9天开始连续静脉注射给药至21天;生理盐水组、米诺环素组(2.5μg·μL-1, 20μL)、RS102895组(1.5μg·μL-1, 20μL)、联合用药组(含米诺环素2.5μg·μL-1, 20μL)在造模第12天开始连续鞘内插管给药至21天,然后处理大鼠。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大鼠左后肢骨质破坏情况;通过行为学指标观察大鼠造模前、造模第2、5、7、9、12、14、17和20天痛阈值变化;通过免疫荧光及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观察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的活化及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脊髓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 (IL-6)的含量变化。H&E结果显示,华蟾素能有效抑制骨癌痛大鼠骨髓腔的破坏;行为学指标及ELISA结果表明,华蟾素治疗明显升高了大鼠机械痛阈值与热痛阈值,同时显著抑制外周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释放;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华蟾素能有效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的激活;Western blot发现,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在使用华蟾素注射液后表达受到抑制,趋化因子2 (CCL2)/趋化因子受体2 (CCR2)途径可能参与华蟾素的镇痛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华蟾素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和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缓解乳腺癌转移性骨癌痛,此过程可能与抑制CCL2/CCR2途径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素 骨癌痛 小胶质细胞 吗啡 炎性因子 CCL2/CCR2途径
原文传递
华蟾素对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瞬时外向钾通道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时钰 刘丹 +1 位作者 胡卫 杨红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78-1082,共5页
目的观察华蟾素对骨癌痛(CIBP)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A)的影响,探讨华蟾素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急性分离SD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华蟾素对骨癌痛大鼠DRG细胞IA的影响。结果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 目的观察华蟾素对骨癌痛(CIBP)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A)的影响,探讨华蟾素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急性分离SD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华蟾素对骨癌痛大鼠DRG细胞IA的影响。结果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IA电流密度减小,激活曲线向右移动,失活曲线向左移动;华蟾素能调节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IA电流密度,并且逆转骨癌痛IA电流激活和失活曲线的改变。结论在大鼠胫骨内注入肿瘤细胞后,DRG神经元IA电流减小;华蟾素可能通过调节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IA电流激活和失活特性,该作用可能与它的镇痛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华蟾素 瞬时外向钾电流 背根神经节细胞 镇痛机制
下载PDF
鞘内泵入吗啡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癌性骨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先红 黄东 +7 位作者 杨金凤 杨弘彪 唐轶徇 刘景诗 黄玉梅 陈师 王林纤 彭海燕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9-445,共7页
目的 :研究鞘内连续注射吗啡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癌性骨痛(cancer-induced bone pain,CIBP)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76例CIBP患者均接受椎管内镇痛药输注港皮下植入术,并随机分入吗啡组(A组38例,鞘内泵入吗啡)和吗啡联合地塞米松组(B组38例,... 目的 :研究鞘内连续注射吗啡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癌性骨痛(cancer-induced bone pain,CIBP)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76例CIBP患者均接受椎管内镇痛药输注港皮下植入术,并随机分入吗啡组(A组38例,鞘内泵入吗啡)和吗啡联合地塞米松组(B组38例,鞘内泵入吗啡和地塞米松)。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开始后第1、3、7天评定11点数字评分量表(11-Point Numeric Rating Scale,NRS-11)评分、每日爆发痛次数、生活质量和SF-36量表评分。治疗开始后第7天测定血浆内啡肽和胃动素以及脑脊液中前列腺素E2、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水平。结果:B组疼痛缓解效果明显,治疗开始后第1、3、7天的每日爆发痛次数均明显少于A组(P<0.05);2组治疗后的NRS-11评分均<2分,但2组之间NRS-11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治疗开始后第3和7天的SF-36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均较A组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开始后第7天,2组的血浆内啡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的血浆胃动素水平高于A组(P<0.05);B组脑脊液中前列腺素E2、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均低于A组(P<0.05)。结论:鞘内泵入吗啡联合地塞米松与鞘内泵入吗啡相比,可减少CIBP的爆发痛次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升高血浆胃动素水平,降低脑脊液中前列腺素E2、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水平,减轻吗啡耐受,增强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骨痛 鞘内泵入 吗啡 地塞米松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人参皂苷Rg3对乳腺癌骨转移大鼠疼痛的缓解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雅晨 盛格格 +1 位作者 吴基良 朱海丽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397-1401,共5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3缓解乳腺癌骨转移大鼠痛觉行为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乳腺癌细胞注入胫骨骨髓腔内构建乳腺癌骨转移疼痛模型;随机分成假性手术组、模型组以及人参皂苷Rg3给药组;连续3天静脉注射人参皂苷Rg3;记录大鼠痛觉行...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3缓解乳腺癌骨转移大鼠痛觉行为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乳腺癌细胞注入胫骨骨髓腔内构建乳腺癌骨转移疼痛模型;随机分成假性手术组、模型组以及人参皂苷Rg3给药组;连续3天静脉注射人参皂苷Rg3;记录大鼠痛觉行为学变化;分子对接分析人参皂苷Rg3与蛋白质的结合;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动物脊髓组织炎症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乳腺癌骨转移可导致骨组织损伤,诱发大鼠机械痛敏、热痛敏及自发痛。同时脊髓胶质细胞和NLRP3炎症小体激活,促炎因子IL-1β表达上调,抗氧化因子Nrf2和GPX4表达下降,线粒体氧化损伤相关蛋白DHODH和细胞色素C表达增加。人参皂苷Rg3给药后,大鼠机械痛、热痛和自发痛缓解,脊髓炎症信号下降,抗氧化Nrf2/GPX4信号增加,线粒体过氧化物信号下降。分子对接显示人参皂苷Rg3可结合Nrf2。结论:人参皂苷Rg3激活Nrf2介导的抗氧化反应,降低脊髓炎症,从而缓解癌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3 癌痛 神经炎症 NLRP3炎症小体 线粒体
下载PDF
癌性骨痛治疗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瑜 许青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972-974,共3页
癌性骨痛是晚期骨转移患者的重要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癌性骨痛的治疗,除了姑息性的镇痛治疗,还包括化疗、放疗、核素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手段。虽然针对癌性骨痛的治疗从未间断,但患者疼痛的治疗效果仍不尽人意。本文综述... 癌性骨痛是晚期骨转移患者的重要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癌性骨痛的治疗,除了姑息性的镇痛治疗,还包括化疗、放疗、核素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手段。虽然针对癌性骨痛的治疗从未间断,但患者疼痛的治疗效果仍不尽人意。本文综述了癌性骨痛的内科治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骨痛 镇痛药物 核素治疗
下载PDF
电针调控脊髓背角NRG1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缓解癌性骨痛研究
17
作者 梁嘉仪 顾意鸣 +4 位作者 王功命 王凤娇 夏勇 王珂 具紫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61-65,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腰(L)3~L5“夹脊”对癌性骨痛(CIBP)大鼠疼痛行为及脊髓背角神经调节蛋白1(NRG1)表达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探讨电针缓解CIBP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向模型组和电针... 目的观察电针腰(L)3~L5“夹脊”对癌性骨痛(CIBP)大鼠疼痛行为及脊髓背角神经调节蛋白1(NRG1)表达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探讨电针缓解CIBP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向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右侧胫骨骨髓腔内注射10μL 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假手术组注射10μL Hank's液。于术后15 d开始,选取双侧L3~L5“夹脊”进行电针治疗30 min,每日1次,共6次。于术前(0 d)和术后3、7、10、14、16、18、20 d进行机械性痛觉敏化测试。Western blot检测L4~L6脊髓背角NRG1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背角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和NRG1的表达;ELISA检测L4~L6脊髓背角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自术后7 d开始右后肢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显著下降(P<0.001),L4~L6脊髓背角NRG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且Iba-1与NRG1的共表达显著增加(P<0.01),TNF-α、IL-1β、IL-6含量明显升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术后15 d开始电针治疗后,电针组大鼠右后肢MWT显著上升(P<0.001),L4~L6脊髓背角NRG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Iba-1与NRG1的共表达显著减少(P<0.01),TNF-α、IL-1β、IL-6含量明显降低(P<0.001)。结论电针双侧“夹脊”可有效缓解CIBP大鼠的疼痛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NRG1的上调及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癌性骨痛 脊髓背角 神经调节蛋白1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针刺治疗骨转移癌痛的临床及机制研究进展
18
作者 徐文清 曾晓铃 +1 位作者 徐世芬 殷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3-370,共8页
骨转移癌痛是中重度癌症疼痛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机制研究多集中在兴奋脊髓神经元、激活胶质细胞、不同受体的活化等方面。目前治疗药物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临床研究表明针刺治疗骨转移癌痛可以减轻药物耐受和不良反应、... 骨转移癌痛是中重度癌症疼痛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机制研究多集中在兴奋脊髓神经元、激活胶质细胞、不同受体的活化等方面。目前治疗药物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临床研究表明针刺治疗骨转移癌痛可以减轻药物耐受和不良反应、增进疗效,减少镇痛药物的剂量,同时改善病人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针刺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释放、抑制胶质细胞活化以及调节下行抑制和易化系统等途径发挥镇痛效应。本文就骨转移癌痛的发病机制及针刺治疗骨癌痛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为针刺镇痛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癌痛 针刺 镇痛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癌痛的生物学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鞠衍馨 原金凤 李集慧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377-380,共4页
癌痛原因复杂多样,如何有效控制癌痛,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挑战。阿片类药物仍是治疗癌痛最有效的药物,但其长期大量应用的副作用及潜在风险在临床工作中受到重视。随着阿片类药物分子水平作用研究的进展,许多潜在的治疗靶点可能促使更... 癌痛原因复杂多样,如何有效控制癌痛,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挑战。阿片类药物仍是治疗癌痛最有效的药物,但其长期大量应用的副作用及潜在风险在临床工作中受到重视。随着阿片类药物分子水平作用研究的进展,许多潜在的治疗靶点可能促使更多新的药物治疗方法的建立。同时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神经调控技术及微创介入技术在治疗癌痛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癌痛生物学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癌痛治疗中对阿片类药物研究的进展、神经调控技术及微创介入技术治疗癌痛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 生物学 骨癌痛 镇痛药 阿片类 吗啡 受体 神经递质 注射 脊髓 放射学 介入性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现代中药复方治疗癌性骨痛的组方规律
20
作者 张庆林 侯丽 +3 位作者 刘丽星 李淏 常金圆 冯利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9期2815-2819,共5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复方治疗癌性骨痛(CIBP)的组方规律。方法:检索4大中文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中药复方治疗骨癌痛的临床研究,筛选经研究证实有效的中药复方,并对有效复方所涉药味进行频次、性味归经、功效统计、...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复方治疗癌性骨痛(CIBP)的组方规律。方法:检索4大中文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中药复方治疗骨癌痛的临床研究,筛选经研究证实有效的中药复方,并对有效复方所涉药味进行频次、性味归经、功效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可视化。结果:最终纳入62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4 863例患者,其中观察组2 413例,对照组2 450例。涉及62首中药复方,应用中药139味,总频次715次,性味以甘温为最,主归肝、肾、脾三经,功效以补虚为主,活血化瘀次之。关联规则和复杂网络提示“熟地黄→骨碎补”关联性最强,聚类分析可将高频药物分为6类。结论:中药复方治疗骨癌痛以补益肝肾、活血通络为核心,“骨碎补→熟地黄”为治疗骨癌痛的核心药对,体现了中药复方治疗骨癌痛攻补兼施、标本兼顾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骨转移 癌性疼痛 中药复方 组方规律 熟地黄 骨碎补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