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辨证治疗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邹波峰 辛世勇 +1 位作者 宋海英 樊旭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2期359-362,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对结肠癌术后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Ⅱ-Ⅲ期结肠癌术后患者74例作为治疗组,以中药协定方为基础,运用中医辨症论治口服汤药配合化疗治疗;同期随机选取Ⅱ~Ⅲ期结肠癌术后患者8...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对结肠癌术后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Ⅱ-Ⅲ期结肠癌术后患者74例作为治疗组,以中药协定方为基础,运用中医辨症论治口服汤药配合化疗治疗;同期随机选取Ⅱ~Ⅲ期结肠癌术后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组,以单纯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复发转移情况及消化道不良反应情况,同时将可能对结肠癌术后的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导入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①治疗组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②治疗组中位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且治疗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位复发及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期Cox风险比例模型的多因素分析提示,疾病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不利因素,中医治疗时间,中医治则中温补肾阳、补血养阴的用药原则是影响预后的有利因素;转移时间Cox风险比例模型的多因素分析提示,中医治疗时间、中医清热利湿,活血解毒治则是影响转移的有利因素。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可以延长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存状态,减轻不良反应,特别是温补肾阳、补血养阴的中医治则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辨证治疗 结肠癌 术后
下载PDF
热毒血瘀证结肠癌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妍 钱丽燕 +1 位作者 唐朋林 郭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36-1339,共4页
目的:建立热毒血瘀证荷结肠癌复合动物模型并探索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对其影响。方法:用脂多糖(LPS)尾静脉和腹腔注射建立热毒血瘀证模型,C26皮下注射建立荷瘤模型,设空白对照组,单纯荷瘤组,复合模型对照组,复合模型高、中、低剂量组,中... 目的:建立热毒血瘀证荷结肠癌复合动物模型并探索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对其影响。方法:用脂多糖(LPS)尾静脉和腹腔注射建立热毒血瘀证模型,C26皮下注射建立荷瘤模型,设空白对照组,单纯荷瘤组,复合模型对照组,复合模型高、中、低剂量组,中药干预后行量化评分表、局部微循环血流量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复合模型各组造模1周起出现不同程度热毒血瘀证。与复合模型对照组比较,复合模型高、中剂量组造模12-42d量化评分值明显减轻(P<0.05,P<0.01)。造模后复合模型组局部血流量减低,给药后各剂量组局部血流量增高,以复合模型高剂量组更为明显。造模后,各组全血黏度值均升高明显,运用活血化瘀法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液的高黏滞状态。结论:本实验建立热毒血瘀证结肠癌的病证复合模型,符合中医证型特点;采用不同剂量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进行干预,能不同程度减少热毒血瘀的症状和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证复合模型 结肠癌 热毒血瘀证 小鼠
原文传递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复发性大肠癌 被引量:12
3
作者 胡文军 叶明明 +2 位作者 孙翠玲 周俭 徐晓宇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10期1209-1210,共2页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0例晚期大肠癌给予卡培他滨1 250 mg·m^-2分早晚服用,连服14 d,奥沙利铂150 mg·m^-2化疗第一天静脉注射,21 d一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同时进...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0例晚期大肠癌给予卡培他滨1 250 mg·m^-2分早晚服用,连服14 d,奥沙利铂150 mg·m^-2化疗第一天静脉注射,21 d一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同时进行不良反应评估。结果 30例患者均予评价疗效,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5例,稳定9例,进展6例,总有效率50%,临床控制率80%,不良反应主要为手足综合症,恶心,呕吐,粒细胞减少等,多为Ⅰ~Ⅱ级。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好,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培他滨 奥沙利铂 大肠癌 联合化疗
下载PDF
香菇多糖辅助治疗老年晚期胃癌及大肠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常永芳 唐爱明 +1 位作者 王教凤 葛明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28期4375-4376,4383,共3页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晚期胃癌及大肠癌或术后复发、已不适合手术的老年胃癌及大肠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将老年晚期胃癌及大肠癌患者106例随机分为香菇多糖组、香菇多糖加化疗组和化疗组,均治疗3个周期以上,进行相关比较。...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晚期胃癌及大肠癌或术后复发、已不适合手术的老年胃癌及大肠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将老年晚期胃癌及大肠癌患者106例随机分为香菇多糖组、香菇多糖加化疗组和化疗组,均治疗3个周期以上,进行相关比较。结果香菇多糖组的有效率较化疗组和香菇多糖加化疗组低(P均<0.05),香菇多糖组、香菇多糖加化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远期疗效、稳定率均比化疗组高(P均<0.05)。香菇多糖加化疗组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化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香菇多糖能缓解老年晚期胃癌及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免疫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与化疗合用能提高化疗的疗效,减少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多糖 老年人 晚期胃癌 大肠癌
下载PDF
奥沙利铂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陈明岩 杨柳 +2 位作者 张军 杨帆 张丹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6期1104-1107,共4页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L-OHP)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治疗组给予L-OHP联合化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L-OHP)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治疗组给予L-OHP联合化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53.3%)显著高于对照组(36.7%)(P<0.05);治疗组中初治患者治疗有效率(63.2%)显著高于复治患者(36.3%)(P<0.0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中的初诊患者治疗有效率(38.9%)(P<0.05)。对照组中初治患者治疗有效率(38.9%)和复治患者(30.0%)相当(P>0.05),复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复治患者相当(P>0.05)。治疗组白细胞减少和神经毒性的发生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出现口腔炎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腹泻、血小板减少、手足综合征和肾毒性的发生率均相当(P>0.05)。结论:L-OHP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肠癌初治患者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但其远期疗效和预后尚需进一步研究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化疗 结肠癌
原文传递
MUC-1mRNA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前 安泽武 +1 位作者 齐洪峰 赵冠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MUC-1 mRNA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20例健康人、20例大肠腺瘤疾病患者和90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MUC-1 mRNA的表达。结果健康人、大肠良性腺瘤及大肠癌患者中MUC-1 mRNA均表达,差异不... 目的探讨MUC-1 mRNA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20例健康人、20例大肠腺瘤疾病患者和90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MUC-1 mRNA的表达。结果健康人、大肠良性腺瘤及大肠癌患者中MUC-1 mRNA均表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肠癌患者中MUC-1 mRNA表达率与肿瘤分期、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及肿瘤转移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 MUC-1 mRNA作为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分子标记物敏感度和特异性需进一步探讨,但MUC-1 mRNA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外周血 MUC-1mRNA
下载PDF
抗凋亡基因survivin在60例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于庆凯 付怀平 马杰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surviv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诊断、预后等方面的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大肠癌及相应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石蜡切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大肠癌组织中有39例survivim蛋白表达阳性(占65.0%),癌旁... 目的:探讨surviv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诊断、预后等方面的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大肠癌及相应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石蜡切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大肠癌组织中有39例survivim蛋白表达阳性(占65.0%),癌旁正常黏膜仅有6例阳性(占10%),其阳性率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survivi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率,其表达与侵袭性和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大肠癌 免疫纽化
下载PDF
珠海地区结肠息肉 结肠癌流行病学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渝萍 曲洁新 +2 位作者 龚飞跃 汪丽安 郑梅兰 《右江医学》 2003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 :探讨珠海地区大肠息肉、大肠癌流行病学的变化。方法 :对我院近十年行结肠镜检查的 4 2 2 1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近 5年大肠肿瘤、息肉发病率各年龄组均分别高于前 5年 ,且各年龄组发病率的起伏呈正相关 ,P <0... 目的 :探讨珠海地区大肠息肉、大肠癌流行病学的变化。方法 :对我院近十年行结肠镜检查的 4 2 2 1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近 5年大肠肿瘤、息肉发病率各年龄组均分别高于前 5年 ,且各年龄组发病率的起伏呈正相关 ,P <0 .0 5。②前 5年或后 5年 ,除≥ 6 1岁组大肠癌发病率高于息肉外 ,余各年龄组结肠息肉发病率均高于大肠癌 ,P <0 .0 5;≤ 30岁组与 31~ 4 0岁组相比 ,大肠肿瘤与息肉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③息肉电凝摘除后全瘤活检癌变发现率 ( 10 .5% )明显高于肠镜下息肉活检 ( 4.5% ) ,P <0 .0 5;息肉电凝摘除后定期随访的患者中 ,早期癌变发现率 ( 70 .0 % )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 2 0 .0 % ) ,P <0 .0 5,④在≤ 30岁的大肠癌患者中 ,恶性度高的肿瘤所占比例 ( 6 6 .0 % )明显高于≥ 6 0岁的老年人 ( 2 6 .6 % ) ,P <0 .0 5。结论 :珠海地区近年来大肠息肉、大肠癌 (尤其是青年人 )发病率明显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海地区 结肠息肉 结肠癌 流行病学 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PDF
TGF-β在胃肠道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王付钦 乌新林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163-167,共5页
转化生长因子-β是一种多肽类细胞因子,大部分由Foxp 3+调节性T细胞分泌。其通过TGF-β信号转导的Smad和非Smad途径在细胞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GF-β信号通路功能障碍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综述TGF-β在胃肠道不同肿... 转化生长因子-β是一种多肽类细胞因子,大部分由Foxp 3+调节性T细胞分泌。其通过TGF-β信号转导的Smad和非Smad途径在细胞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GF-β信号通路功能障碍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综述TGF-β在胃肠道不同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将有望用于胃肠道肿瘤在分子水平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胃癌 大肠癌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大肠癌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林艳 黄文静 梁秀兰 《中华全科医学》 2013年第8期1302-1303,共2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术后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绵阳市人民医院102例大肠癌术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0例,实验组5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术后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绵阳市人民医院102例大肠癌术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0例,实验组5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生命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肠癌术后患者实施综合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减少医疗费用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大肠癌 效果
原文传递
奥沙利铂为主的静脉化疗联合腹腔温热灌注和体外高频透热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夏春芳 潘友兰 +2 位作者 黎静 杜颖 梁友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20-1422,共3页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为主的化疗联合腹腔温热灌注治疗晚期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晚期大肠癌患者,予腹腔温热灌洗化疗及体外高频透热治疗,联合以奥沙利铂为主的静脉化疗,至少2个周期,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患者完成169个周期治...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为主的化疗联合腹腔温热灌注治疗晚期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晚期大肠癌患者,予腹腔温热灌洗化疗及体外高频透热治疗,联合以奥沙利铂为主的静脉化疗,至少2个周期,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患者完成169个周期治疗,CR5例,PR22例,SD8例,PD7例,总有效率66.3%,完全缓解率11.9%。不良反应以白细胞下降及消化道反应多见,少数患者出现周围性神经毒性,以Ⅰ-Ⅱ度为主。结论以奥沙利铂为主的静脉化疗联合腹腔温热灌注和体外高频透热治疗,对晚期大肠癌具有一定的疗效,毒副作用小;腹腔局部化疗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化疗 腹腔温热灌注 体外高频透热 大肠癌
下载PDF
结肠癌组织中SOCS-3 mRNA的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海丰 苏洁平 +4 位作者 金艳红 裴海燕 姚兴伟 刘鹏 何成彦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年第4期488-490,共3页
目的探讨人结肠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的表达。方法应用RT-PCR法测定10例人正常结肠组织、14例癌旁组织、15例结肠癌组织SOCS-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结肠组织相比较,86.7%(13/15)病例SOCS-3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或未检测到表... 目的探讨人结肠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的表达。方法应用RT-PCR法测定10例人正常结肠组织、14例癌旁组织、15例结肠癌组织SOCS-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结肠组织相比较,86.7%(13/15)病例SOCS-3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或未检测到表达(P<0.001);癌旁组织均检测到SOCS-3表达,表达水平与正常结肠组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SOCS-3基因缺失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 MRNA
下载PDF
粪便脱落细胞IKZF1甲基化联合血清CEA、CA50检测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巧瑜 温凌 +1 位作者 潘洁 宋慧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899-903,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粪便脱落细胞Ikaros家族锌指蛋白1(IKZF1)甲基化、血清CEA和CA50在结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三者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9年6月已确诊的结肠癌1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 目的:通过检测粪便脱落细胞Ikaros家族锌指蛋白1(IKZF1)甲基化、血清CEA和CA50在结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三者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9年6月已确诊的结肠癌1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PCR方法检测粪便脱落细胞IKZF1甲基化状况;全自动酶标仪检测CEA、CA50表达,采用四格表对IKZF1甲基化联合血清CEA、CA50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粪便脱落细胞IKZF1甲基化、血清CEA、CA50和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显著增加(P<0.05)。结肠癌患者粪便脱落细胞IKZF1甲基化、血清CEA、CA50及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与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而与Dukes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粪便脱落细胞IKZF1甲基化、血清CEA、CA50三者联合对结肠癌进行检测时,其灵敏度为72.73%、特异度为90.00%、准确度为78.82%、约登指数为62.73%。结论:粪便脱落细胞IKZF1甲基化联合血清CEA、CA50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较高,有望应用临床诊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Ikaros家族锌指蛋白1 糖类抗原50 癌胚抗原 诊断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的护理17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春敏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4年第3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 结肠癌切除术 护理措施 恶性肿瘤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大肠癌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志霞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6年第5期1169-1171,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大肠癌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方法]将64例大肠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大肠癌传统的术前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选择性肠道清洁法、术后早期活动及给予要素饮食护理干预,观察术前及术后第1次大...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大肠癌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方法]将64例大肠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大肠癌传统的术前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选择性肠道清洁法、术后早期活动及给予要素饮食护理干预,观察术前及术后第1次大便细菌培养情况。[结果]术前两组肠道菌群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肠杆菌和肠球菌计数明显增加(P<0.05),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计数明显减少(P<0.05),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倒置更为明显(P<0.01)。[结论]大肠癌术后病人早期活动及给予要素饮食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肠道菌群失调 护理干预
下载PDF
中医药抗大肠癌的研究思路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丽娟 黄绍刚 +1 位作者 周福生 黄穗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8期51-53,共3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对手术后、放化疗后的大肠癌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能延长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其抑瘤作用机理可能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抑制肿瘤内血管生成等,但仍需进一步从分子水...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对手术后、放化疗后的大肠癌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能延长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其抑瘤作用机理可能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抑制肿瘤内血管生成等,但仍需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等方面研究中医药复方抗肿瘤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大肠癌 研究思路
下载PDF
SDZ对大肠癌lovo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瑞金 佟金学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28-330,共3页
目的观察SDZ体外对大肠癌lovo细胞的影响。方法培养大肠癌lovo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SDZ,作用24 h4、8 h7、2 h,用MTT法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描绘细胞生长曲线。结果SDZ体外对大肠癌lovo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目的观察SDZ体外对大肠癌lovo细胞的影响。方法培养大肠癌lovo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SDZ,作用24 h4、8 h7、2 h,用MTT法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描绘细胞生长曲线。结果SDZ体外对大肠癌lovo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大。1 000μg/mL,200μg/mL,40μg/mL,8μg/mL,1.6μg/mL SDZ对大肠癌lovo细胞作用24 h,细胞抑制率分别为45%、43%、37%、29%、24%。结论SDZ体外对大肠癌lovo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Z 中药 大肠癌 LOVO MTT法
下载PDF
CD34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庞久玲 刘爱东 +2 位作者 张文江 王月 许志萍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39-341,共3页
目的:检测大肠癌中CD34的表达,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0例大肠癌标本中CD34的表达。结果:CD34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粘膜(P<0.01);不同Dukes分期之间、不同分化程度大... 目的:检测大肠癌中CD34的表达,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0例大肠癌标本中CD34的表达。结果:CD34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粘膜(P<0.01);不同Dukes分期之间、不同分化程度大肠癌组织之间CD34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大肠癌中有血管形成,CD34可能是判断病人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CD34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大肠癌肝转移的治疗及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苏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592-593,共2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后肝转移同肿瘤的病理、部位、手术方式、有无肝硬化的关系,发现其肝转移的危险因素,以提高大肠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1995年~2000年146例大肠癌术后36例肝转移的病例,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6例中31例为高分化...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后肝转移同肿瘤的病理、部位、手术方式、有无肝硬化的关系,发现其肝转移的危险因素,以提高大肠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1995年~2000年146例大肠癌术后36例肝转移的病例,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6例中31例为高分化腺癌,升结肠6例,横结肠3例,乙状结肠8例,肝转移率分别为33.3%、30%、32%,根治手术肝转移率低。结论高分化腺癌、横结肠癌、升结肠癌、乙状结肠癌、姑息性手术是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肝转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抑癌基因PTE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沈晓波 池圣亮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33期53-54,57,共3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大肠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等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另选择30例癌旁正常大肠组织作对照组。结果 70例大肠...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大肠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等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另选择30例癌旁正常大肠组织作对照组。结果 70例大肠癌标本中PTEN阳性表达32例。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表达均阳性。大肠癌组织中PTEN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χ2=26.27,P<0.01)。大肠癌组织中PTEN表达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较密切,与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30,P<0.05),与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呈负相关(r=-0.27,P<0.05;r=-0.26,P<0.05)。结论 PTEN基因异常改变参与大肠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其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具有明显相关性,参与大肠癌恶化演变、浸润和转移过程,有望成为大肠癌基因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PTEN基因 免疫组化 生物学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