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伐沙班治疗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哈承志 王大伟 +1 位作者 王凯 李伟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19年第4期184-189,共6页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治疗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01月~2017年12月,单侧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10例,试验组在物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治疗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01月~2017年12月,单侧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10例,试验组在物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伐沙班10 mg/次,口服,一天两次;对照组在物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伐沙班10 mg/次,口服,一天一次。观察治疗后3、7、14 d,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溶解效率及下肢出现瘀斑、切口感染、切口周围血肿等出血倾向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14 d,试验组的溶栓效率分别为32.73%、55.45%、70%,高于对照组的1.82%、12.73%、25.45%,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两组血栓的硬度均较软(以红色为主,P>0.05),7 d时试验组血栓的硬度(2.63±0.67)高于对照组(1.95±0.92),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633;P<0.001),而14 d后两组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硬度均高于平均硬度(以蓝绿色为主,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的差异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下肢瘀斑的概率分别是18.06%、1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003;P=0.9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切口周围血肿。结论高剂量利伐沙班(20 mg)联合物理压力治疗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深静脉血栓 肌间静脉血栓 利伐沙班
原文传递
老年下肢水肿患者合并肌间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杨昌妮 李宇 +4 位作者 张苗 孟小娟 贾昊 王文利 曹瑞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0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水肿患者合并肌间静脉血栓(CM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1例老年下肢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MVT将其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下肢水...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水肿患者合并肌间静脉血栓(CM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1例老年下肢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MVT将其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下肢水肿患者发生CMVT的危险因素。结果101例老年下肢水肿患者中,48例发生CMVT,53例未发生CMVT。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合并糖尿病占比、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D-二聚体(D-D)、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Caprini分级及卧床、服用抗凝药物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LDL、D-D、NT-proBNP、ADL、Caprini分级、卧床是影响老年下肢水肿患者发生CMVT的危险因素,服用抗凝药物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LDL、D-D、NT-proBNP水平升高、ADL重度、Caprini分级高危及以上及卧床是老年下肢水肿患者发生CMVT的危险因素,早期进行危险因素的筛查及诊治,对减少CMVT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水肿 肌间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卒中病人恢复期发生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玲玲 孟殿怀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1151-1153,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恢复期小腿肌间静脉血栓(CMVT)发生的影响因素,为CMVT的诊疗和预防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中心住院的235例恢复期脑卒中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有CMVT分为CMVT组(60例)和无CMVT组(175例)。...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恢复期小腿肌间静脉血栓(CMVT)发生的影响因素,为CMVT的诊疗和预防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中心住院的235例恢复期脑卒中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有CMVT分为CMVT组(60例)和无CMVT组(175例)。观察并分析2组一般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MVT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组间年龄、是否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Brunnstrom分期、是否接受抗凝药物、是否接受下肢气压治疗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CMVT的危险因素,APTT、Brunnstrom分期、接受抗凝血药、接受下肢气压治疗是CMVT的保护因素。结论年龄、APTT、Brunnstrom分期、是否接受抗凝血药、是否接受下肢气压治疗等因素是脑卒中病人恢复期CMVT发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恢复期 小腿肌间静脉血栓 相关因素
下载PDF
足背静脉溶栓治疗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肖晋昌 顾玉明 +4 位作者 祖茂衡 张庆桥 魏宁 许伟 崔艳峰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475-477,共3页
目的 探讨足背静脉溶栓治疗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因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入院的患者43例,随机分为2组,A组23例接受尿激酶足背静脉注射和抗凝治疗,B组20例仅接受抗凝治疗,... 目的 探讨足背静脉溶栓治疗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因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入院的患者43例,随机分为2组,A组23例接受尿激酶足背静脉注射和抗凝治疗,B组20例仅接受抗凝治疗,评价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缓解情况?彩超表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彩超复查结果显示肌间静脉血栓完全消失21例,部分消失13例,无变化9例.其中A组完全消失17例,部分消失4例,无变化2例,血栓清除率为91.3%;B组完全消失4例,部分消失9例,无变化7例,血栓清除率为65.0%;2组血栓清除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37,P〈0.05).A、B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尿激酶足背静脉注射治疗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可明显提高血栓清除率,预防肺栓塞发生及血栓延伸,疗效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 足背静脉 溶栓
下载PDF
低剂量利伐沙班治疗症状性下肢孤立性肌间静脉血栓的效果 被引量:5
5
作者 付浩哲 陈述 +3 位作者 于伟峰 李金保 毕远航 权晖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期64-66,共3页
目的研究低剂量利伐沙班治疗症状性下肢孤立性肌间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62例症状性下肢孤立性肌间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29)及对照组(n=33)。观察组服用利伐沙班15 mg/次,1次/d;... 目的研究低剂量利伐沙班治疗症状性下肢孤立性肌间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62例症状性下肢孤立性肌间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29)及对照组(n=33)。观察组服用利伐沙班15 mg/次,1次/d;对照组服用利伐沙班20 mg/次,1次/d,两组均服用30 d。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血管完全再通、部分再通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无复发病例;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D-二聚体水平阳性患者占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利伐沙班在症状性孤立性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治疗中可以达到与推荐剂量一样的近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肌间下肢静脉血栓 抗凝 利伐沙班 低剂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