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施肥对石灰性潮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7
1
作者 梁国庆 林葆 +1 位作者 林继雄 荣向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1-248,共8页
在河北省辛集市马兰农场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点上 ,进行了石灰性土壤在无机磷耗竭和积累状况下 ,无机磷形态的转化及其在土壤剖面中的分步规律和施肥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土壤磷处于耗竭的情况下 ,植物主要吸收利用了土壤的Ca8 P、Al P、... 在河北省辛集市马兰农场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点上 ,进行了石灰性土壤在无机磷耗竭和积累状况下 ,无机磷形态的转化及其在土壤剖面中的分步规律和施肥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土壤磷处于耗竭的情况下 ,植物主要吸收利用了土壤的Ca8 P、Al P、Fe P和Ca2 P ,只有在极度缺磷的情况下 ,植物才利用土壤中的Ca1 0 P ,而O P是土壤中极稳定的无机磷形态 ,植物一般不能利用。长期单施无机磷肥 ,土壤无机磷含量有所提高 ,积累的无机磷约 60 %转化成Ca1 0 P和O P。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 ,积累的无机磷约有占积累无机磷的 2 / 3转化成Ca2 P和Ca8 P ,而且各形态无机磷的含量在土壤表层和下层均有所提高 ,一般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 ,下层土壤无机磷的增加幅度也大 ,且影响的深度也较深。但在本试验条件下 ,施肥深度的影响不会超过5 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潮土 无机磷形态 长期施肥
下载PDF
有机质含量对石灰性黄潮土和砂姜黑土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夏海勇 王凯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03-1310,共8页
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不同量小麦秸秆,经好气培养1年后,获得不同有机质含量梯度的系列土壤,研究有机质含量对石灰性黄潮土和砂姜黑土磷(P)相关吸附参数和不同水土比下解吸溶液P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Langmuir方程能够较好地拟合不同有机质... 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不同量小麦秸秆,经好气培养1年后,获得不同有机质含量梯度的系列土壤,研究有机质含量对石灰性黄潮土和砂姜黑土磷(P)相关吸附参数和不同水土比下解吸溶液P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Langmuir方程能够较好地拟合不同有机质含量的两种土壤对P的等温吸附曲线,拟合度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黄潮土和砂姜黑土P最大吸附量(Xm)、吸附亲和力常数(K)、最大缓冲容量(MBC)、吸附饱和度(DPS)及相同水土比下P解吸溶液浓度与有机碳含量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抛物线关系。抛物线拐点之前,随有机质含量的提高,P的吸附能力增强,解吸能力降低;拐点之后,吸附能力降低,解吸能力增强。各水土比条件下,P解吸溶液浓度与Xm、K、MBC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DPS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随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土壤磷的植物有效性和P流失风险呈先降低后增强的抛物线趋势;土壤供P缓冲能力则先增强后降低。砂姜黑土Xm、K、MBC均明显高于黄潮土,DPS明显低于黄潮土;且其抛物线拐点滞后,拐点横坐标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黄潮土。不同有机质含量的解吸曲线较黄潮土排列紧密;砂姜黑土粘粒含量、碳酸钙含量明显高于黄潮土,全P和Olsen-P含量明显低于黄潮土,这可能是造成两种石灰性土壤P吸附-解吸特性差别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吸附 解吸 石灰性黄潮土 石灰性砂姜黑土 麦秸
下载PDF
多年定位试验条件下不同施磷水平对土壤无机磷分级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海龙 张民 +3 位作者 刘之广 于小晶 赵洪猛 陈海宁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8-324,共7页
通过对小麦/玉米轮作不同施磷水平7年14季定位试验土壤养分状况的分析与评价,探讨石灰性潮土有效磷耗竭和积累状况下土壤全磷、无机磷分级形态的变化规律,并运用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Olsen法、Mehlich3法、树脂交换法测定的土壤... 通过对小麦/玉米轮作不同施磷水平7年14季定位试验土壤养分状况的分析与评价,探讨石灰性潮土有效磷耗竭和积累状况下土壤全磷、无机磷分级形态的变化规律,并运用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Olsen法、Mehlich3法、树脂交换法测定的土壤有效磷与各无机磷形态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初始土壤相比,N0P0K0、N2P0K2处理全磷总量分别降低了15.2%,29.7%,无机磷总量降低了13.5%,11.8%,N2P2K2、N2P3K2处理全磷总量分别增加了8.2%,27.2%,无机磷总量增加了11.1%,27.8%。供试土壤无机磷含量以Ca_(10)-P、Ca_8-P为主,施用磷肥可提高Ca_2-P、Ca_8-P、Al-P、Fe-P占无机磷总量的相对比例。(2)磷耗竭状态下,植物利用的无机磷来源于缓效磷源(Ca_8-P、Al-P、Fe-P;75%)、无效磷源Ca_(10)-P(11.5%~14.0%)、速效磷源Ca_2-P(7.5%~8.9%);无机磷盈余状态下,积累的无机磷主要转化为Ca_8-P(50%~70%)、Al/Fe-P(10%~23%)、O-P(8%)、Ca_2-P(0.2%~1.8%)。(3)Ca_2-P、AlP对3种方法测得的有效磷均具有正向作用且贡献率较大。Olsen法测定的无机磷主要是Ca_2-P、Ca_8-P,Mehlich3法主要是Ca_2-P、Ca_8-P、Al-P,阴离子交换树脂法主要是Ca_2-P、Fe-P。(4)Olsen法、Mehlich3法、树脂交换法均适于评价土壤有效磷水平,Olsen法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石灰性潮土 无机磷分级 有效磷
下载PDF
长期施肥条件下石灰性潮土磷的吸附解吸特征 被引量:21
4
作者 夏文建 梁国庆 +3 位作者 周卫 汪洪 王秀斌 孙静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1-438,共8页
采用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及其扩展形式对长期施肥土壤磷的吸附和解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面Langmuir方程和三种Freundlich方程能较好描述石灰性潮土壤对磷的吸附,方程决定系数r^2均接近0.99。长期施用有机肥能减少土... 采用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及其扩展形式对长期施肥土壤磷的吸附和解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面Langmuir方程和三种Freundlich方程能较好描述石灰性潮土壤对磷的吸附,方程决定系数r^2均接近0.99。长期施用有机肥能减少土壤对磷的吸附,表现在土壤对磷的理论最大吸附量(Qm)降低以及吸附结合能常数K值下降。与长期施用化肥相比,长期施用有机肥土壤新吸附的磷也更容易解吸,土壤磷的解吸率从化肥处理的15%左右提高到20%以上。钾肥的施用增大了石灰性潮土对磷的吸附容量,磷的吸附结合能明显提高,意味着化肥钾的施用可能导致土壤磷向作物难利用方向转化,但有机肥与钾肥配合施用,钾肥的这种不良作用得到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吸附 解吸 等温曲线 石灰性潮土
下载PDF
典型潮土剖面主要性质和微量金属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谭长银 吴龙华 +3 位作者 骆永明 徐建明 章明奎 张佳宝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17-824,共8页
对不同利用方式下石灰性潮土剖面主要性质和微量金属元素含量垂直分异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耕种的菜地和旱地0~15cm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其他土层,pH和CaCO3含量低于下层土壤;表层土壤Cd已明显积累;但Cd、Pb、Cu、Zn含... 对不同利用方式下石灰性潮土剖面主要性质和微量金属元素含量垂直分异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耕种的菜地和旱地0~15cm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其他土层,pH和CaCO3含量低于下层土壤;表层土壤Cd已明显积累;但Cd、Pb、Cu、Zn含量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几种微量金属全量在菜地和旱地表层土壤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菜地表层土壤DTPA可提取态Cd含量显著高于旱地。从微量金属的剖面分布看,石灰性潮土全量Cd和DTPA可提取态Cd、Pb、Cu、Zn均有明显的表聚现象,这种分布与土壤有机碳含量、pH和CaCO3含量显著相关。聚类分析表明,该区域耕作土壤环境分析样品的采集以表层土壤0~15cm多点混合样品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潮土 微量金属 土壤剖面 有效富集系数 化学提取性
下载PDF
温度和施磷对石灰性潮土小麦苗期生长及磷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海龙 张民 +2 位作者 刘之广 于小晶 赵洪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135-4142,共8页
以石灰性潮土为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温度和磷肥对小麦苗期生长和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磷肥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重要因子,但二者交互作用影响不显著.温度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大于施用磷肥,15℃是小麦苗期的适宜生长温度... 以石灰性潮土为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温度和磷肥对小麦苗期生长和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磷肥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重要因子,但二者交互作用影响不显著.温度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大于施用磷肥,15℃是小麦苗期的适宜生长温度.与不施磷肥(-P)处理相比,5℃下,施磷肥(+P)处理显著促进了小麦生长,小麦地上部、根部生物量分别提高18.2%、33.3%,地上部、根部磷素积累量分别提高30.6%、13.3%,根冠比、株高、分蘖、根系活力分别提高3.5%、10.0%、10.5%、70.3%;15℃下,施用磷肥对小麦生物量、分蘖影响不显著,但小麦地上部、根部磷素积累量分别提高32.3%、23.8%,根冠比、株高、根系活力分别提高15.6%、2.5%、32.8%;25℃下施用磷肥对小麦生长没有促进作用.3种温度下,施磷能显著增加各处理土壤有效磷(Olsen-P)、二钙磷(Ca2-P)、八钙磷(Ca8-P)、铝磷(Al-P)和铁磷(Fe-P)含量.-P和+P处理下,温度对Ca2-P含量影响不显著,对Olsen-P、Ca8-P、Fe-P、Al-P含量影响显著.Ca8-P、Fe-P含量表现为5℃>15℃>25℃;Al-P含量表现为25℃>15℃>5℃.小麦苗期可以吸收利用根际土壤Ca2-P、Ca8-P、Al-P、Fe-P,而Al-P、Fe-P对小麦的有效性明显低于Ca2-P、Ca8-P.各处理pH、闭蓄态磷(O-P)和十钙磷(Ca10-P)差异不显著.总之,温度主要通过影响小麦生长来影响磷素吸收,低温下施用磷肥能显著促进小麦生长,高温能加速石灰性土壤有效磷的固定,施磷能缓解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潮土 温度 小麦根际 磷素形态
原文传递
长期不同秸秆还田措施对土壤供磷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丁井魁 徐博 +5 位作者 叶新新 孙瑞波 熊启中 温延臣 张朝春 赵秉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10-116,共7页
研究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长期不同秸秆还田措施对土壤磷素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该地区土壤供磷能力提供理论依据。依托山东禹城长期定位试验(始于2007年),研究了秸秆不还田(CK)、小麦秸秆单季还田(W)、玉米秸秆单季... 研究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长期不同秸秆还田措施对土壤磷素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该地区土壤供磷能力提供理论依据。依托山东禹城长期定位试验(始于2007年),研究了秸秆不还田(CK)、小麦秸秆单季还田(W)、玉米秸秆单季还田(M)和小麦玉米秸秆双季还田(D)4个处理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和土壤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与CK相比,3种秸秆还田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W、M和D处理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47.5%、15.4%和12.2%,而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分别降低了49.1%、30.5%和31.7%。不同秸秆还田措施均对潮土磷吸附特征产生了影响:与CK相比,秸秆还田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W、M和D处理土壤磷平均吸附量分别下降了10.7%、7.5%和5.1%;单季秸秆还田处理W的土壤最大吸磷量(Q_(m))显著低于CK处理,但M和D处理土壤Q_(m)与CK没有显著差异;秸秆还田处理的磷吸附饱和度(DPS)均有所增加,但仅单季秸秆还田处理(W和M处理)的磷吸附饱和度显著高于CK。3种秸秆还田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磷解吸能力,各处理土壤磷解吸率表现为W>D≈M>CK,而秸秆还田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磷解吸滞后系数(HI),规律表现为CK>D≈M>W。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交换性钙含量与土壤磷吸附解吸能力显著相关。以上结果说明,在石灰性潮土中,单季和双季秸秆还田均能减少土壤对磷的吸附及增加其对磷的解吸能力,从而提升土壤供磷能力,且小麦单季秸秆还田效果优于其他两个秸秆还田处理。降低土壤中交换性钙对磷的固定可能是秸秆还田提高土壤磷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石灰性潮土 磷吸附解吸 交换性钙 土壤供磷能力
下载PDF
氮肥增效剂对石灰性潮土氨挥发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世腾 刘春丽 +5 位作者 李开春 杜晨曦 潘世斌 冀文凤 韩燕来 李培培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共6页
石灰性土壤由于偏碱性的特点容易发生氨挥发,严重的氨挥发会导致氮肥资源的浪费,而且会污染大气环境。在河南省许昌市的石灰性潮土上开展小麦季氮肥增效剂应用效果试验,氮肥用量180 kg/hm^(2),研究4个肥料处理:无化肥氮(CK)、常规尿素(U... 石灰性土壤由于偏碱性的特点容易发生氨挥发,严重的氨挥发会导致氮肥资源的浪费,而且会污染大气环境。在河南省许昌市的石灰性潮土上开展小麦季氮肥增效剂应用效果试验,氮肥用量180 kg/hm^(2),研究4个肥料处理:无化肥氮(CK)、常规尿素(U)、脲酶抑制剂尿素(URI)和硝化抑制剂尿素(NIF)对华北典型石灰性潮土冬小麦整个生育期氨挥发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氨挥发速率峰值均出现在小麦播种施肥后第3周,其大小顺序为:U>NIF>URI>CK。U处理下的土壤氨挥发速率峰值比NIF处理和URI处理分别高2.27%和21.84%,NIF处理比URI处理土壤氨挥发速率峰值高19.13%;而小麦整个生育期氨挥发累积量的大小顺序为:NIF>U>URI>CK。整个小麦生育期,3个施氮处理氨挥发损失量均较低,仅为施氮量的1.18%~1.58%。与常规尿素U处理相比,URI处理与NIF处理氨挥发均无显著降低或增加,但NIF比URI显著增加了氨挥发量。与U处理相比,URI处理和NIF处理显著提高小麦的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其中URI处理比U处理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分别显著提升14.9%和19.7%,NIF处理分别显著提升25.9%和28.6%。在本研究土壤及施肥管理条件下,虽然硝化抑制剂比脲酶抑制剂促进了氨挥发,但整个冬小麦生育期各处理氨挥发总量都较低,氨挥发量占施肥量的比例均不足2%;硝化抑制剂(CP)尿素在小麦增产中的效益显著高于脲酶抑制剂(NBPT),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挥发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石灰性潮土 冬小麦
下载PDF
秸秆与秸秆生物炭还田对石灰性潮土有机碳固定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欣萌 姜涵 +1 位作者 魏文良 刘树堂 《土壤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16-1325,共10页
【目的】为探明有机物料还田配合优化施氮对石灰性潮土土壤有机碳(SOC)及其活性组分、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依托长期定位试验,设置农民习惯施氮(CFN)、优化施氮(OFN)、秸秆还田+优化施氮(SN)和生物炭+优化施氮(BCN... 【目的】为探明有机物料还田配合优化施氮对石灰性潮土土壤有机碳(SOC)及其活性组分、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依托长期定位试验,设置农民习惯施氮(CFN)、优化施氮(OFN)、秸秆还田+优化施氮(SN)和生物炭+优化施氮(BCN)四个处理开展土壤有机碳固定效果与机制的研究。【结果】四种施肥方式下,BCN处理对土壤有机碳的提升效果最明显,达到18.68 g kg^(-1),其次依次为SN、CFN和OFN处理。与CFN处理相比,有机物料还田配合优化施氮能够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颗粒态有机碳(POC)和易氧化有机碳(EOC)的含量,增幅分别为128.26%、96.62%、219.72%和45.42%;同时,>0.25 mm团聚体的比例与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显著提高,SN与BCN较CFN处理>0.25 mm团聚体的比例分别增加132.44%和91.45%,MWD值分别增加89.79%和66.87%。这主要得益于土壤交换性Ca^(2+)、Mg^(2+)、K^(+)和Na^(+),以及铁铝氧化物含量的改善对大团聚体形成与稳定的驱动作用。OFN处理较CFN处理显著减少了氮肥投入量(261 vs.480 kgNhm^(-2) yr^(-1)),但所测定的各指标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结论】尽管长期(12年)秸秆与秸秆生物炭等碳量还田配合优化施氮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的效果存在差异,但均显著优于单施氮肥处理。研究结果可为华北平原石灰性潮土农田碳氮协同调控策略促进土壤健康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秸秆生物炭 土壤有机碳 土壤团聚体 石灰性潮土
原文传递
石灰性潮土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根际无机磷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介晓磊 杨先明 +5 位作者 黄绍敏 刘芳 刘世亮 宝德俊 化党领 李有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3-58,共6页
在长期定位施肥的基础上,采用网室盆栽试验,研究了石灰性潮土中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供试土壤无机磷组分均以磷酸钙盐为主,平均占无机磷总量的73.9%,其它组... 在长期定位施肥的基础上,采用网室盆栽试验,研究了石灰性潮土中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供试土壤无机磷组分均以磷酸钙盐为主,平均占无机磷总量的73.9%,其它组分占26.1%。不施磷肥的各处理(CK、N、NK)中,小麦生物量和吸磷量均较低,小麦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总量变化不大,Ca2-P和Ca8-P在各处理的根际土壤中含量均很低。在施用磷肥的各处理(NP、PK、NPK)中,NP和NPK处理小麦的生物量和吸磷量均显著高于PK处理,而PK处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各组分的增幅明显高于NP和NPK处理。磷肥和有机肥处理,均显著提高小麦的吸磷量和生物学产量,各处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组分含量和总量增加的幅度以1.5(M+NPK)处理最高。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小麦根际各无机磷形态及其与土壤速效磷间的相关分析表明,Ca2-P与土壤速效磷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Ca8-P、Al-P、Fe-P达显著水平,O-P、Ca10-P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潮土 施肥 根际 无机磷组分 有效性 小麦
下载PDF
土壤施用钝化剂与复合微生物肥对冬小麦镉积累的影响
11
作者 王宇 宋一凡 +9 位作者 张荣 牟海萌 孙丽芳 付凯霞 武紫君 黄青青 徐应明 李鸽子 王永华 郭天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41,共16页
【目的】研究土壤施用钝化剂与复合微生物肥对豫北轻度镉污染弱碱性农田土壤中镉活性的钝化效果,及其对冬小麦品种不同器官间镉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特征,旨在筛选出高效修复镉污染土壤、降低冬小麦籽粒镉含量的修复材料及低镉积累小麦... 【目的】研究土壤施用钝化剂与复合微生物肥对豫北轻度镉污染弱碱性农田土壤中镉活性的钝化效果,及其对冬小麦品种不同器官间镉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特征,旨在筛选出高效修复镉污染土壤、降低冬小麦籽粒镉含量的修复材料及低镉积累小麦品种,为豫北镉轻度污染弱碱性农田的小麦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20—2022年连续两个冬小麦生长季,在豫北镉污染弱碱性农田设置不同土壤修复材料(CK:不进行土壤修复处理,CMF:复合微生物肥单施处理,GP:土壤钝化剂单施处理,CMF+GP:复合微生物肥和土壤钝化剂等量配施处理)和6个冬小麦品种(鑫华麦818、漯麦163、郑麦9023、鑫麦296、郑麦136、郑麦7698)的两因素裂区田间大区对比试验,研究土壤有效态镉、冬小麦地上部各器官镉含量、富集系数(BCF)、转运系数(TF)及其相关性、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1)在连续两年冬小麦生长季,与CK相比,钝化剂和复合微生物肥的单施和等量配施均可降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CMF+GP处理的效果最好,可使6个供试品种的根系表层土壤有效态镉含量显著降低17.6%—22.4%。土壤有效态镉含量降低与冬小麦地上部各器官镉含量的变化具有相关性,且不同品种的同一器官间也存在一定差异。(2)土壤钝化剂和复合微生物肥单施和等量配施可使鑫华麦818、漯麦163、郑麦9023降低TF茎鞘—叶、TF茎鞘—籽粒,增大TF茎鞘—(穗轴+颖壳)、TF叶—(穗轴+颖壳),使BCF茎鞘、BCF叶降低、使小麦体内镉含量向穗轴+颖壳转移,以减小BCF籽粒,与之不同的是,未能有效降低鑫麦296的TF茎鞘—叶、BCF茎鞘,增大了郑麦136、郑麦7698的BCF茎鞘。(3)土壤施用钝化剂和复合微生物肥可综合调控冬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提高冬小麦产量,但土壤修复处理与品种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土壤镉污染 土壤镉钝化剂 复合微生物肥 镉富集系数 镉转运系数 石灰性潮土
下载PDF
施氮量对石灰性潮土锌吸附和解吸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聂兆君 秦世玉 +2 位作者 王媛 刘红恩 赵鹏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5-141,共7页
采用吸附等温线法,设置8个锌水平(0、0.5、1、5、10、50、100、1 000 mg·L^(-1))和3个氮水平(0、20、40 mg·L^(-1)),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石灰性潮土锌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锌的吸附曲线在3个施氮处理下与... 采用吸附等温线法,设置8个锌水平(0、0.5、1、5、10、50、100、1 000 mg·L^(-1))和3个氮水平(0、20、40 mg·L^(-1)),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石灰性潮土锌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锌的吸附曲线在3个施氮处理下与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都吻合,其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7 8、0.944 7和0.992 7。而土壤锌的吸附曲线采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拟合,R^2分别为0.939 1、0.934 1和0.761 0,其适应性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而降低,在N_(40)处理下不适宜采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3个施氮水平下,随着平衡液锌质量浓度的增加,土壤锌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在Zn_(1000)水平下达到最大值(1 232~1 693 mg·kg^(-1)),而锌吸附率则先增加后降低,在Zn_(10)水平下达到最大值(98.0%~99.1%)。3个施氮处理下,土壤锌的最大吸附量Q_m分别为1 662.4、1 513.2和1 262.1 mg·kg^(-1),吸附强度因子K_L分别为0.069 1、0.053 5和0.041 6 L·mg^(-1),表明与不施氮(N_0)处理相比,2个施氮处理(N_(20)和N_(40))的Q_m和K_L降低了。同时,N_(20)处理下的吸附平衡常数K_F(244.6 (mg·kg^(-1))·(L·mg^(-1))^(1/n))和n(3.52)也低于N_0处理下的K_F(276.7 (mg·kg^(-1))·(L·mg^(-1))^(1/n))和n(3.56)。N_(20)和N_(40)处理也降低了不同施锌水平下的吸附量和吸附率。3个施氮水平下,土壤锌的解吸量和解吸率均随着平衡液锌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最大解吸量(472~553 mg·kg^(-1))和解吸率(32.0%~44.5%)均出现在Zn_(1000)水平下。N_(20)和N_(40)处理对土壤锌的解吸量和解吸率的影响取决于施锌水平。3个施氮水平下,土壤对锌的解吸量均随吸附量的增大而增加,且锌解吸量小于锌吸附量。因此,施氮可以抑制土壤对锌的吸附,影响土壤对锌的解吸,进而提高土壤锌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潮土 施氮 锌吸附特性 锌解吸特性
下载PDF
不同含羧基有机酸改性尿素在石灰性潮土中的转化特征
13
作者 张英强 张水勤 +2 位作者 李燕婷 赵秉强 袁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3355-3364,共10页
【目的】研究羧基与其他活性官能团组合的不同含羧基有机酸改性尿素在石灰性潮土中的转化特征,为高效氮肥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柠檬酸(羧基+羟基)、腐殖酸(羧基+酚羟基/羰基/醛基等)、聚谷氨酸(羧基+氨基)和聚丙烯酸(羧基)按... 【目的】研究羧基与其他活性官能团组合的不同含羧基有机酸改性尿素在石灰性潮土中的转化特征,为高效氮肥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柠檬酸(羧基+羟基)、腐殖酸(羧基+酚羟基/羰基/醛基等)、聚谷氨酸(羧基+氨基)和聚丙烯酸(羧基)按照0.5%添加量加入熔融尿素中制得含柠檬酸尿素(CAU)、含腐殖酸尿素(HAU)、含聚谷氨酸尿素(PGAU)和含聚丙烯酸尿素(PAAU)4种含羧基有机酸改性尿素试验产品。设置不施肥处理(CK)及施用普通尿素(U)、CAU、HAU、PGAU和PAAU处理,采用土壤培养方法研究不同含羧基有机酸改性尿素对土壤中酰胺态氮、NH_(4)^(+)-N、NO_(3)^(-)-N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并结合普通尿素和不同含羧基有机酸改性尿素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从化学结构上揭示不同含羧基有机酸改性尿素对尿素转化的影响机制。【结果】(1)与U处理相比,在6 h—2 d内4种含羧基有机酸改性尿素均能延缓尿素在土壤中的水解,HAU和PGAU处理效果较好、其土壤尿素态氮残留量平均提高22.3%和23.7%。(2)与U处理铵态氮峰值(第2天)相比,HAU处理铵态氮含量峰值推迟至第3天,在6 h—2 d内,HAU处理铵态氮含量平均降低16.9%,HAU处理在培养后期(3—14 d)可提高土壤铵态氮含量,平均提高3.2%。(3)与U处理相比,4种含羧基有机酸改性尿素在培养后期显著提高土壤NO_(3)^(-)-N含量,并以HAU处理最高,平均提高17.4 mg·kg^(-1)。(4)与U处理相比,培养前期(1—2 d),4种含羧基有机酸改性尿素均抑制了土壤脲酶活性,其中HAU处理抑制效果最强、脲酶活性较U处理降低30.9%,但却提高了培养后期(2—14 d)土壤脲酶活性。【结论】含羧基有机酸改性尿素可通过抑制培养前期脲酶活性延缓尿素在土壤中的水解与转化,延缓培养中期NH_(4)^(+)-N向NO_(3)^(-)-N转化,提高培养后期土壤NO_(3)^(-)-N含量,减少氮损失。以上结果的产生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羧基有机酸改性尿素 尿素转化 脲酶活性 不同活性官能团 土壤培养 石灰性潮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