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代画像石墓中的异域因素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6,235,共7页
汉代画像石墓在中西文化交流日益繁荣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其起源与发展与希腊化、波斯艺术的影响密切相关。首先,石刻画像题材中有大量来自欧亚草原与希腊化世界的因素。其次,在墓园内放置石雕也是一个西方传统,画像石墓前的神道石柱造型... 汉代画像石墓在中西文化交流日益繁荣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其起源与发展与希腊化、波斯艺术的影响密切相关。首先,石刻画像题材中有大量来自欧亚草原与希腊化世界的因素。其次,在墓园内放置石雕也是一个西方传统,画像石墓前的神道石柱造型受到了西方古典柱式的影响。最后,以藻井和叠涩顶为代表的地下建筑结构也是以欧亚草原文化中的类似结构为蓝本创造出来的。这些外来因素进入中国之后,常常发生造型与含义上的变化。汉代画像石墓是外来的建筑、石刻理念与技术同中国丧葬信仰相结合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画像石墓 中外文化交流 石狮 石柱 藻井 叠涩顶
下载PDF
故宫藻井轩辕镜及配件的材料与工艺分析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曲亮 赵鹏 +3 位作者 段鸿莺 沈爱国 王文涛 史宁昌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43,共10页
紫禁城多个建筑的盘龙藻井中均悬有轩辕镜,但对轩辕镜的分析研究却很少。本研究采用多种仪器方法,对故宫万春亭藻井轩辕镜和画珐琅葫芦等配件进行了分析。万春亭轩辕镜的分析结果表明,轩辕镜玻璃基体为钾-铅玻璃,镀层采用了锡汞齐技术,... 紫禁城多个建筑的盘龙藻井中均悬有轩辕镜,但对轩辕镜的分析研究却很少。本研究采用多种仪器方法,对故宫万春亭藻井轩辕镜和画珐琅葫芦等配件进行了分析。万春亭轩辕镜的分析结果表明,轩辕镜玻璃基体为钾-铅玻璃,镀层采用了锡汞齐技术,生产时间晚于17世纪末;画珐琅葫芦配件的分析结果表明,画珐琅白色底釉组成与"玻璃白"原料相近,不同颜色珐琅釉基体均为钾-铅玻璃,黄色釉中铅锡黄同时发挥着色与乳浊的作用,蓝色釉为砷酸铅乳浊,胭脂红色为金红发色,棕色勾线呈色物质为赤铁矿。画珐琅釉料大部分经过预熔处理,绘制时按照白色底釉、棕色线条、其他色釉的顺序施加,最后烧制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轩辕镜 画珐琅 藻井原料 制作工艺
下载PDF
陕北明代石窟天井图案考察
3
作者 李静 《石窟寺研究》 2018年第1期298-344,共47页
陕北明代洞窟保存着一批丰富多彩,且系统性较强的天井图案,这种情况在同时期中国独一无二。陕北明代石窟天井藻井、平棊,在当地宋金石窟天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又在其上浮雕八卦符号、动植物及人物等图案,使其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精美。本... 陕北明代洞窟保存着一批丰富多彩,且系统性较强的天井图案,这种情况在同时期中国独一无二。陕北明代石窟天井藻井、平棊,在当地宋金石窟天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又在其上浮雕八卦符号、动植物及人物等图案,使其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精美。本文以四次实地调查为第一手资料,采用考古类型学方法,首先将陕北明代石窟天井布局分为圆形(或八角形)藻井+地纹、方格平棊+地纹、圆形(或八角形)藻井+方格平棊+地纹组合三种形式,然后逐一分析天井藻井与平棊细部图案及地纹因素,试图厘清陕北明代石窟天井图案的发展脉络和规律,为深入了解这一时期中国建筑天井布置和装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明代石窟 天井图案 藻井 平棊
原文传递
隋唐莫高窟建筑形制的变化和藻井图案语义变迁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振旺 彭艳萍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1-166,196,共7页
石窟建筑的形制、空间布局的演化和佛教教义、仪轨的嬗变相辅相成,莫高窟石窟建筑形制和石窟艺术一直处于动态发展状态,从早期模仿借鉴到中期融合、创新,至隋唐熔铸出兼具外来因子和传统内核的中国化殿堂式洞窟。除外来文化影响,莫高窟... 石窟建筑的形制、空间布局的演化和佛教教义、仪轨的嬗变相辅相成,莫高窟石窟建筑形制和石窟艺术一直处于动态发展状态,从早期模仿借鉴到中期融合、创新,至隋唐熔铸出兼具外来因子和传统内核的中国化殿堂式洞窟。除外来文化影响,莫高窟石窟形制的形成及演变与中国传统建筑、墓葬形制和幄帐等密切关联。同时,佛事活动的空间需求与石窟建筑形制演化、石窟空间的拓展和艺术形态演化互为因果。隋代以降,莫高窟覆斗顶殿堂窟逐步取代北朝中心柱窟,藻井图案形制也突破北朝叠涩式格局,隋唐两代莫高窟藻井图案从早期"建筑式"向"织物式"语义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建筑形制 中国化 藻井形制 藻井图案语义
下载PDF
仰观:从穹顶画到藻井画——以异域、西域和敦煌石窟为文明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葛承雍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针对敦煌石窟藻井画与异域、西域的穹顶画的不同,从西方券顶和穹顶画入手,分析双方的不同,探讨了表现神祇和人物的穹顶画为什么在敦煌几乎没有出现,认为敦煌藻井画的出现或与印度石窟平棋、阿富汗石窟三角天井构造有一定联系,但巴米扬... 针对敦煌石窟藻井画与异域、西域的穹顶画的不同,从西方券顶和穹顶画入手,分析双方的不同,探讨了表现神祇和人物的穹顶画为什么在敦煌几乎没有出现,认为敦煌藻井画的出现或与印度石窟平棋、阿富汗石窟三角天井构造有一定联系,但巴米扬、龟兹和吐鲁番石窟都有穹顶画,到了敦煌就停滞了空间创作与传播。敦煌藻井画由北朝隋初唐的艺术动感,发展为中唐的静态设计,晚唐五代繁复极致却僵硬成为程式化装饰,显然与异域穹顶人物画的写实本真相差甚远,并制约了后世藻井画的整体创新,失去了外来文化激活开新,影响到吸纳新艺术潮流的演变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穹顶画 藻井画 异域与西域 敦煌石窟 文明传播
下载PDF
曹氏归义军时期莫高窟藻井龙纹及其图像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陶李岩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4年第3期112-115,共4页
文章系统梳理了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藻井中的龙纹,从图像内涵、图像来源和艺术特征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一,在文化意涵上曹氏归义军时期的龙纹是中华传统龙文化与佛教文化进一步融合的产物;二,此时期藻井龙纹地出现与政权是相辅相成的;三,... 文章系统梳理了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藻井中的龙纹,从图像内涵、图像来源和艺术特征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一,在文化意涵上曹氏归义军时期的龙纹是中华传统龙文化与佛教文化进一步融合的产物;二,此时期藻井龙纹地出现与政权是相辅相成的;三,龙的造型来自中原又具有地方民族特色,体现了敦煌地区繁荣的宗教艺术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相互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曹氏归义军 藻井龙纹 图像探析
原文传递
忻州石窟寺调查与研究
7
作者 范潇 《云冈研究》 2022年第4期1-9,共9页
通过对忻州地区石窟寺的专项调查,首次系统性地查明了该区域石窟寺的数量、分布和时代等特点。结合山川地形等因素可将这些石窟寺划分成忻定盆地、汾河流域、五台山周边和黄河东侧四个区域。不同区域的石窟寺有着各自的区域性特点,特别... 通过对忻州地区石窟寺的专项调查,首次系统性地查明了该区域石窟寺的数量、分布和时代等特点。结合山川地形等因素可将这些石窟寺划分成忻定盆地、汾河流域、五台山周边和黄河东侧四个区域。不同区域的石窟寺有着各自的区域性特点,特别是在汾河流域及周边集中分布的雕有斗八藻井的石窟寺,对于研究明代木构建筑对该类石窟开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忻州 石窟寺 斗八藻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