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麻枳降浊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造模组采用冰水灌胃法建立IBS-C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阳性药组10只、高剂量组10只、...目的探讨麻枳降浊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造模组采用冰水灌胃法建立IBS-C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阳性药组10只、高剂量组10只、中剂量组10只、低剂量组9只,阳性药组给予西沙必利片3.6 mg/(kg·d)灌胃,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麻枳降浊方颗粒剂25.2、12.6、6.3 g/(kg·d)灌胃,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正常组正常饲养。14天后,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ICC)数量和形态的变化,并采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系统分析c-kit基因阳性表达面积和积分光密度(IOD)。结果模型组大鼠肠道ICC细胞突起变短,带状、网状结构不明显,各给药组大鼠肠组织ICC数量、形态、分布及网状连接与正常组相似。模型组大鼠c-kit的阳性表达面积及IOD较正常组显著减少(P<0.05)。高、中剂量组和阳性药组c-kit阳性表达面积及IOD较模型组增多(P<0.05),并且高、中剂量组显著高于阳性药组(P<0.05)。结论麻枳降浊方可能通过增加肠组织ICC细胞数量,改善ICC形态结构,增加肠道传导功能,从而改善IBS-C。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麻枳降浊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造模组采用冰水灌胃法建立IBS-C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阳性药组10只、高剂量组10只、中剂量组10只、低剂量组9只,阳性药组给予西沙必利片3.6 mg/(kg·d)灌胃,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麻枳降浊方颗粒剂25.2、12.6、6.3 g/(kg·d)灌胃,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正常组正常饲养。14天后,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ICC)数量和形态的变化,并采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系统分析c-kit基因阳性表达面积和积分光密度(IOD)。结果模型组大鼠肠道ICC细胞突起变短,带状、网状结构不明显,各给药组大鼠肠组织ICC数量、形态、分布及网状连接与正常组相似。模型组大鼠c-kit的阳性表达面积及IOD较正常组显著减少(P<0.05)。高、中剂量组和阳性药组c-kit阳性表达面积及IOD较模型组增多(P<0.05),并且高、中剂量组显著高于阳性药组(P<0.05)。结论麻枳降浊方可能通过增加肠组织ICC细胞数量,改善ICC形态结构,增加肠道传导功能,从而改善IB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