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冲击地压的微地震监测研究 被引量:259
1
作者 姜福兴 杨淑华 +3 位作者 成云海 张兴民 毛仲玉 徐方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11-1516,共6页
为了研究煤矿冲击地压与岩层在三维空间破裂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索依据岩层破裂规律预测和预报冲击地压的可能性,文中采用自行研制的防爆型微地震定位监测(MS)系统,基于定位原理,监测了山东华丰煤矿冲击地压煤层(四层煤)及其解放层(六层煤... 为了研究煤矿冲击地压与岩层在三维空间破裂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索依据岩层破裂规律预测和预报冲击地压的可能性,文中采用自行研制的防爆型微地震定位监测(MS)系统,基于定位原理,监测了山东华丰煤矿冲击地压煤层(四层煤)及其解放层(六层煤)开采过程中的岩层破裂过程和二次应力场分布变化的过程,得到了如下结论:冲击地压的发生与岩层破裂密切相关,四层煤下顺槽处于六层煤顶板破裂区的外边缘时,正处于高应力区内,在此处掘进容易引发冲击地压,必须将六层煤下顺槽位置向实体煤侧移动20 m以上,或将四层煤下顺槽位置内移20 m以上,才能消除四层煤的冲击地压;六层煤和四层煤开采时,工作面前方断层活化的距离分别为250 m和350 m左右,根据这一距离,及时对断层带进行卸压处理,可以消除由断层带引发的冲击地压;监测显示了工作面周围岩层的三维破裂形态和范围,为矿井确定防水煤柱的高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监测证明了厚层砾岩的破裂、断层活化、采场附近关键层的破裂是引起冲击地压的主要原因,证明了所研制的硬件和定位软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实用性,可以在煤矿和边坡、隧道等领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监测 煤矿 冲击地压 岩层运动 定位
下载PDF
基于摄像法测量弹丸的空间炸点位置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翰山 雷志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9-336,共8页
为了测量了近炸引信对空中目标引炸的炸点位置,提出了采用基于定目标为参照的双面阵相机交汇摄像法来获取高空弹丸炸点三维坐标参数。根据试验测试要求,分析了相机交汇摄像原理与方法,建立了弹丸炸点三维坐标位置计算模型;利用交汇相机... 为了测量了近炸引信对空中目标引炸的炸点位置,提出了采用基于定目标为参照的双面阵相机交汇摄像法来获取高空弹丸炸点三维坐标参数。根据试验测试要求,分析了相机交汇摄像原理与方法,建立了弹丸炸点三维坐标位置计算模型;利用交汇相机的空间几何关系、图像处理技术与模拟目标实际尺寸,研究弹丸炸点相对模拟目标的空间三维坐标算法,并分析了坐标参数修正方法;利用微分法对参数进行误差分析。分析计算显示,坐标误差均小于40mm;实弹试验和图像处理显示,相机交汇摄像法可以获得弹丸炸点三维坐标。对四光幕法与摄像法的对比表明,两种方法在高低方向所测数值平均差为0.158m,左右方向数值平均差为0.114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汇摄像法 面阵相机 弹丸 近炸引信 炸点位置
下载PDF
矿内-矿间微震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辛崇伟 姜福兴 +2 位作者 樊硕 魏向志 张立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7-112,共6页
我国煤炭行业微震监测系统普遍应用于冲击地压矿井,但各矿井的微震监测系统仅对本井田内部进行监测,而对井田边界区域的定位能力和精度均较低。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及强度的增加,矿间开采扰动引起的动力显现增多。研发了矿内-矿间微震... 我国煤炭行业微震监测系统普遍应用于冲击地压矿井,但各矿井的微震监测系统仅对本井田内部进行监测,而对井田边界区域的定位能力和精度均较低。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及强度的增加,矿间开采扰动引起的动力显现增多。研发了矿内-矿间微震监测系统,旨在实现煤矿微震监测系统之间的协作,提高井田边界的监测水平,并安装于义马煤田。该系统现场测试效果良好,主要表现为:微震系统有效监测范围增加,尤其对于井田边界区域;矿间微震使井田边界区域由台网外转移台网内,定位精度提高。矿间微震对义煤集团井田边界高位覆岩运动监测发现,井田边界附近岩体破裂范围集中在21220采空区后方,且出现较多的大能量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微震监测 台网布设 定位精度 监测预警
下载PDF
多幕光学法测量弹丸炸点坐标及误差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翰山 雷志勇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9-135,共7页
针对飞行弹丸对空中目标近炸炸点位置测量,提出了多幕光学法测量技术。根据试验特点,分析了多光幕交汇测量弹丸炸点位置存在的问题,研究了采用侧向相机辅助多光幕交汇测量技术。通过相机采集到的炸点图像,建立相机、模拟目标和多光幕交... 针对飞行弹丸对空中目标近炸炸点位置测量,提出了多幕光学法测量技术。根据试验特点,分析了多光幕交汇测量弹丸炸点位置存在的问题,研究了采用侧向相机辅助多光幕交汇测量技术。通过相机采集到的炸点图像,建立相机、模拟目标和多光幕交汇光幕阵列空间几何计算模型。利用弹丸的飞行轨迹和弹丸炸点图像平面坐标,研究了弹丸炸点侧向空间坐标的计算方法和多光幕交汇测量系统二维坐标修正原理,给出了弹丸炸点坐标计算函数。利用微分法从交汇光幕夹角、光幕幕厚、测时和测距等方面分析测量误差。经计算分析,模拟目标中心高度小于50m时,炸点三维坐标的误差小于4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多幕光学法 弹丸 近炸引信 炸点 多光幕交汇系统 相机
原文传递
供水管网爆管水力学模型与爆管定位 被引量:7
5
作者 程伟平 赵丹丹 +1 位作者 许刚 蒋建群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57-1062,共6页
针对城市供水系统爆管监控定位困难问题,采用加权最小误差法,建立基于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的监测资料与低压供水模型相结合的管网爆管水力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某市的爆管漏水量的估算和爆管后城市供水压力进行了分析,模型... 针对城市供水系统爆管监控定位困难问题,采用加权最小误差法,建立基于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的监测资料与低压供水模型相结合的管网爆管水力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某市的爆管漏水量的估算和爆管后城市供水压力进行了分析,模型预测的漏水量与现场调查资料基本一致.爆管前后实时监测资料显示:有2/3的区域受到了爆管的影响,爆管后在爆管点附近压差增加,爆管点反方向压差减小.通过对某市实际爆管的定位分析研究表明,利用压差或水力坡降的变化进行实时爆管初步定位和报警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系统 爆管 水力模型 爆管定位
下载PDF
微震定位精度影响下采场裂隙表征与冲击地压预警
6
作者 曹安业 王常彬 +3 位作者 杨旭 王冰 张宁 赵卫卫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我国深部煤矿高强度开采和复杂地质环境造成冲击地压灾害频发,对矿井安全高效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目前,我国冲击地压矿井配备的微震监测系统在震源定位精度上仍存在不足,冲击地压灾害依然存在“灾源找不准、灾害控不住”的难题。为准确... 我国深部煤矿高强度开采和复杂地质环境造成冲击地压灾害频发,对矿井安全高效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目前,我国冲击地压矿井配备的微震监测系统在震源定位精度上仍存在不足,冲击地压灾害依然存在“灾源找不准、灾害控不住”的难题。为准确描述采场微震活动空间演化特征,降低震源定位误差对微震预警造成的不利影响,基于冲击地压矿井现有微震监测条件,采用仿真正演试验法探究了煤矿微震台网定位误差矢量分布特征,提出了一种考虑微震定位精度影响的微震裂隙贯通表征方法,并在某矿井回采工作面进行了冲击地压预警实践。研究结果表明:采场不同区域震源定位精度的矢量性差异是造成冲击地压微震预警偏差的重要原因;提出的微震破裂贯通可能性指数F_(sum)采用与震源能级相关的近场区域半径表征震源破裂尺度,并考虑定位误差对不同距离震源间破裂贯通的影响,最大程度还原了采场煤岩体裂隙扩展贯通可能性的分布规律,与冲击地压危险具有F_(sum)良好对应关系;在冲击地压危险相关性上显著优于微震频次,同时危险区域识别效率又强于微震能量,可兼顾预警精准率和召回率,是理想的冲击地压周期性预警评价指标。研究成果将为评价微震台网监测能力、提高冲击地压微震预警能力与防治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定位误差 误差椭圆 裂隙贯通 微震频次-能量 微震台网
下载PDF
供水管网爆管监测体系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程伟平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5-153,共9页
介绍了供水系统爆管监测的研究框架:首先从实用性和经济性角度提出了现阶段适合的技术方向;其次提出了爆管监测中面临的3个基本问题,并将3个基本问题分解为10个技术要点,描绘了技术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针对爆管是否可监测问题,结合供... 介绍了供水系统爆管监测的研究框架:首先从实用性和经济性角度提出了现阶段适合的技术方向;其次提出了爆管监测中面临的3个基本问题,并将3个基本问题分解为10个技术要点,描绘了技术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针对爆管是否可监测问题,结合供水监测系统实际情况,提出了监测系统的背景噪声、爆管最小可监控管径等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爆管监测网的设计与监测信号的处理是实现爆管监测的具体手段。从设计的角度提出了爆管强度的概念,同时提出了监测网数量优化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建议参考边际效益(如爆管监测覆盖率)来确定监测设备的数量。还提出了监测网的空间优化目标函数,并认为最终的优化成果要明确哪些管线在监测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管监测 背景噪声 爆管最小可监控管径 爆管强度 爆管监测覆盖率 爆管定位 供水管网
下载PDF
基于管道流量灵敏度分析的供水管网爆管定位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洋 杜坤 +2 位作者 周明 宋志刚 陈思锦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1年第12期37-40,共4页
针对目前基于节点流量灵敏度分析定位供水管网爆管的方法,具有监测范围较大、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管道流量灵敏度分析的爆管定位方法。利用节点流量灵敏度矩阵推导出管道流量灵敏度矩阵,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计算管道实际残差,确定... 针对目前基于节点流量灵敏度分析定位供水管网爆管的方法,具有监测范围较大、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管道流量灵敏度分析的爆管定位方法。利用节点流量灵敏度矩阵推导出管道流量灵敏度矩阵,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计算管道实际残差,确定爆管管道。将所提出方法应用于一个简单管网,阐明基于管道流量灵敏度分析的爆管定位方法的基本原理。再应用到一个复杂管网,并与节点流量灵敏度分析法进行对比,说明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能更准确、更有效地定位供水管网中的爆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管定位 供水管网 灵敏度分析 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基于扩展有限元方法的基坑突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姜徐彬 王立忠 洪义 《低温建筑技术》 2019年第4期88-92,119,共6页
传统理论基于弹塑性力学计算基坑内部的塑性区域并将塑性区域等价为破坏区域,无法获得具体的突涌位置。文中首次利用扩展有限元方法研究基坑突涌现象,模拟了一处位于加拿大的垃圾填埋场基坑的突涌现象,获得了3个突涌位置和与之对应的涌... 传统理论基于弹塑性力学计算基坑内部的塑性区域并将塑性区域等价为破坏区域,无法获得具体的突涌位置。文中首次利用扩展有限元方法研究基坑突涌现象,模拟了一处位于加拿大的垃圾填埋场基坑的突涌现象,获得了3个突涌位置和与之对应的涌水通道,与现场结果吻合较好。对影响基坑裂纹扩展的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体的渗透系数与孔隙率越小,流体粘度越大,则裂纹内孔压越大,最终的裂纹张开尺寸越大。通过对基坑开挖离心机实验进行扩展有限元模拟,确认了基坑突涌中裂纹属于I型张拉裂纹,且窄开挖基坑的突涌位置位于墙后,宽开挖基坑的突涌位置位于基坑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有限元 基坑突涌 参数分析 突涌位置
下载PDF
水平井压裂起裂规律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彦田 王继波 胥元刚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21期116-119,共4页
介绍了国内外在水平井压裂裂缝起裂规律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运用解析法和有限元法两种不同方法,研究了水平井井筒周围地应力分布对裂缝起裂的影响,破裂压力及起裂方位,指出了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 水平井压裂 地应力 破裂压力 起裂方位 研究现状
下载PDF
供水管网的爆管原因分析与爆管定位研究
11
作者 陈康伟 《供水技术》 2022年第5期15-18,共4页
分析了易造成供水管道爆管的原因,利用爆管后测压点的压降值绘制等值线图确定压降中心,结合管材、管龄、历史爆管数据等分析,进一步提高了爆管定位的精度。
关键词 供水管网 爆管 原因 定位 测压点 等值线
下载PDF
基于耦合统计及模型驱动的供水管网爆管定位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慢 杜坤 +3 位作者 宋志刚 周明 董云程 黄乐烽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6-50,共5页
随着数据监测成本的不断下降、管网模型的普遍应用,基于数据与模型的爆管检测及定位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但背景噪音往往导致上述方法无法准确定位爆管。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耦合统计及模型驱动的供水管网爆管定位方法。首先利用加权最小... 随着数据监测成本的不断下降、管网模型的普遍应用,基于数据与模型的爆管检测及定位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但背景噪音往往导致上述方法无法准确定位爆管。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耦合统计及模型驱动的供水管网爆管定位方法。首先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计算延时状态下供水管网中各节点的爆管残差,然后采用耦合统计算法对爆管残差信号进行卡尔曼滤波与累积和运算进而定位爆管。采用简化管网阐明了耦合统计算法的基本原理与计算步骤,进一步利用某园区小型管网验证该算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从背景噪音中识别并放大爆管信号、降低爆管定位误报率,并能同时预警与定位爆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 爆管定位 背景噪音 模型驱动 耦合统计
原文传递
一种光突发交换网络的故障监测与定位机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汝言 常交法 +2 位作者 隆克平 阳小龙 朱维乐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77-1481,共5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光突发交换(OBS)网络的故障监测机制。针对传统光网络监测方法在OBS网络环境下必然产生过多误告警的缺陷,充分利用突发控制分组(BHD)所包含的数据信道信息,控制监测点的告警允许时间,使故障监测点为故障定位模块提供更为... 提出了一种用于光突发交换(OBS)网络的故障监测机制。针对传统光网络监测方法在OBS网络环境下必然产生过多误告警的缺陷,充分利用突发控制分组(BHD)所包含的数据信道信息,控制监测点的告警允许时间,使故障监测点为故障定位模块提供更为可靠的告警信息,从而达到快速故障检测和故障定位的目的。仿真和分析表明,该机制能有效减少误告警数目,而几乎不产生漏告警,特别是在需要的故障检测时间越短时,过滤掉的误告警数目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网络 光突发交换(OBS) 故障监测 故障定位
原文传递
多因素耦合法评定工作面冲击危险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冯宜语 刘同策 +1 位作者 尹增德 石富山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96-199,共4页
为克服冲击地压预测预报的盲目性,采用多因素耦合法科学划定受工作面采动影响范围内潜在的冲击危险区及其危险程度。通过在某矿的现场实践,借助于微震监测系统定位分析典型冲击事件,验证了冲击危险区划分的科学性及实用性,有助于受冲击... 为克服冲击地压预测预报的盲目性,采用多因素耦合法科学划定受工作面采动影响范围内潜在的冲击危险区及其危险程度。通过在某矿的现场实践,借助于微震监测系统定位分析典型冲击事件,验证了冲击危险区划分的科学性及实用性,有助于受冲击威胁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多因素耦合法 危险区划分 微震监测定位系统
原文传递
多指标融合赋权综合预警的冲击危险评价方法
15
作者 杨景 牟宗龙 +3 位作者 李家卓 刘广建 尹子霆 庄佳鑫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90,共14页
为了进一步丰富工作面冲击危险评价方法,完善冲击地压防治体系,结合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建立了融合4项评价指标的冲击危险综合评价指数W,用于工作面开采期间的冲击危险评价,联合震源定位及波速层析成像技术实现了对各开采区域冲击危险... 为了进一步丰富工作面冲击危险评价方法,完善冲击地压防治体系,结合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建立了融合4项评价指标的冲击危险综合评价指数W,用于工作面开采期间的冲击危险评价,联合震源定位及波速层析成像技术实现了对各开采区域冲击危险的综合预警。研究结果表明:(1)地质条件复杂及不规则煤柱区域震源聚集,波速高值异常;(2)融合多指标赋权建立的冲击危险综合评价指数W与震源数量及能级成较好的耦合关系,能适用于工作面冲击危险评价;(3)综合震源定位、波速层析成像和多指标融合赋权的冲击危险评价方法,可实现对高应力集中区的识别、冲击危险区域的定位、冲击危险等级的判定和卸压效果的检测。研究结果可为煤矿动力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震源定位 波速演化 冲击危险评价方法
下载PDF
时差定位系统对雷达猝发的定位性能分析
16
作者 曾小东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2024年第4期80-86,共7页
针对雷达暴露时间长,容易被无源定位系统截获和定位的问题,研究了雷达猝发对降低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TDOA)无源定位系统定位精度的影响。首先,介绍了雷达猝发和TDOA无源定位系统定位原理。然后,建立了雷达猝发对TDO... 针对雷达暴露时间长,容易被无源定位系统截获和定位的问题,研究了雷达猝发对降低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TDOA)无源定位系统定位精度的影响。首先,介绍了雷达猝发和TDOA无源定位系统定位原理。然后,建立了雷达猝发对TDOA无源定位系统的影响模型,推导了雷达猝发下的克拉美-罗下界(Cramer-Rao Lower Bound, CRLB)。仿真实验表明,雷达的猝发模式可以有效降低TDOA无源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延长定位时间。当雷达辐射时间为0.5 s,雷达辐射间隔为1 s时,与连续辐射方式相比,定位精度降低了0.26%·R(R为探测距离),定位时间延长了2.5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猝发模式 无源定位系统 定位精度
下载PDF
近炸引信对空炸点位置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静 雷志勇 +1 位作者 王泽民 李翰山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02-1604,共3页
针对现有近炸引信对空炸点位置测试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4台光电探测靶与1个高分辨率面阵CCD相机相结合的近炸引信空中炸点的三维坐标测试方法;建立了空间炸点坐标模型,研究炸点三维坐标的计算方法;对试验获取的炸点图像,根据图像... 针对现有近炸引信对空炸点位置测试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4台光电探测靶与1个高分辨率面阵CCD相机相结合的近炸引信空中炸点的三维坐标测试方法;建立了空间炸点坐标模型,研究炸点三维坐标的计算方法;对试验获取的炸点图像,根据图像的多区域高亮度特征,采用亮度递减扩散检测的图像处理算法,实现炸点图像的重心定位;靶场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满足对空近炸引信炸点位置三维坐标的实际试验测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炸引信 炸点测试 三维坐标 图像处理
下载PDF
复合动力灾害危险下被保护层回采巷道位置优化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浩 赵毅鑫 +2 位作者 焦振华 李思乾 易恩兵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60-1066,共7页
针对突出煤层中回采巷道围岩易受采动影响而产生应力集中,存在围岩冲击动力失稳危险,进而可能诱发冲击-突出复合动力灾害的难题,以淮南矿区朱集西矿保护层开采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影响煤岩冲击-突出复合动力灾害的主要因素,计算了被保护... 针对突出煤层中回采巷道围岩易受采动影响而产生应力集中,存在围岩冲击动力失稳危险,进而可能诱发冲击-突出复合动力灾害的难题,以淮南矿区朱集西矿保护层开采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影响煤岩冲击-突出复合动力灾害的主要因素,计算了被保护层卸压范围,模拟分析了被保护层中回采巷道布置在不同位置时其围岩应力峰值、塑性区范围及峰值点煤岩应力梯度的变化特征,确定了被保护层回采巷道复合动力灾害防治优化区及局部预警防治措施。结果表明:采深、煤岩力学性质、煤岩结构、构造应力是影响煤岩复合动力灾害的主要因素;保护层开采可降低被保护层煤岩冲击-突出复合动力灾害危险性;保护层回采后,被保护层中回采巷道位置从外错向内错变化时,其围岩应力峰值、峰值点处煤岩应力梯度逐渐降低,围岩塑性范围先增大后减小;确定被保护层回采巷道内错17~30 m范围为防治煤岩复合动力灾害优化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层开采 冲击地压 煤与瓦斯突出 复合动力灾害 被保护层回采巷道位置
原文传递
基于震源机制与定位误差校准的冲击地压危险预测方法
19
作者 刘耀琪 曹安业 +4 位作者 王常彬 杨旭 王强 白贤栖 刘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65-2077,共13页
冲击地压智能监测技术迅速发展大背景下,如何利用海量微震监测信息挖掘震源破裂性状并将其应用于冲击地压的预测预警或防控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为解决目前微震群破裂机制聚合规律挖掘不充分、震源机制反演技术难以直接应用于冲击... 冲击地压智能监测技术迅速发展大背景下,如何利用海量微震监测信息挖掘震源破裂性状并将其应用于冲击地压的预测预警或防控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为解决目前微震群破裂机制聚合规律挖掘不充分、震源机制反演技术难以直接应用于冲击地压的预测预警难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仿真等手段研究建立基于震源机制与定位误差校准的冲击地压危险预测方法。以内蒙古某冲击地压矿井大能量矿震事件频发2215工作面为研究背景,总结了煤矿微震波形数量有限、噪声影响大、反演效率要求高的特点,比较分析了不同矩张量方法反演震源机制的特点及优缺点,确立了混合矩张量反演法更适用于煤矿应用场景;2215工作面顶板破断诱发事件以拉剪以及压剪破坏为主;大能量事件发生前微震事件剪切成分占比不超过40%,顶板破断主导的微震事件走向角主要分布于3°~80°以及150°~270°,倾角主要分布于70°~90°,存在明显的集聚特征;基于煤矿常见的震源破裂机制及定位误差分析了微震事件聚合的可能性并建立了微震聚合准则,构建了基于震源破裂机制及定位误差校准的危险预测方法及指标;预测实例结果表明考虑震源破裂机制及定位误差后可显著增强微震异常聚合区的识别;微震数据较为完整情况下,基于震源破裂机制及定位误差校准的危险预测指标IP阈值设置为0.7时可实现对不同破裂类型大能量事件的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危险预测 震源机制 定位误差校准 大能量事件 聚合分析
下载PDF
近距离冲击煤层回采巷道防冲布置方式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昊福 秦子晗 +2 位作者 陈存强 李福宏 张勇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38,共3页
针对近距离煤层条件下,上覆采空区边缘影响而造成下部煤层应力集中进而发生冲击地压的情况,以焦坪矿区下石节煤矿为工程背景,分析了下方被保护层4-2煤层回采巷道在不同位置时围岩应力分布情况及应力峰值变化特征,从防治冲击地压角度确... 针对近距离煤层条件下,上覆采空区边缘影响而造成下部煤层应力集中进而发生冲击地压的情况,以焦坪矿区下石节煤矿为工程背景,分析了下方被保护层4-2煤层回采巷道在不同位置时围岩应力分布情况及应力峰值变化特征,从防治冲击地压角度确定了被保护层回采巷道的合理位置。结果表明:开采边界区域造成的采动和卸压作用使得被保护层巷道两帮围岩应力呈现显著差异;当回采巷道位置从外错采空区向内错变化时,其围岩应力峰值逐渐降低;综合考虑降低冲击危险和保护煤炭资源,确定4-2煤层回采巷道内错20 m为防治冲击地压的合理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层开采 冲击地压 开采边界 回采巷道位置 钻屑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