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ow and Heat Transfer Features of Supercritical Pressure CO_(2) in Horizontal Flows under Whole-Wall Heating Conditions
1
作者 Jiangfeng Guo Hongjie Yu 《Frontiers in Heat and Mass Transfer》 EI 2024年第6期1575-1595,共21页
Based on the first and second laws of thermodynamics,the heat transfer and flow(thermohydraulic)characteristics of horizontal supercritical pressure CO_(2)(S-CO_(2))in a circular pipe under heating conditions were inv... Based on the first and second laws of thermodynamics,the heat transfer and flow(thermohydraulic)characteristics of horizontal supercritical pressure CO_(2)(S-CO_(2))in a circular pipe under heating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numerically.Heating flows in two different diameters(d)of 4 and 6 mm were simulated in pipes with pressures of 8 MPa,mass fluxes(G)of 300 and 400 kg/(m^(2)·s),and heat fluxes(q)of 50,75 and 100 kW/m^(2).In the d=4 mm pipe,the peak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hb)was about 3 times higher than in the d=6 mm pipe,while the entropy production due to fluid friction in the 4 mm pipe was on average 1.1 times higher,and the entropy production due to heat transfer was on average about 67%lower.A 4 mm tube was employed to further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applied wall heat flux,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irreversibility due to heat transfer was on average more than 4 times higher when heat flux density was 100 kW/m^(2)than when the heat flux density was 50 kW/m^(2),while the peak of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increased by 1.4 times as q was decreased from 100 to 50 kW/m^(2).The effect of thermal acceleration was ignored,while the buoyancy effect resulted in secondary flow and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features.The jet flows were foun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lower wall of the pipe,which made the two fields of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gradient more synergistic,leading to an enhancement in heat transfer in the vicinity of the upper wall.The aggravation of heat transfer resulted in high irreversibility of heat transfer in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near the wall,while the local friction irreversibility was less affected by the buoyancy effect,and the distribution was uniform.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also confirmed that the enhanced heat transfer occurred near the wall area at the bottom of the pi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fect of buoyancy heat transfer deterioration irreversible loss supercritical pressure CO2(S-CO2) field synergy principle
下载PDF
潜体水下强机动损失浮力时挽回操纵仿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平 胡坤 +1 位作者 张建华 王辉波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8-62,共5页
潜体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为占领阵位、脱敌或者规避敌攻击,通常采用高航速机动、大纵倾变深、大舵角变向,这种高速变深变向的过程被称为潜体强机动.潜体强机动伴随着航行操纵风险,潜体强机动过程中航速高、舵角大,产生的艇体水动力、水动... 潜体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为占领阵位、脱敌或者规避敌攻击,通常采用高航速机动、大纵倾变深、大舵角变向,这种高速变深变向的过程被称为潜体强机动.潜体强机动伴随着航行操纵风险,潜体强机动过程中航速高、舵角大,产生的艇体水动力、水动力矩也呈指数级提高,一旦发生损失浮力、舵卡等险情对于潜体生命力有很大威胁,并严重制约潜体作战效能发挥.为此,进行潜体水下强机动过程中的挽回操纵方法研究便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以某型潜体强机动数学模型为基础,以损失浮力时挽回方法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学建模、仿真研究、效能评估等手段对3种挽回操纵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给出了潜体水下强机动挽回操纵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命任务 强机动 损失浮力 大纵倾 操纵方法
下载PDF
三峡水库库水位升降对谭家河滑坡影响分析 被引量:36
3
作者 王世梅 刘佳龙 +1 位作者 王力 杨巧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3-86,共4页
为研究库水位升降对涉水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选取距三峡大坝坝址56 km处的谭家河滑坡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库水位升降速率对于滑坡渗流场和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分析GPS监测结果,判定谭家河滑坡为典型浮托减重型滑坡。采用Geostudio2007... 为研究库水位升降对涉水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选取距三峡大坝坝址56 km处的谭家河滑坡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库水位升降速率对于滑坡渗流场和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分析GPS监测结果,判定谭家河滑坡为典型浮托减重型滑坡。采用Geostudio2007有限元分析软件,利用seep/w模块模拟库水位在145~175 m之间波动的瞬态渗流场,将渗流场结果应用于slope/w模块对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不同库水位升降速率与边坡地下水位线和稳定性之间的规律,对研究浮托减重型滑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水位升降 数值模拟 浮托减重型滑坡 地下水位线 稳定性
下载PDF
三峡库区浮托减重型滑坡对库水升降的响应规律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剑 邓茂林 +1 位作者 李卓骏 张富灵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6-143,共8页
三峡大坝自2003年蓄水以来,库区形成大量涉水滑坡。长江三峡库区的浮托减重型滑坡随库水位升降,变形非协调性增加,此类滑坡变形与库水位关系的不明确性,为其监测预警预报工作带来困惑。以木鱼包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全自动GPS变形监测系... 三峡大坝自2003年蓄水以来,库区形成大量涉水滑坡。长江三峡库区的浮托减重型滑坡随库水位升降,变形非协调性增加,此类滑坡变形与库水位关系的不明确性,为其监测预警预报工作带来困惑。以木鱼包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全自动GPS变形监测系统获取的滑坡监测资料,结合多次的野外考察、15年专业监测和库水位升降等资料进行分析,运用有限元软件Geo-studio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库水位以不同速率在175~145m间升降下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1)库水位由145m升至175m的过程中,滑坡的稳定系数变化为先减后增再减,库水上升速率越大,前期稳定系数减小的时间段越小,随后稳定系数增加的速率也越快;(2)在库水位由175m下降到145m的过程中,整个稳定系数变化趋势为先减小后增大,呈“V”字形,存在一个最危险水面,不同的库水下降速率对应的最危险水面高度也不一样,库水位以0.4,0.6,0.8,1.0,1.6m/d的速率下降时对应的最危险水位分别在169.8,167.8,162.6,162.0,162.2m左右;(3)木鱼包滑坡作为三峡库区典型的浮托减重性滑坡,在库水位大幅度及周期性升降的影响下,一直保持着蠕滑状态,平均日位移量为0.4mm/d,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所得结论对三峡库区浮托减重型滑坡预警预报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木鱼包滑坡 库水位 浮托减重 数值模拟 稳定系数 GPS监测
下载PDF
巷道火灾燃烧过程热动力与热阻力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傅培舫 周怀春 +2 位作者 俞启香 蒋时才 叶汝陵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3-447,共5页
以全尺寸非稳定流巷道火灾试验数据为依据,应用一维可压缩非稳定流理论分析了燃烧区热动力与热阻力的关系及其计算方法;研究表明:在近水平或水平巷道的火灾中,除了膨胀热阻力和黏性热阻力以外,还存在着垂直于流动方向的横向浮升阻力;在... 以全尺寸非稳定流巷道火灾试验数据为依据,应用一维可压缩非稳定流理论分析了燃烧区热动力与热阻力的关系及其计算方法;研究表明:在近水平或水平巷道的火灾中,除了膨胀热阻力和黏性热阻力以外,还存在着垂直于流动方向的横向浮升阻力;在试验条件下,膨胀热阻力占30%~35%,黏性热阻力占20%~30%,横向浮升阻力占35%~55%.无论平巷或斜巷的燃烧,燃烧区的热动力势是最强的,其变化梯度为3~6Pa/m,压力最低点(吸点)位于燃烧区的出口;热动力的概念把巷道一般流动损失、火区流动损失和火风压完全统一起来了,解决了实际巷道火灾燃烧区热力计算的困难,使火灾时期的风网解算更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火灾 热动力 热阻力 横向浮升阻力 比燃料消耗率
下载PDF
多分支井地热系统CO_(2)与水的取热效果对比 被引量:10
6
作者 石宇 宋先知 +2 位作者 李根生 许富强 崔启亮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9-190,共12页
多分支井地热系统是开采地热资源的新方法,具有单井注采循环、井眼与储层接触面积大、井眼与裂缝沟通能力强等优势,其中取热工质的采热能力与稳定性是决定地热系统取热效果的关键因素。为了深入分析CO_(2)与水两种常见工质的取热效果,... 多分支井地热系统是开采地热资源的新方法,具有单井注采循环、井眼与储层接触面积大、井眼与裂缝沟通能力强等优势,其中取热工质的采热能力与稳定性是决定地热系统取热效果的关键因素。为了深入分析CO_(2)与水两种常见工质的取热效果,建立了多分支井地热系统井筒—储层耦合的流动传热模型,数值模拟了中、高温热储条件下,CO_(2)与水在多分支井地热系统储层和井筒中的流动传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CO_(2)在中心保温管上返过程中会降压膨胀做功,产生显著温降效应,温度降低超过60℃;②CO_(2)在中心保温管和环空内密度差异大,产生的浮力作用可实现自主循环取热;③在150~200℃的中温储层中,当CO_(2)的注入质量流量为水的2.6倍时,CO_(2)和水从储层中采出的热量相当,但CO_(2)的浮力作用优势明显,具有更好的取热效果;④在超过200℃的高温储层中,水的黏度降低、热容升高、密度差异增大,其取热功率显著高于CO_(2),并且水的循环压力损耗明显降低,减弱了CO_(2)的浮力作用优势,因此水具有更好的取热效果。结论认为,流动传热模型和数值模拟证实不同温度地热地区应选用不同工质类型取热,为下一步地热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CO_(2) 多分支井 数值模拟 物理性质 浮力作用 取热功率 循环压耗
下载PDF
基于库水作用分区的浮托减重型滑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史丁康 许万忠 +3 位作者 熊茹雪 张钧 梁为邦 苏东院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8-33,共6页
针对浮托减重型滑坡,以库水位变动作用区域为依据,将滑坡划分为A、B、C等3个库水作用区域。应用Geostudio有限元软件,研究不同库水作用区域对浮托减重型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滑坡稳定性系数对不同库水作用分区的响应也不同,A区... 针对浮托减重型滑坡,以库水位变动作用区域为依据,将滑坡划分为A、B、C等3个库水作用区域。应用Geostudio有限元软件,研究不同库水作用区域对浮托减重型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滑坡稳定性系数对不同库水作用分区的响应也不同,A区浮托力不利于滑坡稳定,B区浮托力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较小,C区浮托力利于滑坡稳定;库水位升降条件下,在浮托减重型滑坡A区升水、B区和C区降水时,滑坡整体稳定性系数减小,最不利于滑坡稳定,应加强对这3种工况的滑坡变形监测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水升降 作用分区 浮托减重 稳定性系数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空心玻璃微珠对阻尼固体浮力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东杰 马志超 +4 位作者 郑劲东 白师豪 黄东亚 王跃平 徐姗姗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21年第5期45-50,61,共7页
通过空心玻璃微珠(HGB)的体积分数、粒径、偶联剂改性等系列实验,总结分析了空心玻璃微珠对阻尼固体浮力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空心玻璃微珠体积分数的增加,浮力材料的吸水率逐渐增大,而密度、压缩强度和阻尼损耗因子逐渐降... 通过空心玻璃微珠(HGB)的体积分数、粒径、偶联剂改性等系列实验,总结分析了空心玻璃微珠对阻尼固体浮力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空心玻璃微珠体积分数的增加,浮力材料的吸水率逐渐增大,而密度、压缩强度和阻尼损耗因子逐渐降低;随着空心玻璃微珠粒径的增大,浮力材料的吸水率和阻尼损耗因子逐渐增加,而密度、压缩强度逐渐减小;添加偶联剂可有效改善空心玻璃微珠与环氧树脂的界面结合性,提高浮力材料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固体浮力材料 空心玻璃微珠 压缩强度 阻尼损耗因子
原文传递
库水位上升条件下浮托减重型滑坡离心模型试验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松林 汤明高 +1 位作者 许强 付小林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6-622,634,共8页
为研究三峡库区浮托减重型滑坡复活变形特征,以木鱼包滑坡为原型,概化设计了大尺寸离心模型试验.运用高速相机、孔压和土压力传感器,获取了滑坡变形演化的高清影像、孔压和土压等数据,分析了库水作用下该类滑坡的变形特征和机理.研究结... 为研究三峡库区浮托减重型滑坡复活变形特征,以木鱼包滑坡为原型,概化设计了大尺寸离心模型试验.运用高速相机、孔压和土压力传感器,获取了滑坡变形演化的高清影像、孔压和土压等数据,分析了库水作用下该类滑坡的变形特征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库水位上升过程中,滑坡发生了两次明显变形.第一次变形时,中后部首先产生拉张裂缝,随后前部出现压应力集中和隆起现象,为典型推移式滑动.两次变形均经历了从初始变形到加速变形最后减速并停止的过程,累计位移呈典型的“阶跃状”特征.结合孔压和土压数据分析,滑坡变形主要受库水入渗产生的浮托力影响.滑体材料固结压密和衰减蠕变,以及下滑后势能损失是滑坡变形逐渐停止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型滑坡 浮托减重型 离心模型试验 库水位上升 变形特征
下载PDF
不同库水位升速条件下三峡库区浮托减重型滑坡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永煌 柳青 黄晓虎 《土工基础》 2022年第3期414-416,共3页
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库区发生过多起滑坡等地质灾害。选取三峡库区孙家庄滑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GPS监测数据与库水位之间的关系,判定孙家庄滑坡属于浮托减重型滑坡。结合Geo-Studio软件中的SEEP/W和SLOPE/W模块,分析不同库水位上升速... 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库区发生过多起滑坡等地质灾害。选取三峡库区孙家庄滑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GPS监测数据与库水位之间的关系,判定孙家庄滑坡属于浮托减重型滑坡。结合Geo-Studio软件中的SEEP/W和SLOPE/W模块,分析不同库水位上升速率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并深入研究其稳定系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库水上升过程中,滑坡体前缘阻滑段陆续被淹没,抗滑力减小,稳定性系数不断减小;库水上升速率越小,相对应稳定性系数越小。该研究对浮托减重型滑坡变形机理及稳定性分析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托减重型滑坡 库水位升速 渗流场 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