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动岩体破裂规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邓喀中 周鸣 +1 位作者 谭志祥 徐乃忠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1-264,共4页
在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基础上,获得了岩体破裂、离层裂缝发育及采动岩体碎胀规律,给出了离层裂缝高度和长度计算及注浆孔位置确定的表达式。
关键词 离层裂缝 开采沉陷 碎胀系数 采动岩体 破裂规律
下载PDF
承压破碎煤体碎胀系数演变特征与机制 被引量:23
2
作者 褚廷湘 李品 +2 位作者 晁江坤 余明高 韩学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182-3188,共7页
利用自制的承压破碎煤体渗流及自燃测试装置,实验测试及分析了破碎煤体在应力、应力-温度、应力-水分不同条件下的碎胀系数的演变特征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煤样随着应力增加,碎胀系数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且随应力变化服从负指数... 利用自制的承压破碎煤体渗流及自燃测试装置,实验测试及分析了破碎煤体在应力、应力-温度、应力-水分不同条件下的碎胀系数的演变特征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煤样随着应力增加,碎胀系数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且随应力变化服从负指数变化规律;(2)在相同的轴压下,碎胀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热膨胀效应明显,说明采空区煤自燃的热效应将造成破碎煤体的碎胀系数增大,堆积更为松散;(3)当破碎煤体外在水分含量增加,在相同的轴压情况下,碎胀系数随外在水分增加而增加。说明随着采空区破碎煤体外在水分的增加,破碎煤体的碎胀系数将增大;(4)破碎煤体在应力、热膨胀及湿膨胀作用下,堆积体内部颗粒发生相对移动、二次破碎、颗粒自组织再堆积,致使应力-应变曲线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碎胀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破碎煤体 碎胀系数 多场环境
下载PDF
基于关键层理论的地表偏态下沉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于秋鸽 张华兴 +1 位作者 邓伟男 邹友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22-1327,共6页
将工作面上覆岩层分为关键层下部软弱岩层、关键层、松散层3部分,根据关键层理论建立了地表偏态下沉模型。通过引入地表下沉偏态程度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地表偏态下沉的影响并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松散层厚度对地表偏态下沉的作用。研究结果... 将工作面上覆岩层分为关键层下部软弱岩层、关键层、松散层3部分,根据关键层理论建立了地表偏态下沉模型。通过引入地表下沉偏态程度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地表偏态下沉的影响并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松散层厚度对地表偏态下沉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关键层下部岩层碎胀系数越小,偏态程度越明显;关键层距煤层顶板高度越小,偏态程度越明显;煤层厚度越大,偏态程度越明显;当采空区长度达到一定值后,偏态程度不随采空区长度的增加发生改变;关键块平均长度越大,偏态程度越明显;松散层厚度越大,偏态程度越明显。(2)松散层厚度的增加只可以使地表下沉具有连续性,但不会抵消地表下沉的偏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偏态下沉 关键层理论 影响因素 碎胀系数 关键块平均长度 松散层厚度
下载PDF
煤矿地下水库煤岩变形特性的尺寸效应试验 被引量:8
4
作者 汪北方 武力 +2 位作者 张晶 梁冰 刘春保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0-818,共9页
煤矿地下水库煤岩变形不仅直接影响水库的储水能力,而且还严重威胁水库的稳定性。论文以神东矿区大柳塔煤矿地下水库为工程背景,选取拟建水库工作面采空区砂岩、泥岩和煤开展不同粒径煤岩碎胀与压实变形试验,揭示煤岩粒径对变形特性的... 煤矿地下水库煤岩变形不仅直接影响水库的储水能力,而且还严重威胁水库的稳定性。论文以神东矿区大柳塔煤矿地下水库为工程背景,选取拟建水库工作面采空区砂岩、泥岩和煤开展不同粒径煤岩碎胀与压实变形试验,揭示煤岩粒径对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自然或饱水条件下松散砂岩、泥岩和煤块试样的碎胀系数分别为1.587~1.828,1.591~1.787和1.435~1.753,且碎胀系数均随粒径增加呈对数曲线形式增大;混合粒径煤岩块试样碎胀系数介于各单一粒径之间,相同粒径煤块试样碎胀系数最小,泥岩块试样居中,砂岩块试样最大。加载煤岩块试样的应变和碎胀系数也均与粒径满足对数函数关系变化,相比自然煤岩块试样,饱水煤岩块试样碎胀系数变化幅度更为显著,饱水砂岩块碎胀系数变化为0.382~0.530,平均增幅9.45%,饱水泥岩块碎胀系数变化为0.410~0.627,平均增幅16.67%,饱水煤块碎胀系数变化为0.506~0.807,平均增幅13.34%。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煤岩块试样矿物成分及细观结构,分析煤岩块内部组构特征与宏观力学性质关系,阐释应力-水岩作用下煤岩变形的尺寸效应,为煤矿地下水库储水量预测和稳定性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地下水库 饱水煤岩块 碎胀系数 单轴加载 压缩变形 尺寸效应
原文传递
崩落法引起的地表塌陷机制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付华 陈从新 夏开宗 《矿业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7-51,共5页
以程潮铁矿西区为背景,分析崩落法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过程和特征,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阐明顶板冒落导致地表塌陷的3个阶段,分析研究崩落开采采矿量与地表塌陷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程潮铁矿西区地表塌陷可分为初始冒落、渐进冒落和剪切... 以程潮铁矿西区为背景,分析崩落法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过程和特征,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阐明顶板冒落导致地表塌陷的3个阶段,分析研究崩落开采采矿量与地表塌陷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程潮铁矿西区地表塌陷可分为初始冒落、渐进冒落和剪切冒落3个阶段,并且以渐进冒落为主。崩落法开采引起的岩体崩落能否到达地表导致塌陷,与开采深厚比和碎胀系数有关,当覆岩厚度与开采矿体的累计厚度之比小于临界值时,岩体移动会发展至地表,引起地表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落采矿法 地表塌陷 开采深厚比 碎胀系数
原文传递
弱胶结地层重复采动条件下地表最大沉降模型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郭文兵 韩明振 +1 位作者 杨伟强 马志宝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0,共10页
弱胶结地层重复采动条件下的地表沉降特征对西部弱胶结矿区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与生态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理论分析、相似模拟、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等方法,对弱胶结地层矿区重复采动条件下的覆岩运移规律及地表沉降模型进行... 弱胶结地层重复采动条件下的地表沉降特征对西部弱胶结矿区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与生态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理论分析、相似模拟、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等方法,对弱胶结地层矿区重复采动条件下的覆岩运移规律及地表沉降模型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工程应用。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了弱胶结岩石的碎胀性特征及重复采动覆岩运移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机制,建立了“弱胶结地层重复采动条件下地表最大沉降模型”,其中弱胶结岩石的碎胀系数、下层煤的采厚均与弱胶结地层重复采动地表最大下沉值之间呈线性关系。通过相似模拟、数值模拟分析了弱胶结地层重复采动覆岩与地表沉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弱胶结地层初次采动和重复采动覆岩离层高度发育规律基本一致,均呈现阶梯状上升;重复采动地表下沉曲线呈非对称性分布,最大下沉值偏于开切眼侧的规律;并给出了初次采动和重复采动后的覆岩最高发育高度、地表最大下沉值和地表下沉系数。采用已建立的地表最大沉降模型对现场地表最大下沉值进行预测,地表最大沉降模型预计值与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现场实测值相近,验证了“弱胶结地层重复采动条件下地表最大沉降模型”的合理性,同时工作面回采结束后的地表最大下沉预计值可为现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胶结地层 重复采动 碎胀系数 地表沉降 下沉系数 沉降模型
下载PDF
Experiment Study on Movement and Damage of Overburden Under MiningFace Crossing Fault
7
作者 谭志祥 吴侃 周鸣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00年第1期58-61,共4页
Based on similar material model experimen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ubsidence difference of fault hanging wall and lying wall when mining face crosses fault and the normal relative movement regularity of a fault zone.... Based on similar material model experimen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ubsidence difference of fault hanging wall and lying wall when mining face crosses fault and the normal relative movement regularity of a fault zone. The change in bulking coefficients of fault zone, hanging wall and lying wall are given, the difference of mean bulking coefficients of two fault walls are discussed and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pattern of fissure zone during mining face crossing fault is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ng face FAULT MOVEMENT bulking coefficient FISSURE zone
下载PDF
无煤柱自成巷采空区顶板碎胀系数测定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军 张家宾 +3 位作者 周帅 马新根 王亚军 侯世林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2-146,共5页
以宝山煤矿6302工作面垮落细砂岩顶板碎石帮为研究对象,对岩石碎胀系数的现场实测方法及其对巷道顶板变形的影响展开研究;通过分析碎胀系数的机理,结合工程实际,建立了自然标定准线法测量碎胀系数模型,确定了碎胀系数现场实测的方法。... 以宝山煤矿6302工作面垮落细砂岩顶板碎石帮为研究对象,对岩石碎胀系数的现场实测方法及其对巷道顶板变形的影响展开研究;通过分析碎胀系数的机理,结合工程实际,建立了自然标定准线法测量碎胀系数模型,确定了碎胀系数现场实测的方法。现场实测结果表明:采空区顶板垮落后至压实稳定经历3个阶段,快速压实阶段碎胀系数由1.83~1.88迅速降至1.37~1.42,初步稳定阶段碎胀系数变化速度减缓,为1.35~1.39,在缓慢压实阶段,碎胀系数变化值≤0.01;巷道围岩变形规律与采空区矸石碎胀系数变化规律呈现一定相关性,同样存在3个区段,最终巷道顶底板的移近量为296 mm,两帮移近量为135 mm;根据采空区矸石碎胀系数和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切顶卸压自动成巷期间需要进行巷内临时补强支护,且支护距离≥12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煤柱自成巷 碎胀系数 垮落矸石 围岩变形 巷道支护
下载PDF
长治矿区矸石物理力学特性测试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苏礼 谢海洋 李志鹏 《煤炭与化工》 CAS 2017年第5期41-43,46,共4页
矸石的岩石物理力学特性在充填开采中至关重要,为研究长治矿区矸石的物理力学特性,将矸石分为7种级配。在特制的矸石压缩桶中,应用MTS815.02电液伺服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矸石进行压实实验,分别测出矸石的碎涨系数、应力应变关系、压实容... 矸石的岩石物理力学特性在充填开采中至关重要,为研究长治矿区矸石的物理力学特性,将矸石分为7种级配。在特制的矸石压缩桶中,应用MTS815.02电液伺服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矸石进行压实实验,分别测出矸石的碎涨系数、应力应变关系、压实容重、变形模量和时间应变关系。结果表明,均匀配比试件具有以下特性:碎涨系数最小;相同应力条件下应变最小;相同应力条件下压实容重最大;相同应力条件下变形模量最大;一定应力条件下相同的时间内应变最小。故在选择充填材料配比时,应选择均匀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矸石物理力学特性 碎涨系数 应力应变关系 压实容重 变形模量
下载PDF
煤矿地下水库岩体碎胀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汪北方 梁冰 +3 位作者 王俊光 孙可明 孙维吉 迟海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086-4092,4101,共8页
鉴于岩石碎胀特性对于煤矿地下水库储水能力及地表沉陷的重要影响,选取神东矿区某矿22615面为工程背景,利用相似材料模型试验探究采空区垮落岩体应力及碎胀系数分布规律,明确垮落岩体应力-碎胀系数关系,并通过岩石压实试验进行验证,揭... 鉴于岩石碎胀特性对于煤矿地下水库储水能力及地表沉陷的重要影响,选取神东矿区某矿22615面为工程背景,利用相似材料模型试验探究采空区垮落岩体应力及碎胀系数分布规律,明确垮落岩体应力-碎胀系数关系,并通过岩石压实试验进行验证,揭示饱水岩石压实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沿采空区走向,边界附近老顶悬臂梁结构限制覆岩下沉,垮落岩体应力最低仅为0.32 MPa,碎胀系数最大达1.48;中间区域老顶结构失稳覆岩完全下沉,垮落岩体应力趋于1.5 MPa,碎胀系数降至1.09。沿采空区垂向,垮落岩体应力随高度负相关改变,而碎胀系数成正相关变化。无论沿采空区走向或垂向,垮落岩体碎胀系数与应力均满足负对数关系。与自然岩石相比,受载饱水岩石碎胀系数减幅更为明显,两者相差8.514%,为煤矿地下水库储水量和地表沉降量预测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地下水库 相似材料模型试验 覆岩压力 岩石碎胀系数 岩石压实试验
下载PDF
厚硬岩层结构调控低损开采方法及机理研究
11
作者 张玉军 肖杰 +1 位作者 李嘉伟 李友伟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42,共13页
为探究厚硬岩层采动结构对上覆岩层下沉破坏影响及新的低损开采方法,采用相似模拟、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厚硬基本顶采动破坏结构演化和堆积特征对覆岩下沉破坏的影响。相似模拟及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随采随垮的直接顶岩层和周期性... 为探究厚硬岩层采动结构对上覆岩层下沉破坏影响及新的低损开采方法,采用相似模拟、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厚硬基本顶采动破坏结构演化和堆积特征对覆岩下沉破坏的影响。相似模拟及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随采随垮的直接顶岩层和周期性破断的厚硬基本顶分别呈现小块度破坏杂乱堆积和大块度破断整齐堆积;受采动结构特征影响,直接顶岩层采动破坏产生的体积膨胀显著大于厚硬基本顶。根据模拟得到的采动岩层破坏堆积特征构建了厚硬基本顶条件下采动覆岩下沉计算模型。根据采动作用下随采随垮直接顶岩层采动破坏膨胀量显著大于周期性破断厚硬基本顶的规律,提出对厚硬基本顶进行采前大规模水力压裂并借助采动超前支承压力进一步破坏厚硬基本顶,降低厚硬基本顶采动破坏块度,使其随采随垮、杂乱堆积并充分充填采空区以控制上覆岩层下沉破坏,实现低损开采。采用数值模拟验证了压裂弱化厚硬岩层调控其采动结构,增大采动破坏岩层体积膨胀量,降低上覆岩层下沉的有效性。提出的厚硬岩层结构调控低损开采方法可为煤矿绿色高效开采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损开采 岩层控制 水力压裂 覆岩结构调控 采动岩层膨胀
下载PDF
CNG/LPG的能量密度及用于摩托车的可行性研究
12
作者 姬瑞海 丁昌滔 王伟庆 《摩托车技术》 2007年第8期14-17,共4页
如今多种代用燃料正逐渐被应用到内燃机上,在诸多代用燃料中,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以来源广泛、可靠、经济性好、技术可行、燃烧排放低而被作为"清洁燃料"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推广。本文提出能量密度和能量密度系数的概念,将LP... 如今多种代用燃料正逐渐被应用到内燃机上,在诸多代用燃料中,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以来源广泛、可靠、经济性好、技术可行、燃烧排放低而被作为"清洁燃料"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推广。本文提出能量密度和能量密度系数的概念,将LPG、CNG和汽油加以比较,以探讨LPG、CNG作为摩托车代用燃料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密度 能量密度系数 容积系数 CNG/LPG 可行性研究
下载PDF
黑河试验区沙漠和戈壁的总体输送系数 被引量:82
13
作者 左洪超 胡隐樵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71-380,共10页
本文利用黑河试验(HEIFE)1990年8月16日—9月15日的观测资料,对沙漠和戈壁的总体输送系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漠和戈壁的中性总体输送系数分别为2.2×10^(-3)和1.6×10^(-3),对应的粗糙度分别为4.5×10^(-3)和1.7×... 本文利用黑河试验(HEIFE)1990年8月16日—9月15日的观测资料,对沙漠和戈壁的总体输送系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漠和戈壁的中性总体输送系数分别为2.2×10^(-3)和1.6×10^(-3),对应的粗糙度分别为4.5×10^(-3)和1.7×10^(-3)m。中性总体输送系数随风速无明显变化。 文中还求得总体输送系数与总体理查逊数及粗糙度之间的拟合关系式。并利用黑河试验其它时段的观测资料对它的适用性做了初步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 戈壁 总体输送系数 大气
下载PDF
青藏高原总体输送系数的特征 被引量:42
14
作者 李国平 赵邦杰 卢敬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0-67,共8页
利用中日亚洲季风机制合作研究计划设在西藏的 4个自动气象站(AWS)获得的5a多(199年7月~1998年12月)时次密集、观测连续的近地层梯度资料,以最小二乘法确定出相应站点各季节的地表粗糙度,并应用廓线-通量法计算了4站逐日的总体输... 利用中日亚洲季风机制合作研究计划设在西藏的 4个自动气象站(AWS)获得的5a多(199年7月~1998年12月)时次密集、观测连续的近地层梯度资料,以最小二乘法确定出相应站点各季节的地表粗糙度,并应用廓线-通量法计算了4站逐日的总体输送系数,分析了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动量输送系数的多年平均值为3.53×10-3~4.99×10-3,热量输送系数为4.67×10-3~6.73×10-3,并且两种输送系数都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部分站点还存在较明显的年际变化。另外,还讨论了总体输送系数与近地层大气层结稳定度、地表粗糙度以及地面风速等因子的关系,初步建立了可用常规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计算青藏高原总体输送系数的拟合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输送系数 青藏高原 地面粗糙度 时间变化 影响因子 下垫面 大气 季风机制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湍流特征量分析 被引量:33
15
作者 苗曼倩 曹鸿 季劲钧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6-363,共8页
采用1979年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资料,研究高原陆面上总体湍流输送系数CD和CH的特征及边界层高度受高原地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廓线法计算的高原上局地的CD和CH值比同样粗糙度长度条件下平原地区的值大得多,而且日较差... 采用1979年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资料,研究高原陆面上总体湍流输送系数CD和CH的特征及边界层高度受高原地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廓线法计算的高原上局地的CD和CH值比同样粗糙度长度条件下平原地区的值大得多,而且日较差也大于平原地区。主要是青藏高原地处内陆,气温强烈的日变化引起大气层结日变化加大所致;其次,地形复杂增强了机械湍流运动。这里的边界层高度也比平原地区通常出现的值要大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输送系数 青藏高原 大气边界层 端流 特征量
下载PDF
Bulk transfer coefficients of the atmospheric momentum and sensible heat over desert and Gobi in arid climate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强 卫国安 +1 位作者 黄荣辉 曹晓彦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2年第5期468-480,共13页
By utilizing the data of the intensive observation period (May-June, 2000) of Dunhuang land-surface process field experiment that belongs to 'Land-atmosphere Interactive Field Experiment over Arid Region of Northw... By utilizing the data of the intensive observation period (May-June, 2000) of Dunhuang land-surface process field experiment that belongs to 'Land-atmosphere Interactive Field Experiment over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the bulk momentum transfer coefficient Cd and bulk sensibl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Ch between surface and atmosphere over desert and Gobi in the arid region a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ree different method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ough these bulk transfer coefficients are different, they are in the same order. Especially, the means of Cd and Ch are close. Moreover, through analyzing the wind direction, the interference of the building near the observational station with the data is eliminated. From thi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bulk transfer coefficients and the bulk Richardson number and the range of the typical values of the bulk transfer coefficients over desert and Gobi in the typical arid region a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ERT and Gobi bulk transfer coefficient bulk RICHARDSON number interference of building.
原文传递
陇中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和裸露下垫面地表通量和总体输送系数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王澄海 黄宝霞 杨兴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38,共9页
通过对陇中黄土高原地区地表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该地区地表能量收支各项的平均日变化、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热通量日变化、总体输送系数平均日变化及其与稳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白天潜热通量在净辐射通量的分配中所占的份额最... 通过对陇中黄土高原地区地表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该地区地表能量收支各项的平均日变化、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热通量日变化、总体输送系数平均日变化及其与稳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白天潜热通量在净辐射通量的分配中所占的份额最大,其次为感热通量,土壤热通量最小;随着小麦的生长,潜热通量在净辐射通量的分配中所占的份额增加,感热通量则呈下降趋势,波文比呈下降趋势;在10m高度处,在小麦地动量总体输送系数Cd的平均值为6.03×10-3,感热总体输送系数Ch的平均值为3.40×10-3;在裸地,动量总体输送系数Cd的平均值为5.18×10-3,感热总体输送系数Ch的平均值为4.08×10-3。在同一观测高度上,Cd小麦>Cd裸地,Ch小麦<Ch裸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中黄土高原 地表通量 总体输送系数
下载PDF
TOGA-COARE IOP期间的海气通量观测结果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陟 李诗明 +3 位作者 吕乃平 周明煜 吴志明 严志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53-762,共10页
在TOGA-COAREIOP期间用涡度相关法对海气热通量进行了船载直接观测.对垂直风速、温度和湿度湍流脉动观测数据的谱分析显示它们在高频区基本满足"-2/3次方律".对船体简谐震荡影响的讨论从理论上证明该影响在热通量计算中... 在TOGA-COAREIOP期间用涡度相关法对海气热通量进行了船载直接观测.对垂直风速、温度和湿度湍流脉动观测数据的谱分析显示它们在高频区基本满足"-2/3次方律".对船体简谐震荡影响的讨论从理论上证明该影响在热通量计算中可被忽略.根据以此方法得到的通量求出了中性层结条件下感热和潜热的整体输送系数分别为2.25×10(-3)和1.26×10(-3).对海气边界层特性的分析表明该海域的近海层主要呈中性或弱不稳定层结.海气通量的变化与背景环流形势密切相关,潜热通量主要受海面风场强度的影响,而感热通量变化除了风场的影响外,层结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用整体输送法计算TOGA-COAREIOP期间以及TOGA期间8个航次的通量结果而得到的Bowen比约为0.1,显示潜热通量是暖池大气的主要热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GA-COARE 海气通量 涡度相关法 观测结果
下载PDF
用变分方法估算淮河流域总体输送系数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述文 邱崇践 张卫东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6-511,共6页
利用2001年6~7月间在安徽肥西的边界层观测资料,利用变分方法计算地面动量通量和感热通量,进而分别估算该处动量总体输送系数和感热总体输送系数。用变分方法计算的地面粗糙度为0.03m。在中性条件下,10m高处平均动量总体输送系数和感... 利用2001年6~7月间在安徽肥西的边界层观测资料,利用变分方法计算地面动量通量和感热通量,进而分别估算该处动量总体输送系数和感热总体输送系数。用变分方法计算的地面粗糙度为0.03m。在中性条件下,10m高处平均动量总体输送系数和感热总体输送系数分别为4.83×10-3和3.81×10-3,比值是1.27。总体输送系数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中午时段最大,夜晚最小;总体输送系数与大气稳定度存在明显关联,文中给出它们之间的拟合关系式;随着高度的增加总体输送系数减少,但减少幅度逐渐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输送系数 变分法 淮河流域 Obukhov大气稳定度参数
下载PDF
阵列声波测井资料在吐哈油田致密砂岩气层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永军 顾定娜 +3 位作者 马肃滨 陈向阳 陈光辉 万永清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5-178,共4页
吐哈盆地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孔隙度低、渗透性差、孔隙结构复杂等特点,利用常规测井资料难以对储层含气性进行有效评价。以研究区致密砂岩声学特征实验为基础,分析岩样在饱含气状态、饱和水状态下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实... 吐哈盆地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孔隙度低、渗透性差、孔隙结构复杂等特点,利用常规测井资料难以对储层含气性进行有效评价。以研究区致密砂岩声学特征实验为基础,分析岩样在饱含气状态、饱和水状态下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实验为利用阵列声波测井资料所提取纵、横波时差和常规测井资料计算地层的泊松比、体积压缩系数等参数进行气层识别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储层岩心声学物理试验研究证明,地层在高含气饱和度情况下体积压缩系数和泊松比对含气饱和度变化较敏感;根据阵列声波测井资料计算得到的泊松比曲线和体积压缩系数曲线交会可以直观识别气层。给出的解释实例证实了在吐哈盆地致密砂岩储层利用泊松比与体积压缩系数交会法识别气层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声波测井 致密砂岩 泊松比 体积压缩系数 气层识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