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疏泡状流中变形气泡的三维图像测量技术
1
作者 朱学成 罗锐 +1 位作者 许兆锋 杨献勇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3,共5页
研究气泡变形对于分析泡状流中气泡的受力和运动具有重要意义。设计了一种可确定稀疏泡状流中气泡空间坐标与变形参数的图像测量技术:原始图像经预处理和增强后,结合形态学方法识别出变形气泡投影的闭合轮廓。改进了分水岭方法对气泡投... 研究气泡变形对于分析泡状流中气泡的受力和运动具有重要意义。设计了一种可确定稀疏泡状流中气泡空间坐标与变形参数的图像测量技术:原始图像经预处理和增强后,结合形态学方法识别出变形气泡投影的闭合轮廓。改进了分水岭方法对气泡投影进行分割,并用对称直线法确定投影中心改进Hough变换,得到椭球气泡模型的投影椭圆参数。提出了一种由两幅投影轮廓重构三维气泡模型的算法并分析了实验误差。该技术可较准确地测得气泡空间坐标和变形参数:投影椭圆的参数误差小于3个像素,气泡识别误差小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状流 变形气泡 分水岭法Hough变换
下载PDF
稀疏泡状流中三维变形气泡的双投影测量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学成 罗锐 杨献勇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8-241,246,共5页
为研究气泡变形对泡状流中气泡受力与运动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可获得稀疏泡状流中变形气泡三维参数的双投影测量技术:经图像处理得到变形气泡的两幅投影椭圆后,针对变形气泡特点改进了调整椭圆参数以满足极线约束的预处理方法,并基于对偶... 为研究气泡变形对泡状流中气泡受力与运动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可获得稀疏泡状流中变形气泡三维参数的双投影测量技术:经图像处理得到变形气泡的两幅投影椭圆后,针对变形气泡特点改进了调整椭圆参数以满足极线约束的预处理方法,并基于对偶空间理论建立了变形气泡的双投影三维重构算法,改进了已有算法中对三维模型与其二维投影间映射关系的处理。在稀疏泡状流中的实验结果表明此技术可较准确地测得变形气泡三维参数,实验误差小于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状流 变形 双投影 对偶空间
原文传递
QUADRANT ANALYSIS OF BUBBLE INDUCED VELOCITY FLUCTUATIONS IN A TRANSITIONAL BOUNDARY LAYER 被引量:6
3
作者 HUANG Jian MURAI Yuichi YAMAMOTO Fujio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1期93-99,共7页
Our previous study showed that the frictional drag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void fraction at Re〉1300, while it increases at Re 〈 1000. Decomposition of the Reynolds shear stress also implied that bubbles induce iso... Our previous study showed that the frictional drag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void fraction at Re〉1300, while it increases at Re 〈 1000. Decomposition of the Reynolds shear stress also implied that bubbles induce isotropy of turbulence. In order to confirm our previous analysis and to further investigate flow fields in the vicinity of bubbles, we analyze velocity fluctuations on the quadrant space in the streamwise and transverse directions (u′-v′ plane). Here, we focus on two specific Reynolds numbers (at Re≈900 and ≈1410, which are close to the laminar-to-turbulent transition regime) and discuss bubble effects on sweep (u′〉 0, v′〈 0 ) and ejection (u′〈 0, v′〉 0) events as a function of the Reynolds number. We also illustrate velocity fluctuations in the vicinity of an individual bubble and a swarm of bubbles on the u′- v′ coordinat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bubble swarm suppresses the velocity fluctuations at Re≈14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bbly channel flow Particle Tracking Velocimetry (PTV) quadrant analysis velocity fluctuation boundary layer laminar-to-turbulent transition
原文传递
收缩-扩散型喷嘴内高速泡液流稳态解的分岔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凤华 唐川林 +1 位作者 杨林 廖振方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79-981,共3页
空化水射流技术的关键是空化喷嘴 ,实验证明空化喷嘴出口形状对喷嘴的空化效果影响很大。对在具有收缩 扩散形状的喷嘴内高速泡液流稳态解的分析表明 :泡液流中很小的空隙率亦强烈地影响着其流动特性。当空隙率为临界值αc=1.895 993&#... 空化水射流技术的关键是空化喷嘴 ,实验证明空化喷嘴出口形状对喷嘴的空化效果影响很大。对在具有收缩 扩散形状的喷嘴内高速泡液流稳态解的分析表明 :泡液流中很小的空隙率亦强烈地影响着其流动特性。当空隙率为临界值αc=1.895 993× 10 -4时 ,泡液流稳态解出现分岔现象。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岔 空化射流 泡液流 收缩-扩散型喷嘴 空化喷嘴
下载PDF
竖直和水平圆管换热器在内热源液池内的两相换热特性
5
作者 李隆键 崔文智 王小军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46,共6页
针对溶液堆整体模拟试验模型的结构尺寸和运行工况,建立了内热源液池内自然对流和鼓泡驱动同时作用下竖直和水平圆管换热器的两相流动和换热模型,进行了相应的数值模拟计算。数值计算得到不同加热强度和鼓泡流量下的对流换热性能,与相... 针对溶液堆整体模拟试验模型的结构尺寸和运行工况,建立了内热源液池内自然对流和鼓泡驱动同时作用下竖直和水平圆管换热器的两相流动和换热模型,进行了相应的数值模拟计算。数值计算得到不同加热强度和鼓泡流量下的对流换热性能,与相应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利用相似理论和量纲分析,推导了内热源液池内两相流动换热的无因次准则关系式,根据数值计算结果总结出换热Nu数的经验关系式。最后,分析比较了竖直和水平圆管换热器的两相对流换热特性,为溶液堆内换热器设计和布置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对流 鼓泡驱动流 耦合传热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竖直槽道中泡状湍流的数值模拟研究
6
作者 阙夏 刘难生 陆夕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79-1286,共8页
利用直接数值模拟技术计算研究了泡状槽道湍流问题,着重研究了当重力方向和流动方向反向(逆流方向)和同向(顺流方向)时气泡运动和湍流脉动的相互作用.比较了泡状槽道湍流和纯剪切槽道湍流的流场统计特性,分析了气泡在流场中的分布规律,... 利用直接数值模拟技术计算研究了泡状槽道湍流问题,着重研究了当重力方向和流动方向反向(逆流方向)和同向(顺流方向)时气泡运动和湍流脉动的相互作用.比较了泡状槽道湍流和纯剪切槽道湍流的流场统计特性,分析了气泡在流场中的分布规律,讨论了气泡在湍流流场中的脉动运动特性及其对湍流近壁结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逆流泡状槽道湍流中,气泡增强流体运动,湍流的统计特性增强;而在顺流情况下,气泡对流体运动的作用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数值模拟 泡状槽道湍流 湍流脉动
下载PDF
液气射流泵内部流场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21
7
作者 向清江 袁寿其 +1 位作者 何培杰 李同卓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1-235,共5页
通过闪频仪观测,泵内部流动可分为分层流、液滴流和泡状流.为了简化模拟和计算,将计算区域分为部分喉管和扩散管两块.对液气射流泵喉管内部射流流动,建立抛物型流动方程组,采用控制容积法将方程组离散,并用TDMA法求解;对扩散管内部泡状... 通过闪频仪观测,泵内部流动可分为分层流、液滴流和泡状流.为了简化模拟和计算,将计算区域分为部分喉管和扩散管两块.对液气射流泵喉管内部射流流动,建立抛物型流动方程组,采用控制容积法将方程组离散,并用TDMA法求解;对扩散管内部泡状流,采用双流体模型建立液气两相流方程组,混合有限分析法离散,压力耦合半隐式方法(SIMPLE)求解.数值模拟获得液气射流泵内部流速分布.计算预测的射流碎裂位置与试验观测结果一致;壁面压力分布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趋势相近.计算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液气射流泵外部水力性能,为液气射流泵的优化设计与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气射流泵 数值模拟 液气两相流 混合有限分析法 泡状流
下载PDF
两相流中密度波现象的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刘磊 周芳德 李会雄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27-234,共8页
密度波(又称连续波、空隙度波、运动学波)是两相流中的特殊现象,本文评述两相流密度波理论的主要研究进展,这些理论不仅研究了线性密度波和非线性密度波的特性,还研究了气液两相流的流型转变与密度波的关系,流化床中气塞的形成和... 密度波(又称连续波、空隙度波、运动学波)是两相流中的特殊现象,本文评述两相流密度波理论的主要研究进展,这些理论不仅研究了线性密度波和非线性密度波的特性,还研究了气液两相流的流型转变与密度波的关系,流化床中气塞的形成和床层的塌陷现象与密度波的关系等.同时介绍试验和理论研究在密度波的波速、频率、稳定性和色散性等方面取得的主要结论.最后指出密度波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尚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不稳定性 密度波 泡状流 流化床
下载PDF
竖直圆管内泡状流界面参数分布特性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国强 孙立成 +2 位作者 阎昌琪 幸奠川 田道贵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76-1181,共6页
采用双头光纤探针对内径为50 m m竖直圆管内空气-水两相泡状流界面参数径向分布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气液两相表观速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04-0.05 m/s和0.071-0.283 m/s。结果表明,竖直管内向上泡状流局部界面面积浓度(IAC )、空泡份... 采用双头光纤探针对内径为50 m m竖直圆管内空气-水两相泡状流界面参数径向分布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气液两相表观速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04-0.05 m/s和0.071-0.283 m/s。结果表明,竖直管内向上泡状流局部界面面积浓度(IAC )、空泡份额及气泡频率径向分布相类似,即气相流速较低时管道中间很大范围内以上3个局部界面参数几乎恒定,近壁区迅速下降到较低值;随气相流速的增加,局部界面参数在管道中心出现峰值。本实验中气泡聚合与破碎现象较少发生,索特平均直径沿径向近似均匀分布,且随气液两相流速变化很小。通过气泡横向受力解释了局部界面参数分布的影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头光纤探针 泡状流 界面参数分布 气泡受力
下载PDF
PARAMETRIC STUDY ON THE THRUST OF BUBBLY WATER RAMJET WITH A CONVERGING-DIVERGING NOZZLE 被引量:4
10
作者 FU Ying-jie WEI Ying-jie ZHANG Jia-zhong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5期591-599,共9页
To predict the thrust of bubbly water ramjet with a converging-diverging nozzle, the physical processes occurring in the diffuser, mixing chamber and nozzle were analyzed.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sepa... To predict the thrust of bubbly water ramjet with a converging-diverging nozzle, the physical processes occurring in the diffuser, mixing chamber and nozzle were analyzed.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separately under the restrictions of certain assumptions. The bubbly nozzle flow was examined using a two-fluid model and accomplished by specifying the water velocity distribution in the nozzle. The numerical analysis of flow field in the nozzle shows that the Mach number at the throat is 1.009, near unity, and supersonic bubble flow appears behind the throat. There is greater thrust produced by bubbly water ramjet, compared with single-phase air ramjets. Subsequently, the influences of vessel velocity, air mass flow rate, inlet area Ai, area ratio (i.e., mixing chamber to inlet area Am/Ai), and initial bubble radius on the thrust were emphatically investiga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hrus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ir mass flow rate, inlet area and the area ratio, and the decrease of initial bubble radius. However, the thrust weakly depends on the vessel velocity. These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are useful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bubbly water ramjet eng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bbly water ramjet converging-diverging nozzle bubbly flow ramjet thrust numerical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群体平衡模型对复杂气液泡状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1
作者 段欣悦 张孜博 +1 位作者 厉彦忠 屠基元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28-933,共6页
引言气液泡状流广泛出现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核工程技术等领域,且多为复杂湍流泡状流。在工程领域中,准确预测这种复杂泡状流的含气率、气-液速度、气泡直径等参数对工业设备安全与优化分析十分重要。
关键词 泡状流 大管道 群体平衡方法 气泡的聚并 气泡的破裂 侧升力
下载PDF
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泡状流进口段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建 张鸣远 +2 位作者 张超杰 苏玉亮 任长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95-898,共4页
在水、空气实验回路上对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泡状流的壁面切应力进口段进行了实验研究 .通过测量实验段入口段的压强梯度沿管长的变化来确定进口段的长度 .在实验中 ,分别使用了轴向进气 (A型 )和径向进气 (B型 ) 2种混合器 .通过对实验数... 在水、空气实验回路上对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泡状流的壁面切应力进口段进行了实验研究 .通过测量实验段入口段的压强梯度沿管长的变化来确定进口段的长度 .在实验中 ,分别使用了轴向进气 (A型 )和径向进气 (B型 ) 2种混合器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分析 ,给出了预测进口段的关联式 .实验及计算结果表明 ,在实验参数范围内 ,控制单相水和两相泡状流壁面切应力进口段的主要机理是相同的 ;进口段长度随液流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 ,随截面含气率的增加而增大 ;实验值和估算值的偏差在 10 8%以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段 切应力 压降 气液相两泡状流 水平管 雷诺数 截面含气率
下载PDF
水气两相流中稀疏气泡流动速度场的数字图像测量初探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明亮 陈刚 +3 位作者 许联锋 邵建斌 李志高 黄兆伟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8-212,共5页
由空压机提供的气体通过一排微小直径的喷嘴进入静止水体,形成水气两相流流场。在单相PIV和PTV技术的基础上,研究稀疏气液两相流情况下气泡的速度场分布。PIV算法采用快速傅立叶互相关分析法,而PTV算法需要获得每幅图像中每个气泡的形心... 由空压机提供的气体通过一排微小直径的喷嘴进入静止水体,形成水气两相流流场。在单相PIV和PTV技术的基础上,研究稀疏气液两相流情况下气泡的速度场分布。PIV算法采用快速傅立叶互相关分析法,而PTV算法需要获得每幅图像中每个气泡的形心,根据连续图像中的粒子对,计算速度。用PIV和PTV两种算法处理求出气泡的速度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其最终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流体及多相流的流量测技术,提高我们进行低密度气液两相流相关研究的测量水平。同时为水气两相流的数值分析和理论研究提供流场测试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流动 图像处理 PIV互相关算法 PTV算法
下载PDF
平板喷气流场特性影响因素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叶青 董文才 欧勇鹏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29,共5页
为了揭示平板底部喷气时气层的流动特征,在低湍流度水洞中开展了平板气液两相流边界层特性模型试验,研究了气流量、来流速度等对气层宏观形态的影响,分析了气层流态的转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气层在平板底部随来流向后扩散,存在一个横... 为了揭示平板底部喷气时气层的流动特征,在低湍流度水洞中开展了平板气液两相流边界层特性模型试验,研究了气流量、来流速度等对气层宏观形态的影响,分析了气层流态的转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气层在平板底部随来流向后扩散,存在一个横向扩散角;气流量增加,横向扩散角增大;来流速度增加,横向扩散角减小。气层流态与气流量和来流速度有关,当无因次气流量系数Cq≤0.610时,气层主要表现为气泡流;当Cq≥1.446时,气层转变为分层流,其他情况下呈现出分层流与气泡流同时存在的过渡流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 流场 气层形态 扩散角 气泡流 过渡流 分层流 气流量系数
下载PDF
气-液两相湍流流动的双流体模型与模拟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辉 胡宗定 黄慧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72-378,共7页
按双流体模型的基本思想,分别将鼓泡流中的气液两相视作连续介质,用Eulerian坐标系中多流体模型统一描述两相各自的运动,提出包括气相(气泡)湍动动能及其耗散率的k_1-ε_1-kb-ε_b两相湍流模型。以鼓泡塔内两... 按双流体模型的基本思想,分别将鼓泡流中的气液两相视作连续介质,用Eulerian坐标系中多流体模型统一描述两相各自的运动,提出包括气相(气泡)湍动动能及其耗散率的k_1-ε_1-kb-ε_b两相湍流模型。以鼓泡塔内两相湍流流动为例进行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预报结果与实测数据符合良好,在预示湍流输运性质上较之已有模型有明显改进。为鼓泡流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泡流 湍流 双流体模型 鼓泡塔 气流两相流
下载PDF
Effect of internal bubbly flow on pipe vibrations 被引量:4
16
作者 ZHANG MingMing & XU JianZho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Chin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0年第2期423-428,共6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wall vibrations of a pipe due to injection of a uniform bubble cloud into the pipe flow. For different bubble void fractions and averaged bubble sizes, the vibratio...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wall vibrations of a pipe due to injection of a uniform bubble cloud into the pipe flow. For different bubble void fractions and averaged bubble sizes, the vibrations were measured using accelerometers. To understand the underlying physics, the evolution of the vibration spectra along the streamwise direction was examined. Results showed that wall vibrations were greatly enhanced up to 25 dB, compared with no bubble ca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bration were mainly dependent on void fraction. These vibrations were believed to be caused by two mechanisms: acoustic resonance and normal modes of the bubble cloud. The former, originating fro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first mode of the bubble cloud and the first acoustic mode of the pipe, persisted along the entire pipe to enhance the vibration over a broad band frequency range, while the later, due to the process of bubble formation, successively decayed in the streamwise dir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PE vibration bubbly flow ACOUSTIC RESONANCE NORMAL mode DECAY rate
原文传递
流动型态对气液总压降的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范伟东 王翔 +4 位作者 郭继香 刘磊 程仲富 曹畅 邢钰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64,共6页
针对深层稠油在井筒举升过程中形成多相混合流体造成原油举升困难的问题,采用高温高压井筒模拟装置,在高温高压实验数据基础上,依据前人模型,推导并修正得出油气水三相压降计算模型,实验数据与模型拟合度高达0.98以上,并得出不同气液比... 针对深层稠油在井筒举升过程中形成多相混合流体造成原油举升困难的问题,采用高温高压井筒模拟装置,在高温高压实验数据基础上,依据前人模型,推导并修正得出油气水三相压降计算模型,实验数据与模型拟合度高达0.98以上,并得出不同气液比下的气相分布因数Cog值。实验结果表明,泡状流的Cog值最小,气相分散程度高,气液混合物分布均匀,对气液总压降的降低效果最为显著。因此,气液流态保持在泡状流区间,更有利于生产。流动型态对气液总压降的研究为稠油开采中举升压降的精确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稠油 多相流 压降模型 气相分布因数 泡状流
下载PDF
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泡状流的多尺度分形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斌 许明飞 段晓松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77-83,共7页
为了探讨气液两相流泡状流的非线性、非均匀性和混沌特性机制,利用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对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流的压差波动信号进行测量。结合小波模极大值理论,对采集的压差波动信号用db2小波在1~9尺度下进行分解,再分别对分解的信号进行... 为了探讨气液两相流泡状流的非线性、非均匀性和混沌特性机制,利用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对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流的压差波动信号进行测量。结合小波模极大值理论,对采集的压差波动信号用db2小波在1~9尺度下进行分解,再分别对分解的信号进行Hurst分析。通过对压差波动信号不同尺度下的细节信号和概貌信号研究,发现在不同尺度下表现出不同的分形结构,1、2尺度的细节信号只有一个明显的Hurst指数,且小于0.5,反映了微尺度的气泡与气泡之间的相互作用;3~7尺度的细节信号具有2个Hurst指数,分别小于0.5和大于0.5,表现为多分形特征,反映了介尺度的液体和气泡之间的相互作用;8、9尺度的细节信号也只有一个Hurst指数,且大于0.5,主要体现了宏尺度的整个气液两相系统与管壁之间的相互作用。各尺度的能量分布表明,压差波动信号主要体现了微尺度的气泡与气泡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泡状流 R/S分析 多尺度 多分形
下载PDF
气水两相下降流中泡状流与段塞流转换边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一波 石书强 +5 位作者 王建海 丁保东 李婷婷 徐梓然 王珍 韩宇飞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4,共9页
针对塔河油田气水混注驱替“阁楼油”过程中泡状流与段塞流转换边界不清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气水两相下降流中泡状流与段塞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气相表观流速为0.01~1.00 m/s、液相表观流速为0.03~2.00 m/s、管径为76 m... 针对塔河油田气水混注驱替“阁楼油”过程中泡状流与段塞流转换边界不清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气水两相下降流中泡状流与段塞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气相表观流速为0.01~1.00 m/s、液相表观流速为0.03~2.00 m/s、管径为76 mm的模拟条件下,管道中主要为泡状流和段塞流;与模拟结果相比,Barnea、Kokal、薛玉卿模型预测的转换边界偏小,Bhagwat和Yijun模型预测的转换边界偏大;随着气相表观流速增加,泡状流向段塞流转换时所需液量逐渐增大;在低液量条件下,越靠近管道中心,气泡数量越多,空隙率越大;随液量增加,单个小气泡体积减小,气泡在整个管道横截面上分布越均匀。基于漂移模型,考虑气泡群滑脱速度,建立了新的泡状流与段塞流转换边界模型,216组文献数据验证结果显示,新模型准确率为95.37%,准确度较高。建立的泡状流—段塞流转换边界模型,不仅可提高井筒压力、温度模型的计算精度,同时对塔河油田现场注入井井口参数优化、注入设备优选和提高“阁楼油”驱替效率有很好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状流 段塞流 转换边界 气水混注 阁楼油 缝洞型油藏
下载PDF
MEASUREMENT OF BUBBLE-BUBBLE INTERACTION DEPENDED ON REYNOLDS NUMBER USING STEREOSCOPIC BUBBLE-TRACKING TECHNIQUE 被引量:1
20
作者 QUJian-wu MURAlYuichi YAMAMOTOFujio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05年第2期243-251,共9页
Bubble-bubble interaction in free rising bubbly flows i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velocity vectors of the bubbles are measured by a stereoscopic bubble-tracking technique and then the rela... Bubble-bubble interaction in free rising bubbly flows i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velocity vectors of the bubbles are measured by a stereoscopic bubble-tracking technique and then the relative velocity vectors of two nearest-neighbor bubbles are calculated with high statistical reliability. With the measurement data at Reynolds number ranging from 5 to 75, the vertical attraction and the horizontal repulsion are confirmed for Re<10 as known by the past study based on Navier-Stokes simulation. The new finding of the present measurement is that the bubbles of Re>30 have repulsive velocity bothin the horizontal and the vertical directions as those rise closely. Moreover,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the bubble-bubble interaction is discussed with the data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vector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bbly flow bubbly dynamics three-dimensional measurement PTV image process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