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藻细胞的连续泡沫分离法采收 被引量:9
1
作者 曾文炉 李宝华 +3 位作者 李浩然 丛威 蔡昭铃 欧阳藩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18-923,共6页
为考察连续泡沫分离法采收微藻细胞的可行性 ,在一种斜臂泡沫分离装置上 ,以螺旋藻为模型藻种 ,较为详细地研究了载气流率、藻液进料流率、浓度、pH值、离子强度、乙醇浓度、进料位置、泡沫段与液相段高度之比等因素对泡载采收性能的影... 为考察连续泡沫分离法采收微藻细胞的可行性 ,在一种斜臂泡沫分离装置上 ,以螺旋藻为模型藻种 ,较为详细地研究了载气流率、藻液进料流率、浓度、pH值、离子强度、乙醇浓度、进料位置、泡沫段与液相段高度之比等因素对泡载采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载气流率、藻液进料流率或藻液浓度较低时采收性能良好 ;当 pH值为 11、离子强度为 1 3× 10 4 μs·cm-1、乙醇浓度为 3%(体积 )时泡载收率可达 2 5 %~ 45 %;采用泡沫相段进料有利于提高泡载采收性能。提出的连续泡载采收动力学模型与实验值拟合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泡沫分离法 细胞采收 微藻 螺旋藻 动力学模型 细胞培养
下载PDF
泡载分离富集青霉素生产废水中乙酸丁酯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胡欣 常志东 +2 位作者 孙兴华 申淑锋 谢智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1,共4页
采用两种泡载分离法 ,即鼓泡分离法和溶剂浮选法 ,对青霉素发酵液提炼过程产生的废液体系中的乙酸丁酯进行分离富集 ,重点考察提取率与通气速率及通气时间的关系 ,研究分离塔内乙酸丁酯轴向分布梯度。结果表明溶剂浮选法分离富集废水中... 采用两种泡载分离法 ,即鼓泡分离法和溶剂浮选法 ,对青霉素发酵液提炼过程产生的废液体系中的乙酸丁酯进行分离富集 ,重点考察提取率与通气速率及通气时间的关系 ,研究分离塔内乙酸丁酯轴向分布梯度。结果表明溶剂浮选法分离富集废水中的乙酸丁酯效果较佳 ;鼓泡分离法如果采用多级塔串联工艺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载分离 鼓泡分离 溶剂浮选 乙酸丁酯 青霉素
下载PDF
T型管内泡状流相分离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来顺 刘丽芳 +4 位作者 田文喜 孟兆明 杨燕华 苏光辉 王成龙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3-57,共5页
以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中第4级自动降压系统管线(ADS-4)与一回路主管道所形成的T型管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模拟在水平主管内为泡状流时气-液两相流经支管时的分离情况,得到其支/主管分离比、相分布图、压力图和速度场... 以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中第4级自动降压系统管线(ADS-4)与一回路主管道所形成的T型管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模拟在水平主管内为泡状流时气-液两相流经支管时的分离情况,得到其支/主管分离比、相分布图、压力图和速度场图,并研究进口体积分数及气泡尺寸对相分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泡状流在T型结构处的相分离现象显著,分离比随进口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降低,对于特定管道尺寸存在一个使相分离效果最显著的气泡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管 数值模拟 泡状流 相分离
原文传递
液压油箱内部隔板对气泡分离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马晓霞 冀宏 +1 位作者 郑直 张继铭 《甘肃科学学报》 2016年第5期51-55,共5页
利用Fluent中的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对一种液压油箱内部流场进行气液两相流三维数值计算,验证了气泡在油液中上浮的时间随其直径的增大而缩短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了有无隔板以及隔板位置不同时,油液中不同直径气泡的分离特点。结果表... 利用Fluent中的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对一种液压油箱内部流场进行气液两相流三维数值计算,验证了气泡在油液中上浮的时间随其直径的增大而缩短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了有无隔板以及隔板位置不同时,油液中不同直径气泡的分离特点。结果表明:隔板对直径为0.3~1.0mm的气泡分离影响明显,通过隔板延长油液流动距离,有利于气泡的上浮分离;直径为1~2mm的气泡,本身上浮时间比较短,几乎完全可以从油液中分离,隔板对大气泡分离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油箱 上浮时间 隔板 气泡直径 气泡分离
下载PDF
液压油箱内气泡流动观测及气泡分离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冀宏 孙东宁 +1 位作者 王金林 张继铭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50,173,共5页
针对液压油箱内气泡流动的现象,搭建气泡流动可视化试验系统,观察回油管出口附近气泡的流入和液压泵吸油管处气泡的吸入过程,获得气泡分布规律.利用Fluent中的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对液压油箱内流场进行气液两相流三维数值计算.基于气... 针对液压油箱内气泡流动的现象,搭建气泡流动可视化试验系统,观察回油管出口附近气泡的流入和液压泵吸油管处气泡的吸入过程,获得气泡分布规律.利用Fluent中的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对液压油箱内流场进行气液两相流三维数值计算.基于气泡流动可视化试验结果和气液两相流的流动特性,提出两种实现气泡快速分离的方案.研究表明:系统回油管中油液携带直径大小不同的气泡进入到油箱内,快速弥散于整个油箱油液中;较大气泡能够快速上浮、逸出液面,直径较小的气泡随液流被液压泵吸入;在油液流入油箱前,通过改变油液的流态,形成旋转流或紊态流,可以使气泡从油液中快速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油箱 气泡流动 分离方法 流动可视化试验 Fluent仿真
下载PDF
Numerical Study on Low-Reynolds Compressible Flows around Mars Helicopter Rotor Blade Airfoil
6
作者 Takuma Yamaguchi Masayuki Anyoji 《Journal of Flow Control, Measurement & Visualization》 CAS 2023年第2期30-48,共19页
High-speed rotor rotation under the low-density condition creates a special low-Reynolds compressible flow around the rotor blade airfoil where the compressibility effect on the laminar separated shear layer occurs. H... High-speed rotor rotation under the low-density condition creates a special low-Reynolds compressible flow around the rotor blade airfoil where the compressibility effect on the laminar separated shear layer occurs. However, the compressibility effect and shock wave gener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Mach number (M) and the trend change due to their interference have not been clarified. The purpose is to clear the compressibility effect and its impact of shock wave generation on the flow field and aerodynamics. Therefore, we perform a two-dimensional unsteady calculation by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analysis using the CLF5605 airfoil used in the Mars helicopter Ingenuity, which succeeded in its first flight on Mars. The calculation conditions are set to the Reynolds number (Re) at 75% rotor span in hovering (Re = 15,400), and the Mach number was varied from incompressible (M = 0.2) to transonic (M = 1.2). The compressible fluid dynamics solver FaSTAR developed by the 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JAXA) is used, and calculations are performed under multiple conditions in which the Mach number and angle of attack (α) are swept.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flow field is similar to that in the Earth’s atmosphere above M = 1.0, such as bow shock at the leading edge, whereas multiple λ-type shock waves are observed over the separated shear layer above α = 3° at M = 0.80.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s found in the C<sub>p</sub>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airfoil between M = 0.6 and M = 0.8. From the results, it is found that multiple λ-type shock waves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airfoil surface pressure distribution, the separated shear layer effect is dominant in the surface pressure change and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 CLF5605 Rotor Blade Airfoil Compressibility Effect Low-Reynolds Number Mars Helicopter separation bubble Shock Wave
下载PDF
高含气井下泵气液分离机理及系统设计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筱磊 刘新福 +2 位作者 周超 何鸿铭 张瑞强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5-80,共6页
为了探讨高含气井下泵气液分离效果随各排采参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了非线性和非定常性的泵下气液分离流场气泡动力学模型,并依据数值求解结果分析环形分离腔室中两相流运移速度以及气泡上浮速度的动态变化状况,揭示了高含气井下泵气液分... 为了探讨高含气井下泵气液分离效果随各排采参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了非线性和非定常性的泵下气液分离流场气泡动力学模型,并依据数值求解结果分析环形分离腔室中两相流运移速度以及气泡上浮速度的动态变化状况,揭示了高含气井下泵气液分离机理,同时依据泵下气液分离系统计算模型量化分析了内外管径和分离腔室尺寸等随各排采参数的变化规律,并提出气液分离系统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高含气井排采泵下气液分离系统的内外管径均随冲程、冲次和泵径的增加而不断增大,且受泵径的影响尤为明显;环形分离腔室的最大和最小长度只与冲次有关,且成反比例变化趋势;采用长冲程、低冲次和合理设计泵径原则时的气液分离系统效率最佳,在满足排水量要求时,可充分发挥系统气液分离作用,提高泵效并减小井下泵惯性、振动动载荷以及杆柱应力变化幅值。研究内容和结果可为高含气井下泵的现场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泵 气液分离 气泡动力学 分离机理 环形分离腔室 气液两相流动
下载PDF
Nonfoaming Bubble Separation for Recovery of Butyl Acetate from Discharged Wastewater During Penicillin Production 被引量:3
8
作者 孙兴华 常志东 +2 位作者 胡欣 申淑锋 刘会洲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29-333,共5页
Two nonfoaming bubble separation techniques, air stripping and solvent sublation,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in order to recover butyl acetate (BA) from discharged wastewater after solvent extraction of penicillin. R... Two nonfoaming bubble separation techniques, air stripping and solvent sublation,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in order to recover butyl acetate (BA) from discharged wastewater after solvent extraction of penicillin. Results show air stripping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recovery of BA from the wastewater. Axial concentration of BA had a noted maximum point along the column. In contrast, solvent sublation is very effective to recover BA from the wastewater. In solvent sublation experiments, axial concentration of BA along the column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from the bottom to the top because of two primary mass transport processes. One is the transport by adsorption or attachment to ascending bubbles, and the other is by dispersion at water-solvent interface and by water film in organic solvent layer.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high removal efficiency in solvent sublati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wastewater was studied with optic microscope, which was showed to be an emulsion of BA in water at large concentration of BA. Solvent sublation can be successfully used in the removal of BA from its emulsion in the wastewater. The surface tension of simulated solution composed of lysozyme and BA was studied to understand mutual effect of biological materials and BA. Results show that lysozyme affects the adsorption of BA at air-water interface and they may form a complex between BA and lysozyme molecu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bble separation air stripping solvent sublation butyl acetate WASTEWATER EMULSION
下载PDF
紫苏籽蛋白协助泡沫分离去除亚甲基蓝
9
作者 孙宇格 陈林 +2 位作者 姚楠 赵春全 胡楠 《当代化工研究》 2023年第4期163-166,共4页
染料在赋予生活色彩的同时也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解决化学表面活性剂再污染和生物表面活性剂价格昂贵的问题,本研究以农产品紫苏籽(PS)为原料,将碱提后的紫苏籽蛋白(PSP,提取率为42.1%)创新性地作为起泡剂和捕收剂,... 染料在赋予生活色彩的同时也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解决化学表面活性剂再污染和生物表面活性剂价格昂贵的问题,本研究以农产品紫苏籽(PS)为原料,将碱提后的紫苏籽蛋白(PSP,提取率为42.1%)创新性地作为起泡剂和捕收剂,采用绿色环保的泡沫分离技术去除水溶液中的亚甲基蓝(MB),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减少生物毒性和环境风险的目的。此外重点考察了分离过程中PSP对泡沫性能与MB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SP浓度500mg·L^(-1)、pH值10.0的条件下,亚甲基蓝的去除率为94.6%、富集比为78.8。本文开发的技术为处理染料废水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分离 起泡剂 捕收剂 紫苏籽蛋白 亚甲基蓝
下载PDF
一体化电动液压动力单元内气泡分布及气泡分离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东宁 刘新强 +1 位作者 王金林 张继铭 《甘肃科学学报》 2015年第2期88-92,共5页
针对一体化电动液压动力单元内气泡流动现象进行气泡流动观测试验,利用Fluent中的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对其进行气液两相流三维数值计算。基于气泡流场解析结果和气液两相流的流动特性,提出了两种实现气泡快速分离的方案。研究发现:气... 针对一体化电动液压动力单元内气泡流动现象进行气泡流动观测试验,利用Fluent中的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对其进行气液两相流三维数值计算。基于气泡流场解析结果和气液两相流的流动特性,提出了两种实现气泡快速分离的方案。研究发现:气泡在液压电机泵壳体的外表面及上端吸油口腔体的内表面分布较多,气泡在主轴的外表面汇集。在油液流入油箱前,通过改变油液的流态形成旋转流或紊态流、延长流动路径,可以实现气泡从油液中快速分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电动液压动力单元 气泡流 分离方法 Fluent仿真
下载PDF
柱状气浮分离器处理含油污水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海俊 张军 +2 位作者 许晶禹 郑之初 王密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4-340,共7页
乳化后的含油污水中,油滴细小分散、稳定不易团聚上浮。常规采用药剂破乳和加热处理方法,会增大企业生产成本。柱状气浮除油技术因其设备结构简单、节能高效,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受到相关企业重视。气浮除油效率受到多种参数制约,而压力、... 乳化后的含油污水中,油滴细小分散、稳定不易团聚上浮。常规采用药剂破乳和加热处理方法,会增大企业生产成本。柱状气浮除油技术因其设备结构简单、节能高效,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受到相关企业重视。气浮除油效率受到多种参数制约,而压力、分流比、污水的矿化度和单位时间内的气浮强度是几个关键因素。该文以实验研究为主,提出了综合除油率和气浮强度两个评价指标。尝试在实际生产环境内的可控制因素中,找到影响气浮除油效率的关键因素,用以改进柱状气浮分离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浮柱 含油污水 乳化 多相分离
原文传递
气泡行为对旋流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磊 杨蕊 +1 位作者 朱宝锦 吕超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667-2674,共8页
首先运用高速摄像对气液旋流分离器内的气泡动力学行为及气核运移规律展开研究,并对摄取的图像进行处理。研究发现,气泡之间的聚并和破裂过程分别分为三个步骤。1)聚并过程:气泡碰撞,液膜挤压变形;液膜发生融合并向外排液;新气泡形态趋... 首先运用高速摄像对气液旋流分离器内的气泡动力学行为及气核运移规律展开研究,并对摄取的图像进行处理。研究发现,气泡之间的聚并和破裂过程分别分为三个步骤。1)聚并过程:气泡碰撞,液膜挤压变形;液膜发生融合并向外排液;新气泡形态趋于稳定。2)破裂过程:气泡受力变形;受力处液膜发生凹陷直至破裂;新液膜的形成和封闭。其次,对旋流器锥段按照气泡直径分布和主要流型进行区域划分,共划分为3个区域,其中,Ⅰ分区为气泡的径向截面直径不超过3 mm的点、丝状气泡流、Ⅱ分区为细长颈气泡的径向截面直径不超过5 mm的液节流、Ⅲ分区主要流型为柱状气泡的径向截面直径大于5mm的环状流。Ⅱ分区相对Ⅰ分区气泡聚并和破裂频率更高。再次,通过研究气核相对位置与分离效率之间的关系,对旋流器分离性能进行了预测,预测误差小于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气泡 分离效率 旋流场 气核
原文传递
裂变气体分离器气泡分离轨迹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燕飞 尹俊连 +1 位作者 钱雅兰 王德忠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56,共6页
钍基熔盐堆是我国重点开发的第四代核反应堆之一,其裂变反应产生的中子俘获截面大的Kr、Xe等裂变气体以微气泡的形式存在于熔盐冷却剂中,对裂变气体的分离是提高熔盐堆中子经济性、实现燃料深燃耗的重要环节。为定量地获得分离器内气泡... 钍基熔盐堆是我国重点开发的第四代核反应堆之一,其裂变反应产生的中子俘获截面大的Kr、Xe等裂变气体以微气泡的形式存在于熔盐冷却剂中,对裂变气体的分离是提高熔盐堆中子经济性、实现燃料深燃耗的重要环节。为定量地获得分离器内气泡的分离行为,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得到旋流场的流场分布特征;通过建立旋流场中气泡运动控制方程,分析并计算不同旋流度和气泡直径下的分离长度。与实验数据对比发现,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良好,表明数值模拟方法可以用于气液分离器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分离器 受力分析 分离长度
原文传递
新型旋叶分离器分离特性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钱雅兰 杨灵芳 +2 位作者 张婷婷 尹俊连 王德忠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34,共6页
为定量地获得熔盐反应堆旋叶分离器中气泡的分离行为,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获得了分离器液相流场分布,基于涡旋模型耦合相间作用力的气泡分离模型开发了气泡运动的数值计算程序,快速预测了分离器内熔盐介质中气泡的临界分离直径。... 为定量地获得熔盐反应堆旋叶分离器中气泡的分离行为,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获得了分离器液相流场分布,基于涡旋模型耦合相间作用力的气泡分离模型开发了气泡运动的数值计算程序,快速预测了分离器内熔盐介质中气泡的临界分离直径。通过对气泡受力的量化,阐述了气泡的分离机理。分析表明,气泡受到的相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其运动到分离器内不同半径位置密切相关;气泡在轴向上受到的附加质量力分力和曳力分力决定着气泡分离长度;气泡在径向上受到的压力梯度力、升力与曳力、附加质量力相平衡时,其不能再向心运动进入气芯被捕获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反应堆 气液两相流 旋叶分离器 气泡 分离模型 分离特性
原文传递
泡沫分离设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娟 方思含 +5 位作者 黄文睿 吴嘉聪 李媛媛 王蕾 毛艳丽 王赟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39-852,共14页
作为一种新型分离技术,泡沫分离技术具有设备简单、能耗低、易于操作、低浓度条件下效率高和无污染等优点,该技术在降低表面活性物质分离成本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工作分析了近年来文献报道中应用于分离回... 作为一种新型分离技术,泡沫分离技术具有设备简单、能耗低、易于操作、低浓度条件下效率高和无污染等优点,该技术在降低表面活性物质分离成本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工作分析了近年来文献报道中应用于分离回收蛋白质、有机污染物、天然产物、金属离子、微藻等的各种泡沫分离设备,并结合泡沫分离技术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传统泡沫分离设备和改进泡沫分离设备。重点阐述了改进泡沫分离设备的作用机理和分离效果,突显泡沫分离技术的重要性。改进型泡沫分离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分离效果,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很多设备在提高富集比的同时也降低了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分离 塔器 气泡 吸附 分离 富集比 回收率
原文传递
Experimental Study of Owl-Like Airfoil Aerodynamics at Low Reynolds Numbers 被引量:1
16
作者 Masayuki Anyoji Shotaro Wakui +1 位作者 Daiki Hamada Hikaru Aono 《Journal of Flow Control, Measurement & Visualization》 2018年第3期185-197,共13页
This study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s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flow fields of a smooth owl-like airfoil without serrations and velvet structures. This biologically inspired airfoil design is intended to serve ... This study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s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flow fields of a smooth owl-like airfoil without serrations and velvet structures. This biologically inspired airfoil design is intended to serve as the main-wing for low-Reynolds-number aircrafts such as micro air vehicles. Reynolds number dependency on aerodynamics is also evaluated at low Reynolds number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the owl-like airfoil has high lift performance with a nonlinear lift increase due to the presence of a separation bubble on the suction side. A distinctive flow feature of the owl airfoil is a separation bubble on the pressure side at low angles of attack. The separation bubble switches location from the pressure side to the suction side as the angle of attack increases and is continuously present on the surface within a wide range of angles of attack. The Reynolds number dependency on the lift curves is insignificant, although differences in the drag curves are especially pronounced at high angles of attack. Eventually, we obtain the geometric feature of the owl-like airfoil to increas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at low Reynolds numb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WL WING Low REYNOLDS Number AERODYNAMICS separation bubble
下载PDF
分离器气泡分离计算模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恒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8年第5期26-29,共4页
分离器设计中,液相分离气泡过程研究较少,现场多凭经验选取一定分离停留时间,但无法保证气泡完全从液相分离。基于Karamanev公式,利用Matlab软件求解提出了一种气泡分离的简化模型。通过计算发现:原油黏度越大,气泡越不易分离;分离效果... 分离器设计中,液相分离气泡过程研究较少,现场多凭经验选取一定分离停留时间,但无法保证气泡完全从液相分离。基于Karamanev公式,利用Matlab软件求解提出了一种气泡分离的简化模型。通过计算发现:原油黏度越大,气泡越不易分离;分离效果对气泡直径变化较为敏感;气泡分布、停留时间、分离器长径比均对气泡分离效果有影响。建议适当延长停留时间和提高操作温度来促使气泡分离,也可优化入口构件或增加聚结构件来增大气泡直径,改善气泡分布进而促进气泡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器 气泡分离 模型 MATLAB软件
下载PDF
气泡增强型水力旋流器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方相九 陈家庆 +2 位作者 刘美丽 姬宜朋 孔祥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82-88,共7页
采用欧拉模型与离散相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气泡增强型水力旋流器中油-气-水三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速度场和油滴粒子的运动轨迹,并且对比了油滴粒径、工作流量、含油浓度3种不同因素对注气后水力旋流器与常规水力旋流器分离效率的... 采用欧拉模型与离散相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气泡增强型水力旋流器中油-气-水三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速度场和油滴粒子的运动轨迹,并且对比了油滴粒径、工作流量、含油浓度3种不同因素对注气后水力旋流器与常规水力旋流器分离效率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注气后水力旋流器内流场的切向速度和轴向速度较常规水力旋流器更高,油滴分离所需的时间更短,对30μm以上油滴的分离效率比常规水力旋流器高出约20%。从数值模拟的角度验证了入口注气可以提升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器 含油污水 微气泡 数值模拟 分离性能
下载PDF
旋风充气式和气泡充气式旋流器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宏杰 杨兴华 +2 位作者 刘培坤 姜兰越 李晓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2-207,共6页
针对常规旋流器存在的底流夹细问题,提出了旋风充气式和气泡充气式旋流器,将气体充入旋流器内后,可使混入外旋流中的细颗粒重新被吹入内旋流进行二次分离,从而达到减少底流夹细的目的。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充气方式旋流器和常规... 针对常规旋流器存在的底流夹细问题,提出了旋风充气式和气泡充气式旋流器,将气体充入旋流器内后,可使混入外旋流中的细颗粒重新被吹入内旋流进行二次分离,从而达到减少底流夹细的目的。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充气方式旋流器和常规旋流器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旋流器,充气式旋流器能有效减少底流夹细,常规旋流器底流中-10μm颗粒占比6.32%,而使用旋风充气式旋流器能降至5.32%;使用气泡充气式旋流器能降至5.53%。充气条件下,对于-20μm颗粒的综合分级效率,旋风充气式旋流器可提高4.92个百分点;气泡充气式旋流器可提高3.24个百分点。旋风充气式旋流器分离性能优于气泡充气式旋流器,试验结果可以为新型充气式旋流器的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器 底流夹细 充气方式 旋风充气 气泡充气 分离性能
下载PDF
汽泡间的碰撞、合并和绕流现象与数值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乐平 李媛园 +2 位作者 魏龙亭 杜小泽 王补宣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371-2375,共5页
微尺度物体表面过冷沸腾中,汽泡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传递现象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实验观测到微尺度铂金加热丝表面高纯水过冷沸腾过程中汽泡的碰撞,并进行相应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汽泡合并过程中表面张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汽泡的... 微尺度物体表面过冷沸腾中,汽泡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传递现象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实验观测到微尺度铂金加热丝表面高纯水过冷沸腾过程中汽泡的碰撞,并进行相应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汽泡合并过程中表面张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汽泡的分离是表面张力和热毛细作用的共同结果;小汽泡与大汽泡碰撞后可能发生绕流,此时动量交换很小,界面张力和热毛细力起主要作用,小汽泡在大汽泡顶部停留数毫秒后与大汽泡合并或脱离。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毛细力 黏性力 汽泡合并 汽泡分离 汽泡绕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