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锡青铜基自润滑材料的摩擦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静波 吕晋军 +1 位作者 宁莉萍 孟军虎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0-113,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自由烧结工艺制备出锡青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 ,对该类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摩擦磨损特性进行了研究 ,从固体润滑剂角度就其室温与 45 0℃自润滑机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 ,该类材料在室温至45 0℃温度范围内具有... 采用粉末冶金自由烧结工艺制备出锡青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 ,对该类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摩擦磨损特性进行了研究 ,从固体润滑剂角度就其室温与 45 0℃自润滑机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 ,该类材料在室温至45 0℃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与摩擦磨损特性 .XRD分析结果显示 :在室温下磨损表面形成的含石墨、Pb和Sn O2 的复合膜是其具有润滑性能的主要原因 ;在高温下则由石墨、Pb2 O3和 Cu O组成的复合膜起主要润滑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青铜 自润滑材料 摩擦学性能 固体润滑剂 复合材料
下载PDF
载电条件下铬青铜/纯铜摩擦副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李鹏 杜三明 +1 位作者 孙乐民 张永振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0-252,共3页
考察了纯铜销试样和铬青铜QCr0.5盘试样摩擦副在载电条件下的滑动摩擦磨损性能,并初步探讨了摩擦磨损机制.结果表明,电流对铬青铜/纯铜摩擦副的滑动干摩擦行为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电流增加,销试样的磨损率增加,摩擦系数增大,摩擦表面塑性... 考察了纯铜销试样和铬青铜QCr0.5盘试样摩擦副在载电条件下的滑动摩擦磨损性能,并初步探讨了摩擦磨损机制.结果表明,电流对铬青铜/纯铜摩擦副的滑动干摩擦行为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电流增加,销试样的磨损率增加,摩擦系数增大,摩擦表面塑性流动和粘着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青铜 纯铜摩擦副 电流 摩擦磨损性能 载电
下载PDF
Exploring the history of cultural exchange in prehistoric Eurasia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rop diffusion and consumption 被引量:33
3
作者 DONG GuangHui YANG YiShi +2 位作者 HAN JianYe WANG Hui CHEN FaH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110-1123,共14页
The history of cultural exchange in prehistoric Eurasia(CEPE) has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Based on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this process is thought to date back to at least the early Bronze Age, although details abo... The history of cultural exchange in prehistoric Eurasia(CEPE) has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Based on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this process is thought to date back to at least the early Bronze Age, although details about timings and routes remain unclear. It is likely that CEPE promoted the spread and exchange of crops that originated in different parts of Eurasia; since these remains can be definitely identified and directly dated, they provide ideal research materials to explore the history of CEPE.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available archaeobotanical evidence and direct radiocarbon dates for crop remains, alongside carbon isotopic data from human bones unearthed from prehistoric sites in Eurasia,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history of the spread of millet crops, and wheat and barley, that were first domesticated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parts of Eurasia during prehistoric times.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archaeological evidences, we discuss the history of CEP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wheat and barley were domesticated in western Asia around 10500 a BP, spread into Europe and western Central Asia before 8000 a BP, and reaching eastern Central Asia and northwestern China between 4500 and 4000 a BP. Data show that both broomcorn and foxtail millet were domesticated in eastern Asia before 7700 a BP, spread into eastern Central Asia between 4500 and 4000 a BP, and into western Asia and Europe prior to 3500 a BP. Wheat, barley, and millet crops were first utilized together in eastern Kazakhstan within Central Asia around 4400 a BP, the region where earliest CEPE is likely to have taken place. These crops were mixedly used mainly in eastern central Asia and northwest China between 4500 and 3500 a BP, and then across the Eurasia before 2200 a BP.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transcontinental CEPE might have been initiated during the fifth millennium, before intensifying during the Bronze Age to lay the foundations for the creation of the ancient Silk Road during the Han Dynasty(between 202 BC and 220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LITHIC bronze Age EURASIA Crop spread Food globalization Transcontinental cultural exchange
原文传递
“曾”、“随”二国的证据--论新发现的随仲嬭加鼎 被引量:32
4
作者 曹锦炎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70,共4页
新见的一件楚王所作嫁女儿的"媵器"青铜鼎,器主名"隓仲嬭加",表明夫家是"隓"。"隓"国即汉东之"随"国,随仲嬭加鼎的发现,证明"曾"即是"曾","随"即是&q... 新见的一件楚王所作嫁女儿的"媵器"青铜鼎,器主名"隓仲嬭加",表明夫家是"隓"。"隓"国即汉东之"随"国,随仲嬭加鼎的发现,证明"曾"即是"曾","随"即是"随",并非一国二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随仲嬭加鼎 “隓”国 “曾” “随”二国
原文传递
甘肃崇信于家湾西周墓出土青铜器的金相与成分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张治国 马清林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8年第1期24-32,I0004,I0005,共11页
为探索先周时代以至西周初年周人的活动地域和陇东地区先周文化的发展历史,运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甘肃崇信于家湾出土的先周至西周早中期16件青铜器的金相组织、合金成分和制作工艺进行研究。发现有13件为低锡... 为探索先周时代以至西周初年周人的活动地域和陇东地区先周文化的发展历史,运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甘肃崇信于家湾出土的先周至西周早中期16件青铜器的金相组织、合金成分和制作工艺进行研究。发现有13件为低锡青铜,3件为高锡青铜;就制作材质而言,共有锡青铜5件,铅锡青铜8件,铅青铜、CuS- nPbAs四元合金和CuSnPbFe四元合金各1件;其中4件经热锻加工制成,12件为铸造加工制成。5件铜盆中的4件是目前经金相分析确认的最早的锻打成形青铜容器。本工作为甘肃地区先周至西周时期青铜器和青铜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于家湾 先周 西周 青铜器 铸造 锻造
下载PDF
东周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张吉 陈建立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4-102,共9页
铅同位素比值能够反映矿料的类型及其空间分布,指示矿料的流通方式,并为准确溯源提供重要的线索和判别标准。将东周时期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数据按时代、地域分组,可以初步构建青铜器矿料的时空框架。春秋早期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高度集... 铅同位素比值能够反映矿料的类型及其空间分布,指示矿料的流通方式,并为准确溯源提供重要的线索和判别标准。将东周时期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数据按时代、地域分组,可以初步构建青铜器矿料的时空框架。春秋早期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高度集中,各地均使用A类矿料;春秋中期存在汉淮地区B类矿料与中原地区A类矿料的对立;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中原及周边地区主要使用C类矿料。战国中晚期铅同位素比值趋于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 青铜器 铅同位素比值
原文传递
BTA和钼酸钠对青铜的协同缓蚀作用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胡钢 吕国诚 +1 位作者 许淳淳 吴小红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28,共4页
采用动电位极化法、交流阻抗法研究了青铜试样在0.5 mol/L NaCl溶液中,苯并三唑(BTA)和Na2MoO4复合缓蚀剂对其电化学行为的影响,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分析了复合缓蚀剂在青铜表面形成的表面膜组成.结果表明,在0.5 mol/L NaCl溶液中,... 采用动电位极化法、交流阻抗法研究了青铜试样在0.5 mol/L NaCl溶液中,苯并三唑(BTA)和Na2MoO4复合缓蚀剂对其电化学行为的影响,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分析了复合缓蚀剂在青铜表面形成的表面膜组成.结果表明,在0.5 mol/L NaCl溶液中,BTA和Na2MoO4复配使用具有良好的协同缓蚀效果,增强了对青铜阳极过程的抑制作用,提高了青铜电极表面膜电阻和电极反应的界面电荷转移电阻.XPS表面分析结果证明,在BTA和Na2MoO4复合缓蚀剂的作用下,青铜表面生成[Cu(Ⅰ)BTA]聚合物保护膜,SnO2,PbO,MoO3等金属氧化物沉积在表面膜上,改善了表面膜的致密性,使其具有良好的抗氯离子腐蚀性能.从而提高了表面膜的保护性能,有效地保护了青铜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A 钼酸钠 青铜 缓蚀剂 协同作用
下载PDF
铬青铜与双相不锈钢电子束熔钎焊接头形成机制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秉刚 冯吉才 +3 位作者 吴林 李宏伟 杨卫鹏 朱春玲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20,24,共5页
采用光学金相、能谱分析及电子探针元素分析方法对QCr0.8/1Cr21Ni5Ti电子束熔钎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铬青铜与双相不锈钢电子束熔钎焊接头的焊缝组织为宏观均匀的Fe在Cu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相,熔钎界面上部形成了... 采用光学金相、能谱分析及电子探针元素分析方法对QCr0.8/1Cr21Ni5Ti电子束熔钎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铬青铜与双相不锈钢电子束熔钎焊接头的焊缝组织为宏观均匀的Fe在Cu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相,熔钎界面上部形成了与焊缝及钢侧母材连结良好的一薄的α+ε相熔合过渡层,下部为钎合面。给出了铜钢异种材料电子束熔钎接头形成的结构和热作用条件,并基于组织结构分析和电子束焊接的特点,建立了QCr0.8/1Cr21Ni5Ti电子束熔钎焊接接头形成的物理模型,探讨了其形成机制。分析认为,QCr0.8/1Cr21Ni5Ti电子束熔钎焊接头组织结构的形成是由匙孔形熔池形成阶段、熔合过渡层形成阶段、钎缝形成阶段及最终组织形成阶段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 熔钎焊接头 形成 机制
下载PDF
青铜文物锈蚀机理及有害锈转化剂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廖原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3年第2期20-23,共4页
为保护好出土青铜文物 ,防止“青铜病”蔓延 ,必须除去有害锈 ,为此作了青铜器锈蚀机理的模拟性验证实验。依据电化学原理 ,经 6次配方筛选和多次工艺条件试验 ,研制出能将青铜器中有害锈转化为无害锈的转化剂 ,它可将有害锈中的Cl转化... 为保护好出土青铜文物 ,防止“青铜病”蔓延 ,必须除去有害锈 ,为此作了青铜器锈蚀机理的模拟性验证实验。依据电化学原理 ,经 6次配方筛选和多次工艺条件试验 ,研制出能将青铜器中有害锈转化为无害锈的转化剂 ,它可将有害锈中的Cl转化成Cl2 、Cu+ 转化为Cu2 + 和Cu ,从而制止“青铜病”的蔓延。用此方法对青铜文物进行保护 ,在大气中存放 7年 ,至今保护完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锈蚀 有害锈转化剂
下载PDF
辽西地区早期冶铜技术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延祥 朱延平 +3 位作者 贾海新 韩汝玢 宝文博 陈铁梅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1-20,共10页
全面报告了辽西地区早期冶铜技术截止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包括辽宁省凌原县牛河梁的两处遗址出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炼铜遗物、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夏家店下层文化墓地出土的铜器、内蒙古林西县大井夏家店上层文化古铜矿冶遗址... 全面报告了辽西地区早期冶铜技术截止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包括辽宁省凌原县牛河梁的两处遗址出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炼铜遗物、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夏家店下层文化墓地出土的铜器、内蒙古林西县大井夏家店上层文化古铜矿冶遗址、内蒙古巴林右旗塔布敖包夏家店上层文化炼铜遗址的采矿、冶炼及铜器制作技术.牛河梁炼铜炉壁残片的检测显示当时使用结构独特的带双排鼓风孔的小型炼炉冶炼附近出产的氧化矿石,热释光年代测定其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早期.对大甸子墓地出土的57件铜器中41件进行了检测,发现所有铜器的材质皆为锡青铜并含有少量的铅,铸造制品与锻造制品的含锡量相差8%,表明当时能够根据不同的制作技术来调配锡含量,锡料和铜料是分开使用的,锡料的来源很可能是赤峰北部的锡多金属成矿带.林西大井古铜矿冶遗址和巴林右旗塔布敖包冶炼遗址使用大井出产的铜锡砷共生矿石经死焙烧后直接冶炼出高锡的铜锡砷三元合金并含有微量的银,这些迹象表明在夏家店上层文化早期在西拉沐伦河北岸地区以大井铜矿为中心展开过规模甚大的冶铸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地区 青铜时代 夏家店下层文化 夏家店上层文化 冶金技术
下载PDF
激光清洗技术在一件鎏金青铜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晓彤 张鹏宇 +2 位作者 杨晨 周双林 王景勇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8-103,共6页
为了恢复鎏金造像的美观以及与同类造像外观协调,需对其进行清洗。但传统的机械、化学清洗方法存在着有残留和给器物表面造成划伤的风险,因此利用先进的激光清洗技术进行清洗。针对一件鎏金青铜造像进行的激光清洗,采用了hllX34nm,p... 为了恢复鎏金造像的美观以及与同类造像外观协调,需对其进行清洗。但传统的机械、化学清洗方法存在着有残留和给器物表面造成划伤的风险,因此利用先进的激光清洗技术进行清洗。针对一件鎏金青铜造像进行的激光清洗,采用了hllX34nm,pwrl55—165,QdivlO的参数,能量密度在0.30~0.50J/era2的范围,激光垂直照射液膜法进行清洗。通过清洗,造像面部及周身线条轮廓清晰,散发鎏金光泽,体现了原有工艺价值。采用了肉眼观察和三维视频显微镜观察,完成了激光清洗本件鎏金青铜造像的效果评估,证明了激光清洗的高效、安全、可控的特点。本次实验也为这批鎏金青铜造像的激光清洗确定了适用的激光清洗参数和方法,同时也为激光清洗技术在其它鎏金青铜器的清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鎏金 青铜 激光 能量 评估
下载PDF
BTA缓蚀剂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祝鸿范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55-256,共2页
根据青铜器的腐蚀现象和文物保护的特殊要求,从苯骈三氮唑(BTA)的化学作用机理及它对青铜保护的实际使用效果。
关键词 BTA 青铜器 文物保护 缓蚀剂
下载PDF
AMT在铜表面形成保护膜的STM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瑛 曹楚南 +6 位作者 林海潮 朱一帆 李大钢 施兵兵 万俐 徐飞 陶保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5-368,共4页
The morphology of the protection film of AMT formed on bronze has been observed by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in angstrom scale. Three to five ellipse units join together to forma linear structure. Many such linear ... The morphology of the protection film of AMT formed on bronze has been observed by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in angstrom scale. Three to five ellipse units join together to forma linear structure. Many such linear structures make up the protection film to prevent corrosionprocess of bronze. After analysis the reactivity of AMT witll Cu (Ⅱ ) by XPS,XAES and IR, theconclusion has been obtained as follow: corrosion product Cu(Ⅱ ) combined with AMT forming acomplex compound which deposits on the bronze from the protection film. The structure has beendescribe in the le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膜 缓蚀剂 青铜 STM AMT
下载PDF
中国青铜器表面镀锡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孙淑云 李晓岑 +1 位作者 姚智辉 韩汝玢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8年第S1期41-52,共12页
为探讨中国古代青铜器表面镀锡技术,利用矿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仪和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北方青铜文化地区、古代巴蜀地区与古滇地区出土的春秋战国至西汉初(公元前5~前2世纪)47件青铜器表面镀锡层进行... 为探讨中国古代青铜器表面镀锡技术,利用矿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仪和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北方青铜文化地区、古代巴蜀地区与古滇地区出土的春秋战国至西汉初(公元前5~前2世纪)47件青铜器表面镀锡层进行观察、成分及结构分析。结果显示,青铜器表面存在厚度不等的镀锡层,具有铸态组织,有明显热镀迹象。镀锡层成分为高锡的铜锡合金,主要物相组成有金属间化合物Cu_(41)Sn_(11)等铜锡合金相和SnO_2。结合实验室模拟热镀锡实验,初步认为古代青铜器表面镀锡层是采用热镀锡方法形成的,工艺可以有热浸、热涂等多种。通过比较宁夏固原、四川巴蜀地区和云南青铜器表面镀锡层的厚度、组织和结构,发现三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表明在镀锡工艺上可能有所不同,还从工艺角度对古代镀锡技术在中国的起始应用和传播进行了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锡 青铜器 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先秦青铜合金技术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7
15
作者 何堂坤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7年第3期273-286,共14页
我国是古代世界青铜合金技术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十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研究,并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其中工作开展得较早的,日本学者有近重真澄[1]、道野鹤松等人,我国学者有梁津[2]等人;其中批量分析数较大的,... 我国是古代世界青铜合金技术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十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研究,并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其中工作开展得较早的,日本学者有近重真澄[1]、道野鹤松等人,我国学者有梁津[2]等人;其中批量分析数较大的,我国学者先后有梁树权[3]、李敏生等人;李敏生等于1982、1984年两次,曾先后分析了殷墟妇好墓和小屯村西殷代墓葬出土的138件青铜器[4]。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分析过的我国古代青铜数应以千计。这些分析都极大地增进了人们对我国古代青铜合金技术的了解。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还存在两个问题:(1)是过去的分析研究局限于某一较小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很少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有的历史时期分析试样较多,有的则分析较少。(2)对青铜合金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很少涉及。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大量实物分析资料的综合考察,来探讨我国古代青铜合金技术发明、发展的一般情况及其在我国古代文明史中的地位,并对我国某些考古文化的分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青铜 合金技术 铜合金
下载PDF
济南市刘家庄遗址商代墓葬M121、M122发掘简报 被引量:17
16
作者 郭俊峰 房振 +8 位作者 王兴华 刘剑 刘秀玲 赵辉 吴萍萍 邓文山 郝素梅 杨阳 李铭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1-119,共39页
刘家庄遗址位于济南市古城区西北约3公里的城中村—刘家庄村,是一处商周和唐至明清时期的遗址。2010年7月—2011年2月,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出大量灰坑、墓葬等遗迹。M121、M122两墓规模较大,随葬器物丰富,出... 刘家庄遗址位于济南市古城区西北约3公里的城中村—刘家庄村,是一处商周和唐至明清时期的遗址。2010年7月—2011年2月,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出大量灰坑、墓葬等遗迹。M121、M122两墓规模较大,随葬器物丰富,出土大量青铜器,器形完整及可辨者共计121件,其中容器22件,有鼎、甑、簋、爵、觚、斝、卣、壶等;兵器77件(组),有戈、矛、刀等;另有少量玉器及陶器等。部分青铜器上带有族徽铭文,共计4种14组。两座墓葬出土器物与殷墟同类器物极为相似,初步推测两座墓葬时代为殷墟三期,墓主人为中等贵族。发掘表明,晚商时期刘家庄区域居住着至少一支与商都殷墟有密切关系的氏族,再次验证了济南在商代的重要位置,为山东地区商代政治、经济格局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同时对研究济南的城市变迁也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家庄遗址 商代 墓葬 青铜器 铭文
原文传递
文物修复理念探讨与实践应用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静生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2年第3期31-34,共4页
文物修复是保护文物和研究文物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文物修复理念又是指导文物修复工作的理论基础;要能够熟练运用各类科学仪器并且在先进修复理念的指导下,对不同门类不同质地的文物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仪器分析是了解文物性质与制定修复方... 文物修复是保护文物和研究文物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文物修复理念又是指导文物修复工作的理论基础;要能够熟练运用各类科学仪器并且在先进修复理念的指导下,对不同门类不同质地的文物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仪器分析是了解文物性质与制定修复方案重要依据;吸收国外修复理念精华,并且结合中国传统文物修复理念总结出一个适合中国文物修复的全新理念,既有利于研究文物,也有利于更好地展示和保护好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修复 理念 青铜器 最小干预 X光探测
原文传递
张掖西城驿遗址冶铸遗物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延祥 陈国科 +1 位作者 潜伟 王辉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对甘肃张掖西城驿遗址出土的32个炉渣、29个矿石、5个炉壁附渣进行了扫描电镜观测。认定绝大部分炉渣是氧化矿石直接冶炼红铜的,少量炉渣是冶炼含砷、锑等合金的;绝大部分矿石是含有少量硫化矿物的铜氧化矿石,少量矿石含有砷、锑、铅等... 对甘肃张掖西城驿遗址出土的32个炉渣、29个矿石、5个炉壁附渣进行了扫描电镜观测。认定绝大部分炉渣是氧化矿石直接冶炼红铜的,少量炉渣是冶炼含砷、锑等合金的;绝大部分矿石是含有少量硫化矿物的铜氧化矿石,少量矿石含有砷、锑、铅等矿物;在一块炉壁附渣中检测出锡、砷、锑、铋合金元素,表明其对应的冶炼产品为青铜。上述现象集中体现在二期中段出土遗物中,表明至少在这一时段该遗址已经能够使用普通的铜氧化矿石冶炼红铜,再配入含有锡、砷、铅、锑、铋的矿石炼制青铜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 西城驿遗址 炉渣 矿石 青铜 冶金考古
下载PDF
DIFFUSION COUPLE BETWEEN HIGHSTRENGTH WEAR-RESISTING ALUMINUM BRONZE AND MACHINING TOOLS MATERIALS 被引量:14
19
作者 Li, Yuanyuan Zhang, Datung +2 位作者 Ngai Tungwai, Leo Xia, Wei Long, Yan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EI CSCD 1999年第1期8-10,10+12+9+11,共5页
INTRODUCTIONAluminumbronzeisanimportantengineeringmaterial.Itsexcelentphysical,mechanical,anticorosionandw... INTRODUCTIONAluminumbronzeisanimportantengineeringmaterial.Itsexcelentphysical,mechanical,anticorosionandwearresistingpr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AR resistance ALUMINUM bronze tool MATERIALS DIFFUSION
下载PDF
平顶山应国墓地十号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胜利 王广才 +8 位作者 王宜选 鲁红卫 钟振远 陈素英 王同绪 陈英 王龙正 王宏伟 郑永东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9,86,共17页
1994年4~5月,在平顶山应国墓地所在溃阳岭的北段,发掘了一座较大型贵族墓葬,编为十号墓(MIO)。该墓是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木质单棺单椁,随葬器物135件(颗),可分为铜、陶、玉、石、水晶、玛瑙、兽角与纺织品等八类。墓葬年... 1994年4~5月,在平顶山应国墓地所在溃阳岭的北段,发掘了一座较大型贵族墓葬,编为十号墓(MIO)。该墓是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木质单棺单椁,随葬器物135件(颗),可分为铜、陶、玉、石、水晶、玛瑙、兽角与纺织品等八类。墓葬年代界于蔡昭侯墓与侯古堆M1之间,在公元前490年~前470年前后,大致相当于楚惠王前期的二十几年间。墓主人享用五鼎礼制,可能为下大夫级贵族夫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国墓地 平顶山 楚国 玉器 铜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